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奥数教案-4 有趣的年龄问题(第一课时) 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三年级奥数年龄问题的教案

三年级奥数年龄问题的教案

三年级奥数年龄问题的教案三年级奥数年龄问题的教案篇一:三年级奥数.年龄问题年龄问题课前预习年龄掌故1978年初,我国前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因病住北京医院诊治。

数学家华罗庚前去探望,两人谈起寿称问题。

华罗庚向郭沫若询问,古人对高寿人常给以美称,如花甲、古稀等等。

但如果年龄未到整数,比如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怎么称呼呢?郭老回答道:“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于数学和文字学了。

”郭老接着说:“有人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九十九岁称为‘白寿’。

原来这是三个字谜。

喜字,草写,是由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字是由八十八三个字组成;白字是百字缺一,正好九十九。

”华罗庚听了郭沫若的一番解释,拊掌笑道:“人说郭老博学多闻,此言果然不虚。

”毛泽东主席晚年常念叨一句俗谚:“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有人说七十三岁是孔子逝世的年龄,八十四岁是孟子去世的年龄,因而七十三、八十四是不祥之数。

这样的说法当然是迷信。

不过,不能把上述这种谚语看成是一种迷信。

因为它是人们从千百年来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映了一定的人体生物规律,应该从人体生理病理学的角度加以研究。

查一查人口档案,可以发现在七十三岁、八十四岁前后去世的人数,确实要比七十至八十、八十至九十这两个年段中其它年龄去世的人数要多,这两个“关卡”是值得进一步去研究的。

有一种研究的成果认为,生命的节律是以七、八的倍数呈现的,逢到这样的年头,人体总会有些消极变化,而这种变化愈老持续的时间愈长。

按照这样的理论,七十三岁,实足年龄正好是七十二岁,而72=8×9;八十五岁,实足年龄为八十四岁,而84=7×12。

这里均出现了8或7,正在“关卡”之上。

又,中国历来有更年期的说法,即女子为“七七四十九”岁,男子为“八八六十四”岁,已成为民间传统的生理常识。

而49、64分别是7和8的倍数。

这些说法虽不能说确实可靠,但可供参考。

知识框架相关公式方法总结年龄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例如:已知两个人或若干个人的年龄,求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等等.年龄问题又往往是和倍、差倍、和差等问题的综合.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解题时需抓住其特点。

《年龄问题教案》

《年龄问题教案》

《年龄问题教案》第一章:年龄问题基础1.1 学习目标:理解年龄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基本的年龄问题计算方法1.2 教学内容:介绍年龄问题的定义和常见类型解释年龄问题的计算方法,如年龄差、年龄和等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简单的年龄问题1.3 教学活动: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引起学生对年龄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年龄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年龄问题1.4 作业:第二章:年龄问题的扩展2.1 学习目标:掌握年龄问题的扩展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更复杂的年龄问题2.2 教学内容:介绍年龄问题的扩展概念,如复合年龄问题、周期年龄问题等解释年龄问题的扩展计算方法,如递推法、迭代法等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复杂的年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年龄问题的扩展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年龄问题2.4 作业:第三章:年龄问题的应用3.1 学习目标:能够将年龄问题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年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口统计、经济发展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年龄问题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两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年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4 作业:第四章:年龄问题的策略4.1 学习目标:掌握解决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和思维能力介绍解决年龄问题的常见策略和方法,如画图法、方程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年龄问题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年龄问题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解决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年龄问题4.4 作业:第五章:年龄问题的评估5.1 学习目标:能够对年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评估和反思能力5.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对年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如检查解题步骤、检查答案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估和反思年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评估和反思年龄问题解决过程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评估和反思年龄问题解决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年龄问题,并进行评估和反思5.4 作业: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给定的年龄问题,并进行评估和反思第六章:年龄问题的综合应用6.1 学习目标:能够综合运用年龄问题解决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6.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综合运用年龄问题解决方法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综合年龄问题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五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综合运用年龄问题解决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综合年龄问题6.4 作业:第七章:年龄问题的拓展训练7.1 学习目标:能够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年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更具挑战性的年龄问题,如年龄问题的优化、年龄问题的转化等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更具挑战性的年龄问题7.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六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解决更具挑战性的年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年龄问题7.4 作业:第八章:年龄问题的实际案例分析8.1 学习目标: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年龄问题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年龄问题案例,如人口增长、老龄化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年龄问题案例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七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分析并解决实际年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实际年龄问题案例8.4 作业:第九章: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技巧9.1 学习目标:掌握解决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和创新思维能力9.2 教学内容:介绍解决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如转换法、归纳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策略和技巧解决年龄问题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八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策略和技巧解决年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年龄问题9.4 作业:10.1 学习目标:对未来年龄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有更深入的认识10.2 教学内容:展望未来年龄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前景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在学习年龄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年龄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前景10.4 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年龄问题基础重点关注内容:年龄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基本的年龄问题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奥数习题-年龄问题 通用版(含答案)

小学数学奥数习题-年龄问题 通用版(含答案)

年龄问题解题核心:运用“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进行解答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就是一类与计算年龄有关的问题。

年龄问题一般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年龄问题的特点:(1)、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2)、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变(定差);(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年龄,一定减少(或增加)同一个然数;(4)、定差两量,随着时间年份的变化,倍数关系也发生变化。

(5)、每人每年增长1岁。

解题方略:解答年龄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年龄差不变和每人每年长一岁的特点。

年龄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几年后年龄=(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小年龄(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一:刚刚和明明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和我们的读者小朋友一样正好都读小学三年级,他们可喜欢研究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了。

有一天,他们画了一个表格来研究他们与爸爸的年龄。

如下表:8倍其实,这是典型的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基本规律是:不管时间如何变化,两人的年龄的差总是不变的,抓住“年龄差”是解答年龄问题的关键。

分析时,可借助线段图分析,结合和倍、差倍、和差等问题分析方法,灵活解题。

二、例题讲解例1、爸爸今年42岁,女儿今年10岁,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分析与解]要求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首先应求出那时女儿的年龄是多少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女儿的年龄是1倍,爸爸比女儿多5-1=4倍,年龄多42-10=32岁,对应,可求出1倍是多少,即女儿当时的年龄。

42-10÷5-1=32÷4=8岁10-8=2年答:2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训练11爷爷今年72岁,孙子今年12岁,几年后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5倍几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13倍2兄今年11岁,弟今年8岁。

小学奥数年龄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年龄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年龄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奥数年龄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生参与奥数的年龄要求和相关政策;2. 掌握解决小学奥数年龄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小学奥数年龄要求和相关政策的资料;3.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数学题目或者数学趣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引出小学奥数年龄问题的话题。

Step 2:了解小学奥数年龄要求和相关政策(15分钟)向学生介绍小学奥数的年龄要求和相关政策,包括参与奥数的最低和最高年龄限制、参赛资格的申请和审核流程等。

通过讨论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对相关政策有清晰的了解。

Step 3:解决小学奥数年龄问题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小学生参与奥数是有年龄限制的?年龄因素对数学能力的发展有何影响?b. 向学生介绍一些解决小学奥数年龄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包括:-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身年龄和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 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参加数学俱乐部或培训班:通过参加数学俱乐部或培训班,接触更多的数学问题和解题方法,提高数学水平;- 寻求帮助:向老师、家长或其他数学爱好者请教,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Step 4:案例分析和练习(20分钟)提供一些小学奥数的案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

Step 5:总结和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小学奥数年龄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对数学保持兴趣和热爱,并提醒他们要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方法。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的数学竞赛,提高数学能力和解题技巧;2. 组织学生参观数学相关的展览或活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3. 分享一些数学趣味问题或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奥数下册年龄问题教案

奥数下册年龄问题教案

奥数下册年龄问题教案年龄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例如:已知两个人或若干个人的年龄,求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等等.年龄问题又往往是和倍、差倍、和差等问题的综合.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解题时需抓住其特点。

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大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量,而年龄的倍数却年年不同.我们可以抓住差不变这个特点,再根据大小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与年龄之和等条件,解答这类应用题。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例1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72岁;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今年爸爸妈妈二人各多少岁?分析五年后,爸比妈大6岁,即爸妈的年龄差是6岁.它是一个不变量.所以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差仍然是6岁.这样原问题就归结成“已知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72岁,他们的年龄差是6岁,求二人各是几岁”例2在一个家庭里,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加在一起是73岁.家庭成员中有父亲、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父亲比母亲大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现在家里的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父亲现年50岁,女儿现年14岁.问: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女儿的5倍?例46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问:母亲今年多少岁?例5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15年后,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的2倍.现在父子俩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例6甲对乙说:“我在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你的岁数是我今年岁数的一半.”乙对甲说:“我到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你的岁数是我今年岁数的2倍减7.”问:甲、乙二人现在各多少岁?、兄弟俩今年的年龄和是30岁,当哥哥像弟弟现在这样大时,弟弟的年龄恰好是哥哥年龄的一半,哥哥今年几岁?2、甲对乙说:“我在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你的岁数是我今年岁数的一半.”乙对甲说:“我到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你的岁数是我今年岁数的2倍减7.”问:甲、乙二人现在各多少岁?鸡兔同笼问题教案例1(古典题)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鸡兔同笼,一共有16个头,52条腿,笼里共有()只兔,()只鸡。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专题讲练:第4讲 年龄问题提高篇(解析版)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专题讲练:第4讲 年龄问题提高篇(解析版)全国通用

第四讲年龄问题知识导航年龄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例如:已知两个人或若干个人的年龄,求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等等.年龄问题又往往是和倍、差倍、和差等问题的综合.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解题时需抓住其特点。

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1、两人年龄的差是不变的量;2、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3、每个人的年龄随着时间的增加都增加相等的量.年龄问题的解题要点是:1、入手:分析题意从表示年龄间倍数关系的条件入手理解数量关系.2、关键:抓住“年龄差”不变.3、解法:应用“差倍”、“和倍”或“和差”问题数量关系式.年龄问题的解题正确率保证:验算!只要我们掌握了关于年龄问题的几点规律,再借助线段图来处理一些较复杂的问题,那么年龄应用题就不难解决了.例题精讲【例1】今年姐姐13岁,弟弟今年10岁,当姐弟年龄之和达101岁时,姐弟各是多少岁?分析:法1:两人年龄和每年增加2岁。

算出过多少年两人年龄和达101岁,就可在现在的年龄上各人增加同样多的岁数。

101-(13+10)=101-23=78(岁),78÷2=39(年),姐:13+39=52(岁) ,弟:10+39=49(岁) 。

法2:可以把本题理解为一道“和差问题”,由已知姐姐和弟弟今年分别是13岁和10岁,可求出两人今年的年龄差是:13-10=3(岁)。

当两人的年龄和是101岁时,两人的年龄差还是3岁。

所以,姐姐的年龄为(101+3)÷2=52(岁),弟弟的年龄为52-3=49(岁)。

有关年龄问题的公式:大年龄=(两人年龄和+两人年龄差)÷2小年龄=(两人年龄和-两人年龄差)÷2几年前的年数=小年龄-(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几年后的年数=(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 小年龄【例2】(第2届迎春杯预赛)四人年龄之和是77岁,最小的10岁,他与最大的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人年龄之和大7岁,那么最大的年龄是多少?分析: 把最大的和最小的看成一组,那么就有:(最大+最小)+(中间的两人)=77,(最大+最小)-(中间的两人)=7,所以(最大+最小)=(77+7)÷2=42,那么最大的年龄=42-10=32(岁)。

三年级《年龄问题(二)》奥数教案

三年级《年龄问题(二)》奥数教案

(三年级)备课教员:第十三讲年龄问题(二)一、教学目标:(学生为主体)知识目标1. 结合和倍问题,解决年龄问题。

2. 学会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

3. 运用年龄问题的基本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条理性。

3.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联系新旧知识。

情感目标1.自主探索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年龄问题。

2.培养时间观念。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1.知道年龄问题的几个基本特征;2.根据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联系和倍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知道年龄问题的几个基本特征;2.根据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联系和倍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设计意图: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导入今天的课题--年龄问题,通过一副有趣的古代对联提起学生学习年龄问题的兴趣,为今天的新授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在古代的时候,人的年龄,生辰甲子是要保密而不能随意公开的,所以在回答年龄的时候都会比较含蓄。

两百多年以前,在清代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摆下千叟宴, 3900多位老年人应邀参加宴会。

其中有一位客人的年纪特别大。

乾隆皇帝当即为他提了一句上联: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

一旁的纪晓岚也凑热闹,马上对出下联,说:古稀双庆,又多一度春秋。

同学们,你们知道对联里讲些什么呢?这位老者的岁数究竟是多少?生:不知道。

师:我们先看上联,两个甲子年就是120岁,再加上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

再看下联,古稀双庆,两个70岁就是140岁,再加一岁就是141岁。

上下联说的都是老人的年龄,是141岁。

你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你们看,原来一个人的年龄可以有这么有趣的表述方法。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年龄问题。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探究新知,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和倍问题,对于和倍问题的公式都有接触过,这一讲的内容就要结合和倍问题的知识点来讲解。

三年级 年龄问题 (附带完整答案)

三年级 年龄问题 (附带完整答案)

第四讲 年龄问题本讲主要学习三种类型的年龄问题:1、理解掌握可以转化为和差问题的年龄问题;2、理解掌握可以转化为和倍问题的年龄问题;3、理解掌握可以转化为差倍问题的年龄问题.本章内容主要围绕年龄问题进行展开分析,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要求同学们能熟练运用和差、和倍、差倍的知识以及图示法计算有关年龄问题.它们的年龄差年前,小鲸鱼只有1岁,所以,由1到31之间含有3个年龄差,所以年龄差为:(31-1)÷3=10(岁),小鲸鱼现在的年龄是:1+10=11(岁),鲸鱼妈妈现在的年龄是:11+10=21(岁)1.小光的妈妈去年比小光大25岁,明年妈妈比小光大多少岁?分析:两个人同时长大一岁,所以他们的差仍然是25岁.2.今年爷爷年龄是孙子的8倍,明年爷爷的年龄还是孙子的8倍吗?分析:不是,如果孙子今年10岁,明年11岁,爷爷今年80岁,明年将是81岁,显然不是孙子的8倍.3.前年豆豆和姐姐的年龄和是20岁,今年两人的年龄之和为多少岁?教学目标想 挑 战 吗 ?一天小鲸鱼和妈妈谈论它们的年龄,小鲸鱼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到您现在这么大时,您就31岁啦!”鲸鱼妈妈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你只有1岁.“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鲸鱼现在多少岁,鲸鱼妈妈现在多少岁呢?你还记得吗?专题精讲根据以上题目,我们得出年龄问题的三大规律:1、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2、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3、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年龄都是增加相等的量.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一)可以转化为和差问题的年龄问题【例1】(★★奥数网题库)小傲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72岁;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今年爸爸妈妈二人各多少岁?分析: 五年后,爸比妈大6岁,即爸妈的年龄差是6岁.它是一个不变量.所以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差仍然是6岁.这样原问题就归结成“已知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72岁,他们的年龄差是6岁,求二人各是几岁”的和差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愉快的生日party
——有趣的年龄问题
【教学内容】
第4讲“有趣的年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让学生知道年龄差不变的特点,并能根据这一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年龄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数学思考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年龄差不变的结论”,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情感态度
1.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2.设置学生喜爱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年龄差不变的特点解决问题,知道年龄和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