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病讲解学习
沙门氏菌检测知识详解

沙门氏菌检测知识详解一、沙门氏菌简介: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
分为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和非伤寒沙门氏菌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沙门氏菌可引发伤寒、副伤寒、发热、腹痛等。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因感染沙门氏菌而发病,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较为脆弱,特别是高度易感婴儿(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婴儿、免疫缺陷婴儿等),一旦被喂食受沙门氏菌污染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极易被感染致病,出现发烧、腹泻等肠炎症状,严重的可能引发败血症,甚至死亡。
二、沙门氏菌生物学特性: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6个亚属I-VI,亚属III称为亚利桑那菌。
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周生鞭毛,有动力(也有无动力的变种),需氧兼性厌氧,35℃~37℃为最适生长温度,pH6.8~7.8为最适,能在营养琼脂上生长,菌落直径2~3mm,圆形或卵形,无色半透明,液体培养基中混合均匀生长。
不发酵乳糖、蔗糖,不液化明胶,不能分解蛋白质,也不产生靛基质,不分解尿素,有规律的发酵葡萄糖并产生气体。
与埃希氏菌属的主要区别在硫化氢反应和乳糖反应。
对热及外界环境抵抗力中等,60℃20-30min即被杀死,普通水中不易繁殖但可存活2-3周,自然环境粪便中生存1-2月,干燥垫草中生存8-20周,冰箱中生存3-4月,-5℃存活10月;对化学药品抵抗力较弱,对氯霉素敏感,5%苯酚5min即可杀死,胆盐、煌绿及孔雀绿抑制作用大但对肠杆菌抑制作用弱,可用以制备选择性培养基。
三、沙门氏菌抗原构造和分类:菌体抗原,记为O抗原,多糖-类脂-蛋白质复合物,加热至100℃2.5h 不能被破坏,也不能被乙醇和0.1%石碳酸破坏,多糖决定O抗原特异性,用于分群。
鞭毛抗原,记为H抗原,蛋白质,不耐热,60℃15min或乙醇处理后被破坏,沙门H抗原有两种,第一相特异相,第二相非特异相,用于分型。
表面抗原,要求掌握Vi抗原,糖脂,60℃30min或100℃5min即可破坏,可阻止O抗原与O抗体的特异性凝集反应,但Vi抗原被破坏后O抗体仍可和相应的O抗原凝集。
04沙门氏菌病

发病诱因:下列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环境污 秽、潮湿,栅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和饮水供 应不良;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劳和饥饿、内
寄生虫和病毒感染。
三、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
断乳到4月龄猪发病。仔猪发病初期多为 急性,体温升至 41 ℃ 以上,食欲不振,精 神萎靡,喜藏于垫草内,寒颤,鼻、眼有粘 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出淡黄色恶 臭的稀粪,但有时不见腹泻。在鼻端、耳、 颈、腹部及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紫斑,此时 病猪迅速消瘦,行走不稳,呼吸困难,衰竭 而死亡。病程 3 - 5 天,死亡居多。
6、抵抗力:沙门氏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 强,在干燥的环境中经 4 个月不死,在粪便、 土壤中可存活 10 个月,在浸于 10 % - 19 % 氯化钠中的腌肉内存活 75 天。但在 60 ℃ 高 温时, 20 分钟可迅速杀死。一般消毒药常用 消毒浓度均可很快杀死
二、流 行 病 学
七、防 制 1、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 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等。 2、在常发地区和猪场,对仔猪坚持接 种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用于1月龄以 上哺乳或断断乳仔猪,口服或注射均 可。(在用苗前3天和用苗后7天应停 止使用抗菌素) 3、发病猪尽早治疗。同圈猪群采用饲 料中中饲喂抗菌素预防,对慢性病猪 应及早淘汰。
流行病学
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猪在多 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成年牛多于夏季放牧时
发生,马多发生于春(2~3月)、秋(9~11月)两季, 育成期羔羊常于夏季和早秋发病,孕羊则主要
在晚冬、早春季节发生流产。
流行病学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1、基本概念: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 (paratyphoid),是各种动物由 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 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 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本病 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地,对牲畜的 繁殖和幼畜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2、病原特征:
沙门氏菌属是一属血清学相关的G-性杆菌。包括 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la)和邦戈尔 沙门氏菌(salmorella bongori)两个种。沙门氏 菌根据不同的O(菌体)抗原,Vi(荚膜)抗原 和H(鞭毛)抗原分为许多血清型。沙门氏菌属 的细菌依据其对宿主的感染范围,可分为宿主适 应血清型和非宿主适应血清型两大类。目前已知 以有2500种以上的血清型。依据其对宿生的感染 范围,可分为宿主适应血清型和非宿主适应血清 型两大类。 本属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有一定的抵抗力, 在外界条件下可生存数周或数日。一般常用清毒 剂(60℃,15min灭活,5%碳酸,2%荷性钠), 消毒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犊牛急性病例在心壁,腹膜以及腺胃,小肠和 膀胱黏膜有点出血。脾,肝,肺,肾都有坏死灶. 6.3羊:下痢型:病羊真胃的肠道空虚,黏膜 充血,有半液状内容物,流产死产的胎儿或生 长1周内的羔羊,表现为败血症。 6.4禽:鸡白痢,病期延长者,在心肌,肺,肝,盲 肠、大肠及肌胃中有大量怀死灶或结节.死于几 日龄的病雏有出血性肺炎,稍大的病雏,肺有灰 黄色结节和灰色肝变.育成阶段的鸡,突出变化 为肝肿大,有大小不一坏死灶,成年母鸡常见 的病变为卵子变形,变色、呈囊状,有腹膜炎。 成年的攻击病变,常局限于睾丸及输精管,睾丸 极度萎缩,有小脓肿,输精管管腔增大,充满稠密 的渗出物
3、禽副伤寒Paratyphus avium:病禽主要表 现为水泄样下痢,1月龄以上幼禽一般很少死 亡,雏鸡常见颤抖、喘息及眼睑浮肿,常猝然 倒地而死,故有“猝倒病”之称。 5.7人的临诊症状为三型:胃肠炎型,败血症 型,局部感染化脓型,主要体温升高,腹泻, 个别有脓血症状。 胃肠炎型的潜伏期为4~24h,最短者为2h,多数 起病急骤,体温升高38~39度,多伴有头疼,腹泻, 恶心,每天排便多次,呈黄色水粪,病程一般2~4 天. 败血症型的潜伏期约为1~2周,呈间歇热,持续 1~3周,血中可以检查出病原菌,如不及时治疗可 发生死亡. 局部感染化脓型化脓病灶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
沙门菌知识点总结

沙门菌知识点总结一、沙门菌的分类沙门菌属于杆菌目、沙门菌科,包括两种类型:沙门氏菌组(Salmonella)和嗜盐沙门菌组(Salinarum)。
沙门氏菌组包括了沙门氏菌亚属(Salmonella subgenus I)和世界心脏炎沙门氏菌亚属(Salmonella subgenus II)两个亚属。
沙门氏菌亚属又包括了1000多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以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enterica)为主要分类,包括了数百种血清型,按照O、H和Vi抗原的不同组合,又可分为众多的亚种和品系。
二、沙门菌的形态和生长特性沙门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产生芽胞,通常呈杆状或短杆状。
在寒冷和缺氧条件下,沙门菌可以形成包囊,并且能够在适宜条件下迅速复活和生长繁殖。
沙门菌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和抗干燥能力,在干燥环境中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沙门菌是革兰氏阴性的杆菌,其细胞壁主要由多糖、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
它具有多种毒力因子,包括细菌内毒素、外毒素、凝集素等,可以对宿主组织和免疫系统产生严重的损害。
沙门菌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肠道内,尤其是家禽和家畜的肠道中,是人类和动物共患病原,另外由于沙门菌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因此在土壤、水体、食品等环境中也可存活和繁殖。
三、沙门菌的传播途径沙门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类可以通过食用受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
另外,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接触感染物品、施肥土壤或在游泳池中也可能导致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往往伴随着肠道感染的动物,例如鸡、鸭、鹅等家禽,以及牛、羊、猪等家畜,特别是家禽肠内容物中含有较高的沙门菌。
四、沙门菌感染的症状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在感染后6-48小时内出现,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沙门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败血症等并发症。
对于甲型副伤寒的病例,潜伏期为7-14天,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肠道出血、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危及生命。
沙门氏菌病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沙门氏菌病概述 02. 沙门氏菌病的预防 03. 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04. 沙门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1
沙门氏菌病概述
病原体介绍
沙门氏菌:一种 常见的食源性致
病菌
传播途径:通过 食物、水、接触
等方式传播
感染症状:腹泻、 发热、呕吐等
易感人群:儿童、 老人、免疫力低
下者等
4
勤洗手:饭前便后、 接触生肉后都要洗
手
保持厨房清洁:定 期清洁厨房,避免 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食物煮熟:食物要 煮熟煮透,避免生
食或半熟食
生熟分开:生熟食 物分开存放,避免
交叉污染
疫苗接种
疫苗类型: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重组疫 苗等
接种时间:根据疫苗 类型和接种对象,确 定合适的接种时间
接种对象:易感人群, 如儿童、老人、孕妇 等
接种效果:预防沙门 氏菌病,降低发病率
3
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01
抗生素的选择: 根据病情和细 菌种类选择合 适的抗生素
02
抗生素的剂量 和疗程:根据 病情和细菌种 类确定合适的 剂量和疗程
03
抗生素的副作 用:注意抗生 素的副作用, 如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等
04
抗生素的耐药 性:注意抗生 素的耐药性, 避免滥用抗生 素
传播途径
01
食物传播:食 用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食物
02
水源传播:饮 用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3
接触传播:接 触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物品
04
空气传播:吸 入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空气
临床表现
沙门氏菌培训课件

沙门氏菌培训课件沙门氏菌培训课件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引发沙门氏菌感染,导致人们出现腹泻、发热和腹痛等症状。
为了提高公众对沙门氏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培训课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宣传和教育工具。
本文将深入探讨沙门氏菌培训课件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在公众教育中的作用。
一、沙门氏菌的基本知识在沙门氏菌培训课件中,首先需要介绍沙门氏菌的基本知识。
比如,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它可以通过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人体。
此外,还需要提及沙门氏菌的传播途径,如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粪便、食用受污染的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等。
二、沙门氏菌感染的症状和危害在沙门氏菌培训课件的第二部分,可以详细介绍沙门氏菌感染的症状和危害。
例如,感染者可能会出现腹泻、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败血症和肠道出血等并发症。
同时,还可以提及特定人群对沙门氏菌感染的易感性,如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三、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方法在沙门氏菌培训课件的第三部分,可以介绍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方法。
首先,需要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煮熟食物、避免食用生食等。
其次,还可以提及食品安全的措施,如购买新鲜食材、储存食物的正确方法等。
此外,还可以介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措施,如定期清洁消毒、保持食品安全等。
四、沙门氏菌的检测和监测在沙门氏菌培训课件的第四部分,可以介绍沙门氏菌的检测和监测方法。
例如,可以提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的抽检和检测,以及医疗机构对病患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检测方法,如PCR法和培养法等。
五、沙门氏菌感染的应对措施在沙门氏菌培训课件的最后一部分,可以介绍沙门氏菌感染的应对措施。
例如,感染者应及时就医,接受适当的治疗。
同时,还需要强调感染者在治疗期间的隔离和个人卫生,以避免传播给他人。
此外,还可以提及公共卫生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疫情爆发时的应急响应措施。
总结:通过沙门氏菌培训课件的编制,可以提高公众对沙门氏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沙门氏菌病

二、禽沙门氏菌病
禽沙门氏菌病又分为:幼龄期的鸡白痢; 中雏期及产蛋鸡的禽伤寒与禽副伤寒。
㈠鸡白痢
【流行病学】 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鸡的一种常见病 和多发病。主要侵害雏鸡,出壳后 2周内 的幼雏常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 较高,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2~3周龄雏鸡,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 成年鸡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发病率:蛋鸡 <肉鸡;公鸡<母鸡。
【症状】
雏鸡表现怕冷,打堆,呼吸困难,明显增 快,大便困难,粘稠,灰白或淡绿色,后 排出白色粪便,象石膏团块,往往发生封 肛,里急后重,发生痛苦叫声。
【病理变化】
雏鸡:主要表现为肝肿大,呈土黄色;胆 囊扩张,脾肿大;卵黄吸收不良;肾呈 “花斑”状。盲肠有干酪样物堵塞肠腔。 肺、心肌表面、肝、脾、肌胃肌肉、小肠 等脏器表面有隆起的坏死结节。
【症状】 急性型(败血型):主要发生于小于4月龄 仔猪。常规饮料原哺乳仔猪中很少见。病猪 表现为不安,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大群发 病时,少数死猪尾部和腹部肢端发紫。到败 血型沙门氏菌病发病的第3天或第4天,出现 黄色水样粪便,呼吸困难,耳根、胸腹部皮 肤出现紫红色斑点。本病暴发时,发病率很 低(通常低于10%),但死亡率很高。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4个月龄以内的断乳仔猪。 成年猪和哺乳猪很少发病。细菌可通过病 猪或带菌猪的粪便、污染的水源和饲料等 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猪。鼠类也可传播本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季节更 易发,在猪群中一般散发或呈地方流行。 环境污秽、潮湿、棚舍拥挤、粪便堆积、 饲料和饮水供应不及时等应激因素
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沙门氏菌有2107个血 清型,我国至今已经发现30多个群201个血 清型。许多血清型能够产生毒力很强且耐 热的内毒素,尤其是肠炎沙门氏菌、鼠伤 寒沙门氏菌,可使人发生中毒。
动物传染病 二、沙门氏菌病

2、临诊症状 • 急性(败血)型: 急性(败血) 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 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呼吸困难, 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全身衰竭 下痢,排出污黄、 下痢,排出污黄、恶臭稀粪 鼻端、胸前、腹下皮肤、 鼻端、胸前、腹下皮肤、两耳及四肢末梢出 现蓝紫色斑 24小时内死亡或病程 小时内死亡或病程2 24小时内死亡或病程2-4日,病死率很高
• 消化系统症状:腹泻,稀薄如白色浆 消化系统症状:腹泻, 糊状粪便,肛门周围污染, 糊状粪便,肛门周围污染,粪便干结 封住肛门周围,疼痛尖叫声。 封住肛门周围,疼痛尖叫声。 • 其它症状:呼吸困难,有些眼盲,或 其它症状:呼吸困难,有些眼盲, 肢关节肿胀,跛行。 肢关节肿胀,跛行。 • 转归: 3周龄内多呼吸困难心力衰竭 转归: 而死; 周龄以上极少死亡, 而死;3周龄以上极少死亡,但生长不 良。
鸡白痢
鸡白痢
• • 关 节 肿 大 、 关 节 炎
• 成年鸡 成年鸡一般呈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 或表现母鸡产蛋量与受精率降低; 或表现母鸡产蛋量与受精率降低;极 少数精神萎顿,腹泻白色稀粪, 少数精神萎顿,腹泻白色稀粪,停止产 个别呈“垂腹” 卵;个别呈“垂腹”现象
3、鸡白痢病理变化
• 雏鸡:(病程稍长者) 雏鸡: 病程稍长者) 可见肝脏、脾脏肿大, 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肝散在坏死点 肺脏可能褐色、实变、 坏死灶。 肺脏可能褐色、实变、有坏死灶。 心肌、 肌胃、 肾等器官可形成黄白色 心肌 、 肌胃 、 肾等器官可形成 黄白色 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 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 盲肠有白色干酪样物质, 盲肠有白色干酪样物质 , 形成栓子阻 塞肠腔, 盲肠芯” 塞肠腔,即“盲肠芯”
•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主要消化道、呼吸道、 主要消化道、呼吸道、伤口等 子宫内感染(垂直传播) 子宫内感染(垂直传播) 内源性感染(带菌现象普遍) 内源性感染(带菌现象普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防治
• 本病的治疗,可选用经药敏试验敏感的 抗生素,如土霉素、氯霉素等,并辅以 对症治疗。呋喃类和磺胺类药物也有疗 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牛沙门氏菌病(犊牛或牛副伤寒)
• 症状:可发生于成年牛和犊牛 • 成年牛 1.高热,呼吸困难,昏迷和下痢,粪便恶臭。 2.剧烈腹痛,病牛用后肢踢蹬腹部。 3.怀孕母牛多数流产。
病理变化
• 肠管膨大:死后剖检 见病猪肠道充满灰黑 色粪便,盲肠、结肠 和回肠肠壁增厚,肠 管膨大(图II-9)
病理变化
• 坏死性肠炎:黏膜上 覆盖一层弥漫性,坏 死性和麸皮样物质, 形成弥漫性坏死(图 II-10)。
防治
• 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采用添加抗 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应注意地区抗药菌 株的出现。应
(图III-45)
症状
成年鸡感染常无临诊症状。有的因卵黄 囊炎引起腹膜炎而呈“垂腹”现象。
病理变化
• 病死鸡肠管内充满黄 白色稀粪(图III- 46)。输尿管充满 尿酸盐而扩张,
病理变化
• 育成鸡:见肝脏肿大 为正常的2~3倍, 呈暗红色至深红色, 质脆易破裂(图III- 47)。
病理变化
• 成年母鸡:最常见的 病变为卵子变形、变 色,呈囊状,有腹膜 炎(图III-48)、 心包炎
诊断
• 分离培养和鉴定:确诊诊断。采取病畜 的血、粪、内脏等做病料进行分离培养 和鉴定。
• 血清学试验:常用于鸡白痢。鸡白痢做 平板凝集试验。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 菌具有相同的”O”抗原,所以,鸡白痢 标准抗原可用来对禽伤寒进行诊断。
防治
• 防制:本病还没有疫苗,必须严格执行 消毒、隔离、检疫、药物预防的综合性 防制措施。在有病鸡群,应定期反复用 全血平板凝集试验进行检疫,将阳性鸡 及可疑鸡全部剔出淘汰,净化鸡群。
猪副伤寒
症状
本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小猪,1~4月龄 仔猪发病最多。
•
症状
• 急性型(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前后的 仔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食。后 期腹泻,呼吸困难,耳根、后躯和腹下 皮肤有紫红色斑点,病程1-4天,病死率 很高。
症状
• 亚急性和慢性型(结肠炎型):最为常 见。其症状与肠型猪瘟很相似。
症状
• 体温升高,病猪寒战,喜钻草窝,堆叠 一起。
• 眼有黏性和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常黏 在一起。
症状
• 初便秘后腹泻,粪便 恶臭,很快消瘦(图 II-7)。
症状
• 病程2~3周或更长, 最后因衰竭死亡或成 僵猪(图II-8)。 病死率25%~50%。
症状
• 潜伏性感染:无明显症状,仅表现生长 发育不良,被毛粗乱,污秽,体质衰弱。 部分患猪在一定条件下会突然恶化死亡。
防治
• 治疗:可选用经药敏试验有效的抗生素, 如土霉素、氯霉素等;呋喃类和横胺类 药物也有疗效
禽伤寒
症状和病变
• 成年鸡易感。呈散发性。急性者表现突 然停食,排黄绿色稀粪,5-10d死亡。
• 病变与鸡白痢相似。病程较长者,肝肿 大呈青铜色,肝和心肌表面有灰白色坏 死灶。
禽副伤寒
症状和病变
• 孵化后两周内感染发病,6-10d达到高 峰。呈地方流行性。急性者,不见症状 迅速死亡。病程较长者,主要表现水样下 痢。病程1-4d. 1月龄以上幼禽很少死亡。 成年禽不表现症状。
沙门氏菌病
• 定义: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沙 门氏菌引起的各种动物传染病的总称。 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引 起关节炎和怀孕母畜流产。
病原
• 1.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中等大 小杆菌。除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 都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病原
2.分型:根据不同的菌体(O)、荚膜(Vi) 和鞭毛(H)抗原, 沙门氏菌分为2500种 以上的血清型。
7d死亡。 • 2.流产型:病兔流产,流产后多数死亡。
禽沙门氏菌病
病原
鸡白痢——鸡白痢沙门氏菌 禽伤寒——鸡伤寒沙门氏菌 禽副伤寒——除上述两种沙门氏菌外, 其它所有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
鸡白痢
流行特点
在雏鸡通常以急性全身性感染,而成 年鸡则以局部、慢性和隐性感染最为常 见。本病是最重要的经卵传播的细菌性 传染病之一。
病理变化
• 病死雏鸡:有出血性 肺炎,肺有灰黄(白) 色结节(图III- 49)。此外,肝、心 等脏器组织有灰白色 坏死小点。
诊断
• 临诊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 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以鸡白痢为例, 如2-3周龄病雏发热怕冷,拉灰白色桨样 粪便,发病率、病死率较高。剖检时, 可见肝、心、肺等脏器组织有灰白色坏 死小点,可做出初步诊断。
流行特点
• 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 3周龄以内雏鸡最易感,发病率、病死率 高,症状典型。
鸡白痢
症状
• 雏鸡发病后精神委顿, 绒毛松乱,两翼下垂, 缩颈闭眼,不愿走动, 拥挤在一起,排白色 浆糊状粪便,肛门周 围绒毛被及白色粪便 污染或封住(图III- 44)
症状
• 肢关节肿大呈跛 行症状
• 犊牛:有的无明显病变,有的在某些脏 器组织形成出血斑点。
羊沙门氏菌病
• 症状 1.下痢型:体温升高,腹泻,排粘性带血
稀粪,恶臭,1-5d死亡。 2. 流产型:主要表现流产。流产前体温升
高,部分病羊流产。流产母羊和羔羊的 病死率在10%以内。
兔沙门氏菌病
• 断奶后仔兔腹泻,怀孕母兔流产 。 • 症状 • 1.腹泻型:体温升高,顽固性下痢,1-
病情严重者,1-5天内死亡。
症状
• 犊牛 1.出生后48hrs内发病者,表现拒食、卧
地不起,3-5d内死亡。 2.多数犊牛10-14日龄后发病,表现体温
升高,下痢,排出灰黄色液状粪便,混 有黏液和血丝,一般5-7d内死亡。
病理变化
• 成年牛:出血性肠炎,肠粘膜充血、出 血,大肠黏膜脱落,有坏死区。
病原
3.培养特性和抵抗力:一般培养基即能良 好生长,常用的消毒药和消毒方法均能 达到消毒目的。
流行病学
2.家禽:多种传播途径,如消化道、呼吸 道和眼结膜。 但最主要的是经卵垂直传 播(见图)。
带菌母鸡
带菌小鸡
带菌卵
流行病学
• 3.易感动物:非常广泛,包括 各种年龄 畜禽及。但幼年畜禽较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