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学资源

合集下载

《空城计》教学实录初中语文教案

《空城计》教学实录初中语文教案

《空城计》教学实录初中语文教案教案:《空城计》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空城计》一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学习《空城计》一文,学习中国古代的军事策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

3.通过学习《空城计》一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空城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空城计》故事中的军事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空城计》、PPT、黑板、彩色粉笔、小纸条、红花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红花卷,问学生,《空城计》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猜测。

2.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军事策略?1.教师出示课文《空城计》,让学生自读课文,并给出几分钟时间。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文章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古代的什么样的故事?主要人物有谁?他们在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三、分组讨论(15分钟)1.教师将课堂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课文进行讨论,让学生就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故事主题等方面进行讨论,用小纸条记录。

2.每个小组按顺序进行发言,将讨论结果与全班分享。

四、教师讲解(15分钟)1.教师利用PPT向学生介绍《空城计》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并分享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策略。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诸葛亮在《空城计》中使用了空城计?这个计策有哪些特点?3.教师向学生展示《空城计》中的具体情节,并解读其中的军事策略和思路。

五、创设情境(15分钟)1.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敌方指挥官,你会如何应对诸葛亮的空城计?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写下自己的答案,并交给教师。

3.教师随机抽取几份答案,与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分析各种策略的优劣。

1.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回顾当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录,学生通过阅读《空城计》一文,了解了这个古代中国的军事策略故事,并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

空城计课文教学教案

空城计课文教学教案

空城计课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空城计”这一成语及其含义。

(3)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策略和智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空城计的含义和应用。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理解并运用“空城计”这一成语及其含义。

三、教学难点1. 中国古代战争策略和智慧的理解。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空城计》。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课件或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空城计》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空城计的含义和应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城计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见解。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空城计的含义和应用。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运用“空城计”这一成语,写一段话或一个小故事。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如有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并运用“空城计”这一成语及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能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空城计的含义和应用,并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兴趣,对中华民族的智慧感到自豪,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案)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案)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角色。

分析并解读《空城计》中的战略思想和战术运用。

掌握成语“空城计”的含义和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军事战略的运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空城计》中汲取智慧,培养勇敢、机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空城计》的故事背景,包括历史时期、地点和主要人物。

简要概述《空城计》的情节发展和主要事件。

2.2 人物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特点和性格。

讨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心理较量。

2.3 成语解释:解释成语“空城计”的字面意思和引申含义。

举例说明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和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对《空城计》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战略和战术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解答学生的疑惑。

3.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战略思想和战术运用。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空城计》的读后感或分析文章。

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包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如语文课本或相关的文学读物,提供故事的文本材料。

5.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5.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文章或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课文《空城计》教案

课文《空城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空城计》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战争中的智谋策略,提升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对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拓展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智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智慧与勇敢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空城计》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发展。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古代战争中的智谋策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2. 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三国演义》及其作者罗贯中。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空城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对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拓展学习。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空城计》的故事情节,强调其中的智谋策略。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2)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空城计》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智谋策略等方面的掌握。

2. 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古代战争智谋策略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和拓展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空城计》2. 相关资料:三国演义》原著、课文注释、历史背景资料3. 多媒体课件:故事情节插图、人物形象图片、视频资料等4. 教学道具:战争棋盘、角色扮演道具等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自学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教案语文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作者及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性格和写作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人生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了解故事背景及人物形象。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领悟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一些文言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空城计》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习效果:通过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3. 对比教学: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人物性格的差异和故事主题的深层含义。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梳理故事脉络。

课文《空城计》教案

课文《空城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空城计》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空城计》。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空城计”等。

(3)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背景知识,如作者罗贯中、成书时间、主要人物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智谋和勇气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课文《空城计》。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联系《三国演义》的背景,深入剖析课文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空城计》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提问:《三国演义》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作者是谁?(2)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空城计》,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空城计”等。

(2)分析人物形象,如诸葛亮、司马懿等。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

(2)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互相评价。

5. 总结课堂内容(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空城计》。

《空城计》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空城计》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空城计》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空城计》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空城计》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序言《空城计》作为一部始终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古代小说,其在文学和历史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空城计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军事策略,因此,通过教授《空城计》这一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以及军事策略,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案和教学设计,以期可以对对文学教学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城计》的故事情节,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分析《空城计》中所体现的军事策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以《空城计》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空城计》的作者、作品主要情节及背景。

(2)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吴国大军围攻蒋城的情景,了解古代军事策略的应用。

(3)分析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过程以及成功的原因,掌握空城计这一古代军事策略的基本要点。

(4)探讨小说所展现的国家忠诚和民族精神。

2. 教学方法课程将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1)讲解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观察图片和视频来巩固知识点。

(3)以讨论、辩论等形式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深度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料,以供学生自行研究。

(5)通过观察、听录音、写作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三、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谈论《空城计》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并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分析小说中所描述的吴国大军围攻蒋城的情景,介绍古代军事策略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作战时的各种策略。

(2)重点介绍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空城计的基本思路和要点,并比较空城计和其他古代战争策略的异同点。

空城计课文教学教案

空城计课文教学教案

空城计课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语句。

1.2 能力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设置、人物描写和表达手法。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讲述了诸葛亮在司马懿进攻西蜀时,运用空城计成功退敌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情节设置、人物描写和表达手法,理解空城计的战略意义。

2.3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讲述《空城计》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设置、人物描写和表达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语句,分析空城计的战略意义。

3.5 课后作业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4.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三国演义》原著或改编教材。

5.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人物关系和重点知识点。

5.3 视频寻找相关电视剧或电影片段,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5.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三国演义》的背景信息和相关文章。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引入电视剧或电影片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三国时期战场环境,增强学生对课文背景的理解。

6.2 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诸葛亮会选择空城计?”“空城计的成功因素有哪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6.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读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提示: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按下面的模式分析
例子+方法+作用
诸葛亮是一个
形象
四、其他人物形象的描写
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司马懿是
司马昭是
的人,你从文中
的人,你从文中
看出来的。
看出来的。
孔明的 三 “笑”
“笑”的 词语 反映人物 的心理 体现人物 形象特点
2、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能不被司马懿擒获吗? (2)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如果有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及大声说话的,杀他!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 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的开篇词。 4、《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 曹操 物是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常识,掌握基础知识, 积累生字新词。 2、学会概括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 3、学会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 分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常识
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 情节、典型环境。
给生字注音
1、司马懿( yì) 鹤氅( chǎng) 2、纶( guān)巾 言讫( qì ) 旌 ( jīng )旗 i 大骇( hà )
o 3、犒( kà )赏
4、笑容可掬( jū )
5、城铺(Pù)
抚(fǔ )掌
言讫(qì ):说完。讫:完结,终了。
犒(kà o)赏 :犒劳赏赐,用酒食等慰 劳。 笑容可掬(jū ):形容满脸笑容。掬: 双手捧着。
笑容可掬 抚掌而笑 拍手大笑
故作轻松 高兴、庆幸 嘲笑、自豪
临危不惧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五、读课文,说感受
本文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 如果你回到三国时代,你对诸葛亮、司 马懿、司马昭有什么建议? 按下面的格式说话: 我想对 说
作业
(1)、由诸葛亮布置空城计使战争劣势转化为优势, 变被动为主动,你能联想到相关的成语或诗句吗? 提示:置之死地而后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 (2)、收集三国人物与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分析 人物性格特点。 (3)、回忆一下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紧急的事件,你 是怎样做的?结合课文写写你的感受。
第一课时:
默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谁+做什么)
1、按下列句式说话:

第 1
段,写了

2、学生说话: 段,写了 写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来到西城 。


2
3
段,写了 写诸葛亮施空城计 。
段,写了 写司马懿观察城中情况 。


4
段,写了 写司马懿命令撤军 。
5、6段,写了 写诸葛亮解释计策成功的原因 。
故事情节:
默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 故 事 情 节 开端(1): 司马懿兵临城下 发展(2):诸葛亮临危施计 高潮(3-4): 司马懿中计 结局(5-6): 诸葛亮释计
开端:兵临城下发展:孔明施计Fra bibliotek 高潮:司马中计
结 局 : 退 兵 释 计
练一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 (1)孔明分拨已定( 分派 ) (2)孔明乃披鹤氅( 于是 ) (3)莫非诸葛亮无军( 莫不是、大概 ) (4)众官无不骇然( 惊惧的样子)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个什 么故事? 用下列句式说话:
谁+做什么
诸葛亮临危施用空城计
二、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诸 葛亮的?
提示:复习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 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第 段中 (列举句子或词语),
运用了 方法写诸葛亮。
拓 展 延 伸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 栩栩如生,除了诸葛亮和司马 懿,你还知道哪些人物呢?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 吕布 、董卓、孙权、黄盖、周瑜
x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 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事, 都付笑谈中。
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代表着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 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