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解析

合集下载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________等候着。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

妈妈________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心疼地伤心地耐心地着急地①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________等候着。

②妈妈________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庆龄“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用“________”画出来。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你喜欢庆龄还是小珍?为什么?【答案】(1)耐心地;心疼地(2)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3)自己在家,缺少家人的陪伴是很没有意思,但是“我”为自己能够信守诺言而感到心安。

(4)我喜欢宋庆龄,因为她言而有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阅读短文主要分四个小题:(1)考查选择合适的词语,选择的是恰当的形容词。

通过联系课文上下文内容的理解答案不难选出。

(2)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直接可以从原文找到。

(3)联系生活实际,对文段中句子的理解。

这就要学会换位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回答。

(4)是对文中人物的评价,你喜欢那个人物以及原因。

做这题要注意回答的完整,不能只答喜欢谁,要写出理由切能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来谈。

故答案为:(1)耐心地、心疼地;(2)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3)自己在家,缺少家人的陪伴是很没有意思,但是“我”为自己能够信守诺言而感到心安。

(4)我喜欢宋庆龄,因为她言而有信。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5-1颐和园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5-1颐和园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精品】长春版四年级下语文5-1颐和园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书写1.我是拼写小能手。

二、填空题2.字典宝宝。

“辉”字按部首查字法,查()部。

去掉部首还有()画。

“痕”字按音序查字法,音序(),音节是(),第六笔是()。

3.巧识双胞胎兄弟。

(组词)皇()杆()辉()煌()竿()挥()慢()狮()痕()漫()师()狠()4.词语美容师。

()的树丛()的琉璃瓦()的宫墙()的堤岸()的杨柳()的园林()的狮子()的姿势5.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这就是著名的长廊,有3里长。

这长廊分成一间一间的,一共有273间。

()(2)一座八角的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3)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6.课内回顾。

(1)课文移步换景,作者按照的顺序记叙。

(2)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

长廊——()——()——()——()。

、三、信息匹配7.知音乐园。

(在下列读音正确的字下面画“——”)长廊(lǎng láng)槛(jiàn kǎn)画舫(fáng fǎng)栏杆(gǎn gān)四、句型转换8.句子变变脸。

颐和园,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改为感叹句:改为反问句:缩句:改为双重否定句:五、排序题9.乱句重组按时间顺序来清理句序组成段落。

()下午,我们来到“毛主席纪念堂”。

()不由想起了毛主席的诗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我们瞻仰了毛主席遗容。

()我们看到毛主席安卧在万花丛中。

()然后,大家举手宣誓:“向英雄们学习。

”()清晨,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今年清明节,我们过得很有意义。

()把自已亲手编的花圈恭恭敬敬地放在碑座上。

()夕阳西下,我们满怀激情离开了天安门广场。

六、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一望,颐和园的景色尽收眼底。

18颐和园教案解析

18颐和园教案解析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3、你看,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将自己所看到的景物一一描写出来,这种写法就叫“移步换景”。(板书)
(三)鉴赏美
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和图片。
2、【课件出示】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指名读第二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长廊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生:长、美(美如果没讲出来,放到后面引导)
师:长,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一眼望不到头。怎么说?
师作解释:作者可能站在那里,望不到头,踮起脚尖看,看不到头,往左看看,看不到,向右看看,还是看见很多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总之不管怎么看,就是——一眼望不到头。谁来读读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
5、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2、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1.自主预习提示。
(1)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音,找准词。
(2)运用各种巧妙方法记住生字。
(3)借助字典、词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4)用“”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5)任选一个自然段,读熟,读出感情。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学习目标:了解颐和园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教学内容:教师简要介绍颐和园的背景和历史。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做笔记并回答问题。

第二章:颐和园的建筑特点2.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描述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包括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2.2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包括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2.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关颐和园建筑特点的问题。

第三章:颐和园的艺术价值3.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颐和园的艺术价值,包括园林景观、建筑装饰和文物收藏。

3.2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颐和园的艺术价值,包括园林景观、建筑装饰和文物收藏。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艺术价值。

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颐和园的艺术价值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关颐和园艺术价值的问题。

第四章:颐和园的历史变迁4.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变迁,包括其建造、修缮和变迁过程。

4.2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颐和园的历史变迁,包括其建造、修缮和变迁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变迁。

4.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颐和园的历史变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关颐和园历史变迁的问题。

第五章:颐和园的保护与传承5.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颐和园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包括其保护措施和传承方式。

5.2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颐和园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包括其保护措施和传承方式。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保护与传承。

6月英语四级翻译练习试题及解析 颐和园

6月英语四级翻译练习试题及解析 颐和园

xx年6月英语四级翻译练习试题及解析颐和园xx年6月英语四级翻译练习试题及解析:颐和园以下是带来的xx年6月英语四级翻译练习试题及解析:颐和园,欢送阅读。

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海淀区,距北京市中心15公里。

它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有著名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cultural landscape),因此它也一直被公认为是“皇家园林博物馆”。

顾和园始建于1750年,作为一座豪华的皇家花园供皇室成员休息和娱乐。

清朝末期,颐和园成为了皇家成员的主要居住地。

它位列世界遗产(the World Heritage Sites)目录,也是中国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

The Summer Palace is situated in the HaidianDistrict,northwest of Beijing City,15 kilometers from central Beijing.It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well-preserved royal park in China.It also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the Museum of Royal Gardens”with famous natural view and cultural landscape.The construction started in 1750 as a luxurious royal garden for royal families to rest and entertain.It became the main residence of royal members in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It not only ranks amongst the World Heritage Sites but also is one of the first national AAAAA tourist spots in China.1.它也一直被公认为是“皇家园林博物馆”:该句的主语是it,谓语是be recognized。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同步讲练测)作业设计(有解析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同步讲练测)作业设计(有解析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作业设计1.看拼音写词jiàn zhù tiào wànɡzāi shù dī’àn()()()()jīn bì huī huáng yǐnyǐnyuēyuē cōng yù()()()【答案】建筑眺望栽树堤岸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葱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能够正确、规范书写课本生字表要求掌握的生字。

读准拼音,是正确书写生字的前提。

书写的基本要求有两个:①使用正楷书写。

②书写格式要规范,字型整齐、结构合理、部件正确、笔画标准。

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可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定字形是否正确。

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顺。

“眺望”的“眺”不要写成同音字“跳”,“金碧辉煌”的“碧”不要写成形近字“壁”。

2.比一比,再组词。

朗()郎()廊()裁()载()栽()堤()提()匙()【答案】晴朗新郎长廊裁剪记载栽树堤岸提水钥匙【解析】对形近字掌握情况的考查。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

中国汉字都很形象,偏旁往往就代表字的含义,因而可以根据偏旁来理解字义,正确组词。

注意平时的积累运用,减少错别字。

3. 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葱郁——()耸立——()游赏——()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金碧辉煌——()神清气爽——()反义词:古老——()隐隐约约——()金碧辉煌——()神清气爽——()【答案】近义词:葱郁——葱茏耸立——矗立游赏——玩赏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姿态不一——形态各异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反义词:古老——新潮隐隐约约——清清楚楚金碧辉煌——暗淡无光神清气爽——昏头昏脑【解析】对近义词、反义词积累的考查。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如:坚固——牢固。

②从词的意义上去找,即先弄清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想一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颐和园ppt课件

颐和园ppt课件
九龙壁
位于德胜门内,是一座琉璃砖影壁,壁面以九条巨龙为主题图案,色彩鲜艳夺 目,工艺精湛绝伦。
03
颐和园内著名建筑解析
乐寿堂及内部陈设
乐寿堂
乐寿堂是颐和园内的一座重要建筑,位于颐和园的东部,是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 。乐寿堂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体现了清朝时期的建筑特色。
内部陈设
乐寿堂内部陈设豪华,摆满了各种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翡翠 西瓜”和“鱼藻纹大瓶”等文物,都是无价之宝。此外,乐寿堂内还有许多精美 的家具和挂画,体现了清朝时期的宫廷文化。
作为皇家园林,颐和园具有居住、游玩、处理政务等多重功能, 是清朝皇帝休闲度假的重要场所。
园林设计师及建筑风格
设计师
颐和园的设计师是清朝宫廷画师、建 筑师雷发达等人,他们融合了中国传 统园林艺术和皇家建筑风格,创造了 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
建筑风格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以清代皇家建筑为 主,注重空间层次和景观变化,同时 融入江南园林的细腻和精巧,形成了 独特的艺术风格。
04
颐和园文化价值及影响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代表作
古典园林艺术风格
颐和园融合南北园林特点,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 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山水园林景观
颐和园以山水为主题,结合山、水、建筑、植物等造园要素,创造出丰富多彩、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观 ,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十七孔桥与玉带桥
十七孔桥
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桥 长150米,由17个券洞组成,造 型优美,独具匠心。
玉带桥
位于昆明湖上,桥身呈曲线形, 桥面两侧有汉白玉栏杆,远望如 一条玉带横卧在湖面上,景色十 分壮观。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教案解析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教案解析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教案解析。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古代宫廷建筑,另一种是园林建筑。

这两种建筑风格各有特点,但却又相互呼应,构成了整座颐和园美轮美奂的风景。

古代宫廷建筑是颐和园的重要建筑元素之一,其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

整个建筑群依山傍水,巧妙地融合了自然山水景观和建筑风格,显得恢宏壮观而又巧妙精致。

其中最为经典的建筑是“九龙壁”,该建筑以九只龙为主题,引用了中国传统的龙文化元素,建筑风格典雅华贵,非常符合中国古代皇室宫廷的尊贵气质。

另一种建筑风格是园林建筑,颐和园园林中的园林建筑以“假山、水、墓”为主题,这种建筑风格体现的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高度。

整个园林中的假山马首山、长春山、琼岛逸影等非常具有代表性。

这些假山造型别致、自然,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风韵。

颐和园园林中的水与山相辅相成,在设计上的巧妙使用让这些水景成为整个园林的亮点。

譬如西泠泛舟,玉澜堂、南湖秋浦等水景点,它们自然环境优美,却又独具匠心,给游客带来了自然和艺术的双重享受。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焕发出古老东方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交融的光芒,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园林建筑的最高杰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
宝之一。

这种结合了中西文化的风格,不仅折射出颐和园独特的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部洲支撑着天下
菩萨界 艺术界
佛界 神仙界
朝廷官府界
岸边世俗社会 水面码头、船舶、岛屿、桥梁
水下龙王世界
B
9
4.看与被看,视觉互换
知春园视线分析
颐和园中的“知春亭”是颐和园主要的观景点之一
• 在这个位置上,大致可以纵观颐和园前山景区的主
要景色,在1800的视域范围内,从北面的万寿山前山区
、西堤、玉泉山、西山,直至南面的龙王庙小岛、十七
B
6
3.天人合一,师法自然
• 1.阴阳结合的“太极” • 颐和园主要以由昆明湖为中心的景区和以万寿山为 中心的景区组成,以山为“阳”,以水为“阴”,阴 阳结合形成一个生命活体—“太极”。 • 2.以万寿山山脊为界,分为阴阳互补的两部分 • (1)以万寿山的南面为阳界,是朝廷办公、帝王 居住的地方。万寿山的北面为藏传佛教的寺庙,是为 阴界。













被 看, 视
分 明, 功
合 一, 师
溯 源, 颐
选 址, 因
总 体



















B
1
颐和园总体布局图
B
2
B
3
1.巧妙选址,因地制宜
现在的万寿山,造园前为瓮山,山中有寺叫圆静寺,其山前湖泊旧时为瓮山泊,明未清初时称西湖。 乾隆年间在此修清漪园(即今颐和园)时,造园者对原有环境作了二处大手术,一是在湖西加西堤,大多数人认为 这是模仿杭州西湖苏堤的造园手法,用以增加水面层次。二是造园者在东边挖湖区,保留了龙王庙、知春亭、凤凰墩 三处景点。 香阁林端出,登临夕霭间。 霜寒半陂水,木落一禅关。 食施湖中鸟,窗窥塞上山。 能容下尘榻,信宿竟志还。
B
2025 0/5/13
2.追根溯源,颐养天年
1.智慧海——是全园的主体万寿山制高处景点,这里“智慧”产生于 人脑,人脑是智慧之泉源。又在道藏精华中有“脑为髓海”之说法 《唐 王冰注)。可见“智慧海”正向人们暗示着“脑部,之意.。
2.排云殿——语出晋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云者气也. ”排云”即“排气”此正喻喉部。 3.云锦殿和玉华殿——“云仪玉华”乃“鬓发之号,言耳居其间”。 4.迎旭楼——楹联曰:“玉砌朱阑不雨亦润,池台金碧倒影斜阳”。 5.宿云檐——“白云出没檐间”,语出《元好问诗》:“宿云淡碧川 古人称面部位“云宅”,又名尺宅。由此宿云檐就代表着人“脸”。 6.小有天——小有天景点有楹联:“坞暖留云画栏新锦绣,亭虚待目 福地小蓬壶”。 7.知春亭——乾隆皇帝有诗曰:“璇龠循环运四时,东皇一气百昌怡 春来有象由天象,亭付无知为有知。”知春亭乃心脏之隐义。 8.龙王岛(南湖岛)——喻人之肾部。有月波楼、望蟾阁等。
淡的东堤,增加了湖面的层次。“知春亭”的位置选择
在“观景”和“点景”两方面看都是极为成功的,近对
万寿山前,远对南湖岛,西借玉泉山宝塔
B
10
造园手法分析
• 1.对比手法的运用 • (1)纵横对比 • (2)虚实对比 • (3)开合对比 • 2.采用多种园林要素划分空间 • 3.借景 • (1)远景 • (2)邻景 • (3)借历史古迹 • 4.统一、变化
王樨登·《圆静寺》 山光湖影半参差,蒲苇沿溪故故斜。 石瓮讵能贫帝里,金绳多半敕官家。 农依一水江南亩,客倦经年蓟北沙。 景物亦清僧亦静,无心要过隔林花。
梁于涘《瓮山圆静寺》
B
2024 0/5/13
2.追根溯源,颐养天年
颐和园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六十大寿而 建造的园林,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使用者一 种“大报恩延寿”的情感态度。由此,颐 和园建造的主题就是“延寿”,那么怎么 才能表现这个主题呢?
孔桥、廓如亭,视线横扫过去,形成了恰似中国画长卷
式、单一面完整的风景构图立体画面。
在距离上,“知春亭”距万寿山前山中部中心建筑
群体轮廓看得比较清晰的一个极限,成了画面的中景。
而作为远景的玉泉山、西山侧剪影式地退在远方,而从
东堤上看万寿山,“知春亭”又成了使画面大大丰富起
来的近景。从乐寿堂前面朝南看,知春亭小岛遮住了平
颐和园的布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全园建筑 由近及远层层展平,显得变化无穷,又有主有从, 层次分明。全园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 区、风景游览区3部分。
多建筑所构成的这个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宾 主分明的布局,能够寓变化于严整,严整中又有变 化。这种布局不仅恰如其分地掩饰了山形的缺陷, 而且体现了帝王苑囿雍容磅礴的气势和仙山琼阁的 画境,却又不失其园林的婉约风姿。这在现存的中 国古代园林中,实为独一无二的大手笔。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都希望自己长生 不老,以各种方式来延年益寿。古人认为: 人的生死是必然的,修养长寿的道路只有 一条,那就是掌握医学。
中国医学很早就强调保存人身的“神” 的重要性,“守神”是养生的一大关键。 而守神的进行是通过对人身体中“气”的 控制来进行的。从而设计者就将颐和园的 布局和养生医学中人身十二经脉结合,以 人体骨架为基础而进行分区布景。
不待人力假虚设。主体建筑物的布局“坐实向虚”,加重了B 中轴、万寿山和昆明湖
7
3.天人合一,师法自然
• 颐和园主题为八卦中的“颐卦”。颐,卦名,下震 (雷) 上艮( 山) ,表征颐养。《彖》曰: “颐‘贞吉’, 养正则吉也。”
主体建筑用“八卦”按春、夏、秋、冬,东、南、 西、北进行布局。颐和园排云殿前的对联,作为总纲说 明了这一布局的思想: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 顺时调律 吕玉节金和。“意思是,清晨天蒙蒙亮时,星辰的光芒 便引入园中,颐和园里珠光宝气的辉煌建筑,珠联璧合。 顺着春夏秋冬的季节、东南西北四方和一天十二时辰 大自然的秩序来演奏天人合一的乐章。
此皇家园林是“万象光昭”,把宇宙之间的“万象” 风景纳入园中。星辰光芒和四季音乐奏出一曲曲和谐的天 籁乐章。
在景区的平面布局上,动态的门路、城关是依照《周 易》卦象的文王八卦来安排的。
B
8
4.主次分明,功能明确
• 颐和园按山水地貌的结构,依次由水景顺着 陆景,海拔由低至高层层上升,直到万寿山山顶 的万佛阁和四大部州。
B
11
(2)万寿山之南北划分为虚实、阴阳两界,一边是 精神生活的宗教建筑,为阴,另一边是现实生活的 朝廷事务,为阳。
颐和园万寿山南北两条中轴线方向一致,但阴阳不对接。这是中华文化中“人神分离、绝地天通”,“不语怪
力乱神”的反映。
山环水抱,阴阳结合,以万寿山、众香界为南北分野的阴阳互补格局,依山就势形体布建。自然天成就地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