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叫石屏的璞玉--我的家乡

合集下载

探访石屏名人故居 社会实践作文

探访石屏名人故居 社会实践作文

探访石屏名人故居社会实践作文《探访石屏名人故居:一场独特的社会实践》石屏这地方啊,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盒子。

听说有不少名人故居在这儿呢,我就和小伙伴们约好了去探访一番,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

我们第一个去的是袁嘉谷的故居。

一到那儿,就感觉像穿越到了过去。

那房子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灰瓦白墙的,看着就有股浓浓的书卷气。

迈进门槛,我眼睛都看直了,院子里的布局很精致,小小的一方天地,花草树木都像是被精心安排过的。

我们就开始四处闲逛,好奇地这摸摸那看看。

我瞅见墙上挂着一些老照片,那照片上模糊的人像好像在诉说着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我站在一张袁嘉谷先生穿着长衫的照片前看了半天,脑袋里想象他在这院子里踱步背书的样子。

真有意思,我想,他会不会也像我们一样,有时候背书背不进去就发呆呢?再往里走,有间屋子布置成了书房的模样。

桌椅都是那种古旧的,可结实了。

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感受了一下,嘿,感觉自己都变文雅了。

桌子上还摆着毛笔和宣纸,旁边有个小书架,上面的书都落了点灰,我轻轻吹了吹灰,翻看起来,这一看就发现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心说袁先生可真厉害啊,读这么难懂的书。

从袁嘉谷的故居出来,我们又去了好几个名人故居。

每一个故居都像是一个不同的小世界,有的充满了艺术气息,有的则是浓浓的生活味儿。

在探访这些名人故居的过程中,我不小心撞到了一个老式的花瓶架子,架子晃了晃,差点把上面的花瓶给弄倒了,可把我吓一跳。

小伙伴们都笑我,说我那冒失的样子跟丢了魂儿似的,不过也算是给这次探访增添了一段小插曲吧。

这次探访石屏名人故居真的很有趣。

在这之前,这些名人对我来说就像书本里的名字,干巴巴的。

可是现在,他们就像是活过来了一样,他们曾经就生活在这些充满故事的房子里,在这里学习、生活、成长。

我好像能通过这些故居,更接近他们一点,感受到他们生命中的喜怒哀乐。

我想这就是探访名人故居的意义吧,它把那些过去的人和故事,拉到了我们面前。

《再探石屏名人故居:新的惊喜》石屏的名人故居啊,就像一个个等待被发掘的神秘宝盒。

石屏,藏在时光深处的一座古城,原滋原味,古韵悠长

石屏,藏在时光深处的一座古城,原滋原味,古韵悠长

石屏,藏在时光深处的一座古城,原滋原味,古韵悠长云南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个旅游大省,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不但有令人荡气回肠的自然风光,还有迷人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灿烂的文化传承,在全省各地遍布着众多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风情古镇,彰显了这个多民族省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的历史沉淀。

云南有大小古城古镇30多个,从1982年开始,先后有大理、丽江、建水、巍山、会泽等6家古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今天小编要带你去看的是一座历史比上述几个古城还长,一个更加原汁原味的古城,这就是红河州的石屏古城。

石屏秦时属楚地,汉时属胜休县,唐朝的时候,先民掘地得石坪,因号石坪邑。

元朝置石坪州,明洪武十五年改称石屏州,1913年改称石屏县。

这是一座人文历史不输丽江大理,在国内却鲜为人知,几近被人们遗忘的一座古城。

石屏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云南四大文献名邦之一。

石屏古城的城池建于明代,为周长748丈,高两丈、厚两丈的砖城,当时设有东西南北四门,东门为迎恩,西门叫通贡门,北门名拱辰,南门为钟秀门。

抗战时期的1940年,为方便群众躲避空袭,政府辟开东、西、南三面城墙。

新中国成立后,1951-1958年,先后拆去四周城墙及城楼,现仅存更名为“云台”的南城门和后修复的通贡门。

古城云台门传说中石屏县城是建在一个浮在水面的大神龟壳上,凿穿上面的龟壳,下面就是水,所以这里居民家家凿井,凿通以后,水源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城中水井都是相通的。

公元1850年前的石屏古城县城的东、西、南、北、中各有一眼深井,传说这是锁住神龟奔海的五根基柱,今天这五口井还在,而且用这五口井作的豆腐美味可口,石屏豆腐也因此美名远扬。

石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元代起,这里就有重教兴文的传统,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有书院10座,私塾、义学上百处,为明清两代的“文献名邦”,明清两代石屏出过638个举人、77个进士、15个翰林和云南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有“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之说。

小学五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石屏》600字

小学五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石屏》600字

小学五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石屏》
游 其中以来鹤亭最佳。一年四季, 人不绝,全凭小船飞渡。这里有 “第二西湖”之称。借一叶扁 舟,登此亭则湖山一览,心 旷神怡,清风拂面,水波不兴。 绿水 远看青山为屏,炊烟袅袅,
托着蓝天白云。
关键词:其中,以来,鹤亭,最佳,
一年四季,游人,小船,飞渡,这里,第 二,西湖,一叶扁舟,登此,亭则,湖山, 一览,心旷神怡,清风,拂面,水波不 兴,青山,炊烟袅袅,绿水,蓝天白云。
小学五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石屏》
在我心中你最美!!!
关键词:在我心中,最美。
小学五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石屏》
有梦就去追,没死就别停。
再见
白帆,更添,阵阵,渔歌,一抹,彩霞, 风铃,铛铛,莺歌燕舞,采菱,惊起,群 群,碧绿,荷叶,一把,撑开,挤满,整 个,一眼,不到,边际,粉红,白色,荷 花,点缀,其间,她们,碧绿,荷叶,映 衬,一朵,一朵,姿势。
小学五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石屏》
幻境般恬静优美的异龙湖,惹得 历代文人留下不少诗文。如 今它又成为滇南的游览胜地之
小学五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石屏》
古城民居独特,秀山古刹钟声。
渔舟 千亩荷池飘香,异龙
竞渡。
出石屏县城东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便是碧波浩淼的异 龙湖。
异龙湖上及湖畔,风景名胜极多,
大水城海潮寺,小水城后乐亭
及来鹤亭,白浪水月寺,龙港广映寺, 五爪山罗色庙,湖北边的乾阳山。
关键词:古城,民居,独特,秀山,
古刹,钟声,千亩,荷池,飘香,异龙, 渔舟,竞渡,石屏县,城东,便是,碧波, 浩淼,龙湖,龙湖,上及,湖畔,风景名 胜,水城,海潮,水城,乐亭,来鹤亭, 白浪,水月寺,龙港,广映寺,爪山罗 色庙,湖北,阳山。

云南石屏异龙湖的作文400字_作文

云南石屏异龙湖的作文400字_作文

云南石屏异龙湖的作文400字第一篇: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家乡的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异龙湖岸上长着一排枝繁叶茂的柳树,碧绿的柳枝从树上垂下来,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中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阵风吹过,柳树欢快地跳起了舞,长长的柳枝拂过明镜似的湖面,湖面荡起层层细浪,波光闪动,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啊!异龙湖中心有几个人工岛,人工岛上繁花似锦。

一棵棵高大的三角梅上开满了小喇叭似的紫色花,一团团,一簇簇,远远望去,就像天边那绚丽多彩的云霞。

翠绿的满开星开满了淡紫色的小花,这些小花虽然只比米粒大一点点,但是开得太多了,真像碧天里的星星,难怪叫做“满天星”。

五颜六色的小雏菊欣然怒放,红艳艳的美人蕉绽开了笑脸,紫色的熏衣草芬芳扑鼻。

异龙湖中心的人工岛,真像一个个美丽的大花坛。

异龙湖里碧波荡漾,湖水清澈见底。

鱼儿成群结队地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几只水鸟浮在水面上,在悠闲地欣赏风景。

荷花盛开的季节,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就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从又大又圆的花叶中钻出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家乡的异龙湖风光秀丽,吸引来了许多游客,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爱家乡的异龙湖。

第二篇:描写石屏异龙湖的作文国庆长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异龙湖玩,它是石屏县的一个旅游景点。

我们一行人来到湖边,听爸爸的朋友们介绍,我们登上了”志雄号“游船。

这是我第一次游异龙湖,我既兴奋又紧张。

兴奋的是在船上吃饭一定很有趣,紧张的是这船看上去有点破,可能会不安全,我害怕会掉进水里。

正在这时,船开了,原来,这船是用竹杆撑动的,速度很慢,我终于松了口气,悠闲地观赏起湖边美丽的景色。

船夫一声吆喝:“开饭了!”我们都跑去拿起碗筷,喝起了味道鲜美的海菜汤,吃起了鲜嫩的正宗异龙湖鱼。

我们吃得正欢时,船夫抱着吉它走过来说要为我们唱几曲渔家小调——海菜腔。

他用委婉动听的歌声表达出了对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的热情欢迎。

我的家乡石屏四年级作文400字

我的家乡石屏四年级作文400字

我的家乡石屏四年级作文400字作文一
我的家乡石屏,那是一个美丽又迷人的地方。

石屏的风景美极啦!异龙湖就像一颗大大的蓝宝石,湖水清清的,风一吹,波光粼粼。

湖边种满了柳树,长长的柳枝在风中跳舞。

还有那绿绿的草地,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上面打滚、放风筝,开心得不得了。

石屏的美食也多到数不清。

我最爱吃的就是石屏豆腐,烤得金黄金黄的,外酥里嫩,咬一口,那香味能飘满整条街。

还有石屏的大杨梅,又大又甜,一口咬下去,汁水都流出来了,满嘴都是甜甜的味道。

我爱我的家乡石屏,这里有我快乐的回忆,有我的小伙伴,还有我最爱的家人。

作文二
我的家乡石屏,是一个特别棒的地方。

在石屏,有好多好玩的地方。

比如说秀山,山上有古老的寺庙,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每次去爬山,我都能看到漂亮的小鸟在树枝上唱歌。

石屏的人也特别好。

有一次我迷路了,一位叔叔热心地把我送回了家。

还有卖菜的阿姨,每次都会多给我一把小葱。

石屏的夜晚也很美。

街上的灯亮起来,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

广场上还有很多人在跳舞,大家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这就是我的家乡石屏,我爱它,希望它越来越好!。

介绍家乡石屏的作文

介绍家乡石屏的作文

介绍家乡石屏的作文
我的家乡是石屏县,那里是个美丽的地方。

虽然比不上昆明的四季如春,但也有一番独特的风景。

春天,花开得最艳的时候,到处都是一片争奇斗艳的景象,有的像婀娜多姿的少女;有的像顽皮可爱的小孩;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花蕾……这时,桃花开了,远远望去,好像一片粉红色的海洋。

梨花也不甘示弱地开了。

梨花是白色的,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片洁白无暇的云朵。

夏天,骄阳似火。

人们在树下乘凉、玩耍,小鸟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人们在树下说说笑笑。

孩子们在树下打羽毛球、跳房子……大人们则坐在树荫下喝着冰镇西瓜汁。

有时大人们也会去树下乘凉,有的人会带着扇子扇风;有的人则坐在树荫下一边吃西瓜一边听音乐;还有人带着一把小椅子到树下乘凉。

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来。

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

大树下铺满了树叶,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落叶在地上铺成了一条条小道,走起来嘎吱嘎吱响。

冬天到了,树叶落光了,树上光秃秃的。

—— 1 —1 —。

我的家乡石屏二年级简介

我的家乡石屏二年级简介

我家家乡石屏县石屏县位于云南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

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是云南有名的豆腐之乡。

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名胜古迹,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有无尽的向往。

一个罕见的八九十年代的摩登古城,古老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

漫步在石屏古城的大街小巷,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民居随处可见。

相传,石屏古城是建在一块巨大的龟背石上,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虽是传说,但小城的格局也确实玄幻。

东西南北两条主街在州衙前交汇,若干条巷道在密密麻麻的屋宇间纵横交错,且无街不弯,无巷不曲,形成石屏古城区特有的建筑格局。

弯街曲巷把城区分割成许多块,好似龟背上的裂纹。

石屏不但山川秀丽,自古重教兴文,素得“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之赞誉。

异龙湖,文庙,玉屏书院,老县衙等处也是值得走上一走。

石屏火车站建于1936年,是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异龙镇的一个铁路车站。

墙上一排醒目的数字:六六二二零零,是它的邮政编码。

这个法式车站现已停运,荒废至今,却保存完好。

它斑驳的岁月痕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见证这数十年的历史。

挺拔的棕榈树,明黄色的站台外墙,平整的石台,都能让人想象它那繁华的过往。

石屏制作豆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每逢过节,豆腐可是被当作赠送远亲招待客人的上好礼品。

而在平时,无论男女老少,皆喜欢在街边小摊上小坐一下。

这种烤豆腐摊子在石屏最是常见,看似简单的吃法,却十分讲究。

用来烤食的豆腐,要用新鲜豆腐晾晒发酵2~3天,一盆烧的恰好的炭火,炭火的热力让坚硬的豆腐迅速膨胀。

顿时香气四溢,再配上精心调制的佐料,保准让你胃口大开。

石屏豆腐及豆制品种类较多,有豆腐干、桶漂豆腐、干豆腐、水豆腐、包浆豆腐、豆腐皮(丝)、漂花豆腐等。

做法也是形色各异,五味俱全,来到石屏不试试豆腐宴可算是枉来一回。

这里有一个当地人引以为傲的自家品牌,也是当今为数不多的用心做豆腐的石屏老厂。

北门豆腐厂位于石屏古镇,没到天亮,这里的工人就已经开工了。

不同于建水豆腐,石屏豆腐极富韧性,几乎不会破损。

美丽的石屏古城作文

美丽的石屏古城作文

美丽的石屏古城作文你知道石屏古城吗?那可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就像一本古老而又精彩的故事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独特的风情。

一走进石屏古城,就仿佛穿越回了旧时光。

脚下的青石板路坑洼不平,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的皱纹,每一道都藏着岁月的秘密。

这些石板路呀,已经默默地承载着人们的脚步不知道多少年了,走在上面,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古老的巷子里回荡,就像它在和你诉说着古城的往昔。

古城里的建筑那可真是别具一格。

古旧的四合院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那雕梁画栋的门楣和窗户,精致得让人忍不住咂舌。

木头的纹理像是大自然赋予的独特密码,工匠们又在上面精心雕琢出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每一个图案都栩栩如生。

你瞧,那扇窗户上刻着的喜鹊站在梅花枝头,仿佛下一秒就会叽叽喳喳地叫起来,给这古老的院子带来生机。

这些四合院的墙壁有些已经斑驳陆离,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就像一幅天然的抽象画,充满了艺术感。

说到石屏古城,可不能不提那口神奇的井水。

石屏的井水可有名啦,据说城里的井水和别处的不一样,它特别的清甜,就像加了大自然的魔法一样。

用这井水做出来的豆腐,那口感,啧啧,简直绝了。

白白嫩嫩的豆腐,咬上一口,豆香就在嘴里弥漫开来,那细腻的口感就像云朵在舌尖上跳舞。

而且啊,这豆腐还特别有韧性,你怎么折腾它都不容易碎,就像石屏古城一样,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韵味。

古城里的小巷子也是充满了乐趣。

它们弯弯曲曲的,就像迷宫一样。

有时候你走着走着,突然就会发现一个小小的庭院,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

有娇艳欲滴的月季花,有淡雅的兰花,还有那调皮的爬山虎顺着墙根往上爬,给这古老的庭院增添了一抹生机勃勃的绿意。

在这些小巷子里,还时不时能看到一些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他们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慢悠悠地聊着天,那场景就像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卷。

石屏古城的夜晚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当夜幕降临,古城里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昏黄的灯光洒在青石板路上,给整个古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块叫石屏的璞玉--我的家乡
石屏古城
石屏在西汉时称“旧欣”,是古彝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山麓林水边的民族”。

石屏县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方圆三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山地就占了近95%,是一个“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的高原山区县,居住着彝族,汉,回,哈尼,傣等十几个民族。

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成就了石屏文化古城的根基。

自元代起,石屏就重教兴文,到明清时期有书院10座,私塾、义学上百处,更不用说那些深宅大院的太史第,进士第,将军第、观察第,宗人府和私家花园了。

虽然岁月侵蚀了它们的容貌,但依旧显得琳琅满目,称它为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也不为过。

“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家家有”是当初对石屏纸香墨飞的文人盛况的描述。

石屏县在元明清时称为“州城”,明代时始立四城门,东名迎恩,西名通贡,北名拱辰,南名钟秀。

周长748丈,高两丈、厚两丈的砖城,是400年前石屏城墙曾经的辉煌,但时间和战争已经损毁了大半,1951―1958年间,又以建设的名义先后拆去四周墙垣,仅存更名为“云台”的南城门。

漫步在古城明清建筑分割而成的小巷,古民居,古建筑随处可见。

触摸着斑驳的墙壁,便能想像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

除了老县衙,状元故居,文庙、云台门等中式建筑外,一座西式风格的火车站也格外引人注目。

和滇南铁路沿线上的若干重镇一样,石屏也拥有一个简朴的带着法国风味的小车站,至今保存较完好。

红河州境内的个碧石铁路(个旧――碧色寨――石屏)是中国首条民营铁路,这条启用于二十世纪初,轨道只有六寸宽的窄轨铁路(也叫寸轨铁路),见证了民间矿业商贸的发展和外国资本的进入,也成全了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火车没有汽车快”,因为行驶在上面的是世界上最小的蒸汽机车。

70多年间,石屏站经历了它的几个阶段:1936年10月建成通车,1970年改建为米轨,2005年停开客运列车……如今,小火车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石屏站却仍然是滇南地区货
物集散地。

惟一记忆着石屏曾经繁华的,只属于这洒满陈旧阳光的小车站,它让我想到所有与浪漫相关的故事。

石屏中学
在县城西北角的一个街口,向右一拐,一座石牌坊映入眼帘,石屏一中那一种洋派风格在古老而败落的街巷中如此显赫。

这所建立于1923年的学校是由著名乡贤陈鹤亭先生倡导,由乡绅富户李恒升,张信之等筹资创建的。


石屏一中还有悠久的革命历史,曾孕育了不少革命志士,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著名爱国学者,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先
生、作家李乔先生及许多进步学者,或曾到学校讲学或在学校工作过。

解放前夕,这里还曾是石屏地下党的交通站。

1948年冬,曾有二百余名学生投笔从戎,参加边纵,为云南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多年以后,李乔重回学校时回顾了李公朴当年应邀到石屏中演讲的情景,说他一跨进学校,立刻就被学校巍峨的建筑,整齐宽敞的校舍和风景如画的环境深深吸引,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一个偏僻的小地方,竟有如此漂亮的中学,太好了!李公朴还为师生演唱了《黄河颂》和《黄水谣》。

天空中飘落着细雨,我依次走过一中的三道门楼,每一栋楼、每一面墙、每一个局部都被精雕细琢,甚至在专门烧制的青砖上刻着学校的名字和修建时间。

八十四年的光阴,日复一日,它们在多少代学子的读书声中沉睡。

两泓碧绿的泉水池,分不出是“喷珠”的涌动,亦或是雨滴的坠落,而永恒不变的是高悬与门上的十个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它们应成为一切学校教育的根本精神。

老师们的办公桌还摆在古老的木地板上,年轻的女教师带着对母校的自豪,述说石屏中学的往昔和现在,这所带领她们长大又让她们带领下一代孩子成长的学校,是她们可以对一个异乡人展示的财富。

而我只能心怀羡慕甚至嫉妒的心情,看那些打着雨伞、推着单车,嬉
笑奔跑的青春身影与时空交错,站在走廊的屋檐下,我凝神地羡慕了很久。

石屏老街
石屏古城的街道有些奇异,讲究风水传统,古城南北狭、东西长,状如椭圆形龟背。

龟首向东至海日门,龟尾向西至宝秀门。

城区为龟身,大街小巷分作不等的十多个片区。

片区中设巷,如龟背上的大小裂片,其中隐含八卦九宫阵图布局。

如今,除了被岁月磨蚀的青石板外,其他的一切成了遥远的传说……
第一次踏上它的石板路是夜晚,昏黄的路灯亮起在窄街那端,如金色水银般从青石条上反照出来,几个孩子抽打着彩色陀螺,嬉笑着消失在灯光的尽头。

一个三口之家带着我走出老街的迷路,女人把一篮刚刚采摘的樱桃递到我面前……古城仅存的南城门映衬在星光下,斑驳的城墙在夜幕中更显沧桑,岁月是一座古城的全部财富。

回味着新鲜樱桃的甜香,女人温柔的滇东声调穿过整个小巷的漆黑,我们在人影晃动的十字街头挥手告别……
再次走上老街,是从美丽的石屏一中出来。

雨后,那依旧闪亮的青石板路,被一场生命之声完全遮盖。

穿着红衣衫的女孩,背婴儿的那块绣花小被,古老石井旁忙着打水洗莱的妇人,巷子口摆放的几件不明所以的农具,所有的都似变戏法般被阳光摆弄出来。

这块居住着彝,哈尼,傣,回等少数民族的土地,气候宜人,冬不围炉,夏不用扇,河流纵横,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石屏煎鱼、特色咸菜系列,罗卜系列、那刀辣,柑桔,大杨梅,干巴菌,甜菜,香椿,棱罗茶、海菜,是它层出不穷的美味。

而我只是让老板煮一碗米线,坐在街边的小板凳上,一边吃一边与街景相望。

青菜担子,椋麻担子、水果担子,一担一担划过弯曲的石板小路,清晰又模糊,如同人生的倒影。

傍晚的余晖洒落在文庙的青瓦上,将这个古城的家底儿熏染得妖娆一片。

在那些破败的房子中,有座清代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楼房,有一座是状元袁嘉谷的故居,虽然当时我还不清
楚他何许人,或许对我来说这已经不重要。

就像它的彝族海菜腔,烟盒舞一般,石屏人的爽快热情,早已从樱桃滋味和私家车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石屏豆腐
“水点琼浆天下奇,火烧豆腐云外香。

”写的是号称天下一奇的石屏豆腐的醉人景象。

石屏豆腐美,美在石屏水,据说古城东,西,南,北,中备有一口深水井,是锁住神龟奔海的五条基柱,如今五口水井延续着石屏豆腐的传奇。

五井之水几百年来直是点制石屏豆腐的天然泉水,营养丰富而不含任何有害物质,被叫做“酸水”。

这种“酸水”离不开石屏,即使带上“酸水”,请石屏的师傅到外地点制,也无法与石屏豆腐相比,石屏豆腐成了带不走的“石屏专利”。

石屏制作豆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逢年过节,石屏人家家都有做豆腐的习俗;到豆腐摊上小坐,咬一口豆腐,品一口梭椤茶,已经成了石屏人的生活方式,一碟豆腐,一杯老白干,就能让一群山里的彝家汉子活得比神仙还快乐,在石屏,豆腐还被当作赠送远亲招待客人的上好礼品。

走在石屏古城的老街上,最抢眼的就要数满街的豆腐,豆腐房,豆腐店,豆腐摊,还有拉豆腐渣的三轮车,做好的豆腐干,漂花豆腐、水豆腐、风吹豆鼓,豆腐皮,豆腐丝等系列,这一切都没有辜负石屏“豆腐之乡”的声誉。

在石屏,随处可见手拿蒲扇用木炭火烤制豆腐的街边小摊子,农贸市场更是烧烤小吃集中之地。

吃烤豆腐成了石屏的一道风景,几拨互不相识的客人围坐同一桌边,在同一架碳火上烤着各自心仪的食物,一边吃一边聊天。

用来烤食的豆腐不似湖南的臭豆腐让人掩鼻,而是微微发酵过两到三天的,煨着碳火慢慢烤到外焦里嫩,皮黄而不焦,豆腐膨胀如小馒头,咬上一口清香四溢,再配上精心调制的佐料,辣味十足,看着就胃口大开。

再来一瓶冰爽的澜沧江啤酒,和素不相识的男孩女孩打趣逗乐,客人被我吃走了一拨又一拨,那感觉别提多石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