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杂志社联系方式 编辑部投稿邮箱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岩土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土木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建筑结构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岩土力学》(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重庆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煤炭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东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同济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矿业研究与开发》(全国中文核心)《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工业建筑》(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混凝土》(全国中文核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水利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人民长江》(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长江科学院院报》(全国中文核心)《矿业安全与环保》(全国中文核心)《中外公路》《现代隧道技术》《科技导报》(《科技导报》曾获全国科技期刊(综合类)一等奖、国家期刊奖、全国百强期刊奖。
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英国SA/INSPE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全国“百刊工程”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
)《工程爆破》(全国中文核心)《有色金属》(全国中文核心)《现代矿业》(中国核心期刊,国家级普通期刊)《建筑工业》(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国内岩土类、地质类核心期刊导引A.国内岩土工程期刊1.岩土工程学报/95758X/本刊于1979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
23482555

文 章 编 号 :6 33 6 (0 6 O—4 80 1 7—3 3 20 )40 6—4
煤矿深部开采 面临 的主要技术 问题及对策
李 化 敏 , 付 凯。
(.河南 理 工 大学 能 源学 院 。 南 焦 作 1 河 4 4 0 ;2 50 0 .大峪 沟 矿 务 局 , 南 巩 义 河 410) 50 0
摘 要 :总 结分析 了煤矿 深部 开采 面 临的 主要 技 术 问题 , 并就 解 决这 些 关键技 术 问题提 出如 下措 施 : 强深部 地质 工作 , 加 了解 深部 复杂 多变的煤岩 体特 征 , 对深部 开采进行 统筹规 划 , 合理 开拓 开
采部署 , 可能 防止采动 和煤 柱应 力 叠加 ; 尽 改进 围岩 的控 制技 术 , 限制 围岩 变形破 坏 ; 开辟 新 的思
e u t r e s r s t o v h m r lo p e e t d F r ty,t e m i i g i d c d mo e e ta d o n e m a u e o s l et e we ea s r s n e . is l h n n n u e v m n n s p r o e t e so o l i a ss o l e a o d d a u h a o s b e b t e g h n n h e u e p s d s r s f a l r h u d b v i e sm c s p s i l y s r n t e i g t eg — c p l
维普资讯
第 2 3卷 第 4期
20 0 6年 1 2月
采 矿与 安全 工程 学报
J u n l fM iig & S ft n ie rn o r a o nn aey E g n e ig
采矿期刊目录汇总

1.金属矿山2.煤炭学报3.煤炭科学技术 4.非金属矿 5.矿山机械6.中国矿业大学学报7.煤矿安全8.煤矿设计9.中国矿业10.煤矿机械11.煤田地质与勘探12.中国煤炭13.爆矿器材1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5.煤矿机电16.建进技术17.阜新矿业学院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18.煤矿自动化19.化工矿物与加工20.矿冶工程21.选煤技术22.地质学报23.地质论评24.西安矿业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5.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6.矿产综合利用27.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8.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9.岩矿测试金属矿山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非金属矿矿山机械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煤炭安全煤炭工程中国矿业煤矿机械中国煤炭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矿冶工程西安科技大学学报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地球物理学报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矿业安全与环保金属矿山矿冶工程煤矿机械矿业研究与开发煤矿安全煤炭学报煤炭工程煤炭科学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国矿业有色金属中国煤炭矿山机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煤炭露天采矿技术河北煤炭建井技术采矿技术矿冶矿业工程江西煤炭科技煤矿爆破煤矿机电煤煤矿现代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煤矿开采煤炭科技煤炭学报:英文版煤炭科技山东煤炭科技山西焦煤科技能源技术与管理陕西煤炭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广东有色金属学报中国煤层气有色矿山有色金属:矿山部分中国矿山工程中州煤炭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综放开采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及应用

第23卷第1期2006年3月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Journal of Mining &Safet y Engineering Vol.23No.1Ma r.2006收稿日期:20060206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50290503)作者简介:刘长友(19652),男,山东省东营市人,教授,博导生导师,工学博士,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方面的研究.E 2mail:cyliu@ Tel:0516283883447文章编号:167323363(2006)0120056206综放开采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及应用刘长友,黄炳香,吴锋锋,万志军,杨培举(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摘要:以顶煤破断块度为特征量,建立了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框架,分析了不同顶煤块度以及顶煤块度和矸石块度相对差异时的煤矸流动场特征,分析了顶煤放落流动过程中的成拱形态、成拱机率、影响因素、成拱条件和煤矸块度差异对混矸程度的影响,提出了用顶煤可放出系数和极限顶煤块度描述顶煤的可放出性,为坚硬难冒放煤层的弱化设计提供了依据.以该理论为指导,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关键词:综放开采;顶煤块度;块度理论;顶煤可放性;回收率中图分类号:TD 823.49 文献标识码:AFragment Dimension T 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in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LIU Chang 2you,H U ANG Bing 2xiang,WU Feng 2feng,WAN Zhi 2jun,YAN G Pei 2ju(School of M ining and Safety Engineer 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 echnology,Xuzhou,Jiangsu 221008,China)Abstr act:T heoretical frame of top coal fragment dimensio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harac 2ter parameter of top coal fractured fragment.The character of coal 2refuse flowage field is ana 2lyz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top coal fragment dimension and contrastive difference of fragment dimension between top coal and refuse.Doming configuration,frequency influence factor s,doming condition and the effect of coal 2refuse fragmental dimension difference on con 2fusing refuse degree are also analyzed dur ing the course of top coal caving and flowing.Cav 2ability coefficient and maximal fragment dimension of top coal are presented to describe its cav 2ability.T he theor y pr ovided the basis for the weakening design of hard caving and drawing coal seam.Favor abl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ffect is obtained in local application guided by this theory.Key words: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top coal fragment dimension;fragment dimension theory;top coal cavability;recovery ratio 放顶煤开采是以顶煤的有效破断为前提的,而顶煤破断后的块度大小影响顶煤的冒落和放出.受煤层赋存条件的影响,不同硬度的煤层其破断后的块度大小是不同的,因而在放顶煤开采中顶煤的冒放性和稳定性控制的重点也不同.坚硬煤层放顶煤开采时,由于矿山压力不能有效的破煤,顶煤破断块度大,达不到综放开采顶煤冒放性的要求,在煤矸流动过程中容易出现:上位顶煤破断的大块流入采空区,放不出来;大块顶煤到了放煤口,顶煤块度相对于放煤口尺寸较大,出现堵口;顶煤在放煤口上方成拱,支架尾梁的扰动作用有限,不能有效破坏顶煤的拱结构,致使顶煤的放出终止.因此,顶煤的破断块度是一个反映煤层赋存特征与力学特征以及冒放性特征的特征量和综合体现.本文建立了第1期刘长友等:综放开采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及应用以顶煤破断块度为特征量的块度理论框架,分析了顶煤块度对其冒放过程的影响以及成拱条件和顶煤放落回收的合理顶煤块度的范围,为放顶煤开采顶煤可放性评价、工艺参数的合理确定以及顶煤回收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1 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框架顶煤在矿山压力作用下破断并成为不连续的块体是放顶煤开采的前提.破断块体的大小与煤层的赋存条件(如采深)、采动影响条件(如采动应力集中系数)、煤的完整性(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以及煤的力学特性(如煤的硬度)等有关.因此,顶煤的破断块度是矿山压力与煤的自然条件的综合反映.由此,可以分析评价煤层的可放性并进行基于顶煤破断块度的可放性分类.根据顶煤的可放性难易程度提出放煤过程中煤岩层的控制措施,如软煤的端面顶煤控制[1]和硬煤的弱化技术[2]等.破断顶煤的冒落放出过程是散体的冒落流动过程,但是由于顶煤块度的不同以及矸石块度与顶煤块度的相对差异,使得煤矸在放落流动过程中又不同于理想散体的流动.事实上,不同硬度的煤与直接顶岩层破断后的块度不同,而且同一煤层因其结构的变化其硬度也会存在差异,破断块度也会不同,在顶煤放落过程中表现出的流动性不一样.根据散体动力学与实验分析结果[325],不同块度的散体的流动性能不一样,不考虑散体的粘结力,块度越小,流动性越好.顶煤块度与矸石块度的相对大小,影响顶煤放出过程中的混矸和回收率.当矸石块度大于顶煤块度时不容易产生混矸现象,有利于顶煤的充分放出,提高顶煤回收率;当矸石块度小于顶煤块度时,则在煤矸流动过程中矸石的流动性优于顶煤,矸石下窜导致混矸,使得放煤口提前见矸,降低顶煤回收率.放煤工艺方式不同对不同块度顶煤的冒放规律、混矸率和顶煤回收率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硬煤层放顶煤过程中,顶煤放落的不流畅就是由于顶煤破断块度大,出现放煤口大块卡阻和放煤口上方大块成拱造成的.因此,顶煤破断块度的大小又是合理确定放煤工艺,判断顶煤回收效果的依据.因此,以顶煤块度为特征量,可以分析评价煤层的可放性,分析顶煤(矸石)的放落流动特性,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合理确定放煤工艺参数,分析评价顶煤回收率.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框架可表示为图1所示.图1 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框架Fig.1 F ragment dimension theor et ical fr ame of top coal caving and dr awing2 不同块度煤矸放煤过程中的成拱与混矸分析为了分析不同块度煤矸在放煤过程中的成拱和混矸情况,在实验室进行了散体模型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表明[3],顶煤沿厚度方向的破断块度按下中上层位的顺序是下位顶煤块度<中位顶煤块度<上位顶煤块度.试验中破断煤矸块度依据现场观测的结果确定.2.1 试验方案在模型中顶煤和直接顶的上、中、下层位分别取其厚度的1/3.每个方案试验3种不同的放煤步距.模拟现场顶煤厚度7m,顶煤块度为下位顶煤250mm,中位顶煤312.5mm,上位顶煤437.5mm;煤层上方极松散细砂岩顶板厚0.6m,采用细砂模拟;直接顶块度为下位312.5mm,中位375mm,上位437.5mm.模型试验中,顶煤选用不同粒径的灰色石子,上中下层位顶煤之间铺一层薄的彩色标志层石子;不同层位直接顶选用不同粒径的不同颜色石子.模型与原型的几何相似比为1B 25,模型中采高为0.104m,支架放煤口高度为42mm,模型中每刀进尺为2cm,分别对应工作面采高2.6m,放煤口的高度1050mm 和采煤机每刀进尺0.5m.试验57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第23卷采用低位放顶煤模拟支架,模拟现场工作面的实际工艺过程.模型试验参数如表1.表1 散体模型试验参数Table 1 Exper imental par ameter s of loose medium model层位厚度/cm 加权体积/(cm 3#个21)筛孔长/mm 密度/(g #cm -3)上位顶煤9.3 1.980217.5 1.536中位顶煤9.30.952412.5 1.646下位顶煤9.30.425510.0 1.638细砂岩 2.4 1.532上位直接顶18.7 1.980217.5 1.536中位直接顶18.7 1.132515.0 1.492下位直接顶18.70.826412.51.7052.2 顶煤放落过程中的成拱形态放煤过程中,由于破碎顶煤形状及顶煤块体相对位置的随机性,导致出现成拱形式的多样性.放煤过程中煤矸成拱类型主要有放煤口成拱和支架尾梁上方煤矸流成拱2种.1)放煤口成拱:典型的放煤口顶煤成拱如图2所示,前拱脚落在支架尾梁上,后拱脚落在煤矸流动后边界的煤矸上.放煤口成拱的形式多样,表现为拱线的形态、拱线的弧度角和跨距(拱脚距)的变化.放煤过程出现放煤口大拱套小拱,在放煤口成拱(拱轴线近似为水平)的基础上,局部竖向冒落形成冒落拱(拱轴线近似为竖直方向).(a)(b)图2 放煤口顶煤体成拱F ig.2 Doming of top coal on dr awing top coal jaws2)支架尾梁上方煤矸流成拱:在放煤过程中,中上位顶煤块度相对较大,放煤口上方的中上位顶煤在向放煤口方向流动过程中,由于其两侧块体流动速度较小或基本不动,产生不均匀下沉,块体间产生摩擦挤压作用成拱,使得顶煤不能连续放出,在煤矸流中形成空腔的拱结构,如图3所示.支架尾梁的摆动对这种拱结构的影响作用很小.图3 中上位顶煤流动过程中成拱Fig.3 Doming of mid and upper top coalduring the cour se of flowage2.3 顶煤放落过程中成拱的机率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放煤步距的增大,放煤过程成拱的机率明显减小;不同放煤步距下放煤成拱机率如表2.可见,在一采一放中,每次放煤过程基本上都出现成拱,平均每次放煤成拱1.22次,最多达4次;两采一放平均每次放煤成拱0.86次,是一采一放的0.70倍;三采一放由于放煤步距较大,放煤过程中可能成拱的拱脚距较大,拱线的曲率小,不易形成稳定的拱结构,成拱机率是一采一放的0.58倍.而且顶煤块度大的部位放煤过程中成拱的机率也大.表2 不同放煤步距时放煤成拱机率对比Table 2 D oming frequency of diff er ent dr awing inter valdur ing drawing top coal放煤步距一采一放两采一放三采一放每次放煤成拱次数最多422平均1.220.860.712.4 顶煤和直接顶块度差异对混矸程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当顶煤块度明显小于矸石块度时,顶煤流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较小,顶煤流动速度比矸石要快,煤矸分界线光滑明显,使得上位顶煤提前到达放煤口,而矸石相对滞后,有利于提高顶煤回收率.当顶煤和矸石的块度接近时,二者的流动性能相当,煤矸流动过程中煤矸分界线不光滑,煤矸分界线附近混矸现象比较明显.当矸石块度小于顶煤块度时,矸石更容易流动,矸石的下窜速度比顶煤的流动速度快,矸石比顶煤先到达放煤口,混矸严重,使得上位顶煤体难以放出,不利于提高顶煤回收率.实验中,松散细砂就因其块度很小,下窜速度很快,即使在顶煤块度小时放煤口刚放完下位顶煤,细砂就已经穿越上位和中位顶煤到达了放煤口,导致放出顶煤中的含砂率高,顶煤回收率低.58第1期刘长友等:综放开采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及应用3 顶煤的成拱条件和可放出性分析3.1 顶煤的成拱条件顶煤和矸石随着顶煤从放煤口的放出而发生运移和流动,放煤过程中煤矸流动的前后边界随着至放煤口距离的减小,煤矸运移与流动的断面逐渐减小,煤矸又有水平方向的移动,故易成拱.成拱条件为:如果沿整个流动断面周边作用的垂直切力足以来承受位于其上方的煤矸重量时,则在放煤口的上方就会成拱,它的轮廓将与最大主应力迹线重合.拱线属于散粒体自由表面的范围,故沿其整个长度上的法向应力均为零.3.2 顶煤成拱的影响因素从放煤过程中煤矸成拱的条件可以看出,影响放煤过程中成拱的主要因素有煤矸的块度、流动边界距、放煤口尺寸、流动断面速度梯度等.大块或小长条形煤矸在放出的过程中,煤岩块间的相互位置有可能存在相互咬合的成拱条件.因流动边界影响,流动断面内中间速度大,产生不均匀的下沉,即流动断面内存在速度梯度,当速度梯度越大时越易成拱.随着到放煤口距离的减小,流动区域边界的收缩程度越大,顶煤体越易成拱.放煤口尺寸越大,顶煤体越不易成拱.3.3 顶煤的可放出性与极限顶煤块度为了描述在矿压作用下破断冒落成散体的顶煤顺利通过放煤口而放出的难易程度,即顶煤体的可放出性,引入顶煤可放出系数,它实质上反映了放落顶煤通过放煤口的能力.顶煤可放出性的难易,可用单位时间内放煤口的放出量或一定放煤量中发生的堵塞次数来表示.顶煤可放出系数可用放煤口有效宽度与顶煤块度尺寸之比来表示,即k =L 0/d,式中:k 为放煤口的顶煤可放出系数;L 0为放煤口的有效宽度,m;d 为顶煤块度尺寸,m .根据实验结果并参考金属矿山重力放矿合格矿石块度的研究结果[526],要使顶煤顺畅放出,必须保证顶煤可放出系数k >3~5,即顶煤块度尺寸要小于放煤口的有效宽度L 0的1/3~1/5;当k =2~3时,顶煤在放煤口上方是否成拱,具有偶然性,通过支架尾梁和插板的扰动可以破坏拱结构,并实现顺畅放煤;当k <2时,堵塞或成拱现象将经常出现,冒落顶煤难以顺畅放出.放煤过程中允许放出的最大块度称为极限块度,以放煤过程中放煤口形成稳定的拱结构作为确定极限顶煤块度的依据.拱结构是否稳定,与其跨度、拱高和载荷的大小有关.拱破坏的形式有2种:一是大块间较小的接触面上产生破碎,拱的承载能力消失;二是由于大块间或大块与边界间相互接触面上的摩擦阻力不足以抵抗拱上载荷产生的剪力,使大块滑落.放煤口破断顶煤成拱分析如图4.L 是拱的跨距,h 是拱高,m 是单位拱长度上的质量.以作用力R 的作用点取力矩.并考虑到R h =P,则可得出R 的水平分量R h :R h =mL 28h.图4 放煤口顶煤成拱分析F ig.4 Analysis of top 2coal domingon drawing top 2coal jaws由于拱脚点的抵抗力为摩擦力,因此,反作用力的垂直分量R v 为R v =R h tan D =mL 28htan D . R v 的最大值为垂直载荷的一半,即mL/2,因此,成拱的条件为L [4h/tan D .根据对顶煤可放出性的分析,可将k =2时的顶煤块度视为极限顶煤块度.防止和消除放落顶煤成拱的技术途径有:a.利用支架尾梁的摆动所产生的扰动力来破坏拱的稳定;b.多放煤口同时放煤;c.加大支架放煤口尺寸;d.合理的放煤步距;e.采用振动放顶煤技术[7];f.弱化顶煤,减小顶煤的块度等[829],以增强顶煤的流动性,减少成拱的机率.4 现场应用研究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在义马煤业集团常村煤矿21072超长孤岛综放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应用.该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埋深560~600m,工作面倾斜长度220m,走向长度1460m.其中整层孤岛煤柱段580m,顶煤平均厚度9.8m;顶分层已采段采煤长度720m,顶煤平均厚度7.0m.割煤高度2.6m,采用ZFS5500218/28放顶煤液压支架,放煤口的高度为1050mm.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厚1~27m;老顶为泥岩,厚33~44m.工作面由整层段推进至顶分层已采的开始区域时煤59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第23卷层顶板存在厚度0.6m的细砂岩,其胶结程度极差,强度极低,在矿压作用下变成粉末状的细砂,随顶煤的运移而下窜,放出顶煤中混砂严重,而且在移架过程中架间均漏细砂,使得顶煤回收率低、煤质差.整层煤和顶分层已开采条件下的矿山压力破煤效果不一样,导致顶煤和直接顶的破碎块度不同.煤矸块度的变化导致煤矸流动场特征不一样,混矸程度不同.通过现场观测煤矸块度以及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如表3,4[3],确定工作面不同块段的放煤工艺如表5.表3整层煤条件下不同放煤步距的模拟试验结果Table3Simula tion exper iment r esults of different dra winginter val for full2sea m mining%项目一采一放两采一放三采一放顶煤回收率73.8677.0672.87含矸率 2.14 1.57 1.60绝对含矸率 1.62 1.23 1.18表4顶分层已采细砂岩区域不同放煤步距的模拟试验结果% T able4Simulation experiment r esults of different draw ing inter v al fo r tip slicing mined under dead2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oof项目顶煤块度小一采一放两采一放三采一放顶煤块度大一采一放两采一放三采一放顶煤回收率76.5780.2673.4769.3078.0769.67含矸率 3.50 1.51 1.58 5.63 2.18 1.89绝对含矸率 2.99 1.33 1.26 4.33 1.81 1.40含砂率 6.897.12 6.21 4.28 4.17 4.18绝对含砂率 5.89 6.25 4.95 3.29 3.48 3.10注:绝对含矸(砂)率指放出顶煤中矸石(砂)的质量占放煤步距上方顶煤质量的百分率表5现场不同煤矸块度下的放煤工艺及回收率Table5Loca l drawing top2coal technolog y and recover y r atio under different coal2r efuse f ragment dimension工作面块段顶煤厚度/m顶煤块度/m矸石块度/m放煤工艺放煤步距放煤方式顶煤回收率/%备注整层煤9.80.400.70两采一放多轮间隔放煤75.1顶分层已采砂岩区域7.00.450.60三采一放多轮顺序放煤68.5控制细砂顶分层已采7.00.250.20两采一放单轮顺序自下至上放煤72.3顶煤软在整层煤条件下由于煤质较硬,顶煤破碎块度大,放煤过程中偶尔出现放煤口顶煤成拱,但通过支架插板的摆动作用可以破坏,实现顺利放煤.在顶分层已采细砂岩区域通过加大放煤步距,均匀放煤,较好的控制了放煤过程中的混砂现象.在顶分层已采区域煤矸块度都较小且矸石块度小于顶煤块度,采用两采一放单轮顺序自下至上放煤工艺有效的控制了混矸现象.工作面在有效放煤长度较短的条件下实现最高月产量15.5096万t,顶煤回收率76%,年产量达到146万t.5结论1)顶煤的破断块度是矿山压力与煤的自然条件综合作用的体现,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框架包含了以顶煤块度为特征量的顶煤可放性评价与分类、煤矸的运移和流动场规律、煤矸的放落成拱机理和条件、合理放煤工艺参数的确定、顶煤稳定性和冒放性控制以及顶煤回收率的分析评价等内容,为低位综放开采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顶煤放落过程中的成拱主要表现为放煤口成拱和支架尾梁上方煤矸流成拱2种,成拱机率受放煤步距和煤矸块度大小的影响,煤矸块度的相对差异对混矸程度有很大的影响.3)顶煤顺利通过放煤口而放出的难易程度可用反映放落顶煤通过放煤口能力的顶煤可放出系数表示,当顶煤可放出系数大于3~5时,顶煤可顺畅放出,否则将容易产生堵塞或成拱现象.4)以放煤过程中放煤口形成稳定的拱结构为依据可确定极限顶煤块度,极限顶煤块度应小于放煤口有效宽度的1/2,从而为坚硬顶煤的弱化设计提供了依据.5)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在义马常村煤矿21072超长孤岛综放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致谢:本文得到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05A001)资助,特此致谢.参考文献:[1]刘长友,曹胜根,方新秋.采场支架围岩关系及其监测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2]黄炳香.坚硬煤体水力致裂裂缝扩展特征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2004.[3]刘长友,黄炳香,吴锋锋,等.极松散细砂岩顶板下综放开采煤岩的冒放规律及放煤参数研究[C]//尚海涛,王家臣.综采放顶煤的发展与创新.徐州:中国矿60第1期刘长友等:综放开采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及应用业大学出版社,2005:2372242.[4]吴爱祥,孙业志,刘湘平.散体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5]黄松元.散体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6]古德生,王惠英,李觉新.振动出矿技术[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7]谢耀社,赵阳升.振动放顶煤技术机理研究[J].岩土力学,2003,24(增刊):4432446.XIE Yao2she,ZH AO Yang2sheng.A st udy of tech2nique and mechanism of top2coal caving method withvibr ation[J].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3,24(Supp):4432446.[8]曹胜根,郭金刚,叶永红.块度对顶煤放出率的影响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4,32(4):61263.CAO Sheng2gen,GU O Jin2gang,YE Yong2hong.A2nalysis on coal size influenced to caving output rate [J].Co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2004,32(4):61263.[9]宋选民,钱鸣高,靳钟铭.放顶煤开采顶煤块度分布规律研究[J].煤炭学报,1999,24(3):2612265.SONG Xuan2min,QIAN M ing2gao,JIN Zhong2ming.Study on the fragmental distr ibutions regulari2ty of t op2coal fractured experiment for top2coal caving mining[J].Jour 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1999,24(3):2612265.(上接第55页)[8]徐友宁,袁汉春,何芳,等.西北地区矿业开发可持续发展问题[J].资源#产业,2003,5(4):53255.XU You2ning,YU AN H an2chun,HE Fang,et al.P roblem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mine exploi2tation in northwest China[J].Resources&Indus2tr ies,2003,5(4):53255.[9]王军,张相成,张虹.西北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煤炭,2002,28(8):18221.WANG Jun,ZH ANG Xiang2cheng,ZHANG H o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 y in northwest China[J].China Coal,2002,28(8):18221.[10]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2(4):3432347.QIAN Ming2gao,XU Jia2lin,MIAO Xie2xing.Gr een technique in coal mining[J].Jour nal of ChinaUniver sity of Mining&Technology,2003,32(4):3432347.61。
下载国内期刊稿费版面费及不收费得期刊一览表

国内期刊稿费+版面费一览表包括不收费得哦希望以下信息对广大研究生论文投稿有帮助,-------------------------------------------------------------------------------------征收审稿费+版面费的国内期刊:1.《岩土工程学报》月刊审稿费:100(录用后收) 版面费:200/页2.《建筑结构学报》3.《土木工程学报》月刊审稿费:0 版面费:300/页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月刊审稿费:1005.《建筑结构》6.《工业建筑》7.《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审稿费:100(录用后收取)版面费:150/页(审稿周期3个月,EI收录率高,主要收本校文章,选择地发表校外及海外作者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的优秀论文) 稿酬:1008.《中国给水排水》9.《岩土力学》月刊审稿费:100,版面费:220/版(审稿一般3个月)10.《给水排水》11.《施工技术》12.《建筑技术》13.《世界建筑》14.《建筑科学》15.《世界地震工程》16.《建筑学报》17.《混凝土》18.《工程勘察》月刊版面费:800/篇审稿周期:岩土工程约3个月,测绘工程约4个月,水文地质约4个月,工程物探约4个月。
19.《城市规划》20.《暖通空调》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核心)版面费前4页200/页,后30 0/页,稿费80元/页,审稿费100元23.《建筑机械》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审稿费:10025.《土木建筑及环境工程学报(重庆建筑大学学报)审稿费:10 026.《新型建筑材料》27.《空间结构》28.《城市规划汇刊》29.《中国公路学报》审稿费:0,版面费:300/页30.《水利学报》审稿费:100,版面费:6页以下150/页,以上2 00/页31.《建筑材料学报》版面费:032.《四川大学学报》审稿费:100(校内稿件免论文评审费)感谢:geosdu00733.《中南大学学报》审稿费:034.《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文核心,版面费:1800元35.《工程力学》审稿费:20036.《地质通报》版面费:150/页37.《科技导报》版面费:600元38.《煤田地质与勘探》版面费:500元39.《地质与勘探》版面费:600元40.《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版面费: 1600元41.《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版面费:600元42.《灾害学》版面费:900元43.《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版面费800元44.《世界地质》版面费:500元/页45.《岩土工程界》版面费:600元/篇(200元一个版面)46.《岩土工程技术》双月刊47.《路基工程》双月刊版面费:900元48.《矿业研究与开发》版面费:600元49.《铁道建筑》版面费:1000元50.《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版面费:600元51.《煤炭科学技术》版面费:1500元52.《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审稿费:0 版面费:4页之内共500,超过4页的,每页20053.《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版面费:500,不论页数54.《水力发电》版面费:800,不论页数54.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审稿费50,版面费200/页稿酬:100 55. 科学通报审稿费:056.《城市公共交通》版面费:200元一面57.《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审稿费:5058.《工程地质学报》(核心)版面费150/页,稿费30元/页,审稿费10059.《长江科学院院报》(核心)版面费200/页,稿费40元/页60.《高校地质学报》61.《人民长江》版面费600元,无稿费62 .矿业安全与环保1200(含审稿费50)-------------------------------------------------------------------------------------不收审稿费+版面费的国内期刊:1.《水运工程》(中文核心刊)无版面费出版速度快,主要面向港口航道类的2.《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中文核心)无版面费3.《强度与环境》统计源期刊无版面费4.《洁净与空调技术》(有稿费)无版面费5.《砖瓦》建材核心有稿费无版面费6.《水利发展研究》无版面费7.《中国水利》给200左右的稿费无版面费8.《钢结构》无版面费9.《交通企业管理》有少量稿费无版面费10.《中国建筑防水》有稿费无版面费11.《城市交通》无版面费12.《新型建筑材料》无版面费13.《公路》(中文核心)无版面费14.《施工技术》无版面费(如果是高校作者,要交800元版面费)15.《建筑材料学报》EI收录,收100元审稿费,无版面费16.《建筑技术》(中文核心)无版面费17.《力学学报》(英文版无版面费)SCI收录(中文刊收版面费)18.《科学通报》(英文版无版面费)SCI收录(中文刊收版面费)19.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中文核心)无版面费*另大部分国外期刊都无审稿费+版面费-------------------------------------------------------------------------------------不收审稿费的国内期刊:1.《中国公路学报》(EI 期刊)2.《中国铁道科学》(EI 期刊)3.《中南大学学报》(EI 期刊)4.《土木工程学报》(EI 期刊)5.《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核心)6.《工程勘察》(核心)7.《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
最新矿业核心期刊目录(含详细地址)

常州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 江苏省常州市木梳路 1 号《工矿自动化》编辑部 213015 自动化研究所 电话: 0519-6974971 cari@ 化工部连云港设计研究 江苏省连云港市朝阳西路 51 号 222004 电话: 0518院 5520227 hgkw@ 中国金属学会等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 1 号 410012 电话: 07318657186 kygc@
序号
刊名
出版地
主办单位
联系方式 安徽省马鞍山市湖北路 9 号 243004 电话: 05552481894 cmmmic@
1
金属矿山
马鞍山
冶金工业局等
2
煤炭学报
北京
中国煤炭学会
北京市和平里中国煤炭学会 100013 电话: 01084262930 mtxbl@
3
煤炭科学技 术
北京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市和平里 青年沟路 5 号 100013 电话: 01084262920 cst410@
4
非金属矿
北京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总公 江苏省苏州市三香路 179 号 215004 电话: 0512司等 8265454-2306 minerals@
29
北京
30
31
焦作
河南理工大学
25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等
26
成都
27 28
北京 北京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五 610041 地矿部矿产综合利用研 电话: 028-85592322 传真: 028-85594582 究所 kczl@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 北京市西直门外文兴街 1 号 100044 司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 北京市西直门外文兴街 1 号 100044 电话: 010司 68333366 中国地质学 会岩矿 测 北京百万庄大街 26 号 100037 电话: 010-68999562 传 试专业委员会等 真: 010-68999563 ykcs_zazhi@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 院;国家煤矿安全技术 工程研究中心
土木工程类核心期刊

国内土木工程EI 及核心期刊《岩土工程学报》( 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土木工程学报》( 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建筑构造学报》( 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岩土力学》( 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重庆大学学报》( 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煤炭学报》( 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南大学学报》( 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东南大学学报》( 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同济大学学报》( 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矿业研究与开发》(全国中文核心)《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工业建筑》( 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混凝土》(全国中文核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水利学报》( EI,全国中文核心)《人民长江》( 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长江科学院院报》(全国中文核心)《矿业安全与环保》(全国中文核心)《中外公路》《现代地道技术》《科技导报》(《科技导报》曾获全国科技期刊(综合类)一等奖、国家期刊奖、全国百强期刊奖。
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已被美国《化学文摘》( CA)、《剑桥科学文摘》( 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英国 SA/INSPE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 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 IC)收录,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全国“百刊工程”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优选科技期刊等。
)《工程爆破》(全国中文核心)《有色金属》(全国中文核心)《现代矿业》(中国核心期刊,国家级一般期刊)《建筑工业》(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国内岩土类、地质类核心期刊导引A.国内岩土工程期刊1.岩土工程学报本刊于 1979 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年版第七版)(北京大学图书馆)1中国矿业大学学报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2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3 金属矿山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4 爆破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5 矿产综合利用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6 矿业安全与环保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7 中国矿业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8 矿冶工程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9 非金属矿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10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11 矿业研究与开发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12 化工矿物与加工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13 矿产保护与利用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1 煤炭学报TD82.煤矿开采
2 煤炭科学技术TD82.煤矿开采
3 煤矿安全TD82.煤矿开采
4 煤田地质与勘探TD82.煤矿开采
5 煤矿开采TD82.煤矿开采
6 煤炭工程TD82.煤矿开采
7 工矿自动化TD82.煤矿开采
8 中国煤炭TD82.煤矿开采
9 煤炭技术TD82.煤矿开采
1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X9安全科学
2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X9安全科学
3 安全与环境学报X9安全科学
4 火灾科学X9安全科学
5 消防科学与技术X9安全科学
6 工业安全与环保X9安全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杂志社联系方式编辑部投稿邮箱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学术论文辅导协助发表,请联系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论文网。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论文来稿要求内容健康、立题新颖、论述清晰、格式规范、资料可靠、具有较强说服力和指导性,引用资料要给出参考文献。
文稿一般不超过3000字。
工程科技类论文投稿邮箱:qikantg06@
本刊于1984年创刊,原刊名《矿山压力》,半年刊,系煤炭学院内部发行。
1990年更名为《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季刊,经国家科委批准,取得正式刊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2006年再次更名为《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本刊适宜煤炭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刊名: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主办:煤炭工业矿山压力情报中心站
周期:季刊
出版地:江苏省徐州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ISSN:1673-3363
CN:32-1760/TD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曾用刊名: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矿山压力
创刊时间:198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咨询QQ:2535584143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辅导发表:常老师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采编网址: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投稿邮箱:qikantg06@ (稿件在3天内必回复)
覆岩导水裂缝与岩层拉伸变形量的关系研究
高延法;黄万朋;刘国磊;张少峰;朱全美;邓智毅301-306采动覆岩隔水层稳定性力学模型及应用研究
姚邦华;白海波;黄汉富;浦海307-311充填采煤固体物料垂直投放颗粒运动规律影响因素研究
张吉雄;安百富;巨峰;姜海强;吴强312-316特厚煤层小窑采空区充填复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周保精;徐金海;吴锐;满在山317-321“三软”薄煤层群沿空留巷区段上行式开采研究
曹树刚;邹德均;白燕杰;文德才;杨义刚;何平均322-327综放支架超声相控阵无损探伤原理与检测技术
殷帅峰;何富连328-333动载扰动诱发底板冲击矿压演化规律研究
徐学锋;窦林名;刘军;张银亮;张国华;王士超334-338浅埋煤层顶板深孔预爆强制初放研究
张杰339-3437.0m支架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鞠金峰;许家林;朱卫兵;王庆雄;郝宪杰344-350+356充填开采充实率控制原理及技术研究
周跃进;陈勇;张吉雄;何琪351-356沿空留巷关键块的稳定性力学分析及工程应用李迎富;华心祝;蔡瑞春357-364预应力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及分析
郑西贵;张农;薛飞365-370相似模拟实验中锚杆测力计的研制与应用
伍永平;王俊超;解盘石;张艳丽;任世广;高喜才371-375条带煤柱长期受力变形特征研究
陈绍杰;周辉;郭惟嘉;王海龙;孙熙震376-380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的锚固巷道数值模拟研究
刘希亮;刘洪玉;韩宪军381-385孟家岗铁矿开采方案及地表铁路安全研究
李海洲;杨天鸿;陈仕阔;李杨;王航;于庆磊386-390寒区隧道温度场Laplace变换解析计算
冯强;蒋斌松391-395离层型顶板事故的临界离层面积预警判据研究
谢建林;许家林;朱卫兵396-399煤体固液耦合的结构及渗透性演变规律
程庆迎;黄炳香;李增华;付军辉;王龙飞400-406基于应变水平的砂岩脆性破坏声发射信息研究
孙强;薛雷;钱海涛;朱术云407-410穿层钻孔高压旋转水射流割缝增透防突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建国;林柏泉;翟成411-415煤层突出危险性的属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马衍坤;王恩元;刘贞堂;陈鹏;史先奎416-420高位巷道瓦斯抽采诱导浮煤自燃影响效应
褚廷湘;刘春生;余明高;赵志军;徐全421-428不同当量比条件下矿井瓦斯爆炸过程的数值模拟
陈先锋;张银;许小江;王亚平;李星429-433煤矿乏风瓦斯热逆流氧化的一维数值模拟
王鹏飞;冯涛;郝小礼434-439细水雾抑制瓦斯爆炸的实验研究
毕明树;李铮;张鹏鹏440-443《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入编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43金川二矿区14行风井稳定性评价及监测系统
刘增辉;高谦;郭慧高;杨晓柄444-450备注:本中心非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编辑部,来稿请自留底稿,勿一稿多投,请仔细审校后网上投稿(E-mail:qikantg06@ )。
我部对来稿的最终处理情况都将告知作者,凡在接到回执后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刊登通知者,请与我部联系。
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请务必尽早告知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