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课程纲要
生物学七级上册课程纲要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三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课程纲要任课教师:王东亮2014年9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全日制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2012年版授课时间:39课时授课教师:王东亮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学知识,产生对生物学的的兴趣。
(2)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
(3)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4)学会玻片标本的制作以及显微镜的使用。
(5)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6)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层次。
(7)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以及各器官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8)描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蒸腾怎用。
(9)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0)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导言课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课时)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课时)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课时)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课时)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课时)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课时)第二节植物细胞(2课时)第三节动物细胞(1课时)第四节细胞的生活(2课时)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2课时)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课时)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课时)第四节单细胞生物(1课时)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课时)第二节种子植物(2课时)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2课时)第二节植株的生长(1课时)第三节开花和结果(2课时)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课时)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课时)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课时)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2课时)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课时)全书总复习(3课时)课程实施建议:教案方式: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问题探究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程纲要一、引言本课程纲要旨在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研究提供指导和框架。
通过本课程纲要的研究,学生将了解生物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对生物世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4. 培养对环境和生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主题:1. 生物基本概念:生物的定义和特征;2. 生物分类: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分类;3. 细胞:细胞的结构和功能;4.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基本原理和进化的基本过程;5. 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发育特点;6. 动物组织器官: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7. 人体健康与疾病: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8. 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料和演示,生动展示生物学知识;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实验和观察的能力;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思辨和表达能力;4.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开展生物研究的课外活动,拓宽知识面。
五、研究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达成程度,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进行综合评估;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方法和结果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六、研究资源本课程提供以下研究资源:1. 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 多媒体资料: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物知识;3.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为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材料。
七、结语本课程纲要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学习提供了指导和框架。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并增强对环境和生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济南版初中生物上册课程纲要

济南版初中生物上册课程纲要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初中生物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济南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课时:57课时(含期中、期末测试及讲评)一、课程背景七年级生物上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和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单元涉及《标准》中的三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和环境”,包含《标准》内容有: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生物的生活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单元涉及《标准》中三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本单元包括的《标准》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对初中义务教育段七年级学生来说,与小学相比学科增加了,而且生物学是个全新的学科,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停留在对生命现象的感知和一些生活经验上,现在不仅要从宏观深入到微观领域去学习,还要学会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研究工具,进行生物实验等。
但是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极正确地加以引导。
奇妙的生命现象,为学生打开了探索生命世界的大门,学生从现象和结构层面对生命有了初步的认识。
多彩的生物世界,让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各类生物以及各类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能更好的进一步学习“生物圈中的人”“物种的延续”“生物与环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物技术”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1.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及图片,认识生命现象,知道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了解栖息地和生物圈。
能概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研究方法,学会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研究工具,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2.通过实验、探究、观察与思考等活动,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区分动植物细胞结构,认识和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生物体表现出由小长大、由简单到复杂的生命现象,认识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一)课程类型:全日制义务教育必修课程(二)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2012年6月第1版(三)授课时间:38课时(四)授课教师:(五)授课对象: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学知识,产生对生物学的的兴趣。
(2)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
(3)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4)学会玻片标本的制作以及显微镜的使用。
(5)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6)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层次。
(7)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以及各器官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8)描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蒸腾怎用。
(9)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0)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导言课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课时)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课时)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课时)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课时)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课时)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课时)第二节植物细胞(2课时)第三节动物细胞(1课时)第四节细胞的生活(2课时)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2课时)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课时)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课时)第四节单细胞生物(1课时)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课时)第二节种子植物(2课时)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2课时)第二节植株的生长(1课时)第三节开花和结果(2课时)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课时)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课时)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课时)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2课时)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课时)全书总复习(3课时)(三)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方式: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问题探究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1、课程名称:七年级生物(上册)2、课程类型: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生物上册》4、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5、授课课时:35课时6、授课教师:陈慧芬二、具体内容1、课程目标:(1)课程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2)课程具体目标知识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详细的课程目标如下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a)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区别他们的区别;b)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c)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d)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2)第二章了解生物圈:a)描述生物圈的范围b)说出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c)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d)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e)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f)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g)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h)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i)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2)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b)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c)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d)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e)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f)阐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的主要不同点g)运用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h)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i)认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j)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k)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l)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贮存在细胞核中m)认同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物体内特定的物质n)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o)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
生物七上课程纲要

生物七上课程纲要中学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中学生物课程类型:必修课程学习材料:人教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校本教材课时数:37课时设计教师:彭新红、黄萌适用年级:义务教育七年级学生教学资源分析1、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根据学校教学时间安排,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2、充分利用实验室、生物园地、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具,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益和学习效度。
3、设计合理的课堂反馈练习,列出每节课的知识网络结构。
学情分析: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
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
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教材分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
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课程目标(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程纲要.doc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1教材:人教版初屮牛物上册授课时间:36课时设计:郭耍红授课对象:2012级七年级四个班课程总目标通过本ri标的学习,你将能:1、通过比较和模型分析的方法,阐明牛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通过生物建模和实验的方法,解释住命活动屮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及信息传递.3、体会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
4、基于对生命木质的理解,逐步养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5、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屮,体验合作、分亨、尊重、互盅的教育意义。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_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课时第二节调杳我们身边的生物[课时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节牛•物圈1课时第二肖环境对牛物的影响[课吋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课时第四节生态系统2课时与牛•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人的新任务科学•技术•社会牛•物圈II号内容标准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笫•节练习使川显微镜2课时科学・技术・社会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第二卩观察植物细胞2课吋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1课时科学家的故爭丿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第二章细胞的生活第•节细胞的牛活需耍物质和能量2课时第一•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2课时科学家的故爭他发现了细胞屮神奇的物质核酸第二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课时科亍•技术•社会“脱缰之马”癌细胞第三章细胞怎样产生物体笫•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2课时第二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课吋第二节只冇一个细胞的生物体2课时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科为•技术•社会肮病离、疯牛病、克雅氏病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_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鉢和蕨类植物1课时第二节种了植物2课时牛物沖与文沖寄予植物的情怀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与种了的萌发1课吋仃生物学冇关的职业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巧第二节植株的生长1课时科孚•技术•社会无土栽培笫三节开花和结果2课时厂牛物学有关的职业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课时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时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牛•物圈的水循环1课时科学•技术•社会肖水农业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科#•技术•社会现代化温室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川1课时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1课时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课吋科学•技术・社会热带雨林地球的“肺”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1、教材:対教材进行校本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速。
初一生物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

初一生物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
教学大纲
1. 课程目标:
-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的观察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
2. 教学内容:
- 细胞的组成与功能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多样性
- 植物生长与发育
- 动物生长与发育
- 人体的构造与功能
3. 教学方法:
- 结合实例和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
- 组织小组活动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 评价方式:
-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质量等
- 作业和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 考试: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考察
课时安排
以上为初一生物上册的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如有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七年级生物(上册)
2、课程类型: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生物上册》
4、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5、授课课时:35课时
6、授课教师:陈慧芬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1)课程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2)课程具体目标
知识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详细的课程目标如下
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a)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区别他们的区别;
b)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c)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
d)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
2)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a)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b)说出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c)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d)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e)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f)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g)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h)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i)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a)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b)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c)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d)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e)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f)阐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g)运用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h)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i)认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j)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k)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l)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贮存在细胞核中
m)认同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物体内特定的物质
n)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o)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a)说出组织的概念,识别人体的四种组织
b)说明人体的层次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切片
d)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e)说明植物体的层次结构
f)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g)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h)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上查询到的有关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
i)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的关系
3)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a)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b)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c)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d)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e)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f)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a)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b)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c)运用实验法“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尝试用抽样调查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d)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e)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f)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g)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h)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a)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b)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c)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d)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e)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f)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g)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h)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i)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有机物制造者
a)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c)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d)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e)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a)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b)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c)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a)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b)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2、课程内容:
本课程根据学生需求、发展目标教学中的重难点主要如下所示:
3
、课程实施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我会穿插运用下列方法:
①朗读②复述③讲故事④师生谈话⑤探究实验⑥演示实验⑦分组实验等等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习
①收集和分析资料:就是提倡学生通过报刊、书籍、上网、拜访有关人士的途径收集和分析资料,获取新知识。
②自主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己自学课本,解决相关的问题。
③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④探究学习:就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
4、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
①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②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2)评价形式:
①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学习本册课本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
内容包括:回答问题的声音、做作业的质量、上课的表现等等。
②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推磨式的方法,让组与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③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④学校评价:可以是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学生特长的发挥,对学生进行评价。
⑤他评:指家长、社会等对学生口头的评价。
如参加社会实践后、调查等活动后对学生的口头评价。
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单位:郑庵一中
姓名:陈慧芬
时间:201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