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合集下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199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199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1992)(可按照一级学科代码寻找相关学科)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 210 农学 220 林学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 310 基础医学 320 临床医学330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340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350 药学 360 中医学与中药学410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420 测绘科学技术 430 材料科学 440 矿山工程技术450 冶金工程技术 460 机械工程 470 动力与电气工程 480 能源科学技术490 核科学技术 510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520 计算机科学技术 530 化学工程540 纺织科学技术 550 食品科学技术 560 土木建筑工程 570 水利工程580 交通运输工程 590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610 环境科学技术620 安全科学技术630 管理学 710 马克思主义 720 哲学 730 宗教学 740 语言学 750 文学760 艺术学 770 历史学 780 考古学 790 经济学 810 政治学 820 法学830 军事学 840 社会学 850 民族学 860 新闻学与传播学870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880 教育学 890 体育科学 910 统计学代码名称110 数学110.11 数学史110.14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110.1410 演绎逻辑学(亦称符号逻辑学)110.1420 证明论(亦称元数学)110.1430 递归论110.1440 模型论110.1450 公理集合论110.1460 数学基础110.1499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其他学科110.17 数论110.1710 初等数论110.1720 解析数论110.1730 代数数论110.1740 超越数论110.1750 丢番图逼近110.1760 数的几何110.1770 概率数论110.1780 计算数论110.1799 数论其他学科110.21 代数学110.2110 线性代数110.2115 群论110.2120 域论110.2125 李群110.2130 李代数110.2135 Kac-Moody代数110.2140 环论110.2145 模论110.2150 格论110.2155 泛代数理论110.2160 范畴论110.2165 同调代数110.2170 代数K理论110.2175 微分代数110.2180 代数编码理论110.2199 代数学其他学科110.24 代数几何学110.27 几何学110.2710 几何学基础110.2715 欧氏几何学110.2720 非欧几何学(包括黎曼几何学等) 110.2725 球面几何学110.2730 向量和张量分析110.2735 仿射几何学110.2740 射影几何学110.2745 微分几何学110.2750 分数维几何110.2755 计算几何学110.2799 几何学其他学科110.31 拓扑学110.3110 点集拓扑学110.3115 代数拓扑学110.3120 同伦论110.3125 低维拓扑学110.3130 同调论110.3135 维数论110.3140 格上拓扑学110.3145 纤维丛论110.3150 几何拓扑学110.3155 奇点理论110.3160 微分拓扑学110.3199 拓扑学其他学科110.3410 微分学110.3420 积分学110.3430 级数论110.3499 数学分析其他学科110.37 非标准分析110.41 函数论110.4110 实变函数论110.4120 单复变函数论110.4130 多复变函数论110.4140 函数逼近论110.4150 调和分析110.4160 复流形110.4170 特殊函数论110.4199 函数论其他学科110.44 常微分方程110.4410 定性理论110.4420 稳定性理论110.4430 解析理论110.4499 常微分方程其他学科110.47 偏微分方程110.4710 椭圆型偏微分方程110.4720 双曲型偏微分方程110.4730 抛物型偏微分方程110.4740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110.4799 偏微分方程其他学科110.51 动力系统110.5110 微分动力系统110.5120 拓扑动力系统110.5130 复动力系统110.5199 动力系统其他学科110.54 积分方程110.57 泛函分析110.5710 线性算子理论110.5715 变分法110.5720 拓扑线性空间110.5725 希尔伯特空间110.5730 函数空间110.5735 巴拿赫空间110.5740 算子代数110.5745 测度与积分110.5750 广义函数论110.5755 非线性泛函分析110.5799 泛函分析其他学科110.6110 插值法与逼近论110.6120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110.6130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110.6140 积分方程数值解110.6150 数值代数110.6160 连续问题离散化方法110.6170 随机数值实验110.6180 误差分析110.6199 计算数学其他学科110.64 概率论110.6410 几何概率110.6420 概率分布110.6430 极限理论110.6440 随机过程110.6450 马尔可夫过程110.6460 随机分析110.6470 鞅论110.6480 应用概率论110.6499 概率论其他学科110.67 数理统计学110.6710 抽样理论110.6715 假设检验110.6720 非参数统计110.6725 方差分析110.6730 相关回归分析110.6735 统计推断110.6740 贝叶斯统计110.6745 试验设计110.6750 多元分析110.6755 统计判决理论110.6760 时间序列分析110.6799 数理统计学其他学科110.71 应用统计数学110.7110 统计质量控制110.7120 可靠性数学110.7130 保险数学110.7140 统计模拟110.7199 应用统计数学其他学科110.74 运筹学110.7410 线性规划110.7415 非线性规划110.7420 动态规划110.7425 组合最优化110.7430 参数规划110.7435 整数规划110.7440 随机规划110.7445 排队论110.7450 对策论(亦称博奕论)110.7455 库存论110.7460 决策论110.7465 搜索论110.7470 图论110.7475 统筹论110.7480 最优化110.7499 运筹学其他学科110.77 组合数学110.81 离散数学110.84 模糊数学110.87 应用数学110.99 数学其他学科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120.1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120.1010 信息论120.1020 控制论120.1030 系统论120.1099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120.20 系统学120.2010 混沌120.2020 一般系统论120.2030 耗散结构理论120.2040 协同学120.2050 突变论120.2060 超循环论120.2099 系统学其他学科120.30 控制理论120.3010 大系统理论120.3020 系统辩识120.3030 状态估计120.3040 鲁棒控制120.3099 控制理论其他学科120.40 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120.50 系统工程方法论120.5010 系统建模120.5099 系统工程方法论其他学科120.60 系统工程120.99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130 力学130.10 基础力学130.1010 理论力学130.1020 理性力学130.1030 非线性力学130.1040 连续介质力学130.1050 摩擦学130.1060 柔性多体力学130.1070 陀螺力学130.1080 飞行力学130.1099 基础力学其他学科130.15 固体力学130.1510 弹性力学130.1515 塑性力学(包括弹塑性力学) 130.1520 粘弹性、粘塑性力学130.1525 蠕变130.1530 界面力学与表面力学130.1535 疲劳130.1540 损伤力学130.1545 断裂力学130.1550 散体力学130.1555 细观力学130.1560 电磁固体力学130.1565 结构力学130.1570 计算固体力学130.1575 实验固体力学130.1599 固体力学其他学科130.20 振动与波130.2010 线性振动力学130.2020 非线性振动力学130.2030 弹性体振动力学130.2040 随机振动力学130.2050 振动控制理论130.2060 固体中的波130.2070 流体—固体耦合振动130.2099 振动与波其他学科130.25 流体力学130.2511 理论流体力学130.2514 水动力学130.2517 气体动力学130.2521 空气动力学130.2524 悬浮体力学130.2527 湍流理论130.2531 粘性流体力学130.2534 多相流体力学130.2537 渗流力学130.2541 物理—化学流体力学130.2544 等离子体动力学130.2547 电磁流体力学130.2551 非牛顿流体力学130.2554 流体机械流体力学130.2557 旋转与分层流体力学130.2561 辐射流体力学130.2564 计算流体力学130.2567 实验流体力学130.2571 环境流体力学130.2599 流体力学其他学科130.30 流变学130.35 爆炸力学130.3510 爆轰与爆燃理论130.3520 爆炸波、冲击波、应力波130.3530 高速碰撞动力学130.3599 爆炸力学其他学科130.40 物理力学130.4010 高压固体物理力学130.4020 稠密流体物理力学130.4030 高温气体物理力学130.4040 多相介质物理力学130.4050 临界现象与相变130.4060 原子与分子动力学130.4099 物理力学其他学科130.45 统计力学130.50 应用力学130.99 力学其他学科140 物理学140.10 物理学史140.15 理论物理学140.1510 数学物理140.1520 电磁场理论140.1530 经典场论140.1540 相对论与引力场140.1550 量子力学140.1560 统计物理学140.20 声学140.2010 物理声学140.2020 非线性声学140.2030 量子声学140.2040 超声学140.2050 水声学140.2060 应用声学140.2099 声学其他学科140.25 热学140.2510 热力学140.2520 热物性学140.2530 传热学140.2599 热学其他学科140.30 光学140.3010 几何光学140.3015 物理光学140.3020 非线性光学140.3025 光谱学140.3030 量子光学140.3035 信息光学140.3040 导波光学140.3045 发光学140.3050 红外物理140.3055 激光物理140.3060 应用光学140.3099 光学其他学科140.35 电磁学140.3510 电学140.3520 静电学140.3530 静磁学140.3540 电动力学140.3599 电磁学其他学科140.40 无线电物理140.4010 电磁波物理140.4020 量子无线电物理140.4030 微波物理学140.4040 超高频无线电物理140.4050 统计无线电物理140.4099 无线电物理其他学科140.45 电子物理学140.4510 量子电子学140.4520 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140.4530 带电粒子光学140.50 凝聚态物理学140.5010 凝聚态理论140.5015 金属物理学140.5020 半导体物理学140.5025 电介质物理学140.5030 晶体学(包括晶体生长、晶体化学等) 140.5035 非晶态物理学140.5040 液晶物理学140.5045 薄膜物理学140.5050 低维物理140.5055 表面与界面物理学140.5060 固体发光140.5065 磁学140.5070 超导物理学140.5075 低温物理学140.5080 高压物理学140.5099 凝聚态物理学其他学科140.55 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10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20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30 等离子体光谱学140.5540 凝聚态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50 非中性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99 等离子体物理学其他学科140.60 原子分子物理学140.6010 原子与分子理论140.6020 原子光谱学140.6030 分子光谱学140.6040 波谱学140.6050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140.6099 原子分子物理学其他学科140.65 原子核物理学140.6510 核结构140.6515 核能谱学140.6520 低能核反应140.6525 中子物理学140.6530 裂变物理学140.6535 聚变物理学140.6540 轻粒子核物理学140.6545 重离子核物理学140.6550 中高能核物理学140.6599 原子核物理学其他学科140.70 高能物理学140.7010 基本粒子物理学140.7020 宇宙线物理学140.7030 粒子加速器物理学140.7040 高能物理实验140.7099 高能物理学其他学科140.75 计算物理学140.80 应用物理学140.99 物理学其他学科150 化学150.10 化学史150.15 无机化学150.1510 元素化学150.1520 配位化学150.1530 同位素化学150.1540 无机固体化学150.1550 无机合成化学150.1560 无机分离化学150.1570 物理无机化学150.1580 生物无机化学150.1599 无机化学其他学科150.20 有机化学150.2010 元素有机化学(包括金属有机化学等)150.2020 天然产物有机化学150.2030 有机固体化学150.2040 有机合成化学150.2050 有机光化学150.2060 物理有机化学(包括理论有机化学、立体化学等) 150.2070 生物有机化学150.2099 有机化学其他学科150.25 分析化学150.2510 化学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150.2515 电化学分析150.2520 光谱分析150.2525 波谱分析150.2530 质谱分析150.2535 热谱分析150.2540 色谱分析150.2545 光度分析150.2550 放射分析150.2555 状态分析与物相分析150.2560 分析化学计量学150.2599 分析化学其他学科150.30 物理化学150.3010 化学热力学150.3015 化学动力学(包括分子反应动力学等)150.3020 结构化学(包括表面化学、结构分析等)150.3025 量子化学150.3030 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150.3035 催化化学150.3040 热化学150.3045 光化学(包括超分子光化学、光电化学、激光化学、感光化学等) 150.3050 电化学150.3055 磁化学150.3060 高能化学(包括辐射化学,等离体化学)150.3065 计算化学150.3099 物理化学其他学科150.35 化学物理学150.40 高分子物理150.45 高分子化学150.4510 无机高分子化学150.4520 天然高分子化学150.4530 功能高分子(包括液晶高分子化学)150.4540 高分子合成化学150.4550 高分子物理化学150.4560 高分子光化学150.4599 高分子化学其他学科150.50 核化学150.5010 放射化学150.5020 核反应化学150.5030 裂变化学150.5040 聚变化学150.5050 重离子核化学150.5060 核转变化学150.5070 环境放射化学150.5099 核化学其他学科150.55 应用化学150.99 化学其他学科160 天文学160.10 天文学史160.15 天体力学160.1510 摄动理论160.1520 天体力学定性理论160.1530 天体形状与自转理论160.1540 天体力学数值方法160.1550 天文动力学(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动力学等) 160.1560 历书天文学160.1599 天体力学其他学科160.20 天体物理学160.2010 理论天体物理学160.2020 相对论天体物理学160.2030 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160.2040 高能天体物理学(包括天体核物理学)160.2050 实测天体物理学160.2099 天体物理学其他学科160.25 天体化学160.30 天体测量学160.3010 天文地球动力学160.3020 基本天体测量学160.3030 照相天体测量学160.3040 射电天体测量学160.3050 空间天体测量学160.3060 方位天文学160.3070 实用天文学160.3099 天体测量学其他学科160.35 射电天文学160.3510 射电天体物理学160.3520 射电天文方法160.3599 射电天文学其他学科160.40 空间天文学160.4010 红外天文学160.4020 紫外天文学160.4030 X射线天文学160.4040 r射线天文学160.4050 中微子天文学160.4099 空间天文学其他学科160.45 天体演化学(各层次天体形成与演化入各学科) 160.50 星系与宇宙学160.5010 星系动力学160.5020 星系天文学160.5030 运动宇宙学160.5040 星系际物质160.5050 大爆炸宇宙论160.5060 星系形成与演化160.5070 宇宙大尺度结构起源与演化160.5099 星系与宇宙学其他学科160.55 恒星与银河系160.5510 恒星物理学160.5520 恒星天文学160.5530 恒星形成与演化160.5540 星际物质物理学160.5550 银河系结构与运动160.5599 恒星与银河系其他学科160.60 太阳与太阳系160.6010 太阳物理学160.6020 太阳系物理学160.6030 太阳系形成与演化160.6040 行星物理学160.6050 行星际物理学160.6060 陨星学160.6099 太阳与太阳系其他学科160.65 天体生物学160.99 天文学其他学科170 地球科学170.10 地球科学史170.15 大气科学170.1510 大气物理学(包括大气光学、大气声学、大气电学、云雾物理学、边界层物理学、中层物理学等) 170.1515 大气化学170.1520 大气探测(包括大气遥感)170.1525 动力气象学(包括数值天气预报与数值模拟等)170.1530 天气学170.1535 气候学170.1540 云与降水物理学170.1545 应用气象学170.1599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170.20 固体地球物理学170.2010 地球动力学170.2015 地球重力学170.2020 地球流体力学170.2025 地壳与地形变170.2030 地球内部物理学170.2035 地声学170.2040 地热学170.2045 地电学170.2050 地磁学170.2055 放射性地球物理学170.2060 地震学170.2065 勘探地球物理学170.2070 计算地球物理学170.2075 实验地球物理学170.2099 固体地球物理学其他学科170.25 空间物理学170.2510 电离层物理学170.2520 高层大气物理学170.2530 磁层物理学170.2540 空间物理探测170.2550 空间环境学170.2599 空间物理学其他学科170.30 地球化学170.3010 元素地球化学170.3015 有机地球化学170.3020 放射性地球化学170.3025 同位素地球化学170.3030 生物地球化学170.3035 地球内部化学170.3040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170.3045 成矿地球化学170.3050 勘探地球化学170.3055 实验地球化学170.3099 地球化学其他学科170.35 大地测量学170.3510 地球形状学170.3520 几何大地测量学170.3530 物理大地测量学170.3540 动力大地测量学170.3550 空间大地测量学170.3560 行星大地测量学170.3599 大地测量学其他学科170.40 地图学170.45 地理学170.4510 自然地理学(包括化学地理学、生态地理学、地貌学、冰川学、冻土学、沙漠学、岩溶学等) 170.4520 人文地理学(包括区域地理、旅游地理, 其他入有关学科)170.4599 地理学其他学科170.50 地质学170.5011 数学地质学170.5014 地质力学170.5017 动力地质学170.5021 矿物学(包括放射性矿物学)170.5024 矿床学与矿相学(包括放射性矿床学,不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

医院药品分类编码规则

医院药品分类编码规则

医院药品分类编码规则药品编码是将各种药品特征信息按一定顺序和规律用一组代码来表示的过程和形式,用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实现药品信息交换或资源共享。

一、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西药)、中成药的分类和编码1、本规则的分类编码对象为本院所有使用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西药)、中成药。

2、本规则的分类编码原则为采用一物一码的原则,对某些具有多用途的一种药品,本规则只赋予唯一代码,在医院的信息系统中收载的品种中不会出现重码。

3、本院所有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西药)是以药品的用途为主,兼顾药理作用、药物化学、来源等特点而进行分类编码,共分25大类、140小类,具体分类参见表1化学药品(含生物制品)分类与代码表。

4、本院所有的中成药是以中成药的主要功效进行分类编码,共分成24大类、95小类,具体分类编码参见表2中成药分类与代码表。

5、编码的方法与结构5.1、编码的总体介绍本规则的药品编码为层次代码结构,共6层11个代码构成。

每层用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每个代码层中均留有适当的空码,以备扩充和调整类目用。

5.2、西药、中成药的编码×××××××××××①②③④⑤⑥西药或中成药代码药品大分类码药品小分类药品的名称码剂型码剂量码第一层(第1位):是中西区别码,用“X”代表西药,“Z”代表中成药,“C”代表中药饮片。

第二层(第2、第3位):是药品大分类码,用数字01~99表示。

第三层(第4、第5位):是药品小分类码,用数字01~99表示。

第四层(第6、第7第8位):药品的名称码,按每一类药品先后顺序生成编码,用数字001~999表示。

第五层(第9、第10位):是药品的剂型码,用数字01~99表示。

第六层(第11位):是药品的剂量码,有数字1~9表示。

第二层至第六层,一般均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最多编到999,其中“99”的代码均表示“其他”。

8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176)

8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176)

标准代码名称标准代码标准项名称痿病BNV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青蛇毒病BWC2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股肿病BWC2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痰毒病BWC2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颈痈病BWC23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腋痈病BWC23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胯腹痈病BWC233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肛肠病类BWG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肛肠病(混合痔病)BWG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肛肠病(内痔病)BWG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肛肠病(外痔病)BWG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肛肠病(痔病)BWG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悬珠痔病BWG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息肉痔病BWG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肛裂病BWG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肛痈病BWG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肛漏病BWG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脱肛病BWG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肛门湿疡病BWG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科瘤瘤类BWL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气瘤病BWL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血瘤病BWL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肉瘤病BWL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筋瘤病BWL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骨瘤病BWL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脂瘤病BWL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男性前阴病类BWN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子痈病BWN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子痰病BWN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囊痈病BWN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脱囊病BWN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阴茎痰核病BWN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血精病BWN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精浊病BWN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精癃病BWN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皮肤病类BWP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热疮病BWP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蛇串疮病BWP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疣病BWP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扁瘊病BWP03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疣目病BWP03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鼠乳病BWP033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黄水疮病BWP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登豆疮病BWP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癣病BWP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乳房病类BWR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皮肤病(鸡眼病)BWR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皮肤病(疥疮病)BWR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皮肤病(淋病)BWR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皮肤病(麻风病)BWR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皮肤病(梅毒病)BWR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皮肤病(胼胝病)BWR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乳头破碎病BWR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乳痈病BWR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乳发病BWR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乳痨病BWR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乳癖病BWR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乳疬病BWR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白秃疮病BWR06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肥疮病BWR06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鹅掌风病BWR063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脚湿气病BWR064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灰指(趾)甲病BWR065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红蝴蝶疮病BWR2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皮痹病BWR2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狐惑病BWR2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流皮漏病BWR2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白驳风病BWR2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黧黑斑病BWR3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蟹足肿病BWR3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科其他病类BWV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科其他病(冻疮病)BWV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科其他病(毒虫咬伤病)BWV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科其他病(毒蛇咬伤病)BWV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圆癣病BWR066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紫白癜风病BWR067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乳漏病BWR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湿疮病BWR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奶癣病BWR07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旋耳疮病BWR07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窝疮病BWR073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脐疮病BWR074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乳头风病BWR075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肾囊风病BWR076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四弯风病BWR077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火赤疮病BWR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乳衄病BWR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乳核病BWR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顽湿聚结病BWR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乳疽病BWR1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药毒病BWR1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粉刺性乳痈病BWR1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瘾疹病BWR1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土风疮病BWR1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摄颂疮病BWR1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风瘙痒病BWR1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风热疮病BWR1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紫癜风病BWR1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白病BWR1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天疱疮病BWR1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面游风病BWR1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粉刺病BWR2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酒齄鼻病BWR2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油风病BWR2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猫眼疮病BWR2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瓜藤缠病BWR2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科其他病(蜂螫伤病)BWV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科其他病(狗咬伤病)BWV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科其他病(破伤风病)BWV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科其他病(水火烫伤病)BWV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科其他病(蜈蚣螫伤病)BWV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科其他病(蝎螫伤病)BWV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疝气病BWV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水疝病BWV01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狐疝病BWV01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肠痈病BWV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眼科病BY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眼科癌病类BYA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眼科癌病BYA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胞睑病类BYB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针眼病BYB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胞生痰核病BYB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椒疮病BYB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沙眼病BYB03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粟疮病BYB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睑弦赤烂病BYB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风赤疮痍病BYB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胞肿如桃病BYB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胞虚如球病BYB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上胞下垂病BYB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胞轮振跳病BYB1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目病BYB1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睑内结石病BYB1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眼丹病BYB1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胞睑外翻病BYB1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胞肉粘轮病BYB1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倒睫卷毛病BYB1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黑睛病类BYH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聚星障病BYH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花翳白陷病BYH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凝脂翳病BYH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黄液上冲病BYH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蟹睛病BYH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混睛障病BYH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风轮赤豆病BYH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白膜侵睛病BYH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赤膜下垂病BYH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血翳包睛病BYH1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宿翳病BYH1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眼科瘤病类BYL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眼科瘤病BYL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白睛病类BYM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暴风客热病BYM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天行赤眼病BYM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天行赤眼暴翳病BYM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金疳病BYM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火疳病BYM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白睛青蓝病BYM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白涩病BYM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白睛溢血病BYM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时复病BYM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瞳神病类BYT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瞳神紧小病BYT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瞳神干缺病BYT01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绿风内障病BYT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青风内障病BYT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圆翳内障病》BYT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胎患内障病BYT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支雾移睛病BYT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暴盲病BYT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视瞻昏渺病BYT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青盲病BYT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高风雀目病BYT1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视直如曲病BYT1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血灌瞳神病BYT1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眼科其他病类BYV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眼科其他病(近视病)BYV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眼科其他病(老视病)BYV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眼科其他病(远视病)BYV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疳积上目病BYV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目偏视病BYV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辘轳转关病BYV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眉棱骨痛病BYV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鹘眼凝睛病BYV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突起睛高病BYV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神水将枯病BYV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目痒病BYV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伤眼病类BYW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伤眼病(电光伤目病)BYW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伤眼病(热烫伤目病)BYW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伤眼病(酸碱伤目病)BYW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异物入目病BYW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振胞瘀痛病BYW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物损真睛病BYW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惊震内障病BYW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撞击伤目病BYW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眦病类BYZ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冷泪病BYZ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无时冷泪病BYZ01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迎风冷泪病BYZ01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病BE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癌病类BEA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癌病BEA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虫病BEC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虫病(小儿钩虫病)BE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虫病(小儿蛔虫病)BE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虫病(小儿姜片虫病)BE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虫病(小儿囊虫病)BE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虫病(小儿蛲虫病)BE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虫病(小儿丝虫病)BE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虫病(小儿绦虫病)BE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虫病(小儿血吸虫病)BE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瘤病类BEL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瘤病BEL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时行病类BES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时行病(白喉病)BES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时行病(麻疹病)BES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时行病(水痘病)BES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感冒病BES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奶麻病BES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风痧病BES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丹痧病BES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痄肋病BES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顿咳病BES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软脚瘟病BES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疫毒痢病BES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夏病BES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夏季热病BES1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新生儿病类BEX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胎黄病BEX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赤游丹病BEX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脐风病BEX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脐湿病BEX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脐血病BEX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脐突病BEX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儿科杂病类BEZ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咳嗽病BEZ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肺炎喘嗽病BEZ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哮喘病BEZ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鹅口疮病BEZ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口疮病BEZ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乳蛾病BEZ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厌食病BEZ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积滞病BEZ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疳病BEZ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呕吐病BEZ1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腹痛病BEZ1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泄泻病BEZ1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脱肛病BEZ1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痫病BEZ1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惊风病BEZ1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急惊风病BEZ15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慢惊风病BEZ15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五迟、五软病BEZ1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佝偻病BEZ16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痿病BEZ1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五硬病BEZ1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解颅病BEZ1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尿频病BEZ2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遗尿病BEZ2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水肿病BEZ2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夜啼病BEZ2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紫癜病BEZ2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儿汗病BEZ2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妇科病BF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妇科癌病类BFA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妇科癌病BFA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病类BFC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血晕病BFC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血崩病BFC01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痉病BFC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腹痛病BFC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恶露不绝病BFC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恶露不下病BFC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大便难病BFC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遗粪病BFC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发热病BFC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漏睛病BYZ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漏睛疮病BYZ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赤脉传睛病BYZ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胬肉攀睛病BYZ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感染发热病BFC08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汗病BFC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自汗、盗汗病BFC09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身痛病BFC1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缺乳病BFC1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乳汁自出病BFC1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小便不通病BFC1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小便频数病BFC1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小便淋沥病BFC1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尿血病BFC1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产后遗尿病BFC1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交肠病BFC1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带下病类BFD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带下病BFD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妇科瘤病类BFL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妇科瘤病BFL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妊娠病类BFR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妊娠恶阻病BFR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妊娠腹痛病BFR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胎漏病BFR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胎动不安病BFR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滑胎病BFR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堕胎病BFR05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小产病BFR05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胎萎不长病BFR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胎死不下病BFR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子烦病BFR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子肿病BFR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子满病BFR1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子晕病BFR1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子痫病BFR1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子悬病BFR1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子病BFR1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子嗽病BFR1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子淋病BFR1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转胞病BFR1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难产病BFR1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胞衣不下病BFR1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孕痈病BFR2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月经病类BFY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月经先期病BFY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月经后期病BFY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月经先后无定期病BFY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月经过多病BFY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月经过少病BFY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经期延长病BFY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经间期出血病BFY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闭经病BFY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崩漏病BFY1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经行乳房胀痛病BFY1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经行发热病BFY1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经行头痛病BFY1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经行眩晕病BFY1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经行身痛病BFY1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经行口糜病BFY1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经行风疹块病BFY1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经行吐衄病BFY1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经行泄泻病BFY1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经行浮肿病BFY2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经行情志异常病BFY2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绝经前后诸病BFY2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痛经病BFY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妇科其他病类BFZ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骨伤科病BG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创伤病类BGC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创伤病BG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骨折病类BGG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骨折病BGG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骨伤科瘤病类BGL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骨伤科瘤病BGL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伤筋病类BGS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伤筋病BGS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落枕病BGS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漏肩风病BGS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脱位病类BGT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脱位病BGT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损伤内证病类BGU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头部内伤病BGU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胸部内伤病BGU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腹部内伤病BGU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损伤出血病BGU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损伤疼痛病BGU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伤后发热病BGU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损伤昏厥病BGU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伤后癃闭病BGU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损伤痿软麻木病BGU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损伤眩晕病BGU1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损伤喘咳病BGU1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癥瘕病BGZ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阴挺病BGZ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脏躁病BGZ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不孕病BGZ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阴痒病BGZ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阴疮病BGZ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阴吹病BGZ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热入血室病BGZ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内科病BN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内科癌病类BNA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内科癌病BNA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虫病类BNC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虫病(钩虫病)BN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虫病(蛔虫病)BN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虫病(姜片虫病)BN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虫病(囊虫病)BN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虫病(蛲虫病)BN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虫病(丝虫病)BN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虫病(绦虫病)BN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虫病(血吸虫病)BNC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肺系病类BNF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暴喘病BNF005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咳嗽病BNF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外感咳嗽病BNF01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内伤咳嗽病BNF01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肺痿病BNF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肺痈病BNF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哮病BNF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喘病BNF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肺胀病BNF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肺痨病BNF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咯血病BNF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鼻衄病BNF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失音病BNF1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肺衰病BNF1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肺系病类BNG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胁痛病BNG0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黄疽病BNG0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阴黄病BNG02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阳黄病BNG02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急黄病BNG023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萎黄病BNG0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积聚病BNG04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积病BNG04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聚病BNG04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膨胀病BNG05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水臌病BNG05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气臌病BNG05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血臌病BNG053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虫臌病BNG054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头痛病BNG06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头风病BNG06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眩晕病BNG07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中风病BNG08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痉病BNG09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厥病BNG1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气厥病BNG10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血厥病BNG10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痰厥病BNG103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食厥病BNG104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寒厥病BNG105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热厥病BNG106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郁病BNG11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瘿病BNG12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气瘿病BNG121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肉瘿病BNG122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瘿痈病BNG123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胆胀病BNG13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骨伤科瘤病类BNL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内科瘤病BNL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脾系病类BNP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脾系病(便秘病)BNP000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伏暑病
BNG090
痉病
BNS110
遗尿病
BNW110
秋燥病
BNG100
厥病
BNS120
癃闭病
BNW111
温燥病
BNG101
气厥病
BNS130
关格病
BNW112
凉燥病
BNG102
血厥病
BNS140
肾衰病
BNW120
大头瘟病
BNG103
痰厥病
BNS150
腰痛病
BNW130
烂喉痧病
BNG104
食厥病
BNS160
BNC000
虫病(姜片虫病)
BNV160
脱病
BWC080
丹毒病
BNC000
虫病(血吸虫病)
BNV170
闭病
BWC090
发病
BNC000
虫病(丝虫病)
BNV180
肥胖病
BWC091
锁喉痈病
BNC000
虫病(囊虫病)
BNV190
中毒病
BWC092
臀痈病
BNL
内科瘤病类
BNV000
内科其他病(脚气病)
BWC093
肺衰病
BNP030
吐酸病
BNG021
阴黄病
BNX
心系病类
BNP040
反胃病
BNG022
阳黄病
BNX010
心悸病
BNP050
呕吐病
BNG023
急黄病
BNX011
惊悸病
BNP051
暴吐病
BNG030
萎黄病
BNX012
怔忡病
BNP060
呃逆病

中医疾病分类编码

中医疾病分类编码

外科癌病
BWA

BWA010 石瘿
BWA020 茧唇
BWA030 失荣
BWA040 乳癌
BWA050 肾癌翻花
BWA060 锁肛痔
外科其他
BWV
病类
BWV010 疝气
BWV011 水疝
BWV012 狐疝
BWV020 肠痈
水火烫伤/冻疮/破伤风/毒虫咬伤/毒蛇咬伤/蜈蚣螫伤/蜂螫伤/水
BWV000 蝎螫伤/水狗咬伤
BFY140 经行眩晕
BFY150 经行身痛
BFY160 经行口糜
BFY170 经行风疹块
BFY180 经行吐衄
BFY190 经行泄泻
BFY200 经行浮肿
BFY210 经行情志异常
BFY220 绝经前后诸
BFD
带下病类
BFD010 带下病
BFR
妊娠病类
BFR010 妊娠恶阻
BFR020 妊娠腹痛
BFR030 胎漏
BNW130 烂喉痧
BNW140 疫毒痢
BNW150 太阳
BNW160 少阳
BNW170 阳明
BNW180 太阴
BNW190 少阴
BNW200 厥阳
BNW000 痢疾/疟疾/霍乱
BNC
虫病类
BNC000 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囊虫
内科瘤病
BNL

BNL000 内科瘤
BYB080 胞虚如球
BYB090 上胞下垂
BYB100 胞轮振跳
BYB110 目剳
BYB120 睑内结石
BYB130 眼丹
BYB140 胞睑外翻
BYB150 胞肉粘轮

医保药品分类与代码中药饮片数据库更新(2021年3月)929条

医保药品分类与代码中药饮片数据库更新(2021年3月)929条

中药饮片代码中药饮片名称国家医保支付政策T000100030白芷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043北柴胡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057薄荷单独使用时不予支付,且全部由这些饮片组成的处方也不予支付。

T000100060苍耳子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073蝉蜕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078炒苍耳子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098炒蔓荆子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099炒牛蒡子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141醋北柴胡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150醋南柴胡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161大豆黄卷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170淡豆豉单独使用时不予支付,且全部由这些饮片组成的处方也不予支付。

T000100180倒扣草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190灯盏细辛(灯盏花)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232鹅不食草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239防风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246粉葛单独使用时不予支付,且全部由这些饮片组成的处方也不予支付。

T000100271浮萍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284藁本片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286葛根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287葛花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319桂枝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320谷精草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396姜皮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417荆芥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418荆芥穗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467菊花单独使用时不予支付,且全部由这些饮片组成的处方也不予支付。

T000100496辽藁本片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533麻黄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561蜜麻黄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565蜜前胡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585木贼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587南柴胡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595牛蒡子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614羌活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616前胡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655桑叶基金予以支付T000100683生姜单独使用时不予支付,且全部由这些饮片组成的处方也不予支付。

最新医院药品分类编码规则

最新医院药品分类编码规则

医院药品分类编码规则药品编码是将各种药品特征信息按一定顺序和规律用一组代码来表示的过程和形式,用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实现药品信息交换或资源共享。

一、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西药)、中成药的分类和编码1、本规则的分类编码对象为本院所有使用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西药)、中成药。

2、本规则的分类编码原则为采用一物一码的原则,对某些具有多用途的一种药品,本规则只赋予唯一代码,在医院的信息系统中收载的品种中不会出现重码。

3、本院所有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西药)是以药品的用途为主,兼顾药理作用、药物化学、来源等特点而进行分类编码,共分25大类、140小类,具体分类参见表1化学药品(含生物制品)分类与代码表。

4、本院所有的中成药是以中成药的主要功效进行分类编码,共分成24大类、95小类,具体分类编码参见表2中成药分类与代码表。

5、编码的方法与结构5.1、编码的总体介绍本规则的药品编码为层次代码结构,共6层11个代码构成。

每层用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每个代码层中均留有适当的空码,以备扩充和调整类目用。

5.2、西药、中成药的编码×××××××××××①②③④⑤⑥西药或中成药代码药品大分类码药品小分类药品的名称码剂型码剂量码第一层(第1位):是中西区别码,用“X”代表西药,“Z”代表中成药,“C”代表中药饮片。

第二层(第2、第3位):是药品大分类码,用数字01~99表示。

第三层(第4、第5位):是药品小分类码,用数字01~99表示。

第四层(第6、第7第8位):药品的名称码,按每一类药品先后顺序生成编码,用数字001~999表示。

第五层(第9、第10位):是药品的剂型码,用数字01~99表示。

第六层(第11位):是药品的剂量码,有数字1~9表示。

第二层至第六层,一般均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最多编到999,其中“99”的代码均表示“其他”。

【9A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9A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Classificationandcodediscipline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01批准,1993-07-01实施)一、说明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2.术语:2.1学科: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2.2学科群: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

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3.学科分类原则:3.1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3.2实用性原则: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3.3简明性原则: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3.4兼容性原则: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3.5扩延性原则: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3.6唯一性原则: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

4.学科分类依据: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5.编制原则:5.1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5.2本标准仅对一、二、三级学科进行分类。

共设58个一级学科。

门类排列顺序是:A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B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C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D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E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11.020C05团体标准T/CAAM00XX-2019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Real world acupuncture clinical research basic informationclassification and code(编制说明)2019-XX-XX 发布2019-XX-XX 实施中国针灸学会发布目次1 任务来源 (1)2 项目组概况 (1)3 起草阶段主要工作过程 (1)3.1 前期准备(2018年9月-11月) (1)3.2 前期方案论证(2018年12月-2019年2月) (2)3.3 工作起草阶段(2019年3月-4月) (2)3.4 专家论证(2019年5月-6月) (2)4 标准编制的主要原则 (2)4.1 科学性 (2)4.2 系统性 (3)4.3 可扩展性 (3)4.4 兼容性 (3)4.5 综合实用性 (3)5 技术内容的确认方法与依据 (3)5.1 参考的相关技术文件 (3)5.2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4)5.2.1 标准适用范围 (4)5.2.2 标准结构框架 (4)5.2.3 术语和符号 (4)5.2.4 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主要内容 (4)5.3 关键技术问题处理 (5)5.3.1 分类原则与方法 (5)5.3.2 编码结构与规则 (5)5.3.3 信息来源 (6)6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7 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7)8 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7)9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7)10 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7)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本标准由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提出并组织编写。

本项目依据《关于转发<关于发布中国针灸学会标准立项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立项,项目编号:CAAMS-2019〔006〕。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国家经济文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随着针灸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与传播, 制定针灸标准以促进教学、科研、临床实践与信息的交流, 已迫在眉睫。

针灸标准化是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优势、促进学术交流与进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基础。

国家针灸标准制定工作起步于20世纪7O年代末期,先后颁布了3项针灸国家标准:《针灸针》《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拉开了我国现代针灸标准研究的序幕。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布针灸国家家标准28项、针灸行业组织标准13项,参与制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4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l项。

虽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系列标准的制定, 解决了一些最亟需规范的相关问题。

然而,目前国内针灸临床研究成果不能为国外主流医学所接受和认可,问题的关键在于针对针灸临床研究的研究非常少,换言之,缺乏针灸临床研究的标准化研究。

2 项目组概况本项目起草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本项目主要起草人:毛树松、沈峰、甘水咏、余辕耕、张盼、吴莉、段丹、蔺丽。

3 起草阶段主要工作过程3.1 前期准备(2018年9月-11月)2018年9月20日,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在武汉召开关于开展“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标准体系”等针灸团体标准项目提案立项论证技术评审会及项目启动会议,项目负责人刘保延、专家组成员以及各项目提案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根据会议精神,组织成立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编制工作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落实任务分工;根据标准研制的需要,组织开展资料的收集与文献调研工作,收集国内外有关针灸临床信息;组织编制小组成员学习信息标准制修订工作要求,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工作。

3.2 前期方案论证(2018年12月-2019年2月)项目组启动《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项目编制研究工作,编制项目工作方案及项目任务书,召开项目方案论证和启动会议,确定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与代码,明确项目目标和组织实施要求,落实任务分工。

2019年1月5日,项目组在武汉召开项目工作协调会会议,对前期工作进行工作汇报。

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项目组对实施工作方案以及标准的范围、名称、体例格式等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3.3 工作起草阶段(2019年3月-4月)项目组按照项目任务书和信息标准制修订工作要求,收集相关资料,搜集整理针灸临床领域涉及到信息,信息主要来源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行业组织标准及权威著作。

在此基础上,起草《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初稿。

2019年3月5日,项目组在武汉召开项目工作讨论会,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预算,并对编制标准草案、编制说明以及工作报告提出了要求。

3.4 专家论证(2019年5月-6月)项目组起草完成《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草案之后,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中的技术内容进行论证,征求专家对标准草案的意见和建议。

项目组根据专家的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标准送审稿提交给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2019年5月6日,项目组召开《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草案的专家咨询会,征求中医药信息化、标准化专家对标准技术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汇报后,结合实际工作进展情况,对标准草案的修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4 标准编制的主要原则4.1 科学性科学性是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本标准质量的基础。

本标准主要内容的制定,是以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基本依据,选择针灸临床信息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其分类的基础和依据,确保最终产生的分类结果具有相对最佳的稳定性,并在行业内广泛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形成共识。

4.2 系统性系统性是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体系中各个信息项之间内部联系和区别的体现。

本标准将选定的针灸临床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按其内在规律予以系统化排列,并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层次结构清晰、类目明确的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体系。

4.3 可扩展性本标准的编制在现有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到针灸临床信息对管理提出的更新、扩展和延伸的要求。

在分类体系中设置收容类目,即是在类目的种类和层级的设置上留有扩充的余地,以保证在新增针灸临床信息时,不破坏原分类体系,同时,还为在本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延拓细化创造条件。

4.4 兼容性本标准的编制充分借鉴行业内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分类体系的内容与相关标准规范中涉及的内容协调一致。

4.5 综合实用性本标准的编制要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把相关针灸临床信息进行整体处理,达到体系最优化,即在满足分类体系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各相关应用的实际需要。

5 技术内容的确认方法与依据5.1 参考的相关技术文件GB/T 7027 —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10113 —200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GB/T 21709 —2008-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GB/T 30232 —2013 针灸学通用术语GB 2024 —2016 针灸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中医药学名词2004》5.2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5.2.1 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针灸临床基本信息的名称和分类与代码,适用于中医医疗、科研、教学、临床中药信息管理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

5.2.2 标准结构框架《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分为九个部分,分别是封面、目次、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符号、分类的基本原则、分类方法与编码规则、索引。

主要内容如下(不包括封面、目次、前言、索引,共有6章):5.2.3 术语和符号《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对针灸临床、信息编码等定义以及应用在标准中的符号表示进行了说明(略,详见标准文本内容)。

5.2.4 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主要内容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研究以针灸临床信息为分类对象,以基本满足针灸临床领域学术研究所需为目的,在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针灸学规划教材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所确立的分类原则,采用线分类法,建立了包括针灸临床基础类、针灸材料器具类、针灸临床治疗类、其他针灸临床类等4个大类目分类、19个中类目以及76个小类目分类。

5.3 关键技术问题处理5.3.1 分类原则与方法本标准《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的分类采用线分类法。

所谓线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即被划分的事物或概念)按照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渐展开的分类体系。

在这个分类体系中,被划分的类目称为上位类,划分出的下一级类目称为下位类,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彼此称为同位类。

同位类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下位类与上位类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

5.3.2 编码结构与规则本标准规定《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的编码,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符混合编码方式,其编码结构如下图1所示。

ZJ ×××××××× 中类目位标识位细类目位小类目位大类目位×××序号位图1 临床中药信息代码结构图标识位:以“针灸”中“针”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Z ”和“灸”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J ”共同作为针灸临床信息的标识,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编码,2位码长。

大类目位:分为针灸基础类、针灸材料器具类、针灸治疗类、其他针灸临床类,共计4个大类,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编码,2位码长。

如表1所示。

表1 针灸临床基本信息分类大类目代码表中类目位:为同一类目下的针灸临床信息的中类目位,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顺序编码,并规定以“99”作为各个分类目中的其他分类目代码。

针灸临床基础类、针灸材料器具类、针灸临床治疗类和其他针灸临床类等4个类目下共划分出19个分类目,具体分类目分列如下:针灸临床基础类分为:经脉类、络脉类、经典穴类、现代穴类、特定穴类、诊断类、其他针灸临床基础类等7个分类目;针灸材料器具类分为:针具类、灸具类、罐具类、刮痧板与介质类、其他针灸材料器具类等5个分类目;针灸临床治疗类分为:通用类、针疗类、灸疗类、罐疗类、痧疗类、穴位特殊疗法类和其他针灸临床治疗类等7个分类目;其他针灸临床类暂未下设分类目。

小类目位:为同一中类目下的针灸临床信息的小分类目位,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顺序编码,并规定以“99”作为各个细类目中的其他细类目代码细类目位:为同一小类目下分的针灸临床信息的细类目位,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顺序编码,并规定以“99”作为各个小类目中的其他类目代码。

若临床针灸信息分类仅划分到细类目,则规定在本类目位以“00”补位,以保证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代码长度的等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