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中表达壮志难酬的句子
陆游的《书愤》赏析

陆游的《书愤》赏析陆游的《书愤》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陆游的《书愤》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字词解释: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
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
楼船,高大的战船。
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
“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
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衰(shuāi)鬓:苍老的鬓发。
空自许:白白地自许名世:名传后世堪:能够。
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
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
作品翻译: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千古记载传颂桃园结义,一奶同胞为之羞愧不如!创作背景: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书愤》理解性默写二(带答案)

《书愤》理解性默写(二)
1.《书愤》中作者感叹世事艰难,追述了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的句子:,。
2.《书愤》中“,”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3.《书愤》中“,”描写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
4.《书愤》中“,”,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情怀。
5.《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6.《书愤》中,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7.《书愤》中,连用六个名词,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
《书愤》理解性默写(二)答案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7.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临安情境默写

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书愤》中,作者抒写自己少年壮志,恢复中原的豪情气概的诗句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愤》中,描写南宋抗金取得胜利的辉煌历史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中,陆游抒发自己年事已高,壮志难酬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愤》中,作者以诸葛亮自况,表明自己的仰慕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临安春雨初霁》中,诗人以“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两句诗句,抒写了自己不得已来到京城的无奈情感。
《临安春雨初霁》中,生动描写出临,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中,“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描写了诗人在京城生活的状态,流露出闲适恬淡的意境。
《临安春雨初霁》中,描写官僚权贵偏安一隅,忘记国仇的诗句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中,诗人借典故,表明自己厌倦官场,不愿留在京城的诗句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书愤》原文和赏析及理解性默写

古诗词第二首书愤五首·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气,气概。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2018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组制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全诗除了巧用典故,还巧作对比,一处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二处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处是用三国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
陆游《书愤》赏析

陆游《书愤》赏析陆游《书愤》赏析《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追述早年报国壮志、抗金斗争的豪迈生活,描写了晚年罢官闲居山阴的心情;抒发了自己年华老大,夙愿落空,壮志难酬的悲愤;批判了主和派投降误国,表现了诗人高度的爱国主义情精神。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陆游《书愤》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愤》原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注释:【1】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2】早岁:早年,年轻时。
【3】那:即“哪”。
【4】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5】“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6】“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7】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8】“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入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古诗中壮志难酬的诗句

古诗中壮志难酬的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古诗中壮志难酬的诗句:
1.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愤》。
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己当年曾以守城大将檀道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恢复都城已成空谈。
你看啊,就好像一个人满心期待自己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结果时光流逝,却发现一切都没能实现,多无奈啊!例子:老张年轻的时候总想着自己能在商场上大杀四方,闯出一片天,可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这不就像那陆游说的“塞上长城空自许”嘛!
2. “可怜白发生!”来自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哎呀,这句话简单直接,就是说可悲啊,头发都白了,理想还没达成呢!就好像一个人努力了一辈子,最后发现还是没能达到心中的目标,那种悲哀啊!例子:王大爷一辈子都梦想着能成为知名画家,可到最后也没什么名气,只能感叹“可怜白发生”呀!
3.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是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句子。
意思是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
这就像是命运总爱捉弄人,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却总是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成就,多让人郁闷!例子:小李才华横溢,工作也努力,可就是升不了职,这不就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现实写照嘛!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古诗中的壮志难酬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它们让
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无奈和悲哀,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机会,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别让壮志难酬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
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赏析

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赏析《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原文: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注释:⑴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⑵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⑶“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⑷“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⑸“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
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⑹“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愤中表达壮志难酬的句子
1. 书愤中抒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句子是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有三首,有三句: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书愤
其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其二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其三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2. 表达壮志难酬的诗句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代:陆游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释义:
其一: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其二: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2、《示儿》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释义: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3、《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释义: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4、《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释义: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5、《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释义: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