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特殊用法整理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实词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实词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实词的用法归纳在咱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实词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就像盖房子的砖头,少了它们可不行。

那今儿个,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先来说说“爱”这个字。

它在文言文里的意思可丰富啦!有时候表示喜爱,比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里的“爱”就是喜欢的意思。

还有的时候表示吝啬,像“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这里的“爱”指的是舍不得、吝啬。

再讲讲“安”。

“安”能表示安稳,像“风雨不动安如山”;也能表示怎么,比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我想起之前给学生们讲这实词用法的时候,有个特别好玩的事儿。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走”这个字,然后问大家在文言文里“走”是什么意思。

有个小同学特别积极,站起来就说:“老师,我知道,走就是走路呗!”其他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

我笑着说:“孩子呀,在文言文里,‘走’可不是咱们现在说的走路,而是跑的意思哟。

比如‘两兔傍地走’,这里的‘走’就是跑。

”那小同学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接着说实词“兵”。

它可以指兵器,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也可以指士兵,比如“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朝”这个实词也很有趣。

它能表示早晨,像“朝服衣冠”;还能表示朝廷,比如“于是入朝见威王”。

还有“曾”字,它当“竟然”讲的时候,比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这种用法是不是很特别?咱们再看看“乘”。

它可以是乘车、乘船的意思,像“公与之乘”;也能表示趁着,比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除”这个字,有台阶的意思,比如“扶辇下除”;也有任命、授职的意思,像“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说到这,我又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儿。

有一次课堂小测验,我出了一道关于实词“当”的题目,问“当是时”里“当”的意思。

有个同学写的是“应当”,结果就答错啦。

我给他讲解的时候,他那懊悔的小模样,还一个劲儿地拍自己的脑袋,说:“哎呀,我怎么就没好好想想呢!”“道”这个实词,含义也不少。

能指道路,像“会天大雨,道不通”;也能指道理,比如“伐无道,诛暴秦”。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五大特殊用法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五大特殊用法课件

➢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是临时使用。如:旦日不可不
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通“早”。
➢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如: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莫”
是“暮”之古字,后被“借”为否定副词,表示“不”“没有谁”的意思,
又造“暮”字表示其原义。
➢ 异体字: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涙”,“睹”
(4)厚遇宾客,振贫吊死
“振”通“赈”,救济
6
二、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 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的失误,这也是高考翻译 中常考的热点。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7
1.古今异义五大类
类型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感情色彩变化 名称说法演变
文言文阅读
1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这些词构成文言文的主 体,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多义实词和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2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文言文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 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 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从而形成了通假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文言 文中,是造成文言文难读的原因之一。广义的通假字还包括古今字和异体字。
9
3.课堂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经刚介方正, 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 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 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 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 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 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季氏将伐颛臾》1、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是:是社稷之臣也(这是,表判断)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正确,形容词)(2)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动词)君有疾在腠理(小病,名词)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急速地,副词)(3)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指示代词,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成年男子的统称,“夫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句首发语词)(4)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5)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是谁之过与(过错,名词)过犹不及(超过,动词)(6)相: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名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助,动词)(7)固:固而近于费(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8)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军事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事情)不事产业(从事)(9)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作动,编借口、找借口)(10)来、安既来之,则安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使……安定下来)2、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结构后置)译: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尔)(宾语前置)译:这恐怕要责备你吧。

(3)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译:这是鲁国的臣属啊(4)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省略句)译:从前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5)何以伐为?(宾语前置)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译: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龟甲和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

(7)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译:谋求在国内发动战争。

《寡人之于国》1、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2、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数: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shù几,几个)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数罟不入洿池(cù密,与“疏”相对)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屡次)(2)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野芳发而幽香(开放)(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通“只”,只是)中通外直(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4)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兵刃既接(兵器)穷兵黩武(战争)草木皆兵(士兵)(5)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shēng,尽)驴不胜怒,蹄之(shēng,能承受)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6)王: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大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动词,称王)(7)凶: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形容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8)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副词,更加)今:(增加)(9)走:弃甲曳兵而走古:(跑)今:(行走)(10)填:填然鼓之古:(拟声词,鼓声)今:(动词,填入)(11)鼓: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12)生、死、丧:使民养生丧死(生、死:形作名,活的人,死的人;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13)树:树之以桑(名作动,栽种)(14)衣:五十者可以衣帛(名作动,穿)(15)谨: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16)罪:王无罪岁(名作动,归咎)3、特殊句式(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是亦走也(判断句)译:这也是逃跑啊(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文言文实词常见用法汇总

文言文实词常见用法汇总

文言文实词常见用法汇总1、爱:①爱,亲爱,友爱。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故以其爱不若燕后。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

”②亲爱的,心爱的。

李朝威《柳毅传》:“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③爱护,爱戴。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④怜惜,爱惜。

《左传•子鱼论战》:“若受重伤,则如勿伤。

”苏洵《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⑤舍不得,吝啬。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又:“吾何爱一牛?”⑥喜爱,爱好。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按:àn ①用手摁压。

《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②抚,握。

《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④查看,巡察。

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⑤核查,查验。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语”即本此义。

3、白:bái ①白色。

《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

”[白丁]无功名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

”②光亮,明亮。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③纯洁,皎洁。

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明白;洗雪。

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⑤禀告,告诉。

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4、拜:bài ①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

《史记•鸿门宴》:“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拜访,拜见。

《孔雀东南飞》:“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③拜谢。

《左传•之战》:“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④授予官职。

《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⑤接受官职。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⑥敬词(有时含上奏、上进之意)。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郡王穆莳拜手书’。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季氏将伐颛臾》1、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是:是社稷之臣也(这是,表判断)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正确,形容词)(2)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动词)君有疾在腠理(小病,名词)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急速地,副词)(3)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指示代词,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成年男子的统称,“夫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句首发语词)(4)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5)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是谁之过与(过错,名词)过犹不及(超过,动词)(6)相: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名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助,动词)(7)固:固而近于费(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8)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军事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事情)不事产业(从事)(9)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作动,编借口、找借口)(10)来、安既来之,则安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使……安定下来)2、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结构后置)译: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尔)(宾语前置)译:这恐怕要责备你吧。

(3)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译:这是鲁国的臣属啊(4)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省略句)译:从前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5)何以伐为?(宾语前置)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译: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龟甲和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

(7)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译:谋求在国内发动战争。

《寡人之于国》1、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2、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数: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shù几,几个)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数罟不入洿池(cù密,与“疏”相对)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屡次)(2)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野芳发而幽香(开放)(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通“只”,只是)中通外直(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4)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兵刃既接(兵器)穷兵黩武(战争)草木皆兵(士兵)(5)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shēng,尽)驴不胜怒,蹄之(shēng,能承受)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6)王: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大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动词,称王)(7)凶: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形容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8)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副词,更加)今:(增加)(9)走:弃甲曳兵而走古:(跑)今:(行走)(10)填:填然鼓之古:(拟声词,鼓声)今:(动词,填入)(11)鼓: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12)生、死、丧:使民养生丧死(生、死:形作名,活的人,死的人;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13)树:树之以桑(名作动,栽种)(14)衣:五十者可以衣帛(名作动,穿)(15)谨: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16)罪:王无罪岁(名作动,归咎)3、特殊句式(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是亦走也(判断句)译:这也是逃跑啊(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3.文言文实词(特殊表达)

3.文言文实词(特殊表达)

4.谦词: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谦下的修饰语。 谦词: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谦下的修饰语。 谦词 “窃”、“伏”: 修饰自己的动作。 窃闻” 伏惟” 修饰自己的动作。如“窃闻”、“伏惟”,表 示是自己私下听说,私下认为(思考)。 示是自己私下听说,私下认为(思考)。 拜读” “拜读”
(六)表示时间的词
3、疑问代词 、 问人: 问人: 谁、孰 问事物: 何、曷 问事物: 问处所、情况或原因: 问处所、情况或原因: 安、恶、焉、奚、胡
4、单复数 、
形式相同。 形式相同。 有时“ 有时“侪、辈、属、等、曹”附在人称代 词后面表示多数;有些人称代词既表人称, 词后面表示多数;有些人称代词既表人称, 又表领属, 即表示“ 又表领属,如“尔”即表示“你”、“你 又表示“你的” 你们的” 们”,又表示“你的”、“你们的”。
四、表示较长时间的
“长、久”-- “长久”,形容词。 长久” 形容词。 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始尔未为久” 孔雀东南飞》 “始尔未为久”(《孔雀东南飞》)。 “常、每、辄”-- 经常”,副词。 “经常” 副词。 千里马常有” 马说》 如:“千里马常有”(《马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辄倾数家之产” 促织》 “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素”-- “一向”,副词。 一向” 副词。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 如:“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二、表示现在时间的
现在” 名词。 “今”-- “现在”,名词。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正在” 副词。 “ “方”-- 正”、“正在”,副词。 方欲行” 如:“方欲行”(《狼》) 正好” 副词。 “恰巧” “会”-- 恰巧”、“正好”,副词。 会宾客大宴” 口技》 如:“会宾客大宴”(《口技》)

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基础试题04-18 0559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①名词活用作动词1、填然鼓之(敲起鼓)《寡人之于国也》2、树之以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寡人之于国也》4、然而不王者(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寡人之于国也》5、王无罪岁(归罪,归咎)《寡人之于国也》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寡人之于国也》7、非能水也(游泳)《劝学》8、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过秦论》9、序八州而朝同列(排列座次)《过秦论》10、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瓮做,用草绳系)《过秦论》11、吾师道也(学习)《师说》12、师道之不复或师焉,或不焉则耻师焉(从师)《师说》13、君子不齿(并列、排列)《师说》②动词使动用法1、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寡人之于国也》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劝学》3、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过秦论》4、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使……漂浮)《过秦论》5、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削弱)《过秦论》6、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过秦论》7、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蠢)《过秦论》8、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过秦论》9、约从离衡(使……离散)《过秦论》10、以弱天下之民(使……弱)《过秦论》1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过秦论》③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师说》2、孔子师郯子(以……为师)《师说》3、.而耻学于师(以……为耻)《师说》4、则耻师焉(以……为耻)《师说》5、不耻相师(以……为耻)《师说》④名词用作状语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向上;向下。

)《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劝学》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过秦论》4、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在国内、在国外)《过秦论》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文言文实词与特殊句式

文言文实词与特殊句式

并自为其名: 代词,自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今夫不受之天:指示代词,那些
夫起大呼:名词,丈夫

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
自以为大有所宜: 认为

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乳 妇扶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奶头
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 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9、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和 讨论
议 议事
10、大 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非常(十分)惊奇 现在 再,又
11、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读书人

重点实词:
有善口技者 善于 会宾客大宴 正赶上 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 少顷 一会儿 但闻 只 满坐 通“座” 寂然 静悄悄的样子
犬吠 狗叫 惊觉欠伸 醒 其夫呓语 说梦话 既而儿醒 不久 妇抚儿乳 喂奶 儿含乳啼 乳头 妇拍而呜之 轻声哼唱
当是时 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未几 夫齁声起 意少舒 稍稍正坐
重点实词:
这 同时 都,全 极 不多久 打呼噜
稍微 渐渐
俄而 中间力拉 曳屋许许声 虽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处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一会儿 中间夹杂 拉 即使 说出
扬起
大腿
几乎;跑
通假字
▪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 (1)不使学: ▪ 省略句。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
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
▪ (2)令作诗: ▪ 省略句。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
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
▪ (3 )谓……曰: ▪ 一处特殊的语言表达。对……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语法现象整理一、古今异义1. 其他祖父..积( 祖父和父亲 )2. 吾祖死于是..( 在这件事上 )3. 汪然出涕.曰( 眼泪 )4. 而乡邻之生日..蹙( 生活一天天地)5.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6.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7. 牺牲..玉帛,不敢加也( 猪、牛、羊等祭祀品 )8.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它们的果实 )9.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妻子和儿女 )10. 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11.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12. 又安敢毒.耶 ;若毒.之乎( 怨恨 )13.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值得可惜)14. 至若春和景.明( 阳光 )1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朝廷 )16. 余悲.之( 同情 )17. 永之人争奔走..焉( 争着做 )18. 君将哀.而生之乎( 可怜 )19. 以尽吾齿.( 岁月 )20. 复前行,欲穷.其林( 走到尽头(尽))2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2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请)23. 未果,寻.病终( 不久 )24. 后遂无问津.者( 渡口 )25. 衣食所安.( 养生的 )26.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扩大 )( 规模 )27. 薄.暮冥冥( 迫近 ) 28.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栖止 )( 水中美丽的游鱼)29. 或异二者之为.( 行为 )30. 是进.亦忧,退.亦忧( 做官 )( 隐居 )31.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 归依 )32. 舜发.于畎亩之中( 被推荐 )33. 陶后鲜.有闻( 少 )34. 坐.盗( 犯....的罪 )35.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映)36. 以其境过清.( 冷清清 )37. 小大之狱.( 诉讼案件 )38. 亭亭净植.( 竖立 )39.悄怆幽邃.(深)40.濯.清涟而不妖(洗涤)41.惟吾德馨.(香气,指人的品德高尚)42.小信未孚.(相信)43.去国.怀乡(京都)二、通假字44.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45.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戏弄)46.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47.困于心,衡.于虑(同“横”梗塞)48.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9.但手熟尔.(同“耳”罢了)50.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51.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着的)5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同“拣”挑选)53.止.有剩骨(同“只”只是)54.比其反.也(同“返”返回)55.公输盘不说.(同“悦”快乐)56.邹忌脩.八尺有余(同“修”长)57.徐公来,孰.视之(同“熟”仔细)58.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同“惑”感到奇怪)59.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同“曝”晒)60.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6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调发)62.为天下唱.(同“倡”倡导)63.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64.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披着)65.便要.还家(同“邀”邀请)66.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同“圆)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67.不蔓.不枝.(生枝蔓)(长枝节)6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69.驴不胜怒,蹄.之(踢)70.见其矣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点头)71.狼不敢前.(向前走)7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洞)(钻洞)73.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向下走)7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保佑)75.公将鼓.之(击鼓进军)76. 登轼.而望之( 扶车前横木 )77. 但微颔.之( 点头 )78.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戴高高的帽子)79. 名.之者谁( 取名 )80. 故自号.曰醉翁也( 取号 )81.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把肉晾干)82. 尉果笞.广( 用竹板打 )83. 夜篝火..( 提着灯笼 )84. 陈胜王.( 为王 )85. 上使外将.兵( 率领 )86. 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87.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吃 )88.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照耀 )89. 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服 )(二)名词作状语90.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天 )91.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 )92.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9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94.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向下 )95. 潭西南而往,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七星)( 像蛇)96. 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97.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98. 乃丹.书帛曰( 用丹砂 )99.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暗地里 )100. 狐.鸣呼曰( 像狐狸)101. 复前.行,欲穷其林( 向前)102. 岁.赋其二( 每年 )103. 汶水东.流( 向东 )104. 济水西.流( 向西 )105. 崖限.当道者( 像门槛)106. 北.定中原( 向北 )(三)动词作名词107. 尔安敢轻吾射.( 射技 )108. 惧有伏.焉( 埋伏)109.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生产出来的东西 )( 收入)(四)形容词作动词110. 尔安敢轻.吾射( 轻视 ) 111.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赞美 )( 偏爱 ) 112.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冻 ) 113. 若毒.之乎( 怨恨 )(五)形容词作名词114. 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六)意动用法115. 父异.焉( 感到奇怪 ) 116. 父利.其然( 以....为利 ) 117. 稍稍宾客..其父( 用宾客的礼节来款待 ) 118. 如鸣佩环,心乐.之( 感到开心 ) 119. 老吏史苦.之( 感到辛苦 ) 120. 渔人甚异.之 ( 感到奇怪 ) 121. 天下苦.秦久矣( 受苦 ) 122. 不耻.下问( 以...为耻 ) 123. 固以怪.之矣 ( 感到奇怪 )(七)使动用法124.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使...活 ) 125.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 使...痛苦;使...劳累 ) 则冻馁..其妻子( 使...受饿挨冻 ) 126. 凄.神寒.骨( 使...凄楚 )( 使...寒透 )覆而出.之( 使...出 ) 127.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使...流汗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恼怒 ) (一) 文化常识:1、“记”“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

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小石潭记》:写景,借凄清的景抒发作者被贬后的凄凉之情。

《核舟记》:状物,通过对核舟的介绍说明,赞扬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桃花源记》:叙事和写景,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岳阳楼记》:写景抒情,表明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写景,抒情,表明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登泰山记》:写景,描写泰山的壮丽景色,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说”“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黄生借书说》: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捕蛇者说》:通过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3、“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二)作家作品、朝代1、春秋:《左传》——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论语》——儒家经典,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书;《孔孟论学》《晏子春秋》——多己晏婴行事及其诤谏之言。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善辞令。

《橘逾淮为枳》2、战国《墨子》——墨家经典。

墨翟,春秋战国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公输》《孟子》——儒家经典。

孟轲,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天时不如地利》《庄子》——道家经典。

庄周,战国文学家、哲学家。

主张顺从天道、清净无为;《庄子钓于濮水》(追求自由、淡薄名利)3、汉代《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我国第一部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

《陈涉世家》《战国策》——西汉史学家刘向,国别体史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4、晋朝《陶渊明集》——陶渊明,陶潜,东晋大诗人。

《桃花源记》(《桃花源诗》前的小记)5、南北朝《世说新语》——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儿的笔记小说,由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周处》6、唐朝:《柳河东集》——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永州八记》)《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陋室铭》7、宋朝: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被尊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爱莲说》《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岳阳楼记》《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卖油翁》《醉翁亭记》《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主张变法,遭司马光等人反对。

《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黠鼠赋》《记承天寺夜游》8、明朝:魏学洢:《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笔记小说,清代张潮编辑。

)林嗣环:《口技》9、清朝:《小仓山房文集》——袁枚,清朝诗人,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黄生借书说》《聊斋志异》——蒲松龄,大部分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批判(科举弊端、官场黑暗),并通过在幻想的境界中描写狐鬼的形象时,表现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狼》姚鼐:桐城派古文家。

(桐城派: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登泰山记》刘开:清朝文学家,字明东、方来,号孟涂。

《问说》郑燮:清代著名画家,“诗、书、画”三绝。

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