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及测量原理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技巧。
3. 理解测量原理并能够正确解读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 天平、各种物品(如书本、笔、水杯等)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天平和各种物品。
2. 打开天平,等待其稳定。
3. 将一个物品放在天平的测量盘上,并记录显示的质量值。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其他物品的质量。
观察结果:使用天平测量得到的质量值会显示在天平的显示屏上,单位为克(g)。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是通过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是一种能够比较物体质量的工具,其测量原理基于质量平衡的法则。
当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测量盘上后,天平会通过内部的传感器检测质量的大小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我们得到了不同物品的质量数值。
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质量值,我们可以发现物品的质量是不同的。
比较大的物品通常具有更大的质量值,而较小的物品则具有较小的质量值。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了解到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与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原理。
使用天平可以方便、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帮助我们掌握物体质量的概念。
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值,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质量与其大小无直接关系,而是与物体内部所包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选取合适的物品进行比较,以便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质量的大小。
实验应用: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商品的重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天平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商品的质量以确定价格和购买数量。
此外,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测量物体质量是进行实验和设计的基础,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测量前,需要确保天平的稳定和准确性,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五)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二)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四)
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十)。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
二、实验材料:水、烧杯、小锤子、保鲜膜、塑料袋、水果。
三、实验步骤:1.实验一:水的沸腾a.将水倒入烧杯中,放在燃气灶上加热。
b.观察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实验二:水的凝固a.向水中慢慢加入冰块,搅拌均匀。
b.观察水随着温度的下降发生凝固的情况。
3.实验三:水的蒸发a.将一些水倒入烧杯中,加入一片保鲜膜覆盖。
b.观察保鲜膜上是否会出现水珠。
4.实验四:水的降雨a.将一个塑料袋围住一棵果树的树枝。
b.观察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在塑料袋内出现水珠。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一中,水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沸腾,形成水蒸汽。
2.实验二中,水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逐渐凝固成冰块。
3.实验三中,水的一部分逐渐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保鲜膜上形成水珠。
4.实验四中,果树叶子的蒸腾作用使得水分蒸发,与塑料袋接触后凝结成水珠。
五、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在加热过程中会沸腾,形成水蒸汽。
2.水在冷却过程中会凝固,形成冰块。
3.水会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冷表面上形成水珠。
4.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的水分,在与塑料袋接触后会在袋内凝结成水珠。
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不仅可以以液态存在,还可以通过加热转化为水蒸汽,通过冷却转化为冰块。
同时,水的蒸发和凝结也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实验,我能够观察到水的不同形态的转化过程,并加深了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此次实验还让我认识到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水循环之间的关系。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水分,这部分水分会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汽,并最终凝结在冷表面形成水珠。
这让我对水循环过程有了更加生动的认识。
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我能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对于教科书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不仅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

科学实验报告单(6)
科学实验报告单(7)
科学实验报告单(8)
科学实验报告单(9)
科学实验报告单(10)
科学实验报告单(11)
科学实验报告单(14)
科学实验报告单(16)
科学实验报告单(17)
科学实验报告单(18)
科学实验报告单(19)
科学实验报告单(20)
科学实验报告单(21)
实验四:辨别食物的营养成分(10分)
实验材料:花生米、瓜子、馒头、面包、土豆……白纸、碘酒、滴管。
实验步骤:
1、辨别脂肪:(4分)
①去掉花生米的种皮,用它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②去皮的瓜子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③花生米、瓜子在白纸上留下油渍说明含有脂肪。
2、辨别淀粉:(4分)
①掰一小块馒头,在馒头上滴1-2滴碘酒,观察现象。
②将碘酒滴在其他食物上,观察现象。
③淀粉遇碘会变蓝,馒头、土豆等食物变成蓝色,说明这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整理实验材料。
(2分)。
科学实验报告单

1、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2、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3)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目的:认识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的作用。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11)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实验目的:认识磁铁
:
实验器材: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实验步骤: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8)
三 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测读温度。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
实验步骤: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实验名称等信息缺失,需要补充完整。
同时,第四段实验步骤中的勾码数量应该为4个,而非3个。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纸板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底板1块,手电筒1把。
实验步骤:1.将3张有孔纸板竖立在桌面上,每张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2.在最后一张纸板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纸板作为屏。
3.将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纸板前一定距离,让光射直进小孔。
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4.将第二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2-3厘米左右。
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观察到的现象: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照射到屏上。
实验结论:光在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认识弹簧测力计实验目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正确使用测力计。
实验器材:1N/2.5N/5N测力计、钩码1个。
实验步骤:1.出示弹簧测力计,了解其结构,标出示意图。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步骤:1)检查是否具有弹性;2)指针调零;3)测量读数,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4)使用后,指针归零。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材料包。
实验步骤: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的物体放入袋中。
4.读取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名称。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差距玻璃珠。
1N。
1.2N。
0.2N塑料块。
3N。
2.8N。
0.2N橡皮擦。
0.5N。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九: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六: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温度因素对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的调控作用。
实验材料:1. 大豆种子2. 温室3. 温度控制设备4. 温度计5. 水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营造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室环境,确保温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恒定;b. 准备大豆种子并浸泡在水中24小时,以促进其发芽;c. 根据实验设计设置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处理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设置:将温度控制设备分别设置为以下三个温度条件:a. 高温组:设定温度为40℃;b. 常温组:设定温度为25℃;c. 低温组:设定温度为10℃。
3. 对照组设置:将温度控制设备保持在室温(25℃)下,作为对照组。
4. 实验操作:a. 在每个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b. 每个处理组和对照组使用相同容量的水进行浇灌;c. 确保每个温度条件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光照条件相同。
5. 实验观测:a. 每天记录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并进行比较;b. 按照实验周期记录每个温度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根长、叶片数量等。
实验数据与结果:以下是实验期间观测到的数据和结果:1. 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在高温组,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65%;在常温组,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85%;在低温组,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50%;在对照组,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80%。
2. 植物的生长情况:在高温组,植株高度为15cm,根长为10cm,叶片数量为8片;在常温组,植株高度为20cm,根长为15cm,叶片数量为12片;在低温组,植株高度为10cm,根长为8cm,叶片数量为6片;在对照组,植株高度为18cm,根长为12cm,叶片数量为10片。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和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2. 较高温度(40℃)下,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降低,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香花岭完小年(班)级五年级班实验者
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时间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定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我的猜测:定滑轮能省力
步骤:1、组装好定滑轮实验装置。
2、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3、在绳子的一端挂一个钩码,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
过定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指导教师:蒋昀峰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香花岭完小年(班)级五年级班实验者
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时间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动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我的猜测:动滑轮能省力
步骤:1、组装好动滑轮实验装置。
2、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3、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
上,通过动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结论: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指导教师:蒋昀峰评定等级:
学校香花岭完小年(班)级五年级班实验者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时间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滑轮组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我的猜测:滑轮组能省力
步骤:1、组装好滑轮组实验装置。
2、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3、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滑轮组
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指导教师:蒋昀峰评定等级:
学校香花岭完小年(班)级五年级班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探究斜面的作用
实验器材:
金属圆辊、弹簧秤、积木、光滑木板(只有长度不同)两块
我的猜测:斜面能省力
步骤:1、将金属圆辊挂在弹簧秤上,记下读数。
2、用短的光滑木板和积木在桌上搭一个斜面,通过弹簧秤沿斜面匀速向上拉金
属圆辊,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3、换成长的光滑木板重做上面实验,记下弹簧秤的读数,(斜面高度一样)。
观察到的现象:将金属圆辊直接挂在弹簧秤上读数最大,其次是沿较短的木板向上拉,读数最小的是沿着长木板向上拉。
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指导教师:蒋昀峰评定等级:
中
县小
武学
临校
科
学
实
验
报
告
薄
班级:
座位: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