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明代戏曲的主体是传奇。
明传奇的发展和繁荣,开创了戏曲艺术的新生面。
拥有较为庞大的体制、完整有序的结构、生动丰富的人物和瑰丽多彩的画面,明传奇以生气勃勃、席卷南北的气势,演出了一幕幕史诗般的人间悲喜剧。
这就使这种发源于宋元南戏、带有浓厚南方戏剧特征但又融合了北曲声腔和元杂剧精华的艺术样式,伴随着昆山、弋阳、海盐、余姚“四大声腔”的弦歌,迅速发展为明清两代的全国性大型戏曲。
元杂剧与明传奇前后辉映,各领风骚,汇聚成中国戏曲文化汪洋恣肆的万千气象。
以《牡丹亭》为典范作品的明代传奇剧本,成为文学史上璀璨夺目的著名景点。
○第一节明初传奇概述传奇的渊源及体制明初传奇的道学气和八股化《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宋元南戏本是在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和宋词等诸多艺术门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音乐和表演上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因此,早期南戏一般在格律上不甚讲究,在宫调组织上亦不严密。
经过元末明初“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之后,尤其是经过《琵琶记》的创作之后,南戏开始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渐渐严密起来。
《琵琶记》作为南戏与传奇之间承前启后的作品,其“也不寻宫数调”的自谦之论,恰恰表现出南戏向传奇转型期间关于音乐规格化的普遍追求。
也是从《琵琶记》开始,传奇多系有名有姓的文人雅士所创作,文词自然也朝着典雅甚至骈俪方向发展。
随着四大声腔的发育成熟与广为流播,源于南方的传奇成为明代戏曲的主体。
明初的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
这是与统治集团对程朱理学的大力推行息息相关的。
一个建国不久的新朝廷,需要局面的稳定与思想的统一。
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3、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 》 时事剧的开山之作
全剧四十一出,极写奸相严嵩及其子严世藩 独断专行、残害忠良。他杀害了力主收复河套地 区的大学士夏言、曾铣;兵部主事杨继盛上奏皇 帝,痛陈严嵩五奸十罪,又惨遭杀害;其妻亦殉 节;吴时中、张鹤楼、董传策等,联名弹劾严嵩, 亦发配充军;郭希颜以“不剪奸雄死不休”的决 心向朝廷进谏,结果反遭毒手;最后,邹应龙、 孙丕扬、林润等人又经过曲折的斗争,严氏父子 终于受到惩处。作品称上述十大臣为“双忠八 义”,热情赞美他们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的 斗争精神,称誉他们是“朝阳丹凤一齐鸣”。故 以“鸣凤”为此剧命名。
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一、传奇的概况 1、传奇名称的演化:最早特指唐代的短 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 奇”一类。元末明初时也有人将元杂剧 称为“传奇”。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 范化、典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 传奇就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 篇戏曲剧本的总称。
2、明传奇: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演化 而成的,以南曲为主的中长篇戏曲的总 称。带有浓厚的南方戏剧特征,但又融 合了北曲声腔和元杂剧精华。伴随四大 声腔发展起来。
五、吴江派与玉茗堂派
近代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有明 曲家,作者至多,而条别家数,实不出吴 江、临川、昆山三派。”
吴江派和玉茗堂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 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也是中国 戏剧史上的一大盛事。
(一)吴江派
吴江派是万历年间的戏曲文学流派 之一,因领袖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成 员有余姚吕天成、叶宪祖,苏州冯梦龙、 袁于令,上海范文若,嘉兴卜世臣,吴 江沈自晋等昆曲作家。多是沈璟的子侄、 门生或朋友。作品多宣扬传统伦理道德, 讲究格律严整,语言本色。剧目常被后 世搬演。
百战徒劳霸业空 。万千辛苦不成功。从来多少兴亡事。生死如同一梦中。
明代文学笔记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祖。
其所写内容,从184年黄巾军起义开始,到280年晋武帝灭吴,统一中国止,描述了近百年间魏、蜀、吴三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展开斗争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书中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道德,刻划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所以,自其问世以来,便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与赞誉,成为文学史上流传千古的佳作。
一、《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三国志演义》属于世代累积型小说,它的成型有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经过了史书记载、艺人讲唱和作家加工等三个阶段,是史书与讲史相结合、民间智慧结晶和作家艺术天才相结合的产物。
1、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是小说依据的主要史料,裴注引用的材料中有一些来自野史、杂说,带有民间传说的成分。
刘义庆《世说新语》也记载了相关的趣闻轶事。
2、至迟在晚唐时期,三国故事已在民间广泛流传。
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说明三国故事晚唐已众口喧腾。
3、戏曲舞台的三国戏。
在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被大量搬上戏曲舞台,4、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写成小说。
二、《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1、“悲剧说”:《三国演义》所表现的是一个历史大悲剧;2、“仁政说”:表达对明君仁政的政治理想的赞颂,反对昏君贼臣对天下的戕害;3、“忠义说”:歌颂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4、“分合说”: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表现出对历史发展的迷惘感;5、“兴亡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6、“智勇说”:赞颂人物智、勇的优秀品格。
7、“讴歌封建贤才说”:歌颂封建贤才。
8、“农民愿望说”: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如忠义、仁政以及其他某些伦理道德观念就是这种愿望的内容。
此外,还有“正统”说、“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歌颂理想英雄”说、“赞美智慧”说、“天下归一”说、“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宣扬用兵之道”说、“人才学教科书”说、“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总结历史经验”说、“无固定主题”说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6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6.1 复习笔记一、明初传奇概述1.传奇的渊源及体制(1)传奇的渊源“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元杂剧也曾被称为“传奇”,因为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由南戏所升格的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曲作品的总称。
(2)传奇的体制经过元末明初的四大南戏之后,尤其是经过《琵琶记》的创作之后,南戏才开始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渐渐严密起来,传奇多系有名有姓的文人雅士所创作,文词自然也朝着典雅甚至骈俪的方向发展。
【名师点拨】明传奇既带有传统南戏的面貌,又拥有自己独特的风韵,与唐传奇也是名同实异。
因此,将其与南戏、唐传奇以及杂剧相对比,自然也成为考研试题中的应有之义,在这方面,考生应多加练习。
2.明初传奇的道学气和八股化(1)明初统治集团大力推行程朱理学,此时的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
如邱濬的《五伦全备记》,剧中情节全系图解伦理概念,毫无生活气息;邵璨的《香囊记》,也是一部宣讲封建礼教之作,它开辟了明代传奇骈俪化、道学化和八股化的源头。
(2)明初百馀种传奇中,较少受道学气和八股味污染的有《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知名剧作,这些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英雄与历史本身的魅力,具有道学传奇与八股传奇无论如何也比拟不了的美感。
二、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
1.李开先的《宝剑记》《宝剑记》是李开先及其友人的集体创作,共52出,取材于小说《水浒传》,写的是林冲落草的故事。
其充满战斗激情的烈烈雄风,强悍地掠过明代开国后近两个世纪的沉闷剧苑。
其《夜奔》一场戏,至今还作为武生的看家戏而风靡场上,激荡人心。
2.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从明初到嘉靖约两个世纪内,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脱颖而出,流播广远。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明戏曲的主体是传奇。
第一节明初传奇概述一.“传奇”。
(一)最早特指唐代短篇文言小说。
(二)宋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类。
(三)元末明初学者也有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大部分杂剧也都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四)宋元南戏在明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后,传奇便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二.明传奇:(一)宋元南戏本是在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和宋词等诸多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在音乐和表演上有较大随意性;因此早期南戏一般格律不甚讲究,宫调组织不严密。
(二)经元末明初“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后,尤其经《琵琶记》后,南戏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渐渐严密。
1.《琵琶记》作为南戏与传奇间承前启后的作品,其“不寻宫数调”论表现出南戏向传奇转型间关于音乐规格化的普遍追求。
2.从《琵琶记》始,传奇多系有名有姓的文人雅士创作,文词朝着典雅甚至骈俪方向发展;随着四大声腔的成熟与流播,源于南方的传奇成为明戏曲主体。
三.明初传奇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这与统治集团对程朱理学的推行息息相关:(一)邱 《五伦全备记》等传奇,是明初道学戏剧的发轫之作。
(二)邵璨《香囊记》写宋张九成与贞娘故事。
1.可说是封建礼教集大成者。
2.结构上对《琵琶记》、《拜月亭》承袭多,语言素材上大量采用《诗经》和杜甫诗句,典故对句层出不穷,连宾白亦多用文言,开辟明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和八股化源头。
四.《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较少受道学气、八股味污染。
(一)姚茂良《精忠记》讴歌岳飞爱国精神,渲染悲剧氛围;《双忠记》讴歌张巡、许远守城不降的英雄气概。
(二)苏复之《金印记》写苏秦拜相前后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三)沈采《千金记》以韩信为主线,描摹楚汉相争的大场面。
(四)王济《连环记》演王允施连环计诛董卓。
五.“《精》、《金》、《千》、《连》”四大剧目不乏粗糙处,因袭部分多;但人物形象丰满,反映出民族与历史本身的魁力。
第七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七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第七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据傅惜华《明代传奇全⽬》,明传奇存⽬九百五⼗种,今有剧本⼆百余种,多收⼊于《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晋《六⼗种曲》收录了其主要作品。
⼀、“传奇”概念的流变最早指唐代⽂⾔短篇⼩说,洪迈《唐⼈说荟》:“唐⼈⼩说,不可不熟。
⼩⼩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不⾃知者。
与诗律可称⼀代之奇。
”宋话本⼩说也有“传奇”⼀类。
元末明初,传奇⼜往往指杂剧, 明嘉靖以后,“传奇”⼀般专指杂剧以外、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
结构⼤致与南戏相同,⾓⾊分⾏更细:正⽣、贴⽣或⼩⽣、正旦、贴旦、⽼旦、⼩旦、外、末、净、丑、⼩丑。
⼆、明代传奇分期前期从洪武到正德(1368-1521)年间,是传奇创作的停滞时期;中期从嘉靖到万历(1522-173)年间,是其兴盛期。
后期万历⾄崇祯年间(1573-1644),传奇的发展的⾼潮和繁荣期。
第⼀节明初传奇概况⼀、伦理剧明初传奇有明显道学⽓、⼋股化,形成为骈俪派(昆⼭派),邱濬《五伦全备记》、卲璨《⾹囊记》为其代表。
《五伦全备记》写兄弟仨伍伦全、伍伦备、安克备⼀家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忠于其君、孝于其母、睦于夫妇、友于兄弟、信于朋友。
王世贞《艺苑卮⾔》:“《五伦全备记》是⽂庄元⽼⼤儒之作,不免腐烂。
”徐复祚《曲论》:“纯是措⼤书袋⼦语,陈腐臭烂,令⼈呕秽。
”《⾹囊记》写张九成与贞娘的爱情离合:“忠⾂孝⼦重纲常,慈母贞妻德允臧,兄弟爱慕朋友义,天书旌异有辉光。
”剧开传奇骈俪化、典雅化、⼋股化源头。
徐渭《南词叙录》:“习《诗经》,专学杜诗,遂以⼆书语句,匀⼊曲中,宾⽩亦是⽂语。
⼜好⽤故事作对⼦,最为害事”;徐复祚评云:“丽语藻句,刺眼夺魂。
”⼆、其它创作姚茂良《精忠记》、苏复之《⾦印记》、沈采《千⾦记》、王济《连环记》等稍有成就,但结构松散,⼈物刻画粗糙。
第⼆节明中叶“三⼤传奇”1、四⼤声腔徐渭《南词叙录》:“今唱家称⼷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之;惟昆⼭腔⽌⾏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荡⼈。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3、音乐上,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 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 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如《桃花 扇》中的《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 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 音乐风格各异。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 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 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 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 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杂剧结构:每本来自折 传奇
叫“出”,可以有几十出,无楔子 生、旦(末是中老年男子)
演员:末、旦 主唱:只主角唱 都可以唱 调子:一个宫调,几套曲子 几个宫调 动作:科 介 语言:北方方言 “南北合套”
明代戏曲的主体是传奇。这种发源于宋元 南戏、带有浓厚南方戏剧特征但又融合了北曲 声腔和元杂剧精华的艺术样式,伴随着昆山、 弋阳、海盐、余姚“四大声腔”的弦歌,迅速 发展为明清两代的全国性大型戏曲。元杂剧与 明传奇前后辉映,各领风骚,汇聚成中国戏曲 文化汪洋恣肆的万千气象。以《牡丹亭》为典 范的明传奇,成为文学史上璀璨夺目的明珠。
1、李开先的《宝剑记》先声夺人。《宝剑记》共 52出,取材于小说《水浒传》,写林冲落草的故 事。剧中林冲原任征西统制。因弹劾童贯被贬为提 辖;后又参太尉高俅,被发配沧州。剧中敷演了高 俅之子高朋欲强占林冲之妻张氏,张氏在王妈妈帮 助下逃出汴梁,在白云庵为尼,以及林母自尽,丫 环锦儿代张氏嫁高朋,于洞房中自尽等。另外,还 写林冲、宋江等受招安后,均被封官,而高俅被朝 廷问成死罪;林冲报仇后又有张氏团圆。 《宝剑记》把林冲与高俅的冲突写成忠与奸的 斗争;梁山义军的目的是“清君侧”“诛谗佞,表 忠良”;林冲即是一位英雄好汉,又是一位诛奸除 佞的忠臣。 《宝剑记》主题忠奸斗争,诛奸除佞。
简要论述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简要论述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1)明初传奇发展概述①传奇渊源及体制从明初到清乾隆初,这一时期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高峰。
这一时期的主要戏曲形式是传奇,它是以南戏为基础,吸取北杂剧的优长,形成的一个不受地域限制的,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的新的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传奇在剧本创作和表演上的积累,以及相应的理论总结,都达到戏曲艺术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说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乃至高峰期。
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约出现了1800~2800部作品,作家430人。
作家作品的数量都相当可观。
②明初传奇的基本特点a.明初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这与程朱理学的大力推行有关朱元璋对标榜“子孝共妻贤”的《琵琶记》一类戏曲的推崇也起了师范作用。
所以明初传奇被认为有“道学风”、八股味。
其代表作有邱睿的《五伦全备记》、邵璨的《香囊记》。
b.反映历史与民族本身的魅力,有永恒的美感姚茂良的《精忠记》讴歌岳飞父子的爱国精神,揭露奸贼秦桧夫妇的阴谋与罪过;苏复之的《金印记》描写战国时代苏秦通过“合纵”政策联合东方六国对付日益强大的秦国,这前后苏秦所遭遇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沈采的《千金记》描写楚汉相争,项羽与虞姬的戏很感人;王济的《连环记》写王允托貂禅离间董卓与吕布获得成功。
(2)明中期三大传奇①李开先的《宝剑记》嘉靖年间李开先写成的《宝剑记》初步开辟了明代中期传奇的新局。
该剧在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增添了林冲主动出击、上本参奏把持朝政、祸国殃民的童贯、高俅的经过,然后再写权奸的迫害、高衙内对林冲妻子的调戏,这就大大增添了戏剧的政治意味,使戏剧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艺术上则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令沉闷的剧坛为之风气一新,给传奇的创作注了新的活力。
②四大声腔与梁辰鱼的《浣沙记》传奇早期有四大声腔:弋阳腔起自民间,形成于江西弋阳一带,流传很广,华东、华南、华中,甚至西南、北京都有其足迹,它风格粗犷豪放,为下层人所欢迎;海盐腔是士大夫创造和喜爱的声腔,较为高雅,《金瓶梅》中将听海盐腔视为享受;余姚腔形成于浙江余姚,后为其他诸腔压倒而消逝;四大声腔中的昆山腔最为兴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明戏曲的主体是传奇。
第一节明初传奇概述
一.“传奇”。
(一)最早特指唐代短篇文言小说。
(二)宋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类。
(三)元末明初学者也有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大部分杂剧也都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四)宋元南戏在明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后,传奇便成
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二.明传奇:
(一)宋元南戏本是在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和宋词等诸多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在音乐和表演上有较大随意性;因此早期南戏一般格律不甚讲究,宫调组织不严密。
(二)经元末明初“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后,尤
其经《琵琶记》后,南戏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渐渐严密。
1.《琵琶记》作为南戏与传奇间承前启后的作品,其“不寻宫数调”论表现出南戏向传奇转型间关于音乐规格化的普遍追求。
2.从《琵琶记》始,传奇多系有名有姓的文人雅士创作,文词朝着典
雅甚至骈俪方向发展;随着四大声腔的成熟与流播,源于南方的传奇成为明戏曲主体。
三.明初传奇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这与统治集团对程朱理学的推
行息息相关:
(一)邱《五伦全备记》等传奇,是明初道学戏剧的发轫之作。
(二)邵璨《香囊记》写宋张九成与贞娘故事。
1.可说是封建礼教集大成者。
2.结构上对《琵琶记》、《拜月亭》承袭多,语言素材上大量采用《诗经》和杜甫诗句,典故对句层出不穷,连宾白亦多用文言,开辟明传
奇骈俪化、典雅化和八股化源头。
四.《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较少受道学气、八股味污染。
(一)姚茂良《精忠记》讴歌岳飞爱国精神,渲染悲剧氛围;《双忠记》讴歌张巡、许远守城不降的英雄气概。
(二)苏复之《金印记》写苏秦拜相前后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三)沈采《千金记》以韩信为主线,描摹楚汉相争的大场面。
(四)王济《连环记》演王允施连环计诛董卓。
五.“《精》、《金》、《千》、《连》”四大剧目不乏粗糙处,因袭部分多;但人物形象丰满,反映出民族与历史本身的魁力。
第二节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一.明传奇在嘉靖时更盛行,成为剧坛主流艺术:作家创作更自觉,
更能直面现实,更具战斗精神。
二.李开先《宝剑记》—抒心内愤懑、化解胸中垒块的有感之作。
(一)共52出,取材于《水浒传》写林冲落草故事,系李开先及其
友人集体创作。
(二)剧中林冲基本上是主动出击型的英雄:
1.与高俅、童贯的斗争都清醒、自觉而坚毅,表现出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
2.将高、童权奸陷害及高衙内对林冲妻子的调戏安排在林冲上本后,
不像小说那样把调戏林妻作为矛盾冲突的起点和根源。
强化了忠奸斗争的力度,突出了林冲嫉恶如仇、正直不苟的人格精神。
3.也写到林冲的犹豫迟疑,既使形象更可信,也摹出李本人上书直谏时的真实心理。
(三)借宋人事演明政坛上的新场面,充满战斗激情。
三.声腔曲律。
(一)明初到嘉靖约两个世纪内,在南方众多地方声腔中,弋阳腔、
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脱颖而出;《南词叙录》:“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
惟昆
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
”
(二)嘉靖中叶,魏良辅融合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乃至北曲音乐
在内的新昆腔,体制全备,使只在苏州地区流行的昆山腔成为四大声
腔中声势最大的一种。
四.梁辰鱼《浣纱记》: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一)崇高苦涩爱情悲剧,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政治品位都以爱情悲剧
为前提展开。
(二)沉重的政治悲剧:表彰越君臣艰难复国的坚毅精神;嘲弄吴王夫差;揭露权臣伯僖;肯定忠臣伍子胥;在吴越兴亡中赋予作品浓厚的悲剧意味,引出苍凉沉重的兴衰感,体现出对明中叶内忧外患及根源的担忧,饱含对历史变幻在哲学上的深沉思考。
五.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作《鸣凤记》昆腔传奇。
(一)是几乎与时事同步的政治活报剧,对现实及时表现、积极参与,成为传奇中时事戏的先锋,开拓了政治悲剧现实化的道路。
(二)内在结构:通过揭发严嵩旧罪演示其新罪。
(三)在整体真实的基础上,有些细节有移植渲染:如把蒋钦奏本遭鬼魂劝阻的传说移植到杨继盛身上……这些处理使剧本更生动感人。
(四)史实中人物众多、头绪纷繁也反映在剧本中;语言偏于骈俪化,使人物生动性和丰富性有所欠缺。
(五)反严嵩政治悲剧还有秋郊子《飞丸记》朱期《玉丸记》和李玉《一捧雪》等。
六.《宝剑记》、《浣纱记》或多或少对现实作曲折反映;《鸣凤记》堪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剧现代戏;《鸣凤记》为代表的反严系列戏后,崇祯即位初出现反映魏忠贤祸国殃民、
表彰东林党人壮烈斗争的悲剧现代戏热潮。
第三节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一.万历至崇祯间(1573~1644)传奇进入高潮繁荣期。
(一)剧目建设上,此期作品大多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