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道光谱仪测光谱并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使用光谱仪进行光谱分析,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详细讲解了实验步骤与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光谱,得到了它们特有的光谱图,同时对于光谱产生的原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引言:光谱分析是基于物质吸收光能带来的特定能量跃迁,通过分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可以得到物质的光谱特征,从而用于物质的鉴定和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光谱仪对不同材料进行光谱分析,探究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一步了解光谱分析的应用。

方法与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光谱仪、样品(例如金属样品或化合物溶液)、光源、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等。

2.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制备所需样品。

3.光谱仪的调试:启动光谱仪,并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调整和校准,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4.样品光谱测量:将样品置于光谱仪的样品台上,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光强设置,点击“开始”进行光谱测量。

5.数据分析与保存:根据实验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保存相应的光谱图和数据文件。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不同材料的光谱图像,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

对于金属样品而言,我们发现了金属元素各自的光谱特征线,这些特征线可以用于金属的鉴别和分析。

而对于化合物溶液样品,我们发现在特定的波长下,溶液的吸收峰强度会有所变化,通过量化这些变化,我们可以进行溶液的定性定量分析。

本实验结果表明,光谱分析在物质鉴定和定性定量分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光谱资料丰富,能够提供大量有关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信息,为科学家们在实验室研究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工具。

结论:光谱分析实验通过使用光谱仪测量不同材料的光谱图,得到了它们特有的光谱特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光谱分析在物质鉴定和定性定量分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王五,赵六.光谱分析及其应用.化学通讯,20XX:20-25.。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光谱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光谱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 掌握光谱仪器的操作方法,包括紫光/可见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荧光光谱仪。

3. 学习分析玻璃透光率、薄膜吸收光谱、固体粉末红外光谱和固体发光材料荧光光谱的测试方法。

4. 了解影响光谱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并尝试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

1. 紫外-可见光谱: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与分子中的电子跃迁有关,通过测量吸收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 红外光谱: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与分子中的振动、转动有关,通过测量红外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官能团和化学结构。

3. 荧光光谱:物质在吸收光子后,会发射出光子,通过测量荧光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聚集态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3. 荧光光谱仪4. 标准样品(玻璃、薄膜、固体粉末、发光材料)5. 仪器操作说明书四、实验步骤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30分钟。

(2)设置波长范围、扫描速度、灵敏度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吸收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60分钟。

(2)设置波数范围、分辨率、扫描次数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红外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3. 荧光光谱仪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30分钟。

(2)设置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扫描速度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荧光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通过比较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待测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紫光/可见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荧光光谱仪的基本原理、主要用途和实际操作过程。

2. 掌握玻璃透光率、薄膜吸收光谱、固体粉末红外光谱和固体发光材料荧光光谱的测试方法。

3. 学习分析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原理1. 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发射和散射特性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一种方法。

2.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当光波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物质会吸收一部分光能,产生吸收光谱。

紫外和可见光的能量接近于电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故紫外与可见光吸收光谱起源于价电子在电子能级之间的跃迁。

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当红外光照射到化合物上时,分子会吸收一部分光能转变为分子的震动能量或转动能量。

通过分析吸收光谱中的特征峰,可以推知被测物的结构。

4. 荧光光谱仪:当物质吸收光能后,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寿命极短,激发态分子会迅速以向周围散热或再发射电磁波(荧光或磷光)的方式回到基态。

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可以研究物质的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光/可见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光谱仪、样品池、光源、单色器、探测器等。

2. 试剂:玻璃样品、薄膜样品、固体粉末样品、固体发光材料样品、标准样品等。

四、实验步骤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实验(1)开启仪器,预热30分钟。

(2)选择合适的波长,设置合适的参比溶液。

(3)依次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实验(1)开启仪器,预热30分钟。

(2)将样品置于样品池中。

(3)设置合适的扫描参数,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3. 荧光光谱仪实验(1)开启仪器,预热30分钟。

(2)将样品置于样品池中。

(3)设置合适的激发光波长和发射光波长。

(4)依次测量样品的荧光强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过程中测得的吸光度、红外光谱、荧光强度等数据。

光学多通道分析实验报告

光学多通道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小论文基本要求一、论文题目:(光谱分析仪在……的应用;关于光谱……的研究;基于光谱分析的……应用等)二、引言:(主要说明本次实验的一些现实意义及个人在学习之后的观感、收获等)三、实验原理:(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验来进行描述,不可以照抄已知的实验原理,结合自己的实验,可选择的实验项目来进行。

)四、实验内容:(主要说明这个实验是如何做的,同学可以自己选择一个与本专业相关且可以应用上光谱分析仪的知识点到实验室来做,要求在其他同学正常上实验的时间。

)五、实验现象:(如有数据要做数据处理,没有数据的,说明实验的基本结论。

)六、前景展望:(主要体现在光谱仪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上)七、参考文献:(书籍:写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日期;论文:写明论文所在期刊的刊名、发表的年、月、日,期数[注意要结合实验的现有条件来写])【以上是论文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的基本步骤】八、页数要求:(正常稿纸情况下,至少五整页。

同时还要附上所打印的实验现象部分。

二者合在一起,至少六页)九、实验报告上交要求:(将所写的论文夹在实验报告(已写预习报告那份)中间,于一星期以后上交,否则该实验无成绩,且不允许参加期末实验笔试。

)十、实验室要求:(不允许在计算机使用任何外带的软盘及移动存储盘,一经发现,预以没收,并且禁止继续做实验,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物理实验室2006年11月2日星期四<PIXTEL_MMI_EBOOK_2005>3光谱仪( Spectroscope)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由棱镜或衍射光栅等构成,利用光谱仪可测量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

阳光中的七色光是肉眼能分的部分(可见光),但若通过光谱仪将阳光分解,按波长排列,可见光只占光谱中很小的范围,其余都是肉眼无法分辨的光谱,如红外线、微波、紫外线、X射线等等。

通过光谱仪对光信息的抓取、以照相底片显影,或电脑化自动显示数值仪器显示和分析,从而测知物品中含有何种元素。

光谱实验报告

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使用光谱仪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光谱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通过分析其光谱特征,实现对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根据光谱产生的原因,光谱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原子光谱:由原子外层电子的跃迁产生,如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

2. 分子光谱:由分子内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产生,如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3. 固体光谱:由固体中电子、离子、晶格振动等产生,如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光谱特征,实现对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光谱仪样品池、氢氘灯、钨灯等。

2. 试剂:荧光黄、水、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铁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激发光谱测定(1)将荧光黄溶液倒入样品池,设定激发波长范围为200-500nm,步长为5nm。

(2)打开氢氘灯,调整光谱仪至激发光谱模式,记录荧光黄溶液的激发光谱。

(3)根据激发光谱,确定荧光黄溶液的最大激发波长。

2. 发射光谱测定(1)根据最大激发波长,设定发射光谱的检测范围为最大激发波长两侧各100nm,步长为5nm。

(2)打开钨灯,调整光谱仪至发射光谱模式,记录荧光黄溶液的发射光谱。

(3)根据发射光谱,确定荧光黄溶液的最大发射波长。

3. 物质定量分析(1)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铁溶液。

(2)按照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分别记录各溶液的光谱。

(3)根据标准曲线法,确定各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1)荧光黄溶液的激发光谱在440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发射光谱在540nm处出现最大发射峰。

(2)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铁溶液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别与荧光黄溶液的光谱相似。

光谱仪实验报告

光谱仪实验报告

光谱仪实验报告光谱仪实验报告引言: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光谱的仪器,它能够将光按照不同波长进行分离和测量。

光谱仪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以及医学诊断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光谱仪,研究光的性质和波长对光谱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确保光谱仪的正常运行。

首先,检查光源是否正常发光,并调整光源的亮度。

其次,校准光谱仪的波长刻度,以确保准确的测量结果。

2. 测量白光光谱:将白光照射到光谱仪上,并观察得到的光谱图。

白光光谱是由连续的各种波长的光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光谱图上看到连续的彩虹色条带。

通过分析白光光谱,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波长的光在白光中所占比例的大小。

3. 测量单色光谱:使用滤光片或者单色光源,分别照射到光谱仪上,并观察得到的光谱图。

单色光谱是由单一波长的光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光谱图上看到只有一个颜色的条带。

通过测量单色光谱,我们可以确定不同波长的光在光谱图上的位置。

4. 分析光谱图:根据得到的光谱图,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光谱图中的峰值位置,确定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

其次,我们可以计算光谱图中的峰值宽度,以了解光的频谱分布情况。

最后,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光源的光谱图,以研究它们的差异和特点。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光谱图,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我们发现,白光光谱图呈现出连续的彩虹色条带,说明白光是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

而单色光谱图只有一个颜色的条带,说明单色光只包含一种波长的光。

通过测量光谱图中的峰值位置,我们可以确定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

我们发现不同波长的光在光谱图中的强度分布不同,这与光的频谱特性有关。

例如,红光在光谱图中的强度较高,而紫光在光谱图中的强度较低。

我们还计算了光谱图中的峰值宽度,以了解光的频谱分布情况。

我们发现,不同波长的光在光谱图中的峰值宽度不同,这表明光的频谱分布不均匀。

这可能是由于光的传播过程中的吸收、散射等因素导致的。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光谱分析实验报告引言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通过对物质发射、吸收、散射光的分析,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不同物质的光谱特征,并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实验目的1. 了解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谱仪的操作技巧;3. 利用光谱分析仪器,研究不同物质的光谱特征。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光谱仪器和试样;2. 确定实验条件:调整光谱仪器的波长范围、积分时间等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光谱图像;3. 测量样品光谱:将待测样品放入光谱仪器中,记录下样品的光谱图像;4.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分析样品的光谱特征,并与已知数据进行比对;5. 结果验证与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并进行相关讨论。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几种常见物质进行光谱分析,包括金属元素、有机化合物和荧光物质。

金属元素的光谱特征我们首先对几种金属元素进行了光谱分析,包括铜、铁和锌。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它们的光谱图像,并进行了比对分析。

铜的光谱图像显示了明显的特征峰,这是由于铜原子在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的能级跃迁所产生的。

通过对比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峰值,我们可以确定铜的特征波长范围。

铁的光谱图像显示了多个特征峰,这是由于铁原子的电子结构复杂所致。

通过对比不同峰值的强度和位置,我们可以推断出铁的不同能级跃迁。

锌的光谱图像显示了较为简单的特征峰,这是由于锌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对简单。

通过对比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峰值,我们可以确定锌的特征波长范围。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特征我们还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进行了光谱分析,包括苯酚、甲苯和乙醇。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它们的光谱图像,并进行了比对分析。

苯酚的光谱图像显示了明显的吸收峰,这是由于苯酚分子中的特定官能团所致。

通过对比不同峰值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推断出苯酚的结构特征。

甲苯的光谱图像显示了多个吸收峰,这是由于甲苯分子中的不同官能团所致。

光学多道实验报告

光学多道实验报告

光学多道与氢、氘同位素光谱武晓忠201211141046(北京师范大学2012级非师范班)指导教师:何琛娟实验时间:2014.9.16摘要本实验通过光学多道分析仪来研究了H、D的光谱,观察并了解了H、D原子谱线的特征。

H和D的光谱非常相似,但是二者的巴尔末系的同一能级的光谱之间仍有波长差,用光电倍增管可以测量出这个差值。

通过实验我们也学习了光学多道分析仪的使用和基本光谱学技术关键词光学多道H、D光谱1、引言光谱是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按照波长的有序排列,而原子光谱是由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变化时所发射或吸收的一系列波长的光所组成的光谱。

由于氘原子和氢原子核外都只有一个电子,只是里德伯常量有一些差异,因此对应的谱线波长稍有差别。

我们可以在实验中通过测出对应的谱线λ和Δλ来得到二者的里德伯常量和电子与质子的质量比。

2、原理2.1 物理原理可知原子能量状态为一系列的分立值,有一系列的能级,并且当高能级的原子跃迁到低能级的时候会发射光子。

设光子能量为ε,频率为ν,高能级为E2,低能级为E1,则有:ε= hν=E2-E1 (1)从而有ν=E2−E1(2)h由于能量状态的分立,发射光子的频率自然也分立,这些光会在分光仪上表现为分立的光谱线,也就是“线状光谱”。

根据巴尔末公式,对氢原子有1λH =R H(1n12- 1n22) (3)R H为氢原子的里德伯常量。

当n1=2, n2=3,4,5,····时,光谱是巴尔末系,在可见光区域。

对氘原子,同样有1λD =R D(1n12- 1n22)(4)R D是氘原子的里德伯常量,当n1=2, n2=3,4,5,····时,光谱是巴尔末系。

则Δλ =λH-λD= (1R H - 1R D) (122- 1n2),n=2,3,4, (5)若忽略质子和中子的细微差别,我们可以得到H、D的里德伯常量关系为:R H=R∞m pm p+m e , R D=R∞2m p2m p+m e(6)又知R∞=109737.31cm−1,它是原子核质量为无穷大时候的里德伯常量则1 R H =2(m p+m e2m p+m e)1R D(7)1 R H - 1R D=m e2m p+m e1R DΔλ=m e2m p+m e [1R D∗1/(122- 1n2)]=m e2m p+m eλD(8)由于m e≪m p,则ΔλλD ≈m e2m p(9)因此只要在实验中测出对应谱线λ和Δλ即可得电子和质子质量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课题:使用光学多道测量光谱与光谱分析
班级:物理学061
姓名:任军培
学号:06180130
指导老师:方允樟
2008年11月21日
一、摘要:
本实验通过使用光学多道测量光谱了解和学会使用光学多道分析仪,并学会了通过光学多道分析仪分析氢、氮、氦、氖等光谱。

测量了氢光谱的巴尔末系中Hα、Hβ,Hγ,Hδ四种谱线的波长和里德伯常数。

二、关键词:光学多道分析器里德伯常数光谱
三、引言:常用的光谱涉及的波段从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到射频波段。

所以光谱技术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地质考古,冶金等许多场所。

光谱实验的数据为了解原子、分子和晶体等精细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而光学多通道分析器是用平面光栅衍射的方法获得多级衍射光的仪器,用它可对给定波长范围的单色光进行光谱分析,与单缝,双缝衍射相比,平面光栅衍射具有衍射本领大,衍射光线亮,分辨率高等特点。

因而在特征谱线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测量各种气体灯光的原子在可见光波段的发射光谱使大家了解光谱与微观结构(能级)间的联系和学习光谱测量的基本方法。

四、正文:
1、实验原理
衍射包括单缝衍射,双缝衍射和光栅衍射。

它们都可用来测量光波的波长,但由于单缝衍射,双缝衍射在各级衍射的分辨率与亮度存在矛盾,而光栅正好解决了两者间的矛盾,所以实验中大多采用平面光栅来做实验。

光栅一般分两类,一类是透射式(见图1),另一类是反射式(见图2)。

透射式光栅是在一块平面透明的玻璃板上刻上平行,等间距又等宽的直痕,刻痕部分不透光,两刻痕间能透光,相当于狭缝。

相邻刻痕间的距离d称为光栅常数。

反射式光栅是在镀有金属层的表面上刻划斜的平行等间距刻痕,斜面能反射光。

本实验用反射式平面光栅。

图1平面透射光栅图2平面反射光栅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接收和处理某一波长范围内光谱信息的光学多通道分析与检测系统的基本框图如图3所示。

图3光学多通道分析与检测系统的基本框图
入射光被多色仪色散后在其出射窗口形成某一波长范围的谱带。

位于出射窗口处的多通道CCD将谱带的强度分布转变为电荷强弱的分布,由信号处理系统扫描并经A/D变换后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

光学多通道分析器的工作原理是光源发出的光均匀地照亮在入射狭缝S1上,S1位于反射式准光镜M2的焦面上。

光经过反射镜M1反射到M2上,并经过M2反射成平行光束投向平面光栅G,衍射后的光束经物镜M3成像在CCD接收头S2上,或经过转镜M4从出射狭缝射出(观察窗)。

由于光栅的衍射作用,从出射狭缝出来的光线为多级衍射光。

所以在观察屏S3处形成以某一波长为中心的一条光谱带,使用者可在观察屏S3处直观地观察到光谱特征。

转动光栅G 可改变中心波长,整条光谱带也随之移动。

转开平面镜M4可使M3直接成像在S2光电探测器CCD上,它测量的谱段与观察屏S3上看到的完全一致。

这种光学系统称为C-T型光学系统,见图4所示。

图4 C-T型光学系统图
光源的光谱分布与光的物质特性有关,因此测定光源的光谱分布是研究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重要工具之一。

光源能量分布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有两类:一类是照相法;另一类是光电法。

本实验就是用CCD的拍摄并与计算机连接来测定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

光学多道分析器可用来测量各种特征灯的谱线,其中以氢灯为例分析氢原子的谱线分布最为典型。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
E(n )= -μе4/(8ε2h2n2) (n=1,2,3,···)
式中μ=m e /(1+ m e /M)称为约化质量,m e为电子质量,M为原子核质量。

氢原子的M/ m
e
等于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的光子能量hν为两能级间的能量差,即
hν=E(m)-E(n) ( m > n )
如以波数ζ=1/λ表示,则上式为
ζ=[ E(m)-E(n)]/ hc =T(n) -T(m)=R H(1/n2-1/m2)
式中R
称为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单位是m-1,T(n)称为光谱项,它与能级E H
(n)对应的,从R
可得氢原子的各能级的能量
H
E(n)=-R
ch/n2
H
式中h=4.13567×10-15ev·s,c=2.99792×108m.s-1
从图5可知,从m≥3至n=2的跃迁,光子波长位于可见光区,其光谱符合规律这就是1885年巴耳末发现并总结的经验规律,称为巴耳末系。

氢原子的莱曼系位于紫外,其它线系均位于红外。

图5氢原子能级图
2、实验内容
(1)多道光谱仪定标
多道光谱仪的波长为
K= aC + b
式中, A为CCD 通道数, C、b 为系统的校正系数, 由计算机软件计算得出。

(2)入射狭缝宽度为0.08mm时Hg灯的定标谱线和对氢氘灯的谱线的测量 Hg(氢氘)灯放在一开有狭缝的圆筒内, 使Hg(氢氘)灯发出的光成一线光源垂直入射到光谱仪狭缝上。

然后调整入射狭缝到光栅的距离和光栅的入射角使1 级衍射光照射光栅的焦平面上即CCD 表面上, CCD 探测器采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便得到光谱线。

3、实验步骤
1)接通电源前,认真检查接线是否正确。

2)启动装置并从观察窗口观察出射衍射光。

连接光学多通道分析器和控制仪,打开控制仪的电源开关,打开汞灯开关。

然后,开启计算机,进入软件界面,熟悉软件中各项功能。

3)调节一定的入射狭缝大小(约0.1-0.5mm左右)。

狭缝为直狭缝,宽度范围 0~2mm 连续可调,顺时针旋转为狭缝宽度加大,反之减小,每旋转一周狭缝宽度变化 0.5mm。

为延长使用寿命,调节时注意最大不超过 2mm,平日不使用时,狭缝最好开到 0.1~0.5mm左右。

技巧:谱线效果不好(如不是出现谱线而是出现谱台)时,调节狭缝(主要),增加一凸透镜使光等都有效果。

4)用鼠标按“新建”后按“实时检索”按钮,电脑屏幕上出现一条曲线。

用鼠标按“手动后退”或“手动前进”寻找谱线,再适当调节入射狭缝大小,使输出谱线最佳显示状态。

5)找到一谱线的最佳位置,即屏幕上出现谱线最多的情况(汞灯的4条谱线,在大约中心波长在450nm左右),对此汞灯谱线进行定标。

根据已知的谱线间隔进行定标,我们已知道汞灯的四条实际谱线576.96nm、579.07nm、546.07nm、435.84nm。

如我们得知576.96nm、579.07nm这两条谱线的间距最短,所以我们用其来定标图上靠的最近的两条谱线。

6)关闭汞灯开关,移走汞灯换上氢氘灯,用鼠标按“实时检索”按钮,出现另一不同颜色的曲线,按“寻峰”按钮找到曲线峰波峰,波峰所在位置的波长值便为氢谱线波长值。

7)同理测量钠光灯谱线波长。

4、注意事项
1.狭缝宽度控制在0到2毫米之间。

2.注意仪器的使用安全。

五、参考文献
1、刘力; 光学多道分析仪OMA-Ⅲ的图形功能分析 [J];光电子.激光; 1991年03期; 5-10
2、何桂荣,黄瑞如,周运辉; 一种普及型OMA的光谱传感与采集系统 [J];光电子.激光; 1992年03期; 32-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