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_读后感

合集下载

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读王清任《医林改错》有感

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读王清任《医林改错》有感

痛逐 瘀汤 、补 阳还五 汤等方 剂 ,部 分方 外周微 循环障碍 ,即血 液处于浓 、黏 、 不遂及乳腺癌术后上肢肿帐麻木等 。
剂由张仲 景活血 化瘀 法的发 展而来 。如 聚状态 。肿瘤 与血液凝 固性异常 ,其特
目前实验证 明 ,具有抗 肿瘤作 用的
《金匮要略 》攻 下活血 法的大 黄牡丹 皮 点 表现 为 凝血 机 制 被 激 活 ,血 小板 活 活血 化瘀类 中药有丹参 、大黄 、红 花 、
晚 期肿瘤 患者常表现 为气虚 与血瘀
于 重视气 血 ,注 重虚实 ,审 因 多责于 血
血瘀 是 肿瘤 形成 发展的一个 主要病 同时 存在 ,治 疗上既要扶 正益气 ,又要
瘀 ,治疗 长于 补气活血 。在 活血化瘀 理 理 机制 之一 ,而 且 见之于 肿瘤病 程的 各 祛 邪化瘀 。代 表方如补 阳还五汤 ,取大
E—ma i I i rui feng#jcyyl20 com cn 责编,/李瑞枫 【实习 ) 蔡洁明

翊 £
读王清任 《医林改错 》有感
文/ 孟 州 令 (中 国 中 医科 学 院望 京 医院 肿 瘤 科 ) 【指 导 老 师 】 王芳 (中 国 中 医科 学 院 望 京 医院 肿 瘤 科 副 主任 医师 )
王清 任是我 国清代 著 名医学家 ,对 不和 ,百病 乃变化 而生 。”王清任 《医 活质量 。活血化瘀 法不 但能祛邪 消瘤治
活血 化瘀 理论有 独特 的见解 ,他的 《医 林 改 错 》云 : “肚 腹 结 块 ,必 有 形 之 疗 肿瘤 ,亦可 配伍他 法对瘀血 引起 的发
林 改错 》突破 了传统理 论 ,丰 富 了血 瘀 血 。” 也就是 表明 ,气虚则 无力推动 血 热 ,瘀血阻络 引起的 出血 ,血瘀 经络所

医林改错读书笔记

医林改错读书笔记

医林改错读书笔记Reading notes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for students in the medical field. It helps them retain information and reinforce concepts they have learned in class. However, making mistakes in these notes can lead to confus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of important concepts.读书笔记对于医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有助于他们记住信息,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概念。

然而,在这些笔记中犯错误可能会导致对重要概念的混淆和误解。

One common mistake in reading notes is misinterpreting information and writing down incorrect facts. This can happen when students are trying to quickly jot down information without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material. It i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take the time to comprehend the content they are reading and ensure they are accurately represent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eir notes.在读书笔记中常见的一个错误是错误解释信息并写下不正确的事实。

当学生们试图快速记录信息而没有完全理解材料时,这种情况可能发生。

《医林改错》之活血化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

《医林改错》之活血化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

缩 , 为麻 痛 。有 风 盛 、 盛 、 盛 、 盛并 随者 , 痰 发 寒 湿 热 有
瘀、 血虚 、 实 证 不 同 者 , 瘀 各 不 相 同 , 以随 证 加 邪 其 治
减 , 虚 血 瘀 则 益 气 活 血 , 滞 血 瘀 则 行 气 活 血 , 虚 气 气 阴
着凉 , 或暑夏贪 凉 , 腰府 失护 , , 、 、 风 寒 湿 热之邪乘 虚侵 入; 二为体虚年 衰 , 天禀赋不 足 , 先 加之 劳役负 重 , 或久
摘要: 医林改错》 《 中系统地运用了气血理论, 提出了活血化瘀思路, 创制的补气、 活血、 化瘀方剂, 对后世影响极大, 其中不少方 剂被广泛用于临床, 疗效卓著。笔者借鉴《 医林改错》 中活血化瘀法的思路, 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辨证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取得 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 腰腿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活血化瘀法; 医林改错》 《
血化瘀 法 的思路 , 2 0 从 0 3年开始对 急性腰椎 间盘 突 出 症患 者辨证采用 活血化瘀 法治疗 , 取得 了满意疗 效 , 体
会 如下 。
1 正本 清源
从 瘀 立 论
性 期 , 血离经 , 结不 散 , 气 瘀 固定 刺痛 , 此时邪盛 而正未
虚 ; 复 发 作 , 延 日久 , 肾 俱 虚 , 不 养 筋 , 肉 萎 反 迁 肝 血 肌
不 通 , 通 则 痛 。外 感 、 不 内伤 、 仆 所 致 本 病 者 , 出 现 跌 皆
3 明辨证 型
临 床 实践
笔者 在医疗 实 践 中 , 围绕 其 “ 血 大 法 ” 辨 证 治 活 ,
疗 腰椎 间盘突 出症 , 分别 阐述之 。
3 1 行 气活血 法 . 跌 仆 外 伤 , 腰 部 用 力 不 当 或 强 力 或

医林改错读后感

医林改错读后感

医林改错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医林改错》,这是一本关于医学界的小说。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年轻医生在医学界中的成长故事,以及他在医学实践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和艰辛,也对医学界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主人公作为一名年轻医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病人和疾病,他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需要有高超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他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以便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之处,也更加敬佩和尊重医生们为人类健康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对医学界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医学界的一些弊端和问题,比如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医疗纠纷的频发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治疗效果,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多困扰和不便。

通过这本书,我对医学界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关注医疗改革和医患关系的改善。

最后,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艰辛和不易,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同时,我也意识到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作为患者,我们应该尊重医生的劳动成果,积极配合治疗,而作为医生,我们也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服务。

通过这本书,我对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医生们为我们健康所做出的努力。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悟,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关注医学界的现状和医患关系的改善。

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医学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医患关系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医学界的发展和医患关系的改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应轻视之人—王清任(医林改错)

不应轻视之人—王清任(医林改错)

不应轻视之人—王清任(医林改错)不管怎么说《医林改错》都是中医认识人体结构的转折性标志,对于人体的结构的探索从未停止。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王清任(1768-1831年)是一个非常严谨,对古人敢于提出质疑的人。

拥有一个现代正确的解剖认识,应该是王清任老先生的愿望。

当然,由于当时条件和时代科技的限制,未能遂人所愿。

古人对人体的解剖确实存在差错,但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的,中医论脏腑,偏向于功能,为什么还会有效果?中医的诊病不仅有脏腑辨证还有六经辩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辩证等多种诊法。

私自认为中医所认识的脏腑功能是建立在经过几千年中药和脏腑之间的相互修正而形成的精华,绝不是单纯的错误或正确能衡量的,但近代人类对人体结构的认识逐渐完善,我们中医人更要重新修正自己对脏腑结构的认识,并且通过临床来让中医脏腑的功能更加完善,更好的指导中药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王清任老先生通过观察了大量的尸体解剖,在当时主流医学估计会骂他离经叛道,但可以看出他是尊经却不迷经,这种怀疑求真的精神值得吾辈敬仰与学习。

虽言此书非治病全书,乃记脏腑之书,但他把气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于血瘀的辩证更加准确,如午后潮热,至晚尤甚、痛固定不移,刺痛或绞痛、包块、浅表静脉的怒张,局部皮肤的改变、唇青紫、肌肤甲错以及精神等症状。

以通窍活血汤治疗头面四肢周身血管的血瘀;血府逐瘀汤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膈下逐瘀汤治疗肚腹之淤或有积块,运用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药,量小活血,量大破血。

煎药时多加黄酒,有对于化瘀打通人体的气血。

如若气虚之人用大量黄芪来补其气;化瘀行气常用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元胡、乳香、没药;疏通经脉常以地龙、皂刺、山甲;小茴香用于虚寒的疼痛坠胀。

人之一切活动的正常,始终离不开气血,气血就是机器的机油、汽油,油出现问题,其转动必然会受到影响。

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者为何物,所伤者无非气血也。

像久病阳虚之人,在助阳的同时加以活血之药能便于阳气的回归;手脚冰凉之人不过气血不达,血脉不通疏通瘀血即可,气血不足血脉必然不畅而瘀堵;皮肤诸疾,血脉不畅或局部邪气祸及,必求之于气血顺畅。

读医林改错刍义

读医林改错刍义

读医林改错刍义王清任字勋臣,河北玉田人。

是清代医学家,以医为业,“名噪京师”,一生敢于疑古,勇于创新,重视实践,治学有方。

所著《医林改错),既修正古医籍有关论述的错误,又丰富了中医学理论宝库。

兹就治学精神,解剖贡献,论气与血指导临床,刍议于下。

1治学精神不图虚名王氏重视医疗实践,反对侈谈,主张著书立说“必须亲治其症,屡验方法,万无一失,方可传与后人。

”批评不经实验有效,唯致力抄袭罗列,不辨真伪而著书欺人之人,“其言仿佛似真,其实脏腑未见,无凭之谈作欺人之事,利己不过虚名,损人却属实祸。

”警告个人主义和唯心主义者,“断不可徒取虚名,恃才_-----遗作杀人之事。

”此教诲不图虚名,应作有人道主义之医者。

2实践真知解剖贡献王氏在医疗实践中,深知人体解剖之重要,云“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否则“本源错,万虑皆失”.所以“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人夜行。

”在研究历代医籍有关脏腑的谬误之处,遂生怀疑,决心予以更正:毅然致力于人体脏解剖之研究,历尽艰辛,42年,破封建礼教之束缚,赴刑场、野塚察尸体,视犬食之余,及亲饲动物实验,得脏腑真相绘图二十五幅,对于中医解剖作出定之贡献。

关于对肺之认识,云肺有两叶,有气管,支气管,肺下无透窍:改正前人认为肺有六叶,两耳,二十四孔之错误。

古人认为肝是左三叶,右四叶,胆附于肝之短叶:王氏实际观察,云肝有四叶,大而向上,后连于脊,其位在胃之上,胆附于肝右二叶,此认识与观察解剖学对照,较为正确。

对胆囊管、胰脏、肤管、幽门插约肌、肠系膜等,与现代解剖部位基本吻合。

发现之人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眼之视力与脑有关:会厌之作用、隔膜形态位置)描述,皆补前人所未载。

王氏因时值科学不发达及历史条件所限,对解剖之观察描述,不仅粗浅,亦有谬误之处,如云“心中无血”,“膈上血腑”等等。

但是,王氏并不满足己著,(自序)中云:“其中当尚有不实不尽之处,后人倘有机会,亲见.424.脏腑,精查增补,抑又幸矣。

重读《医林改错》体会

重读《医林改错》体会

重读《医林改错》体会重读《医林改错》体会作者:刘燊仡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2013年起,我跟随翁维良教授学习。

翁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年余,在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研究等方面具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内科疑难病的诊断治疗中。

他推崇王清任活血化瘀理论,气血辨证为基础,提出“百病皆瘀”、“怪病多瘀”的理论,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肌病、大动脉炎、慢性肾炎、周围血管病等多种疑难病,疗效显著。

尤其在内科疑难病的中医诊疗中,他在气血理论指导下,以活血化瘀法整体辨证治疗,总结出“活血化瘀十二法”,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学术特色。

翁老推崇王清任,认为其乃当时医学界之“实干家”,他对王清任之《医林改错》逐字研读,王清任的气血论、瘀血学说以及活血化瘀五方对于翁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翁老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疑难病是以气血理论为指导,对王清任活血化瘀理论的衍伸。

记得还是大学本科时期,我曾读过一次《医林改错》,当时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本书太薄了,一本小册子,所以难免不够重视,草草读来,印象并不深刻。

毕业后,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辨治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所以,近来又拿出《医林改错》这本书,也学着老师,逐字逐句认真读起来,边读边想,收获颇丰。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精究岐黄,敢于创新,他曾说:“著书不明脏腑,岂非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

他精心观察人体构造,绘制图形,并纠正前人之错误,著成《医林改错》一书。

书中的第一部分,虽然其在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的新认识,纠正了古人对于人体的种种错误认识,但由于当时特定的封建意识的束缚及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在如今的我们看来,其改错的程度和意义有待商榷,但他敢于破除古人思想禁锢、科学求真的精神,在崇尚尊经法古的封建社会难能可贵,值得我辈学习。

《医林改错》第二部分内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在这一部分,王清任创造性地发展血瘀论及活血化瘀治法的研究,被公认为是活血化瘀派的代表人,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王清任《医林改错》研究

王清任《医林改错》研究

王清任《医林改错》研究《医林改错》研究——从错误中汲取医疗知识与经验摘要医疗领域的实践经验往往伴随着漏诊、误诊、药物副作用等错误问题的发生。

然而,这些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知识与经验,成为医学领域常常被引导的学习资源。

本文以王清任的医学论著《医林改错》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述的错误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探索从错误中汲取医疗知识与经验的可能性与方法。

文章首先从错误案例的意义与分类角度进行介绍,随后分类讨论了医疗实践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包括诊断错误、治疗错误、手术错误、药物错误等,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错误背后的原因与教训。

最后,文章结合当前医学教育的特点与挑战,探讨了加强医疗错误管理与推进医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医学知识;医疗错误;错误管理;医生职业发展AbstractThe practice experience in medical field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problems such as missed diagnosis, misdiagnosis, and drug side effects. However, these mistakes provide irreplaceabl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for doctors to learn from, and become commonly used learning resources inthe medical field. This paper takes Wang Qingren's medical treatise "Yi Lin Gai Cuo"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and summarizes the error cases described in the book, and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and methods of learning medic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from mistakes.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and classification of error case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ommon types of medical errors in diagnosis, treatment, surgery, drug use, etc., anddemonstrates the reasons and lessons behind the errors with specific cases. Finally,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 of current medical educati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strengthening medical error 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doct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Keywords: medical knowledge; medical error; error management; doct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一、错误案例的意义与分类医生在医学实践中难免会犯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但同时也成为获取经验教训的重要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对待王清任的改错
——《医林改错》读后感10级中西医临床全科医学班刘国华 20100107020 一直以来,西医之说对传统中国医学表示不满并予以批判,第一位对祖国传统医学提出严厉纠正的中国医生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并被清末西医德贞(Dudgeon)誉为:“近代中国解剖家”。

通过快速浏览《医林改错》,我认识到它的确是划时代的一本书。

《医林改错》分二卷,王清任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是他访验脏腑四十二年呕心沥血之作,也是我国中医解剖学上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著作。

本书约有三分之一篇幅为解剖学内容,以其亲眼所见,辨认胸腹内脏器官,与古代解剖作比较,画出他自认为是正确的十三幅解剖图以改错。

从一般的解剖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的大体描述论,王清任所改是十分准确的。

他发现了颈总动脉、主动脉、腹腔静脉及全身血管之动静脉区分;描述了大网膜、小网膜、胰腺、胰管、胆总管、肝管、会厌及肝、胆、胃、肠、肾、膀胱等的形态和毗邻关系。

这些是很有革新和进步意义的。

但是,他对不少器官的命名和功能解释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是错误的。

例如将主要的动脉称为“气总管”、“气门”,并认为动脉内无血而有气,将主要静脉称为“荣总管”,认为血液及营养等靠它供应全身等等。

正是生理功能与解剖的新解释使王清任在活血化瘀理论及临床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本书约有一半以上内容即为此而作。

所创通窍活
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等,分治五十余种瘀症及半身不遂、瘫痿、痹症及难产等,实发前人之未发,且多可在临床收到殊效。

中医学活血化瘀理论的建立,本书实有肇化之功。

此外,书中一再体现出不遵经、不崇古的革新创造精神。

例如:他否定天花病因的“胎毒论”、否定“胎在子宫、分经轮养”之论,认为“抽风不是风”,是因气虚而血瘀。

他接受“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之新“脑髓说”,并作了自己的发挥。

《医林改错》体现了中医学家革新的勇气,其错失之处,也是由于时代局限,不能亲自动手解剖以致未有精细观察和进行实验所致。

西医于骨肉脏腑逐层剖验,形真体晰,中华向无此条,而千载而后,阐发余蕴,实王先生《改错》一书,为之嚆矢也。

这是近代医家刘自述对王清任的评价。

其实,对于他的评论历来不绝,褒贬不一,各有所重。

我很赞赏王清任的改错精神、创新精神,但对于王清任所写的几句话,我不认同。

如下:
“古人曰∶既不能为良相,愿为良医。

以良医易而良相难。

余曰∶不然。

治国良相,世代皆有本先失。

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


“自恨着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其言仿佛是真,其实脏腑未见,以无凭之谈,作欺人之事,利己不过虚名,损人却属实祸。

窃财犹谓之盗,偷名岂不为贼。


我认为,王清任是在贬低中医。

纵观历史上的大国医都可称是华
佗在世,妙手回春。

创新是医学的生命,没有创新,医学就无法进步。

但创新的方法很重要,方向不对,创新白费,甚至走入歧途。

中医延绵五千年,西医才200年,这两种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迥异,中医是象形思维为主,西医是逻辑思维为主,所以创新的时候,不能用西医的思维模式,而王清任就是在用西医模式,这会把中医西化。

当然,我们不应该排除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核心的问题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决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的方法或思维模式取代中医思维,更不能用西医来验证中医,甚至否定中医。

所以,不要用西医思维来思考中医,来创新中医,中医和西医不可混在一起,应让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于中医,用中医的思维指导临床和研究,赋予这些检查指标的中医学含义。

但总体来看,这本书还是值得我们好好阅读,从中领略古人开拓新领域之艰难,与那孜孜不倦地专研精神。

这是一种历程,更是中医史上的一座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参考资料:
《医林改错》王清任
《现代化下的中医思维》李灿东
《医林改错-读后感》佚名
2012/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