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通用12篇)
家乡文化云南作文

家乡文化云南作文
我的家乡在云南,那里有许多美丽的景色。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云南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市的一个古镇,这里有很多店铺,有卖纪念品、特产、美食、衣服……在丽江古城,你可以欣赏到纳西族舞蹈、看到纳西族人制作银器唱歌跳舞……
我最喜欢看的是纳西人的传统服饰,这里的每一件服饰都是手工制作而成,每一件都很精美。
穿上这样的衣服,就好像置身于仙境中一样。
当我看到这些衣服时,就会想起古代美丽的公主和王子,他们就是穿着这样美丽的衣服结婚了。
丽江古城还有很多景点,如:木府、白沙壁画、玉龙雪山、三清山……
丽江古城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
在这里,你可以吃到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美食,如:过桥米线、炸洋芋等。
在丽江古城里,你还可以看到纳西族人民跳着传统舞蹈“火把舞”,人们围成一个圈围在火上跳舞,还有许多游客围在旁边观看。
这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啊!
我爱云南,爱它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 1 —1 —。
云南风俗文化特色作文

云南风俗文化特色作文
云南,一个勾人心魂的地方!那里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也有山上的花儿,五颜六色,像彩虹一样好看。
我们去云南玩的时候,见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只穿很可爱衣服的少数民族阿姨,她们头上脖子上挂着各种各样的头饰,就像要参加盛大的节日一样。
还有云南的美食,香香甜甜,让人不由得多吃几口,尤其是那里的米线,吃起来又滑又香,真是太美味了!
云南人爱好唱歌跳舞,他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饰,在田野里、山坡上、广场上,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跳着欢快的舞蹈,脸上洋溢着青春和幸福的笑容。
我还去看了云南的古城,那里的房子都是中国风的建筑,墙上画着精美的图案。
古老的街道上,也有穿着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他们像古代的人一样,拿着扇子,悠闲地走着。
云南确实是一个仙灵的地方,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这里的景色迷人动人,这里的文化多彩缤纷,我非常喜欢云南!下次过年放假几天,我还想去云南玩!。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云南

说起家乡,我依稀那些往事尽在脑海。
每看一株青松,听见一声鸟鸣,心中都是那乡愁。
我的家乡在云南福贡,山清水秀,人情故里。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也无工业与都市的喧嚣。
只有皑皑白雪与群山掩映的小县城,给我们带来无限安心。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四季变化。
春天山间花香醉人,大地复苏。
夏日凉风习习,水井里映着天光。
秋天瓜果饱满,树叶五颜六色。
冬天皑皑白雪,山谷仿佛进了画。
总是想在故乡多逗留些时光,却不得不离开。
这片土地给了我们温暖,我们永远忆挂着这方壤土。
它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也将是居住的故乡。
夏夜山上,大榕树枝繁叶茂,遮日如伞。
炎热时节,人们都使劲儿奔到它下躲避日头。
秋天对农民们来说最为宜人。
这时各种果实收成,同时大自然也送来其它礼物。
黄叶纷纷下坠,勤劳的蜜蜂正利用枯叶筑起自己的窝。
等到蜂窝越来越大,里面的蜂蜜就能卖到好几十块,甚至上百块钱。
人们因而都很喜爱秋季。
秋天,山中果实累积成熟,树上挂满苹果梨子李子等各种水果,为人类提供营养。
野生生漆树的果实榨出的漆油内含丰富营养,可以煮鸡蛋肉食用,治疗体弱。
高山更是名贵滋补药材的宝库,贝母黄连木香等药材应该时刻备好,以备不时之需。
山林中常见四季常青的植物松柏榕树,此时树叶更加深青浓密,衬托出它们不枯的生命力。
这个秋日,回想着怒江美景,虽身不在侧,但心依然留恋那片美丽的家园。
它给予我的记忆将持续百年。
我的家乡一云南德宏梁河芒东镇美食作文

我的家乡一云南德宏梁河芒东镇美食作文篇一《芒东美食多》我的家乡是云南德宏梁河的芒东镇,这地方虽然不大,但美食却像星星一样多,每一道都能让你的味蕾欢快地跳舞。
就说撒撇吧,这可是芒东镇超级有特色的美食。
我记得第一次吃撒撇的时候,那场景可太有趣了。
我跟着家里人来到一家小店,店主是个很和蔼的大妈。
只见她熟练地拿出一些新鲜的牛肚、米线还有一堆我当时叫不上名字的调料。
这些调料那颜色可真是丰富,有绿的像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香草,有黄的像细碎的金子一样的东西,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干巴碎。
这撒撇做起来可有讲究了。
大妈先把牛肚仔细地清洗干净,切成细细的丝,那刀法快得就像闪电。
然后她把香草之类的调料使劲捣碎,像是在惩罚调皮的捣蛋鬼,不一会儿,空气里就满是香料清新又奇特的味道。
她把这些香料和着牛肚丝放在碗里,再加入特制的汤底,这汤底据说可是用牛苦肠熬制的,一般人听到可能觉得有点怪,但在芒东人看来是一绝。
再把那白白的米线放进去,一碗撒撇就大功告成了。
我怀着好奇又有点害怕的心情尝了一口,那味道真是绝了,先是有点苦,像是被微风轻拂的苦茶叶的感觉,接着就是满满的香味,牛肚丝很有嚼劲,米线爽滑,各种调料在嘴里混合出一种很独特的美味。
就这么一碗撒撇,我从一开始的犹豫就变成了大口大口地吃,吃得满脸都是米线和汤汁,惹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
在芒东镇,撒撇就像芒星一样有着独特的魔力,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对它爱不释口。
而且当地人会告诉你,吃撒撇一定要到那种小店,那才是最正宗的味道,就像那些藏在街角深处的宝藏一样,等着你去发现。
这撒撇里可不光是美食,还有芒东人的生活态度,简单又充满热情。
篇二《芒东的粑粑》芒东镇的粑粑那也是不能错过的美食哟。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去赶集,集市上热闹得像一锅煮开的粥。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子前,就摆着各种各样的粑粑。
做粑粑的阿爹是个很憨厚的人,脸上总是带着笑。
他做的粑粑有圆的、方的。
原料就是普通的糯米粉之类的。
那天我们在旁边围观他做粑粑的全过程。
云南汉族家乡的风俗作文

云南汉族家乡的风俗作文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也孕育了独特的风俗习惯。
作为云南省的主体民族之一,汉族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留下了许多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云南汉族家乡的风俗。
一、祭祀活动在云南汉族家乡,祭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每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家庭平安、康宁。
其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就是祭祀祖先。
每年农历的清明节,家人会前往祖坟扫墓、燃香祭拜,祈求祖先在天之灵得到安宁。
此外,每年农历七月的鬼节,人们也会举行祭鬼活动,以求安抚鬼魂,避免厄运降临。
二、婚嫁习俗在云南汉族家乡,婚嫁习俗是一项极富传统文化特色的重要活动。
首先,相亲是结婚的前奏。
一般来说,父母会为子女物色合适的对象,然后通过相亲、介绍等方式让两家人相识。
如果相亲成功,双方就会开始准备结婚仪式。
在婚礼当天,新郎需要准时抵达新娘家中,接新娘入洞房,以示婚礼正式开始。
整个婚礼过程中,伴随着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鞭炮声,新人祈求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三、街巷民俗云南汉族家乡的街巷是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
尤其是在节庆日,大街小巷上都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比如在春节期间,云南汉族会在街头挂起红灯笼,张贴春联,人们络绎不绝地外出走亲访友,共享节日的喜庆氛围。
此外,在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人们也会在街头聚集观看表演、游玩传统游戏,增进社区和睦。
四、宗教信仰在云南汉族家乡,宗教信仰也是一项重要的风俗。
虽然汉族主要信仰道教、佛教,但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也对当地汉族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会在家中建立小庙,供奉神灵,祈求平安吉祥。
在一些寺庙里,人们也会烧香礼佛,祈求健康与平安。
五、节庆活动云南汉族家乡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每到重要节日,人们都会欢聚一堂,举行各种庆祝仪式。
比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舞龙舞狮、灯笼秀、燃放烟花等活动,营造节日气氛。
云南过年的风俗作文

云南过年的风俗作文
哎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节了!小时候过年可是我最最最期待的时候了。
作为一个生长在云南边陲小镇的孩子,我们一家人过年的习俗可谓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首先嘛,就是在大年三十那天一大早,我爸就会带着我们全家人去菜市场,采买一年到头最丰盛最好的年货。
妈妈会精心挑选上等的猪肉、鸡鸭鱼虾,还有各色各样新鲜的蔬菜水果。
我和弟弟最喜欢的就是琳琅满目的糖果和瓜子了。
爸爸每年都会给我们购置全新的衣裳,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全新的开始。
回到家里,一家人就开始忙着准备年夜饭了。
妈妈会按照我们彝族的习俗,亲手烹制几十道精美菜肴。
我们一家老小在炊烟袅袅中,忙忙碌碌地互帮互助,其乐融融。
待到天黑时分,我们会在院子里生起熊熊的火堆,绕着火堆载歌载舞,祈祷新的一年兴旺发达、平安吉祥。
年夜饭后,就是最令人期盼的时刻了!我们会穿上最漂亮的新衣服,拜祭祖先,然后就可以开开心心地拿红包啦!弟弟妹妹们都会使出浑身解数,讨要更多的压岁钱。
爸爸妈妈笑着宠溺地把压岁钱一个个塞进我们的小手心,祝愿我们新的一年学业进步、青春洋溢。
就这样,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云南过年的独特风俗,不仅承载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更体现了家人之间的那份纯真浓浓的爱。
这种温馨的记忆,我会永远珍藏在心底。
我的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
《嘿,我的家乡云南》
哎呀呀,说起我的家乡云南,那可真是有好多好玩的风俗呢。
就说火把节吧,那可热闹了。
有一回,我去参加火把节。
哇,到处都是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路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火把,有高的,有矮的,有粗的,有细的。
火把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和花朵,可好看了。
到了晚上,点火仪式开始了。
一个大大的火把被点燃了,熊熊的火焰照亮了整个天空。
大家都围着火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我也跟着大家一起跳,跳得满头大汗。
跳着跳着,我看到一个小朋友拿着一个小火把在跑来跑去。
他的脸上满是兴奋,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我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小家伙可真可爱。
火把节上还有很多好吃的。
有烤羊肉串、烤土豆、烤玉米等等。
我买了一串烤羊肉串,咬了一口,哇,真香啊!羊肉烤得恰到好处,外焦里嫩,再加上一些调料,味道可好了。
除了火把节,云南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
比如泼水节,大家拿着水盆,互相泼水,祝福对方。
还有三月街,那是一个盛大的集市,有各种各样的商品和美食。
嘿,我的家乡云南的风俗可真多呀!这些风俗让我的家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
以后有机会,你一定要来我的家乡看看,体验一下这些有趣的风俗哦。
云南特色介绍写作文

云南特色介绍写作文篇一《彩云之南,美食的天堂》云南,那可是个充满神奇的地方,尤其是美食,就像宝藏一样,每一样都能让人垂涎三尺。
先说那过桥米线吧。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云南旅游,特意找了一家当地人推荐的米线店。
一进门,店不大,但人满满的。
老板热情地招呼我坐下,然后就端来了一个超级大的碗,碗里是热汤,还冒着腾腾的热气呢。
那汤的表面泛着一层亮亮的油花,香味直往我鼻子里钻。
接着,盘子接着盘子的配菜就上来了,有切得薄如纸的肉片、新鲜的蔬菜、还有Q弹的米线。
服务员告诉我要先把肉放进汤里,那肉一碰到热汤,瞬间就变色了,再把菜和米线一股脑儿都加进去。
搅拌一下,我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每一根米线都裹满了鲜美的汤汁,那味道,真是绝了。
在云南的街边小馆里,你还能发现烤乳扇。
乳扇白白的,像一把把小扇子。
我好奇地看着摊主把乳扇放在炭火上烤,乳扇慢慢变得金黄,还鼓起小泡泡。
摊主洒上点糖,递给我。
我咬了一口,又香又甜还有点淡淡的奶香,奇妙的口感在口腔里散开。
云南到处都有独特的美食,就像这多彩的土地一样,充满了无尽的惊喜。
篇二《云南的民族风情》云南就像一个民族大舞台,各种各样的民族在这里欢快地跳着自己的舞蹈,展示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我在云南的一个小村庄里,有幸参与了一次彝族的火把节。
那天,天还没黑,整个村庄就热闹起来了。
人们穿着漂亮的彝族服饰,色彩鲜艳得晃眼。
我看到姑娘们的裙子上绣着精美的花朵图案,小伙子们则一身英气的打扮。
村民们在村子的广场上,把巨大的火把立了起来。
那火把特别粗,像一根巨大的柱子,上面绑满了松枝和易燃的东西。
当夜幕降临,火把被点燃了。
刹那间,火焰欢快地跳动起来,照亮了整个广场。
人们围着火把,开始唱歌跳舞。
他们的歌声很嘹亮,带着一种原始的力量。
跳舞的时候,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我也被拉进了跳舞的人群里,跟着他们的步伐跳着,虽然我跳得有点笨拙,但是那种欢乐的氛围让我完全陶醉了。
我看到年长的彝族爷爷拿着酒壶,给大家分享自家酿的酒,酒的味道很醇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通用12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篇1云南的春节虽不及北京那么热闹,也不及绍兴那么多样,但却也隆重非凡。
从除夕到初七,云南一直沉浸在浓郁的年味中。
云南分为好几个少数民族,傣族和彝族在其中占极大的部分。
在楚雄途经彝族家庭,一大块碧绿的,用草铺成的,厚厚的毯子吸引住了我的眼球。
它如同一块平坦的,柔软的草地一般。
抚摸着,一阵舒适随即袭来。
据彝族老人介绍说这草毯是使家人能在下一年有个平平安安,风调雨顺的“好兆头”。
那夜是除夕,彝族老人盛情邀请我们一起入席,坐在那块草席上,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那滋味可别提有多幸福。
年夜饭中有牛肉!羊肉!鱼肉!丰盛的佳肴中透露着彝族人民对春节的喜爱和重视。
饭后,彝族的男女老少还得围着篝火翩翩起舞,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他们穿着鲜艳的礼服唱啊!跳啊!还不时端上一些“美味”。
突然,妈妈惊叫一声:“这不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手工花生嘛!”我忙向妈妈请教,妈妈这才娓娓道来。
原来,这种花生在妈妈小时候盛行。
但渐渐也就因为太麻烦,就不再炒了。
从那以后,人们渐渐在记忆中对它也就淡褪了颜色。
万万没想到,在这儿竟能品尝到儿时的滋味。
妈妈激动不已!我也赶紧拿了一颗尝尝,香甜柔软的感觉沁人心脾。
因时间仓促,我们无法去看精彩的斗牛,斗羊表演,但彝族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风已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在前往德宏州傣族时,我的心一直嘭嘭直跳,因为我对傣族这个神秘的少数民族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猛然间,一阵嘹亮的歌声将我唤醒。
傣族的大门就在这儿敞开了!入内,必须将鞋子脱去,其中还有许多规矩,显然傣族在少数民族中家教堪称严厉。
熬到下午2点,才开始吃中饭。
咦!这第一道花花绿绿的菜是什么?我一脸疑惑地瞟了瞟正在上菜的傣族小卜少。
小卜少笑着介绍道:“这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土锅子'。
在我们这里可以算是美食了,也就在新年几天才可以吃到!”这土锅子的外表是用黏土做成的,它是用炭烧的。
锅底的绿色是用青菜做成的,傣族人希望把青菜烧成像长条饼干那样,预示着长长久久。
青菜上面铺着一些肉类和水果。
我尝了几口,甜滋滋的却不带一丝油腻,柔软却不带一丝厌倦,美味萦绕在舌头仿佛不忍离去。
饭后,几位傣家少女为我们跳起了喜庆的节日舞蹈《邵多丽》,她们如同一只只飞翔的鸟儿为人们带来了春的气息,精湛的舞艺令人们如痴如醉。
直到结束,人们还沉浸于此,无法自拔。
就这样云南的春节在人们的欢笑声中悄然离去。
土锅子、草毯、手工花生、邵多丽仿佛为云南的春节披上了一件独特的衣裳,令人回味无穷!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篇2聚居在云南大理的白族自治州的白族人,他们的居住房屋样式很多。
最高有白族风情的是“长间”。
所谓“长一间”。
由两层的主楼及分开建造的厨房,畜栏组成。
这三间房子之间都有一小块场院分隔,用处各不相同,全是泥砖,木构顶架,茅草铺顶。
主楼正房楼上,用以储存粮食及其它食物。
楼下住人,做饭到另一间橱房,畜栏专门用来圈羊牲畜。
半山区的白族民居,是两层木构的茅房,竹木结构的蔑笆房和用石块堆叠成墙“木架’茅草做顶的房屋。
山区高寒地区的白族人住的是用哈横木段来垛成的“木垛房”,“木垛房”有单间和双连间两种。
为避寒取暖,室内没有火塘。
白族人的民居非常有特色,不仅是民居,白族人的春节也十分有趣。
白族人过春节时要放升炮。
所谓放高升炮是指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让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抛绣球”;互拜,赠送礼品,泡有米花的糖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这些都是白族人过春节独有的习俗。
春节和民居固然引人注目,但云南那边的戏曲也是不可轻视的。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
有《娥并与桑洛》等剧目。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
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而成,经丝弦腔为主。
有《牛皋扯旨》,《闹宫》等剧目。
这就是云南的民风民俗,你看它多么有特色啊!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篇3我的家乡不是在云南,我是从课外书书中了解到的。
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见一篇文章,写的是云南的风俗。
文中说,云南居住的有:傣族,白族和彝族,其中居住人口最多的是傣族。
傣族的风俗节日很多,比如十分有名的泼水节和火把节等。
在泼水节当天,街上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互相泼水,已表示对对方的祝福。
人们用锅碗瓢盆来向街上的人泼水,被泼到的人也通常会回泼,除非他们没有“武器”。
在那天,街头巷尾都变成了“战场”。
傣族人因为地理条件的原因,喜欢起竹楼。
竹楼是架空的,文章中说这样可以防蛇,还可以养牲口。
上面一般是若干个卧室和一个客厅,客厅用来招待客人,不过卧室是不能让客人进去的。
傣族人主要的食物是竹筒饭,这种饭是用竹子做的碗装的,饭上有肉和青菜吃起来有一股竹子的香味,是当地独具特色的食物。
他们还经常吃用荷叶包着烤的鸡,这种鸡是他们自家养的鸡,是吃虫子长大的。
他们把鸡收拾好后,就放在荷叶上,包起来,放在火塘上烤,烤熟后把荷叶打开,只闻到一股香味登时窜进了你的鼻子里,鸡肉的颜色是金黄的,看上去十分诱人。
啊!美丽的云南,你就是祖国西南方的一颗明珠,让人流连忘返。
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篇4外公的坟墓在云南丽江的一座高山上,坟墓石头垒成的,墓碑上刻着龙,亲人的名字,我仔细找着,还能找到我的名字。
附近还有一座坟墓是为老红军的,墓碑上刻了红军的头像,好像没有什么后人了,荒草凄凄的。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带上野炊的家什。
我们与其说是去上坟,不如说是野炊。
各家各户都带上食物,有的带火鸡,有的带鸭子,还有的会拉一只羊去。
那次,外婆拿着饮料和鞭炮,把一只大公鸡让我提着。
上山很累的,山路很长,绕着山梁弯来弯去。
到了外公的坟前,就在石灶上架好了锅,我们分头去收集枯枝叶,我拖了一个枯树枝放在锅灶旁边。
不一会儿,大舅赶着几头驴来了,每头驴驮着两桶水,驴脖子上的铃铛叮叮当当响着。
外婆开始烧水,我们就要插香了,关系亲近的就插三根,稍微疏远一点的就插一根的。
插完香,外婆让我们放鞭炮,纸壳弹到了我身上,待烟雾散尽,纸壳满地都是。
我们在一圈石块外面跪着,开始烧纸钱,外婆念念有词,说:“在下面不要舍不得花钱,去买酒喝,再买几套衣服穿……”红红的火焰窜起,香灰四处飘扬,我的脸变得很烫,衣服也特别烫。
烧完了,我拍了拍膝盖上的土,去放炮玩。
而大人必须忙着张罗炊事了。
大舅和二舅杀了鸡,叫我拔鸡毛,然后他们把鸡开膛破肚,清理内脏,切成碎块,开始煮了。
无数炊烟升起,风吹树叶沙沙的响,放眼大山上下,人们这里一群,那里一窝,都在忙碌着,传来了人语声,鸡叫声,放炮声。
不久,汤沸腾了,锅盖一上一下碰撞着,飘出一阵肉香。
这时,外婆在墓碑前摆了九个碗,摆出一个正方形,第一排倒酒,第二排放鸡,第三排盛饭,每个碗上放一双筷子。
外婆对外公喊道:“菜做好了,赶快来吃。
”过了一两分钟,以为外公吃饱了,就把九个碗放到不远的草地上,外婆向着四周喊道:“野鬼快来吃饭,不要跟别人抢东西吃呵。
”然后,倒了酒,倒了饭,而菜倒到一个碗里。
我们也开饭了,大人碗里倒了酒,一边喝酒一边划拳,外婆跟来的亲戚说这话,而我们小孩子大口地喝饮料,咬着鸡腿,大家都累坏了,胃口很好……吃完了洗了碗,然后,我们要回家了,大舅赶着驴下山,临走时,外婆对着外公的墓喊道:“我们走了,你自己要保重……”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篇5昌宁红茶其外形条索肥嫩重实,色泽乌润光泽显金毫,具浓郁的.栗糖香,叶底嫩均厚实,滋味鲜美浓醇,汤色红艳明亮,回味绵甜悠长。
昌宁红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昌宁红茶产于云南省著名红茶产区———千年茶乡昌宁。
选用经出口产品基地备案的高山无污染、有机生态茶园的老树茶青为原料,延用古茶人的采摘工序,精选老树茶旗茶青经传统功夫红茶工艺制作而成。
常饮昌宁红茶有清热解读、温胃养胃、清肝明目、软化血管、美容养颜之功效。
20xx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昌宁红茶”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篇6按照云南的传统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制作腊肠是每年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腊肠在其他时候也可以做,但是如果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做,寒风会将腊肠很快的吹干,从而提升腊肠的香味。
在腊月初旬制作腊肠,不仅是件麻烦事,也是件辛苦的事,制作腊肠的人首先要将猪肚子里的肠子拿出来晾干,晾干以后,再准备大量的肉馅,接着在肠子大约每25厘米的位置用竹条打上小结,最后就小心翼翼的往肠子里塞肉,因为猪的肠子很薄,所以在塞肉馅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使猪肠子裂开。
我曾经小时候也制作过腊肠,不过,每次都会把猪肠子塞破,每到这时,我都会感叹道:这真是一项技术活啊!除此之外,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下山去“赶集”,赶集顾名思义也就是去买菜的意思,到了赶集的地点,我拿一袋米花糖,你买一筐大白菜,他挑一篮小玉米,那场景好不热闹!腊月二十三是小孩子们最欢喜的日子,在这天里,小孩子们都结伴着欢欢喜喜的去赶集市场买各种小玩意,什么风筝阿,什么口琴阿……当然,孩子们最喜欢买的莫属爆竹了,每当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赶集市场上卖爆竹的小贩摊上的爆竹总会被一抢而光,而在我准备下山去洗澡的时候,总会看到孩子们在夕阳照耀下灿烂纯真的笑容,那笑容,美得令人陶醉。
在除夕这一天,各家各户的男人们在清早就要爬起来杀猪,一杀完猪,我就和表姐去外公那里抢劫猪身上最嫩的地方拿来烤,烤的配料有酱油,麻油还有一点微辣,把猪身上最嫩的肉放在烧烤板上烤,那香味,十里外都能闻得到啊!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响彻云霄,孩子们也在这时候拿出自己心爱的宝贝——爆竹,一个一个的在布满星云的天空上放着。
除夕这天还有个习俗,守岁。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过完春节,每家每户恢复正常的秩序,大人工作的工作,小孩学习的学习。
虽然春节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还能浮现出过春节时那般红红火火热闹的场景。
家乡云南的风俗作文篇7若空间的可拓展性真与我们的科技进步成反比,那留给年轻人的对世界的好奇和开发它的热情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吗?如同世纪末音乐界的怀旧情绪和时装界的复古潮流所体现的那样,我们的想像和创造已匮乏到要去翻新过去的经典了。
这类不够积极的做法的缘由如同一片还算大的地方,但已经布满了前人的足迹,后人找不到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