h学语文《蚂蚁和蝈蝈》说课稿

合集下载

《蚂蚁和蝈蝈》说课稿_0

《蚂蚁和蝈蝈》说课稿_0

《蚂蚁和蝈蝈》说课稿小吴妹妹是我的老校友了,初中师范都是隔壁班的,虽然不常在一块儿,总感觉她挺亲,好脾气,末了,我也工作了,还做过她家一阵子的房客呢!新手上路,自然要向前辈请教啦,于是总调侃着说要去听她的课!这不,机会总算来了:年级同题会课,她代表我们一年级出马了!正在得意之际,接到顾老师叫我评课的消息,我又着实汗了一回!对我来说,上课不简单,评课也不容易啊,何况听过本校老师的一些精彩评课,更让我觉得不敢班门弄斧了,于是自己对自己说:学习怎么评课吧!不过现在的程度实在说不上评,只能像记流水帐一样写下听课过程中的点滴感受与想法吧:首先要竖起大拇哥夸夸吴老师的课前准备了:在黑板上画着一棵栩栩如生的大树,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树下是毛茸茸的小草,黑板中央写着“蚂蚁”“蝈蝈”的字样,在黑板的最右边写着本课要教学的新偏旁:米,米字旁;讲台上放着用各色粉笔写的生字和词语卡片。

说真的,一进教室,我也被黑板上的大树吸引住了,仿佛我们的教室,我们的课堂都在凉凉的树阴底下,来到了课文中的童话世界,利用板画创设的情境一定也能感染学生。

果然,上课伊始,学生的精神很饱满,注意集中,训练有素。

老师的语言非常简练,清晰,要求明确。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老师以跟两个老朋友打招呼的形式读词,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什么(都有虫字旁)来识词,记词;再以讲故事的方式“有一天,蚂蚁碰到了蝈蝈,发生了一件事。

发生了什么事呢?想不想知道”来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在初读时也做到了要求明确:自由读2遍。

因为是一齐开始的,所以小朋友在第一遍读时变成了齐读,当时吴老师并没有打断他们,而是在第二遍开始之前再提醒要求,是自由读,这时小朋友也做的很好。

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挺好,第一遍是小朋友读书兴趣浓厚的时候,如果中途打断,就有点影响情绪,而在一遍读完的间隙,再提醒要求,相信每个小朋友都会听得更清楚,同时也做得更准确了。

在读完书后,我注意到了老师手势评价的方法,就是对读得好,读完坐端正的小朋友竖起大拇哥,这样的评价省时又同样能达到效果,更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只要小朋友的心里是甜的。

《蚂蚁和蝈蝈》教案15篇

《蚂蚁和蝈蝈》教案15篇

《蚂蚁和蝈蝈》教案15篇《蚂蚁和蝈蝈》教案15篇《蚂蚁和蝈蝈》教案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蚂蚁和蝈蝈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乐观生活态度,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演课文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1.读课题2.读词语过渡:现在让我们进入动物王国,看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学习第3小节过渡: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

(放课件)1.(师述)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放动画)2.听到这种声音,你有什么感觉?(生:冷)请你的把它读一读。

3.出示第3节(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4.指名读。

5.指导“刮”字,想平时小刀刮到手会有什么感觉?那冬天的风吹到脸上象刀刮一样,也很疼的,这样的确冬天非常(冷),小朋友再来试试,把冬天刺骨的寒冷读出来。

个别读。

齐读。

6.这么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块到小蚂蚁家去,看看它们在干什么?7.(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确洞里过冬了。

图片出示,看图。

8.蚂蚁准备了很多,从哪个词看出来?(装满)9.“躺”可以看出蚂蚁很自在,该怎么读呢?读一读(个别读)我们再去看看小蝈蝈(出示图片),哎呀,他们怎么啦?(生说)10.(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个别读。

“又冷又饿”-----------生带读。

(有感情,表情也好。

)“神气”什么样子是神气?读一读。

11.每一句话都读得这么有感情,那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第3小节。

三.学习第1小节1.过渡: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蚂蚁哪来那么多粮食?(生:蚂蚁从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师:噢,你从课文中哪里知道的?(生:第1小结)2.出示第1小节细心读第1小节,看看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把你喜欢懂得句子多读几遍。

《蚂蚁和蝈蝈》教案精选6篇

《蚂蚁和蝈蝈》教案精选6篇

《蚂蚁和蝈蝈》教案精选6篇《蚂蚁和蝈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蚂蚁和蝈蝈夏天不同的生活态度导致冬天不同处境的对比,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蚂蚁和蝈蝈》。

生齐读课题。

2、最近,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衣服穿得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到了中午,有的就穿起了短袖和裙子,是的,现在已经到了——[板书:夏天]。

再往后啊,这天气还会越来越热,等到大热天,当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你身上时,你会觉得——(),这时,你特别想——()。

3、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说——[出示:夏天真热。

]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评读:你读得有点热了,谁还能读得更热!——真不错,你把夏天热得不得了的感觉读出来了!一起来学学!齐读。

二、夏天的蚂蚁和蝈蝈。

(一)夏天的蚂蚁。

1、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干什么?(搬粮食)[播放蚂蚁搬粮食的动画]2、你看到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他们有的背,有的拉。

)1)不错,你会用“有的、有的”来说话了,你再仔细看看图,还有的蚂蚁——(推)。

2)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还有谁能说?3)想想看,这后面的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呀?——(抱、扛、拎……)是啊,没有一只蚂蚁在休息,个个都在卖力地搬粮食累得满头大汗。

[板书:满头大汗](网)3、让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小蚂蚁搬粮食。

[出示:蚂蚁们有的背,有的拉,有的推,有的抱,有的扛,有的拎……]1)老师读,小朋友们在下面表演。

2)这次,大家一边看大屏幕读,一边加上动作演一演。

4、谁来接着把蚂蚁又累又饿的样子读出来。

[出示: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评读:这只蚂蚁刚开始背,还没怎么出汗。

谁再来读?——这只蚂蚁干得真吃力,我都忍不住想上去帮他一把了!——谁再来象他这样读?——齐读。

5、能不能把整个第一自然段都读好了?[出示第一自然段]6、天这么热,小蚂蚁还在这么起劲地干活,想不想夸夸他们?(二)夏天的蝈蝈。

蚂蚁和蝈蝈说课

蚂蚁和蝈蝈说课

《蚂蚁和蝈蝈》说课稿厉庄中心小学孙利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本文篇幅虽短却很有特色。

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描写,使全文十分生动。

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了学生爱读的好教材。

课文的插图也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4、学习用“有的……有的……个个……”说句子,增加学生对蚂蚁和蝈蝈这两种动物的了解。

三、学生分析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材本身的情况,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课文寓意的参透能力教弱,所以理解课文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此,必须做好的教学准备是:1、通过观察、看图片、上网、询问等方式了解蚂蚁和蝈蝈这两种动物;2、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法、学法为了较好地实践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空间,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023年《蚂蚁和蝈蝈》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2023年《蚂蚁和蝈蝈》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2023年《蚂蚁和蝈蝈》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蚂蚁和蝈蝈》说课稿1刚上一课《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内容浅显,篇幅短小,形象对比很鲜明。

为此,在确定教学重点时反而令我犯难,举棋不定。

思忖再三,为课堂教学设置以下三步:一、定主线。

该课的主线我就定在能有感情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文上,沿着这根主线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这是基础。

第二步是让学生用动作表演着读好课文,这是理解的深入,感情的深化。

第三步就是让学生根据板书板画复述课文,考验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得以提高。

第四步基本上就是让学生尽量做到边背课文边表演,真正地让学生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统一。

这根主线是整堂课的主脉,把握这根脉去组织教学、组织课堂。

所以很想说老师是导演,强调的就是导的作用。

二、引副线。

有主线就有副线,有主干就有支干,整个过程才显得完整、充实,而富有生气,副线的引导是随机而出现出示的。

我把副线的重点放在词句训练上。

1、需要重点提显的词是两个,即“满头大汗”和“自由自在”,而领会这两个词时,我所做的工作也并不多,基本是三步曲:第一步读好带有该词的句子,读出前者的累、后者的舒服;第二步就是给句子配以动作表演,让学生体会深刻些;第三步是联系生活中所见所感来为这两个词儿说句话,应该是水到渠成,学生不难表达。

2、在教学的无意识中,我偏隐性设置的词语有“神气”、“躺”等等。

教学中涉及到前者时,我就让学生来表演神气和不神气的情态,以此来确定学生的理解程度,并也从中加以理解、领会。

后者“躺”的'原句是“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一读就是一种舒服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躺”字上尤显浓烈。

那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字眼的了得呢?于是,我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感悟——“如果把‘躺’换成‘躲’好不好呢?”这样一问一引,学生很自然也很愿意进行积极的思维,也就不难找到那种舒服之感的共鸣了。

3、还有蜻蜓点水的句式训练,这主要显示在“有的……有的……”这一句式。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蚂蚁和蝈蝈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蚂蚁和蝈蝈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蚂蚁和蝈蝈》公开课说课稿说教材:《蚂蚁和蝈蝈》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本文篇幅虽短却很有特色。

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描写,使全文十分生动。

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了学生爱读的好教材。

课文的插图也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写3个生字。

(由冬汗)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3、练习表演故事,深化理解,积累语言,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本课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和表演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2、指导学生学写3个生字。

3、懂得课文寓意,并能从故事中有所感悟,帮助学生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趋向。

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且富有情趣,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说学法:边读边想象,进行各种角色体验,感悟任务特点,在有情有趣的阅读与体验中自主领会故事寓意,深化理解文本。

教学流程:1、复习导入通过检查学生12个词语的掌握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熟读课文的情况。

2、借助文本和图片等多种媒体手段,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体验,通过朗读、表演、说话等多种方式与文中人物进行深入对话,感受蚂蚁的勤劳与蝈蝈的懒惰。

《蚂蚁和蝈蝈》教案(精选21篇)

《蚂蚁和蝈蝈》教案(精选21篇)

《蚂蚁和蝈蝈》教案(精选21篇)《蚂蚁和蝈蝈》教案(精选2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蚂蚁和蝈蝈》教案(精选2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蚂蚁和蝈蝈》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头饰。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蚂蚁和蝈蝈的图在黑板上。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只小动物,看,他们是谁呀?想和它们做朋友吗?你了解他们吗?谁能把你了解的知识向大家做个介绍?)生课外知识汇报。

(你是怎样知道的?)看课外书:你真爱学习,其实啊多读课外书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上网查的:你更了不起,还会上网查资料呢,真棒!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板书:蚂蚁和蝈蝈。

二、齐读。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三、生轻读课文,师提求。

(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自己轻轻的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千万不能添字、漏字、读错字,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四、检查生字词。

1、师:小朋友们,课文中的生字词你会吗?自己先读读看!2、指名读。

(你来读一读)3、师:有哪些字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带大家读一读。

4、去拼音读:去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5、我们来开火车。

6、齐读。

过渡:看来呀,小朋友们的生字词掌握的真不错!现在,你把生字词带到课文里,再去读一读,相信你会读的更棒。

五、精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1、出示“太阳花草图”。

(小朋友们,夏天到了,太阳火辣辣地照耀着大地。

你感觉怎样?2、出示蚂蚁搬粮食的图。

(这么热的天,小蚂蚁们在干什么?)(课文中的第几段写了它们搬粮食?一起去读一读。

3、指名读。

(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

)4、生评。

指导读:b、再请一好生读(你把背、拉、满头大汗这三个词读的很好。

c、齐读。

一年级下册语文蚂蚁和蝈蝈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蚂蚁和蝈蝈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蚂蚁和蝈蝈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苦劳动而得以安稳过冬,蝈蝈由于怠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故事告知我们,只有辛苦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蚂蚁在夏季搬食粮。

第二自然段讲蝈蝈嘲笑蚂蚁。

第三自然段讲蚂蚁安稳过冬,蝈蝈却又冷又饿。

本文篇幅虽短,却富有教育意义。

这篇童话故事安排在第七单元里,是一篇讲读课文。

从内容上看,本文旨在教育学生只有辛苦劳动,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

从语文能力训练上来看,本组的训练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因此,编者安排本课的意图就是环绕上述重点来进行双基训练,通过熟读,精讲、多练,将第一阶段课标落到实处,从而帮助低年级学生打好浏览学习的起步阶段。

2、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逐渐加强学生平日诵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存,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会。

特别是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爱好浏览,感受浏览的乐趣。

根据以上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以及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个维度,我拟定出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课文,感受浏览的乐趣。

2、知道只有辛苦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浏览教学的要求,归纳起来有二点:第一就是能读并感受浏览的乐趣,其次是熟读成诵。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关于教学难点,由于年龄尚小,经历极少,要透过这浅显的课文内容去明白本课所包蕴的道理,是困难的,因此,我拟定的教学难点是:知道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能有幸福的生活。

二、说学情书面浏览对儿童来说,难点甚多,主要有识与读不同步,难读得流畅;语感差,难读得入味;好动,难读得持久。

因此,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让学生把浏览视为一种乐趣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三、说教法为了更好地完本钱课时拟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教法:1、情境教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学语文《蚂蚁和蝈蝈》说课稿
教材简析:
《蚂蚁和蝈蝈》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讲述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从而告诉人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传神,是一篇寓趣味与教育意义于一体的好教材。

本课目标预设:
1、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写3个生字。

(冬洞冷)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3、练习表演故事,深化理解,积累语言,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和表演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2、指导学生学写3个生字。

3、懂得课文寓意,并能从故事中有所感悟,帮助学生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趋向。

说教法、设计理念:
新课标关于一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要达成此目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比较,从读中体会,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又要结合表演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文本语言的活泼生动,懂得道理,获得启发,让阅读变得有声有色,趣味盎然。

说学法:边读边想象,进行各种角色体验,感悟任务特点,在有情有趣的阅读与体验中自主领会故事寓意,深化理解文本。

补充说明:
第一课时的课题导入,以贴图和猜谜的形式,富有童趣地引入新课。

初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理解的能力,做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标,并能在随文学习中认识巩固生字、新词,完成4个生字的书写指导。

说设计思路,教学流程:
1、从复习谈话入手,简单回顾上节课的词语和课文内容;创设“小小童话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伊始,我先请小朋友跟着板贴写写两种小昆虫的名字,打打招呼,读读课题。

在复习完词语后,能用其中一些词语讲讲故事的大意。

“小小童话剧”的提出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阅读期待,营造良好的氛围,也为课后要求排演课本剧进行铺垫。

2、借助文本和图片等多种媒体手段,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体验,通过朗读、表演、说话等多种方式与文中人物进行深入对话,感受蚂蚁的勤劳与蝈蝈的懒惰。

(1)具体在学习第一段的时候,我让学生注意句子中表示动作的字词,如“背”,“拉”,让学生学一学,做一做,并引导他们进行角色体验,“哟,小蚂蚁只有米粒那么大小,却要去搬比它身体还大的东西,你看了感觉怎么样啊?”让学生想象去说,去表达。

然后,我邀请两对同桌来做做搬粮食的动作,另一对同桌来读读这些句子,并煽动其余学生: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小蚂蚁加加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中体会蚂蚁般粮食的辛苦。

在结合插图,从蚂蚁头上的汗,“你看,这只蚂蚁出汗了,这只蚂蚁出汗了,这只蚂蚁也出汗了。

”来理解词语“满头大汗”。

在想象说话中,请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小蚂蚁除了“背”和“拉”,还回怎样来般粮食?你觉得它们怎么样?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进行这样的角色体验,朗读体验,想象体验,能让学生通过“演、读、想”等生动有趣的形式,感受蚂蚁的勤劳与辛苦。

同时针对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能有更直接更形象的感受与体会,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情感铺垫。

(2)教学第二段时,对比着蚂蚁的勤劳,蝈蝈又在干什么呢?自然引出本段第2句话,并且就“躲”字请学生说说“小朋友,你在什么时候会做‘躲’这个动作啊?”“那蝈蝈“躲”到大树下,是怕什么呀?”再进行句式间的对比,体会蝈蝈的“自由自在”,并请学生演演“自由自在”的蝈蝈是怎样的。

在表演和朗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样的一群蝈蝈又让你觉得怎样?在说与对比的过程中体会一个是很“勤劳”,一个却“只会享受”这样的反差。

在解读本段第1句话的时候,让学生想象:蝈蝈会笑蚂蚁什么?那小朋友是不是和蝈蝈一样,觉得蚂蚁很傻呢?把你的想法说给蝈蝈听?用小朋友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想,自然地引出所揭示的寓意,再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三段时,通过一些声音文件,让学生做做冬天寒冷的样子,而此时,蚂蚁和蝈蝈又过得怎样呢?还是结合插图和一些句式训练,让学生在边读、边看、边想的过程中体会蚂蚁此时的幸福与快乐,在演一演的过程中感受蚂蚁日子过得是如此的舒服。

想象体验是在学生表演时趁势问话:“小蚂蚁,你们这么高兴地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呀?”结合学生的回答,再指导学生读出蚂蚁的幸福与快乐。

蝈蝈部分的学习也是图画与句式的结合,再让学生想象体验:“蝈蝈啊,现在的你们,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呢?你有什么话想对蚂蚁说吗?”指导朗读体会此时蝈蝈的无奈与后悔。

3、结合板书总结明理,并在拓展想象中升华内化。

通过回顾板书,总结明理课文与续编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把一些零碎的、肤浅的感知进行整合提升,揭示故事寓意,再通过拓展延伸部分:蝈蝈好不容易熬过了漫长的冬天,又聚在一起开会了,它们会计划些什么?商量些什么?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充盈课文内涵,进而建构起自身对课文寓意的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趋向,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4、在指导书写生字环节,结合课文内容,自然引出生字,重温重点文句,巧妙口令记忆。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结合课文内容,回顾课文重点,巧妙口令记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生字,为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奠定基础,并通过说说,议议,想想等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在引导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5、星级作业,课内知识巩固,课外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练习。

星级作业的设计,能针对班内不同学习层次需要的学生以更多学习的空间。

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三星的作业更感兴趣,喜欢通过不同的形式,向老师,向同学展示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表现能力,同时也便于老师发现与挖掘孩子的学习潜力。

坚持为班内学生设计有意义的星级作业,能持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学习经验,促使学生在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对文本更深入地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说板书设计:(贴图)蚂蚁和蝈蝈(贴图)
勤劳懒惰
夏天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天舒舒服服又冷又饿
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