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管理制度.doc123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doc123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doc123

护桩工作,实行定期的复测,施工测量、放线放样实行双检制。对工程施工测量全过程进行控制,保障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以满足建筑物明确和隐含的功能需要。

1、土石方工程

①测量中线桩及补充地形复杂变化处的中线桩,测量横断面并复测设计断面,复核设计断面面积。②标出中线桩,填挖高度尺寸。③根据设计用地图,按中心线桩测设购地界桩、回收、租用地亩数量,为征地拆迁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④钉立路基边桩及取土坑弃土堆、天沟测沟,挡土墙基坑边桩,边桩与中心桩的距离,标高应记入测量记录本内备查。⑤深挖高填地段在坡顶或坡脚点以外适当位置钉立横断面方向控制桩。⑥施工过程中每填挖1至3米应复测边坡收坡尺寸。

1.2.1 施工复测

⑴交接桩完成后,测量工程师应根据所交接的控制桩进行复测及加密固定。并组织现场测量人员系统地进行各施工段的施工复测及重点工程控制测量,各施工段交界处应由双方共同复测,确保中线、高程正确及交界处衔接一致。

⑵复测工作应在开工前完成,中心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加密应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

⑶复测成果应由测量工程师组织系统地整理书面报告,报经项目经理部审核,其总工程师批准后,及时发至作业层技术部门应用、报项目经理部备案。

⑷各类桩撅要妥善保护,根据情况进行加固,并在现场作明显标识,以防误用;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桩要钉设护桩或外移桩,绘制护桩示意图;定期检查桩撅是否移动、下沉,发现后应采用可靠方法重新补设定位,重新测量。

1.2.2 测量控制网测设

⑴工程施工前应布设测量控制网。应根据设计单位所交的控制点,中心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进行复测。按照《施工测量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补桩加密,形成测量控制网,以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测量复核。

(2).测量控制网由测量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测量控制网成果书,必须报项目经理部审核,总工程师复核、备案。

1.2.3 施工放样测量及检查

⑴施工放样采用施工复测和控制网成果,如有破坏应报请原测设单位采用原测量精度进行补设。

1.2.4 竣工测量

⑴竣工测量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测量工程师及各施工段派测量技术人员参与。

⑵竣工测量结果整理后,列入竣工文件,并报项目经理部备案。

(3)工程竣工交验前,竣工复测成果及桩撅复核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并按竣工验收要求填制竣工资料。

(4)其它工程按行业规定和建设单位要求办理。

1.2.5 测量管理

⑴建立健全测量复核制度。项目经理部设专职测量工程师,作业层项目队设由若干名技术人员和测量工组成的测量小组,根据职责实施各项测量工作。

⑵现场实施测量作业,必须使用专业记录簿逐项记录测量数据,记录簿封面上须

编上号码。内容原则上用铅笔书写,禁止使用圆珠笔或钢笔。

⑶测量记录不得涂改、撕毁,如有误可作明显的勘误记号标识。记录中参加人员、设备、日期、地点、天气、工程地点(部位)等事项应填写完备、清楚,并有施作人签字。记录数据必须真实反映操作过程的实际情况,在通常情况下应有计算结果,示意草图,并附有相应结论。

⑷测量工作的内业资料必须有两人独立计算,校核无误后;报总工程师复核,同时报送内业测量资料。重要部位的放样应采用不同方法分别进行计算,并报请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执行。重要工程、控制工程、施工复测等测量必须有测量成果书,报请总工程师签认。测量成果书应资料齐全,计算准确,文整清楚,签字齐全;测量成果资料(书)为受控资料,应按受控资料的有关规定办理。

⑸在进行测量复核时,必须独立计算资料,优先选用具有闭合条件的方法,严禁直接使用上报的测量计算资料,避免误差造成超限产生的错误。

⑹测量工作应根据人员和仪器设备状态选择方法。在使用全站仪数字化测量时,

必须有误差监测手段,对各种误操作必须有查错功能和纠错能力。

⑺测量轴线、基点应与相邻合同段至少三个基点进行重叠衔接(导线点、中线点、水准基点)。

⑻测量工程师暂离岗位时,必须进行测量工作移交。内容包括:施工桩撅现场点交(并附桩位示意图、中线、水准基点表);测量记录、测量成果书等。在有条件时,进行复测后方可移交。移交工作由总工程师(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办理交接清单,双方签字。

⑼在开工初期,中心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及其加密桩的复测由测量工程师制定并组织实施,总工程师负责复核,并报项目经理部备案。

1.3工程检测、测量设备

1、项目部使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应加强使用管理,定期送检校验,并做标识记录。确保检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项目部建立工程检验、测量设备台帐,填写上报需要送检的计量器具,并按照《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要求执行。

3、损坏的零件

及时更换修理。4、经检验部门鉴定不能使用的仪器应及时申请报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