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 会计 第A118讲_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1)
cpa 会计每股收益知识点

cpa 会计每股收益知识点CPA 会计每股收益知识点导言:会计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EPS)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和理解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有助于进行准确的投资决策。
本文将介绍CPA 会计考试中与每股收益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主题。
一、每股收益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每股收益是指公司在一定期间内每股普通股份所获得的净利润。
通常以“每股”为单位计算,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每股收益 = 净利润 /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份数其中,净利润是公司在一定期间内所获得的经营利润,流通在外的普通股份数则是指公司除了自己持有的普通股份外,流通在市场上的股份数量。
二、影响每股收益的因素1. 净利润:净利润是每股收益的分子,它受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
如果一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长,每股收益往往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2. 普通股份数量:普通股份数量是每股收益的分母,它受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
当公司发行新的普通股份时,股份数量会增加,导致每股收益下降。
反之,公司回购股份或其他原因导致股份数量减少,每股收益可能增加。
3. 预期收益:预期收益是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估计。
如果市场对公司未来收益有较高期望,会提前反映在股价上,从而影响每股收益。
4. 期间选择:每股收益是基于一定期间内的净利润计算的,不同的期间选择可能会导致每股收益的差异。
通常,年度报告会提供每股收益的数据,但投资者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期间。
三、不同类型的每股收益1. 基本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是以公司普通股份总数为分母计算的每股收益。
它不考虑其他潜在稀释普通股的存在,反映了公司实际盈利能力。
2. 稀释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是考虑潜在稀释普通股的每股收益。
潜在稀释普通股包括可换股债券、期权等,如果这些潜在股份实际上被行使或转换,会导致普通股份数量的增加。
四、每股收益的重要性1. 投资决策:每股收益是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CPA 注册会计师 会计 讲义 会计英语 第十七章 每股收益

第十七章每股收益本章内容涉及计算较多,相对比较简单。
但曾在2009年专业阶段考试中单独作为主观题进行考查,2014年专业阶段综合题中也与股份支付、金融资产、可转换公司债券结合考查,故本章内容在复习时仍要做好全面准备。
本章考点相对单一,重点掌握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每股收益的重新计算。
I. 基本每股收益Basic Earnings Per Share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
For an enterprise, the basic earnings per share shall be calculated by dividing the current net profits attributable to the shareholders of ordinary shares by the weighted average number of ordinary shares outstanding of current period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Basic earnings per share=The current net profits attributable to the shareholders of ordinary shares ÷The weighted average number of ordinary shares outstanding of current periodII. 稀释每股收益Diluted Earnings Per Share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和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并据以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If an enterprise has any diluted potential ordinary shares, it shall adjust the current net profits belonging to the shareholder of ordinary shares, and the weighted average number of ordinary shares outstanding separately , and then calculate the diluted earnings per share according to the adjusted results.稀释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量净利润)/(普通股+增量股)Diluted earnings per share=(Net profit+Incremental net profit)/(Ordinary shares +Incremental shares)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是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的,所以,只有使得每股收益减少的潜在普通股才需要考虑。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点之稀释每股收益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点之稀释每股收益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点之稀释每股收益你知道什么是稀释每股收益吗?你对稀释每股收益了解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稀释每股收益的知识,欢迎阅读。
1.可转换公司债券对稀释每股收益的影响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发行公司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采用假设转换法判断其稀释性,并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要领:计算增量每股收益。
首先,假设这部分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当期期初(或发行日)即已转换成普通股,从而一方面增加了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另一方面节约了公司债券的利息费用,增加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其次,用增加的净利润除以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得出增量股的`每股收益,与原来的每股收益比较。
如果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原每股收益,则说明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稀释作用,应当计入稀释每股收益。
2.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对稀释每股收益的影响对于认股权证、股份期权,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一般无需调整分子净利润金额,只需要按照下列步骤对分母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进行调整:(1)假设这些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在当期期初(或发行日)已经行权,计算按约定行权价格发行普通股将取得的股款金额。
(2)假设按照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发行股票,计算需发行多少普通股能够带来上述相同的股款金额。
(3)比较行使股份期权、认股权证将发行的普通股股数与按照平均市场价格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差额部分相当于无对价发行的普通股,作为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净增加。
(4)将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乘以其假设发行在外的时间权数,据此调整稀释每股收益的分母。
计算公式: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其中,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的计算,理论上应当包括该普通股每次交易的价格,但实务操作中通常对每周或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交易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即可。
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稀释每股收益

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稀释每股收益知识点:稀释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主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
一、计算原则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发行公司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采用假设转换法判断其稀释性,并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要领:计算增量每股收益。
首先,假设这部分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当期期初(或发行日)即已转换成普通股,从而一方面增加了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另一方面节约了公司债券的利息费用,增加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其次,用增加的净利润除以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得出增量股的每股收益,与原来的每股收益比较。
如果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原每股收益,则说明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稀释作用,应当计入稀释每股收益。
三、认股权证、股份期权1.含义:认股权证:是指公司发行的、约定持有人有权在履约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按约定价格向本公司购买新股的有价证券。
股份期权:是指公司授予持有人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权利。
股份期权持有人对于其享有的股份期权,可以行权,也可以放弃该种权利。
2.注意事项:(1)对于盈利企业,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具有稀释性。
(2)对于亏损企业,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的假设行权一般不影响净亏损,但增加普通股股数,从而导致每股亏损金额的减少,实际上产生了反稀释的作用,因此,这种情况下,不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3.计算步骤:对于认股权证、股份期权,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一般无需调整分子净利润金额,只需要按照下列步骤对分母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进行调整:(1)假设这些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在当期期初(或发行日)已经行权,计算按约定行权价格发行普通股将取得的股款金额。
(2)假设按照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发行股票,计算需发行多少普通股能够带来上述相同的股款金额。
(3)比较行使股份期权、认股权证将发行的普通股股数与按照平均市场价格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差额部分相当于无对价发行的普通股,作为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净增加。
注会会计学习笔记——第二十八章每股收益

会计相关知识学习笔记——每股收益第二十八章每股收益第一节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1股普通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
每股收益是用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其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作出相关经济决策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每股收益指标既可用于不同企业间的业绩比较,以评价某企业的相对盈利能力;也可用于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业绩比较,以了解该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另外还可用于企业经营实绩与盈利预测的比较,以掌握该企业的管理能力。
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类。
基本每股收益仅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
例如,一家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由于转换选择权的存在,这些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低于正常同等条件下普通债券的利率,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在经营业绩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提高了基本每股收益金额。
要求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影响计算和列报稀释每股收益,就是为了能够提供一个更可比、更有用的财务指标。
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只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
一、分子的确定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为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即企业当期实现的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或应由普通股股东分担的净亏损金额。
发生亏损的企业,每股收益以负数列示。
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的每股收益,分子应当是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合并净利润,即扣减少数股东损益后的余额。
与合并财务报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财务报表中企业自行选择列报每股收益的,以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的每股收益,分子应当是归属于母公司全部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二、分母的确定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母为当期发行在普通股的算术加权平均数,即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根据当期新发行或回购的普通股股数与相应时间权数的乘积进行调整后的股数。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这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呢。
你想啊,每股收益就像是给股票分的一份小蛋糕,那稀释每股收益呢,就是这块蛋糕可能被一些其他因素给弄得没那么大啦。
先来说说潜在普通股,这就好比是一群可能会来分蛋糕的“小调皮”。
比如可转换债券,它要是转成股票了,那股本不就增加了嘛,蛋糕就得重新分啦。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呢,就是要把这些潜在普通股考虑进去。
咱假设啊,本来公司有这么些股票,赚了这么些利润,那每股收益就是利润除以股票数嘛。
但要是那些潜在普通股真的出现了,那可就不一样咯。
就拿可转换债券来说,咱得先算算如果都转成股票了,会增加多少股。
然后把这些新增的股数加上原来的股数,利润还是那个利润,再除一下,这就是稀释后的每股收益啦。
这就好像本来你自己吃一个大苹果,挺爽的。
但突然来了几个人说他们也有份,那每个人能吃到的苹果就变小啦,一个道理嘛。
还有认股权证啊之类的,也都差不多是这么个情况。
它们都有可能让股本扩大,从而影响每股收益。
你说这计算方法是不是挺重要的呀?要是公司不懂这个,那可就闹笑话啦。
就好比做饭不知道放多少盐,那做出来的菜能好吃吗?而且啊,投资者也得关注这个稀释每股收益呢。
不然光看普通的每股收益,以为公司挺厉害,结果潜在普通股一来,每股收益一下就降下去了,那不就亏啦。
所以说呀,这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就像是一个小秘密,得好好掌握。
这样公司能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投资者也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总之呢,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儿,但搞明白了,那可就用处大啦。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得认真对待,就像对待咱自己的宝贝一样。
不然到时候稀里糊涂的,可就不好啦!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第111讲_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1)

第二十八章每股收益本章考情分析本章主要阐述了每股收益的计算,分数不高,属于不太重要章节。
本章近三年主要考点:(1)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2)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问题:正确理解和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2018年教材主要变化本章内容基本无变化。
主要内容第一节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第四节每股收益的列报第一节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普通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
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类。
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提示】公司库存股不属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
【教材例28-1】某公司20×7年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 000万股;4月30日新发行普通股16 200万股;12月1日回购普通股7 2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之用。
该公司当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6 250万元。
假定该公司按月数计算每股收益的时间权重。
2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如下: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 000×12/12+16 200×8/12-7 200×1/12=40 200(万股)或者: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 000×4/12+46 200×7/12+39 000×1/12=40 200(万股)基本每股收益=16 250/40 200=0.4(元/股)【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
2×17年度,甲公司涉及普通股股数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25 000万股;(2)3月1日发行普通股2 000万股;(3)5月5日,回购普通股800万股;(4)5月30日注销库存股800万股。
会计经验:稀释每股净收益怎么算-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

稀释每股净收益怎么算,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稀释每股净收益怎么算,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 当公司具有复杂资本结构时,那些可更换为普通股的证券及可履行认购普通股的证券一旦转换或履行认购,通常会冲淡(稀释)普通股每股净收益。
为此一些国家规定若稀释影响超过一定限度,公司应对普通股每股收益作双重表述。
如美国,稀释若对每股收益的影响超过3%时,则要求公司对每股收益作双重表述,其一为原先的每股净收益;其二为完成冲淡的每股净收益。
所谓完全冲淡(稀释)的每股净收益是指:假设公司所发行的可更换为普通股的证券及可履行认购普通股的证券,在当年年初时全部更换及全部履行后的普通股每股净收益。
目的是为让普通股股东了解他们将享有的每股净收益的最低限额。
那么,稀释每股净收益怎么算?在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在原先的每股净收益的基础上,分子、分母都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分母会因在外流通的普通股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子会因优先股股利的减少(假定可转换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或债券利息的减少(假定可转换公司债转换为普通股)而发生变动。
小编举例说明如下: 实例假设8%的优先股为可更换的优先股,每股可更换为2股普通股,那么50000股的优先股可更换为100000股普通股。
同时该公司还拥有可转换公司债,面值为120000美元,利率为6%,可转换为普通股1200股。
该公司完全冲淡的每股净收益为: 完全冲淡的每股净收益=(253000美元+120000美元x6%)/(207500股+100000股+1200股)=0.84美元/股计算表明,如果可转换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均在当年年初转换为普通股,将使普通股每股净收益由原先的1.2美元减少到0.84美元。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八章每股收益本章考情分析本章主要阐述了每股收益的计算,分数不高,属于不太重要章节。
本章近三年主要考点:(1)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2)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3)需要重新计算财务报表各列报期间每股收益的情况。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问题:正确理解和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2019年教材主要变化本章内容基本无变化。
主要内容第一节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第四节每股收益的列报第一节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普通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
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类。
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提示】公司库存股不属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
【教材例28-1】某公司20×7年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 000万股;4月30日新发行普通股16 200万股;12月1日回购普通股7 2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之用。
该公司当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6 250万元。
假定该公司按月数计算每股收益的时间权重。
2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如下: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 000×12/12+16 200×8/12-7 200×1/12=40 200(万股)或者: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 000×4/12+46 200×7/12+39 000×1/12=40 200(万股)基本每股收益=16 250/40 200=0.4(元/股)【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
2×17年度,甲公司涉及普通股股数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25 000万股;(2)3月1日发行普通股2 000万股;(3)5月5日,回购普通股800万股;(4)5月30日注销库存股800万股。
下列各项中,不会影响甲公司2×1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金额的是()。
(2017年回忆版)A.当年发行的普通股股数B.当年注销的库存股股数C.当年回购的普通股股数D.年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答案】B【解析】选项A,当年发行的普通股,增加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影响基本每股收益的金额;选项B,当年注销的库存股股数,回购时已经减少了股数,注销的库存股股数为内部处理,不减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不影响当年基本每股收益的金额;选项C,当年回购普通股股数,减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影响基本每股收益的金额;选项D,年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数据,会影响计算金额。
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基本计算原则◇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限制性股票◇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多项潜在普通股◇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一、基本计算原则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一)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目前,我国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主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潜在普通股是否具有稀释性的判断标准是看其对持续经营每股收益的影响;也就是说,假定潜在普通股当期转换为普通股,如果会减少持续经营每股收益或增加持续经营每股亏损,表明具有稀释性,否则,具有反稀释性。
(二)分子的调整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三)分母的调整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时,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为普通股;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普通股。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稀释每股收益=(净利润+假设转换时增加的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数)【教材例28-2】某上市公司20×7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38 200万元,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20 000万股,年内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
20×7年1月1日,公司按面值发行60 000万元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为2%,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为付息日。
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后12个月以后即可转换为公司股票,即转股期为发行12个月后至债券到期日止的期间。
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0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
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税率为25%。
假设不具备转换选择权的类似债券的市场利率为3%。
公司在对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券初始确认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有关规定将负债和权益成份进行了分拆。
20×7年度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如下:基本每股收益=38 200/20 000=1.91(元/股)每年支付利息=60 000×2%=1 200(万元)负债成分公允价值=1 200/(1+3%)+1 200/(1+3%)2+61 200/(1+3%)3=58 302.83(万元)权益成分公允价值=60 000-58 302.83=1 697.17(万元)假设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58 302.83×3%×(1-25%)=1 311.81(万元)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60 000/10=6 000(万股)增量股的每股收益=1311.81/6 000=0.22(元/股)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稀释作用。
稀释每股收益=(38 200+1 311.81)/(20 000+6 000)=1.52(元/股)三、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对于盈利企业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教材例28-3】某公司2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 750万元,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 000万股,该普通股平均每股市场价格为8元。
20×7年1月1日,该公司对外发行1 000万份认股权证,行权日为20×8年3月1日,每份认股权证可以在行权日以7元的价格认购本公司1股新发的股份。
该公司20×7年度每股收益计算如下:基本每股收益=2 750/5 000=0.55(元/股)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1 000-1 000×7/8=125(万股)稀释每股收益=2 750/(5 000+125)=0.54(元/股)【例题•多选题】甲公司2×15年除发行在外普通股外,还发生以下可能影响发行在外普通股数量的交易或事项:(1)3月1日,授予高管人员以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价在未来期间购入甲公司普通股的股票期权;(2)6月10日,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3股;(3)7月20日,定向增发3 000万股普通股用于购买一项股权;(4)9月30日,发行优先股8 000万股,按照优先股发行合同约定,该优先股在发行后2年,甲公司有权选择将其转换为本公司普通股。
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计算2×15年基本每股收益时,应当计入基本每股收益计算的股份有()。
(2016年)A.为取得股权定向增发增加的发行在外股份数B.因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增加的发行在外股份数C.因优先股于未来期间转股可能增加的股份数D.授予高管人员股票期权可能于行权条件达到时发行的股份数【答案】AB【解析】基本每股收益只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按照对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选项C和D,在2×15年均属于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计算2×15年基本每股收益时不需要考虑。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20×3年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 500万元,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为3 000万股。
甲公司20×3年有两项与普通股相关的合同:(1)4月1日授予的规定持有者可于20×4年4月1日以5元/股的价格购买甲公司900万股普通股的期权合约;(2)7月1日授予员工100万份股票期权,每份期权于2年后的到期日可以3元/股的价格购买1股甲公司普通股。
甲公司20×3年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为6元/股。
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3年稀释每股收益是()。
(2014年)A.0.38元/股B.0.48元/股C.0.49元/股D.0.50元/股【答案】B【解析】事项(1)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900-900×5/6=150(万股),事项(2)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100-100×3/6=50(万股),甲公司20×3年稀释每股收益=1 500/(3 000+150×9/12+50×6/12)=0.48(元/股)。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20×6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 200万元,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 000万股,当年度该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5元。
20×6年1月1日,甲公司对外发行认股权证1 000万份,行权日为20×7年6月30日,每份认股权可以在行权日以3元的价格认购甲公司1股新发的股份。
甲公司20×6年度稀释每股收益金额是()。
(2012年)A.0.4元/股B.0.46元/股C.0.5元/股D.0.6元/股【答案】C【解析】甲公司发行认股权证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1 000-1 000×3/5=400(股),稀释每股收益金额=1 200/(2 000+400)=0.5(元/股)。
四、限制性股票上市公司采取授予限制性股票方式进行股权激励的,在其等待期内应当按照以下原则计算每股收益。
(一)等待期内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基本每股收益仅考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按照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