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世界史

合集下载

FreeKaoYan《世界现代史》习题题目

FreeKaoYan《世界现代史》习题题目

华东师大精品课程《二十世纪世界史》思考题上册第一章:1、怎样理解20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上还占据着优势地位?2、20世纪初美国和日本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3、20世纪初年的局部冲突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有什么关联?4、“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怎样形成的?5、怎样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第二章:1、简述世界主要大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秩序的不同设想。

2、评述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利弊得失。

3、分析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利弊得失。

4、简评国际联盟成立的目的及其成败。

5、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赔偿问题的来龙去脉。

6、分析2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7、简析《洛加诺公约》。

第三章:1、分析列宁主义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内容。

2、简述俄国1905年革命过程和影响。

3、简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产生过程。

4、简论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5、简述《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6、分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7、结合史实,分析共产国际对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影响。

第四章:1、简述苏俄“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实施原因和历史评价。

2、论述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简述20年代苏联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

4、分析苏联在实施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5、简述1927年苏联的粮食收购危机及其影响。

6、简述苏联实施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过程及教训。

7、试论20年代末苏联反布哈林斗争的实质及影响。

8、分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利弊得失。

第五章:1、比较德国十一月革命和俄国1917年革命的不同结局,分析其产生原因。

2、结合“魏玛宪法”,分析德国魏玛共和国在体制上的特点及其利弊得失。

3、简述英国第一届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4、分析法国“左翼联盟”政府内外政策的特点。

第六章:1、分析各国法西斯组织的共同特点。

二十世纪世界史1汇总

二十世纪世界史1汇总

二十世纪世界史1汇总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和变革的一个世纪,这个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衰落、科技的飞速发展等众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世界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发展进行汇总。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这场战争是由于欧洲各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争夺殖民地导致的。

战争期间,新的武器和战术被广泛使用,导致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此外,战争结束后,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条约》,导致了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崩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2.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是俄国1917年发生的一场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联。

这场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激励了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

3.民族主义兴起:二十世纪见证了许多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在欧洲,爱尔兰、波兰、南斯拉夫等国家争取独立。

在亚洲,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进行了激烈的解放斗争。

这些运动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并导致了一系列的殖民地解放运动。

4.二战和纳粹大屠杀(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最具破坏力的战争,涉及了全球范围。

这场战争由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发动,他们试图征服欧洲和消灭犹太人。

这场战争造成了数千万人的伤亡和巨大的社会破坏。

战争结束后,纳粹大屠杀的规模和残忍性震惊了世界,并引起了对人权和种族歧视的深刻反思。

5.联合国成立(1945年):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取代了同盟国。

联合国的目标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等。

联合国成为了国际事务的重要平台,其下设的安理会在处理国际危机和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冷战(1947-1991年):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一场意识形态斗争和全球霸权争夺。

世界近代史时间

世界近代史时间
1936年 德国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柏林—罗马轴心形成
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西班牙内战爆发
日本“二.二六”兵变,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7年 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法西斯三国轴心形成。
金日成领导普天堡大捷
中国开始全面抗战(略)
1939年 西班牙建立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945年9月
1938年 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提出割让苏台德的要求
慕尼黑阴谋
1939年 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1940年 德国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定
奇怪战争、静坐战争
苏联出兵波兰建立所谓“东方战线”
1940年 德国突袭北欧的丹麦、挪威 和西欧的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1940秋不列颠之战
1940.9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941.6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秋大西洋宪章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卫战
1942.6中途岛战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12.1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英法敦刻尔克大撤退
法国投降 不列颠之战希特勒遭到挫败
日本抛出“大东亚共荣圈”,欲建立亚太地区霸权
1941年 二战进一步扩大
6月 苏德战争爆发
莫斯科保卫战
8月 英美《大西洋宪章》发表
12月 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初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二战发生转折
1653年 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军事独裁者。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史一个什么样的时代word版本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史一个什么样的时代word版本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史一个什么样的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成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其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已纳入了资本主义的范畴。

其形成经历了自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各大洲开始打破彼此隔绝的状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建立的400余年的历史演变。

一、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与15世纪末的一批欧洲人的运航,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则大大推动了世界整体化进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期,整体世界初步形成。

这时电力被广泛应用,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勃然兴起,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电子技术、航空技术正在兴起。

所有这些,都使生产和技术面貌日新月异,促使世界经济出现新的高涨,使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到“电力时代”。

可以说,第二次技术革命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首先,第二次技术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经济条件。

19 世纪70 年代以前,在除英国之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农业仍然在经济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在整个世界工业中,轻工业还占主导地位。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重工业迅速取代了轻工业的主导地位,美、德、英等国相继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这一转变确立了资本主义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更加强烈的经济渗透,提供了更加现实的可能性。

其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改进了人类社会已有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19世纪70年代以前,用于人类社会中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还相当落后,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大规模交往没有可能进行。

二十世纪世界史.ppt

二十世纪世界史.ppt

一、苏联成为世界大国
二、东欧和亚洲社会 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四节 东西方冷战的开始
一、美国的遏制战略 和杜鲁门主义
二、杜鲁门主义的推 行和苏联的对抗措施
三、冷战初期的重大 冲突
• 第一次柏林危机
• 朝鲜战争
第一章
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第一节
二战对战后国际政治和 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一、雅尔塔体制的构 建和联合国成立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形成和关贸总协定
第二节 资本主义体系的重组
一、登上霸主地位的 美国源自二、实力衰退的西欧三、处于被占领和半 占领状态的日本
第三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
请回答:冷战消失、两极格局结束以什么 事件作为标志?材料中所说“多元化特点的社 会”指什么?
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多元化特点的社会”指世界政治格局的多 极化趋势。
中考考纲再现
课题
基本要求 知 识 内 容 识记 理解 运用
16课告别“雅 尔塔”
世界政治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

主中干考知目识标整引合擎
分 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
析 济发经展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
材料依四存:,互相竞争。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中考试题回眸
16.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 歌曲唱出了世界人民的美好心声。(2011年安徽 中考题)【文明共享的时代】 定居北京的加拿大琳达,早晨起床后,打开韩国 制造的电视机收看早间新闻,一边吃着面包,一 边喝着巴西产的咖啡。然后开一辆由世界最大经 济体成员国所产的汽车去一中加合资企业上班。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在世界政 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 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 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力量结构或战略 态势。
2、“极”的含义:指的是综合国力强, 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中主考干目知标识引整擎合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的结束
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 ,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苏联
解体
两极
格局
欧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徐学强整体史观亦称全球史观,它是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对西欧中心论的批判不断深入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历史观或者说史学流派。

它是着重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的宏观史观。

整体历史观(全球历史观)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观点可概述如下:1.从全局(全球)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历史的发展都受到其它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着其它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

2.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按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基本理念划分人类历史发展的时期。

3.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基本方面。

只讲纵向发展,不讲横向发展以及横向发展对纵向发展的影响,就无法说明民族历史或地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过程。

根据以上观点我将世界近现代史作以下概述:一、世界潮流中的西方政治现代化历程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⑴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688年进行了“光荣革命”,1689年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用一系列的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这一制度一直为英国沿用,并不断得到完善。

英国建立起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所效仿。

⑵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制⑶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经过反复斗争,到1870年才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此后一直实行共和制。

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⑷俄国: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沙皇专制君主政体,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才建立起苏维埃人民政权。

(5)日本: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掌权后重新实行君主专制政体,1889年颁布宪法,确立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近代天皇制;1945年后在驻日美军的干预下确立了新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现代天皇制。

(6)德国:1871年完成统一后,实行统一后实行君主立宪政体(7)德国、日本、意大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度建立起法西斯统治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民主与专制两种政治道路①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道路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充分发展,实行的是政党政治、公民自由的体制,同时以较为健全的代议制度,即议会政治制度作为实际上的保证。

第四讲二十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

第四讲二十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领袖,与 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进行了坚决 的斗争,把马列主义创造性地应用于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为我们党制定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开辟了 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革
命道路,领导我们党取得了民主革命的 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马列 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直接产物就 是毛泽东思想,它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 列主义。
在20世纪的下半叶,世界上发生了第三 次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世界的 经济生活和社会面貌。邓小平把马克 思主义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对时代 主题和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 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 得失,得出了新的科学论断。
20世纪各国共产党在实行马克思主义 与时代特点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的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 第一,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统一起来。 第二,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一切从实际 出发结合起来。 第三,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第四,要正确开展反对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 的斗争。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社会主义才可以 说是真正奠定了自己的现代化的物质 基础,才谈得上是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 性的社会主义,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我 们才能说自己真的搞了社会主义。 所 以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21世纪中叶,对 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来说,是一个特殊 的历史发展阶段。
三﹑ 社会主义由理论和运动形 态到社会制度的飞跃,根本改变了 整个世界的格局。
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都为探索解决这 个问题做出过重要的贡献,社会主义国家的 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从总的来说,这 个问题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其根本的原 因在于,在列宁去世后的长达半个多世纪 的时间里,对马列主义和苏联模式的教条 主义态度严重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妨碍 他们不断紧跟时代潮流,从本国的实际情 况出发去思考问题,以致长期在改革和建 设中徘徊,找不到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 路,到了七八十年代这个问题变得十分尖 锐,由一个发展缓慢的问题变成了生死存亡 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世纪世界史”教学大纲与参考书目一、教学大纲
第一讲导言20世纪的性质与发展动力
一、时代性质
二、20世纪世界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动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二讲20世纪初的西方文明
一、20世纪初西方文明的成就
二、西方文明的扩张
三、西方文明的动力——自由资本主义
四、西方文明面临的挑战
五、西方文明的评价
第三讲改革与革命:20世纪初的东方
一、改革成为革命的催化剂:土耳其、墨西哥、中国
二、改革成为革命替代物:印度宪政改革
三、东方改革与革命的历史地位
第四讲大国争霸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二、火药桶:巴尔干危机
三、一战过程
四、大战的后果
第五讲俄国十月革命
一、俄国的革命传统与列宁主义
二、战争与革命
三、1917年: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四、关于十月革命评价的几种观点
第六讲亚非拉现代民族解放运动
一、帝国主义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控制的加强
二、传统社会的解体与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七讲法西斯运动与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一、意大利法西斯运动与墨索里尼上台
二、希特勒与德国法西斯上台
三、日本法西斯运动与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四、法西斯政权的特征与性质
第八讲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与终结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第九讲合作、对峙、缓和:1945—1975年美苏关系
一、美苏合作与雅尔塔体制的建立
二、美苏对峙与冷战格局的形成
三、冷战的逐步缓和与东西方关系的调整
四、两极关系之下的世界和平
第十讲中东问题
一、中东地理与历史概况
二、阿拉伯民族主义与一战后阿拉伯地区新国家的形成
三、犹太复国主义与以色列国的成立
四、五次中东战争
五、海湾战争与美国入侵伊拉克
六、中东问题的实质
第十一讲欧洲统一进程
一、欧洲历史与文化
二、欧洲一体化过程
三、欧盟的未来发展前景与历史地位
第十二章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斯大林“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实践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辉煌与问题
四、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苏联解体
五、有关苏联改革及其命运的思考
第十三章艰难前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一、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问题与发展过程
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与理论范式
第十四章东亚的崛起
一、东亚的革命与东亚的政治崛起
二、东亚的改革与东亚的经济奇迹
三、东亚的合作与东亚的未来
第十五章21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一、21世纪:历史的终结还是美国时代的终结?
二、经济全球化和一个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
三、形形色色的冲突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四、我们应有的心态
二、参考书目
齐世荣、廖学盛主编:《二十世纪的历史巨变》,学习出版社,2005年版。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徐天新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当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美]斯塔夫里亚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英]霍布斯鲍姆著,郑明萱译:《极端的年代》,上、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英]马丁·吉尔伯特:《二十世纪史》,第1-3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英]莫瓦特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美]伯恩斯、拉尔夫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英]巴勒克拉夫著,张广勇、张宇宏译:《当代史导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美]斯塔夫里亚诺斯著,迟越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美]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美]保罗·肯尼迪著,蒋葆英等译:《大国的兴衰》,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王列、杨雪冬编译:《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美]查尔斯·库普乾著,潘忠歧译,《美国时代的终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