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写名片
1.替水滴导游为丽江设计的名片上写一句话,概 括特点:这滴水所见的丽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 象? 示例: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来说说特点。丽江
古城世界文化遗产,雪山晶莹夺目,人民勤劳聪
慧、热情好客, 古城悠闲恬静,文化特色鲜明。
自学批注
作为游客,你选取什么镜头作为留念,为什么?注意选取 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和独特的角度表现丽江古城的天生丽质、古 朴静谧、和谐美好。试着从写景角度和智慧选景方面做批注, 加评点。
落水洞后沉睡,前面的时间是古代,游览的踪迹在 城外,主要写的是自然风光。后面是现代,游览的 踪迹在城内,主要写的是人文风情。
厚重的历史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 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 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 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玉龙雪山——山下——驿道——丽江坝纳西族村庄— —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闸口—— 中河——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果园田地—— 丽江坝——金沙江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 去 四方街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25张PPT)

轻盈(yíng)
驿道(yì)
草甸(diàn)
矗立(chù)
目眩神迷(xuàn) 闸口(zhá)
徘徊(pái huái) 蘸(zhàn)
重点词语
五彩斑斓 :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 眼。
目眩神迷: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 见情景令人惊异。
整体把握,思路探究
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我”在何时来到何地?
2.“我”在何地见到何物(景物、人物、事物)?
3.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丽江的什么感情?
2.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驿道
丽江坝
黑龙潭
几百年前
玉龙雪上顶
村庄
几百年后
落水洞
街道店铺
四方街
出城进入金沙江
中河
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行踪。
本文的写作顺序: 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 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
阿来
知识链接
•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
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
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 城”。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
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
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
•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
语言品析
(二)说说:下列语句蕴含怎样的意思?
1.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 然。
2. 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 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 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主旨归纳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 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 度地展现了丽江的历史沿革、自然景物、 人文风情,抒发了对丽江的热爱、赞美之 情。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水车
小桥 四方街街道店铺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时间视角:从历史到现在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写历史,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写现在。 空间视角:第一部分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第二部分平地 起伏,接近游人视角。
整体感知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5.“一滴水”乘着水车在高处都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古城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本文以“一滴水”的行踪为线索。
2.“一滴水”从何而来? 一片雪,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变成了坚硬的冰 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3.“一滴水”在什么时候经过了那些地方?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人村庄 草甸上
古代 落水洞
现代
玉河
象山脚下 的黑龙潭
金沙江
城外的果园 和田地里
纳西人院子
中河
用了四个“经过”,用排比极力渲染一滴水所经之处的 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 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 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 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11.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八年级下
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图片展示的是哪个 地方吗?
你去过丽江吗?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化身
一滴水,经过丽江。
1 检查预习
教 2 学习目标
7 思考探究 8 课堂小结
学 3 知识必备
9 作业
环 4 明确所至,了解视角
节 5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6 理解所感,把握内涵
《一滴泪经过丽江》课文原文

《一滴泪经过丽江》课文原文一滴泪经过丽江在云南的丽江,有一位叫做小梅的姑娘。
她非常聪明善良,又非常美丽动人。
有一天,小梅收到了一封寄给她的信。
信中说:“我是一滴泪,来自遥远的地方。
听说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所以我特地来找你,希望能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
”小梅对这封信感到非常惊讶和开心,她立刻回信说:“亲爱的泪,我很高兴你来找我,我也很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请问你什么时候能来丽江见我呢?”泪回信说:“我会在今天夜里来到丽江,只要你在河边等我。
”小梅按照约定,来到了丽江的河边等待着泪的到来。
夜晚过去了一半,小梅看到了一个闪亮的光点,接着,一滴晶莹剔透的泪从天空中慢慢地落下来。
小梅非常激动,她走近泪,轻轻地接住它,然后把它放进她的眼睛里。
自此以后,小梅的眼睛变得非常美丽,每当她哭泣的时候,泪就会变成五彩斑斓的花瓣飞舞在空中。
小梅和泪成了非常亲密的朋友,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分享快乐和悲伤。
他们一起欣赏了丽江的美丽风景、品尝了美味的当地食物,还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泪告诉小梅,它来自一个忧伤的地方,在那里,人们需要有泪来宣泄内心的情感,同时,泪也需要有一个快乐的地方,让它们可以转化成美丽的花瓣,飞舞在空中。
小梅决定要帮助泪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她告诉泪,在丽江有很多的快乐和幸福,泪应该留在这里。
从此以后,每当小梅哭泣的时候,泪都会变成美丽的花瓣,飞舞在丽江的天空中,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一滴泪都有它的意义,它可以将忧伤转化成快乐,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温暖,让世界充满爱和美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4张PPT)

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 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 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 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 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 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 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优美文章。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 文学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 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14年,出版长篇非 虚构作品《瞻对》。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 《云中记》创作完成 ;同年,《尘埃落定》 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 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同年,6月3日,担任首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大使 。
引人入胜;宾主交欢,歌舞升平。
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 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 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 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 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 写自述往事(时间维度);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空间 维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滴⽔经过丽江》是阿来写作的散⽂,本⽂通过描写⼀滴⽔的旅⾏,讲述丽江的风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20课《⼀滴⽔经过丽江》课⽂原⽂ 我是⼀⽚雪,轻盈地落在了⽟龙雪⼭顶上。
有⼀天,我醒来,发现⾃⼰变成了坚硬的冰。
和更多的冰挤在⼀起,缓缓向下流动。
在许多年的沉睡⾥,我变成了⽟龙雪⼭冰川的⼀部分。
我望见了⼭下绿⾊的盆地——丽江坝。
望见了森林,⽥野和村庄。
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滴⽔。
我想起来,⾃⼰的前⽣,在从⾼空的雾⽓化为⼀⽚雪,⼜凝成⼀粒冰之前,也是⼀滴⽔。
是的,我⼜化成了⼀滴⽔,和瀑布⾥另外的⽔⼤声喧哗着扑向⼭下。
在⾼⼭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声喧哗。
⼀路上,经过了许多⾼⼤挺拔的树。
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的⼈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个⼭间美丽的⼤盆地。
从⽟龙雪⼭脚下,⼀直向南,铺展开去。
视线尽头,⼏座⼩⼭前,⼈们正在建筑⼀座城。
村庄⾥的⽊匠与⽯匠,正往那⾥出发。
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叫做象⼭,狮⼦⼭,更远⼀点,叫做笔架⼭。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领⽊⽒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街。
四⽅街筑成后,⼀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来了,把⽟龙雪⼭写进了书⾥,把丽江古城写进书⾥,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街。
但是,眼前⼀⿊,我就和很多⽔⼀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
丽江⼈把⾼⼭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叫做落⽔洞。
落⽔洞下⾯,是很深的⿊暗。
曲折的⽔道。
安静的深潭。
在充满寂静和岩⽯的味道的地下,我⼜睡去了。
再次醒来,时间⼜过去了好⼏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
我和很多⽔从象⼭脚下的⿊龙潭冒出来。
咕咚⼀声翻上⽔⾯。
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
⿊头发的⼈,黄头发的⼈。
⿊眼睛的⼈,蓝眼睛的⼈。
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课文原文一滴水经过丽江,便有许多浪花趁机起舞,像仙女跳舞一样,全不顾惜。
从浪花中跃出来一条鱼儿,身上的光彩比虹还美。
它像一个身披白金的女郎一样,优美、自信,它向丽江深处游去。
————选自节选自《作家课堂》2016年总第32期知识点解析本文为一篇描写性文章,通过对丽江河水、浪花、鱼儿的描写,营造出了一幅神奇又美丽的画面,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够看到这一幕幕景象,感受到河水的流动和其中的生命之美。
描写性文章描写性文章是指作者通过对对象的色彩、形状、光影等方面进行详尽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对象的外貌特征及其所在环境,从而引起读者的想象与联想。
描写性文章重在详细展现事物的特征和美丽之处,而不是叙述事物经过的过程。
修辞手法1.比喻:将鱼儿和身披白金的女郎进行比喻,强调鱼儿的优美和自信。
2.拟人:将浪花拟人为跳舞的仙女,使得描写更为生动形象。
生命之美文章最后一句“它向丽江深处游去”,浓缩了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生命就是要在这个世界里游走,发现它的美丽和神秘,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欣赏。
河水、浪花、鱼儿都是不同的生命,它们互相依存,构成了这个美丽的自然世界,这也正是生命之美所在。
教学建议本文可以用来进行阅读理解、写作、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教学。
阅读理解1.让学生逐句阅读文章,了解河水、浪花、鱼儿在文章中所扮演的角色。
2.了解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了解本文的主旨,即生命之美的表达,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去珍惜和保护生命。
综合能力1.通过本文,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河水、浪花、鱼儿的形态,并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
写作1.对比诗歌《归园田居》中的描写性手法,让学生了解描写性文章的写作特点。
八下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八下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生字拼音、词语解释《一滴水经过丽江》是八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通过描述一滴水从高山流到丽江的过程,展现了丽江的美丽与人文景观。
本文的生字拼音和词语解释如下:一滴水经过丽江yī dī shuǐ jīng guò lì jiāng生字拼音:1. 丽江:lì jiāng2. 高山:gāo shān3. 奔流:bēn liú4. 云雾:yún wù5. 瀑布:pù bù6. 茂密:mào mì7. 蒸发:zhēng fā8. 凤凰古城:fèng huáng gǔ chéng9. 青石板:qīng shí bǎn10. 蜿蜒:wān yán11. 渔火:yú huǒ12. 波光粼粼:bō guāng lín lín13. 画卷:huà juàn14. 纪录:jì lù15. 溪涧:xī jiàn16. 纵然:zòng rán17. 泪水:lèi shuǐ18. 千姿百态:qiān zī bǎi tài19. 彩蝶:cǎi dié20. 四季如春:sì jì rú chūn21. 非凡:fēi fán22. 风景名胜:fēng jǐng míng shèng23. 天坛:tiān tán24. 三叠泉:sān dié quán25. 千古绝胜:qiān gǔ jué shèng词语解释:1. 丽江:指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市,旅游胜地,世界文化遗产。
2. 高山:海拔较高的山脉或山峰。
3. 奔流:形容水流迅速地向前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朗读课文,体会一滴水的奇幻旅行。
2.体会作者写景角度的妙处,品味文章富有诗意的语言。
3.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情感。
一.导入
丽江古城是个美丽的地方,描写丽江的文章也很多。
今天我们来学习阿来写的
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
二.整体感知,理行踪
1.这篇游记,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游踪
2.请同学们找找一滴水的游踪,它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学生圈点勾画表明地点
的词。
(同桌谈论完成)
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金沙江
师总结:这就是一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完成了它圆满的丽江之行。
三.细读文章,品诗意
一滴水经过丽江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
句式:一滴水经过丽江,它说:
(四人一小组交流谈论)
请你用这个句式并结合文章内容来说一说。
1.它说: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分析:一滴水看见了丽江的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富有地方特色。
改写:来到丽江,看见一个大大水车不停转动,看到了古城,远远望见狮子山
上苍劲的老柏树,也看到了重重房屋和蜿蜒老街。
(男女生读)
比较这两种写法
原文更好:原文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看丽江的视角更自由,可以居高鸟瞰,不受空间的约束。
师:我们也学过很多游记了,一般的游记以什么为游踪。
人的游踪为线索。
而此文作者将自己化身成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
这篇游记别具一格的地方就是:(板书:独特巧妙的构思)
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的好处就是可以跨越时空。
不仅不受空间的约束,也不可以不受时间的约束,视角更灵动。
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吗?请记得用刚才的句式来回答。
例:一滴水经过丽江,它说:我从玉龙雪山顶上下来变成了冰。
沉睡了许多年后,变成了玉龙雪山的一部分。
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写了丽江的自然美)
师:学习能力很强,老师一指导就会了。
很会观察和思考。
2.它说:“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分析:一滴水见证了丽江的历史发展。
3.“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在演奏古代的音乐”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和勤奋。
以及热闹的场景。
改写: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齐读)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
白须垂胸的老者们
在演奏古老的音乐
师分析:书写形式一变,散文的句子变成了诗歌,说明他的散文藏着诗意的语言。
诗意是阿来文学风格的灵魂。
(板书:诗意灵动的语言)
这样充满诗意的句子还有吗?
例:第七段: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我看见了花与树。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
(通过诗意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丽江的自然美)
4.它说:那的人们都很悠闲且和谐。
“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
远山。
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
主人问客
人远方的情形。
”
原句: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
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改: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之后主人也问了客人远方的情形。
(原文好,短句,对称,读起来节奏分明,也是诗意的语言)
总结:“一滴水”一路经过丽江,既看到了丽江的自然美,建筑美,更看到了
丽江的人文美。
这篇游记有别于其他它游记的另一特点是自然美所写不多,更
侧重写“人文美”,可见这篇文章丰富新颖的内容。
(板书:丰富新颖的内容)四.再读课文,赏人文
写到人文美的句子其实同学们都找得差不多了,我们在读一读,感受丽江的人
文美。
1.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
界的四方街。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
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2.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
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
3.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
眺望远山。
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
主人
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提问:作者借“一滴水“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重点突出“人文美”呢?表达对丽江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主要来突出丽江独特的文人风情和人与自然的
和谐,人与这座城的美好相遇,这也许也是丽江能吸引那么多游客的原因吧。
五.学以致用,写游记
一滴水经过丽江,向我们讲述了丽江的前世今生。
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
写河姆渡。
相信很多同学都去过河姆渡,今天我们化成一只鸟,以鸟的踪迹为
线索,说说河姆渡的前世今生。
《作业本》P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