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九年级语文中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明]王士性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

墓今不知其处,或曰浮图①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②而停滀焉。

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

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③益奇。

钜坂④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

石咬水处,为白莲池。

近池而灌葬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粱,望浮图而息焉。

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

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

千人石古株轮囷,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⑥垂垂。

固恍如乘槎⑦泛斗牛⑧渚也。

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注释】①浮图:佛塔。

②窦:洞。

③龂腭(yínè):像露齿的样子。

④钜坂:坚硬的坡石。

⑤轮囷(q ūn):盘绕高大。

⑥碧落:天空。

⑦槎:木筏。

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虎丘寺[唐]张籍望月登楼海气昏①,剑池无底浸云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注释】①海气昏:水汽迷蒙。

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

86.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或曰浮图下[语境分析法]上一句为“墓今不知其处”(1)墓不当在其下[课内迁移法]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龂腭益奇[成语关联法]精益求精(3)要以秋月为胜[查阅词典法]①经得住;②胜利;③美好、美景;④超过。

(4)(填序号)8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B.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B.客之美我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一处)①吾妻之美我者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邹忌的妻、妾、客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初三语文中考全套试卷电子版

初三语文中考全套试卷电子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20分)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漫步、倾听、底蕴、蜻蜓点水B. 潇洒、蔚蓝、璀璨、身临其境C. 蔷薇、蕴藏、幽静、蜻蜓点水D. 沉默、凛冽、静谧、蔚蓝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她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蹈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B. 由于他的努力,这次比赛我们队获得了第一名。

C.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D. 他不但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B. 雕梁画栋:指房屋装饰华丽。

C.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或仪表在人群里很突出。

D. 满载而归:形容收获很大。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星星眨着眼睛,好像在向人们问好。

B. 晨曦中,那座山宛如一位威武的将军。

C. 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D. 月光洒在湖面上,如同银色的薄纱。

5. 下列各句中,用词恰当的一项是()A.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这次活动。

B. 他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C.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精美。

D. 这位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标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2. 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3.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说明。

(4分)4. 请从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关雎》)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人教版初三中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初三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呕心沥血(bù xīn lì xuè)B. 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C. 遥不可及(yáo bù kě jí)D. 奇光异彩(qí guāng yì cǎ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这次比赛中表现出色,深受观众喜爱。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团结。

C.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多家出版社争相出版。

D.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表现出色,而且深受观众喜爱。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古典文学,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B. “你有什么问题?”老师关切地问道。

C. 这本书介绍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原子、分子、电子等。

D. 我喜欢运动,尤其是足球、篮球、乒乓球等。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稳如磐石B. 鸡飞蛋打C. 莫衷一是D. 碧空如洗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范文阳光的味道文/王锐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

家乡的风景依旧,那片绿油油的稻田,那弯弯曲曲的小河,那连绵起伏的青山,都让我感到无比亲切。

老家的屋子后面有一片果园,有苹果树、梨树、桃树……我最喜欢苹果树。

每当秋天来临,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那场面真是美极了。

这天,爸爸带我到果园里去摘苹果。

我兴奋地跳了起来,跟着爸爸走进了果园。

果园里,苹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苹果,它们像一个个小灯笼,照亮了整个果园。

我迫不及待地爬上了苹果树,开始摘苹果。

摘完苹果,我抱着满满的袋子,开心地笑了。

突然,一阵风吹过,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被摘下的苹果,虽然已经离开了树,但它们的叶子却依然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我招手。

我感到十分惊奇,便问爸爸:“爸爸,为什么这些苹果的叶子还在摇曳呢?”爸爸微笑着说:“这是因为阳光的味道。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初三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详解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初三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详解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亘.古(gèn)倜傥.(tǎng)炽.热(zhì)怏.怏不乐(yàng)B.上溯.(sù)眼眶.(kuàng)缄.默(jiān)慷慨.激昂(kǎi)C.庇.护(bì)较量.(liàng)冠冕.(miǎn)拾.级而上(shí)D.驰骋.(chěng)苍劲.(jìn)锃.亮(zèng)坦荡如砥.(dǐ)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仲裁掂记彰显人情世故B.敦实纯粹濒临催枯拉朽C.星辰贸然善长相辅相成D.考订洋溢熏陶神采奕奕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上海某电梯集团的潘阿锁一头扎进电梯研发之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终于成长为真正的工匠。

B.任何工作的过程都是充满艰辛的,抵达目的所需要的,除了激情,还有任劳任怨....,默默耕耘。

C.春天,嘉陵江水晶莹地涌动,岸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蜂飞蝶舞,一派栩栩如生....的景象。

D.人工智能时代,新职业新岗位将如雨后春笋....,为更多的人搭建更多的人生出彩的舞台。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纪传体通史的鸿篇巨制。

B.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布衣”“汗青”“婵娟”“青鸟”“簪缨”常用来代指平民、历史、月亮、信使、达官显贵。

C.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由三大环节构成:辞别旧年、团年守岁、迎接新年。

D.《老山界》叙述了红军克服饥饿、疲劳、路途艰险等困难,成功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表现了红军坚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性文本阅读。

5.(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节水护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彭飞①打开水龙头,清洁洗漱;倒一杯温开水,一饮而尽;洗干净食材,准备早餐……人们每一天往往从用水开始,约用水条例》开始施行。

包头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包头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包头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在苍茫雄浑的莽.原上,在繁星万点的苍穹.下,广袤无垠的祖国北疆,歌声欢腾了数不清的田野毡房、工厂车间。

俯瞰.山川大地,高原上跳荡不息的篝火、清澈见底的流水、根脉相连的小草、竞相绽放的花朵,装点着我们的家园。

时间的脚步,像草原上疾弛的骏马,又像一曲蒙古族长调,起伏而悠长。

“马儿哟,你慢些走慢些走”,是应和.乌兰牧骑热情的蹄音,还是在诠释万马奔腾保边疆的昂扬斗志?长调那么长,是因为草原的路漫长,还是因为无数奋进者唱出的心声浑厚深长?绿意连绵,群山巍峨,迎着初升的太阳,含笑走向广阔的生活。

星夜宛然,歌声在心头飞翔,唱出人生的酣畅淋漓,唱尽人生的大气磅礴。

人活着就要发光发热,______________。

征途漫漫,高擎“让青春在长征路上闪光”的旗帜,步伐是那样坚定和执着,目光里写满坚毅和忠诚,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祖国的美丽、富饶、繁荣。

1.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莽(mǎng)B.穹(qióng)C.瞰(kàn)D.和(hé)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篝火B.疾弛C.巍峨D.高擎3.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广袤B.浑厚深长C.宛然D.大气磅礴4.填入上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捷径和长路、索取与奉献之间,不同的人,也可能选择各异B.在索取与奉献、捷径和长路之间,不同的人,也可能选择各异C.在捷径和长路之间,选择跋涉;在索取与奉献之间,选择后者D.在索取与奉献之间,选择后者;在捷径和长路之间,选择跋涉二、名句名篇默写5.请根据语境提示默写。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长河中,美丽的大自然一直被吟咏、传唱。

其中,千姿百态的植物有着别样的魅力与美感。

因此,花草树木常常入诗入文,传情达意。

同样写“花草”,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的“(1)________,_______”写出春游的欣悦,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2)_______,__________”传达迁客骚人的览物之喜,而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则以“(3)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桃林的唯美奇幻。

初三语文中考试卷

初三语文中考试卷

初三语文中考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狡黠(xiá)慰藉(jí)一抔黄土(póu)B. 拮据(jū)栈桥(zhàn)义愤填膺(yīng)C. 恣睢(suī)勾当(gōu)孜孜不倦(zī)D. 谮害(zèn)惩罚(chěng)锲而不舍(qiè)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亵渎红妆素裹重蹈覆辙。

B. 殒落断章取义自知之明。

C. 嬉闹恼羞成怒恃才放旷。

D. 萧索与日俱增一代天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C. 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D.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D. 他的家乡是广西桂林。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二)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三)综合性学习(5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走进古诗词”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2. 在“古诗词创作”环节,要求同学们以“思念”为主题创作一首绝句。

请你写出自己创作的绝句(4句)。

(3分)二、阅读理解(45分)(一)古诗词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教版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奔腾(bēn)钻研(zuān)悬崖(yá)B. 倾盆(qīng)拘泥(nì)奔波(bēn)C. 气氛(fēn)搏斗(bó)畅快(chàng)D. 精神(jīng)紧张(jǐn)拼搏(p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加自习课的时间。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了历史、地理,还涉及了生物、物理。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跑得非常快,连教练都感到惊讶。

D.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也使得我们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

3. 下列词语中,形近音近但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沉着镇定B. 狂热狂傲C. 前途前进D. 紧张紧凑4.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夜空中,星星像眼睛一样,闪烁着光芒。

B. 那座山就像一位巨人,屹立在远方。

C. 这本书就像一座宝藏,等待着我去挖掘。

D. 他说:“你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玩吧。

”B. 他问我:“你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C. 他告诉我:“明天下午两点,我们在学校门口集合。

”D. “这个苹果很甜,你尝一尝。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家族衰亡的巨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塑造,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问题:1. 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

(5分)2. 请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10分)三、文言文阅读(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苏教版)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jian)赏②愉(yue)③一丝不(gou) ④实事求(shi)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①中繁花似景,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炯然相异。

②们产生一种错觉,蔚蓝的天空倒印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倾的湖面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

(10分)①须晴日,,。

(毛泽东《沁园春》)②诗家清景在新春,。

(杨巨源《城东早春》)③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④,蜡烛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⑤,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⑥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⑦斯是陋室, 。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⑧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4.街道,是一座城市最为传神的地方,何况是一条临河的小街。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古老苏州的不朽记忆,也是现代苏州的水乡情结。

保护好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也就能保住古城的那份神韵。

假设:你家附近新修了一条临河的小街,环境幽雅恬静。

①请你为这条小街起一个街名,要求与“枕河”的意境相吻合;②请你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话,提醒他们保护好身边的小河,语言要委婉。

(3分)〔答〕5.下面是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请你对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

这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现出怎样的态势?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一下,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思考这些问题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5分)(1)从表一可以看出,(2)从表二可以看出,(3)表一和表二比较,第二部分(44分)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答〕和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

(马说)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8.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2分)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阅读《背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2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地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1.想像一下,父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是不是也很“不容易”。

同样的“不容易”,作者为什么要略写这一细节?(3分)12.朱自清的文章朴素自然,却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够体会。

请以“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这一句为例,说说你的看法。

(2分)对鲁迅的《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读了:“《雪》四人谈”这一组文章后,你对《雪》可能会有新的见解。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3-15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蝴蝶仿佛看见冬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着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撇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提的雨,是雨的精魂。

13.王蒙认为“读《雪》需要联想”。

读了第一段之后,你对鲁迅笔下“江南的雪”产生了什么联想?请用几句话加以描述。

(2分)14.《灵魂的柔软和坚硬》的作者黄蓓佳从《雪》中读出了鲁迅“灵魂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你从上面的文字中读出了这种感受吗?请作简要阐述。

(2分)15.《<雪>的独特之处》的作者李允经认为,《雪》一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并在这种对比描写中表达自己的倾向和爱憎”。

请以上面的文字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2分)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6-18题。

多年来,一些地质学家收集到的证据表明,“雪球地球”曾出现过。

当时,整个地球连赤道都覆盖着冰层,对地球生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最近美国科学家提出,23亿年前的一种细菌可能是使地球成为一个“雪球”的罪魁祸首。

科学家推测,在23亿年前,一种叫蓝菌或蓝绿藻的细菌突然变异出分解水及释放氧气的能力,大量的氧气使当时大气中丰富的温室气体甲烷很不稳定。

在至少10万年的时间内,温室效应被破坏,地球没有了甲烷,温度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

地球变得十分寒冷,赤道海洋被大约1.6千米厚的冰层覆盖,大量生物死亡,只有转入地下或在温泉中的生物才得以生存下来。

研究小组还证明,在变成“雪球地球”后大约几千万年里,温室效应再次发生,地球温度又逐渐升高,冰层融化,生命重返地球。

研究小组的科学家认为,如果目前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地球有可能再次成为“雪球”,地球上的生物将再次面临被毁灭的危险。

16.“雪球地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指的是什么现象?(2分)A.冰层覆盖赤道海洋B.大量的生物死亡C.地球环境继续恶化D.全球结冰的状态〔答〕17. 科学家推测,地球成为一个“雪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A.温度逐渐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在漫长的时间内,地球变得十公寒冷B.一种叫蓝菌或蓝绿藻的细菌突然变异,使地球上的水和氧气极不稳定C.蓝菌或蓝绿藻释放出的氧气使甲烷由不稳定到消失,温室效应遭到破坏。

D.地球上连赤道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层,使地球的温室效应无法发挥作用。

18.文中画线的句子语言表达十分准确,请举例加以说明。

(2分)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秋山红叶还是在春天,我就有过重游天平山的打算。

下了长途汽车,秋雨仍然下个不住。

天平山以枫叶胜,此时满树枫叶已是一片火红,宛如一堆堆淋不灭的火焰。

有一些不禁雨打风吹,纷纷从树上飘落而下,地上也是落红点点。

雨中游人不多,被风雨打落的红叶还那么鲜艳明丽,倒叫人有些不忍下脚。

我的目的不在于登山,而在于寻访三十年前忽略了的范仲淹的足迹。

听说天平山又叫范坟山,是宋朝皇帝赐给范家的“赐山”,所以我第一个要寻的是“范坟”。

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热心“导游”,把我领到了山的左侧,指着一座门前有石牌坊、埋在荒草堆里的坟墓,告诉我这就是“范坟”。

残碑断碣,雨中实难辨认。

我有些儿不信,他却说所谓范坟,并不是范正公的墓,不过是他家的祖坟而已。

他又兴冲冲告诉我一个关于“范坟”的传说范仲淹在京城做了大官。

回到故乡苏州,奉承者不乏其人。

有个风水先生,在苏州城内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建造住宅,将来子孙科甲不断,富贵无尽。

他请范仲淹把府第建在那里。

可是范仲淹却在那里修了孔庙和府学,并说既是福地,该由全城人同享。

另一个风水先生认为天平山石头如乱箭穿胸,山坞是块绝地,切切不可以这里修造坟墓,不然将子孙衰徽,做不了官。

范仲淹却买下这块绝地作为祖坟。

这只是个传说,但是民间传说也往往表现出人民的爱憎。

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吏,竟能千百年赢得人民爱戴,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

于是我又想起沿海的范公堤,想起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想起守卫西北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的种种。

人心是秤,谁为国家、人民做过一点好事,人民都会记得他的。

告别了“导游”,我开始举步登山。

走到山腰白云泉,跨进茶楼,要了一杯用清泉泡的绿茶,凭栏品尝起来。

白云泉因白居易的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而得名。

栏外的雨中秋色,却让我想起范仲淹的词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想不到这位“小范老子”也有他感情的另一面。

而这种似水柔情,似乎并未影响他清廉刚正的主要一面。

范仲淹下的词不过五首,每一首都脍灸人口,词名似乎超过某些以数量取胜者。

我则更喜欢他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

“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场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心情,跃然纸上,扣人心弦。

“将军白发征夫泪”之“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

下得山来,我想起“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想着岳阳楼前洞庭湖上此刻正是一派秋色。

我在山下的枫林中捡起一片红叶。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

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这是陈毅同志的诗句。

天平山之游恰恰一年,夹在日记本中的这一片红叶,虽然干了,犹自红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