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文化
川菜文化传承的意义

川菜文化传承的意义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的风味特色。
作为中国传统菜系的代表之一,川菜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其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丰富文化内涵
川菜传承了千百年来的饮食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川菜中,包含了生活习惯、婚姻礼仪、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化特点,让人们能够通过品尝川菜,深度了解四川的历史文化。
二、弘扬民族精神
川菜反映了川人的为民爱民、厚德载物、"厚德妙材、妙材厚德"等优秀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传承川菜文化,并通过川菜向外传播,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
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川菜不仅是四川人民的日常生活内容,也是四川地区的重要文化产业之一。
川菜文化对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传承和发展川菜文化,有助于为川菜产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四、全面推动文化建设
川菜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推动文化建设。
通过传承和弘扬川菜文化,可以巩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地位,引导人们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让川菜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川菜文化传承对于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多样性及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保障和发展川菜文化,推广及传承川菜文化等方面,需要加强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与保障。
浅析四川饮食文化

浅析四川饮食文化四川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食材而闻名于世。
四川饮食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四川饮食以辣为主要特点。
四川菜以其麻辣味而著名,被誉为“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这种辣味主要来自于四川特有的辣椒品种和各种调味料的独特搭配。
辣椒除了给菜肴带来辣味外,还能提鲜、增香。
四川人饭量大、胃口好,喜欢食物辛辣刺激,而辣椒的辣味不仅可以增加食欲,也有很好的清热解暑、驱寒保暖的作用。
四川饮食追求鲜香美味。
四川菜追求的是色、香、味俱佳。
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辣椒辣味,而是讲究菜品的味道刺激味蕾,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他们注重菜品的色彩搭配和装饰,以及各种佐料和调料的丰富而独特的搭配。
四川菜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炒、煮、炖、烤等,既有慢炖熬制的麻辣火锅,也有快速翻炒的宫保鸡丁,每一种烹调方法都能将食材的鲜美味道发挥到极致。
四川菜讲究食材的新鲜和多样性。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气候湿润,物产丰富。
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有着优质的红椒、大蒜、葱、姜等农产品。
四川也是中国的“鱼米之乡”,拥有丰富的粮食、豆腐、茶叶等产品。
四川的烹饪技术独特,关键在于对食材的处理和烹调方法的运用。
他们善于利用特色食材,搭配各种调料和香料,创造出独特的四川菜。
四川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协调搭配。
四川菜的每个菜品都讲究搭配,一个菜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食材搭配的合理性和味道的协调性。
他们讲究主菜与配菜的搭配,以及不同菜肴间风味的平衡。
四川菜对于食材的处理十分讲究,注重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绝不互相混淆。
他们注重不同菜肴的风味平衡,以期整顿菜肴的味蕾刺激度和口感。
四川菜能够给人以多个味觉的刺激和享受,让人久久回味。
四川饮食文化以辣为主要特点,并追求鲜香美味、新鲜多样、协调搭配的原则。
四川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于世,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四川饮食文化不仅是四川人民的饮食习惯,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特色的体现。
川菜文化论文(精选范文6篇

出酸中带辣、辣中带酸的独特风味。
美食摄影技巧分享
01 02 03
光线运用
在拍摄川菜时,合理利用光线是非常重要的。自然光是最 好的光源之一,可以选择在阳光充足的窗边进行拍摄。此 外,还可以使用柔光板或反射板来柔化光线,减少阴影部 分的过度曝光。
构图技巧
构图是美食摄影的关键所在。可以采用三分法、对角线构 图等经典构图方式来突出主体并营造层次感。同时,还可 以通过添加一些道具或背景元素来丰富画面内容,提升整 体美感。
发展历程
从秦汉时期的初创,到唐宋时期 的繁荣,再到明清时期的成熟, 川菜逐渐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
代表人物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川菜厨师, 如清朝的丁宝桢、近现代的黄敬 临等,他们对川菜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
川菜特点及流派
特点
川菜以麻辣著称,讲究刀工、火 候和调味,注重菜品的色、香、
味、形俱佳。
流派
。
05
CATALOGU锅肉
作为川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回锅肉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酱香味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图片展示中,可 以欣赏到肉片色泽红亮,肥而不腻,搭配青蒜、豆瓣酱等调料,呈现出诱人的食欲。
麻婆豆腐
作为川菜中的经典之作,麻婆豆腐以其麻辣鲜香、口感嫩滑而著称。图片展示中,可以看到豆腐块与肉末、豆瓣酱等 食材完美融合,呈现出红亮诱人的色泽,让人垂涎欲滴。
民间烹饪技艺
四川民间烹饪技艺丰富多样,如火锅、串串香、 麻辣烫等,这些独特的烹饪方式在川菜中得到了 传承和发展。
当代社会变革与川菜创新
全球化影响下的川菜变革
01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川菜不断吸收外来饮食文化的元素,进行
创新和改进,如融合西餐技法的创新川菜等。
介绍四川饮食文化特点饮食习俗特点和四川饮食文化历史发展情况

介绍四川饮食文化特点饮食习俗特点和四川饮食文化历史发展情况四川饮食文化的特点:1.麻辣味道:四川菜以麻辣味道为特色,辣椒和花椒是四川菜的主要调料。
这种麻辣味道独特而浓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口感丰富:四川菜追求口感的多样性,无论是麻辣、酸甜还是咸鲜,都可以在四川菜中找到。
四川菜的烹饪技巧独到,可以将不同食材的口感完美结合。
3.炒技高超:四川菜以炒菜著称,炒技高超,火候控制精准。
四川菜的炒技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传承,对锅气、火力和时间的把握非常精准。
4.丰富的食材:四川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交界处,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四川饮食文化以花椒、辣椒、豆瓣酱、豆腐等为特色食材,这些食材给四川菜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饮食习俗的特点:1.四川人讲究“吃辣”。
四川人对辣椒情有独钟,认为辣椒可以驱寒、解毒,并且可以增加食欲。
因此,四川人在日常饮食中喜欢吃辣椒。
2.四川人喜欢聚餐。
四川人热爱美食和社交,常常邀请亲朋好友聚餐。
聚餐时,大家可以品尝各式各样的四川菜,并且可以一边聚会一边品尝美食,增加亲友之间的感情。
3.四川人讲究“过年”。
四川人过年时,饮食文化十分丰富多样。
年夜饭是四川人过年的重要习俗之一,家人们会围坐一桌,共同品尝各种美食。
同时,四川人过年还会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四川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在新石器时代,四川地区就出现了具有高度文明的古蜀文化。
这种高度文明的存在,恰好为四川的饮食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古代,四川作为中国西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汇集了来自各地的人才和资源。
这使得四川地区的饮食文化得到了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川饮食文化逐渐形成独特的特色,并逐渐影响了周边地区。
随着时代的变迁,四川的食品工艺和烹饪技巧也不断发展和创新。
例如,四川的火锅文化在清朝时期得到了发展,成为了四川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的麻辣火锅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火爆的口感,吸引了无数食客,成为了四川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总结起来,四川饮食文化以其麻辣味道、丰富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闻名于世。
在成都品尝正宗川菜感受美食文化

在成都品尝正宗川菜感受美食文化美食,是一座城市最能代表其文化的一种形式。
成都作为中国著名的美食之都,以其丰富多样的川菜闻名于世。
品尝正宗川菜,不仅能够满足味蕾,更能深入感受成都的美食文化。
本文将带您一起走进成都,领略正宗川菜的魅力。
第一章:川菜的历史与特点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四川。
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秦朝时期。
川菜以其麻、辣、鲜、香的独特口味而闻名,主要特点有四大特色:麻辣、酸辣、鲜香和咸鲜。
其中,麻辣是川菜最明显的特点,辣椒、花椒的运用使得川菜具有浓郁的香辣味道。
第二章:成都四川菜的代表菜肴成都作为川菜的发源地,拥有众多代表性菜肴。
著名的有宫保鸡丁、水煮鱼、回锅肉等。
宫保鸡丁作为一道经典川菜,以其酸甜可口的味道和细腻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水煮鱼则以麻辣味道和鲜嫩的鱼肉特点,成为成都最受欢迎的菜肴之一。
第三章:成都的特色小吃除了正餐菜肴,成都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值得品尝。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麻辣烫、串串香和龙抄手。
麻辣烫以其辣味和丰富的食材选择而受到食客们的追捧。
串串香则是川菜中的烧烤类小吃,以其香辣味道和新鲜的食材,吸引了无数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
龙抄手则是成都特色的小吃,以其独特的抄手配方和醇香的汤底,成为成都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选美食。
第四章:成都美食文化成都美食文化深厚而丰富,不仅仅是吃,更包含了成都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交流。
成都人注重慢生活,喜欢在休闲时光品尝美食,与朋友亲人共同分享。
同时,成都还有众多的餐饮文化节庆活动,如火把节、蓉城烧烤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味川菜和感受成都的热情与活力。
第五章:川菜的传承与创新川菜的传承与创新是川菜发展的重要方面。
成都作为川菜的发源地,承载了川菜的传统与发展。
同时,也推出了不少创新的菜肴,融入了现代烹饪技巧和食材搭配。
这些新的菜肴在传承了川菜特色的同时,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需求。
结语:成都,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天堂。
在这里,品尝正宗川菜,不仅能够满足味蕾,更能够感受到成都独特的美食文化。
川菜文化

水煮牛肉
粉蒸牛肉
冷吃兔
文化传承
——川菜博物馆
川菜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以菜系文化为
陈列内容的活态主题博物馆。位于成都 郫县古城镇,占地约四十亩,投资近亿 元、藏品数千件,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 化为陈列内容的主题博物馆。川菜博物 馆内分典藏馆、互动演示馆、品茗休闲 馆、灶王祠、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 等
第二类为辛香味型,有蒜泥味、姜汁味
、芥末味、麻酱味、烟香味、酱香味、 五香味、糟香味等。 具体代表的菜品有樟茶鸭子、烟熏排骨 、麻酱凤尾、五香熏鱼、酱爆羊肉、葱 油鱼条、姜汁热窝鸡、香糟肉等等。
香糟肉
第三类为咸鲜酸甜类味型,有咸鲜味、豉汁 味、茄汁味、醇甜味、荔枝味、糖醋味等。 这一类味型使用较广,菜品极多,有代表性 的如一品宫燕、干烧鱼翅、白汁鲍鱼、荷花 鱼肚、开水白菜、芙蓉鸡片、鸡豆花、锅巴 肉片、白油肚条、八宝鸭、盐水鸭脯、蜜汁 瓤藕、核桃泥等等。
白油肚条
鸡豆花
派系分类 ——两派三帮
上河帮(蓉派,以成都和乐山菜为主)
其特点是小吃,亲民为主,比较清淡,传统 菜品较多。蓉派川菜讲求用料精细准确,严 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其味温和,绵香悠 长。通常颇具典故。 其著名菜品有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鸡丁 、盐烧白、粉蒸肉、夫妻肺片、蚂蚁上树、 灯影牛肉、蒜泥白肉、樟茶鸭子、白油豆腐 、鱼香肉丝、泉水豆花、盐煎肉、干煸鳝片 、东坡墨鱼、清蒸江团等。
川菜文化
川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中国 来自大菜系之首,素来享有"一菜一格, 百菜百味"的声誉,它历史悠久,源 进流长。据史书记载,川菜起源于 古代的蜀国。自秦朝至三国时期, 成都逐渐成为四川地区的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使川菜得到较大发 展。
中国川菜文化

中国川菜文化摘要:川菜是对我国西南地区四川和重庆等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的统称,川菜最大的特点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以成都、重庆、川南三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著称。
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
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
川菜作为我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民以食为天”。
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老夫子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饮食是人生、社会的头等大事。
从古到今,人类皆离不饮食,然而,远古时代的饮食仅是“茹毛饮血”,还只限于果腹求生的范畴,谈不上体现精神文化特质。
当生产力发展到获取食物比较富足,社会精神财富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发展到一定高度,社会分工产生烹饪职业并出现烹饪理论的时候,烹饪才能成为艺术,饮食文化才能产生。
在世界上许多民族、许多国家自成体系的饮食文化中,饮誉全球的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和法兰西民族饮食文化。
法国曾经是欧、美公认的“烹饪王国”,可是历史悠久的中国饮食文化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和欢迎。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在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度发展起来的,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是中国商业文化体系中的瑰宝。
川菜是中国的主要菜系之一,川菜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川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川菜文化是随着川菜烹饪技术和四川饮食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物产、民族及风俗习惯各异,因而各地的烹饪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若干各具地方特色的菜系。
川菜是我国主要菜系之一,发源于近三千年前的巴蜀古国。
在约两千年前的汉、晋时期,就已初具规模。
讲究食品味道和调味品的使用,是饮食责任编辑:肖建春郡江原人,江原在今四川崇庆县西北)在所著的《华阳国志)中就指出:巴、蜀之人有“尚滋味”和“好辛香”的传统。
川菜文化

中国川菜文化摘要:川菜是对我国西南地区四川和重庆等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的统称,川菜最大的特点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以成都、重庆、川南三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着称。
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
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
川菜作为我国汉族八大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着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民以食为天”。
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老夫子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饮食是人生、社会的头等大事。
从古到今,人类皆离不饮食,然而,远古时代的饮食仅是“茹毛饮血”,还只限于果腹求生的范畴,谈不上体现精神文化特质。
当生产力发展到获取食物比较富足,社会精神财富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发展到一定高度,社会分工产生烹饪职业并出现烹饪理论的时候,烹饪才能成为艺术,饮食文化才能产生。
在世界上许多民族、许多国家自成体系的饮食文化中,饮誉全球的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和法兰西民族饮食文化。
法国曾经是欧、美公认的“烹饪王国”,可是历史悠久的中国饮食文化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和欢迎。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在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度发展起来的,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是中国商业文化体系中的瑰宝。
川菜是中国的主要菜系之一,川菜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川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川菜文化是随着川菜烹饪技术和四川饮食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物产、民族及风俗习惯各异,因而各地的烹饪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若干各具地方特色的菜系。
川菜是我国主要菜系之一,发源于近三千年前的巴蜀古国。
在约两千年前的汉、晋时期,就已初具规模。
讲究食品味道和调味品的使用,是饮食责任编辑:肖建春郡江原人,江原在今四川崇庆县西北)在所着的《华阳国志)中就指出:巴、蜀之人有“尚滋味”和“好辛香”的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川菜文化摘要:川菜是对我国西南地区四川和重庆等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的统称,川菜最大的特点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以成都、重庆、川南三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著称。
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
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
川菜作为我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民以食为天”。
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老夫子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饮食是人生、社会的头等大事。
从古到今,人类皆离不饮食,然而,远古时代的饮食仅是“茹毛饮血”,还只限于果腹求生的范畴,谈不上体现精神文化特质。
当生产力发展到获取食物比较富足,社会精神财富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发展到一定高度,社会分工产生烹饪职业并出现烹饪理论的时候,烹饪才能成为艺术,饮食文化才能产生。
在世界上许多民族、许多国家自成体系的饮食文化中,饮誉全球的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和法兰西民族饮食文化。
法国曾经是欧、美公认的“烹饪王国”,可是历史悠久的中国饮食文化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和欢迎。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在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度发展起来的,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是中国商业文化体系中的瑰宝。
川菜是中国的主要菜系之一,川菜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川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川菜文化是随着川菜烹饪技术和四川饮食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物产、民族及风俗习惯各异,因而各地的烹饪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若干各具地方特色的菜系。
川菜是我国主要菜系之一,发源于近三千年前的巴蜀古国。
在约两千年前的汉、晋时期,就已初具规模。
讲究食品味道和调味品的使用,是饮食责任编辑:肖建春郡江原人,江原在今四川崇庆县西北)在所著的《华阳国志)中就指出:巴、蜀之人有“尚滋味”和“好辛香”的传统。
两千多年来,这一传统仍为川菜所保持并加以发扬,并成为川菜所具有的著名特色。
隋、唐五代,川菜有了较大的发展。
两宋时期,川菜已跨越巴蜀旧疆,以独有的菜肴和饮食文化特色,先后进入当时的京都沐京(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为世人所瞩目。
明代末叶,辣椒从南美洲传入我国后,使川菜原已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传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到了晚清,川菜逐步形成以清鲜醇浓并重,而又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的独特风味。
现在,川菜不仅在长江中下游及云南、贵州等地有相当的影响,占有相当的市场,川菜风味的餐馆且已遍及国内的一些主要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更是走出中国,冲向世界,扬名于海内外。
川菜及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四川位于长江上游,盆地四周高山环绕,长江横贯南部,其氓江、乌江等支流流经北部和南部。
地处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境内山林茂密,菌笋丰盛,有虫草、竹荪等山中珍品;河渠交错,鱼虾肥美,有江团、雅鱼、黄辣丁等鱼类上品;肉类禽蛋,干鲜果蔬,四季不绝。
所有这些,都为川菜名家一显身手,提供了丰厚的物资。
其次是人文条件良好。
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后,曾把当地的豪吏大户迁徙到蜀郡。
这些人利用蜀郡丰富的资源,过着富足奢华的生活。
象西汉时临工队今邓睐)卓王孙这类人,竟有家憧近千人。
他们竞相游宴,争相夸耀。
由此可见当时川菜烹饪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
很多生于四川或来到四川的名人学士,热衷于赞赏甚至亲自烹饪川菜。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和卓王孙的寡女卓文君相恋成婚。
“文君当沪,相如涤器”,传为千古佳话。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亲事烹调。
清代四川总督丁宝祯喜食川味鸡丁。
20世纪20年代,四川作家李劫人因不满军阀对教育的摧残,辞去大学教职,开设名为“小雅”的菜馆,亲自掌勺,也留下了文豪作酒佣的佳话。
由于川菜自古以来就有崇尚滋味、讲求质量的好传统,加之一些名人学士对川菜的赞扬和亲自制作,就大大促进了川菜文化和烹饪技艺的普及与提高,并且造就了一批精于烹饪的专门人才,使川菜蜚声于国内外。
再其次是兼收并蓄,博采各家之长,为我所用。
川菜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传统的风味特色,又有广泛的适应性,而为广大人士所喜爱,还在于它能兼收并蓄,博采各家之长来不断丰富自己,以求得发展,而且这种博采又不是单纯摹仿,而是在结合自己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为我所用。
有人用“南菜川味,北菜川烹”来描绘川菜这一特点,是有根据、有道理的。
历史上四川有几次较大的人口流动,带来了各地的饮食文化和风尚,为川菜兼采各地的烹饪技艺之长创造了条件。
秦灭六国后,徙其豪侠于蜀,汉初徙汉中民实巴蜀,到东汉末年、西晋之际,乃至晚唐五代时期,巴蜀虽也有战乱,但有不少时间也较中原相对安定,仕宦之家及老百姓均移入不少。
明末清初,四川经过大战乱,十室九空,“湖广填四大量移民。
清代实行地方官本籍回避制度,外籍官员多带家庭厨师入川。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单位和老百姓内迁来川者更多。
随着人口的移动,带来了各地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使川菜能更好地吸收各地烹饪技艺之长,从而得到充实和发展。
从四川到外地的有心人,也悉心收集各地的名菜名点,并把它们和烹调技艺及文化内涵引回四川。
这样,就使得川菜及其文化既具有独特的风格又有广泛的适应性,因而受到省内外甚至国外不少人的喜爱。
二、川菜文化的主要表现川菜文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下面就其表现的主要方面作一些论述。
(一)川菜与滋味和烹调技艺滋味是进餐者的精神感受,具有文化含义。
川菜继承并发扬了“尚滋味”的历史传统,故味的变化大,味型多,被誉为“百菜百味”。
有人以为川菜的口味特点就是麻辣,这种看法虽然有些道理,但是片面的,麻辣仅是川菜口味的一个方面,还有咸鲜、糖醋、五香等多种口味。
即使是家常味和麻辣味菜肴,也可在保持其传统风味的前提下,根据食者的年龄、性别、籍贯、民族的不同,调整某些调味品的用量,以达到“适口者珍”的目的。
所谓“美味还须妙手调”,就是这个意思。
在川菜中,药膳是一朵奇葩。
药膳既富营养,又别具风味。
中华民族是以植物为主食的民族,这一食俗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医食同源”的特点。
川菜的药膳,便很好地体现了药食合一。
有些药膳还成了美撰。
例如虫草蒸鸭,既是取其补精益气,又味美鲜醇。
中药杏仁,有祛痰止咳和润肠的功用,夏天吃冰冻杏仁豆腐,香甜中带有淡淡的苦味,沁人心脾。
川菜的特有滋味,出自于烹饪技术的成熟,这是表现饮食文化的基本条件之一。
这反映在烹饪器具及烹饪方式多样化之上。
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器”,对烹饪器具也很讲究。
川菜一般用的器具有盘、碗、碟、砂锅、勺、罐、盆、缸等多种,有的大类还要分品种,例如碗就要分汤碗、扣碗等。
不同的菜,要用不同的器具,例如盛鱼用条盘,盛烧菜用汤盘等,这样才协调、美观。
不少川菜餐具都用精致的江西瓷制作,表面往往绘上图画或写上书法,更有着浓郁的文化意味。
被誉为“一菜一格”的川菜,是用多种烹饪方法烹制而成的。
主要烹饪方法有拌、炒、炸、收、煮、溜、爆、烧、编、冲、冻、蒸等几十种。
有的一样菜要用几种烹饪方法才能制成。
有些川菜食品还以精巧刀工,雕刻成人物、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等平面或立体形象,以美化菜肴或丰富宴席气氛。
(二)川菜与名人和论著诗词川菜为著名菜系,不少川菜都与名人关系密切。
有些四川名菜是由名人创制的。
例如五柳鱼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成都制作的,此菜香辣酸,味道佳美,因鱼似柳叶,又为纪念晋朝诗人五柳先生陶渊明,故取此名。
苏东坡创制了东坡系列川菜,有东坡肉、东坡羹、东坡饼、东坡豆腐等。
其中红烧东坡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
有的是以名人命名的川菜,如太白酱肉,宫保鸡丁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川菜烹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川菜文化的发展。
西晋人左思的(蜀都赋)对“金垒中坐,肴福四陈,触以青醇,鲜以紫鳞”的描述,反映了当时四川筵席的盛况和技术水平。
苏轼在其(东坡志林)中,总结出“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的烧制猪肉十三字诀。
清代川人李调元的(函海·醒园录),总结了川菜的38种烹饪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11菜烹调师还和日本“主妇之友社”合编了(中国名菜集锦·四川》。
川菜与诗词有缘,不少诗人都吟咏过精论美味的川菜。
客居四川的杜甫曾对四川鲜笋、鱼羹、嘉鱼和郸筒酒作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撰来”和“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郸筒不用酩”的诗句。
也是客居四川的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作诗赞美四川的鲜蔬:“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食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著名现代文学家和学者、四川人郭沫若在成都带江草堂吟道:“三洞桥边春水生,带江草堂万花明。
烹鱼斟满延龄酒,共祝东风万里程。
”这些优美的赞扬川菜的诗句,大大提高了川菜的文化品位。
(三)川菜与名店和就餐环境川菜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厨师们精钻技艺,经营者用心策划,在菜肴的品质、特点的选择与保持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不少名店,有的店具有悠久历史。
清咸丰末年(约1860年)成都陈兴顺饭铺老板娘创立的“陈麻婆豆腐店”,至今生意兴隆。
1929年革命先烈车耀先在成都开设“努力餐”餐馆,为宣传革命、掩护革命活动做了大量工作,该馆菜肴以精、美、廉、洁著称。
此外,1920年开设的“赖汤元小吃店”,抗日战争时期开设的“味之腆餐馆”和“耀华餐厅中餐部”,解放前开设的“荣乐园餐馆”等,也都是菜品精美、具有特色的名店。
就餐环境也重要,四川人和我国其它地区人民一样,讲究饮食情趣,有“三分食物,七分情趣”之说。
例如,许多大的有名的川菜馆,常常建在清幽雅致、环境优良的地方。
在房屋建筑上,也力求典雅并富有独特风格。
在有的高档餐厅还建设了小花园,并在餐厅挂上名人字画、对联等,以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四)川菜与年节和旅游活动年节很讲究饮食。
汉族年节食俗,表现了汉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风格。
川菜也有年节食俗。
例如新春佳节食年糕,是为祝愿生产、生活年年高(糕)。
正月十五品汤元,是因汤元象征着合家团圆,香甜的馅象征着日子的甜美幸福。
五月初五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中秋节吃月饼,因月饼形如圆月,也表示合家欢聚。
重阳节食米糕,因人们在此节要登高饮酒,吃糕即意味着登高(糕)。
传说东汉时,在江南青山脚下来了一位白发老人,对人们说,九九重阳这一天有灾祸,必须上山饮桂花酒,方能免灾。
于是人们在九月九日之前纷纷举家搬至山顶,并照老人指点,在山上饮桂花酒。
果然,九月九日那天,山下村寨被一场大火烧光。
自此,每到重阳节前夕或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饮酒。
居住平原的百姓因无山可登,就在重阳节这天自制米糕,并在上面插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