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神经
植物神经检查

植物神经检查植物神经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医学检查方法。
植物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心率、血压、消化、呼吸等。
植物神经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与植物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硬化、糖尿病等。
植物神经检查通常由专业的神经科医生或技师进行,使用一系列的测试方法来评估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以下是常用的植物神经检查方法:1. 心率变异性测试:通过监测心率的变异性来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
这项测试通常使用心电图或心率变异性仪进行。
患者通常需要保持静息状态,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监测。
2. 眼底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眼底,医生可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对血管的调节功能。
眼底检查可以通过专业的眼科设备进行,医生可以观察到眼底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3. 血压调节测试: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或进行负荷测试,医生可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
患者通常需要在不同的体位下进行血压测量,并在负荷测试中进行体力活动。
4. 眼压测量:通过测量患者的眼压,医生可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对眼部血流的调节功能。
眼压测量通常使用专业的眼科设备进行。
5. 皮肤电阻测试:通过测量患者的皮肤电阻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对汗腺的调节功能。
皮肤电阻测试通常使用特殊的电极和仪器进行,患者需要将电极放置在特定的皮肤区域上。
以上仅是常见的植物神经检查方法,具体的检查内容和流程可能因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病情而有所不同。
植物神经检查通常需要在医疗机构进行,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准备和配合。
植物神经检查的结果可以提供给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植物神经检查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可能因患者的病情而有所不同。
总结而言,植物神经检查是一种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医学检查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方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并帮助诊断和监测与植物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节有3类:一类位于椎骨两 侧,沿脊柱排列,称椎神经节或椎旁 神经节,如交感神经干上的神经节; 第2类在脊柱的下方,主动脉的腹侧, 称椎下神经节,如腹腔肠系膜前神经 节和肠系膜后神经节等;第3类位于内 脏器官附近或器官壁内,称终末神经 节,如副交感神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植物性神 经节,但只在其中的一个神经节中交 换神经元。
迷走腹侧干分布于胃、幽门、十二 指肠、肝和胰;迷走背侧干除分布 于胃外,还向后伸延,通过腹腔肠 系膜前神经节参与构成腹腔肠系膜 前神经丛,分布于胃、肠、肝、胰、 脾、肾等器官。
迷走神经分出的侧支有咽支、喉前神经、 喉返神经、心支、支气管支及一些分布于 外耳的小支。咽支在咽外侧分出,分布于 咽和食管前端。喉前神经在咽支后分出, 分布于咽、喉和食管前端。喉返神经在胸 腔中分出,绕过主动脉弓(左侧)或右锁骨 下动脉(右侧),沿气管向前伸延,分布于 喉肌,沿途还分出侧支分布于食管和气管。 心支常有两三支,在胸腔内发出,参与构 成心神经丛,分布于心和附近大血管。支 气管支在胸腔中分出,参与构成肺神经丛, 分布于肺 。
迷走神经经破裂孔出颅腔,与交感神 经合并成迷走交感干,沿颈总动脉的 背侧缘向后伸延,到颈后端离开交感 干,经锁骨下动脉腹侧进人胸腔,在 纵隔中继续向后伸延,约于支气管背 侧,分为一食管背侧支和一食管腹侧 支。左、右迷走神经的食管背侧支合 成迷走背侧干;腹侧支合成迷走腹侧 干,分别沿食管的背侧缘和腹侧缘向 后伸延,穿过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
(3)从中枢到效应器的神经元数目不同。躯 体神经由中枢到效应器只有一个神经元, 而植物性神经则要经过两个神经元。植物 性神经的第1个神经元称节前神经元,其胞 体位于脑干和脊髓灰质内,由它发出的纤 维称为节前神经纤维,伸延到中枢以外的 植物性神经节中,与第2个神经元发生突触。 第2个神经元称节后神经元,其胞体位于植 物性神经节内,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后神经 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节后 神经元数目多,一个节前神经元能与许多 节后神经元构成突触,可使许多效应器同 时活动。
植物神经性紊乱症状有哪些呢?

植物神经性紊乱症状有哪些呢?
神经是遍布人体各个部位的感应网络,神经对外界刺激和内部刺激有极其敏感的反应,尤其是遇到疾病疼痛时反应最强。
神经也是容易发生病变的系统,由于分布较广,神经性疾病往往是全身性的,例如,植物神经性紊乱就是常见的疾病之一,下面就来看看植物神经性紊乱症状有哪些呢?
★病因: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器官(消化道、心血管、呼吸道及膀胱等)及内分泌腺、汗腺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
当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或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时,表现为瞳孔缩小、唾液分泌增加、心率减慢、血管扩张、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增加、肝糖原储存增加以增加吸收功能、膀胱与直肠收缩促进废物的排除。
当副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时,则表现为瞳孔扩大、眼裂增宽、眼球突出、心率增快、内脏和皮
肤血管功能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道蠕动分泌功能受抑制、血糖升高及周围血容量增加等。
★症状表现: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其临床表现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患者自觉症状繁多。
1、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濒死感等心脏神经症;胃痛、胃胀、呕吐、腹泻等胃肠神经症;
2、有的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失眠、健忘、皮肤发麻、皮肤发痒,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量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女子月经不调、痛经,男子遗精、阳痿等。
3、患者常伴随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变化,一般按冠心病、胃炎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常无效。
植物性神经的名词解释解剖学知识

植物性神经的名词解释解剖学知识植物性神经系统(也称为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起着调节与控制内脏器官和其他不受意识控制的生理过程的作用。
在我们的身体内部,有许多自动运行的机制需要维持平衡。
这些机制包括恢复心率、调节呼吸、控制消化以及调整体温等。
植物性神经系统就是负责这些自动调节功能的关键力量。
植物性神经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分支: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被认为是激活的系统,也被称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其作用是激发身体应激反应以应对危险或压力。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被认为是“乙酰胆碱能系统”,其作用是维持身体在非应激状态下的平静和放松。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传导路径比较复杂,涉及到大脑、脊髓和神经节等多个部位。
神经系统的核心是位于脑干和脊髓内的中枢神经系统,而植物性神经系统则通过一系列的神经纤维将中枢神经系统与内脏器官连接起来。
这些神经纤维可以被分为两类:迷走神经和脊髓交感神经纤维。
迷走神经是主要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它起源于脑干,分布到心脏、肺部、胃肠道等内脏器官。
它的名字来源于其纤维路径在体内的“游荡”特点。
迷走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来影响目标器官,从而降低心率、增加胃肠蠕动和扩张血管等。
与迷走神经相对应的是脊髓交感神经纤维,它起源于脊髓胸腰段,通过交感神经节传送神经冲动到达内脏器官。
脊髓交感神经纤维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它对目标器官产生的作用与迷走神经相反,即加快心率、降低肠道蠕动和收缩血管等。
植物性神经的解剖学知识还涉及到神经节。
神经节是神经纤维相互连接的地方,是神经信号传递的重要节点。
迷走神经有着多个神经节,其中最重要的是位于脑干的迷走神经节和位于胸腹腔的迷走神经节。
这些神经节中的神经细胞负责将从中枢神经系统传来的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内脏器官。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还有一项重要特征,就是通过负反馈机制进行自我调节。
当我们处于应激状态或出现不平衡的生理变化时,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会相互协调,以使我们的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畜禽解剖学-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 经
1. 定义:分布到平滑肌,心肌,腺体的神 经
2. 特征:与躯体神经比较
( 1 )分布的部位不同 ( 2 )从中枢到效应器的神经元数目不同 ( 3 )相对的自主性 ( 4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植物性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在 功 能与形态结构上有如下区别( 4 点) :
1. 支配的对象不同: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 植物性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和
腺 体。
2. 神经传导通路上,神经元个数不同 : 躯体运动神经:神经冲动从中枢到效
应器只经过 1 个神经元 传
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
脑 干和脊髓灰质内发 , 出节前神经纤 伸 维, 延到植物性 中
神经节
,
生
与第 2 个神经元
胸部交感 干 交感干与迷走神经分开,沿脊柱两侧向后延伸。椎
旁神经节有规律地按体节分布,最前面的为星状神经节。 从胸部交感干发出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终止于腹腔 的椎下神经节。
腰、荐、尾部交感 干 椎旁神经节逐渐变稀疏,交感干逐渐变细。
副交感神
经
头部副交感神 经
荐部副交感神 经
动眼神
节前神经元
发 突触联系。
节后神经元:胞体位于植 物性神经节,发出
植物性神经节有 3 类 椎:旁 节 : 位 于 椎 骨 两 侧 , 沿
脊 柱排列,如交感神经干 上的 神经节;
椎下节:在脊柱的下方,主 动 脉的腹侧,如肠系膜前 神经 节、肠系膜后神经节 等;
终末节:位于内脏器官附近 或 器官壁内,如副交感神 经的 盆神经节和壁内神经
上腺等处无副交感神经。
器官一般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的 双重支配,即既有交感神经,也有副交
副交感神经系统

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 泌液增加。
感谢观看
交感神经系统中,大多数节前纤维很短,突触构成交感神经链,位于脊髓的侧面。从这里开始发出的节后纤 维到达心、肺、胃等目标器官。在副交感神经系统中,有髓鞘的节前纤维很长,与交感链没有突触联系,它的短 的节后纤维与突触相联系。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时,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增高,大肌肉里动脉扩张,肾 上腺髓质加速分泌肾上腺素,血糖水平升高,动员身体的能量,为“或战或逃反应”作好准备;副交感神经活动 加强时,心血管机能减弱,心跳速度减慢,流向周身的血流量减少,而供应给胃、肠的血液增加,血糖以葡萄糖 形式储存于肝内,代谢减慢,能量储存。前者称为分解代谢,后者称为合成代谢。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 统一般情况下相互拮抗,但又协同工作。
副交感神经系统
植物பைடு நூலகம்神经系统
目录
01 植物性神经概念
03 机能作用
02 医学分类
副交感神经系统(Parasympathetic Division)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发自中脑、桥脑、延脑及脊髓 的骶部。它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中交换神经元,再由此发出节后纤维,至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 经节一般位于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
机能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图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一般讲,人们把交感神经 看成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当人们挣扎、搏斗、恐惧和愤怒时,交感神经马上发生作用,它加速心脏的跳动; 下令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使肌肉得以利用;暂时减缓或停止消化器官的活动,从而动员全身力量以应付危急。 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它起着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它们获得必要的休息。
植物性神经

③由延髓的下泌涎核发出的节前纤维,加 入舌咽神经,经鼓室神经到鼓室丛,由丛 发出分支出鼓室进入耳神经节换神经元, 其节后纤维分布于腮腺。 ④由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发出的节前纤维, 加入迷走神经,分支到达心、肺、肝、脾、 胰、肾及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的器官旁节 或壁内节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分布于上 述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4)腹主动脉丛 缠附于腹主动脉下份的前面及两侧,是腹腔
丛在腹主动脉表面向下延续的部分,并接受腰内 脏神经的节前纤维。这种纤维在肠系膜下神经节 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形成肠系膜下丛,沿同名动 脉分支分布于结肠左曲至直肠上端之间的结肠。 腹主动脉丛一部分纤维附于髂总动脉形成髂总动 脉丛,向下又移行为髂外动脉丛,随动脉至下肢, 分布于下肢血管、汗腺及竖毛肌等;另一部分腹 主动脉丛的神经纤维,经腹主动脉下端和第5腰椎 前方,降入盆腔,参加腹下丛。
②胸部:有10~12对胸神经节,位于相应 肋骨头的前方,各节之间有节间支相连。 胸神经节发出下列分支: a灰交通支:和相应的胸神经相连,并 随胸神经分布于胸腹壁血管、汗腺和竖毛 肌等。 b上5对胸神经节发出许多小支:参加 心丛、肺丛、主动脉丛及食管丛。
c内脏大神经:起自脊髓第5~9胸段侧角发出的节 前纤维,穿过相应的胸神经节,向下合成一干, 组成内脏大神经。穿过膈脚,终于腹腔神经节和 主动脉肾节,换神经元。 d内脏小神经:起自脊髓第10~12胸段侧角 发出的节前纤维,穿过相应的胸神经节,合成一 干,向下穿过膈脚后,终于主动脉肾节和肠系膜 上神经节,换神经元。
白交通支:是脊髓侧角细胞发出的具有髓 鞘的节前纤维,经脊神经前根、脊神经、 进入交感干神经节。因髓鞘发亮色白,故 称白交通支。白交通支只存在于胸1~12及 腰1~3共15对脊神经与相应的交感干神经 节之间。白交通支属于节前纤维的一部分。
自主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即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nervoussystem脊椎动物的末梢神经系,由躯体神经分化、发展,形成机能上独立的神经系统。
单一地或主要地由传出神经组成,受大脑的支配,但有较多的独立性,特别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因此,兰列(J.N.Langley1905)命名为自主神经系统,另外也称不随意神经系统或植物性神经系统。
目录1简介2分类综述交感神经系和副交感神经系中枢部分3功能特点不受意志控制双重支配颉颃作用紧张性效应应急反应递质均为乙酰胆碱调节中枢4系统生理5情绪调控6化学传递7紊乱8治疗9与胆石症的关系简介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自主神经系统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又称植物性神经系统、不随意神经系统。
由于内脏反射通常是不能随意控制,故名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主要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它们的中枢部也在脑和脊髓内,周围部包括内脏运动(传出)纤维和内脏感觉(传入)纤维,分别构成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1]。
自主神经系统可分为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自主神经系统成为又名植物神经组织系统,是由交感神经留学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积累两部分组成,支配和调节机体各器官,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内科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两个系统分会在大脑皮质及下丘脑的支配下,既拮抗又协调的调节器官的生理活动自主神经处长系统可分为中枢部分和周围部分。
2分类综述包括交感神经系和副交感神经系两个系统,通常,一个器官都分布有两系统的神经纤维,保持着自主神经系统双重的神经支配,同时,这两个神经系统对一个器官的作用,多数是相互拮抗的。
这两个系统末梢径路的形态学特征,表现为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来的神经纤维,在到达终末器官时都更换一次神经元。
最初的纤维即节前纤维是有髓的,它在中途终止于神经节或神经丛,和这里的神经细胞形成突触,重新发出无髓的节后神经纤维,到达效应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性神经调节指机体控制内脏的神经调节,是不随意的,故又称自主性调节,但这一调节仍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其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较低中枢在下丘脑,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并不完全独立自主。
按一般惯例,该神经系统仅指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而不包括传入神经,它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等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对机体生命活动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性神经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它与机体对躯体的生命活
动调节一起构成了动物和人类生命活动调节的整体。
近年来在各类考试中屡屡现于试卷,而考生得分率较低,
现浅析如下:我们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体验:在剧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呼吸也会加深加快;转入安静状态时,心跳和呼吸则会变慢,并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人体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变化,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而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肺等内脏活动的调节,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的活动来实现的。
植物性神经是指支配着各个内脏器官活动的传出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类。
交感神经起源于整个脊髓胸腰节段(几种器官的双重神经支配示意图)。
植物性神经分布在心肌、全身各内脏器官(包括血管)的平滑肌和腺体等处,调节集体的营养、呼吸、分泌、生长和生殖等生理功能。
人和动物体内大多数内脏器官都同时分布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所以这些内脏器官接受双重神经的支配。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
例如,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则使心跳减慢、减弱。
但是在人和动物体内,这两类的神经作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的。
例如,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受到抑制,使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加快加强,肺的通气量增大,以适应人体剧烈活动的需要。
相反,当人由剧烈运动转变为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交感神经的作用受到抑制,使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变慢变弱,肺的通气量减小,以便适应人体在安静状态时的需要。
植物性神经对内脏的活动的调节,要受到中枢神经系统中各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植物性神经调节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和脑干,可以完成一些调节内脏功能的基本反射活动;比较高级的中枢在下丘脑,主要是在情绪反映中调节内脏与躯体的活动;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可以协调整体行为中的内脏活动。
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内脏调节的拮抗与协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绝大多数内脏器官均为共同分布和支配,但二者的作用是相反的,如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弱减慢,故二者对同一器官作用是互为拮抗。
但二者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下一般是协调的,一个兴奋,另一个抑制,且在内脏器官活动中,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哪一方面起主要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条件不同而变化。
在平静时,副交感神经占优势,而在环境剧变或紧急情况时,交感神经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