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2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六年级语文古诗两首2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 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 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对比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组
《石灰吟》
作者简介
于谦: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 永乐进士。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 郎、大理寺少卿。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 加少保。英宗复辟,被害。万历忠,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 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 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 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于谦 的《石灰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品析
这首诗是借物言志之诗。前二句就石灰的特征 说人,“若等闲”三字,抒发了作者在危难面前的 大无畏精神。“碎骨粉身全不怕”,承第二句来, 所以“全不怕”,由于有“若等闲”为之支柱。末 句表示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后来为国难献身, 英勇牺牲的大节,此诗仿佛预先就表达了。语言明 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
古诗两首2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3.梯度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疑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字词教学,强化基础
-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僻字和词汇,提高字词积累。
-结合课本,讲解字词的用法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互动讨论,培养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1.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创设有趣、富有情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3.强化字词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倾听、思考、提问等,提高课堂参与度。
古诗两首2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古诗两首”的教学中,学生将通过学习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平仄等,能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3.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背景以及古诗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古诗中为什么会用到那么多的对仗和平仄?”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飞chǐ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 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瀑 布飞泻。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 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这“挂” 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 赞颂。
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 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 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 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 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 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 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 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 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 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 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 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 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 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 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
古诗两首2)

六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洪利课时编号:057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词。
3、总结课文,了解写法。
教学进程:一、回忆式引入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2、由上引入感知诗的意境。
二、深化感知、品味诗境1、同学们在我们的脑中有没有具有像石灰品质的这样人呢?让学生充分谈出,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人是:(坚强不屈洁身自好……)2、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读中再次感知石灰的这种高贵品质。
3、那么你们感觉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么好的品质呢?三、指导背诵课文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练读,练背诵。
四、总结课文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A: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B:寄寓了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指名读。
(读后评读)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想意境,悟诗情。
四、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2)练习朗读。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
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古诗。
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
古诗两首2

(2)交流。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
杖藜:藜茎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
杨柳风:柔和的春风。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男生渎,女生想象诗意。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占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末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教学内容
5、古诗两首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古诗两首《绝句》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出示《绝句》。
指名渎。
要求用"四步法"学习。
2.知诗人:简介僧人志南,
3.明诗意:
4.悟诗情:
(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涛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
(2)配乐朗涌。
(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古诗两首》分别是《草》和《宿新市徐公店》,《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而《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学习啦我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草》白居易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⑴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简洁读错的字。
⑴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⑴教师检查认读状况,随机纠正读音:留意"荣'不要读成y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疏'要读翘舌音。
⑴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状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⑴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当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⑴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⑴稳固音、形: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 )荣(rng)平舌音:菜(ci)宿(s)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稳固读音。
⑴观看觉察: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觉察,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独体字:未左右结构:枯、徐、烧上下结构:菜、宿上中下结构:荣半包围结构:追、店⑴重点讲解: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
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伸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优质课件部编版《18.古诗两首》二上

sì
wēi
寺庙 危险
jīng shì
吃惊 似的
cāng máng
苍茫
chén
星辰
lú
草庐
多音字
xiǔ(一宿 两宿)
shì(似的)
宿
sù(住宿
宿舍)
似
sì(似乎 好似)
我会写
wēi
危 音序:W 部首:㔾 结构:半包围
组词:危险 危楼 造句:这座危楼已经不能 住人了。
书写指导:右下角的横折钩要 小,竖弯钩的弯要大些。
yīn
阴
音序:Y 部首:阝 结构:左右
组词:阴山 阴阳 造句:阴山是我国北部的 一座主要山脉。
书写指导:双耳在月字的左边, 不要写在右边。
sì
似
音序:S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类似 似乎 造句:这俩小姐妹长得非 常相似。
书写指导:中间是竖提和点, 要小些,人字最后一笔捺变 为点。
yě
野
音序:Y 部首:里 结构:左右
书写指导:上下结构,不要写 成左右结构。
夜宿山寺
提示: 听老师范读,边听边画出课 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 音,理解诗词的意思。
核心问题: 《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景色的赞美之情? 串珠问题: 1.《夜宿山寺》的前两句写了哪些事物? 2.诗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自
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自己的方式 描绘祖国的风光,有人作画、有人作诗。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古诗两首》,看看 诗人笔下描绘的是哪里的美景,又是用的 什么方式呢?
18 古诗二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
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
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
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
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
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
“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
“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
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
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