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古诗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1.《静夜思》- 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赏析: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通过描写明月照床的情景,自然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疑是地上霜”的错觉,更增添了夜晚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而“举头”“低头”的动作,将诗人思乡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赏析: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强调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则直接道出了在节日时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后两句通过想象兄弟登高插茱萸的场景,进一步烘托出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深。
3.《泊船瓜洲》- 王安石- 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前两句写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虽与家乡相隔不远,但却有重重山峦阻隔。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同时“绿”字用得极为精妙,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4.《秋思》- 张籍- 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赏析:首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从而产生了写家书的念头。
“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想说的话很多。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写家书时的反复斟酌和不放心。
5.《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 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赏析:词的上阕通过“山一程,水一程”的重复,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和遥远。
“夜深千帐灯”则展现了夜晚宿营时的壮观景象,但也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
下阕的“风一更,雪一更”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聒碎乡心梦不成”表达了诗人因思乡而难以入眠的痛苦,“故园无此声”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乡宁静生活的怀念。
表达思乡的古诗

表达思乡的古诗1. 《静夜思》- 作者:李白(唐代)-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代)-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 《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唐代)- 诗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4. 《秋思》- 作者:张籍(唐代)- 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元代)- 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 《乡思》- 作者:李觏(宋代)- 诗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7.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宋代)- 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8.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唐代)- 诗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9.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唐代)- 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唐代)- 诗句:“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情感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情感以下是关于月亮的诗句及其表达的情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思乡之情。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豪迈气概。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和深情厚谊。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深深的思乡之情。
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花间独酌》)表达了孤独寂寞和自斟自饮的苦闷情感。
8.“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对明月无知不解之情的无奈和自嘲。
9.“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把握当下的积极态度。
10.“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孤寂中的洒脱和自我安慰的情感。
11.“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陈风·月出》)表达了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和爱慕之情。
12.“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无尽的悲伤情感。
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因怀念故乡而引发的思乡之情。
14.“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怨恨和不满之情。
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1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饮酒的孤独和无奈情感。
1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以上供参考。
关于古诗词中有多有借明月抒发怀友之情的诗句(3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通过月夜乘舟之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通过月夜乘舟之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不舍之情《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作于李白年轻时期初离蜀地之时,大约在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这首诗以峨眉山月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月夜乘舟的情景,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留恋不舍之情。
一、作品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二、译文及注释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月影倒映在青衣江澄澈的水面上,仿佛在随着江水流动。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重庆、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三、创作背景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秋天。
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诗以凝练的写景手法,使读者沉浸于峨眉山的月影清光、平羌江的淙淙江声,以及从清溪向三峡的轻舟迅驶之中。
全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描写明月表达对故乡思念的诗句

描写明月表达对故乡思念的诗句描写明月表达对故乡思念的诗句古人喜欢用明月寄托思乡之情,下面是描写明月表达对故乡思念的诗句,欢迎阅读。
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阴雨》唐·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3、《思乡作》唐·布燮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延伸阅读:李白明月诗的思想与情感一轮皎洁的明月当空高悬,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因此,历代诗人都喜欢以明月入诗,尤其是诗仙李白,更是酷爱明月。
他的很多诗不仅仅有月亮的影子,有些诗甚至通篇是以月亮为抒情对象,他的《峨眉山月歌》、《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无不是这类诗歌。
李白的明月诗虽然以月亮为主要意象,但并不仅仅是出于对明月的喜爱,主要是要借月抒情。
如果从抒情的内容来看,其明月诗的思想内容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借月寄乡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在心头泛起波澜。
诗人李白也不例外,因此,诗史上就留下了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明月诗中“妙绝古今”的经典之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并不是真的地上有霜,而是诗人产生的一种错觉,这正是诗的巧妙之处。
在一个寂寥的庭院里,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照射到诗人的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料峭寒意,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当空,秋月是明亮的,又是清冷的,孤身在外的诗人,此时不禁触动旅思秋怀,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产生万千遐想,他想到了故乡,想到了故乡的一切,禁不住乡情涌动,感慨万千。
全诗语言简炼,却十分形象地揭示了李白此刻内心的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

静夜思的诗歌体裁是《静夜思》按照形式分是一首五言古诗;按照本身分属于抒情诗;床前明月内光,疑是容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抒情诗通过抒发诗人的感受来反映社会生活。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歌体裁。
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
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明bai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唐.李白《静夜思》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译文: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译文: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通过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通过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1. 通过描写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1.《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2.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山居秋螟》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把酒问月》唐.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6.《新月》唐.徐寅云际婵娟出又藏,美人肠断拜金方。
嫦娥一只眉先扫,织女三分镜未光。
珠箔寄钩悬杳霭,白龙遗爪印穹苍。
更期十五圆明夜,与破阴霾照八荒。
7.《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秋月》唐.白居易夜初色苍然,夜深光浩然。
稍转西廊下,渐满南窗前。
况是绿芜地,复兹清露天。
落叶声策策,惊鸟影翩翩。
栖禽尚不稳,愁人安可眠? 9.《月下喜邢校书至自洛》唐.李益天河夜未央,漫漫复苍苍。
重君远行至,及此明月光。
华星映衰柳,暗水入寒塘。
客心定何似,馀欢方自长。
10.《望汉月》宋.柳永明月明月明月。
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编号内蒙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准考证号010*********论文题目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姓名张树新指导教师石海光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作者:张树新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内容摘要]: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
自古以来月亮就很浪漫,而诗人对月亮的那份独爱,那份真挚,那份同生共死,使笔下的月亮更加风情万种,千姿妩媚。
在李白笔下的月亮有乡思乡闺的,感慨人生的,感叹历史的,清幽淡雅的,伤感时事的……无所不及。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亮意象自古以来泱泱华夏民族对月亮就有一份独特的情感,人们喜欢月亮,崇拜月亮。
尤其是文人骚客们对咏月亮诗歌更是数不胜数、千姿百态并且还都赋予了她无数风情。
月亮,从而被卷入中国的文学殿堂。
千百年来,使历代文人所传唱。
在诗歌的国度里写月亮的诗歌灿若星河,名篇佳句更是层出不穷,在这其中李白便是佼佼者。
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独特的爱恋,在他的笔下月亮更是千姿百态。
在李白的诗歌中涉及月亮诗歌高达三百多处。
月亮就如“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的诗情画意,“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神奇梦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挚友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感慨。
李白笔下的月亮有千姿万态的风情万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月亮在李白诗歌的意象美。
一、月亮的独特——情感月亮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它早已超出了赋予她本身所在的意义。
在中华民族文化海洋中,尤其是在灿若星辰的诗歌中,早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意象。
月亮本无情,但文人骚客们面对皎洁的月亮变产生了无限的畅想,并赋予了月亮真挚的亲情。
把自己的满腔真情,无限乡思都赋予了广袤天空中的那轮优美的月亮之上。
在李白的诗歌中,月亮便是故乡,寄托了诗人的恋恋依乡之情;月亮便是闺妇眼中的柔情哀怨,有着无限的孤独与相思;月亮便是边塞战士孤寂的身影,有着一抹苍凉与悲壮。
(一)望明月抒思乡之情自古以来,就把月亮作为思乡的一种寄托被历代文人所使用。
人们追求和睦、美满的幸福家庭,追求对祖国的挚爱。
在这种强烈的回归故里中望月思乡变成为一种固定的文化。
无论是客居他乡、孤寂漂泊的游子,还是久戍边关、悲壮凄凉的边塞战士 ,月亮都是诗人借用的寄托手法。
李白的乡思最著名,甚至人人皆知。
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无声的月光和客居他乡的漂泊游子,在秋夜望月时的思乡之情。
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人静,辗转难眠思乡的情感。
同时也表达了背井离乡游子的共同心声。
诗中没有神奇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巧华美的词语,有的只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望月就将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一一表露出来。
他对故乡的思念全都寄托在这质朴无华、平淡如素的文字上,全都寄托在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之上。
正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思乡的千古名句,所以月亮便成了那些漂泊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思念的寄托。
在几个明月高照的夜晚中,无数漂泊孤寂的游子,面对那轮高洁的月亮都会低沉的浅唱,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
即使是不经意间听见那哀声叹气的轻吟也是潸然泪下。
而另一首《峨眉山越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此诗写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月亮也念念不忘。
看见峨眉山的月亮很微小,但显得特别秀美。
然而又由于山影倒映,月亮显得更加明净。
秀美明净的秋月倒映在晶莹碧绿的江水之中,这就比某处的月亮倒映在某处的江水中更加优美,更加美丽。
这是李白在峨眉山下所见的奇特的景色,倾诉了即将离乡的游子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峨眉山的月是故乡的象征,也是李白感情的依托。
无论是漂泊他乡,还是游侠仙境,峨眉山月的身影总在诗人的心头环绕,徘徊。
与其说秀美明净的秋月是李白对家乡依依不舍之情,倒不如说是因诗人对家乡的万般不舍的眷恋使月亮显得更加恬静清幽,秀丽唯美。
(二)览明月抒思情之感李白的一生经历坎坷,但性格却豪迈奔放。
他一生中最渴望的就是在边关建功立业一展雄才,然而他却命途多舛,终使他壮志未了。
因此诗人便把自己这种浓烈的愿望写进了诗歌的海洋中,也许正是因为诗人有着这样强大的的理想与抱负,所以李白在边塞的月亮中少了些往日的凄凉的悲伤,反而多了一份侠士的豪放与奔放。
如《塞下曲六首》其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书未下,少妇莫长嗟。
”【1】这首诗虽写边关征戍,但却无半点哀怨和惆怅。
且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唐朝的强势以及战士们的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
月亮本身就无情,但文人墨客们便赋予月亮无限的深情。
有的欢喜、有的忧伤、有的感慨等等。
月亮的扑朔迷离使月亮成为表达情与爱的寄托和寄望,同时也是久守边关战士回归故里的依托与期望。
当然边塞战士在李白浪漫的笔下并非全都是豪迈奔放的,也有久戍边关思乡的悲凉与哀叹。
如《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此诗是一幅有关、山、月的辽阔的边塞诗。
这首诗用寥寥数语,便把边塞所特有的雄浑景象描摹出来。
没有浓浓重绘,却将戍边生活描写得如在眼前。
写出了战士离别家乡之苦,怀念家乡之情,一思一叹融入那苍茫的明月中。
又如凄靡的《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这是《子夜吴歌》四手首诗之一,写的是秋天。
但说的并不是一味凄凉。
而是孤独远于超奇妙之意,给人以无际之感。
皎洁的月光照在长安城,出现了一片白色的世界,是思妇们的一种凄靡。
伴着秋风随处都能听见用杵捣衣的声音,起起伏伏,是思妇的哀愁。
而此时的月亮便充满了殷殷思情,不解相思之苦。
可见谪仙般的李白并未抛开凡间的痛苦,而是把自己游历凡间的人情冷暖、相思用其仙人之笔寄托这轮如灵魂似泪的明月中。
从而使月亮成了闺中悲伤的思妇,成了军中的痴情男儿。
而其《长相思》更是动魄心魄,《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1】此诗写出了无数相思者的相思之苦,以及人们对相思的那份深沉的执着。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写的是在孤灯下饱受相思之苦的相思者对月亮长叹与诉说。
月亮便成为相思者们心目中的美丽佳人,但是高高在上的明月而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即。
因此只能用一声声长叹来压抑着心中是我那份相思。
但对美丽佳人的思念和渴望是无法控制的,即使是摧心伤肝也在所不惜。
就算上有青冥,下有渌水,都不能表达心中的那份痴情。
但是天长而又路远,梦魂很难到达。
于是,只能可把心中的那份相思,全都寄托在那遥远的天边,可以一同共念、共思、共叹的月亮之上。
因此月亮不是本来的意象了,而是幻化无数相思者的美丽佳人。
有许多的月亮,在李白的笔下便化成了边塞战士思归的家乡,也幻成了闺中少妇的孤独落寞。
征夫们的思乡之情、怨妇们的相思之苦,而然多情的李白并没有忘记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时的月亮是友情的化身,李白把对挚友的怀念和同情一起带走了,送给了远方孤独的朋友。
把两颗相隔千里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这便是李白中的月亮——有着凄美的思情,又有着誓言的执着。
二、月亮的独特——感知月亮有着极其特殊的时间感、空间感和运动感,月亮便成了怀才不遇文人骚客感慨惋叹的对象,也是对其心灵创伤的慰藉。
李白堪称天赋奇才但却怀才不遇,使他显的特别孤寂与悲壮。
月亮便是如此,在漆黑的夜空中,孤独的冷清,于是便成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文人骚客们倾诉感叹的对象。
李白更是把月亮当成了患难同行的挚友,诗人对月亮的感知、哀叹、沉思的诗歌也很多.(一)感叹历史的苍茫岁月的沧海桑田,历史的年轮往返在淹没与流失之中,而又流在亘古不变的月亮之中,文人骚客们面对着那轮优美的月亮,总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慨。
李白是盛唐文化的天才诗人,李白的诗歌千古传唱,震撼着一代代人的心灵。
而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就如同李白“诗仙皇冠上的明珠一样,璀灿夺目,灿烁古今。
月亮,从古至今,用它独特的神秘指引着人类无尽的遐想。
千古明月,默默的视着尘世间的沧海桑田,人们从它的阴晴圆缺里勾勒出种种遐想。
并从这千古不变的月亮中探索历史的演变和古人的情思。
如《夜泊牛渚怀古》:篇二:李白月亮诗词与眷恋;在失意者的笔下,它则又成了失意、孤寂与落寞的象征……李白一生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幼年时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古朗月行》);也有饮酒兴起时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更有游子思乡时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在其现荐的一千余首诗作之中,涉及月亮的就达380余首,数目之多,可谓唐诗这冠。
由此也足以看出李白对月亮的情有独钟。
可以说,古代诗人之中,李白对月亮的描绘是最为复杂,最为全面,也是最为完美的。
纵观李白的咏月诗,其笔下的月亮呈现出各种形态,如“圆月”“初月”“新月”“半月”“弯月”;各种色彩,如“明月”“皎月”“素月”“清月”“朗月”;就时间而言,有“寒月“”冬月“晓月”“夕月”“古月”“汉月”“夜月”;就地点而言,又有“天门月”“西江月”“峨眉月“巴月”“秋浦月”“秦地月”“萧湘月”等。
而李白天生豪迈奔放的性格又使得他可以支“泛月”“醉月“乘月”“揽月”“寄月”甚至去“赊月”。
“如此地喜月、爱月、玩月、咏月,李白可谓是古今第一,天下无双。
”了李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
而李白更加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并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哲理精神融入兰中,使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转变,使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月亮意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总之,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不仅有灵动飘逸的物境,更是饱含了作者人格意志的“我境”,显示出独特的意境之美与独特的浪漫性,体现了自己支理想和光明的不懈追求与探索。
以下就对李白的月亮世界以及他的大胆开拓与创新做出的具体分析:一、李白的月亮世界首先,李白的咏月诗创造出了优美的意境。
月景在李白的笔下总是表现得美丽非凡。
“在描写月色时,总是有水相伴。
月或倒映湖中或伴随着大江溪流,月光水光交织在一起相映成趣。
”如《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写道:“万壑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月下乘舟,湖水与岸的真实感被月夜给模糊了,使诗人产生错觉,仿佛行在空中,向月亮游去。
诗人如入仙境,呈现出一种超凡的境界。
其次,李白在描写物境之美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之意,使景与情有机结合,达到以景写情,以情衬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