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在农业生产中为保护作物健康生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通过综合防治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一、病虫害的防治原则⒈综合防治原则: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配合合理的农业措施,实施多点、多层次的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⒉预防为主: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包括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合理轮作、适度施肥、病虫害监测预警等。
⒊综合治理: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进行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防治方式,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⒋有机耕作:采用有机农业方法,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增强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的自身免疫能力。
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⒈合理布局:合理布局田间作物种植,避免大片单一作物的种植,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采用间作、轮作、套种等措施,增加农作物的多样性。
⒉良种选育:选用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耐病虫害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⒊土壤调理:保持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通气性。
⒋生物防治:合理利用有益生物,如天敌、寄生菌、寄生蜂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⒌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采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但要注意使用剂量、频次和安全间隔期,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⒍肥料施用: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料,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增强作物的免疫力。
⒎病虫害监测预警:时刻监测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综合防治:指综合运用多种病虫害防治手段进行防治的方法。
⒉预防为主:指通过采取预防性措施来防止病虫害发生的原则。
⒊生物防治:指利用天敌、寄生菌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⒋化学防治:指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指在园林环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所引起的植物生理代谢异常、生长受限和外观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园林景观的美观与整洁,还可能导致植物的凋亡,对园林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防止和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必须理清其发病的原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进行介绍。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原理1. 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园林植物的病虫害是由害虫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害虫主要包括蚜虫、螨虫、蛀虫等,它们通过啃食、吸食等方式侵害植物,使植物的叶片、幼芽、果实等部位受损。
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细胞,释放毒素或利用植物营养物质生长繁殖,导致植物的组织坏死、生长受限等症状。
2. 植物免疫系统的作用园林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后,会通过其天然免疫系统来抵抗并排除这些有害生物。
植物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物理防御、化学防御和生物防御三大部分。
物理防御主要包括植物的角质层、绒毛、刺等结构,可以减少害虫的食害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化学防御是通过植物产生的抗病物质和抗虫物质来抑制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防御则是指植物利用内生菌、内生细菌、内生真菌等微生物来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和害虫。
3. 外界环境的影响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气候、温度、湿度、日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的健康状况。
气候干燥和温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水分蒸发过快,易造成植物干旱和叶片凋落,从而使植物更易受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
4. 植物的生长状态植物的生长状态也会影响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例如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其组织结构紧密,细胞壁厚实,免疫系统活跃,抗病能力强;而生长衰老的植物,则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弱。
1. 预防为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
通过加强园艺管理,提高植物的免疫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美好。
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至关重要。
下面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1.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核心原则,即在植物病虫害出现前通过预防措施,减少植物生长的不良因素,以保证健康生长。
预防措施包括做好日常养护,保持适宜的环境,以及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等。
2.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指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
治理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式。
3. 个体化施策。
个体化施策是指根据不同植物品种、生长环境等不同的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理措施,达到最优的治理效果。
个体化施策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能够为种植者带来最优的效益。
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引入或增殖有益昆虫、细菌、真菌等生物制品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加被保护植物的抵抗力,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并具有长效防治的作用。
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释放生物制品等。
化学防治是指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品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杀灭害虫、病菌,但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使用化学药品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掌握药品种类、使用剂量和使用方式等相关知识。
物理防治是指采用机械、物理方法来控制害虫的方法,如使用巨大喷洒器、剪刀、钢筋喷枪来对害虫进行控制。
同时,还可以通过高压喷雾、高压水枪等方式来消灭病菌、清理病害植物等。
4. 防虫网、草布等防治措施。
防虫网、草布等防治措施是指针对某些害虫特别是蝴蝶和尺蠖等在成虫期飞来的害虫,或者是一些害虫在幼虫期出现的情况采用的防治措施。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害虫的侵害,是较为便捷且经济实惠的一种防治措施。
5. 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是指通过改善植物生长的环境,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园林植物种植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这不仅会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园林景观的美观性。
如何有效地防治园林植物的病虫害,成为园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关乎园林景观的美观,更关系到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园林绿化的长远发展。
如果病虫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将会给园林植物和园林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加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措施,不断总结和完善防治经验,为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和景观效果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1.2 意义重要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园林植物健康。
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起到了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
对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可以保护它们的生长健康,确保城市绿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2. 维护生态平衡。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如果不加以防治,很容易造成植物种群的减少,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科学有效地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保护人类健康。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不仅会对植物本身造成危害,还可能传播给人类,造成身体健康问题。
通过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可以保护居民和环卫工人的健康,提升城市居住环境的品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城市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病虫害防治原理病虫害防治原理是园林植物保健工作的关键,其基本原理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
预防为主是指通过加强植物的生长能力,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这包括选用抗病虫害优良品种、合理施肥、适时浇水、保持通风透光等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指在园林中种植的植物受到细菌、病毒、真菌、昆虫、螨等生物侵害而导致的疾病。
病虫害不仅会破坏园林的美观度和景观功能,还会减弱植物的生长力和抗逆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园林绿化质量和景观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主要包括预防、综合治理和病虫害生态调控三个方面。
预防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第一要义。
预防包括管理制度、文化措施、合理种植和环境调控等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园林植物病虫害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植物检疫、消毒和防治规范等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病虫害的源头,可以有效地预防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综合治理是指在发生病虫害时采取综合措施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主要措施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的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方式防治病虫害,如人工清除、焚烧、割草、覆盖等方式。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
但需要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必须遵循科学防治原则,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超期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或经过人工繁殖的有益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环保、安全、长效等特点。
病虫害生态调控是指通过调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变病虫害的发生环境和自然宿主的生长环境,从而达到调节病虫害的数量、组成和时空分布的目的。
例如重视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结构的复杂性,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园林绿化的建设和养护,保护园林中的病虫害天敌,使园林植物与病虫害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状态,从而达到病虫害的生态调控和防治的目的。
1. 建立疾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和趋势。
2.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培育强健的植物,注意植物和环境的协调性。
3. 采取生态防治和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防治病虫害。
4. 鼓励市民参与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5. 遵循科学防治原则,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并注意安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和观赏价值。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防治原理1. 病虫害的生物学特点病虫害是植物生长的一种生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生命特性,包括生长繁殖、取食宿主、适应环境等。
要想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就需要深入了解病虫害的生物学特点,找准它们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
2.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这是因为病虫害的发生往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环境因素、宿主植物因素、外来侵入因素等。
要想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3. 绿色防治绿色防治是现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
绿色防治强调通过合理的园林管理手段,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绿色防治还能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绿色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主要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毒、真菌等天然生物制剂,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传播。
这是一种天然的、非化学的防治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生物防治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手段。
2.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避免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手段。
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的植物、密植、适当修剪、保持植被的健康等方法。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减轻防治压力,保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和病菌的发生和传播。
化学防治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杀灭大量的害虫和病菌,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但化学防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包括对环境的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易产生抗药性等问题。
在化学防治中需要谨慎使用,遵循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的相关规定。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指在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有各种昆虫、真菌、病毒等生物在其身上寄生、侵害导致植物功能损失的现象。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指通过多种方式保护园林植物生长环境,防止病毒、细菌和昆虫侵害,从而保障园林景观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据以下原理进行:1.综合防治原理: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应采取综合防治原则,结合土壤准备、植物保护、应用化学、生物防治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园林病虫害防护。
2.优先预防原理:加强预防,重视早期预警,加强管理,防止园林病虫害的产生。
3.科学防治原理:科学评估园区病虫害的类型和种类,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昆虫、寄生菌、病毒等一系列生物因素来防治园林病虫害的措施,其原理是利用有益生物的天敌关系、寄生益虫关系自然控制或干预有害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实现病虫害的不断控制。
例如引入控制寄生昆虫、利用微生物等生物制剂等。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或农药来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措施。
其优点是使用简单、药效迅速,在防治突发病虫害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有缺点,如环境污染和有机物残留等不利影响。
3.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采用物理手段清除病菌和虫害,例如利用高温烘烤法杀菌、利用人工贴网阻拦虫害等措施来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4. 文化防治文化防治是指采用人类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例如加强园林植物管理、定期除草杂草等措施。
结论综上所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采用综合防治原则,重视预防,注重科学防治和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方式,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植物环境的健康生长,为人们的生活和景观环境的美好做出贡献。
第三章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

第三章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难点是农业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理。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技术,以及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能够从综合防治和可持续治理的概念、策略、方案制定和优化等方面了解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从植物检疫、农业技术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掌握农业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旨在使学生能从当今的防治策略出发,因地制宜地协调和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制定和优化综合防治方案奠定基础。
3.1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3.1.1综合防治与可持续治理1) 综合防治等相关概念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一依靠其中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植物的不良反应。
我国植物病虫害防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建国初期所制订的农业发展纲要中就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并举、全面防治,重点肃清”的病虫害防治方针,对当时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十大病虫害进行了有效的控制;1975年我国农业部根据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和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滥用农药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害虫抗性和再生猖獗等问题,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与此同时,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1972年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简称IPM。
经过30多年的实践,综合防治和IPM的含义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当今综合防治的主要含义就是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以预防为主,本着安全、经济、有效、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农业、化学、生物和物理机械等防治方法和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点,使其相互补充,彼此协调,构成一个有机的防治体系,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和少公害或无公害的目的。
这一概念更多地强调了各种防治方法的有机协调与综合,通过促控结合,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从根本上避免了单纯依靠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诸多弊端,促进了我国农业生态系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止原理和方法。 2.认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 3.调查当地主要农作物某种病虫害的防 治措施和效果,并作出评价和提出建议。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1.定义:
是指人类根据植物病虫害流行规律, 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病、虫的分布、 扩散和危害趋势。
再回头想想,上学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人跟她示好过,但都是被她一本正经的以学业为重的理由给婉拒了。
她难免会跟白荌苒诉苦“你说说、我老爹跟老娘都是怎么想的,真是想一出来一出,上学的时候总是期盼着我年年拿第一,要考一流的大学、 要做上乘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以后又开始给我出新的难题,简直都不让人消停了。” 白荌苒安慰她“别这样,我集美貌与智慧于一体的思思,就算是去相亲也会是花见花开、人见人爱那一挂的! ” 钟思被她逗笑“你也不带这样酸我的牙”未了又做哀叹“还是你好,高中的时候就知道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也不至于如我这般晚景凄凉! ”她 说的甚是哀怨,以至于白荌苒听到这话不禁笑到涕泪横流。 白荌苒抹了一把泪笑的不亦乐乎“我说大才女,你至于这样说自己么? ” 钟思幽幽叹道“我向来甚是有自知自明!” 她终于在年末之际,被父母硬逼上了相亲的桌上,她临行之前还不忘给白荌苒打上一通凄风苦雨的“从此、我将在相亲的路途中一去不复返了, 你且珍重! ”
资料二 人们又从益鸟吃虫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养鸭治虫。明代有个名叫 陈经纶的人就在一个名为《治蝗笔记》中详细地记载了自己发明 养鸭治虫的经过。陈经纶是个了不起 的人物,他曾从菲律宾的吕 宋岛把甘薯引种到福建进行试种,以后他和他的子孙们又积极致 力于在各地推广甘薯种植,甘薯成为普通大众的食粮在很大程度 上要归功 于陈经纶和他们一家。养鸭治蝗便是他在推广甘薯种植 的过程中发明的。有一年,陈经纶在教人种甘薯时,看到天边飞 来了一群蝗虫,把薯叶全给吃光了,一会儿又飞来了几十只鹭鸟, 把蝗虫又给吃掉了。他从中受到启发,认为鸭和鹭的食性差不多, 于是便养了几只鸭子,放在鹭鸟活动的地方,结果发现,鸭子吃 起蝗虫来,比 鹭鸟又多又快,于是就号召当地老百姓大量养鸭。 每当春夏之间,便将鸭子赶到田地里去吃蝗虫。后来,这种方法 果然成为江南地区治蝗的重要办法之一,不少的治 蝗专书中也都 提到了这种治蝗办法。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我 国 植 物 病 虫 害 预 测 预 报 组 织 系 统 示 意 图
农业植保总站
省植保(总)站 地市植保站 县植保站
乡、村、镇植保点(点、队)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我 国 植 物 病 虫 害 预 测 预 报 组 织 系 统 示 意 图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地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新型农药
概念
是指具备环境和谐或生物合理的特征, 具有安全、广谱、低毒、无公害、易分 解、与环境相容和免除有害副作用特性 的农药。
几种常见的新型农药
阅读以下材料,探讨、分析有机磷农药的危害
有机氯农药是一种杀虫广谱、毒性较低、残效期长的化学杀虫剂。 有机氯农药有两大类:一类是氯苯类,包括六六六、滴滴涕等,这 类农药现在很少用或禁用;另一类是氯化脂环类,包括狄氏剂、毒杀芬、 氮丹七氮等。 造成有机氯农药中毒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使用人在农药生产、运 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造成误服或污染了内衣和皮肤而中毒;另一种是 自杀行为,故意口服而中毒。有机氯农药对人体的毒性,主要表现在侵 犯神经和实质性器官。 中毒者有强烈的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眼红充血、流 泪怕光、咳嗽、咽痛、乏力、出汗、流涎、恶心、食欲不振、失眠以及 头面部感觉异常等,中度中毒者除有以上述症状外,还有呕吐、腹痛、 四肢酸痛、抽搐、紫绀、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重度中毒者除上述症 状明显加重外,尚有高热、多汗、肌肉收缩、癫痫样发作、昏迷。甚至 死亡。
甲 乙 丙 丁 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量(kJ)
1.6×109
1.2×109
1.3×108
9.1×107
2.9×107
X含量(mg/L) 0.037 0.036 0.35 0.39 3.4
①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 是 。 ②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所 有生物捕食,请你绘出这个生态系统最简单的营 养结构。
生物防治的基本策略 控制害虫密度 棉红铃虫、 蚜虫、黏虫、 褐飞虱、螟 诱导植物的抗性 控使病菌或害虫生病 保护排斥系统
昆虫性信息素 昆虫性信息素类物质被称为“第三代农药”,那么第一代农 药是什么?第二代农药是什么?三者如何区别。
第一代农药是以有机磷或苯为基 础的高效、剧毒、长残留的化 学农药,如有机磷类的“1059”、 “1605”,苯类的“六六六”等; 第二代农药是以“菊脂”类为代 表的中高效、中毒和残留期较短 的化学农药,如“溴氰 菊脂” 等;第三代农药为施用后,不会 产生抗药性、专一、高效的农药, 如性外激素、保幼激素等。
生物防治
定义 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或 途径,就是生物防治。
种 类
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 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以一种生物治另一种 生物。
资料一 明清时期,养鸭还不仅用来治蝗,同时还用来防治蟛蜞。 蟛蜞,是螃蟹的一种,它它以谷芽为食,因此,成为稻 田害虫之一。明代,珠江流域地区的人们已开始养鸭 来 防治蟛蜞对水稻的为害。养鸭治虫,是中国历史上利用 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它不仅可以消灭害虫, 保护庄稼,同时还能促进养殖业的发展,起到化害为 利 的效果,是中国生物防治史上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答案:
①甲、乙
甲 乙 丙 丁
戊
; / 聚星娱乐 bgk162utb 钟思当时不免笑着揶揄她“小白白,没想到你居然也会有发奋图强的这一天啊,居然还是为了一个男生! ”
白荌苒赶紧捂紧她的嘴急的直瞪她“你小点声,被你爸妈听到我就完了! ”
钟思只得不住的点头表示自己的忠心才得已脱离她的魔爪,她深吸一口气“你这也忒重色轻友了吧,你居然为了一个男生想要灭我的口! ”又 悠悠然的调侃地叹一句“子非良友,不可深交也! ” 白荌苒居然急了起来“好思思,你快帮帮我吧,我可不想在大学的时候让他被别人抢了先去! ” 钟思敛起了佯装的正经冲她笑了笑“知道了、知道了,我能拿你这小女子有什么办法呢! ”
1.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些化学农 药。其危害是: A.造成植物发生突变个体 B.使动物食用后,发生基因突变。 C.污染环境。 D.没有危害。
C
• 2.生物防治的原理是: A.生物的进化。 B.自然选择的原理。 C.生态系统的结构。 D.生态学原理,利用天敌防治。
D
• 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 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 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mg/L,请分析说明: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kJ)1.6×10 1.2× 9 10
9
1.3× 10
8
9.1× 2.9×10 7 1 07
0.39 3.4
X含量 (mg /L)
0.037
0.036
0.35
• 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 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 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mg/L,请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