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

合集下载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1·引言园林绿化是城市美化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然而病虫害常常对绿化工作造成威胁。

为有效防治园林绿化病虫害,提高绿化质量,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2·病虫害调查与监测2·1 虫害调查:对园林绿化中可能存在的虫害进行全面调查,包括通过目测和捕捉识别虫害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2·2 病害调查:通过采样、病原体种类分离鉴定和病害普查等方式,了解园林绿化中可能存在的病害情况。

2·3 监测:建立定期监测机制,利用专业工具和设备监测园林绿化区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展趋势。

3·预防与控制措施3·1 选择抗病虫害的树木和植物品种,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3·2 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包括剪除受虫害感染的枝叶、喷洒防治药剂等。

3·3 加强园林绿化区域的清洁,清除落叶、杂草等可能滋生虫害的植物残渣,保持环境的干燥和通风。

3·4 引入天敌、天然防治剂等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3·5 定期对园林绿化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剪树木和修复受损设施,提高绿化的健康状况。

4·应急处理措施4·1 当检测到园林绿化中有病虫害爆发的迹象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遏制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4·2 加大防治力度,通过增加防治药剂喷洒频率、加强监测等手段,控制并消灭病虫害。

5·定期评估与报告5·1 定期评估:制定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定期评估方案,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5·2 报告编制:根据定期评估结果,编制防治报告,总结防治经验,提出改进建议,为未来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专业病虫害防治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1·园林绿化:指城市和乡村中对绿地、道路、小区等进行植被培育和美化的活动。

绿化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绿化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绿化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绿化园林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提供了清新的空气、休闲的场所以及和谐的氛围。

然而,绿化园林也面临着许多病虫害的威胁,这些病虫害可能会对植物的健康和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维护绿化园林。

一、常见病害1. 灰霉病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感染绿化园林中的花卉和蔬菜。

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上呈现灰白色的模糊斑点,植物的叶片、花朵和果实会因此而腐烂脱落。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感染的植物部分,合理施用杀菌剂,并注意改善通风环境,减少病害传播。

2. 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在绿化园林中常见于果树和叶菜类等植物。

感染的植物表现为黑色圆形病斑,对叶片和果实造成明显伤害。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感染部分,加强植物养护,增强免疫力,并注意消毒工具和废弃物,以防止病害传播。

3. 银星病银星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感染苹果、梨等果树。

感染的植物叶片上出现银色或金属光泽的小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干燥。

防治方法包括修剪病叶,并合理施用农药进行控制,同时注意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二、常见虫害1. 蚜虫蚜虫是绿化园林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吸取植物的汁液会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蚜虫的症状包括叶片弯曲、发黄、畸形以及蜜露分泌等。

控制蚜虫可以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措施,引入天敌如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或者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

2. 白粉虱白粉虱以吸食植物汁液为食,常见于蔬菜、花卉以及草坪等。

受虫害的植物会出现黄化、弯曲、萎蔫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虫害植物部分,控制虫源的繁殖,增加天敌的数量,并合理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3. 小地老虎小地老虎是一种地栖害虫,主要损害苗木的根系。

虫害的植物会出现发黄、生长受阻、倒伏甚至死亡等现象。

防治方法包括灭除虫害,合理施用杀虫剂或薄荷酮等进行熏蒸处理,并注意增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园林工程中的景观病虫害防治措施

园林工程中的景观病虫害防治措施

园林工程中的景观病虫害防治措施园林工程中的景观设计与建设给城市带来了美丽与绿色,然而,与之相伴而来的是病虫害的侵害。

为了保护园林植物的健康与美观,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园林工程中常用的景观病虫害防治措施,并探讨其优势和适用情况。

一、选择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在园林植物选用阶段,应尽量选择耐病虫害或抗病虫害性较强的品种。

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能够减少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降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和成本。

二、加强园林植物的养护与管理定期对园林植物进行养护和管理,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及时修剪病虫害植物,清除落叶、积水和病虫害的危害部位,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三、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有助于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充足的营养使植物体质更加健壮,能够更好地抵抗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在园林工程中,根据植物对养分的需求,施肥的种类、时机和剂量要科学合理。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效果持久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它利用具有捕食、寄生和拮抗等功能的天敌生物,来控制并减少病虫害的数量。

通过引入天敌生物,可以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平衡,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五、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园林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它通过喷洒或涂抹化学农药,来杀死或遏制病虫害的生长和繁殖。

然而,化学农药对环境与人体都有一定的污染和危害,因此,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慎重,并按照使用说明和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操作。

六、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性的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例如,利用保护网、陷阱、屏障等对植物进行保护或隔离,阻止病虫害的入侵和扩散。

这种方法通常对一些相对较大的病虫害有比较好的效果,并且对环境和人体无污染。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中的景观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与美观,为人们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

园林绿化全年病虫害防治计划内容

园林绿化全年病虫害防治计划内容

园林绿化全年病虫害防治计划内容园林绿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病虫害问题。

为了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全年病虫害防治计划。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份计划的内容吧!我们要了解园林绿化中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一般来说,园林绿化中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黄叶病、蚜虫、红蜘蛛等。

这些病虫害会给园林绿化带来很大的危害,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针对这些常见的病虫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我们要加强植物的管理,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和施肥,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我们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有病虫害发生,就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我们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比如放养天敌昆虫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比如在春季,我们要注意防治蚜虫和红蜘蛛;在夏季,我们要注意防治白粉病和黄叶病;在秋季,我们要注意防治灰霉病等。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全年的防治计划,确保园林绿化的健康和美丽。

除了以上的防治措施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比如在种植植物时,我们可以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在浇水时,我们可以避免将水浇在叶片上;在施肥时,我们可以适量减少氮肥的使用等。

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却能够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要说的是: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美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制定全年病虫害防治计划的我们还要注重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病虫害对园林绿化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防治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旨在对园林绿化的病虫害进行全面控制和预防。

一、病虫害调查与监测1.定期对园林绿化区域进行病虫害调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

2.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位,定期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变化趋势。

二、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在园林绿化设计和植物选用时,尽量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增加植物多样性:通过增加植物多样性,打破单一植物群落,减少单一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机会。

3.增加植物健康程度: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虫害能力,包括适度施肥、充足浇水、及时修剪等。

4.合理利用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寄生菌、细菌等自然控制病虫害的生物,进行生物防治。

5.合理利用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采取合适剂量的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但需注意使用安全和环保。

6.做好病虫害信息共享:通过建立互联网平台,分享病虫害防治的经验和技术,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7.预防措施的加强: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除枯萎和病虫害植物、避免植物间过于密集等,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三、培训和人员管理1.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园林工人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技能。

2.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确保工作人员按时、按要求完成防治任务。

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1.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园林绿化病虫害的研究力度,开展相关科研项目,提高病虫害的诊断和防治水平。

2.推广应用新技术:积极引进和推广适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先进的监测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园林绿化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从而保护城市园林绿化的健康发展。

园林病虫害处理方案

园林病虫害处理方案

园林病虫害处理方案(通用5篇)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城区绿地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巩固绿化成果,维护生态安全,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控”的原则,坚持管护与防治并重,切实加强预测预报、监测检查和科学防治,有效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城区绿地生态安全。

二、防治目标(一)按照《济南市城市绿地分级养护管理质量标准》相关要求,加强绿地日常养护管理,增强植物生长势,提高抗御病虫害能力,保持良好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环境。

(二)实时掌握美国白蛾、悬铃木方翅网蝽等检疫性虫害发生面积、扩散趋势,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发生范围,切实降低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逐步消除危害。

(三)对常见和频发病虫害,做到第一时间预防、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治理,有效控制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

(四)城区病虫监测覆盖率100%;城区病虫株率控制在3%以内,主次干道、公园景区、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等重要和关键区域控制在1%以内,做到“有病虫不成灾”。

三、实施要点(一)强化监测预报,实时掌握发生态势各区县(功能区)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局属公园景区、各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制定监测方案,确定重点监测区域和监测目标,开展常年定点监测和定期疫情普查,对于新发现的病虫害和暴发性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二)强化综合管理,提高防治效果树立“大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植保方针。

一是建管并重,从苗木选择、植物配置、种植土质量、绿化施工、养护管理等全过程加强管理,改善苗木生长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环境,切实提高苗木长势和抗病虫能力。

二是切实加强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综合运用人工、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方法。

充分利用病虫害生物学特性,加强人工捕捉、黑光灯诱杀、饵木、毒环等人工、物理措施的使用范围;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制剂,合理复合用药,提高药效;加强冬季病虫防治,利用冬季植物修剪、涂白、清除枯枝落叶等清除越冬病虫源,减少越冬基数,减轻来年防治压力。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一、定期巡查为了有效地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必须定期进行巡查。

每周至少一次全面的病虫害检查,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

特别是在气候变化或植物生长的关键阶段,应增加巡查频率。

二、科学选苗选择健康、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

尽量避免使用易受病虫害侵害的品种。

同时,对新引进的植物应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隔离,防止外来病虫害的入侵。

三、合理施肥通过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定期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但要注意不要过量施肥,以免引起肥害。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昆虫、寄生性昆虫以及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放生寄生性昆虫如寄生蜂、寄生蝇等,可以防治虫害。

五、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利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手段。

例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或者使用有色粘板诱杀害虫。

六、化学防治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防治方法。

但要注意选择低毒、环保的农药,并尽量减少使用次数和浓度。

同时,要遵守规定的用药间隔和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对环境和植物造成不良影响。

七、建立档案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预防病虫害,应建立完整的病虫害档案。

记录病虫害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严重程度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等详细信息。

这有助于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八、培训宣传加强对园林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技能。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宣传活动,使工作人员了解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园林绿化的管理和保护,共同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是指在园林绿化中,由于自然环境、植物品种等因素导致植物出现的疾病和虫害现象。

这些病虫害会给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影响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和生态功能。

因此,科学合理地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多种,下面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白粉病防治:常见于物候期较长的植物,如玫瑰、蔷薇等。

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特征为叶片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粉状物。

防治方法:定期除草、优化植物环境,控制空气湿度,避免水分积聚。

可使用农药进行喷洒,常用的农药有硫酸铜、六甲基缬氨酸等。

2.蚜虫防治:常见于花卉、果树等植物,蚜虫为害范围广,繁殖能力强。

主要特征为植物叶片、茎部等出现黄化、变形等症状。

防治方法:定期检查植物,发现蚜虫时可用肥皂水喷洒,也可使用有针对性的农药进行防治,如嘧虫胺、吡虫啉等。

3.炭疽病防治:常见于蔬菜、果树等植物,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可引发果实或叶片出现黑斑和腐烂等症状。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加强植物的管理,保持空气流通和植株间的距离,定期使用农药进行喷洒,如多菌灵、福美来等。

4.螨虫防治:常见于常绿植物,螨虫为害会导致植物叶片黄化、脱落等现象。

防治方法:定期清洁植物叶片,加强植物的养分供给,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使用农药进行喷洒,如氧氟沙星、马拉硫磷等。

此外,除了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也是一种重要的措施。

1.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2.保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环境,包括土壤肥力、光照、湿度等方面的合理调控。

3.定期检查植物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加以处理。

4.增加园林植物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植物种植导致病虫害大规模传播。

总之,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园林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树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本观念,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五大技术措施的特点,了解五大防治技术措施的一般实施办法。

第一节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规形式,禁止某些危险性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蔓延。

植物检疫与其他防治技术具有明显不同。

首先,植物检疫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任何集体和个人不得违规。

其次,植物检疫具有宏观战略性,不计局部地区当时的利益得失,而主要考虑全局长远利益。

第三,植物检疫防治策略是对有害生物进行全面的种群控制,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进入或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将其彻底消灭。

所以,植物检疫是一项最根本性的预防措施,是园林植物保护的一项主要手段。

园林植物检疫对保证园林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搞好园林植物害虫综合治理的前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引种或调苗日益频繁,人为传播园林植物害虫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加,给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因此,搞好植物检疫工作对防止危险性害虫的传播蔓延、保护园林绿化成果、保障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植物检疫依据进出境的性质,可分为国家间货物流动的对外检疫(口岸检疫)和对国内地区间实施的对内检疫。

对外检疫的任务是防止国外的危险性病虫传入,以及按交往国的要求控制国内发生的病虫向外传播,是国家在对外港口、国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检疫机构,对物品进行检疫。

对内检疫的任务在于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扩散蔓延,是由各省、市、自治区等检疫机构,会同交通运输、邮电、供销及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检疫条例,对所调运的物品进行检验和处理。

虽然两者的偏重有所不同,但实施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有检疫对象的确定、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疫情的处理。

1 .确定检疫对象根据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79)的定义,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一个受威胁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然有分布但分布不广,对该国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根据这个定义,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一般原则如下:必须是我国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主要植物的病虫害;必须是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价值,而防治又是比较困难的病虫害;必须是容易随同植物材料、种子、苗木和所附泥土以及包装材料等传播的病虫害。

我国农业部于1995年发布了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详见附件一),林业部于1996年发布了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详见附件二),其中许多病虫与园林植物有关。

2.划分疫区和非疫区(保护区)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发现有检疫性病虫害危害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

而保护区则是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检疫性病虫害,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

疫区和保护区主要根据调查和信息资料,依据危险性病虫的分布和适生区进行划分,并经官方认定,由政府宣布。

对疫区应严加控制,禁止检疫对象传出,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消灭。

对非疫区要严防检疫对象的传入,充分做好预防工作。

3 •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植物检疫检验一般包括产地检验、关卡检验和隔离场圃检验等。

产地检验是指在调运植物产品的生产基地实施的检验。

对于关卡检验较难检测的检疫对象常米用此法。

产地检验一般是在危险性病虫高发流行期前往生产基地,实地调查应检危险性病虫及其危害情况,考查其发生历史和防治状况,通过综合分析做出决定。

对于田间现场检测未发现检疫对象的即可签发产地检疫证书;对于发现检疫对象的则必须经过有效的处理后,方可签发产地检疫证书;对于难以进行处理的,则应停止调运并控制使用。

关卡检验是指货物进出境或过境时对调运或携带物品实施的检验,包括货物进出国境和国内地区间货物调运时的检验。

关卡检验的实施通常包括现场直接检测和取样后的实验室检测。

隔离场圃检验是指对有可能潜伏有危险性病虫的种苗实施的检验。

对可能有危险性病虫的种苗,按审批机关确认的地点和措施进行隔离试种,一年生植物必须隔离试种一个生长周期,多年生植物至少两年以上,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检疫,证明确实不带有危险性病虫的,方可分散种植。

4 •疫情处理疫情处理所米用的措施依情况而定。

一般在产地隔离场圃发现有检疫性病虫,常由官方划定疫区,实施隔离和根除扑灭等控制措施。

关卡检验发现检疫性病虫时,则通常采用退回或销毁货物、除害处理和异地转运等检疫措施。

除害处理是植物检疫处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处理、温热处理、微波或射线处理等物理方法和药物熏蒸、浸泡或喷洒处理等化学方法。

所采用的处理措施必须能彻底消灭危险性病虫和完全阻止危险性病虫的传播和扩展,且安全可靠、不造成中毒事故、无残留、不污染环境等。

第二节园林技术防治园林技术防治是利用园林栽培技术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即创造有利于园林植物和花卉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危害的条件,促使园林植物生长健壮,增强其抵抗病虫害危害的能力,是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础。

园林技术防治的优点是:防治措施结合在园林栽培过程中完成,不需要另外增加劳动力,因此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其缺点是:见效慢,不能在短时间内控制暴发性发生的病虫害。

园林技术防治措施主要有:一、选用无病虫种苗及繁殖材料在选用种苗时,尽量选用无虫害、生长健壮的种苗,以减少病虫害危害。

如果选用的种苗中带有某些病虫,要用药剂预先进行处理,如桂花上的矢尖蚧,可以在种植前,先将有虫苗木浸入氧化乐果或甲胺磷500倍稀释液中5~10分钟,然后再种。

当前世界上已经培育出多种抗病虫新品种,如菊花、香石竹、金鱼草等抗锈病品种,抗紫菀萎蔫病的翠菊品种,抗菊花叶线虫病的菊花品种等。

二、苗圃地的选择及处理一般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好、腐殖质多的地段作为苗圃地。

在栽植前进行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曝晒、土壤消毒后,可杀灭部分病虫害。

消毒剂一般可用50倍的甲醛稀释液,均匀洒布在土壤内,再用塑料薄膜覆盖,约2周后取走覆盖物,将土壤翻动耙松后进行播种或移植。

用硫酸亚铁消毒,可在播种或扦插前以2% ~3%硫酸亚铁水溶液浇盆土或床土,可有效抑制幼苗猝倒病的发生。

三、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根据苗木的生长特点,在圃地内考虑合理轮作、合理密植以及合理配置花木等原则。

从而避免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增强苗木的抗病虫性能。

有些花木种植过密,易引起某些病虫害的大发生,在花木的配置方面,除考虑观赏水平及经济效益外,还应避免种植病虫的中间寄主植物(桥梁寄主)。

露根栽植落叶树时,栽前必须适度修剪,根部不能暴露时间过长;栽植常绿树时,须带土球,土球不能散,不能晾晒时间过长,栽植深浅适度,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措施。

四、合理配施肥料(一)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有机肥如猪粪、鸡粪、人粪尿等,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

无机肥如各种化肥,其优点是见效快,但长期使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会产生不良影响,故两者以兼施为宜。

(二)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施:氮、磷、钾是化肥中的三种主要元素,植物对其需要最多,称为大量元素;其他元素如钙、镁、铁、锰、锌等,贝U称为微量元素。

在施肥时,强调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合施用。

在大量元素中,强调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造成花木的徒长,降低其抗病虫性。

微量元素施用时也应均衡,如在花木生长期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则可造成花、叶等器官的畸形、变色,降低观赏价值。

(三)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施用有机肥时,强调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原因是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往往带有大量的虫卵,容易引起地下害虫的暴发危害。

五、合理浇水花木在灌溉中,浇水的方法、浇水量及时间等,都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

喷灌和“滋”水等方式往往加重叶部病害的发生,最好采用沟灌、滴灌或沿盆钵边缘浇水。

浇水要适量,水分过大往往引起植物根部缺氧窒息,轻者植物生长不良,重则引起根部腐烂,尤其是肉质根等器官。

浇水时间最好选择晴天的上午,以便及时降低叶片表面的湿度。

六、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管理许多花卉是以球茎、鳞茎等器官越冬,为了保障这些器官的健康贮存,要在晴天收获;在挖掘过程中尽量减少伤口;挖出后剔除有病的器官,并在阳光下暴晒几天方可入窖。

贮窖必须预先清扫消毒,通风晾晒;入窖后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窖温一般控制在5C左右,湿度控制在70%以下。

球茎等器官最好单个装入尼龙网袋内悬挂在窖顶贮藏。

七、加强园林管理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及时修剪。

例如,防治危害悬铃木的日本龟蜡蚧,可及时的剪除虫枝,以有效地抑制该虫的危害;及时清除被害植株及树枝等,以减少病虫的来源。

公园、苗圃的枯枝落叶、杂草,都是害虫的潜伏场所,清除病枝虫枝,清扫落叶,及时除草,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病虫。

尤其是温室栽培植物,要经常通风透气,降低湿度,以减少花卉灰霉病等的发生发展。

第三节物理机械防治利用简单的工具以及物理因素(如光、温度、热能、放射能等)来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的措施简单实用,容易操作,见效快,可以作危害虫大发生时的一种应急措施。

特别对于一些化学农药难以解决的害虫或发生范围小时,往往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

一、人工捕杀利用人力或简单器械,捕杀有群集性、假死性的害虫。

例如,用竹竿打树枝振落金龟子,组织人工摘除袋蛾的越冬虫囊,摘除卵块,发动群众于清晨到苗圃捕捉地老虎以及利用简单器具钩杀天牛幼虫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诱杀法是指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诱虫器械或诱物诱杀害虫,利用此法还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动态。

常见的诱杀方法有:(一)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人为设置灯光来诱杀防治害虫。

目前生产上所用的光源主要是黑光灯,此外,还有高压电网灭虫灯。

黑光灯是一种能辐射出360nm紫外线的低气压汞气灯,而大多数害虫的视觉神经对波长330~400nm勺紫外线特别敏感,具有较强的趋性,因而诱虫效果很好。

利用黑光灯诱虫,除能消灭大量虫源外,还可以用于开展预测预报和科学实验,进行害虫种类、分布和虫口密度的调查,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安置黑光灯时应以安全、经济、简便为原则。

黑光灯诱虫时间一般在5~9月份,灯要设置在空旷处,选择闷热、无风、无雨、无月光的夜晚开灯,诱集效果最好,一般以晚上9~10时诱虫最好。

由于设灯时,易造成灯下或灯的附近虫口密度增加,因此,应注意及时消灭灯光周围的害虫。

除黑光灯诱虫外,还可以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用黄色光板诱杀蚜虫及美洲斑潜蝇成虫等。

(二)毒饵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其所嗜好的食物中(糖醋、麦麸等)掺人适当的毒剂,制成各种毒饵诱杀害虫。

例如,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用麦麸、谷糠等作饵料,掺人适量敌百虫或其他药剂制成毒饵来诱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