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河流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河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项目概况 (1)2、建设目标和任务 (1)3、建设内容 (1)4、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2)4.1水质监测系统概述 (2)4.1.1设计目标 (2)4.1.2系统特点 (3)4.1.3系统架构 (4)4.1.4设计流程 (5)4.2户外屋型水质监测站(常规站) (5)4.2.1总体设计 (6)4.2.2集成设计 (10)4.3户外柜型水质监测站(微型站) (36)4.3.1总体设计 (36)4.3.2集成设计 (42)4.4分析仪器功能及技术指标 (51)4.4.1基本功能 (51)4.4.2技术指标 (52)4.5水质应用平台 (56)4.5.1监测应用平台建设 (56)4.5.2平台软件建设内容 (60)5、项目报价 (64)1、项目概况根据踏勘情况询问了解,现在辖区内主要河道属于历史最高丰水期,河床一般淤积深度在1.5米以上,丰水期高程30米,枯水期高程25米,水位落差超过5米,枯水期水深超过0.5米,具备建设取水平台的条件。
主要河道紧领经济开发区,沿线为主要工业企业聚集区。
通过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时时监测主要河道的水质,可以有效的预警污染事故。
2、建设目标和任务通过建设水质河流在线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PH值、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分析各河道段面出水水质是否低于河道进水水质;系统应能够自动、准确、及时地获得并传输水质数据;能对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分析、评价结果,为预防和及时发现污染事故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3、建设内容拟建设1个常规水质监测站站房、采水/配水/预处理单元、控制与数据采集传输单元、仪表分析单元、防雷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辅助单元组成。
水质监测站建设后,可实时监测河流的水质中pH值、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实时变化情况。
河流水质监测方案

河流水质监测方案引言河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水资源,维持着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
保持河流水质的良好状态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河流水质监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河流水质监测方案,旨在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河流水质。
一、方案目标1. 确定水质指标:明确河流水质监测的指标和范围,包括常见的化学指标(如水温、pH值、溶解氧、浊度、总氮、总磷等)、生物学指标(如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2. 确定监测频率和地点:根据河流的特点和水质指标的重要性,确定监测频率(如每月、每季度、每年等)和监测地点,覆盖河流的整个流域。
3. 建立监测网络: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等多个位置设置监测点,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水质数据。
4. 提高监测效率:采用科学的水样采集和分析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水质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监测效率,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二、监测方法和技术1. 水样采集: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和采样点位,在监测点位的不同水层中进行采样,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避免污染源的影响。
2. 水样处理:采集的水样应尽快送至实验室,在保持水样原有性质的同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过滤、提取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测定。
3. 检测与分析:根据选定的水质指标,使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水质参数的分析和测定。
同时,要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质量控制、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变化的问题。
三、应用推广与管理1. 数据应用:将获得的水质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政府部门、环保组织和公众,以便及时进行水质的评估和管理。
2. 预警与应急响应:建立一套有效的水质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对水质异常情况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理,保障公众的用水安全。
河流质量监测方案

河流质量监测方案1. 引言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工业污染和农业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河流质量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河流质量监测方案对于及时了解河流的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河流质量监测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方法来评估河流的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健康程度。
2. 监测目标我们的河流质量监测方案有以下目标:•评估水质状况,包括浑浊度、溶解氧水平、pH值、氨氮和总磷含量等指标。
•调查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鳗鱼、鲤鱼、虾和螺等。
•分析河流底泥的污染情况,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和细菌等。
3. 监测方案我们的河流质量监测方案将包括以下步骤:3.1 确定监测站点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站点,以确保监测结果的代表性。
站点的选择应基于以下几个因素:•河流流量和水位变化情况•不同污染源的分布和影响范围•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3.2 监测水质为了评估河流的水质状况,我们需要进行常规的水质监测,包括以下指标的测量:•浑浊度:使用浊度计测量水样的浑浊程度。
•溶解氧水平:使用溶解氧仪测量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
•pH值:使用pH仪测量水样的酸碱度。
•氨氮和总磷含量:使用水质分析仪器分析水样中的氨氮和总磷含量。
3.3 调查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我们将进行以下调查来评估生物多样性:•鳗鱼:使用渔网或电鱼设备捕捉鳗鱼以了解其数量和分布情况。
•鲤鱼:使用同样的方式捕捉鲤鱼,并记录其数量和体长。
•虾和螺:使用采样网捕捉虾和螺,并记录其数量和种类。
3.4 分析底泥污染底泥是河流污染物质的重要载体。
我们将进行以下分析来评估底泥的污染情况:•重金属:使用底泥采样器采集底泥样品,并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来测量重金属的含量。
•有机物:同样地,采集底泥样品,并使用有机物分析方法来测量有机物的含量。
•细菌:采集底泥样品,并进行菌落计数,以评估底泥中细菌的数量。
江安河水质监测方案

江安河水质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1)了解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2)对江安河水质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评价江安河水质状况,为江安河治理提供依据。
2.基础资料收集江安河始于都江堰,止于双流华阳,是与府河、南河、沙河齐名的成都市4大水系之一,途中流经东升、文星、白家、华阳5镇,都江堰市、温江区、双流县和武侯区等地,贯穿成都南北。
江安河是岷江的支流, 源起都江堰宝瓶口, 至华阳二江寺汇入府河, 全流程96km, 多年平均流量29.9m3/s。
流经双流县的河段, 河底宽50-70m, 河床比降2.5‰, 多年平均流量13.4m3/s, 春灌正常流量约20m3/s, 正常泄洪量150-200m3/s,共灌农田 199945 亩,其中自流灌溉田 123890 亩,地 7382 亩,提灌田 68673 亩。
河流两岸现有沙石厂、化工厂、冶炼厂、矿厂等企业,两岸的人民生活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
李雷等[1]的研究表明, 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定性评价江安河水质, 在江安校区上游的凉港大桥断面, 汛期和枯水期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6.40和2.16, 均属严重污染。
江安河化学需氧量和氮磷类污染物为主要污染指标, 枯水期全流程重金属均未超过国家Ⅱ类水标准, 不是主要污染物。
张祺等[2]对江安河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段的研究表明,利用单因子评价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定性评价江安河水质,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有超标的情况。
故主要选择 pH、溶解氧、COD、总磷、氨氮 5项指标为江安河水质评价指标。
3.监测布点设置按照江安河的上游、中游以及下游分别取点来观测江安河的水质状况。
江安河采样点及周边环境在下图A、B、C、D、E、F、G、H 8个断面(河宽50-70m)处,设置两条(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采样垂线并编号。
采样垂线上采样点按照HJ/T 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的表4-2设置并编号。
河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河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河流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监测河流水质,提高水环境保护水平,我们决定开展河流监测项目。
二、项目目标。
1. 确定河流水质监测点位,全面了解河流水质状况;2. 建立完善的河流水质监测体系,实现实时监测;3. 提出针对性的水质改善措施,保障河流水质安全。
三、项目内容。
1. 水质监测点位确定。
根据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水质受污染程度等因素,确定水质监测点位,确保全面覆盖,全方位了解河流水质状况。
2. 监测设备采购。
购买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包括水质自动监测仪、水样采集器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监测方案制定。
制定详细的水质监测方案,包括监测频次、监测参数、监测方法等,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 监测人员培训。
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水质监测技能和业务水平,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5.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编制水质监测报告,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提出改善建议。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确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时间节点;2. 落实监测点位确定和监测设备采购工作;3. 制定监测方案,组织监测人员进行培训;4. 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收集监测数据;5.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编制水质监测报告;6. 提出水质改善建议,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
五、项目预期效果。
1. 形成全面、科学的河流水质监测体系;2. 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提出改善建议;3. 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河流水质;4. 提高公众对河流水质保护的关注度,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水环境保护工作。
六、项目风险及对策。
1. 设备故障风险,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 人员技术风险,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水质监测技能;3. 数据准确性风险,严格执行监测方案,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河道治理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方案

河道治理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方案河道治理是指对河流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水质改善、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等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河流水质和水环境的整体质量。
而河长制是指通过设立河长制度,明确河长职责,加强河道管理和治理的一种机制。
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则是为了配合河长制,实时监测河流水质情况,为河长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的方案。
河道治理水质监测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监测点的设置:首先要对河流进行全面的调查,确定监测点的布设位置。
监测点应覆盖整个河流的主要断面,并考虑到上游、中游、下游的分布情况。
根据河道的特点和水质问题,还可以将监测点设置在河流的污染源附近,以便及时掌握污染源的情况。
2.监测参数的选择:水质监测参数的选择应考虑到河流的水质特点和治理目标。
常见的水质监测参数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悬浮物浓度、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采集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等其他参数的数据。
3.数据采集与传输:为了实现实时监测,系统应采用现场自动化监测设备,如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仪、自动采样器等。
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或有线传输技术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进行实时存储和分析。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监测点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测河道的水质情况。
4.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中心应配备专业的水质监测仪器和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抽样分析和趋势分析,从而判断河道水质的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
同时,还可以利用GIS技术将监测数据与地理信息进行关联分析,绘制水质分布图和变化趋势图,以便河长制的管理和决策。
5.数据共享与公开: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的数据应及时共享和公开,以方便相关部门和公众了解水质状况和河道治理进展。
可以通过建立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向公众提供实时的水质数据和污染源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河道治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水质监测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河流水质监测方案

河流水质监测方案1. 引言河流的水质是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河流水质监测方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河流水质进行系统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河流水质监测方案,从而保证准确评估河流的水质状况。
2. 监测目标和指标监测目标是指对于监测对象的具体要求和目的。
在河流水质监测中,我们的监测目标是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追踪污染源、控制环境污染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监测以下指标: - 水温 - pH值 - 溶解氧 - 悬浮物- 总氮 - 总磷 - 化学需氧量(COD) - 生化需氧量(BOD)3. 监测方法和频率监测方法是指实际采集样本并测定水质指标的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监测河流水质: - 现场监测:在采样点进行即时测量,例如使用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器。
- 标准测量:将采集到的水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标准测量,例如使用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
监测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监测的次数。
为了获取准确的水质信息,我们建议进行定期监测,并且在以下情况下增加监测频率: -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 带有季节性变化的污染源排放期间 - 常规监测数据发现异常情况时4. 采样方法和位置采样方法是指采集样本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进行河流水质监测时,我们应该采用以下采样方法: 1. 选择测站:根据监测目标和所需数据,选择合适的测站位置。
2. 确定采样次数:根据监测频率和监测需求,确定每次监测的采样次数。
3. 采用自动式采样器:对于现场监测或定期监测,可以使用自动式采样器定时采样,保证采样的一致性。
4. 采样容器:使用无盖的采样容器,并确保容器清洁不含有污染物。
5. 保持样本的原样性:在采样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样本受到外界污染或损害。
采样位置是指在河流中选择的采样点位置。
为了获取全面的水质信息,我们建议在以下位置进行采样: - 河流入口和出口 - 受污染源附近的位置 - 河流中的主要流速区域 - 河流与附近水资源交汇处5. 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采集到的水质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进行正确的水质评估和判断。
衡阳市湘江流域水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及完善措施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环境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1,2]。
江河、湖库水质监测是生态环境监测的一类重大要素,做好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能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撑。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水环境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为有效应对水环境污染问题,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应构建地表水水质预警监测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升级和完善[3]。
国内对构建水质预警监测体系越来越重视,本研究探讨分析了衡阳市湘江流域水质预警监测体系的建设现状,并就进一步完善预警监测体系提出建议措施,以期为这方面研究和探讨提供参考。
1衡阳市湘江流域基本情况及水质现状衡阳市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境内湘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湘江干流衡阳段,以及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一级支流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这些支流在衡阳境内从上游至下游依次汇入湘江;此外,还有白河、宜水、栗江、龙荫港、涓水等流域面积较小的一级支流汇入湘江。
其中,湘江干流衡阳段从永州市进入衡阳市祁东县,流经衡阳全境,从衡东县出境进入株洲市,衡阳境内长达226km 。
根据衡阳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环境质量信息,2022年衡阳市各河流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100%,总体地表水水质状况为优;全市13个在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水源达标率为100%。
2衡阳市湘江流域水质预警监测体系的情况2.1监测机构建设2019年底,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实施后,原市级环境监测站“衡阳市环境监测站”更名为“湖南省衡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衡阳监测中心”)。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设有监测处,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设有生态环境监测科。
衡阳市现有市级监测站1个,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7个县(市)各设置1个县级监测站,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机构设置基本健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项目概况 (1)2、建设目标和任务 (1)3、建设内容 (1)4、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2)4.1水质监测系统概述 (2)4.1.1设计目标 (2)4.1.2系统特点 (3)4.1.3系统架构 (4)4.1.4设计流程 (5)4.2户外屋型水质监测站(常规站) (5)4.2.1总体设计 (6)4.2.2集成设计 (10)4.3户外柜型水质监测站(微型站) (36)4.3.1总体设计 (36)4.3.2集成设计 (42)4.4分析仪器功能及技术指标 (51)4.4.1基本功能 (51)4.4.2技术指标 (52)4.5水质应用平台 (56)4.5.1监测应用平台建设 (56)4.5.2平台软件建设内容 (60)5、项目报价 (64)1、项目概况根据踏勘情况询问了解,现在辖区内主要河道属于历史最高丰水期,河床一般淤积深度在1.5米以上,丰水期高程30米,枯水期高程25米,水位落差超过5米,枯水期水深超过0.5米,具备建设取水平台的条件。
主要河道紧领经济开发区,沿线为主要工业企业聚集区。
通过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时时监测主要河道的水质,可以有效的预警污染事故。
2、建设目标和任务通过建设水质河流在线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PH值、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分析各河道段面出水水质是否低于河道进水水质;系统应能够自动、准确、及时地获得并传输水质数据;能对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分析、评价结果,为预防和及时发现污染事故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3、建设内容拟建设1个常规水质监测站站房、采水/配水/预处理单元、控制与数据采集传输单元、仪表分析单元、防雷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辅助单元组成。
水质监测站建设后,可实时监测河流的水质中pH值、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实时变化情况。
4、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4.1水质监测系统概述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高度集成的一体化机柜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其中包含水样采集、水质自动分析、数据采集传输、远程操作监控于一体的在线全自动监控系统。
本次方案整体系统采用一体化集成方式,辅助设备工艺制作精细,同时系统工艺流程简捷,组成精简,使系统设备的投资合理;结合现代通讯技术,实时的将仪器的测量结果、各台仪器的运行状况、仪器故障、系统故障等信息传送到中心管理平台。
作为全自动在线水质监测系统,系统本身运行情况记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系统设计了运行日志功能,能将系统运行时的所有重要事件及有关操作分类存储,详细记录捕捉到的系统故障、仪器故障及报警信息等,并给出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及相应解决方案,一般情况下,现场维护人员可按信息提示直接排除故障。
4.1.1设计目标本方案基于小微型、高精度、智能化的自动监测设备,集成总装方式实现湖库、河道、管网等水质水量精准在线监测,具有建成占地面积小、试剂耗量少、运维周期长,故障率低等优点,同时有效降低了水站的建设成本。
系统既包含传统自动站的全部功能,同时主要污染物指标标配平行样、标准样和自控样等自动质控测试和仪器校准功能,监测过程全流程跟踪监控,具有监测数据可靠性高、溯源性强的特点。
配合环境监管中心集成管理平台,可远程实现紧急取样监测、质控测试等控制功能,有效发挥管理部门对自动站的远程监控与监督作用,提升水环境监测预警和数据分析能力。
4.1.2系统特点◆小微型化,大幅降低建设成本本方案以“小微型化”为核心设计理念,其中分析仪器、集成装置、站房为小微型化重点设计目标,设计完成后既能实现水质自动精准分析,又能解决传统自动站占地面积大,征地成本高的难题。
且能根据需求配置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指标。
配置的水质自动监测仪器控制、通讯、流路、检测、采样等单元的模块化设计,可在监测指标需求变化时快速切换成其他同类水质指标连续自动监测。
◆自动质控,提升监测数据质量针对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可靠性依据不足、不能放心使用的问题,方案设计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与保证体系,具备完善的自动监测数据在线质量控制系统,包括空白测试、标准样品在线核查、平行双样、加标回收率测定等,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系统自动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这些影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
小微型站自动质控系统图◆智能感知,过程控制措施严密为加强水质自动站数据生产的质量过程控制,除自动质控措施外,系统所包含的、集成部件和分析仪器关键部件均选用带传感装置的部件,中控系统同时记录站房环境信息,对数据生产过程全记录,任何异常和故障快速反馈。
基于小微型化设计理念,系统的高度智能化集成方式适用于在车间组装,户外环境所需的站房控温装置、试剂恒温冷藏冰箱、废液无害化处理、停电保护及来电自动恢复装置、视频监控等均可在车间总装完成后直接运输到现场,通水通电后即可启动试运行。
系统动力能源支持市电、风/光互补发电。
小微型站房具备IP65户外防护等级,双层隔热保温结构,具备全天候气候环境适应性。
4.1.3系统架构系统总体架构图1)智能感知层智能感知层主要负责识别物体与采集信息,其中包括水质监测设备采集的水质数据、水量数据、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系统运行状态数据、视频信息等。
为水资源监测后续信息处理和相应决策行为提供海量、精准的数据信息支撑。
2)网络传输层网络传输层主要实现无缝连接、全方位覆盖的重要保障性网络集群, 担负着将智能感知层识别与采集的数据信息高速率、低损耗、安全可靠地传送到上一层的艰巨使命。
3)数据服务层数据服务层主要根据下层采集数据,根据标准的规范协议体系,进行业务处理与整合,为上层提供应用服务接口。
其中包括:在线监控系统服务、应急监控系统服务等。
4)应用表现层应用表现层的主要负责调用数据服务层接口,形成承载各类应用。
包括:在线监控系统、实时预警与应急响应系统等4.1.4设计流程户外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流程按功能区分包含标准测试流程和质量控制流程。
标准测试流程是由系统智能取水到分析单元分析后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上传,实时掌握监测点位水质信息;质量控制流程是指系统周期性的标样核查、平行样测试、测试流程,充分保障了测试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溯源性。
4.2户外屋型水质监测站(常规站)常规站采用预集成户外分析小屋的方式,占地面积4m2左右,走入式,可根据监测站现场场地条件灵活选择安装位置;外观风格可以根据现场环境调整,尽量与周围环境相融。
监测参数可根据用户的监测需求调整或者更换监测参数,分析仪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以提供具有代表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水样和水质信息为核心任务,运用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并配以专用软件,组成一个从取水、预处理、分析到数据处理发送及存储的完整系统,从而实现水质自动监测的在线全自动运行。
自动监测系统一般包括取配水单元、预处理单元、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辅助单元、在线监测分析仪表单元、数据处理与传输系统及远程数据管理接收中心。
4.2.1总体设计4.2.1.1地基设计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需提供一个水泥基础平台,水泥基础平台必须建设在牢固的地基上,保证地基不垮塌。
地基厚度高出地面0.3-0.5米。
遇软弱地基时做相应的地基处理。
地基设计图4.2.1.2站房设计站房外观站房透视布局图◆站房技术参数:(1)主要材质:框架及主材采用覆铝锌板(2)表面处理:阿克苏户外塑粉喷塑处理(3)外部装饰:防腐木条(4)防护等级:IP65(5)保温层:6面50mm户外机柜专用保温棉(6)保障设施:新风/换气系统、1.5P冷暖空调(具备来电自启功能)、温湿度监控系统(7)安防设施:门禁/视频联防系统、水浸报警、烟雾报警(8)辅助设施:实验台面。
◆设备布局说明:(1)PLC控制单元:含控制电路及工控机、显示屏、键盘等。
(2)废液处理单元:模块化设计,可抽出机柜维护。
(3)水样预处理单元:含管路、球阀、五参数探头、超声预处理水箱、配样泵。
(4)分析仪器: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生物毒性、粪大肠杆菌、气象五参数。
(5)质控模块:含水样杯、加标回收率测定模块,掀起上盖板进行清洗维护。
(6)试剂冰箱:试剂冷藏,可抽出机柜便于实际更换。
(7)五参数控制器:根据五参数探头型号决定是否选配。
(8)自动采样器:落地签入放置,可通过底部万向轮拉出进行维护。
(9)空调挂机:安装于窄边侧壁。
(10)吊柜:吊柜内部放置UPS、稳压电源等,作通风、阻燃处理。
(11)其他:实验台面4.2.1.3站房供电与防雷◆设计依据(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93;(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版);技术配备(1)供电及系统接地本工程由附近电网向机柜提供一路不小于3KVA的单相电源,供电电压220V。
系统采用专用接地点和联合接地体连接,接地电阻≤4Ω。
系统配置2KVA稳压电源给控制单元和分析单元供电。
350VA UPS电源给控制系统供电。
(2)防雷设计防雷装置有避雷器、接地线和接地装置组成:a. 按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及附录相关要求设计,采用三级防雷;b. 机柜柜体设计接地地排。
接地地排与接地装置之间用线带绝缘层单芯铜线连接;c. 垂直接地体为直径50mm、长2.5m的钢管或50×5的角钢。
其根数的多少,应根据接地电阻要求而定。
为了减少外界温度变化对流散电阻的影响,埋入地下的垂直接地体上端接地体距地面不应小于0.6m,长度与2.5米为宜。
对于敷设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的接地装置,应根据腐蚀的性质,采用热度锌等防腐措施,或适当加大截面。
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一般不应小于5米,布置形式有封闭性、反射型、综合型。
d. 接地连线一般用25×4mm的扁钢或8mm的圆钢制作,接地扁钢一般立放,连接时采用焊接,在制作时,要保证接地线与接地体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对于角钢接地体,应将接地连线弯成90度焊接两个面,对于管型接地体,应先在管子头部焊接O型卡件。
扁钢应距钢管或角钢顶端100毫米。
接地网连接好后,应在适当位置焊接引出线,引出线应露出地面0.5米以上,并涂以防锈漆。
4.2.2集成设计系统集成主要包括采水单元、配水及预处理单元、控制单元、分析单元、辅助单元等。
(1)具有仪器及系统运行周期(连续或间歇)设置功能,具备常规、应急、质控等多种运行模式;(2)具有异常信息记录、上传功能,如采水故障、部件故障、超量程报警、超标报警、缺试剂报警等信息;(3)具有仪器关键参数上传、远程设置功能,能接受远程控制指令;(4)能够实现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器进行自动标样核查、自动加标回收率测试等质控功能,并具备自动留样功能;(5)确保仪器、系统运行的监测数据和状态信息等稳定传输;(6)具备断电再度通电后自动排空水样和试剂、自动清洗管路、自动复位到待机状态的功能;(7)具有分析仪器及系统过程日志记录和环境参数记录功能,并能够上传至中心平台;(8)存储不少于1年的原始数据和运行日志;(9)水质自动分析仪器(常规五参数外)及控制单元具有三级管理权限;(10)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可增加新的监测参数,并方便仪器安装与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