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仪器方法及原理课程》第一章 双侧向测井
双侧向测井

2 划分薄层 因它的主电流的厚度为4. 4cm,所以它能划分出 >4.5cm的薄层,是确定油气层有效厚度的有利手段. RMLL N0.5M1A - SP +
四 邻近侧向 (PL)
1 邻近侧向的提出 在测量范围内,hmc、Rmc较大时,测量结果受泥饼 的影响太大,此时微侧向不能反映Rxo,因此提出 了邻近侧向
3) 侵入校正 利用旋涡图版进行校正。 所需的参数:RXO、经井眼和侵入校正后的RLLD RLLS 该图版能作侵入校正,还能求出侵入带的直径。 Rt/ RLLD CC di Rt/ Rxo RLLD CC/RXO
P60 1-58图
RLLD CC/RLLSCC
某井砂泥岩剖面的双侧向、 球形聚焦如图。已知: CAL=8in,Rm=1欧姆米, 求A层的Rt、Ri、di
因此,要求得地层的真电阻率,必须进行井眼、 井径 围岩、侵入校正。 16``(IN) 1) 井眼校正 10`` LLD RLLDC/RLLD P58 1-54图
RLLD/RM
RLLDC:经井眼校正后的深双侧向,该值可能大于
RLLD也可能小于RLLD,根据受井眼影响的
大小而定。 浅双侧向的井眼校正方法相同,只不过曲线的具 体位置不同而已。(略讲) RLLD/RS 2)围岩校正 50
Ra RLLD
水层 RLLD<RLLS 则为水层
RLLS
3) 划分碳酸岩盐裂缝储集层中的高低角度裂缝 碳酸岩盐底中低角度裂缝的特征: 泥浆侵入地层深,深浅双侧向 的差异小或无差异(即使油气 层也如此),且电阻率值低, 井段显示不超过1米(短)。 致密岩层
Rlls、Rlld
裂缝
碳酸岩盐底中高角度裂缝的特征: 泥浆侵入地层浅,深浅双 侧向有明显的正差异,井段 显示长,电阻率中低值。
《测井仪器原理》(一)-第1章-

b-A0与A1或A2之间绝缘环厚度;
L-三侧向电极系长度;
L0-电极视长度; -电极系直径。
• 由变电化阻和率测公量式,电a流 聚K 焦UI0 中测电井压仪U的或工主作电方流式I可0,分的为恒恒定流、式、
恒压式、自由式和恒功率式(参见1.1.3)。
• 对于三侧向,为使A0、A1、A2三电极电位相等,需要
• 恒功率式或可控功率式
测量过程中使最高和最低电阻率的两个极点保持功率(IU乘积)不 变,让测量电压和电流保持在仪器可测量的范围之内(不被限幅)。
比自由式仪器有更宽的测量动态范围。
1.1.4 小结
• 电流聚焦测井是电阻率测井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列,近似的 视电阻率公式和普通电阻率测井相同。
• 电流聚焦测井的主要特点,是主电流被聚焦后平行流入地层。为 保证屏流和主电流极性完全相同,一般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用同 一电流源供给屏流和主电流,屏流大于主电流。在测井过程中屏 流是浮动的。所以,屏流要由平衡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加以调制 后通过功率放大后加到屏蔽电极上。二是用跟踪主电流来产生屏 流,或用跟踪屏流来产生主电流,这种方式用在双侧向仪器中。
1.2.4 小结
• 1229双侧向仪为实现深、浅同时并测,深、浅侧向使用用不同频率
的电流供电,称为频分式双侧向。fS = 4fD,能使深、浅侧向两个
系统相对独立地控制和测量。
• 侧向测井需要供给主电极和屏蔽电极同极性的电流。1229双侧向仪
采用屏流主动方式,这种方式比主电流主动式容易调节系统平衡。
t I 0 U 2 (U D U 2 ) U 4 I 0
或 t I 0 U 2 (U D U 2 ) U 4 I 0
三侧向测井仪结构框图
《测井仪器原理》第一章 电流聚焦测井仪器

0 2f 0
1 ,K R8 R10C1C2
R8 R10C1C2 R10C1 ,Q R8C1 R10C2 R8 R10C1C2
20
C ' MR
2 R2 R1 2( R2 R3 )
15V
FD
FD
15V
15V
FD
FD
15V
8 7 6 5 4 3
2 1
8 7 6 5 4 3
1.1.2 侧向测井仪器测量原理
• 侧向测井与普通电阻率测井的主要区别是测量电流(主电流)是被聚 焦以流入地层。电极系的主电极A0位于电极系中心,两端有屏蔽电极A1、 A2,呈对称排列。 • 三侧向测井仪结构如下
U a K I0
2
2L0 K 2L lg
式中 L0 Lm 3 b -主电极实际长; b-A0与A1或A2之间绝缘环厚度; L-三侧向电极系长度; L0-电极视长度; -电极系直径。
包含三套相敏检波+滤波电路,一个仪表放大及一个前置放大电路。
深、浅侧向电压检测电路
浅侧向前置放大
100 K
深、浅侧向电流检测电路
15V
FD
FD
15V
8 7 6 5 4 3 2 1
IC1
R11
1k
C3
C2 1.0μF C1 T b 4 f c R10 100K A5 R7
75K
R2 R13
4.99 K
R0
0.025
C6
0.22μF
255
2.1k
至主电极A0
电 流 采 样
R3
4.99 K
C4
T5
f
A5
2侧向测井测井仪器2

1.3.1侧向测井仪器工作方式
仪器工作方式是指仪器在测井时对主电极的供电方式。他 有恒流式、恒压式、自由式和恒功率式四种。这四种方式的特 点如下: (1)恒流式:保持主电流 I 0恒定,与测量主电极(通常用 监督电极 M1 M2 或 代替)至远处电极N之间的电位差V0,显然在 一定范围内,测量地层的电阻率越高,提供测量的电压越大, 测量误差越小。因此恒流式仪器适于对高阻地层的测量。 由于 I 0恒定,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层电阻率变化范围很大
(屏蔽作用),因此主电流层进入地层深处才发 散,如图1-5。由于控制深度深,它所测的电阻 率接近地层的真电阻率,回流电极B在“无限远” 处。电极系的探测深度由电极系的尺寸决定。电 极系的尺寸决定了测量电流 流经多远的路径后才发散。 为了测量地层的真电阻率, 减小侵入带的影响,主电流 层应该流经地层一段长距离 后再发散;浅侧向的主电流 层在距井轴0.8 m之后发散。 A0 的中点为双侧 主电极 侧向的深度记录点。
V0 ρ=K I0
1.3.2.3电路原理
1、控制信号发生器 控制信号发生器由三个集成电路块组成,第 一个集成块是一个频率为524.288KHz的方波 震荡器,方波信号经由第一和第二集成块组成 的十四位二进制分频器分频后,产生频率为 512、128、32Hz的三种方波,32Hz的方波 信号作为深侧向的斩波器和相敏检波器的控制 ( f 信号 f D、D ) ;128HZ的方波信号则作为浅侧向 ( f 的暂波器和相敏检波器的控制信号 f S、S ) 。双侧 向与微侧向仪器组合测井时(常常如此),
N的电位差(参考电极N为地面端的电缆外皮) ,电压检测电路把电压信号放大并分离出深侧 向电压 VD、浅侧向电压 VS 。其中深侧向电压的 一部分V2D 用来控制屏流源。 电压和电流信号经脉冲编码调制发送器 (PCM发送器)发至地面。在地面,PCM调治 器把信号还原。依据基本公式 ,电压 和电流信号相除(求商)后即得地层电阻率 ρD 、ρS ,所以这种工作方式称求商式。
双侧向测井仪说明书

双侧向测井教学实验装置使用说明书陕西巨丰思源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8月双侧向测井教学实验装置目录1 模拟实验装置概述 (1)1.1实验装置测量原理 (1)1.2实验装置的组成 (2)1.3实验装置的应用目的 (4)2 实验装置的电路构成 (4)2.1仪器工作原理 (4)2.2电源电路 (5)2.3控制信号源 (5)2.4浅屏流源 (6)2.5深屏流源 (6)2.6平衡监控回路 (7)2.7电流信号检波 (8)2.7电压信号检波 (9)2.8模拟刻度 (12)3 双侧向实验装置的安装 (12)3.1机械安装 (12)3.2注意事项 (13)3.3接插件连线定义 (13)4 实验仪器的测试 (14)4.1仪器准备 (14)4.2深外刻测量 (15)4.3深内刻测量 (15)4.4浅外刻测量 (15)4.5浅内刻测量 (15)4.6测量结果分析 (16)5. 附件 (21)5.1浅发射板元件布置图 (21)5.2深发射板元件布置图 (21)5.3电流检测板元件布置图 (22)5.4电压检测板元件布置图 (22)5.5平衡板元件布置图 (22)1 模拟实验装置概述双侧向测井仪是一种常规电法测井仪器,主要探测浸入带电阻率和地层真电阻率。
主电流成圆盘状进入地层,两对监督电极保证主流能够垂直进入地层,两对屏蔽电极分别对主流进行深浅屏蔽确保探测深度,测量地层电阻率。
本装置是用来学习双侧向测井基本原理和仪器电子线路结构特点。
在仪器的内部结构上完全模拟工程测井中的实际测井仪器。
应用该实验装置可以进一步了解双侧向测井仪电极系的工作原理,电流聚焦特性,深浅探测特性;学习双侧向测井仪电路部分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仪器刻度、测井过程、数据处理相互关系。
1.1 实验装置测量原理双侧向测井方法由于具有较好的聚焦特性,并可以完成深、浅两种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测量,它完全取代了三侧向和七侧向测井。
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聚焦式电阻率测井方法。
双侧向测井(精)

RLLDC/RLLD
P58 1-55图
0.2 地层厚度ft
当岩层厚度<2ft时,如果RS大于目的层的电阻率,测
出的电阻率增大,校正后的值使其变小. (RLLD/RS=1
至0.005是对的)
如果RS小于目的层的电阻率,测出的电阻率减小,校
正后的值使其变大. 当RLLD与RS 差别很大时才校正
当RLLD/RS=0.5至2时,受围岩的影响小,可以不校正。
Ra RLLD
水层 RLLD<RLLS 则为水层
RLLS
3) 划分碳酸岩盐裂缝储集层中的高低角度裂缝 碳酸岩盐底中低角度裂缝的特征: 泥浆侵入地层深,深浅双侧向 的差异小或无差异(即使油气 层也如此),且电阻率值低, 井段显示不超过1米(短)。 致密岩层
Rlls、Rlld
裂缝
碳酸岩盐底中高角度裂缝的特征: 泥浆侵入地层浅,深浅双 侧向有明显的正差异,井段 显示长,电阻率中低值。
双侧向电极系优越,资料便于对比,
使用效果较好,目前广泛使用.
一:问题的提出
求RXO的测井方法,以前的微电极 受泥饼厚度的影响很大,在盐水泥 浆井中几乎不反映井壁附近地层 的RXO,由此提出了微侧向.
二:微侧向的测量原理 A0 M1测量电极 M2测量电极 A1屏蔽电极
井壁
电极系形状:环形 电极:相当于七个
2 特殊电极的作用
双侧向分为深双和浅双侧向 而A2 、A2`在深双侧向中作
屏蔽电极,在浅双侧向中作 回路电极。
3 电极的排列
A0
M
A1
4
深双侧向与 浅双侧向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A2 A2`在深双侧向中作屏蔽电极,而在浅 双侧向中作回路电极。
联系:主电极、监督电极、A1 A1`是共用。 5 测井原理 深双侧向测井时,A0 发出恒定的I0 ,A1 A1`、 自动调节使U A2 /U A1=常数,同时使得U M1 =U M2, 或者 U M1` =U M2`。随着电极系的提升周围介质的
中国石油大学 鞠晓东《测井仪器原理》(一),第1章,电流聚焦测井仪器

保持主电极电位恒定,测量主电流。地层的电阻率 越低测量电流信号越大,相对测量误差越小,适于
对低阻地层的测量。电路简单,测量动态范围小。
1.1.3 侧向测井仪器工作方式
自由式 电流和电压按一定规律浮动,同时测量电流、电压两
个量,因此可以得到较宽的测量动态范围。测量、控
制电路较复杂。
恒功率式或可控功率式 测量过程中使最高和最低电阻率的两个极点保持功率 (IU乘积)不变,让测量电压和电流保持在仪器可测
给A0、A1、A2同极性的电流。
三侧向测井仪的工作方式有恒流式(
( a
K
U I
)两种。
a
K
U)和恒压式
I
以恒流式为例:测量中保持I0不变,电阻率的变化反映
在主电极电位的变化上。为此,电路中设置了平衡放大
器对主电流的变化进行检测,通过负反馈形式对主电流
进行控制,达到恒流的目的。恒流的平衡调节过程是
2U i
c os
1.2.3 仪器刻度和校验
深屏流输出
内刻度
D 10( m)(KD 0.84m) S 13.3( m)(KS 1.12m)
电零点
D 1000( m)(KD 0.84m) S 1333( m)(KS 1.12m)
A0
M1
M1’
深、浅电压检测公共端
侧向测井仪器是一个大家族, 按构成电极系的电极数目划分, 有三侧向,七侧向、八侧向 和九侧向(即双侧向),按 探测深度划分有深、浅之分。
1.1.1 地层电阻率的测量原理
双侧向的仪器性能。探测深度、分层能力、测 量动态范围都优于三、七侧向,微球形聚焦的探 测特性也比微侧向和邻近侧向好。
测井方法9-双侧向概述

双侧向尺寸
3 0.3 0.22 0.02 0.12 0.02 0.02 0.3 3 0.8 0.22 0.08 0.18 0.18 0.08 0.22 0.8 ( B2 ) A2 A2 M2 M2 A0 M1 M1 A1 A1( B1 )
电极系k值:kd =0.733m,ks=1.505m 仪器全长:9.36m 仪器直径:0.089m 屏蔽电极A1、A2很长→确保深侧向探测深度大
四、双侧向测井资料应用
电阻率测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应用非常广泛
⑴地层对比 ⑵裂缝识别
主要 应用
⑶油、气、水层判别
⑷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 ⑸估算裂缝参数
⑴地层对比
决定地层电 岩石名称 阻率大小的 粘土 主要因素 页岩
疏松砂岩
主要岩石、矿物的电阻率
电阻率 10-100 白云母 41011
一是岩石的组织结构
烟煤 10-10000 600-105 石油 10 -10
致密砂岩
磨溪地区储层多井测井对比图
⑵裂缝识别
四川测井研究所水槽模型实 验结果:裂缝的产状与深、 浅双侧向的“差异”有着直 接关系
深、浅侧向电极系的尺寸完全一样。不同处:将深侧向的 屏蔽电极 A1 、 A2 改成回路电极后,就构成了浅侧向电极 系→这样,深、浅侧向的纵向分辨率是相同的,且受围岩、 层厚影响基本一样→用深、浅侧向测出的电阻率判别油、 气、水层具有良好效果。
电极系确定原则:分层能力强( 0102间距离要小)、探 测深度大( A1、A2要长)、井眼影响小
井眼、围岩、侵入
实测双侧向曲线
双侧向 双侧向
碎屑岩地层
碳酸盐岩地层
三、双侧向、三侧向、七侧向比较
1.探测深度
三侧向—探测深度小,侵入影响大,深浅三侧向探测深度 差异不大,判别油、气水层效果差。原因:主电极与屏蔽 电极同电位,电极系长度有限,主电流发散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双侧向测井双侧向测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阻率测井方法,它测量地层电阻率。
自然界中不同岩石和矿物的导电能力是不相同的尤其地层中所含流体性质不同时,导电性能差别很大。
因此 ,电阻率是地层的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
在油气井中进行电阻率测井是我们寻找和定量确定油气存在的基本方法。
根据所测得的电阻率,可以区分含导电流体(如盐水,泥浆滤液)的地层和含非导电流体(如油气)的地层,应用阿尔奇公式,可以计算出地层中油气水的比例:2WW S FR =ρ (1-1) 式中:ρ—地层电阻率;R W —地层水电阻率;S W —地层含水饱和度;F ——地层因素。
电阻率测井是发展最早并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种测井方法。
最早使用的电阻率测井方法称普通电阻率测井。
经改进后,发展成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聚焦式电阻率测井,或称侧向测井。
自1950年,首批侧向测井仪投入商业使用后,老式的普通电阻率测井方法就逐渐被淘汰。
1.1 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为测量某一电阻的阻值R ,可应用一个电源给该电阻供电,测量流过该电阻的电流I 和电阻两端的电压降V 。
由欧姆定律即可求出该电阻的阻值。
IV R = (1-2) 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也是采用与此类似的方法,测量地层电阻率。
在介质中设置一个供电电极A ,回流电极B 放在距电极A 无限远的地方,在距电极A 一定距离处放置一对测量电极M,N (见图1-1),进行电位差测量。
假定电极为点电极,介质是均匀无限的,介质电阻率为ρ。
则从电极A 流出的电流呈辐射状向四面八方均匀散开,等电位面是以A 为球心的球面,如果测量电极M,N 与供电电极的距离分别为AM ,AN (注意电阻ρ的量纲为m ⋅Ω长度量纲为m )则M 点的电位:AM I V M πρ4=(1-3) N 点的电位: ANI V N πρ4= (1-4) 式中I 为电极A 流出的电流强度(安培)。
由上式可得M,N 两点的电位差V :I ANAM MN V V V N M ρπ4=-=电阻率:I V MN AN AM ⋅=πρ4 (1-5) 式中,MN 为电极M,N 两点间的距离令 MNAN AM K π4= 则 IV K ⋅=ρ (1-6) 式中:K 称为电极系常数。
式(1-6)表明:普通电阻率测井方法是依据欧姆定律来测量地层的电阻率。
式(1-6)是电阻率测井方法的基本公式。
供电电极A,B 和测量电极M,N 的组合称为电极系。
由式(1-5)可以看出,电阻率与M,N 间的电位梯度有线性关系。
因此,这种电极系称为梯度电极系。
M 和N 的中点为电极系的深度记录点。
如果把N 电极移至无限远处,则可由(1-3)式计算出电阻率。
这时,电阻率与M 点的电位成线性关系。
这种结构的电极系称为电位电极系。
A 和M 的中点为电位电极系的深度记录点。
根据互换原理,供电电极A,B 与测量电极M,N 互换位置,所测电阻率的值不变。
实际测井时,电极系置于井眼内,井内泥浆作为导电媒质。
供电电极A 流出的测量电流经泥浆流进地层。
井下地层的厚度是有限的;不同的地层,其电阻率各不相同,对于渗透性地层;由于泥浆滤液的侵入而形成冲洗带。
因此,一个实际的地层介质不能看作是均匀无限的(见图1-2)。
显然,用普通电阻率法测量地层电阻率要受到井筒泥浆(特别是盐水泥浆),冲洗带以及上下围岩电阻率的影响。
由于实际地层是非均匀的各向异性介质,加上井眼影响,普通电阻率测井测得的电阻率只能近似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称为视电阻率(a ρ)IV K a ⋅=ρ (1-7) K ——量纲(cm )V ——量纲(伏特)I ——量纲(安培)a ρ——量纲(cm ⋅Ω.)1.2 侧向测井1.2.1侧向测井向测井又称聚焦式电阻率测井,电流聚焦测井的电流线沿电极轴线的侧向流入地层,这就是称侧向测井的原由。
侧向测井在电阻率测井方法中是一个大家族。
按构成电极系的电极数目来分,有三侧向,七侧向,八侧向和九侧向(即双侧向);按探测深度,上述每一种侧向测井又有深侧向,浅侧向之分;按主电流聚焦后的特点,还可分为普通聚焦和球形聚焦和微球形聚焦等。
由上看见,侧向测井仪多种多样,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侧向测井与普通电阻率测井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的主电流(又称测量电流)是被聚焦以后才流入地层的。
普通电阻率测井法的主要缺点是测量电流的一部分沿井筒分流,测量电流不能全部流入地层;另外它也不能深入地层很远,因此,测得的电阻率与地层的真电阻率相差甚远。
侧向测井方法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对电极系加以改进而发展的一种方法。
下面以七侧向加以说明。
七侧向测井的电极系由七个电极组成,见图1-3,其中A 0是主电极;M 1,M 2和N 1,N 2是监督电极(又称测量电极);A 1,A 2是一对聚焦电极(又称屏蔽电极)。
这三对电极以主电极A 0为中心对称排列。
每对同名电极用导线连接短路,使具有相同的电位。
V M1=V M2 ,V N1=V N2 ,V A1=V A2 。
回流电极B 放在无限远处。
这种电极系结构相当于在梯度电极系的上下附加了一对供电电极。
当主电极A 0向地层发射测量电流I 0时(又称主电流),聚焦电极A 1,A 2也向地层发射与I 0同极性的电流I 1(称屏蔽电流)。
由于同性相斥,主电流I 0受到屏蔽电流I 1的强迫作用侧向流入地层,而不会任意散开。
调节I 1的大小(调节I 0也可以),直至两个监督电极M 1,N 1(M 2, N 2)的电位相等。
监督电极的电位相等就意味着两表间没有电流流过,即测量电流I 0不沿井筒分流而是全部流入地层。
I 0的这种状态称为聚焦状态。
当然对I 1的调节是由电子线路自动完成的。
图1-3示出了电极系在均匀介质中电流线的分布。
由图可见,主电流层厚度(图中阴影部分)在距井眼一段距离内保持恒定。
实践证明,对低租围岩和高阻薄层,主电流层也基本保持相同形状。
主电流层厚度相当于11N M 的中点与22N M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
由于聚焦作用,侧向测井电阻率测井方法大大的减小了泥浆的分流作用和低阻围岩的影响。
与普通电阻率测井法相比,它所测的电阻率将更接近地层电阻率的公式。
假定,介质是均匀无限的,电阻率为 ,电极为点状;主电流为I 0,屏蔽电流为I 1,根据电场叠加原理,监督电极的电位为:1221111001444M A I M A I M A I V M πρπρπρ++= 令屏主流比 01I I n =则 )]11(1[412111001M A M A n M A I V M ++=πρ (1-8) 同理 )]11(1[412111001N A N A n N A I V N ++=πρ (1-9) 式中,10M A ,11M A ,12M A 与10N A ,11N A ,12N A 分别为电极M 1和N 1与其相应供电电极间的距离。
当I 0达到聚焦状态时,V M1= V N1。
由式(1-8),(1-9)可得:)(11111212101012121111N A M A N A M A N A M A N A M A N A M A n ⋅-⋅⋅⋅⋅⋅= (1-10)由式(1-10)可看出,在均匀介质条件下,屏蔽电流n 有确定的值(即不变)。
在七侧向测井中测量电位差V 0=V M -V N ,V N 是参考电极N 的电位,由于电极N 距离电极A 0,A 1,A 2,B 为无限远,因此,V N =0则 )1(4121110010M A n M A n M A I V V M ++==πρ (1-11) 将式(1-10)代入(1-11),并利用七侧向电极系的对称关系进行代换,可得00101021010101010)(4I V N A M A A A N A M A N A M A ⋅⋅++⋅=πρ 令电极系常数K 101021010101010)(4N A M A A A N A M A N A M A K ⋅++⋅=π (1-12)0I V K =ρ (1-13) 将式(1-13)与(1-7)比较,可看出二者在形式上是一样的,二者测量地层电阻率的基本原理不变,都是依据了欧姆定律。
在七侧向电极系中,一般用四个参数来表示电极系结构和特性。
电极系长度为L 0——它是指电极A 1,A 2之间的距离,即210A A L =。
它主要影响侧向测井的探测深度。
在一定范围内,L 0加长,相应探测深度增加,反之探测深度减小。
若L 0太长,除了使用不方便外,围岩和邻层影响也相应较大。
电极距L ——指M 1 N 1中点O 1与M 2N 2的中点O 2之间的距离,即21O O L =。
L 的大小主要决定七侧向的纵向分层能力,L 较小纵向分层能力强,能划分出较薄的地层。
分布比S ——指电极系长度L 0与电极距之比值,即LL S 0=,它主要影响主电流层的形状,S 过大不仅要求屏蔽电流过大,而且对测量的影响因素复杂;S 过小,主电流聚焦差。
一般取S 为3左右较为适宜。
这对主电流层基本上沿水平方向流入地层。
在均匀介质中,分布比对主电流层的影响如图1-4所示。
聚焦系数q —指(L 0-L )/L 的比值,即()10-=-=S L L L q 。
它主要决定电极系的电流极间的电位差。
式(1-12)给出了K 值是在理想条件下计算得到的,它只与电极系的尺寸有关。
实际使用时,K 值尚需经试验修正。
有时把电极系放在已知电阻率的介质中进行测量(例如大水池),根据所测得的等效电阻000I V R =来确定K 值: 0R K ρ= (1-14) 1.2.2 侧向测井仪器工作方式仪器工作方式是指仪器在测井时对主电极的供电方式。
它有恒流式,恒压式,自由式和恒功率式四种。
这四种方式的特点如下:⑴ 恒流式:保持主电流I 0恒定,只测量主电极(通常用监督电极M 1和M 2代替)至无穷远电极N 之间的电位差V 0,显然在一定范围内,测量地层的电阻率越高,提供测量的电压越大,测量误差越小。
因此,恒流式仪器适于对高阻地层的测量。
由于I 0恒定,在地层电阻率变化范围很大时,要求仪器电压监测系统的动态范围要很大,这在电路设计上是很困难的。
比如地层电阻率从1m ⋅Ω到10000m ⋅Ω,即变化了104倍,要求电压检测系统能跟踪测量是很难办到的。
设计时,若照顾中间顾不了两头,往往对于小信号显得放大不足,而对于大信号又会出现饱和失真。
因此恒流式仪器对于高阻和低阻地层的测量误差都比较大,甚至使测量结果不能使用。
总之,恒流式仪器测量动态范围小,这是恒流式仪器的主要缺点。
优点是电路简单,三,七侧向和微侧向均采用这种工作方式。
⑵ 恒压式:采用恒压式,主电极表面电位恒定,只测量主电流。
显然测量地层的电阻率越低,提供测量的电流信号就越大,相应的测量误差小,因此,恒压式仪器适用于对低阻地层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