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分析化学
电分析化学整理(修订版)

电分析化学—名词解释1、电化学位把电荷ze 的粒子从无限远处移动到某相内所做的总功叫做电化学位,包括3部分:①克服外电位所做的功ze ψ;②由于表面存在定向偶极层,或者电荷分布不均匀,克服表面电势所做的功ze χ;③将一个粒子从无限远处移向不带电荷也无定向偶极层的某相内,需克服粒子间的短层作用所做的化学功μ。
2、电极电势产生在金属和溶液之间的双电层间的电势差称为金属的电极电势,包括电位差Δψ和表面电势差Δχ,并以此描述电极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3、界面电势一个电化学池中,相界面都存在的电位差称之为界面电势,可分为以下3类:金属和金属之间的接触电势、金属和溶液之间的金属电极电势、溶液和溶液之间的液接电势。
4、电极表面双电层在电极的金属-电解质的两相界面存在电势存在双电层。
最邻近电极表面的一层称为内层,也叫做紧密层,这层由溶剂分子和特性吸附的离子或分子组成。
由于溶液的热运动,非特性吸附的离子的分布具有分散性,从外Helmholtz 平面一直延伸到本体溶液,称为分散层或者扩散层。
5、离子选择性系数pot ijK 称为离子i 对离子j 的电势选择性系数。
pot ij K 大,共存离子j 的干扰大,pot ij K 小,则干扰小,一只优良的离子i 的选择性电极,选择性系数越小越好。
6、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电势用标准氢电极(或者其他参比电极)做左半池,用离子选择电极组成右半池,测得的电化学池的电动势即为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电势。
表达式为lna z 0FRT E E ISE ISE ±=,它与分析溶液电极响应离子的活度间遵从能斯特关系式,是离子选择电极电势分析法的依据。
7、离子选择电极的温度系数 由i i 0lna z F RT E E ±=,电极电势对温度T 求导,得温度系数dTdlna z lna z d d d d i i i i 0F RT F R T E T E ±±=。
药物分析中的电分析化学方法

药物分析中的电分析化学方法药物分析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及其它方法对药物进行定量和鉴别分析的过程。
其中,电分析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领域起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物分析中常用的电分析化学方法,并探讨其在药物研究与分析中的应用。
一、电分析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电分析化学方法是利用电化学技术与分析化学原理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
电分析化学方法包括电位法、电流法和电导法等。
1. 电位法电位法是基于电极之间的电势差进行药物分析的方法,常用的电位法有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曲线法和极谱法等。
电位法适用于药物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分析,可用于药物含量测定、药物质量控制等方面。
2. 电流法电流法是通过测量药物溶液在电场中的电流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常用的电流法有极谱法、电化学检测法和电解滴定法等。
电流法适用于药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分析,可以进行药物的稳定性研究、药物残留检测等。
3. 电导法电导法是利用药物溶液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常用的电导法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电导法适用于药物溶液的浓度测定、纯度检测等方面。
二、药物分析中的电分析化学方法应用案例以下为几个药物分析中常见的案例,展示了电分析化学方法的应用。
1. 药物含量测定电位滴定法是药物含量测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以某药物A为例,通过将药物A溶解于适量溶剂中,用标准溶液滴定至药物溶液与指示剂颜色变化终点相一致,从而计算得到药物A的含量。
2. 药物残留检测电化学检测法可用于药物残留的检测。
以某药物B为例,将其溶解于适当的电解质中,经过电化学反应后,测定药物B产生的电流强度,从而判断药物B的残留情况。
3. 纯度检测电导法可用于药物纯度的检测。
以某药物C为例,将其溶解于适量的电解质溶液中,通过测定药物C溶液的电导率,从而判断药物C的纯度。
三、电分析化学方法的优势与挑战电分析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具有以下优势:1. 灵敏度高:电分析化学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可以检测到药物的微量成分。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电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电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应用电化学原理,利用电流、电势、电解质溶液等参数来进行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它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出微量物质,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实验室中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一、电解电位法电解电位法是最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测量电极在电解质溶液中产生的电位变化来分析物质。
在实验中,通常采用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的组合,参比电极用于提供一个标准的电势参考,而工作电极用于与待测物质发生反应。
主要包括极谱法、库仑分析法和电势滴定法等。
1. 极谱法极谱法是通过控制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测量电极的电势变化来分析物质。
常见的极谱法包括阳极极谱和阴极极谱。
阳极极谱常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如药物、农药等,而阴极极谱常用于金属、合金等无机物质的分析。
2. 库仑分析法库仑分析法是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大小和时间,计算出反应物质的含量。
它常用于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电沉积和电解等过程中的物质。
3. 电势滴定法电势滴定法是利用电解电位的变化来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
它常用于测定银离子、溶氧量、氟离子等物质的含量。
二、电化学传感器法电化学传感器法是基于电化学原理的一种常见的快速检测方法,它通过改变电极电位来检测待测物质。
电化学传感器的结构一般由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引用电极(或对电极)组成。
1. 离子选择电极离子选择电极通过选择性地与某种特定离子发生反应,从而改变电极电位来检测离子的浓度。
常见的离子选择电极包括氢离子选择电极、钠离子选择电极等。
2. 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是使用气敏电极或半导体电极来检测气体成分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安全等领域,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气体的浓度。
三、电化学阻抗法电化学阻抗法是通过测量电化学电路中的阻抗变化来分析物质。
它主要用于表征电极界面的电化学过程,包括界面电容、界面电导、界面电阻等参数。
电化学阻抗法常用于金属腐蚀、电池性能评价、涂层质量检测等领域。
1电分析化学导论

例:甘汞电极
Hg—Hg2Cl2—Cl-
电极反应
Hg2Cl2+ 2e- = 2 Hg + 2Cl-
电极电位 (25℃)
Hg
2 Cl 2
/ Hg
Hg 2 Cl 2 / Hg
0 . 05电位取决于电极内参比溶液中的 αCl- ,当αCl-一定,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恒定。
衡电位(即能斯特公式计算的电位)的现象;
• 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之差称为过(超)电位; • 极化产生的原因: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 一般阳极(正极)极化,电极电位更正,阴极(负极) 极化,电极电位更负。利用过电位的大小评价电极的极 化程度; • 一般来说,析出金属时过电位较小,但析出物为气体时, 尤其是H2(阴极析出)和O2(阳极析出),过电位很大。
减小浓差极化的方法:增大电极面积、减 小电流密度、提高温度、搅拌溶液等。
2. 电化学极化:电极反应速度慢引起的;
阴极反应:必须使阴极电位比平衡电位更 负一些;阳极反应:必须使阳极电位比平 衡电位更正,电极反应才能进行。
1. 第一类电极
由金属浸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组成 电极反应 : Mn+ + ne- = M 25℃
二、按电极用途分类
1.指示电极和工作电极
能反映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 在测试过程中,溶液主体浓度不发生变化的电极称为指
示电极;
例:电位分析中的离子选择性电极
在测试过程中,有较大电流通过,溶液的主体浓度发生
显著变化的电极称为工作电极。 例:电解分析和库仑分析中所用的Pt电极
2.参比电极
(1)作用 接通电路,消除或减小液接电位。 (2)使用条件 a.盐桥中电解质不含被测离子。
仪器分析 第八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

42/68
盐桥:一个盛满饱和KCl和3%琼脂的U形管。
由于饱和KCl溶液浓度很高(3.5-4.2 mol/L), 因此,K+和Cl-离子向外扩散成为盐桥与两个溶 液液接界面上离子扩散的主要部分。
盐桥中,K+和Cl-的扩散速度几乎相等,因此在 两个液接界面上产生两个数值很小、且几乎相 等、方向相反的液接电位,近于完全消除。
38/68
39/68
40/68
2. 液体接界电位 L
定义:两种不同离子或不同浓度溶液接触界
面上,存在着微小电位差,称之为液体接界电位。 产生原因: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
41/68
电化学分析中,经常使用有液接界面的参比电 极,所以液接电位普遍存在。
液接电位往往难于测量,为减小其影响,实际 工作中通常在两个溶液之间用 盐桥 连接。
34/68
以锌电极为例:当锌片与含有Zn2+的溶液相
接触时:
金属锌有失去电子氧化为Zn2+的倾向;同时溶 液Zn2+中有从锌片上取得电子而沉积的倾向。
由于Zn氧化倾向大于Zn2+的还原倾向,致使锌 片上聚集了较多电子而带负电荷,溶液中Zn2+ 受锌片负电荷吸引,使溶液界面带正电荷,形 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即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的测定方法。 液体接界电位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浓差极化的产生原因与消除方法。 电化学极化的产生原因。
48/68
第八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
1. 根据电极的组成分类 2. 根据电极所起的作用分类
第四节 电极的种类
1. 根据电极的组成分类
第一类电极: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化学电化学与电化学分析

化学电化学与电化学分析化学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电流与化学反应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运用电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物质的电化学性质以及在化学过程中的应用。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来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
一、电化学的基本概念1.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指的是通过电能来促使化学反应发生或改变反应速度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电解反应和电池反应。
2. 电解反应电解反应是在电解质中由外加电势引起的非自发化学反应。
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会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 电池反应电池反应是在电池中通过自发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过程。
电池包括两个电极:一个是负极(即阳极),另一个是正极(即阴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两者之间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传导电流。
二、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1.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其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通过测量电导率可以判断溶液中离子的数量及其浓度。
2. 电离度与离子活度电离度是描述溶液中化合物的电离程度的指标,它与离子活度有关。
离子活度是指溶液中离子与标准状态下离子浓度的比值。
3. 楚河汉界理论楚河汉界理论是描述溶液中电解质离子浓度变化与溶液的pH值和电动势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该理论可用于分析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酸碱度。
三、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1. 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是利用电位法和滴定法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
通过测量溶液中电极电位的变化,确定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2. 电位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是利用电位法测量电极电位来判断溶液中的物质类型和浓度。
常见的电位分析法有电位滴定法、电位指示剂法等。
3. 极谱法极谱法是通过测量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物质浓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常见的极谱法有极谱伏安法和极谱光谱法。
4. 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通过测量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和溶液中的物质浓度的变化。
四、电化学分析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1. 电解制氢电解制氢是利用电能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第八章电化学分析法

二、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1)灵敏度、准确度高,选择性好 被测物质的最低量可以达到10-12mol/L数量级。 (2)电化学仪器装置较为简单,操作方便 直接得到电信号,易传递,尤其适合于化工生产中的自动控 制和在线分析。 (3)应用广泛 传统电化学:无机离子分析H+、F-、Cl-、K+; 有机电化学分析:蛋白质、氨基酸 药物分析:磺胺类药物含量分析 活体分析:肌苷含量、酶活性分析
1、直接电位法:电极电位与溶液中电活性物质活度有关,通 过测量溶液的电动势,根据能斯特方程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如饮用水中氟离子含量测定 研制各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电极是电位分析法最活跃的 研究领域之一。目前应用最多、选择性最好的是膜电极
2、理论基础:能斯特方程(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离子间 的定量关系式)。
对于氧化还原体系: Ox + ne- = Red
O Ox/RedR nFTlnaaROedx
对于金属电极(还原态为金属,活度定为1):
M On/MR nF TlnaMn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种类、结构与原理 1、种类
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膜电极)。
1976年IUPAC基于膜的特征,推荐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重点使用 原电极(primary electrodes)
电池工作时,电流必须在电池内部和外 部流过,才能构成回路。
溶液中的电流:正、负离子的移动。
1、原电池
负极:发生氧 化反应的电极。
正极:发生还 原反应的电极。
电极电位较高 的为正极
电极电位较低 的为负极
电池总反应是 两个电极反应 的加合
2、电解电池
阳极:与直流 电源正极相连 的一段,发生 氧化反应。
电化学分析的学习参考资料
电化学复习

电化学复习第一章绪论电分析化学是一门利用物质的电学和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和测量的科学。
它是电化学和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学等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电分析化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成分和形态分析,动力学和机理分析,表面和界面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在化学成分分析中,电分析化学方法是一种公认的快速、灵敏、准确的微量和痕量分析方法。
电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电位分析的定量关系为能斯特方程;现代极谱法和伏安法理论是以扩散电流理论为基础的。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电活性物质向电极表面扩散和传质的流动方程菲可(fick)第二定律:描述电解过程中电活性物质的浓度随离开电极表面的距离x和时间t变化的微分方程式第二章扩散电流理论与极谱分析电极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每单位面积反应的物质摩尔数=i/nfa=j/nf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1.传质速度.2.在电极表面进行的电子交换反应的性质.3.电极反应是否耦合均相化学反应.4.其它表面反应,如吸附,解吸或表面膜的形成等极化:电流通过电极/溶液界面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极化分为: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211362液相传质包括:对流、扩散和电迁移D(平)演绎伊尔科维?在极谱分析中,根据传质流动方程?方程式可逆电极反应:电子交换反应的速率比扩散速率在所有电极电位值时都大的多,这时在波上升部分,扩散速率依然是决定因素.电流受扩散速度控制准可逆电极反应:电子交换反应较慢,电流受扩散和电极反应速度控制.完全不可逆电极反应:电子交换反应非常慢,电流受电极反应速度控制.会推导可逆极谱波方程式从对数分析曲线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后,半波电位负移:第三章非扩散电流极谱理论1c1scx电流和电势的一般表达式:22o1.K值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相反,反应速度越慢。
2 e越负(或正),反应速度KF (或KB)越快butler-volmer方程(步特勒尔-伏尔默方程):交换电流越小,动力学越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分析化学
电化学分析:通过测量组成的电化学电池待测物溶液所产生的一些电特性而进行的分析。
分类:
按测量参数分---电位、电重量法、库仑法、伏安法、电导;
IUPAC分类:
不涉及双电层及电极反应,如电导分析及高频测定;
涉及双电层,不涉及电极反应,如表面张力及非Faraday阴抗测定;
涉及电极反应,如电位分析、电解分析、库仑分析、极谱和伏安分析。
特点:
1)分析检测限低;
2)元素形态分析:如Ce(III)及Ce(IV)分析
3)产生电信号,可直接测定。
仪器简单、便宜;
4)多数情况可以得到化合物的活度而不只是浓度,如在生理学研究中,Ca2+
或K+的活度大小比其浓度大小更有意义;
5)可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界面电荷转移的化学计量学和速率;传质速率;
吸附或化学吸附特性;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测定等
1 化学电池(Chemical cell)
一、基本概念
1、化学电池定义:化学电池是化学能与电能互相相转换的装置。
2、组成化学电池的条件:
1)电极之间以导线相联;
2)电解质溶液间以一定方式保持接触使离子从一方迁移到另一方;
3)发生电极反应或电极上发生电子转移。
3、电池构成:
根据电解质的接触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类:
A)液接电池:两电极共同一种溶液
B)非液接电池:两电极分别与不同溶液接触。
如图所示:
根据能量转换方式亦可分为两类:
A)原电池(Galvanic or voltaic cell):化学能——电能
B)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电能——化学能
二、电池表达式
(-) 电极a⎥溶液(a1)⎥⎥溶液(a2)⎥电极b (+)
阳极阴极
E
电池电动势: E = ϕc - ϕa+ϕ液接= ϕ右- ϕ左+ϕ液接
当E>0,为原电池;E<0为电解池。
三、正、负极和阴、阳极的区分:电位高的为正极,电位低的为负极;发
生氧化反应的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阴极。
2 电 极 电 位
一、电极电位的产生:金属和溶液化学势不同——电子转移——金属与溶
液荷不同电荷——双电层——电位差——产生电极电位。
二、标准电极电位及其测量
1、标准氢电极:绝对电极电位无法得到,因此只能以一共同参比电极构成原电池,测定该电池电动势。
常用的为标准氢电极,如图:
其电极反应为
)(22gas H e H ⇔++
人为规定在任何温度下,氢标准电极电位ϕH +/H2=0
2、电极电位:IUPAC 规定,任何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所测得的
电动势作为该电极的电极电位。
3、标准电极电位:常温条件下(298.15K),活度a 均为1mol/L 的氧化态和
还原态构成如下电池:
Pt ⎥ H 2(101325Pa),H +(a=1M)⎥⎥ M n+(a=1M)⎥ M
该电池的电动势E 即为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
如Zn 标准电极电位ϕZn 2+/Zn =-0.763V 是下列电池的电动势:
Pt H 2(101325Pa), H +(1mol/L) Zn 2+(1mol/L) Zn
三、Nernst 方程式
对于任一电极反应:
d n
e O x Re ⇔+
电极电位为:
R O a a zF RT ln +=︒ϕϕ
其中,ϕ0为标准电极电位;R-摩尔气体常数(8.3145J/mol •K); T —绝对温度;F —Faraday 常数(96485C/mol);z —电子转移数;a 为活度。
在常温下,Nernst 方程为:
R O a a z ln 0592.0+=︒ϕϕ
上述方程式称为电极反应的Nernst 方程。
若电池的总反应为:aA+bB=cC+dD
电池电动势为:
b B a A d D
c C
a a a a z E E )
()()()(lg 0592.00-= 该式称为电池反应的Nernst 方程。
其中E 0为所有参加反应的组份都处于标准状态时的电动势。
当电池反应达到平衡时,E=0,此时
K z
a a a a z E
b B a A d D
c C lg 0592.0)()()()(lg 0592.00==
利用此式可求得反应的平衡常数K 。
必须注意:
A) 若反应物或产物是纯固体或纯液体时,其活度定义为1
B) 在分析测量中多要测量待测物浓度C i , 其与活度的关系为
i i i c a γ=
其中γi 为i 离子的活度系数,与离子电荷z i 、离子大小o
a (单位埃)和离子强度I(∑=221i i z c I )有关: ]1[512.0lg 02
I a B I
z i +-=±γ
实际工作中,为方便直接求出浓度,常以条件电极电位ϕ0’代替标准电极电位ϕ0。
四、条件电极电位ϕ0’
从前述可知,由于电极电位受溶液离子强度、配位效应、酸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标准电极电位ϕ0有其局限性。
实际工作中,常采用条件电极电位ϕ0’代替标准电极电位ϕ0。
b B a A d D
c C
b B a A d
D c C b B a A d D c C b B B a A A d D D c C
C c c c c z E E c c c c z z E E c c c c z E E )()()()(lg 0592.0)()()()(lg 0592.0)()()()(lg 0592.0)
()()()(lg 0592.0'00
0-=--=-=即
或γγγγγγγγ
式中E 0’为条件电极电位,它校正了离子强度、水解效应、配位效应以及pH 值等因素的影响。
在浓度测量中,通过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使待测液与标准液
的离子强度相同(基体效应相同),这时可用浓度c代替活度a。
3液接电位及其消除(Elimination)
一、液接电位(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的形成
当两个不同种类或不同浓度的溶液直接接触时,由于浓度梯度或离子扩散使离子在相界面上产生迁移。
当这种迁移速率不同时会产生电位差或称产生了液接电位。
它会影响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际工作中应消除。
二、液接电位的消除——盐桥(Salt bridge)
盐桥的制作:加入3%琼脂于饱和KCl溶液(4.2M),加热混合均匀,注入到U形管中,冷却成凝胶,两端以多孔沙芯(porous plug)密封防止电解质溶液间的虹吸而发生反应,但仍形成电池回路。
由于K+和Cl-离子的迁移或扩散速率相当,因而液接电位很小。
通常为1~2 mV。
4电极极化与超电位(Polarization and overvoltage) 由于电池有电流通过时,需克服电池内阻R,因此,实际电池电动势应为:
E= ϕc - ϕa– iR
iR称为IR降(V oltage drop),它使原电池电动势降低,使电解池外加电压增加。
当电流i很小时,电极可视为可逆,没有所谓的“极化”现象产生。
一、电极的极化与去极化
1、极化:
定义:当有较大电流通过电池时,电极电位完全随外加电压而变化,或者当电极电位改变较大而电流改变较小的现象称为极化。
影响因素:电极大小和形状、电解质溶液组成、搅拌情况、温度、电流密度、电池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理状态、电极成份。
极化分类:
a) 浓差极化:发生电极反应时,电极表面附近溶液浓度与主体溶液浓度不同
所产生的现象称为极化。
如库仑分析中的两支Pt电极,滴汞电极都产生极其化,是极化电极。
(在阴极附近,阳离子被快速还原,而主体溶液阳离子来不及扩散到电极附近,阴极电位比可逆电位更负;在阳极附近,电极被氧化(溶解),离子来不及离开,阳极电位比可逆电位更正)可通过增大电极面积,减小电流密度,提高溶液温度,加速搅拌来减小浓差极化。
b) 电化学极化
主要由电极反应动力学因素决定。
由于分步进行的反应速度由最慢的反应所决定,即克服活化能要求外加电压比可逆电动势更大反应才能发
生。
(在阴极,应使阴极电位更负;在阳极应使阳极电位更正。
)
二、去极化
定义:电极电位不随外加电压变化面变化,或者电极电位改变很小而电流变化很大的现象。
如饱和甘汞电极为去极化电极。
三、超电位η
定义:由于极化,使实际电位和可逆电位之间存在差异,此差异即为超电位η
影响因素:
a) 电流密度↑,η↑
b) T↑,η↓
c) 电极化学成份不同,η不同
d) 产物是气体的电极,其η大
从教材P212表中可以看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其中Hg的超电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