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论文

合集下载

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 论文

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 论文

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论文从人文角度感受生态学,改变生态学只是一门自然科学的传统观念。

介绍了生态学的定义及历史沿革。

分析了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和生态的无法割舍的关系、阐述了“关系”是文化和生态学研究的共同点。

对我们应执什么样的生态理念进行了阐述。

列举了生活中受用的适者生存法则、共生法则、食物链法则、生态位法则、边缘效应法则以及中度干扰法则。

本文全面总结了地域环境对人类文化的深远影响,进而阐明身土不二的生态哲理。

从生态学角度探讨分析了纬度、温度、土壤及降雨对都城的建址、战乱的频发、女人当政以及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的兴衰起伏的深刻影响。

总结了我国“东酸西辣、南甜北咸”的饮食风格以及降雨对饮食的影响。

从生态对文字的影响和语言的地域特色两方面阐释了生态与语言的关系、比较南北地域文化及沿海地域文化的特点及其与生态的关系。

1. 纬度及温度对文明的影响从国都的地址选择、几大文明的地理分布剖析了纬度与人类文明分布的关系、通过比较历史上的冷季与战争的时间表讲述了人类战争的生态渊源,通过分析高纬度国家的政权特点展示了纬度对女权的影响、还列举了文化中的物候趣事。

2. 土壤及水资源对文化的影响韩国人常说的“身土不二”有何生态学哲理和内涵,土壤如何决定几千年来国运的起伏、降雨如何插手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的兴衰。

学完这一节、以上疑问会一一揭晓。

3. 饮食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民以食为天、食因地而异。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饮食结构。

而不同的饮食结构决定了人类不同的体质。

进一步揭开“东酸西辣、南甜北咸”、沿海和内陆饮食文化如何受地域影响的生态谜底。

4. 生态对语言的影响剖析汉字和语言,“活”蕴含了什么生态智慧,“王”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生态理念、希腊字母A与Ω启示怎样的生死轮回生态观。

“Yakamoz”和“呼玛”具有怎样的生态美,东北人为何常用舌根发音。

将从生态对文字的影响和语言的地域特色两方面为您推开生态与与语言关系的大门。

5. 地域文化通过比较央视的“大裤衩”和广视的“小蛮腰”、吼秦腔和苏州弹唱、海派旗袍和京派旗袍的特色。

景观生态学期末论文-几个重要概念和其之间联系以及在本课中的地位

景观生态学期末论文-几个重要概念和其之间联系以及在本课中的地位

景观⽣态学期末论⽂-⼏个重要概念和其之间联系以及在本课中的地位《景观⽣态学》期末论⽂总体把握景观定义:景观是⼀个由不同⼟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态系统之上,⼤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态和⽂化的多重价值。

景观⽣态学以⼈类对景观的感知作为景观评价的出发点,通过⾃然科学与⼈⽂科学的交叉,实现建⽴宜⼈景观与保护⾃然景观的⽬标。

景观⽣态学以⼈类活动对于景观的⽣态影响作为研究重点,注重景观管理、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研究,因⽽它应该属于应⽤⽣态学体系;相对于保护⽣态学和恢复⽣态学⽽⾔,不妨称之为建设⽣态学。

⼀. 临界阈(critical threshold)对于所提出的研究结果有时需要进⾏外推,及根据已知值进⾏推测,将信息从⼀个尺度转移到另⼀尺度,或从⼀个系统转移到另⼀个系统。

此时将系统在性质、属性或现象上产⽣变化的点称为临界阈值(critical threshold)。

*渗透理论与临界阈现象间的联系:渗透理论(percolation theory),它认为当介质密度达到某⼀临界值(critical density)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介质的⼀端到达另⼀端。

这种因为影响因⼦或环境条件到达某⼀阈值(threshold)⽽发⽣的从⼀种状态过渡到另⼀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被称为临界阈现象,它在⾃然界⼴泛存在,显⽰出由量变到质变的特征。

⽣态学的限制因⼦定律和最⼩存活种群,流⾏病的传播与感染率,景观连接度对于种群动态、⽔⼟流失和⼲扰蔓延等影响,都属于⼴义的临界阈现象。

⼆. 空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异质性的定义由不相关或不相似的组成构成的系统(webster's new dictionary)。

景观是由异质要素组成,异质性作为⼀种景观的结构特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影响资源、物种或⼲扰在景观中的流动与传播。

异质性同抗⼲扰能⼒、恢复能⼒、系统稳定性和⽣物多样性有密切联系,景观异质性程度⾼有利于物种共⽣,⽽不利于稀有内部物种的⽣存。

加勒特·哈丁-环境生态论文

加勒特·哈丁-环境生态论文

加勒特·哈丁-环境生态论文————————————————————————————————作者:————————————————————————————————日期:加勒特·哈丁-环境生态论文加勒特·哈丁加勒特·哈丁(1915.4.21—2003.9.14),美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

他曾经预言并警告过人口过剩的危险,于1968年在《科学》期刊发表了一篇探讨“公地悲剧”的著名文章,呼吁关注“由个人无辜的动作而造成对环境的损害”,是20世纪学术界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之一。

公地悲剧理论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直到现在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另外,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哈丁人口理论。

哈丁于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主修专业为动物学。

1941年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微生物学的博士学位,1946年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担任人类生态学教授直到退休。

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commons)是一种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资源分配有所冲突的社会陷阱。

这个概念起源于威廉?佛司特·洛伊在1833年讨论人口的著作中所使用的比喻。

1968年加勒特·哈丁在期刊science上将这个概念加以发表、延伸,称为“公地悲剧”。

他设置了一个情景:有这样一个牧场,所有牧民都能在牧场上自由放牧。

由于没有限制,每一个牧民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都会考虑增加放牧数量,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

但是,这个收益分为正效用与负效用。

正效用是牧民增加放牧数量带来的好处,即牧民通过出售他放牧的牲畜获得的经济利益,对该牧民来说这种正效用几乎是全部的。

但是由该牧民增加放牧数量所产生的过度放牧的后果即负效用,则要由依赖该牧场放牧的全体牧民来分担,但每个人承担的负效用只是牧民总量的一小部分,牧民越多,单个牧民所承担的负效用就越小。

综合对正负效用的考量,该牧场上每一个牧民都会不断增加自己的放牧数量来给自身带来利益。

恢复生态学课程论文

恢复生态学课程论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 恢复生态学论文题目: 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学生姓名: 胡俊逸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 生态学班级: 12级生态学(一)班学号: 20120363 指导老师: 黄志宏2015年1月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2级生态学(一)班胡俊逸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湖泊的湖滨带受人类干扰而严重退化, 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是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基础理论,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综述生态恢复和重建目标、内容及技术方法, 提出了要在研究尺度的确定、加强定量研究、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及湖滨带生态恢复和生态系统管理上对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进行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引言湖滨带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促淤造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以及生态旅游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 是湖泊天然的保护屏障, 是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评价标志。

因此, 如何更好地发挥湖滨带的功能使其为人类服务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关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 长期以来一些人为活动给湖泊及其周边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不仅使河湖内的水质及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污染和损害, 也使其周边的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随着人类干扰活动的不断增强, 湖泊生态系统特别是湖滨带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退化湖滨带往往造成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下降, 湖岸遭受侵蚀, 景观美学价值降低, 水质恶化, 洪涝灾害频繁, 严重威胁湖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 与湖泊生态修复、湿地恢复密切相关的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已成为当今恢复生态学和流域生态学[ 2]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1、湖滨带生态系统退化原因湖滨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是针对退化的湖滨带生态系统进行的, 因而取决于湖滨带生态特征的变化, 即湖滨带生态过程及功能的削弱或失衡. 气候变化、植被演替、生物入侵、沉积作用、湖泊水质恶化、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湖滨滩地或湿地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湖滨带生态系统的退化. 以上的变化原因有自然变化如气候变化、植被演替、生物入侵、沉积作用等, 但其变化过程相当缓慢.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类活动对湖滨带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广泛, 大面积的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设施、水质污染、围网养殖以及旅游业的过度发展, 使得我国绝大多数的湖滨湿地长期处于衰退过程中甚至受到严重的生态破坏. 因此, 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逆向演替.2、湖滨带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及技术方法对于某一湖滨带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主要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生态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生态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生态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到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其研究内容广泛且深入。

本文旨在通过对生态学领域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方向。

二、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

从生态学的初级阶段逐渐发展为系统生态学,再到如今的现代生态学,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理论的创新和研究方法的进步。

本小节通过概述生态学发展的历程,回顾生态学的演进过程。

三、生态学研究的核心理论生态学研究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理论、物种多样性理论、生态位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解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框架,并在实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节将对这些核心理论进行阐述,并探讨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1.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节将综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物种分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

2. 生物入侵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并在新环境中大量繁殖,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本节将综述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和调控策略,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3. 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节将综述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进展,并探讨生态系统恢复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系。

五、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生态学研究依赖于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支持,包括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遥感技术、分子生态学等。

本节将综述这些方法和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对生态学领域文献的综述,本文对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核心理论、研究热点以及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和气候变化等方面仍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环境生物学》论文 - 环境生态学的进展与展望

《环境生物学》论文 - 环境生态学的进展与展望

环境生态学的进展与展望摘要:通过简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而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解决生态问题,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它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关注。

本文对现阶段环境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总结了现在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环境生态学研究方向。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生物监测生物净化保护生态学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1]。

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人口的增加使得人类的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继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依赖环境到利用环境,再到改造环境,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环境问题分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人类向自然环境过度排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有毒物质污染等,另一类是因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索取而引起的生态破坏,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资源缺乏等。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人类社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时,人类采取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并没有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正常功能,因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不严重,没有危害到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社会处于工业文明阶段时,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强。

例如18世纪后半叶开始,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排放污水、废气、废渣,这个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环境污染,但当时的环境污染还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19世纪30年代以后,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这个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生态破坏,原因是大规模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其自净能力和恢复能力。

生态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论文

生态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论文

生态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工业、农业、城市建设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逐渐严重,以致威胁到人类以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生态建设“这一词眼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以及生态城市建设如今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

一、生态工业生态工业(ecological industry)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为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综合工业发展模式。

世界生态工业园典范全球产业生态学者最常引用的生态工业园区原型典范,是位于丹麦卡伦堡(Kalundborg)的发展案例。

它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已经稳定运行了30多年。

它位于哥本哈根市以西100公里处,全市人口仅一万九千人。

在那里一群公司使用彼此废弃物作为对于本身制造所需原辅材料。

该地区的产业共生关系演变过程,是一种自发、缓慢演化而成的。

而这些企业之间以及与社区间的物质与能源交换网络,已沿着距哥本哈根西边75英哩处海岸地区发展成为一小型产业共生网络。

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它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为核心工业。

电厂给制药厂供应高温蒸汽,给居民供热,给大棚供应中低温循环热水生产绿色蔬菜,余热流到水池中用于养鱼,实现了热能的多级使用。

同样,粉煤灰用于生产水泥和筑路,脱硫石膏用来造石膏板等。

通过企业间的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建立了”纸浆—造纸”、”肥料—水泥”和“炼钢—肥料—水泥”等工业联合体,既降低了治理污染的费用,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开题报告:生态学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生态学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生态学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1)选题的理论意义一般边坡绿化按其实质可分为土质边坡绿化和石质边坡绿化,其实质意义是非常明显,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就土质边坡绿化来说,边坡绿化对道路路基的保护作用和美化效果尤其突出。

坡面防护方法大致可分为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植物防护方法就是栽植草木等植被进行坡面防护,又被称为生物防护方法;工程防护方法包括构造物、挡土墙栅栏、锚固、喷浆等传统工程防护方式。

而道路边坡绿化一般大体分为施工和后期养护两阶段。

即施工工程和养护工程。

边坡绿化可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路容、改善环境、减少噪声、舒适行旅、诱导汽车行驶;边坡绿化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净化空气;边坡绿化也是防风、防沙、防雪、防水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2)选题的实际意义通过对水东路的边坡绿化具体实例分析,展现贵州省贵阳市的林城城市的绿化特色。

边坡绿化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车行驶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等都有重大意义。

因此对边坡绿化工程的发展和建设,将提高和影响贵州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一个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高度和整体形象的重要标志,更是发展中的林城贵阳环城林带的的宣传标志。

二、研究动态、见解1、研究动态国际上有关道路防护与加固技术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广大道路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自20实际90年代以来,高等级公路建设已成为中国基础设施的投资热点和重点,其中高速公路的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

公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

公路运营后,路体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产生了噪音﹑汽车尾气等。

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逐渐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速公路的环境建设和绿化被重新认识和加以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和公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道路的建设和绿化更是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

搞好公路绿化工作对于国家绿色大通道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论文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园林园艺学院
风景园林1002
沈敬林
指导老师:***
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科学,她把城市看做一个生态系统除了研究城市的形态结构,更重要的是全面阐明城市各组成部分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和人的活动所形成的格局和过程。

只有明确了这些才可以更好地研究城市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达到和谐发展永恒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发展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机构
要想详细的了解城市生态学,并进一步明确城市生态学的作用,以方便研究城市的发展,了解一下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机构是十分重要的。

1.1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自然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人类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

而且城市生态系统指的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1]
1.1.1自然环境系统组成
自然环境系统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矿产资源、太阳能等非生物系统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系统。

1.1.2社会环境系统组成
社会环境系统包括人工建造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各类房屋建筑、道桥和运输工具、供电、供能、通风和市政管理设施及娱乐休憩设施等)和非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城市经济、文化与群众组织系统,社会服务系统、科学文化教育系统)。

[2] 1.2城市生态系统各部分
城市生态系统的分布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2.1城市生态系统内的成分
城市生态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城市居民和城市人群,另一类就是城市环境系统,而城市环境系统又包括自然环境(生命的和非生命的)和自然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教育)。

1.2.2城市生态系统的划分
城市生态系统可划分为三个主要的生态系统,第一个就是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里又包括生命的物质和非生命的物质,这点和上一点虽然有些重复,但是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内容还是有所差别的。

第二就是经济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里又包括人类的经济活动(例如商业贸易往来,)还有就是社会学所经常说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三就是社会生态系统这里面所含的成分和前一内容重复,但是作为一个划分界限不同的科学范畴,他又是独立的整体。

2.城市生态学对城市环境影响
2.1城市环境概念
城市环境是指在一定的人类聚集地域环境里,人类活动所能影响的各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环境所共同组成的环境特性。

2.1.1城市环境的两大系统
单单从定义上来分城市环境中主要包括两个主要的环境,其一就是自然环境,是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总体。

主要包括空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矿物和太阳辐射等。

再者就是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例如农田、水库、林场、牧场和城市等。

[3]
在多种多样的人工环境和次生环境中,城市建设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影响最为密切的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条件深刻的影响着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所形成的人工环境或次生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十分显著。

2.2生态学对城市环境的各个构成部分的影响
2.2.1生态学对地质影响
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受本身及区域地质条件制约,一般可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不需要任何处理的良好建设用地;第二适宜于建设,但需要简单工程处理的用地;第三可以用于建设,但是要经过适当工程处理的用地;第四就是不适于工程建设的用地。

其中包括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广场用地、公园用地等。

[4]
为了处理好土地与环境的关系必须时刻把握生态学的概念定义,利用生态学的知识加以改造环境,改善环境的状况,在最小的损失里争取到最大的回报。

2.2.2生态学对大气、气候的影响
随着当今城市里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运用生态学的解决办法妥善的处理这
一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市大气的质量,[5]城市大气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而且大气污染不仅是空气被污染,而且其他一系列的影响也接踵而来,生态学是研究环境与生存的学科,只有好好利用生态学才可促进城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由于城市的出现,小面积内的环境气候有所改变,人们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利用深刻的影响到了城市的气候环境,小范围内的气候自成一家,而由于这一现象造成的逆温、城市风、城市降雨也显著的不同于其他地方,运用生态学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气候改变的原因,着手寻找解决办法,创造适于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

2.2.3生态学有助于改善城市噪音、土壤污染
广义上来讲噪音是指一切不需要的声音,但是城市中的声音对各部分组成来说也是有不同意义的,但归根结底一些声音却实实在在算的上噪音了。

我国的城市噪音污染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城市噪音源的不断增加,这些是由于城市不断扩大以及工厂、楼房、车库等设施不断建立而形成的,还有就是资金投入及技术发展不能满足需求。

很多城市已经运用生态学的手段着手解决这一现象,最简单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植物对噪音的吸收是十分有效地,道路两旁的隔音带有助于减少车辆噪音的污染,[6]还有建筑隔音墙也是十分有效的。

城市土壤环境的现状也是不容乐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壤问题出现了,而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是迫在眉睫,这不仅表现在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少,而且土壤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一些耕地被强制性征用为商业用地,很多居民被迫上楼居住(上楼就上楼呗,竟然还要向政府交钱,社会的黑暗一面也在土壤问题中得以表现了),而生态学却可以协调土地与建设的问题,运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污染问题,使城市的土壤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7]
2.2.4生态学妥善处理城市中的动植物
城市植被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态学的角度来说,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植被,城市植被无疑已被深深地打上了人为活动的烙印,不仅是植被的生境特化了,植物的组成、结构、动态等也改变了,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特征,在此已具有了全新的定义。

用植被处理城市环境的一系列问题,正是生态学所倡导的有效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釜底抽薪彻底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
扬汤止沸只从表面上解决这一问题。

[8]
栖息和生存在城市化地区的动物大都是原地区残存下来的野生动物,或是从外部迁徙进入城市的野生动物,或是通过人工驯养和引进的动物[9]。

这些动物或作为原是居民或作为土著居民都时时刻刻影响着城市的环境,生态学通过无形的大手调控着复杂多变的环境与动物的问题,离开了生态学很难再协调好这一关系。

2.2.5生态学对城市其他环境的影响
生态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有形或无形的调控着城市各方面的有机运行,从一粒石子到整片天空,都有着生态学的影子。

3生态学对城市各发展因子的影响
3.1生态学与经济
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往往取决于这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看似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今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绿色的经济指标已经放入首位,这与生态学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只为了发展经济破坏生态,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了,只有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经济,打好了解释的基础才能毫不动摇的长久下去。

[10]
3.2生态学与文化
城市文化作为特有的文化体系,自有它的独到之处,生态学也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生态文化催生着城市文化的不断成熟与进步。

特色的城市文化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充实,离开了生态文化是不可以长久的,这就好比鱼和水的关系,欣赏鱼的人都看到了鱼的美丽,可是忽视了水的含义,若是鱼离开了水就不能活得长久,只有水的滋润才能使鱼焕发青春活力。

[11]
3.3生态学与政治
生态学也为政治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政府为了居民更好的享受城市环境,更好的服务于政府,必须运用生态学的手段处理好人民与环境的关系,打造一个和谐的统治体系,生态学对政治的影响是间接的,无形的,只有深刻的挖掘这一影响才能长治久安,争创和谐社会。

4总结
涉及生态学对城市的影响可谓多不胜数,以人为主体,以环境作为根本,从
最基础的影响谈起,而且由此形成的城市生态学也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立了大约三十年,在这期间生态学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相信未来人民会更好的运用生态学知识促进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实践与应用展望,俞夏榛,现代城市,2008年01期,36-40页
[2]非环境专业城市生态学教学重点的辨识和分析,梅娟、苏群,化工时刊,2012年4月,59-60页
[3]我国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策略研究,汪滋淞,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年11期23-25页
[4]城市生态化与商业地产开发,王鹏,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4期82-85页
[5]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万本太、王文杰,生态学报,2009年03期,1068-1082
[6]城市生态学研究中的城市植物,李曼碧,云南环境科学,2000年01期,24-25页
[7]景观视角下的城市生态研究动向分析,季淮,安徽农学通报,2009年19期,208-209页
[8]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崔凤军、茹江、徐云麟,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1993年04期,21-25页
[9]城市发展的生态学模式研究,丁莉、侯钧生,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2期,34-36页
[10]现代城市设计生态问题纵横论,带宋茁,同济大学学报,1999年04期,13-17页
[11]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马交国、杨永春,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108-11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