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网络课件
合集下载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电子全套课件

网络协议
NETBEUI网络、IPX/SPX网络、 TCP/IP网络等
拓扑
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型网络等
体系结构
以太网、令牌环网、AppleTalk网络等
Hale Waihona Puke 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12
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LAN MAN WAN的距离标准 :
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1.1.3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自主计算机的互联集合。 它是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终端及其它设备, 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按一定的方式进行通信 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1. 互联可以通过电缆(电话线、网线或光纤等)来实现,也可以 采用无线连接,使用无线电信号、激光或红外技术、或者卫星 传输。总之,两台计算机如果能互相交换信息即称为互联。
FDDI Dual Ring
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8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4.标准化网络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提出发展计算机网络 的国际标准化问题。ISO、CCITT、IEEE等都 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计算机系统的互 连、计算机网络协议标准化等问题。
1984年,ISO正式颁布了一个称为“开放系统互 连基本参考模型”(OSI模型)的国际标准 ISO7498。
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2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计算机—终端通信网络
50年代中期出现了“具有通信功能的单主机多终端 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一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与 若干近地终端及远方终端连接,或多个终端共享一条 通信线路和一台主机连接,形成“终端—通信线路— 计算机”简单的通信系统,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通信基础)课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通信 基础)课件
• 数据通信概述 • 数据传输方式 • 数据交换技术 • 数据链路控制 • 数据通信协议 • 数据通信网络安全
01 数据通信概述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数据通信定义
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 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 端之间以及终端与终端之 间信息交换的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分为对称加密和公钥加密两种类型, 各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用于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的一种 安全技术。
防火墙可以阻止来自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和攻击,同时也 可以限制内部网络用户对外部网络的访问。
防火墙技术可以分为包过滤防火墙和应用层网关防火墙两 种类型。
IP协议通过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每个设备, 并使用路由算法来确定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IP协议还提供了数据报文分片和重组功能,以 适应不同大小的数据报文在网络中传输。
06 数据通信网络安 全
数据通信网络安全概述
01
数据通信网络安全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的过程。
02
01
02
它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支持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等功能。
HDLC协议具有简单、高效和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通
03
信领域。
05 数据通信协议
数据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协议是一组规则和标准,用于规范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
它规定了数据如何在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包括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传输顺序 以及控制信息等。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包 括物理层、数据链路 层和网络层协议。
它负责建立、维持和 终止通信链路,确保 数据的可靠传输。
• 数据通信概述 • 数据传输方式 • 数据交换技术 • 数据链路控制 • 数据通信协议 • 数据通信网络安全
01 数据通信概述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数据通信定义
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 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 端之间以及终端与终端之 间信息交换的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分为对称加密和公钥加密两种类型, 各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用于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的一种 安全技术。
防火墙可以阻止来自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和攻击,同时也 可以限制内部网络用户对外部网络的访问。
防火墙技术可以分为包过滤防火墙和应用层网关防火墙两 种类型。
IP协议通过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每个设备, 并使用路由算法来确定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IP协议还提供了数据报文分片和重组功能,以 适应不同大小的数据报文在网络中传输。
06 数据通信网络安 全
数据通信网络安全概述
01
数据通信网络安全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的过程。
02
01
02
它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支持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等功能。
HDLC协议具有简单、高效和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通
03
信领域。
05 数据通信协议
数据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协议是一组规则和标准,用于规范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
它规定了数据如何在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包括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传输顺序 以及控制信息等。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包 括物理层、数据链路 层和网络层协议。
它负责建立、维持和 终止通信链路,确保 数据的可靠传输。
数据通信技术ppt课件

06 数据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与 展望
高速数据通信技术发展
总结词
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速数据通信技术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详细描述
目前,高速数据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光纤通信、5G/6G移动通信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传 输速度大幅提升,满足了大数据时代对海量数据处理和传输的需求。
05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
无线局域网(WLAN)
要பைடு நூலகம்一
总结词
无线局域网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连接局域 网中的计算机、设备等,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无线局域网采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介,通过无线接入点 (AP)连接多个终端设备。它具有灵活、便捷、高速的特点, 广泛应用于企业、学校、医院等场所。
物联网数据通信技术发展
总结词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据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数以亿计的设备能够相互 连接和通信。
详细描述
物联网数据通信技术涉及多种无线通信协议,如Wi-Fi、Zigbee、LoRa等。这 些技术使得各种智能设备能够实时传输数据、共享信息,从而为智能家居、智 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02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数据传输方式
总结词
数据传输方式是指数据在通信网络中传输的方式,包括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两 种方式。
详细描述
串行传输是指数据一位一位地顺序传输,占用通信线路少,适合长距离传输; 并行传输是指数据以字节为单位进行传输,传输速度快,适合近距离传输。
数据编码技术
总结词
数据编码技术是指将数据转换成适合在通信网络中传输的信 号的过程。
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
• 总结词:数据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 • 详细描述:数据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互联网领域,数据通信技术是实现互联网信息传输的
《数据通信基础》课件

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Web浏览器 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内容。
03
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一种传统的通信交换 方式,通过建立电路连接来实现 数据传输。
电路交换的优点是数据传输稳定 、可靠,但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
在电路交换中,通信双方在通信 过程中始终占用通信资源,无论 是否传送数据。
数据通信的原理
通过传输信道,利用各种通信设备传输二进制数据,并在终 端设备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
数据通信的特点
数据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大、可靠性高、灵活性强 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商业、科研等领域。
数据通信的分类
有线数据通信
通过有线信道传输数据,如光纤、同轴电缆等 。
无线数据通信
通过无线信道传输数据,如无线局域网、移动 通信等。
5G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5G技术将不断演 进和完善,未来将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 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 感器设备,实时采集物理世界的 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 庞大的网络。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场景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交 通、智能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能够实现设备的远程 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生 活的便利性。
流。
02
数据传输技术
有线传输技术
光纤传输
利用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数据,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铜线传输
利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等传输数据,适用于短距离传输,成本较低。
专线传输
通过专用线路直接连接两个地点,传输质量较高,但成本也较高。
《数据通信原理》课件

2023
《数据通信原理》 PPT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数据通信概述 • 数据传输原理 • 数据交换原理 • 数据通信协议 • 数据通信的应用 • 数据通信的发展趋势
2023
PART 01
数据通信概述
REPORTING
数据通信的定义
数据通信的定义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通过传输信道将 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终端之间或数据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远程数据传输 和信息交换。
拥塞控制
防止过多的数据在网络中造成拥塞。
信道管理
合理分配和使用信道资源,提高数据传输 效率。
2023
PART 03
数据交换原理
REPORTING
数据交换的类型
01
02
03
电路交换
通过建立电路连接来提供 连续的数据传输服务。
报文交换
将数据打包成报文,通过 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 。
分组交换
将数据分割成多个分组, 通过动态分配路径进行交 换。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
总结词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成为现代数据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这些技术使得设备之间可以无 线连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和交换信息。
物联网数据通信技术
总结词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数以亿计的 设备能够相互连接并进行数据交换。 物联网数据通信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 的关键。
2023
PART 02
数据传输原理
REPORTING
数据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
数据在多个通道上同时传输, 适用于近距离、高速传输。
《数据通信原理》 PPT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数据通信概述 • 数据传输原理 • 数据交换原理 • 数据通信协议 • 数据通信的应用 • 数据通信的发展趋势
2023
PART 01
数据通信概述
REPORTING
数据通信的定义
数据通信的定义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通过传输信道将 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终端之间或数据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远程数据传输 和信息交换。
拥塞控制
防止过多的数据在网络中造成拥塞。
信道管理
合理分配和使用信道资源,提高数据传输 效率。
2023
PART 03
数据交换原理
REPORTING
数据交换的类型
01
02
03
电路交换
通过建立电路连接来提供 连续的数据传输服务。
报文交换
将数据打包成报文,通过 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 。
分组交换
将数据分割成多个分组, 通过动态分配路径进行交 换。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
总结词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成为现代数据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这些技术使得设备之间可以无 线连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和交换信息。
物联网数据通信技术
总结词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数以亿计的 设备能够相互连接并进行数据交换。 物联网数据通信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 的关键。
2023
PART 02
数据传输原理
REPORTING
数据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
数据在多个通道上同时传输, 适用于近距离、高速传输。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件

传输层
1
TCP协议
学习TCP协议的特点和可靠性传输机制,以及拥塞控制算法。
2
UDP协议
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UDP协议的快速传输性能和无连接特点,适用于实时应用。
应用层
H TTP
研究HTTP协议,了解Web页面的传输和请求过程。
FTP
了解FTP协议的文件传输和管理功能,实现可靠的文件传输。
DN S
理解DNS协议及其在域名解析中的作用,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PPT课件
通过引人入胜的内容和生动的图像,此课件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通信与计算 机网络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课程概述
本节课程将介绍《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目标、重要性以及主要内容, 旨在帮助您全面理解网络通信领域的知识。
通信基础
通信原理
深入了解通信原理,并掌握常见的通信技术和协议。
总结
通过回顾所学内容,提供有用的学习建议,帮助您更好地巩固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并应用 于实际工作中。
信号与噪声
了解不同类型的信号和噪声,以及它们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
网络原理
探索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如拓扑结构、协 议堆栈等。
协议和体系结构
学习常见的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如TCP/IP协 议栈。
网络层
1
IP协议
深入研究IP协议,了解地址分配、路由和数据报文的传输。
2
路由和转发
掌握路由和转发的基本原理,包括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课件:数据通信网

数据通信网
5. 数据电路(Data Circuit) 数据电路连接两个数据终端设备,负责将数据信号从— 个数据终端设备传输到另一个数据终端设备。 6. 数据链路(Data Link) 数据电路加上数据传输控制功能后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7. 通信控制器 通信控制器是指那些把计算机/终端信息处理系统与数 据传输系统连接起来,并实现通信功能的设备。通信控制器 的功能包括:
数据通信网
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对报文交换的改进,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交换 技术。它结合了“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两者的优点, 使其性能达到最优。分组交换也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它是将数据分割成分组后,以分组为单位将信息从源端发往 目的地。分组交换是将长报文分成若干个固定长度的小分组 进行传输。不同站点的数据分组可以交织在同一线路上传输, 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由于分组长度的固定,系统可以采用 高速缓存技术来暂存分组,提高了转发的速度。
数据通信网
其缺点有: (1) 电路接续时间较长,短报文通信效率低。 (2) 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占用,电路利用率低。 (3) 通信双方在信息传输速率、编码格式、同步方式、 通信规程等方面应完全兼容,这就限制了各种不同速率、不 同代码格式、不同通信规程的用户终端之间互通。 (4)有呼损。 (5) 传输质量较多地依赖于线路的性能,因而差错率 较高。 所以电路交换非常适合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 语音通信。
数据通信网
其缺点有: (1) 报文通过交换机的时延大,且时延抖动也大,不 利于实时通信。 (2) 交换机要有能力存储转发用户发送的报文,其中 有的报文可能很长,这就要求交换机要有高速处理能力和大 的存储空间。因此,报文交换机的设备比较庞大,费用高。 (3) 报文交换不适于实时交换数据的场合。 报文交换的上述优缺点使其主要适用于公众电报和电子 信箱业务。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三版)》(1-3章)课件

2.2.2模拟数据的数字传输
模拟信号数字化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抽样、量化、编码,如图212所示。
图2-12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2.2 数据编码与数据传输
【例2-3】一路电话信号的频带为300~3400Hz,则抽样频率应该 是什么样的范围?
解:由题意得fH=3400Hz,因为电话信号属于低通信号,故用低通 抽样定理满足要求,即fS≥2fH= 2×3400=6800Hz,所以按照6800Hz的 抽样频率对300~3400Hz的电话信号抽样,则可以不失真地还原成原来 的话音信号。
2.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 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从计 算机网络的角度看,数据通信系统是把数据源计算机所产生的数据迅 速、可靠、准确地传输到数据宿(目的)计算机或专用外设。
图2-2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2.1.2数据通信方式
1.按照数字信号排列顺序分类 数据在信道上传输有两种基本的通信方式一种是串行通信, 另一种是并行通信,如图2-3所示。
图2-3串行、并行通信方式
2.1.2数据通信方式
2.按照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的关系分类
发端
发端
收端 发端
(a)全双工通信 数据
收端 发端
收端 发端
(b)半双工通信 数据
(c)单工通信
收端 收端
图2-4 全双工、半双工、单工通信方式
2.1.3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数据传输速率
(1)波特率RB也称调制速率,以波形每秒的振荡数来衡量。如
果数据不压缩,波特率等于每秒钟传输的数据位数,如果数据进行 了压缩,那么每秒钟传输的数据位数通常大于调制速率。在信息传 输通道中,携带数据信息的信号单元叫码元,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 传输的码元数目称为码元传输速率,简称波特率。单位是“波特 ”(Baud),记为B。波特率与码元长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电平方案
m个数据元素组可以产生2m数据模式组
合。不同信号元素可用不同电平表示 2B1Q:两位数据模式编码成一个4电平 信号元素
2B1Q用于DSL技术,通过使用用户电话提高高速因特网连接
8B6T(自行阅读)
编码方案:把8位模式编码成6个信号元素模式,
每个信号有3个电平 平均速率 1 6 S N 2 8
使用两个以上的电平值进行编码
双极性编码
信号交替 反转码
双极性8零 替换编码
高密度 双极性3零编码
双极性交替信号反转码(AMI) Bipolar AMI Encoding
伪三进码 Pseudoternary
用零值电平代表二进制数1 用正负交替变换的电平代表二进制数0 可以说是双极性AMI编码的另一种形式
比特间隔中间
位置处的跳变仅 含有时钟信息。
在比特间隔开
始处如果出现跳 变表示0,如果 没有跳变表示1。
下一个位是1:无反向;下一个位是0:反向
同步问题回头看
我发了几个大 箱几个小箱? ?? 大概是……
用户A
用户B
曼彻斯特编码如何解决收发同 步问题?
我发了几个大 箱几个小箱? 哈哈, 我知道了!
原因:收发双方脉冲时钟不可能精确一致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 任何物理设备都存在着设计上的局限性和缺陷。几乎可以肯 定任何两个时钟都存在着微小的差别,这使得设备无法对传 输信号作十分精确的采样。 就象指挥家确保演奏者的同步一样,通信设备也需要某种机 制以使它们的定时保持一致。不变的信号不具备同步机制。 但如果信号改变的话,这种改变就可以用来保持设备的同步。 有些强制信号改变的编码方案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时钟同步 (clocking)
测定每一个比特起始和结束位置(同步)并非易事。 一种相当昂贵的方案是在发送和接收设备间增设一条外 部时钟线 另一种方案是提供某些基于所传送信号的同步机制。这 一点可以通过合适的编码技术来实现。
编码方案的评价指标 Evaluating of Encoding Schemes (2)
归零编码
RZ Encoding
归零编码使用两组电平值:
正-零,负-零 信号变化不是发生在比特之间 而是发生在每个比特内。在每 个比特间隙的中段,信号将归 零。 比特“1‖实际上是用正电平跳 变到零表示,比特“0‖则用负 电平跳变到零表示,而不是仅 仅通过电平的正负来表示。 在每个比特内产生信号变化可 以解决同步问题。但这种编码 方案中每比特需要两次信号变 化,从而占用了更多的带宽。
信号的解读 Interpreting Signals
接收方必须知道:
各个比特的定时方式——何时起始,何时结束 每个比特信号电平的状态——是高或低 这两项任务都是通过在每个比特间隔的中间位 置采样来进行的
影响信号成功解读的因素:
数据率提高会增加误码率 信噪比提高会降低误码率 带宽增加可提高数据率 亦可通过编码方案提高传输性能
不归零码:问题及应用 Problems & Applications for NRZ
对工程师而言,实施容易。 能充分利用带宽。 仍含有一定的直流分量,且缺乏同步能力。 因其简单性和较低的频率响应特性,常用于终端设备、接
口和数字磁记。信号传输中则不常单独用之。※ 应用实例: 连接优盘的USB串行接口通常使 用NRZI作为信号的编码。为了 解决一长串连续比特0引起的同 步问题,采用了所谓“位填充技 术”。即在连续传输6个比特0的 情况下强行插入一个比特1。
双相位编码的优缺点 Biphase Pros and Cons
缺点
每个比特时间内至少出现一次跳变,可能出 现两次 最大调制率是 NRZ的两倍 需要更大的带宽(高速低效)
通过比特中间跳变实现同步 (自定时) 无直流分量 差错检测 如果发现预期的跳变未出现
优点
双极性编码 Types of Bipolar Encoding
用户A
用户B
双相位编码的应用 Applications of Biphase Codes
数据传输中的常用技术 曼彻斯特编码是IEEE
802.3(以太局域网) 标准规定的编码(使用 同轴电缆和双绞线)。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是 IEEE802.5(令牌局域 网)标准规定的编码 (使用屏蔽双绞线)。
Digital signal
Digital Data
Digital to Digital Encoding
术语Terms
数据率 R:
数据传输的速率(比特/秒) 比特持续时间或长度 1/R 发送方发送一个比特所需的时间 比率r:每个信号元素承载的数据元素的数量(见P68图) 调制速率(modulation rate) 信号电平改变的速率 以波特(baud)为单位 = 每秒信号元素数 “传号”(mark) 和“空号” (space) 分别是二进制数字1和0
4D-PAM5(自行阅读)
多线路传输
编码规则:
如果下一个位是0,无跳变 如果下一个位是1且当前电平不是0,下一个电平是0 如果下一个位是1且当前电平是0,下一个电平是最后一 个非零电平的相反值
应用:
100base-T
作业:为什么要用MLT-3编码方式
多电平二进制的不足 Trade Off for Multilevel Binary
差错检测 (error detection)
可在具体的信号编码中方案加入部分差错检测功 能以提高检错速度
信号干扰和抗噪声度
有些编码在噪声存在的状态下仍具有优秀的性能
费用和复杂性
数据速率一定时,信号速率超高,成本越高 有些编码要求信号速率高于实际的数据速率
编码方案 Encoding Schemes
资料来源 /news/content/73/20050316094321.htm
双相位编码Biphase Encoding
解决同步问题的最佳方案 信号在比特间隔中发生改变但并不归零 现代网络中常用的双相位编码方式:
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编码效率不如NRZ
线路信号电平值有三个,但每个信号元素本来可 以表示log23 = 1.58 个比特的信息,在此只能表示 一个比特的信息 接收器必须区分三个电平状态(+A, -A, 0)而不是区 分两个电平状态 差错率相同的情况下,需要增加约3分贝的额外信 号功率(换言之,信噪比一定时NRZ的差错率比 多电平二进制低得多)。
编码类型
用数字信号传输数字类数据 用模拟信号传输数字类数据 用数字信号传输模拟类数据 用模拟信号传输模拟类数据
数字数据→数字信号
Digital Data, Digital Signal
数字信号
离散的不连续的电压脉冲 一个脉冲代表一个信号元素(码元) ※ 二进制数据可直接编码成信号元素
双相位型
不归零 电平编码
不归零 反相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 曼彻斯特编码
不归零编码 Nonreturn to Zero (NRZ)
不归零电平编码(NRZ-L)
负电平用于表示一个二进制 值,正电平用于表示另一个 二进制值 由比特值决定信号的电平。
不归零反相编码(NRZI) 用一个比特间隔开始时是否 出现电平跳变表示1或0。 属于差分编码,可靠性更好 比特值决定正负电压之间是 否跳变,而非决定电平正负。
单极性编码存在的问题
Problems for Unipolar Encoding
两个问题使得单极性编码在信号传输应用中使用不多: 直流分量(DC Component) 信号的平均振幅不是零。 不能由没有处理直流分量能力的媒体传输,如微波或变 压器。 主要用于光纤传输。 同步(Synchronization) 在一个码元时间内,不是有电压(或电流),就是无电压(或 电流) ,电脉冲之间没有间隔,不易区分识别。所以接 收方不能正确识别每一个比特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原始 数据中出现连续的1或0时)。
曼彻斯特编码 Manchester Encoding
每个比特间隔的 中间位置处都存 在一个跳变。这 种中间处的跳变 既含有时钟信息, 也含有数据信息: 从低到高的跳变 代表1,从高到低 的跳变代表0 (注 意有些系统也可 能相反)。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3
数据通信
概述
Overview
数据转换为信号才能在信道上传输 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都可以编码成模拟信号或数
字信号,编码方案取决于具体的要求和所用的传 输媒体及通信设备。
问题:在实际基带传输系统中,并非所有的原
始数字基带信号都能在信道中传输,例如:
●含有丰富直流和低频成分的基带信号就不适宜
Nonreturn to Zero-Level (NRZ-L) Nonreturn to Zero Inverted (NRZI) Manchester Differential Manchester Bipolar -AMI Pseudoternary B8ZS HDB3 „
传输不同步:换一种方式理解
我发了几个大 箱几个小箱?
四个大箱 四箱小箱
用户A
用户B
问题在于: 连续多个相同数据的采样节奏
我发了几个大 箱几个小箱? ?? 大概是……
用户A
用户B
极性编码 Types of Polar Encoding
采用两个电压值编码:一个正电压,一个负电压。
极性码
不归零型
归零型
在信道中传输,因为它有可能造成信号严重畸变;
●如果代码出现长时间的连“0”符号,不利于
准确提取同步信息; ●易于形成码间干扰;
●抗噪声性能差,Ud不易设定。
传输编码要求:
信号中没有直流成分 信号自带同步时钟 以较少的带宽获得较高的数据率 有抗干扰的能力 有发现传输错误的能力 实现要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