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4冰融化了-导学案-教科版(2017)

合集下载

第4课《冰融化了》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第4课《冰融化了》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举例解释:
-难点在于让学生明白,冰融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于打破冰的晶体结构,使其转变为液态水,而不是使温度升高。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如如何放置冰块、测量温度的工具使用等,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分析冰融化现象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科学知识,如分子运动、能量转换等,来解释冰融化的原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第4课《冰融化了》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第4课《冰融化了》教案,选自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第四章《水和冰》。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认识冰的来源,了解冰的形成过程。
2.探索冰融化成水的过程,观察冰融化时的现象。
3.了解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以及冰和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探究欲望,以及在探究过程中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科学责任:通过学习冰融化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5.跨学科整合: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整合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冰融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冰融化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三年上册《冰融化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三年上册《冰融化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点科学,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已经有 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也渐成雏形,他们的好奇心 驱使他们去动脑,进行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在课程 中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
本课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对他们来说有较大 的难度,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 了水在0℃的时候开始结冰。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 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力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3)小组内口头交流实验的方法和过程。 目的:让学生在实验前理清思路,避免实验时盲目的去操作而出现误差 。 (4)指名汇报实验方案和操作过程,其他同学补充。
(5)出示温馨提示: ①实验时一支温度计要插入冰块中,一支温度计悬于冰块上,一直紧贴 烧杯内壁,一只悬于远离烧杯的位置。 ②实验前先测出室内温度和冰块的温度。 ③实验中要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每支温度计的温度。 ④注意温度计正确的读数方法,避免误差。
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板块三、加快冰的融化 1.师:老师在每个小组汇报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小组的冰开始 融化的时间不一样,融化的快慢也不一样。比如A组的冰融化的很快,B 组的冰就融化的很慢,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给你们每组发的冰都是什么样的?
2.师:刚才大家亲身感受了冰在我们的手心里融化成水的过程,明白了冰 从我们的手上吸收了热量渐渐化成了水,那么:冰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会 变成水呢?
上节课我们做了水结冰的实验,知道了水结冰的温度是零摄氏度,而 且水结冰的过程中它周围的温度下降了,那么,冰在融化的过程中它周 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 大屏幕出示这两个问题,学生大胆的猜想。

1.4冰融化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4冰融化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写200字,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冰融化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冰融化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冰融化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写300字,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冰融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冰融化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写400字,用时10分钟)
二、新课讲授(写300字,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冰融化的基本概念。冰融化是固体状态的冰转变为液体状态的水的过程。它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冰融化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冰融化的原理和观察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写作,如撰写关于冰融化的科普文章,提高科学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
1.观察并记录下雪后雪花的形状和大小,思考雪花的形成与冰融化过程之间的关系。
2.查阅资料,了解冰融化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冰川融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及冰在医疗、食品储存等领域的应用。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冰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并记录实验数据。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如冰雕比赛、科学实验竞赛等,展示自己的科学才能。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4《冰融化了》教案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4《冰融化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4《冰融化了》教案水蒸气 教师点拨:相同点:①都属于同一种物质 ②都有一定的体积不同点:①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 ②冰是固态的水,有固定形状 ③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是气态的水8、用箭头表示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 水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冰融化了教案教学设计4、冰融化了【学习内容】新教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冰融化了»【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学习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学习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学习准备】烧杯,温度计,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冰块。

【学习过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冰融化了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说一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分组观察体验:取一小块冰,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个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融化的原因。

3、请大家一起看书P11,观察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1)、取一个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融化的过程。

(2)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3、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4、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4《冰融化了》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4《冰融化了》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4《冰融化了》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冰融化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冰融化这个过程,以及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可能还缺乏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冰融化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冰融化的过程,知道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冰融化的过程,知道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特点。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原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冰融化的过程。

2.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原因。

3.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实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冰块、温度计、容器、热水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冰融化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融化的现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冰融化的过程,并用温度计测量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会先上升再不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4《冰融化了》教案教学设计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4《冰融化了》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4《冰融化了》教案教学设计4.冰融化了【教材简析】学生在观察了水结冰的变化过程,了解到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同时也产生了继续探索的兴趣,由此自然地继续开展观察水变化的探究活动。

在本课,学生将经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

本课安排了三项探究活动。

第1项活动是学生用吸管或用吹风机的热风向冰块的某一个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冰块融化的原因。

第2项活动是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了解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3项活动是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建立起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想实验方法,提高他们实验的积极性。

在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一些办法后,教师出示本课的实验材料,给学生一些提示与启发,在学生的不断补充、完善后,梳理、整理出本课的实验方法。

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是对本单元前 4 课的梳理与小结,让学生认识到水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它们有相同之处,也都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学生通过用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了解加热,遇冷都能使水的三态之间相互转化。

【学情分析】本课是基于学生在实践水结冰的课堂后展开的,而学生对冰既熟悉又陌生,他们从小就经常玩弄冰块,冰融化了这个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经验。

但是学生可能缺少细致地观察冰融化的过程,也没有比较过冰融化成水后的体积的变化。

因此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就成为本课重点,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记录,交流表达等良好的科学习惯。

冰融化成水是因为温度升高了,但要让学生说出热量这个词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启发。

本课还可以通过观察水的各种图片,播放视频,让学生充分感知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水4冰融化了教案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水4冰融化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冰融化了研讨探究给冰加热会怎样?过渡:0℃是水和冰的临界温度(板书0℃水和冰的临界温度),在0℃以下水结成冰,那么温度上升到0℃以上是不是冰就能融化呢,我们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给冰加热会怎样?1、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个部分吹热气,会出现一个小窝,可以看出冰块融化了,这是因为冰块吸收了热量。

2、用吹风机的热风吹冰块,冰块整体上会慢慢变小,渐渐地融化了,这也是因为冰块吸收了热量。

小结:冰融化与温度升高有关。

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融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通过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是热量使冰融化成水新知探究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冰融化与温度有关,那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在学习《水结冰了》一课时,我们知道了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又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板书:带着问题我们完成下面的实验。

实验名称: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ppt出示:实验材料:一个结冰的试管、装有热水的烧杯,橡皮筋。

实验过程:1、取一个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2、在冰融化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3、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教师点拨:冰的融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观察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观察和记录冰在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了解到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完全成水后体积变小。

和记录过程中一定要细致耐心,不仅要仔细观察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还要注意观察现象变化。

如盛放冰块的试管壁上小水珠的出现,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等。

分析实验现象:试管壁不断有水珠流下,冰的体积慢慢变小,直至完全融化。

得出实验结论: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保持在0 ℃不变),直至完全融化,完全融化后体积(变小)了。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4冰融化了,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4冰融化了,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4冰融化了,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4冰融化了,教科版冰融化了【学习目标】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到0时开始融化,从固体状态变成了液体状态2.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学习重点】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学习难点】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学习过程】一、问题存折银行序号存入问题存入(2)实验材料:一个结冰的试管装有热水的烧杯、标记笔。

(3)实验过程:①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②冰融化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③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4)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冰融化过程观察记录冰融化前冰融化一半冰完全融化(6)实验结论:冰融化成水后,由_____变成_____,体积变____了。

三、理解与应用1.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2.冰在融化过程中有什么变化?3.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用吸管或用吹风机的热风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到了冰块的变化,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热量。

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我们了解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识到三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要求我们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融化了
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我们了解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识到三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要求我们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结成冰时、冰化成水时的温度是同一个温度。

()
2.水蒸气要变成冰,必须先凝结成水。

()
3.要使水变成水蒸气,必须把水加热到100℃。

()
4.水蒸气、水、冰的形态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

()
5.化雪的时候,雪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冰融化成水,体积会()。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2.水在自然界同时以()形式存在。

A.液态、固态
B.气态、液态、固态
C.液态、气态
3.在“冰融化”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试管外壁有小水珠
B.冰融化一半时,用温度计测量到试管中水的温度是2℃
C.冰完全融化时,用温度计测量到烧杯中的水的温度是15℃
4.下面不是吸热过程的是()。

A.哈出的气在玻璃上凝结成小水珠
B.湿衣服晾干了
C.河里的冰融化了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促使水以三种不同形态在自然界不断循环变化的原因是()的变化。

2.当环境温度高于()℃时,冰开始融化,从固体状态变成()状态。

四、综合探究。

1.把“遇冷”或“受热”分别填在合适的括号里。

2.下面是某小组探究冰块融化成水的实验(把结冰的试管放在热水中)中试管中水的温度记录。

请完成相关问题。

(已知结冰的试管的初始温度是﹣12℃)
(1)由上表可以看出,试管中的冰是在()分钟内就开始融化的。

(2)由上表可以看出,试管中的冰完全融化发生在第()~()分钟。

(3)在试管中的冰融化的过程中,烧杯中的水()热量,试管中的冰()热量。

(填“吸收”或“释放”)
(4)试管中的冰融化成水后,体积()。

(填“增大”或“减小”)
(5)实验过程中,试管外壁上有小水珠,这是()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试管外壁凝结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水蒸气()(填“吸收”或“释放”)热量,试管外壁()(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