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
日本的地理特征和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未来日本将更加注重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推动全球交通事业的发展。
PART 05
日本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措施
生态环境现状评估
森林覆盖率高
日本森林覆盖率高达约68%,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 之一,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水资源丰富
日本拥有充足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为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日本面临着基础设施 老化、维护成本上升等挑战。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推广情况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的系统。
日本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情况
日本在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ETC自动缴费系统、交通信息实时发布系统等已得到广泛应 用。
传统节日活动
日本的传统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如新年、成人节、七夕等,这些节日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 ,也促进了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创意产业在日本的发展状况
动漫与游戏产业
日本是动漫和游戏产业的全球领导者之一, 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制作技术赢得了全球 粉丝的喜爱。
影视与音乐产业
日本的影视和音乐产业也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其 电影、电视剧和音乐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
1 2
老龄化程度
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65岁及以上 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8%。
影响
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经济增长 放缓等问题。
3
应对措施
鼓励生育、推迟退休年龄、发展老年产业等。
PART 03
日本经济产业与布局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城市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的学科领域。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城市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地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一、城市扩张研究的新视角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空间系统,近年来城市扩张的速度日益加快,所以研究城市扩张成为城市地理学的一个热点。
传统的城市扩张研究主要侧重于空间形态和城市结构等方面的描述,但是新的研究趋势更加注重探索城市扩张背后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
例如,关于城市扩张的经济动态研究,包括城市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城市扩张的社会和文化动态研究,比如人口流动和城市语言和文化的转变等。
这些新的研究视角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城市扩张的本质和原因,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城市可持续性的探讨城市可持续性是一个热门话题,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性问题需要将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环保、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因素综合考虑以求解决。
新的城市地理学研究很注重研究城市的可持续性,主要直接关注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利用。
例如,全球城市化的速度对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以及排放的污染都会有负面影响。
研究城市在减少污染和实现节水节能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三、城市社会差异和社会正义的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社会差异和社会正义的问题逐渐凸显。
城市地理学在探讨城市社会差异和社会正义方面也越来越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问题包括了性别、人种、经济和文化背景等一系列的差异。
例如,城市的规划和开发往往优先满足富裕阶层,而其他阶层的基本需求却往往被忽略。
因此,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向探究城市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群体在城市中的分布和权益等问题的解决。
四、城市治理和政策的研究城市治理和政策是针对城市发展进行管理和指导的关键因素。
这也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城市治理和政策可以为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合理的建议。
日本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日本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日本地理位置位于东亚,其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本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影响对日本的经济现状的意义。
一、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日本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邻中国和朝鲜半岛,与俄罗斯以及韩国等国家隔海相望。
其地理位置特点如下:1. 岛国地理日本是由四个大岛(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以及一系列小岛屿组成的岛国,这使得日本的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海洋经济特点。
2. 地震高发地区由于位于地震带,日本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这也对其经济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 丰富的自然资源尽管日本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但其地下和海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日本的经济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本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下面将从地理条件对贸易、旅游业和能源供应等方面进行分析。
1. 地理条件对贸易的影响日本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贸易的重要节点。
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连接着太平洋的航道,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交通优势。
这使得日本成为了亚洲地区的贸易中心,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自古以来就依赖海洋贸易。
这种地理条件孕育了日本的航运业和海运业,发展了大量的港口和海运企业。
例如,日本横滨港和神户港都是世界著名的贸易港口,为日本的海外贸易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2. 地理条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日本地理位置的优势也使得日本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日本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独特的传统艺术,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拥有壮丽的海滩、迷人的温泉和各种海洋活动,这些都成为了观光和度假的热门景点。
此外,日本的寺庙、古迹、博物馆等文化遗址也吸引了许多历史和文化爱好者。
3. 地理条件对能源供应的影响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对其能源供应具有重要的影响。
日本地理位置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变

日本地理位置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变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位于东亚的亚洲大陆东方、太平洋西北部,地理位置对其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和地缘政治等多个角度论述日本地理位置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变。
一、地理条件1.地理位于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处板块交汇带,频繁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威胁,造成了日本地理位置的不稳定性。
2.群岛地形日本由四大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以及众多小岛组成,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海洋对日本的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气候条件日本处于亚洲大陆和太平洋的交汇地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日本的农业和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二、自然环境1.自然灾害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日本经常受到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种自然灾害对日本的经济、人口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资源有限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主要依赖进口资源。
地理位置临近发达国家以及太平洋上的资源丰富地区,让日本能够借助地理优势获取到所需的资源。
3.海洋经济日本以渔业为主要产业之一,得益于丰富的海洋资源。
地理位置的接近使得日本拥有广阔的经济海域,开展海洋渔业、航运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经济活动。
三、地缘政治1.亚洲地区重要国家作为亚洲地区的重要国家之一,日本在地缘政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地理位置使得日本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
2.地缘安全日本地理位置使得其在军事和安全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太平洋西北部的主要岛国,日本处于地缘政治焦点区域,其安全形势受到临近地区的影响。
3.地理战略价值日本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不容忽视,其位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交汇点,拥有重要的海上通道,对于亚洲地区的海上贸易和军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日本地理位置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和地缘政治。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塑造了日本独特的经济、文化和政治面貌。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地理位置对日本的影响也在不断演变,日本也在积极应对地理位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自身的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性。
日本地理位置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策略

日本地理位置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策略日本,位于东亚的岛国,由四大岛屿和其他几百个小岛组成。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本的地理位置如何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气候变化与城市规划由于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带上,地震和台风频发。
这种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给城市带来了很多挑战,如洪水、山崩、火山爆发等。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建设抗震设施和防洪系统是保护城市免受天灾的重要措施。
城市规划者应该考虑到地震和台风的风险,并在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入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加强对气象和地震监测系统的投资,提前预警和应对。
二、海洋资源的利用日本是一个海洋国家,海洋资源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而且海洋旅游业也是日本的重要产业之一。
因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
日本可以加大海洋科学研究的力度,开发海洋能源和海洋生物资源。
例如,开展海洋渔业的可持续管理,提倡渔业生态保护,鼓励渔民使用环保的捕鱼工具和方法,限制过度捕捞等。
此外,开展海洋能源的研究,如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可以为城市提供更清洁的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三、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由于日本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人口密度较高。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
大城市拥挤,交通拥堵,资源供应紧张,而一些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公共设施不完善。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解决人口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乡村地区的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向乡村迁移。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交通和基础设施,在城市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平衡人口分布。
此外,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也可以吸引人口向乡村移居。
四、灾害管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日本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袭击,城市的灾害管理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日本城市规划体系的现状与展望

日本城市规划体系的现状与展望日本城市规划体系的现状与展望浅见泰司编译:何仲禹、翟国方作者简介:浅见泰司,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现为日本东京大学空间情报中心(CSIS)主任及教授。
浅见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人居系统研究、空间信息分析、城市住宅理论及形态解析。
其主要著作之一《居住环境:评价方法与理论》已被译成中文并出版发行。
联系方式:1、现行日本城市规划体系介绍日本的国土总体分为城市规划区与非城市规划区两类;城市规划的相关法律仅适用于前者。
日本的城市规划由总体规划引导,县1级政府负责制定城市规划区的总体规划,包括城市整备、开发和保护政策;而市级政府也会相应制定总体规划以协调与本市直接相关的规划基本方针。
城市规划的实施主要侧重三个方面:土地利用规制、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开发项目。
1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图1 日本城市规划区的用地划分示意图2土地利用规制的主要职责是在划定的城市规划区中指定城市化推进区域(urbanization promotion area, UPA)和城市化控制区域(urbanization control area, UCA)。
城市化推进区域适宜进行城市建设,而城市化控制区域内原则上不允许进行建设活动。
在城市化推进区内,土地利用规制进一步指定区划(如用地性质,特别用地区、都市再生特别区、控高区等)和街区规划。
用地性质包括居住、工业和商业三大类12小类(见表1)。
用地性质的确定基于对地区未来用地模式的考量,并对允许建造的建筑用途进行了详细规定。
进入1980年代,日本城市化渐趋稳定,人们对城市宜居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此日本在城市规划中引入了街区规划。
街区规划一般只涵盖数公顷的较小范围,因而也更详细更具弹性。
街区规划确定公共设施的位置,并对容积率、地块面积、建筑退红线、绿化空间的保护等作出规定。
2图片来源:国土交通省《日本城市规划制度介绍》获取于 10月17日公共设施建设的主要对象包括交通设施,公共空间(如公园、绿地等等)、生活基础设施(如给排水管道)。
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影响分析

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影响分析一、引言日本,一个位于东亚的岛国,其地理位置独特,对其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日本的地理位置入手,详细分析其所处的经纬度、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二、日本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日本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其纬度范围大致在北纬20°至46°之间,经度范围在东经122°至154°之间。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日本的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四季分明,温差较小。
地形地貌日本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
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
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由于日本群岛地狭人稠,所以耕地资源显得比较贫乏,日本的耕地大多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带。
气候环境日本的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受海洋影响较大,具有显著的海洋性特征。
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为日本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地理位置对日本的影响经济发展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海上交通便利,便于开展对外贸易。
同时,其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渔业、造船业等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此外,日本的工业布局也充分利用了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如将重工业布局在沿海地带,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文化交流日本的地理位置也促进了其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自古以来,日本与中国、朝鲜半岛等国家的文化交流频繁。
通过吸收外来文化,日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同时,日本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为世界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略地位由于地处亚洲东部的关键位置,日本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历史上,日本曾多次成为战争的重要战场。
如今,随着国际关系的日益紧密,日本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其海上交通线对于维护国际秩序和地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科研实力的地球科学与环境研究进展

日本科研实力的地球科学与环境研究进展地球科学与环境研究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研究领域。
近些年来,日本在地球科学和环境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日本在该领域的实力和研究进展。
一、地球科学研究1. 大地构造研究日本地理位置独特,作为太平洋火山带的一部分,其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因此,大地构造研究是日本地球科学领域重点研究之一。
日本的科研机构及大学积极参与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监测与研究,致力于提高地震和火山善后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日本国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还被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广泛认可。
2. 气象与气候研究气象和气候研究对于地球科学和环境研究来说非常重要。
日本的气象机构和研究机构在气象预测、天气模拟和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他们参与了多个国际气象卫星项目,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数据和预报,为全球气象研究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了重要支持。
3. 地质学研究日本作为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其地质学家和研究机构在岩石学、地质构造分析和地质灾害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近年来,他们利用先进的地质调查技术和地质资料,深入研究了日本的地质特点,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灾害预警和预防措施。
二、环境研究1. 水环境研究日本是一个岛国,水环境研究对于保护国土资源和解决水资源问题至关重要。
日本的科研机构在水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研发了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并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水资源合作与交流。
2. 生态学研究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日本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机构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和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工作。
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态学数据和技术支持,对于推动区域和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 气候变化与环境管理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
日本的研究机构和学者通过开展气候变化的监测和模拟,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4)9479(1999)02_0042_07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郭文炯,白明英(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太原 030012)*摘 要:本文在广泛查阅日文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不同时期日本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并从理论、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揭示了其发展特征。
最后,概括了8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地理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的新动态。
关 键 词:城市地理学;日本;发展特征中图分类号:K93/975 文献标识码:A6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地理学发展迅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基于中日两国文化上的相似性和各方面交流的日益增加,日本城市地理学发展中的经验,可能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更有启发性。
然而,国内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日本城市地理学发展状况的论文尚不多见。
本文在收集、查阅大量日文城市地理研究文献,特别是综述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对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征及近期动态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了解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1 发展历程地理学作为近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日本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前期,其主要标志是1919年东京大学设立地理学科及1925年日本地理学会创立。
[1]在1930年前后,围绕景观论的争论,日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开始分裂。
从1924)1992年日本主要地理学杂志登载的人文地理方面论文的主题分类(表1)看,人文地理学分科发展差异显著。
第一,在20年代及30年代前期占主流的地志学论文迅速减少,60年代以来已极少出现;第二,农业地理、乡村地理、城市地理、工业地理是日本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其中,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乡村地理60年代以来论文数呈下降趋势,而城市地理论文数则不断上升。
城市地理论文数在60年代初超过乡村地理学,成为聚落地理的主体;70年代初超过工业地理学,70年代中期取代农业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中最主要的分支。
城市地理学发展历程,山鹿诚次分年代归纳为胎动期(1945年前)、萌芽期(1946)1955)、推进期(1956)1965)、展开期(1966)1975)、转换期(1976年以来)5个时期[2]。
第8卷第2期1999年12月世 界 地 理 研 究W ORLD REGIONAL STUDIESVol.8,No.2Dec.,1999*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北京大学城环系柴彦威先生的指导与帮助,特表谢意。
收稿日期:1999_04_23;修订日期:1999_10_20作者简介:郭文炯(1965_),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城市规划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科研课题10余项.本文依据城市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研究重点、理论、方法的发展分三个时期来讨论。
表1 地理学主要杂志各年代人文地理论文主题分类类别年代1924-291930-391940-491950-591960-691970-791980-891990-92总论17195261823323地志524316186521人口153253623202112乡村21100317443352810城市430125279919130农业1955391341141026816工业92224683622411商业5123151440387交通81873419243210旅游55144873文化4235262115226政治241020861063资料来源:日本K *1k 人文地理学N 动向.人文地理研究.1994.103-1061.1 50年代末以前的城市地理学这一时期的城市地理学尚未独立,是聚落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战以前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界线、城市景观及郊外土地利用等方面,多为景观、形态的研究。
代表性的论著有人文地理学会编5城市地理研究6(1929)、西田著5城市的形态6(1931)等。
二战后,特别是进入50年代经济社会发展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城市化进程迅速,刺激了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开始对早期零散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整理,并在研究重点及方法上进行讨论。
其代表性著作是1951年木内信藏的5城市地理研究6,这是战后前半期城市地理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的集成,也标志着城市地理成果体系化的开始。
书中对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城市圈的研究作了较详细的讨论,促成城市地理学界由城市形态、城市景观、城市史等主流研究向城市功能、城市圈等研究的转变。
其后城市地理论文逐渐增加,逐步从聚落地理中独立出来。
在1955年矢岛编的5聚落地理学6、1957)1958年木内等编著的5聚落地理讲座6中,城市与乡村研究均处于对等地位来论述,标志着城市地理学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1.2 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城市地理学进入60年代,日本城市化波及全国,大城市发展十分迅速,促进了城市化和大城市圈的研究,使其逐渐成为城市地理研究的中心课题。
另一方面,西方计量革命在日本上演,中心地理论也被翻译介绍,城市地理研究经历着理论、方法上的变革,出现了所谓/新科学主义思潮0。
广域中心城市、中心地职能、大都市圈等有关地域结构、发展过程的论著大量涌现,城市地理研究内容更为丰富。
70年代中期,城市地理已发展成为日本人文地理学的最活跃的分支。
这一时期主要论著有,山鹿诚次5城市地理学6(1964)、木内信藏(城市与乡村地理学6(1967)、服部圭二郎5大城市地域论6(1969)、田边健一5城市地域结构6(1971)、木内#田边编5广域中心城市6(1971)、服部5城市化的地理6(1973)、石水照雄5城市空间结构理论6(1973)等。
432期 郭文炯等: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1.370年代中期以来的城市地理学70年代中期,城市地理研究者不断增加,研究内容日益多样化。
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大都市圈的结构变化,中枢管理职能、城市的再开发和城市问题、消费者行为、城市地价等。
更能表征这一阶段城市地理研究重心转移的是城市体系研究的兴起。
日本城市体系研究深受欧美的影响,于70年代中期伴随着对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而兴起[3]。
1978年,以田边健一为代表的日本知名城市地理学者,开展了/关于日本城市体系研究0课题。
以此为契机,以城市规模结构、职能分类及职能等级、空间相互作用、结节地域划分等为重点研究内容的城市体系研究兴盛起来。
1980)1981年完成了日本城市等级和城市系统的研究课题;1991和1992年度文部省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我国城系体系的结构变化0课题,成果在1992年度日本地理科学学会秋季学术讨论会上发表。
截至1994年,已出版的有关城市体系的主要论著有:田边主编5日本的城市体系6(1982)、山口著5世界城市体系6(1985)、森川洋著5城市化与城市体系6(1991)、阿部著5日本城市体系6(1991)、长谷川著5现代城市的空间系统6(1990)等。
2学科发展的主要特点2.1理论、方法论随西方理论思潮转移而转移日本城市地理学理论、方法论深受西方地理学思潮的影响。
战前及战后初期受景观学表2有关中心地研究论文的分类年份理论、方法论实证研究论文总数51)6013553 61)70124695 71)801740153 81)86231276合计53133368资料来源:¹数据引自森川洋.o,国K*1p中心地研究N动向H问题点.地理学评论.1987.739)756º原表中其它分项省略。
派、区域学派的影响,城市地理研究多侧重于城市形态、景观与分布方面。
1957年,石水最早发表了中心地研究的综述性论文,详细介绍了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及其在欧洲的实证研究。
其后,日本对中心地理论、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实证研究逐步展开。
森川洋1987年统计了50年代以来有关中心地研究的论文[4],整理如表2。
由表可见,在60年代到70年代,对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达到高潮,70年代后期以来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更注重于理论的创新,如西村关于中心性测定模型[5]、林关于中心地等级结构模型等[6]。
虽有上述变化,这一时期实证主义方法论仍是日本城市地理学的主流。
正如渡边良雄所述/城市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是现象形态论色彩最强的分支0[7]。
进入80年代,西方城市地理研究中的行为主义、激进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日本城市地理研究中也有明显的反映。
韦伯的5城市资本论6、史密斯的5社会地理学研究6等相继翻译出版,受其理论体系影响,关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感应、城市社会问题等研究逐渐兴盛起来,成为新的分支。
2.2研究方法上数量化倾向日益加强日本地理学数量化方法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战前的测计学的影响;二是60年代前半期西方数量方法的导入。
70年代以来,计量方法在城市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包括:分布型分析、趋势面分析、地域构成分析、空间扩散分析、空间行为分析等。
然而,80年44世界地理研究8卷代之前,偏重于经验实证研究,对于西方城市研究的计量方法、模型依赖性较大,缺少创新,理论指向性薄弱。
80年代以来,数理统计学方法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地理研究之中,同时更为注重构筑城市地理学的有关模型。
例如井上孝的人口密度模型、城市人口分布中心点模型、水野人口迁移模型等均取得一定研究进展。
2.3 研究内容日趋多样化在研究内容上经历着由城市分布、城市形态到城市化、城市圈、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城市体系的扩展;在研究对象地域上从大城市到地方城市,从国内城市到国外城市的扩展;在研究题材上从人口到城市工业、商业、交通通信、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活动、行为感应、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环境、城市开发等扩展。
对1989)1994年有关城市地理论文作的分类可反映出题材范围的广泛性(表3)。
表3 1989)1994年城市地理研究论文主题分类类 型论文数类 型论文数类 型论文数郊区化14城市金融、信息地域结构9城市体系空间结构22城市工业地域结构4城市社会、文化地域结构21城市居民行为感应16城市人口地域结构5城市体系理论8城市环境5城市居住地域结构14城市体系规模结构3城市问题与城市开发20城市商业地域结构14城市体系职能结构7外国城市22资料来源:/统计范围:人文地理0、/地理学评论0、/地理科学01994年由井#义通在/学界展望0中指出:城市地理学近年来研究动向最明显的表现是研究课题的细分化现象。
同时,藤正己也指出:城市地理学研究在这种多样化过程中,综合化的努力不足,作为内在相互联系的整体的城市地理有待加强[8]。
3 近期若干研究趋势7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职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生产服务、管理、金融、信息、保险、咨询等中枢管理职能部门向中心城市、特大城市集中;大城市郊区化进程迅速,大都市圈地域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
针对上述趋势日本城市地理学界对城市这一变动着的地域实体的研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管理职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活动、行为感应、都市圈结构变动、国际城市及国外城市、城市再开发等研究的日益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