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制度

合集下载

学校防治欺凌工作规章制度

学校防治欺凌工作规章制度

学校防治欺凌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旨在明确防治学生欺凌的责任、措施和程序,确保校园欺凌事件得到及时发现、有效处置。

第三条学校防治欺凌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综合治理、依法处理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作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学校成立防治欺凌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学生处主任、保卫处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全校防治欺凌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学校防治欺凌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学校防治欺凌工作的规划和措施;(二)组织全校性的防治欺凌宣传教育活动;(三)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防治欺凌工作;(四)调查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五)对防治欺凌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一)学生处:负责组织防治欺凌宣传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发现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二)保卫处:负责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三)教务处:负责将防治欺凌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监督教师履行教育职责;(四)后勤处:负责改善校园环境,消除安全隐患;(五)各班级:班主任为班级防治欺凌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级防治欺凌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三章预防与教育第七条学校应加强防治欺凌的宣传教育,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师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一)利用开学典礼、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防治欺凌教育;(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三)组织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明确校园欺凌的法律责任;(四)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宣传防治欺凌的相关知识。

第八条学校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预防校园欺凌的工作制度

预防校园欺凌的工作制度

预防校园欺凌的工作制度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1.成立预防校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处、教务处、安全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预防校园欺凌工作措施,组织实施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定期研究解决预防校园欺凌工作中的问题。

二、预防措施1.加强思想教育。

通过班会、德育课、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2.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班级管理制度、校园安全管理等制度,明确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具体措施。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开展法治教育。

邀请法治副校长、公安民警等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加强家校合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预防校园欺凌的知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6.强化校园安全管理。

加强校园巡查,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7.建立健全举报机制。

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鼓励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预防校园欺凌工作。

三、处置流程1.发现校园欺凌事件,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及时疏散围观学生,避免事态扩大。

2.对受害学生进行安抚,了解事件经过,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

3.对欺凌行为进行调查,收集证据,依法依规对涉事学生进行处理。

4.对涉事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5.及时将处理结果告知受害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对受害学生进行跟踪关注,确保其身心健康得到恢复。

四、监督与考核1.学校将预防校园欺凌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2.学校对在预防校园欺凌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

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和减少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综合治理、法治保障的原则,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

第三条学校是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是主要责任人。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落实预防措施,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第四条学校应当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预防措施第五条学校应当定期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教育,将相关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法制教育等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的意识。

第六条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第七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明确禁止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行为,并对违反规范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

第八条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校园监控设备完好,对校园隐蔽场所进行视频监控全覆盖,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第九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发现预警机制,设立学生观察员,及时发现和报告校园欺凌和暴力线索,防止事件的发生。

第十条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开展家长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关心特殊学生群体,对存在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开展心理帮教,帮助其改正错误,重新融入校园。

三、处置程序第十二条对发现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处置程序,及时调查核实,并根据事件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对涉及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依法依规给予处分,并及时报告家长和相关部门。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进行总结,查找原因,加强教育和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学校防欺凌工作制度

学校防欺凌工作制度

学校防欺凌工作制度学校防欺凌工作制度「篇一」(一)学校要设立校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校园欺凌防范工作,根据《毕节市加强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建立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每一个月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欺凌案例警示教育。

(三)完善校园内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值班教师和安保人员在课间对校园、宿舍、厕所、学生课间活动开展巡逻查防,及时处置学生暴力(欺凌)行为。

(四)建立发现预警机制,在每一个班级、每一间学生宿舍明确一名学生作为观察员,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中间的矛盾纠纷,及时开展化解疏导。

(五)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定期向家长(监护人)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家长。

(六)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存在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开展心理帮教。

涉及校外人员和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七)对发现的欺凌和暴力事件,学校应在 10 日内完成调查,根据有关规定处置。

学校防欺凌工作制度「篇二」为了进一步预防幼儿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及时治理其欺凌事件。

特制定如下制度:一健全机制,保障幼儿园欺凌治理工作力度。

成立预防幼儿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幼儿园欺凌制度、计划,建立其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确保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制度。

不断完善幼儿园欺凌制度、计划,建立幼儿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落实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园内欺凌的职责。

三是加强预防。

幼儿园加强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课堂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公布幼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及时处理。

教师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幼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幼儿及监护人。

让幼儿从小深刻认识到恶意通过肢体、语言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危害性。

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范本(4篇)

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范本(4篇)

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校园安全、培养和谐的校园环境,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校园内的教职员工、学生及其他在校人员。

第三条:校园欺凌是指学校内发生的针对他人的身体、心理、财产等方面的恶意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言语辱骂、打骂、恶作剧、诽谤、恐吓、霸凌、侮辱、辱骂、排挤等行为。

第四条:学校将积极宣传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并鼓励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积极参与。

第五条:对于违反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的行为,学校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缺一不可地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章:预防校园欺凌第六条:学校将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工作,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宣传和教育:1.在开学典礼、班级会议等场合进行宣传教育,向全体师生传达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规定。

2.开展校园欺凌预防知识的讲座和培训,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定期组织学生参与预防校园欺凌的主题活动,加强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4.鼓励学生之间建立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

5.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第三章:处理校园欺凌第七条:学校将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处理机制,确保欺凌事件的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

第八条:任何学生或教职员工发现或遭遇校园欺凌行为,应及时向班主任或相关负责人报告。

第九条:学校对报告的校园欺凌行为,将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理:1.收到报告后,学校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事件的经过和涉事方的情况。

2.对初步调查结果认定为存在校园欺凌行为的,学校将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谈话、责令道歉、处分等。

3.对涉及较严重的校园欺凌行为,学校将立即采取停课、调离教学班级等措施,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4.对于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校园欺凌行为,学校将及时报案,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和处理。

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制度及措施

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制度及措施

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制度及措施为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措施。

一、组织机构成立校园欺凌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安全保卫人员等。

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校园欺凌预防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

二、预防措施1.加强法制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违法性质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2.强化道德教育。

通过德育课程、德育活动、班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尊重他人,不参与校园欺凌行为。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预防心理问题,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校园欺凌行为。

4.加强家校合作。

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行为。

5.建立和完善校园欺凌举报制度。

设立校园欺凌举报电话、邮箱,鼓励学生、家长、教职工及时向学校报告校园欺凌行为,学校将及时调查处理。

6.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加强校园巡逻,确保校园安全;加强对校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处理措施1.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制止和处理。

学校接到举报后,将立即进行调查,并根据情节轻重对欺凌行为进行处理。

对欺凌者进行批评教育,对受害者给予关爱和帮助。

2.对欺凌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对欺凌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情节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对受害者给予关爱和帮助,确保其身心健康。

3.建立校园欺凌行为档案。

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记录,作为对学生评价和奖惩的依据。

学校校园欺凌预防工作制度

学校校园欺凌预防工作制度

学校校园欺凌预防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校园欺凌预防工作应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本、依法依规处理的原则,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

第三条学校应建立健全预防校园欺凌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落实责任到人,确保预防校园欺凌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条学校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五条学校应加强教职工培训,提高教职工对学生欺凌的认识和预防能力,发现欺凌行为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第六条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提高家长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预防能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组织与管理第七条学校应成立预防校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保卫科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预防校园欺凌工作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全校预防校园欺凌工作。

第八条学校应设立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受理学生欺凌事件的举报和投诉,组织调查处理,及时报告领导小组。

第九条学校应建立健全预防校园欺凌工作档案,记录预防校园欺凌工作的情况,以备查阅。

第十条学校应定期召开预防校园欺凌工作会议,分析研究校园欺凌形势,部署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学生教育第十一条学校应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十二条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第十三条学校应加强学生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第十四条学校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学生在遇到欺凌时,要冷静应对,及时报告。

学校防欺凌工作制度

学校防欺凌工作制度

学校防欺凌工作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作原则(一)预防为主,教育为本。

学校应当加强欺凌行为的预防,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师生防范欺凌的意识和能力。

(二)全面排查,重点整治。

学校应当全面排查校园欺凌隐患,对重点地区、重点群体进行重点整治。

(三)家校合作,共同治理。

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防欺凌工作。

(四)严肃处理,公正公平。

对欺凌行为,学校应当依法依规及时处理,确保处理结果公正公平。

第三条组织机构学校成立防欺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防欺凌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成员包括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

第四条预防措施(一)开展防欺凌教育。

学校应当将防欺凌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定期开展专题教育,提高师生防范欺凌的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欺凌行为,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建立健全师生沟通渠道。

学校应当设立防欺凌举报箱、举报电话,鼓励师生积极举报欺凌行为。

(四)加强家校联系。

学校应当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防欺凌知识,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动态。

第五条处置流程(一)发现欺凌行为,立即制止,确保受害学生安全。

(二)及时调查取证,明确欺凌事实。

(三)依据调查结果,对欺凌行为依法依规处理,对受害者给予关爱和支持。

(四)对欺凌行为严重的学生,学校可以将其送交家长或相关部门进行教育或处罚。

第六条工作要求(一)学校应当将防欺凌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学校应当定期对防欺凌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学校应当对防欺凌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学校应当及时总结防欺凌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第七条法律责任(一)学校违反本制度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学校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制度
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此预防及处理制度。

一、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
1、加强校园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午休、放学后)、重要场所(操场、食堂、教学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

2、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

3、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

4、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学生发展处。

5、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6、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欺凌”救助电话。

7、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

8、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

二、及时处理,教育惩戒。

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发展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