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我的母亲》学案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教案(通用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老舍先生的散文《我的母亲》。
该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2. 掌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会运用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母亲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 分析课文:b.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
c. 课堂讨论:讨论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方法:a.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b. 结合课文实例,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c. 学生随堂练习:运用所学写作方法,写一段关于母亲的记叙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母亲》2. 主要内容:a. 课文主题:怀念母亲,感激母亲。
b. 语言特色:朴实无华,真挚感人。
c. 写作技巧: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3. 记叙文写作方法:a. 确定主题。
b. 选择合适的材料。
c. 运用细节描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 答案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运用细节描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真挚情感。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母亲的文学作品,如朱自清的《背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完整版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老舍及其作品《我的母亲》,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概述《我的母亲》的内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4 教学步骤(1)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介绍《我的母亲》的主题及结构。
(3)引导学生关注老舍的文学风格。
第二章:作品解析2.1 教学目的让学生深入理解《我的母亲》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分析《我的母亲》的文眼、结构、语言、情感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4 教学步骤(1)分析《我的母亲》的文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亮点。
(2)梳理作品结构,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
(3)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老舍的文学风格。
(4)分析作品中的情感,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教学目的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3.2 教学内容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体会作者的情感。
3.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3.4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分享对母亲的感受。
(2)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3)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章:创作练习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以“我的母亲”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4.3 教学方法采用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情感。
4.4 教学步骤(1)布置写作任务,明确要求。
(2)引导学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
(3)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老舍作品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拓展老舍的其他作品。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及练习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描绘,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分析文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母亲》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3. 讨论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3. 运用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单介绍老舍及其作品《我的母亲》。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讨论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文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
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母亲节特别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艺、写信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与母亲的故事或经历,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交流。
七、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或《茶馆》,了解老舍的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2. 写一篇读书笔记,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八、课程进度安排1. 第二课时:继续分析课文《我的母亲》,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第三课时:进行母亲节特别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母亲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老舍先生对母亲的情感表达,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和珍贵。
2.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重长辈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对母亲情感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文章语言特色的理解。
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 讲解课文:a. 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框架。
b. 讲解文章中关于母亲的事迹,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c. 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老舍《我的母亲》2. 板书内容:a. 文章结构:总分总b. 母爱主题:伟大、无私、珍贵c. 语言特色:朴实、真挚、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b. 选取文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分析其语言特色。
2. 答案:a. 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对母亲的敬爱、感激、愧疚、怀念。
b. 精彩片段语言特色分析示例:文章第五段,通过描述母亲为家庭付出的辛劳,展现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语言朴实无华,真挚感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篇以“我的母亲”为主题的作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优秀7篇)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优秀7篇)《我的母亲》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3、认识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学习老舍先生回忆散文的写法和谋篇布局的精巧。
教学难点: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有名的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是谁的作品吗?对了,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20世纪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曾被译为二十多国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舍先生讲述的他的母亲的故事。
请同学们先浏览一遍课文,把生字词找出来,查字典解决,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练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能说出其意思):殷勤揣在怀中撮土挨打掂量丧事殷红揣摩一撮子挨家挨户惦念廿位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讲出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些事,理清思路,学生概括,老师归纳总结。
参考:母亲的身世;母亲的出嫁、生“我”;母亲的勤俭持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保护儿女;爱子情深;母对儿的理解、牵挂;儿对母的想念;儿对母的哀悼、感激和怀念。
齐读最后一段一起感受一下作者的感情。
加深对这种感情的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及对母的感激、怀念。
2、文中所叙述的事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参考:反映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勤俭、爱清洁、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能忍让、不怕吃亏、坚强、勇敢(软而硬的性格)爱子情深、无私第二课时三、探究研读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母亲身世的叙述在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母亲既非大家闺秀,又非小家碧玉,而是出生在穷苦农家,所以她从小就能吃苦,她的出生和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培养了她热爱劳动的习惯,造就了她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这些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而硬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老舍先生的散文《我的母亲》,出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语言品味、母亲形象分析、作者情感体验和写作技巧探讨。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十一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2.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章语言,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 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对亲情的表达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母亲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探讨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点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3. 精读课文:b. 品味文章语言:挑选文中的精彩句子,让学生品味、分析,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c. 探讨写作技巧:分析文章的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母亲的形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母亲形象、文章语言和写作技巧的认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一段关于自己母亲的文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母亲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母亲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时光,学会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母亲形象的分析。
2. 文章语言品味。
3. 写作技巧探讨。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
一、母亲形象分析母亲形象是本文的核心,对母亲形象的分析是教学难点。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1)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属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整体感知、语言品味、情感体悟及写作特色分析。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
2.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精彩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精彩句子的理解与品味。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语言表达和写作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亲的感受,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3. 课堂讲解:a. 分析文章主题:通过讲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b. 品味词句:挑选文章中的精彩词句,进行解析和品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c. 写作特色分析:讲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如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文章理解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文章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我的母亲》——怀念母亲,敬爱母亲。
2. 语言品味:挑选文章中的精彩词句进行展示。
3. 写作特色:细节描写、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情感真挚,运用课堂所学写作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作品,如朱自清的《背影》,加深学生对母爱主题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2.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答案要求。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推荐阅读。
一、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的重要环节。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学生能够分析老舍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学生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学生能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珍惜家人。
二、教学重点《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老舍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表达。
学生对老舍写作风格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文本。
相关的老舍的作品或介绍。
教学设施,如黑板、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老舍的作品或介绍,引起学生对老舍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老舍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 写作表达:学生根据对母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师鼓励学生珍惜家人,关爱母亲。
六、教学延伸学生通过阅读其他关于母爱或亲情的文章,进一步拓展对母爱的理解。
学生可以观看与母爱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增强对母爱的感受。
七、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讨论参与和作文写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表达。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如老舍的其他作品、关于母爱的文章等。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母爱相关的网站、论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的母亲》◎课前自主【走进作者】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 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识记积累】字音:文绉绉(zhōuzhōu) 庶祖母(shù)佃户(diàn)侮辱(wǔ)眼翳病(yì)吹笙(shēng)摹画(mó)敷衍(fū yǎn)形近字:拆(拆桥)徒(学徒)摹(描摹)柝(击柝)徙(迁徙)蓦(蓦地)【课文初探】1.课文第13节主要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课文认真分析2.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堂上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口讷(nè)堤岸(dī)小觑(qù)怆然(chuàng)垂头耷耳(dā)B.跻身(jī)思忖(cǔn)敌忾(kài)圭臬(niè)分道扬镳(biāo)C.恫吓(hè)执拗(niù)绳枢(shū)穹顶(qióng)刚愎(bì)自用D.掎角(jǐ)犄角(jī)补给(jǐ)迸发(bèng)锲而不舍(qiè)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今天事实却极重要,因为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地打个折扣了②有客人来,手中怎么穷,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③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生活是这样清苦,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A.假若尽管无论因为B.假若无论尽管因为C.无论假若尽管因为D.无论尽管因为假若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五十天了B.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弹冠相庆C.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D.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B. 王羽除了班里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C.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D.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文段精析】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便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1.选文第1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选文中,能体现母亲是“严师”的事件有哪些?3.选文中,能体现母亲是“慈母”的事件有哪些?4.请找出选文第5段的中心句【课外文段】黄土邹志安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使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jǐn,饥荒)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夜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药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钱能买近20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病中神志不清说的胡话谵,读zhān),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精神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他现在去了!在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77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合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1.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2.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3.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中通过医生所打的比方,形象地描写出父亲积劳成疾、病入膏肓的身体状况B.父亲偷偷停止服药,主要是舍不得花钱,同时也说明当时缺乏起码的医药卫生条件C.文章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既反映了他的爱国情结,也表现了他的愚昧无知D.文章开头说“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结尾说“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首尾呼应深化了“黄土”的象征意义E.作者文笔朴实,但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真挚的感情F.作者笔下的父亲同朱德笔下的母亲一样,虽然极其平凡,但都具有感人的人格力量◎拓展提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惆怅chàng镌刻juān 粗犷kuǎng 蓬发垢面gòuB 絮聒guō酾酒shī发酵jiào围炉拥衾qīnC 希冀yì纨绔kù怪嗔chēn刑笞交迫chīD 亵渎dù愀然qiǎo方遒qiú功亏一篑k uì2.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B 在这分崩离析的社会里,利害冲突常使朋友间产生隔膜,使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蒙羞C 友情的元素是复杂的,但彼此志趣不同,只靠单纯的情感,尽管十分真挚,却难免要分道扬镳,发生分裂的悲剧D 报刊编辑看读者的来信,虽则素昧平生,也可以领略些推心置腹、推诚相与之快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A年轻以至踌躇满志 B年青以致踌躇满志C年轻以致自鸣得意 D年青以至自鸣得意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诗歌颂人的觉醒、民族的振兴,特别重视民族情感与个人情感的抒写B、两位文学大师纯真亲密的友谊是文学史永远值得研究,但难以穷尽的文学话题C、我一提起笔,那些青年充满朝气的脸、发光的眼睛和激昂的声音,又重新在眼前浮现D、学会欣赏性阅读可以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①首联哪两个角度描写景物,表现山村什么特征②尾联表现诗人何种心境,你如何评价这种心情?6、请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只填序号①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乃是难于想象引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②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③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④反之亦然⑤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正确的排序是:7.试仿写下列一组语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写作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我的母亲》【课文初探】1、主要写了三件事:(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2、提示:(1)勤劳诚实,做事仔细认真第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盘……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2)热情好客第10节:母亲待人热情,家里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3)乐于助人第11节:“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4)软而硬,善良而又坚强第12节:写母亲并不软弱“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她的泪会往心中落◎堂上演练1、D2、B3、D4、C【课内文段精析】1、承上启下(过渡段)2、①做错了事,严加教育,并实行惩罚措施;②训导我要向我父亲学习;③说句轻薄的话,被母亲重重责罚了一顿3、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她便用舌头舔我的病眼4、中心句:但她有时候也很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拓展提升【课外文段探究】1、①象征了“我”的父亲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③ 象征了博大宽容2、①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②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③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④善良,与世无争,唯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⑤精神上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3、广大农村还是很落后,生活水平很差,人们精神贫困4、BC◎拓展提升1、 B2、 B3、 A4、 C5、①听觉、视觉、宁静②表现诗人看到“人烟”的欢喜之情从诗人看到山村没有遭到战火时的愉悦情感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之情6、③⑤②①④7、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写作训练】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构思:(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2)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4)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