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中温改质沥青性能比较

合集下载

国内外沥青基本性质对比分析

国内外沥青基本性质对比分析
2 0 3 3) 0 6.4( .一7 8~7 9
Fv id fd met n mp re s h l r h snt e ue stsigmaei s h rp r et ftee iekn so o s ca di otdap at weec oe ob sd a et tra .T epo e ytsso s i s n l t h i s h s r o d ce n e i e e ttmp r t r s n h i rp r e e vc e o ma c s w r o t m. f e a p a t we ec n u t d u d r d f rn e e au e ,a d t er p o e is a d s r ie p r r n e ee as o v l t n f l p r d ae . Ke r s As h t rp r e ;Co a ai e a a y i ;T mp r t r e st i y wo d p a ;P o e t s l i mp r t n s v l s e e au e s n i v t i y
lP = +A ×T。 g
1 材料及 试验
本研究选用国内外5个有代表性的沥青样品为原料 , 其 中欢喜岭、 单家寺、 辽河沥青为国产沥青 , 太平洋沥青是由大 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 司生产 的, 加工 的原油来 自于 其
中东 , 国沥青为 自韩 国进 I 的沥青 。针对上述 5种沥青 , 韩 : I 首 先进行了不同温度的针入 度和延 度试验 , 及软化 点 、 含 量、 蜡 密度、 弗拉斯脆点试验 , 然后 , 在实验 室内利用 薄膜 烘箱 将沥
第34卷第3期2006年5月东北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v0134no3mav2006国内外沥青基本眭质对比分析程培峰李明王丕祥于晓坤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摘要对国内常用的5种有代表性沥青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性质试验并对这5种沥青的性质或使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国内外不同类型的沥青路面表层差异化对比

国内外不同类型的沥青路面表层差异化对比

国内外不同类型的沥青路面表层差异化对比作者:中交瑞通路桥养护科技有限公司-道路建养所-王争军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层为“磨耗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保障行车安全的作用。

由于不同地区温度、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化,对沥青路面表面层的要求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凝土。

目前,国内外关于沥青路面表面层采用的材料较多,如HMA(密级配沥青混合料)、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OGFC(开级配抗滑表层)、SUPERPAVE、BBMA (薄层沥青混合料)等,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

(1)HMA(密级配沥青混合料)HMA作为路面上面层,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较好的抗滑性能。

在国内该类沥青混合料主要为AC(密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该类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比较成熟,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

但是,若HMA在级配设计中设计不当,易形成悬浮密实结构,造成高温稳定性不足。

(2)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性能,路表粗糙、抗滑,能够提高行车安全。

但是,SMA为骨架密实结构,对集料强度要求较高,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且工程造价较高。

其中,基质沥青的SMA的路用性能比SBS改性沥青的差,因此,国内对SBS改性沥青的SMA使用比较广泛。

同时,近年来橡胶改性的SMA(AR-SMA)在国内使用较多,具有较好的耐久性、疲劳性能及高低温性能;可以提高行车舒适性,降低车轮在路面上产生的噪音。

但是AR-SMA中作为结合料的橡胶沥青,温下易降解,不可长期储存;AR-SMA对施工温度的控制比较严格,施工要求较高;施工时气味较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3)OGFC(开级配抗滑表层)OGFC孔隙率通常大于18%,具有很好的排水、抗滑和降噪音功能,可防水漂、减少水雾,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

但是,OGFC由于孔隙率较高,容易老化,混合料的耐久性差,对沥青结合料的性能要求较高。

关于不同种类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对比分析

关于不同种类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对比分析

关于不同种类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对比分析摘要: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建设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在路面材料的选择上,更成为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和探析的问题。

传统路面多直接使用沥青铺路,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沥青却具有高温变软、低温变脆的特点,并且在车辆紧急制动的过程中,沥青路面还会出现车辙,这对公路的使用寿命以及强度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对沥青路面进行改造已经成为当下有关部门的研究重点。

然而目前应用于沥青改性的材料较多,所以如何对沥青改性材料进行选择也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目标。

笔者通过本文对不同种类的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给出结论。

关键词:改性沥青;SBS;增强剂;抗车辙剂;对比分析引言:当前,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在进行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汽车的保有量在现今已经十分巨大,因此传统的沥青道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并且传统沥青具有高温变软、低温变脆的特点,这对道路的使用寿命以及道路强度影响较为严重,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道路维修成本增加等问题。

因此对传统沥青进行改进已经成为当前有关部门必须进行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对于沥青改性的研究层出不穷,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改性剂,每种改性剂对于沥青性能的改变都不尽相同,如增加沥青弹性、使沥青具有抗车辙性能、改变沥青的软化、脆化点等。

综上所述,改性沥青混合料对于我国目前的道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并可以从根本上推进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但是,在沥青改性材料的选择上,目前还具有一定争议,尤其是SBS、抗车辙剂、增强剂等改性材料,因此本文对不同种类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一、改性沥青混合料概述(一)改性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是利用改性材料与沥青混合,导致沥青固有性质发生变化的一种混合材料。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巨大优势,如增加沥青脆化点、软化点、增强沥青弹性等等。

并且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成型强度,因此改性沥青混合料对于提升道路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与SBS性能比较

与SBS性能比较

1、耐高温车辙比较过大车辙,是我国当前高等级道路最常见的早期损坏类型。

一方面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异常,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温季节都有延长和加剧的趋势;另一方面,我国公路货运超载超限形势严峻。

国内外的研究均一致表明,橡胶粉对于沥青的高温性能的改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在采用的掺量(18%)下,橡胶沥青的高温分级比基质沥青提高两级到三级,其提高幅度完全不输于当前最常用的SBS改性沥青。

2、低温性能比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冬季的极端最低温度可达-40℃,在大风降温季节大量产生的温度收缩裂缝一直是这些地区的主要病害类型。

实践证明,单纯的采用高标号的沥青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会增加夏季高温季节车辙的危险,而即使采用室内低温检测效果较好的SBS改性沥青,在很多地区表现出来的效果也仅仅是将裂缝产生的时间向后推移了一些时间。

橡胶粉来自轮胎,其设计低温性能要显著优于SBS改性剂,另一方面,橡胶粉的添加剂量都是SBS改性剂的4倍以上。

沥青室内试验和模拟低温条件的混合料低温拉裂试验都显示了橡胶沥青在低温性能方面的优势。

此外,橡胶沥青和混合料在低温状态的模量都显著低于包括SBS改性沥青在内的其他沥青,这一特性被很多寒冷国家和地区用于建设冬季自动除冰道路。

3、抗水损坏性能比较水损坏造成的大面积坑洞,也是高等级路面最常见的早期损坏类型之一。

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作为相对意义的无量纲值,被用来在评价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由上图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橡胶沥青混合料与SBS、基质沥青相比,冻融劈裂强度的比值TSR和残留稳定度却明显提高。

而浸水APA车辙深度比的结果来看,橡胶沥青的混合料的抗水害能力比其基质沥青有明显的增强,甚至优于SBS改性沥青。

4、抗老化性能比较老化的物理因素有热、光、电、高能辐射、和机械应力作用;化学因素有:氧、臭氧和其他化学介质(水、酸、碱、盐雾等);还有生物因素等。

在我国南方地区,高温状态下的氧化是路面老化的主要因素。

不同天然沥青的改性效果与路用性能比较

不同天然沥青的改性效果与路用性能比较

【 Ab s t r a c t 】 T h r e e d i f f e r e n t n a t u r a l a s p h a l t s w e r e u s e d t o p r e p a r e a s e r i e s o f m o d i i f e d a s p h a l t s , a n d b a s e d 0 n t h e 8 a n t e m i x t u r e t v D e ,mo d i i f c a t i o n e f -
L i u q i a n( P a n z h i h u a T r a f f i c I n v e s t me n t De v e l o p me n t C o . , L t d . , s i c h u a n p a n z h i h u a 6 1 7 0 0 0 )
L o W C AR B 0 N W0 R L D 2 0 1 7 / 8
绿色交通
不 同天然沥青 的改性效果与路 用性能比较
刘 谦 ( 攀枝花市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四 川 攀枝花 6 1 7 0 0 0 )
【 摘 要】 利用三种不 同产地的天然沥青进行沥青改性和试验检测 , 基于相 同的混合料类型对其路用性能进行 了对 比研究。 结果表 明, 不同天 然
性 效 果和 路 用性 能差 别 与天 然 沥青 的物 质 组 成 相 关 。
【 关键词 】 天然 沥青i 改性沥青 ; 改性效果 ; 动稳定度 ; 冻融劈裂
【 中图分类号 】 U 4 1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7 ) 2 3 — 0 1 8 7 — 0 3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中外发展及现状分析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中外发展及现状分析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中外发展及现状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由来,阐述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欧洲、美国以及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温拌沥青;混合料;发展现状1.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由来早在20世纪90年代,欧洲等地不少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些国家承诺将大量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热拌沥青混合料(Hot Mix Asphalt,简称HMA)行业也是其需减少排放的目标之一。

在此期间,欧洲德、英等国家开展了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 Mix Asphalt,简称WMA)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摊铺温度,达到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CO2等气体及粉尘排放量的目的,同时保证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基本相同的路用性能和施工和易性。

WMA可以降低沥青拌和时的粘度,在相同拌和效能下可以增加沥青对集料的附着,降低了青混合料生产及摊铺温度,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其生产温度可以降低20~40℃。

WMA可以显著降低混合料生产过程中CO2气体、粉尘及有害气体的排放,既减少了对环境污染,又降低了对施工人员健康的危害程度。

2.WMA在欧洲的发展WMA首先由欧洲的Shell公司和Kolo-veidekke公司于1995年联合开发,并于1996年进行了现场试验。

在研制和使用初期,WMA是利用软沥青和乳化沥青来生产温拌沥青,这样生产出来的WMA虽然在性能上能和HMA相媲美,但生产成本却高出HMA20%。

为了降低成本,同时又不降低WMA 的性能,Shell 和Kolo-veidekke 在1998年开始用泡沫沥青和软沥青来生产温拌沥青,并制备WMA,这种WMA于1999年和HMA进行了现场对比试验,经过1年的春、冬季跟踪观测,WMA的使用性能良好。

因此,Shell 和Kolo-veidekke 在2000年的Eurobitumeê-Eu2roasphalt国际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WMA。

采用改质沥青与中温沥青生产石墨电极对比_周卓先

采用改质沥青与中温沥青生产石墨电极对比_周卓先
2013 年 世 界 PAN 基 炭 纤 维 的 需 求 将 达 到 5 万 t/a, 比 2010 年增长 67%,到 2015 年可望达到 7 万 t/a,比 2010 年扩 大 2.3 倍。 从 2001 年 至 今 的 10 年 间 ,炭 纤 维 复 合 材 料 的 专 利 申 请 量 美 国 约 有 1611 件 ,欧 洲 5181 件 ,日 本 2510 件 ,中 国大陆 806 件。 信息表明,CFRP 成型技术的改进及其新产品 的开发一直是本世纪最活跃的研发领域。 而近期的研发方 向 ,重 点 将 围 绕 大 型 CFRP 风 电 叶 片 的 工 艺 改 进 、电 动 汽 车 整车配套部件的研发、CFRP 建筑补强技术和材料的改进、炭 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品种的多样化及轻质结构飞行器的开 发等。 图 14 表 1 参 43 模 板 法 合 成 中 孔 炭 材 料 [刊 ,中 ]/传 秀 云 ,周 述 慧 //新 型 炭 材 料 ,2011,26(2):151~159
3) 在 相 同 的 焙 烧 环 境 下 , 采 用 改 质 沥 青 生 产 的 电极比用中温沥青生产的电极在焙烧过程中烧损 小,焙烧坯体密高,且电阻率相对较低。
参考文献: [1] 解治友, 高勃.UHP 石墨电极国际标准流程工艺的研究
[J]. 炭素技术,2007,26(1):41-45.
···
··········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1-3741(2011)04-38-03
Comparison of graphite with modified pitch and medium temperature pitch
ZHOU Zhuo-xian
(Hefei Carbon Company Limited,Anhui Hefei 230041,China)

国产50号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性能比较

国产50号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性能比较
针 入度指 数
延 度 (℃ ,c mi) 5 5m/ n 延 度(O ,c mi) 1 ℃ 5m/ n
O 1 t .i n o
4 ~6 0 O
MiO n
4 ~6 0 O
一1 5 . . ~1O
C m C m
M .2 mO Mi1 n5
软化 点( 环与球 法)
闪 点( 口法 ) 开
性较 差 等缺 点 。
关键 词 : 沥青 性能试验 差异 路 面适 用 中 图分 类 号 : U T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2 3 9 ( 0 10 () 0 8 0 1 7 — 7 12 1 ) 3b一0 9 — 2
沥青 的 实 际性 能 要远 高 于标 准 , B 改性沥 S S ( ) B 改性 沥 青 的 针 入 度 指 数 指标 要 青 的最 大特 点 是 同 时 兼 备 良好 的 高 低 温性 2S S 设 计 的 沥 青混 凝 土具 有 模 量 高 、 车 辙 能 求 比5 号 沥 青 高 , 入 度 指 数越 高 温 度 敏 能 , 抗 O 针 这是 5 号沥 青所 不 能 比拟 的 。 0 沥青 0 5号 软 化 点 的沥 青 , 1 7 号 沥 青 , 相: 0 1 6 用这 种 沥 青 力 强 的 优 点 , 以 明 显 提 高 路 面 的 高 温 稳 感 性 越 好 。 可 定 性 能 , 一 点 与S S 这 B 改性 沥 青 有 相 似 之 ( ) 0 沥 青 的软 化 点 比SBS改性 沥 青 35 号 处 , 是5 号沥 青与 S S 但 0 B 改性 沥 青 仍然 存 在 的 软 化 点 低 , 高温 稳 定性 差 。
Ma 2 5 x . Mi7 n5 Ma x3
M i2o I0 l Ma . x1O Mi6 n5 Mi 5 nl MaO8 x . M i6 n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份高,甲苯不溶物和结焦值较低。
3.2煤沥青的热失重分析
两种煤沥青的热失重曲线见图1。国产沥青1在200。C以前已开始失重,失重率较
大,新同化沥青在接近200。C时开始失重。这个阶段主要为煤沥青熔融,成为塑性流体,
开始出现吸热效应,国产沥青1水台量高,吸热效应高,重量损失大。在200~400『。C煤
沥青丌始发生热解反应,失重速率加大。这就是在此温区,焙烧升温速度应放慢的原因。
国内外中温改质沥青性能比较
刘明非 吉林炭素集团公司 吉林 132002
1.前言 随着对石墨电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改质沥青的应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外用改质沥青作粘结剂生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分为两个流派,欧美国家的电极厂多采 用软化点较高的改质沥青(称高温改质沥青),工艺上采用加增塑剂等方法来解决高软 化点带来的问题;日本的公司采用软化点较低的改质沥青(称中温改质沥青)为粘结剂 生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而生产工艺只作简单调整。根据我国炭素企业的装备特点和工 艺控制情况,研究重点应放在中温改质沥青上。为了解中温改质沥青的性能,对近年来 搜集到的煤沥青进行了分析测试和性能研究。 2,实验 2.1中温改质沥青的基本性能分析 试验用的两种日本中温改质沥青来自技术交流,另外几种沥青来自国内企业。 试样的软化点按GB/T2294.1997,甲苯不溶物按GB/T2292.1997,结焦值按 GB/T8727.1998,喹啉不溶物按GB/T2293.1997进行分析。 2.2.试样的热失重分析 试验采用日本岛漳DT.30型热失重分析仪,测试升温范围:100~900℃, 升温速度:lO℃/rain。 2.3试样的粘度分析 采用旋转粘度仪进行粘度分析。测试温度范围:室温~300"C;测试仪器为美国BROOK
10000 0
粘一谒曲线
温度℃
图2煤泐青的粘一温曲线
从粘一温曲线看,两种沥青在120~200℃的温度变化区间内粘度的变化速率相差 很大,新日化沥青在130。C以前粘度的下降速率为5523mPa·s/。C,而国产沥青1粘度 的下降速率仅为1617 mPa·s/'C,粘度的下降速率相差四倍。国产沥青1在140"C以后
国内外中温改质沥青性能比较
作者: 作者单位:
刘明非 吉林炭素集团公司,吉林,132002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103004.aspx
重还在继续,热解反应还在继续,这是两种煤沥青明显的不同。
1 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温度℃
lO 20
30
40
尊50

_}】<60
热失重曲线
煤沥青的热失重曲线
52
3.3试样的粘度分析 煤沥青的粘度曲线见图2。
一80000
萎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FIELl3 DV—II+型。
2.4试样的元素分析 煤沥青的元素分析由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进行测试。 2.5煤沥青的石墨化试体测试分析 将煤沥青与大庆焦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混捏,压型成中30×80mm的小棒,然后在 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焙烧、石墨化并对试体进行测试。 3.结果与讨论 3.1基本性能 煤沥青的基本性能测试结果见表l
构。此外.国产沥青l的氧含量更多。
3.5煤沥青的石墨化试体的指标分析
煤沥青的石墨化试体的性能指标见表3大庆焦为骨料的石化试体的工业分析指标表3

Dt
Db
6t




g/cm3
g/cm3
MPa
MPa
u 0m
GPa
川崎
O.09
2.2l
1.70
40 43
29.89
6.2
14.73
新日化
O.06
2.21
的粘度已趋于平稳,140~200"C的粘度下降速率为37 mPa·s/'C。新日化沥青同样温度
情况下粘度下降速率为184 mPa·s/'C。从这些结果看两种沥青的粘度以及同样温度情
况下粘度下降速率相差很大。从粘度曲线可以看出新日化沥青必需加热到适当的温度.
否则将会影响混捏效果。
3.4试样的元素分析
试样的元素分析见表2。
煤沥青筋元素分析
襄2
煤沥青 新日化
C% 93.17
H% 4.Og
O% O.62
N%
0.99
C,H 】.903
国产沥青1
92.18
4 23
1.27
O.87
1.815
C/H原子比可以很好地代表物质的芳香度,其值愈大,煤沥青的芳香度愈高。在相 同软化点下,芳香度高些的沥青黏结强度大,结焦值裹。在这里,新日化沥青的C(H原 子比明显高于国产沥青l,新日化沥青的缩聚程度要好于国产沥青l,有更多的芳香结
700。C以前两种沥青的失重情况相差不大。200~700。C温度范围内,日本新R化沥青的
失重率高于国产沥青l,新日化沥青在600℃之后趋于稳定。国产沥青1在200。C以后的
失重率一直呈下降趋势,700。C以后国产沥青1的失重率加大,高于新日化沥青。500"C
以后主要是煤沥青的热缩聚反应,热解产物的热稳定性提高。国产沥青1在700℃后失
1.69
40 56
30 52
6.O
14.44
国产l
0.1l
2.24
1.71
38.59
30 OO
5.9
15.06
CTE ×10’6/。C
1.63 1.53 1.65
从分析指标看,当使用相同骨料时,粘结剂品种对试体的热膨胀系数影响较大,粘 结荆对试体强度也略有影响。
4.结论
从对煤沥青的分析结果看,煤沥青的结构对其使用性质影响很大,相同软化点或 结焦值的煤沥青不一定有相同的性质。同本的新日化改质沥青与国产改质沥青l在热失 重、粘度、芳香度上差异很大。建议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国外优质沥青,找出国产沥青的 差距,提高国产沥青的质量。
54.64
19.92
围产2
0 07
60.05
2 55
94 0
26.29
5,54
53.7l
20.75
注:A一灰分:V一扦发分,w一水分:SP一软化点(环球法): TI一甲苯不溶物:QI一喹啉不溶物:F。一结焦值:B—B树脂
从国内外中温改质沥青的基本性能指标看,日本的两种中温改质沥青的甲苯不溶
物和结焦值较高,喹啉不溶物含量也高于国内中温改质沥青。国内中温改质沥青的挥发
中温改质沥青的基本性能指标
表1
A.%
V.%
W.%
SP,℃
TI.%
QI,%
F。,%
B.%
川崎
0.16
58,02
0.20
94 5
31.02
11 24
57.43
19 78
新日化
O,16
57.36
O 10
95 6
31.33
10 40
56.82
20 93
国产1
0.16
58.65
0 30
94.O
28.99
9 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