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外科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

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

动和工作。
减少医疗负担
02
通过有效的外科治疗,患者可以减少对药物和医疗服务的依赖
,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
心理影响
03
手术成功后,患者心理负担减轻,自信心增强,有助于改善心
理健康状况。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新型治疗技术的研发
01
冷冻消融技术
利用低温冷冻的方法破坏心房组织的电传导特性,从而治疗心房颤动。
02
传统心房颤动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通过抑制心脏电信号的传导,减 缓心率,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频
率。
抗凝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导致 副作用,如肝肾损伤、心脏骤停等 。
导管消融
01
02
03
原理
通过导管将射频或冷冻能 量传递到心脏特定部位, 破坏引起心房颤动的异常 电信号传导路径。
评估外科治疗心房颤 动的长期效果和安全 性,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
针对药物治疗无效或 无法耐受的患者,寻 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
心房颤动概述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内电信号紊乱,导致心房收缩功能下 降。
心房颤动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 寿命。
目前药物治疗是心房颤动的常用方法,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法耐受药物副 作用。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未来可能成为主流治疗手段之
一。
02
超声波消融技术
利用高能超声波的震荡效应破坏心房组织的电传导特性,达到治疗心房
颤动的目的。该技术具有非侵入性、无放射性损伤等优点,具有较大的

二尖瓣疾病合并房颤的外科治疗及进展

二尖瓣疾病合并房颤的外科治疗及进展
[ 关键词 ] 二尖瓣病变 ; : 心房纤颤 ; 迷宫手术 ; 射频消融 ; 外科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R 5 . [ :6 4 1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7 :6 2—10 (0 0 0 0 5 0 4 3 2 1 ) 4— 23— 5
心房纤 颤 ( ta f rl i , F 简称房 颤 , a il bia o A ) r ltn i 在二
立 附加切 口 , 心房 内没 有 足够 宽 敞的 区域 支 持 多 使
发 的折返 电流 , 因而 阻止 了房 颤 的发生 。 自从 19 91
年 至 19 9 4年 3月 C x完 成 了迷 宫 I、 Ⅲ型 术 式 o Ⅱ、
的改 良以来 , o C x描 述 的 迷 宫 Ⅲ型术 式 公 认 为外 科
10 , 0 % 且瓣膜 置 换 最 为 常 见 。③ 房 颤 消 除后 的窦 性心 动过 缓 永 久 心脏 起 搏 器 植 入 率 为 2 ~6 。 % %
④ 术 后远期 随访 右 房 收 缩 功 能恢 复 9 % ~10 。 1 0% 对心 律 失 常 引起 的左 心 功 能 不 全 , 宫 Ⅲ型 手 术 迷 有 明显 的矫 正 作 用 。⑤ 迷宫 Ⅲ型手 术后 的平均 监 护 时间是 ( . 3 8 d 术 后 平 均 住 院 天数 ( . 4 2 94 . ) , - 8 5_ -
院率 2 . % , 6 6 风湿 性心 脏瓣 膜病 在 换瓣 同时进 行 左
房迷 宫术 能安 全有效 的 消除房 颤 , 善心脏 功能 。 改
3 右 侧迷 宫手 术
19 9 6年经 动物 实 验 证 实缝 合 界 嵴 可诱 发 折 返 性 心 房扑动 和颤 动 。继 而对继 发孑 房缺 和三尖瓣 下 L 移畸 形 ( 又称 E s i 脏 畸形 ) 并 房 颤者 施行 心 bt n心 e 合

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治疗进展

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治疗进展

显 的 抑 制 作 用 。 另 外 , 心 颗 粒 有 抑 制 晚 钠 电 流 的 作 稳
用 。晚钠电流在正常生理情况 下不存在 或十分微 弱 , 但在 多种病理状态时明显增强 。而晚钠 电流的增强有 多种 潜在 的
性心力 衰竭 N H I I 的患者 (Ⅱa C 均应考虑 使用 决 Y A /I级 ,)
吉林医 学 2 1 年 8 01 月第 3 卷第 2 期 2 2

46 ・ 61

综 述
老 年 阵发 性 房 颤 的治 疗 进 展
郝 振 ( 天津市第五 中心 医院干保科 , 天津 3 0 5 ) 04 0
[ 关键 词 ] 老年 ; 阵发性房颤 ; 治疗进展 随着人 口老龄 化 , 心房颤 动 的发病率 在世 界范 围 内 日益 增 长 , 正在 成为一个公共健康 问题 L 。此外 , 颤可降低 它 l ] 房
作为 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一 线药物 (I, ), A 但不 适用
于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 Y AⅢ/ NH Ⅳ级或 不稳定 性 ( 近一 月 内出现过心力衰竭失代 偿 ) 慢性心力 衰竭 N HA I级 的患 Y 1
者 ( B 。决奈达隆为不含碘 的苯并 呋喃类 衍生物 , 结构 Ⅲ, ) 其 和特征与胺碘酮类 似 , 减少 了碘 源性 的器 官毒 性 。细 胞学 但 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 , 决奈 达隆 与胺碘 酮有类 似 的多通 道阻 滞特性和 电生理特性 , 提示 决奈 达隆可 能有 与胺碘 酮相 似 的 抗心律失常作 用¨ 而无胺碘 酮样的碘 毒性 。决奈 达隆 是慢 引, 性房颤治疗中有效控制 心室率 的药 物 , 可显著 降低 静息 和运 动时的心率 , 并与其 他心 率控 制药物有 协 同效应 。亦 可有 效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射频消融、起搏器和手术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射频消融、起搏器和手术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射频消融、起搏器和手术房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目前,除常规的药物疗法之外,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及外科手术等多种非药物疗法正在兴起。

不同的手术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用。

一、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术可对房颤起到良好的作用,并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射频消融可以破坏心房内折返环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输送至病变部位,从而消除房颤的病灶,从而控制房颤发作,缓解症状。

射频消融术可用于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房颤及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房颤。

尤其是在房颤病情较重的情况下,射频消融能快速有效地治疗心房颤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射频消融术具有微创、快速、安全等优点。

与常规外科相比,射频消融术不需要进行胸腔切开,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

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利用先进的导引技术及精准的插管位置,可进一步明确病变位置,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射频消融术的禁忌症包括心脏瓣膜病变、急性心肌炎等。

这些病症可能会对手术造成严重干扰,这种情况会对外科治疗产生极大的影响,并有可能使情况恶化。

有些房颤不适合射频消融术治疗。

比如,有些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一些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体质比较弱,外科治疗的危险性也比较大;此外,也有一些房颤的病人有其他的疾病,比如部分房颤患者同时存在心脏血管狭窄等其他病变,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然而,射频消融并不是房颤的唯一疗法,应根据房颤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房颤病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另外,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之前,一定要做好必要的手术准备,比如停止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心电图检查等,这样才能让医生针对不同的病情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二、起搏器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装置,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收缩,从而控制心率。

心律失常和心电图阻断的房颤病人可使用起搏装置进行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脏手术同期行外科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路线总结

心脏手术同期行外科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路线总结

心脏手术同期行外科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路线总结郝晨曼;杨秀滨;公兵【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主要危害包括:心动过速、心衰、系统性栓塞。

30%~84%二尖瓣病变患者同时患有房颤,主动脉瓣病变及冠心病患者中也有约5%合并房颤[1],心脏手术同期行外科消融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自90年代初迷宫Ⅲ型手术问世,房颤的外科治愈率达到90%以上[2],但因其操作的复杂性未能大范围推广。

至迷宫Ⅳ型手术推出,以各种新型能量形式代替传统“切与缝”的操作方法后,大大减小了迷宫手术的技术难度,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需行手术治疗者消融路线的选择并未得到统一。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07【总页数】3页(P862-863,866)【关键词】心脏器质性病变;心房颤动;外科射频消融;路线【作者】郝晨曼;杨秀滨;公兵【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市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市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市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房颤是十分常见的疾病,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同时合并房颤,外科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越来越多的得以认可和实施。

基于房颤的类型不同,器质性心脏病类型的不同,逐渐衍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射频消融路线。

通过外科手段治疗房颤历经了左房隔离术、走廊手术、迷宫手术Ⅰ~Ⅲ型的探索。

迷宫Ⅳ型手术在Ⅲ型手术基础上,应用新能源替代传统“切与缝”造成心肌透壁损伤从而阻碍异常传导。

右房操作包括:行右房游离壁切口,除两处连接三尖瓣环切口使用冷冻消融外,余传统切口均由双极射频消融钳行消融替代。

左房:左心耳切除,左心耳至左上肺静脉射频消融,左房切口,分别行射频消融隔离双侧肺静脉,连接双侧隔离环,射频消融左侧肺静脉隔离环至三尖瓣环;射频消融线与三尖瓣环交接处行冷冻消融。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其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心功能不全等严重不良后果,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房颤的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2016ESC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trialfibrillationdevelopedincolla borationwithEACTS》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发表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及近期房颤领域的研究进展,就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房颤的非药物治疗1.1电复律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房颤,不论房颤时间、类型首选直流电同步电复律。

电复律较药物转复成功率高,患者需镇静或麻醉。

非血流动力学障碍,房颤持续时间不明或超过48小时,目前仍推荐复律前抗凝治疗3周,复律后抗凝4周的“前3后4”抗凝方案。

如果经食道超声(TEE)检查排除左心房血栓,可进行即咳U电复律。

如果TEE检查确诊血栓,应再抗凝进行治疗A3至4周,复查TEE确定血栓消失后再行电复律。

若仍存在血栓,不建议电复律治疗。

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复律的房颤患者,不应因启动抗凝而延误复律时间。

如无禁忌证,应尽早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NOAC,同时进行复律治疗。

建议I类: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②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③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C)。

na类:电复律前使用胺碘酮、氟卡尼、伊布利特或普罗帕酮增加电复律成功率并预防房颤复发(证据级别B)。

1.2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应在经过充分培训、有经验的中心进行房颤射频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是房颤导管消融的绝对禁忌证。

患者年龄、左心房大小、房颤类型、房颤持续时间、有无二尖瓣反流及其程度、有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术者经验等因素均是可影响导管消融的效果。

陈新心房颤动的治疗

陈新心房颤动的治疗

八、外科迷宫手术

Cox强调: 迷宫手术中, 冷冻消融冠状静脉窦,阻断其传导是十分重要的。 直接影响到手术是否成功和术后房颤的复发率。
九、左心房隔离术

对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有一定效果。 但病例数较少。 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不足:
病例数受限, 手术较复杂、费时, 创伤较大。

目前,适应证为 药物治疗失败, 拟行换瓣术者。
二、发病机制-多子波学说

心房基质的不均一性,引起多子波折返激动, 要求:心房内同时存在3个以上的微折返环。
二、发病机制-诱发因素

房颤的诱发因素: 快速发放冲动的心房病灶 房扑或房速的蜕变
快速冲动
二、发病机制

发放冲动的心房局部病灶: 肺静脉内(90%以上) 其他部位 上腔静脉, 界嵴, 冠状静脉窦, 右心房后游离壁, Marshall韧带静脉。
二、发病机制-心房的大小


心房越大,易发生房颤。 哺类动物中: 体积大者,心房大,房颤发生率高。
三、治疗—策略


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 三个主要策略: 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控制房颤的心室率 预防血栓栓塞
四、恢复窦性心律

是理想的治疗终点之一。
攀登终点:窦性心律

选择的对象:
房颤持续时间48h者:
转复后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性? 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有关的资料较少。
六、抗凝治疗

我国的现状和需要做的工作: 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和脑卒中的发生率? 是否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是否必须进行抗凝治疗? 最适当的抗凝剂量和INR?
七、预防房颤复发

从两个方面着手治疗: 缩小已扩大的心房(蓝子) 防止电重构和折返环(苹果)变小。

房颤射频消融治疗围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房颤射频消融治疗围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房颤射频消融治疗围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杨承营,魏婷,潘敏,曾迪(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西安,719033)摘要:节律控制是房颤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既往药物维持节律控制的有效性较低。

目前以环肺静脉隔离为基础的房颤射频消融术成为主要方案,所以房颤患者围术期的规范化护理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

本文回顾性分析近5年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护理的相关资料,探讨保证房颤射频消融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围术期护理策略。

关键词:房颤;射频消融术;节律控制;围术期中图分类号:R551.7;R47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977-2333(2221)03-119-05D0I:10.7619/jcmp.22200977Research progress 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for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trirl fiOrillationYANG Cheagying,WEI Ting,PAN Min,ZENG Dl(Department of'Cardiology,Tangdu Hospital of Air Forc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qf Chinese People's Piberatioo Army,Xi'an,Shaanxi,710233)Abstracy:Rhythm coutrol is ca imponaai pan of thd clinicai treatmedi fun atriai fiCrillatiou,ani thd edectiveaess of drugs to maintain rOythm control is low in tha pasi.At pnseat,namfreqredcy latiou of atmat finrillatiou based oa circomfereatiat pulmouao vein isolation hat become the main scOemc,so thd stanaarnizea periouerativv nrrsint foc patienio with atmat Unrillatiou cot dinetty atect thd edecO of scrgicot This stuly retroscectivvty analyzed thd ntrsing dath of patieatc with a-Ut finrillatiou treated by namfnqgqcy aaiatiou in5ydu,ant discossed thd penouerativv 矶简開strateaias to easoro tha success Uta of raaiofredueaco aaiatiou and reduco tha of complications.Key WOrCs:毗]^]finrillatiou;raaiofreuceaco aaiatiou;raythm coutrol;penouerativv pdou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房颤已成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疾病,临床表现为血栓栓塞并发症和心力衰竭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VC
左侧心外膜GPs分布示意图:
Pulmonary Artery LA Appendage Marshall Tract LSPV
LIPV
LA
LV
AV Groove
右侧心外膜GPs分布的实体观:
RSPV
Anterior Right GP
RIPV
Vagal Response to 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
手术路线的原则与基础…
J.Cox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3
2.单纯左房消融手术
肺静脉+左房顶+左心耳+左房峡部+左房冠状窦部: 在消融和隔离左房关键部位的同时,打断左、右房之间的可 能电传导通路?
3. 改良射频 COX Mini-maze 手术
* 肺静脉+左房顶+左心耳+左房峡部+左房冠状窦部+ 右房 峡部消融
AFFIRM Circulation ’04; 109: 1509-13
为何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心房纤颤?
直视下对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进行处理
一、异位电活动灶诱发机制: 以肺静脉区域为代表,以及其它异位电活动灶的存在
外科手术直接进行相应区域的隔离或消融,消除了房颤的发生机制
* 直视下对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进行处理
* 单极射频,超声,和心外膜冷冻消融则无法保证消融径线
的透壁性
* 以肺静脉前庭的隔离消融为例,该区域的异位电冲动可以 穿越不连续/不透壁环形消融径线上的裂隙,导致治疗的失败 * 术中的电生理标测对于评价消融线对于电传导的阻断程度 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外科手术消融径线的研究
(一) 双房MAZE手术
1. COX-MAZE III手术
Inferior Right GP
具体的部分去迷走神经化治疗操作:
1. 肺静脉前庭的射频消融
2. Marshall 韧带的切断 3. 心外膜脂肪垫的局部射频消融
R.Wolf
Marshall韧带的切断与局部GPs消融
孟旭
第四部分:新型微创外科手术治疗房颤: 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理论基础
技术难度
手术疗效
CryoCath’s SurgiFrost®
(SurgiFrost 7 / 10)
the CryoCor™ Cardiac Cryoablation System Cryocor Inc.
Cryocath Technologies Inc.
4. 激光消融 Laser
Edwards Optiwave 980
可推广性
以Wolf Mini-maze Procedure为代表
目前的外科手术消融系统一览
Currently Available Surgical Ablation Systems
1.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
双极射频消融系统: *将能量集中于双极之间,操作更为简便、快捷,有效,不 到10秒即刻基本完成一道消融线 * 目前的双极射频装置有着不同的阻抗感应装置,根据组 织阻抗的变化来精确判定消融的透壁性
1. 合并需同期手术治疗的器质性心脏疾患
二尖瓣手术 (33-64%)
主动脉瓣手术 (11-21%) CABG手术 (5-14%)
先心病(ASD等)
+ 任何类型的AF
2.
巨大左房≥65mm的病人
3.
4. 5.
心脏血栓的病人
导管消融失败的病人 存在不能耐受的症状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

任何类型的AF
外科治疗房颤手段的发展
*隔离手术(Atrial Isolation Procedures) **房室阻滞术 **左房隔离手术
**回廊手术
**右房隔离术
* PV 隔 离 和 心 房 切 割 术 ( PV Isolation+Atrial Ablation Procedures) ** 迷宫手术I ** 改良迷宫手术(II、III、IV)
图示: Maze III手术基本上可以治愈所有的房颤患者,但是 由于过于复杂,很少有外科医生愿意采用该方法,因此直接从 中获益的患者数目极少
应用同样的理念对目前的房颤治疗手段进行评估:
肺静脉隔离+心房线性消融手术
*有效性降低(80%)
*复杂性也明显降低:4分
*故可采用性上升:6分
PVI + LA Ablation
2. Modified Cox Mini-maze手术
(二)单纯左房Maze手术
1. COX-maze III 手术
图示:COX-MAZE III 完整手术路径(后面观): 左房:4个肺静脉口被单个环形切口隔离,并向左心耳及二尖瓣 环做两条线形切口
手术疗效观察:
* James Cox: 最大的迷宫手术组 ** 346例患者 ** 手术死亡率2%, ** 围术期房颤发生率38%
心外膜自主神经节(Automatic Ganglionic Plexi, GPs):
主要分布于心外膜,且呈非均匀性分布
以肺静脉和心房的交界处分布最为密集
房室沟区域
Marshall韧带走行的区域 双房外膜的脂肪垫区域
右侧心外膜GPs分布示意图:
SVC
RSPV
LA
RIPV
RA
Waterston’s Groove
* 也有研究应用冷冻能量完成整个手术消融径线 (Cryo-Maze)
Baek, M.-J;Interact CardioVa
* 在目前所有的能量源中,只有冷冻能量得到FDA的批准, 应用于所有心律失常的治疗(不仅仅是房颤)
* 能够较好保存心房肌组织结构
* 能够较好保存心内膜的光滑性 * 在介入治疗时病人的疼痛较轻 * 目前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经常做为心房消融径线的补充消融
四、评价与发展外科房颤消融手术的原则
1.任有效性
2.从实际的观点出发,手术的复杂性对于许多医生能否接受来 讲,是更为重要的 3.因此一种房颤消融手术是否能够广泛开展,取决于3个相互 作用的因素
*复杂性 (complexity)
*可采用性 (Adoptability) *有效性 (Efficacy)
* Cox-Maze III是外科治疗房颤的金标准 * 消融线必须达到相互连续和完全透壁才能达到阻断传导通 路的目的 * 不连续和未能透壁的消融径线将会导致房颤的复发,或者 形成潜在的房扑等心律失常 * 双极射频系统通过测量组织的阻抗变化,从而能够保证消 融径线的透壁性
* 心内膜冷冻消融也能保证消融径线的透壁性:直视下可见 心外膜的冰晶形成
* 其它新型的手术能源(代替切/缝)
** 绝大多数的能量源都是通过热能来进行消融的 ** 射频( Radiofrequency ) ** 微波( Microwave ) ** 高密度聚焦超声( HIFU)
** 激光( Laser )
** 冷冻( Cryothermy) ** 更有效的新型能源? …
** 99%的房颤治愈率,
** 98%的右房恢复传输功能,93%的左房恢复传输功能 ** 仅2%需要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射频 Cox-maze III手术:我们的径线
技术改良: 1. 左房:改良的左房顶部 + 冠状窦部消融 2. 内、外膜联合消融 3. 部分去迷走神经化消融
对于永久性房颤的手术消融理念来讲,针对关键性 解剖及电生理部位的处理是简化传统Cox-maze III
二、心房基质的维持机制
以二尖瓣疾病引发的永久性房颤为例,由于瓣膜功能 障碍产生的压力超负荷引起心房肌的炎症和纤维化, 引起心房壁的解剖学重构,并且进一步引起电生理活 动的紊乱,导致了房颤折返环路的持续存在
外科手术直接对心房组织进行线性消融,破坏房颤的 维持机制,改良心房基质,达到治疗目的
见下图
外科治疗房颤的历史
外科手术切断His束-1973 外科冷冻手术消融His束-1973
导管烧灼His束-1981 导管消融His束-1990 导管行Maze消融-1994 导管行PVI-1998 各种导管消融策略-1998
左房隔离手术- 1980 回廊手术-1985 心房横断手术-1986 Maze手术-1987 各种改良的Maze手术-1998
* 共同特点:
** 均基于迷宫手术原理——将肺静脉从左心房隔离;同 时实施损伤线操作,阻断已有的折返环路,消除折返波形成所 需的心房基质 ** 简单性和安全性:这些方法的侵入性伤害明显少于迷 宫手术,操作简便,外科消融过程持续时间在15-25分钟之内 ,因此整个手术仅仅延长很短的时间。降低了流血和低心搏量 综合症的风险 ** 有效性: 总体成功率70-90%

+ + + + +

+ + + + +

+ + - + +

快 慢 慢 慢 快

+ - + - +

+ - - + +
第二部分:
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重要理念及建议
一、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适应症
最广,适应于所有类型的房颤!
非药物治疗房颤的格局发展
外科手术治疗器质性房颤
导管介入治疗非器质性房颤
外科微创手术治疗 非器质性房颤
Cardiac Laser Ablation System
5. 高密度聚焦超声(HIFU)
表:不同能量源消融的特性比较
能量形式 心内 膜消 融 心外 膜消 融 不停 跳消 融 微创消 融 消融速 度 透壁性 对心外 的判定 膜脂肪 垫的穿 透性
单极射频
双极射频 微波 冷冻 激光 HIFU

+ + + + -
Takashi Nitta. 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5; 11: 154–8
6. 阵发性/孤立性AF(年龄不限,无器质性心肺疾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