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传》: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路数
·

经历时代 的文学 环境——如 《 山花》 时代 的文学 氛 1 9 8 0年代 的文学状况、 《 平凡的世界》 的传播及其 《 路 遥传 》 首 要贡 献在 于对 路遥 生 平 几个 关 键 性 围、 问题的清晰考辨。本 书关于作家的性格、 爱情、 婚姻 影 响 , 以及 “ 茅盾文 学奖” 评 奖 的 内幕 等— —都 作 了 花 费 了不少 笔 墨 , 本 来 这 些 都 属 于私 人 生 活 范 围 , 无 详 细 的介 绍 。作 者致 力 于 在 两 者 间搭 建 起 密 切 的 对
传》 的出版有着独特 的重要性 : 作者 的态度是严谨客 个过 程 , 其 中大量 使用 了第 一手 材料 和可 靠 的 回忆 文 观的 , 使用的材料扎实可靠 , 而对具体 问题 的考辨则 字 , 路遥 的创作 经历展 示地 格外清 晰、 饱满; 其二 ,
细 致 而深入 , 由此路遥 生平 的重 要 问题基 本得 到 了清 《 路遥传》 不单是对作家文学创作 的介绍 , 对路遥所
晰 的呈 现和 完满 的解 释 。
需 特别讨 论 , 但在 路遥 却 难 以回避 , 比如 , 路遥 在爱 情 话关 系 , 这一 方 面让读 者 更好 地 理 解 了 作 家 路遥 , 另 选 择上 的功 利性 , 在 事 业 和 亲情 、 家 庭关 系处 理 上 的
路遥作品接受研究

路遥作品接受研究目前,路遥的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文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作品以真实的历史背景、深刻的社会思考和独特的写作技巧著名。
不止是中国,国际上也有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路遥的作品,探究其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路遥作品接受研究这一话题进行阐述,并列举以下9个提纲标题:一、路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特色路遥的作品以批判社会现实和表达理想为主要特色。
同时,他也在思想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因此,分析他的作品,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路遥个人的思想和文化背景。
二、路遥作品中的现实题材和社会批判路遥多次以小说的形式表达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呼吁,特别是对人民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公的深刻揭示,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也留下了重要的记录。
三、路遥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描写路遥作为一位文学家,深入描绘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性的复杂表现。
他的文学作品中不仅有关于社会的深刻思考,也有情感上触动读者的细腻描写。
四、路遥作品中的历史思考和当代意义路遥作品中反映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通过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得到一些有关当代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启示。
五、路遥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的运用路遥的小说在语言和笔调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他运用多种意象和符号来构建作品的意境,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为深入的世界。
六、路遥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路遥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有其独特性,女性形象在他的作品中展示出了多种形态和特点。
因此,对路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七、路遥作品与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对比路遥的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有深刻的联系。
通过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中国和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异同和交流。
八、路遥作品的翻译和国际影响路遥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也在国际上获得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坛上也有深入的研究。
九、路遥作品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路遥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历史纪念碑。
《路遥传》: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路数

文 史 纵 横
《 路遥传 》: 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路数
马 ( 陕 西 省华 县 少华 中学
【 摘
瑞 陕 西华县 7 1 4 1 0 0 )
要 】 作者解 读 了粱向阳教授 的 《 路遥传 》 , 认为此 书为我们提供 了一种 新的语文学 习和文 学研 究的路数。一是写作 的角度 比较
Hale Waihona Puke 《 路 遥传 》是 陕西 省 作 家协 会 副主 席 、 延 安大 学 文 学院 院长 梁 四、 路遥 的作 品是 “ 污泥 里生长 出来 的莲花 ” 向 阳教 授 撰 写的 最新 力 作 。作 者在 文 学传 播 和 学术 研 究结 合 部 用 从 《 路 遥 传 》里 我们 可 以看 到 , 作家 路 遥的 生 活很 困窘 , 但 是 力, 为我 们 还原 了一 个深 刻 而厚 重 的路 遥 , 提 供 了一 种 新 的文 学学 精神永 远保 持着 高贵 。梁 向阳 教授写 出 了路遥 的孤独 、 痛 苦和精 神 习和研 究路 数 。 上 的煎 熬 , 也 给 我们 揭示 了路遥 文 学世 界 的秘 密 。路 遥 出身 底 层 , 笔 者读 了 《 路 遥传 》 , 很长 日 寸 间 说不 出话 。震 撼 、 敬佩 的心 情无 不甘 屈服于 命运 , 苦难 伤 害了他 , 最终 却成 就 了他 。可 以说 , 没有 路 以言 表 。书名 叫 《 路 遥传 》 , 鲜 明地 呈现 出 了作者 自己的 学术 观 , 从 遥 自己 , 就没有 高家 林 ; 没有 王天乐 , 就没 有孙 少平 …… “ 人可 以被 而 为我 们 提 供 了一种 新 的 语文 学 习 和文 学 研究 的 路 数 。下面 笔 者 消 灭 , 但 永 远不 会被 打 败 ”“ 人 生要 有梦 想 , 有梦 想 就有 希 望 ”“ 人 可 以忍 受物质 的困 窘 , 但 永远不 能 丢掉做 人的 尊严 !”这 种和 海明 就将 对这 些文学 研究 路数进 行 阐述 。 威一样 的 “ 硬 汉子 ”精神 , 支撑着 路遥 。 写作的 角度 比较新 奇 路 遥 本身 就是 中 国文坛 不 容忽 视 的文学 现 象 , 民众 自发 的而 不 此外, 作为 蜚声 全国 的路遥 研究 专家 , 在 《 路遥传 》里 , 梁 向阳 显示 出一个 学者应 有 的严谨 治学 态度 和问 是人 造 的 、 持 续不 断 的路 遥文 学热 使得 路遥 已经 成为 中 国文坛 深海 教 授多次进 行 学术 追寻 , 里不 折 不扣 的 “ 航母 ” 。要破 解这 个 “ 巨无 霸 ” , 需要 一 定的 文学 体 题 意识 , 从 而使 得这 本 人 物传记 多 了 学术 品格 。一 是经 过 考证 , 梁 量 。冰 心散 文奖 获得 者粱 向 阳既是 全 国著名 散文 作 家 , 又 是 陕西 学 向 阳教授 指 出路遥确 切地 死于 肝癌 , 病 情的恶 化与作 家隐 瞒早 期肝 院派 实 力批 评家 。从 这个 意 义上讲 ,《 路遥 传 》写作 实际 上 是强 强 病 和讳 疾 忌医相 关 , 平 息 了外界 各种 猜 疑和 争论 : 二是 梁 向阳 教授 结合, 力 上加 力 。而 且 , 梁 向阳 教 授没 有从 传 统 学理 层 面进 行 生 硬 告诉 我们 , 路 遥从事 文学 是在 “ 文革 ”期 间县 革委会 副主 任被 去掉 刻板 地 解析 路遥 , 而 是通 过发 挥 自己 散文写 作和 学术 评论 两个 领域 之 后 , 政 治 上无 望不 得 已才 选择 了文学 ; 三 是梁 向 阳教 授精 警 指出 9 8 1 年第 1 期 《 延河 》杂 志 “ 陕 西 青年 作家 专刊 ”对 路 遥作 者简 的 专长 , 学术 与 传播 并行 , 为 我们 重现 和还 原 了一个 深刻 厚重 、 可 爱 1 可 敬 的路 遥 。这 种研 究 极 富个 性 和开 拓 性 , 同时, 更 是 极 具有 典 范 介 部分 有 两处 明显 的错 误 , 路 遥七岁 时被过 继 给伯 父 而不 是叔 父 , 和 推 广意 义 的 。我们 说 , 真 正 的有 价值 的文 学研 究 不仅 在 于 阐释 , 路 遥是 1 9 6 9 年1 1 月 入党 而不 是专号 上 所说 的 1 9 7 1 年入 党 。四是 更在 于再 造 。梁向 阳教授 的 《 路遥传 》正 是这样 的 。 通 过读 《 路遥 传 》我们 知道 ,《 平凡 的世 界 》小说 的题 目也是 一波 三折 , 从 《 走 向大世 界 》 , 到 《 普 通人 的道路 》 , 最后 才定 为 《 平 凡的 二 、《 路遥 传》 没有把 路遥 神话 梁 向阳 教 授 用大 量珍 贵 的 详 实的 史 料 告诉 我们 , 。 ‘ ‘ 文学 导 师 ” 世界》 。五 是粱 向阳教 授 指出 , 路 遥和 阎纲 关 于 《 人 生 》 的通 信发 路 遥是 人 , 不 是神 。路 遥 的成 功除 了具备 雄 厚 的文 学 实力 之 外 , 更 表后 , “ 城 乡交插地 带 ”深入人 心 , 成 为研究路 遥 的一 个关键 词 ( 《 路 1 5 9 ) 。另外 , 如 同 白描所说 “ 要 强的心 性成 全 了路 遥 , 也毁 是遇 到 了他人 生中 的几个“ 贵人 ‘ 1 白乐 ” , 成就 了他 的文学创 作 。 如: 遥传 》P ( 《 路遥传 ) ) P 2 4 0 ) , 梁向阳 教授大 胆判断 : “ 倘若 路遥有来 世 , 原 延川 县革 委会 通讯 组 副组 长曹 谷溪 带领 路遥 走进 了文 学 门槛 ; 原 了路 遥 ” 延川 县 委书 记 申易和 原 延安大 学校 长 申沛 昌 , 力排众 议让 其 上延 安 在选 择 刘巧 珍 ’还是 ‘ 黄亚 萍 的问题 上 , 还是会 依然 选择 ‘ 黄 大学; 原 《 陕 西文 艺 》编辑 董 墨 、 王丕 祥和 贺抒 玉等 , 将路 遥 推介 到 亚萍 ’ , 这是 路遥 的宿命 ” 。 了省 级文 学 平 台上 ; 还 有 ,“ 李 若 冰在 他 心 里 , 就是 他 的精 神 支柱 , 最后, 尤其 值得重 视 的是 , 对 路 遥文学 创作 密码 , 梁 向阳教 授揭 是他 的 精神教 父 ” ; 另外 , 路 遥文学 的第 一个金 娃 娃 《 惊 心动 魄的一 示 了真 谛 : “ 路遥 创 作与 一般 作 者相 比 , 有质 的不 同, 一 般作 者 的创 幕》被 《 当代 》刊发 ( 后获 全 国 首届 优 秀 中篇 小说 奖 ) , 路 遥 的 名 作 , 是先 萌发 灵感 , 再像 滚雪球 一样 生发 主题和 故事 框架 , 而路 遥的 先有 明确 的主题 , 后广 泛搜 罗资 料 , 形 成框 字 开始 响亮 中 国文坛 。在 路 遥心 目中 ,《 当 代 》主编 秦兆 阳和 柳 青 创作 是典 型的 意在 笔先 , 是 他 共 同的 文学 教 父 ; 正是 《 人 生》 责任 编辑 王维 玲 先 生 《 人生》 架, 捕获 串联线 索 , 激发创 作 灵感 。这种倒 置的 创作 方式 , 注定 了他 续 集的 极力 催促 , 才 使得 《 平 凡 的世界 》 的产 出成 为可 能 。还有 中 所 赋予 的使 命 感更 为突 出与沉 重 ” 。这 个认 识 相当 客观 准 确 , 为其 央 人 民厂 播 电 台节 目编 辑 叶咏 梅 女 士让 《 平 凡 的世 界 》 通过 电 波 他作 家指 明 了写作 路径 。因此 , 倘若 说 《 路 遥传 》还 有什 么美 中不 传 到 了干 家 万 户 。~ 个 作 家作 品 写得 再 好 , 天 赋再 高 , 如 果没 有 伯 足 的话 , 笔 者 以为作 为 全 国著名 的 路 遥研 究权 威 , 梁向 阳 教授 没有 乐发 现 , 只能被 生生 埋没 。路遥 何其 幸也 !中国 文学何 其幸 也 ! 对路 遥本 人 以及路 遥文学 的高 度 以及文化 意义 进行 自己 的界定 , 包 世 界文 坛 的贡 献 和意 义 的分 析等 。此 外 , 三、 倔犟 的路遥 最终 是以文 学的业 绩得 到 了文 坛和 社会 的公认 括 路遥 文学 对 中 国文坛 、 我们 已经 知道 ,“ 像 牛一 样 劳 动 , 像 土 地 一样 奉 献 ” 的路 遥 文 有 的地方没 有放开 写 , 未满 足读者 丰富 的心理 期待 。 学精 神 已经 成为 陕西 乃 至中 国文坛 重要 的 精神遗 产 ,《 路 遥传 》启 【 参考 文献 】 发 我们 还 应 加上 永 不 妥协 的 “ 硬 汉子 精神 ” , 为 作 家争 取到 了应有 的 社会 地 位 。那 么路 遥 的 文学 魅 力究 竟 何在 ?路遥 的 作 品通 俗易 [ 1 ] 粱向 阳: 路遥传 [ M] .北京 : 人 民文学 出版 社 ,2 01 5 . 1 懂, 读者 读 起来 不费 劲是它 能 厂为流 传 的一 个原 因 ; 此外 , 路遥 诗意 地处 理 了痛 苦 , 放 大 了美 和 善 , 让 读者 通过 小 说 故事 感 受到 强 大 的 【 作者 简介 】 正能 量 ; 再者 , 路 遥深 切地 关注 着社 会现 实和 人 民的 生活 , 最终 使他 马 瑞 ( 1 9 8 9 . 7一 ) , 陕西华 县人 , 任职 于 陕西省 华县 少华 中学
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思路

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思路路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作品广受赞誉,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创作思路独特而深入,充满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思路。
一、社会背景与人性思考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常常紧密联系着中国的社会背景,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思考角度,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在《平凡的世界》中,他通过对农村家庭的描写,深入探讨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冲突。
他通过对主人公孙少安的塑造,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社会变革中的挣扎和成长,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善良与丑陋。
二、个体命运与历史背景路遥的小说常常以个体命运为切入点,通过对个体经历的描写,展示了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例如,在《人生》中,他通过对主人公王二的一生的追踪,勾勒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革和人民的命运起伏。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让读者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同时也让人们对个体命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三、女性形象与性别角色在路遥的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常常占据重要的位置。
他通过对女性的描写,呈现了不同性别角色在社会变革中的命运和挣扎。
例如,在《兄弟》中,他通过对杨丽丽的塑造,展现了一个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和反抗。
他对女性角色的关注和描写,让读者对性别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考。
四、自然与人文关怀路遥的小说中常常融入了对自然的描写和人文关怀。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氛围。
同时,他对人文关怀的表达,让读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天路》中,他通过对西藏的描写,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信仰和追求的执着。
五、人生哲理与社会思考路遥的小说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通过对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传达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例如,在《湘行散记》中,他通过对旅行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无奈。
《路遥传》的文学意义

《路遥传》的文学意义作者:孙新峰李婕来源:《延安文学》 2017年第3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人生》《平凡的世界》持续走红,“路遥”这个名字连同他的作品曾一度成为时尚风潮。
从知识分子到乡村百姓,社会中争相谈论高加林和孙少平、探讨人生道路问题,这种从热读到热播,再到热议,形成了持续不断的“路遥热”。
2002 年,在路遥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作家厚夫(本名梁向阳)怀着对逝者的崇敬之情,决心为路遥撰写一部具有学术品质的传记。
2015 年 1 月,厚夫历经十余年打磨的人物传记《路遥传》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读者的关注。
《路遥传》由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梁向阳所著。
全书共13 章,26万字。
《路遥传》以路遥为主线,讲述其生前到逝世后四十余年间的人和事。
它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时代背景,全景式地展现了路遥一生的曲折经历和艰辛的创作过程。
为了再现一个真实而立体的路遥,厚夫先后花费十余年来收集、整理资料,寻访当事人,并于2010 年动笔,新书在2015 年初正式出版。
众所周知,路遥的作品曾感动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这样一位深受人民认可与热爱的作家,却没有一本具有学术品格的传记流传于世,这对于喜爱路遥与研究路遥的人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因此,厚夫这一使命,并很好地完成了为路遥写传的任务。
《路遥传》详细而富有情感的叙述,也再度唤起了路遥作品印刻在广大读者心中那份曾经的温暖与感动。
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种艰苦奋斗的记忆。
作品中的人与事,仿佛就是现实中的你、我。
因此,民众对于路遥的作品怀有更加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因而,《路遥传》在问世之初就“先天”拥有了一大批关注者和拥护者。
一、学术品格与人文情感的巧妙融合《路遥传》的广泛好评,除了路遥及其作品在大众心目中奠定的不可撼动的地位之外,传记本身创作的成功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路遥传》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料详实,内容丰富,具有学术品格首先,厚夫对路遥的熟识与敬仰。
重新开启平凡的世界——讲述《路遥传》背后的故事

重新开启平凡的世界——讲述《路遥传》背后的故事梁康伟《平凡的世界》剧照资料图片路遥成名作修改20多天因为编《路遥传》的缘故,我从图书馆借来一套《平凡的世界》。
当我还书的时候,一向沉默寡言的管理员开口了:终于还回来一套!好多人来问这书什么时候能借到。
无论是否读过,《平凡的世界》早已让路遥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对于这位作家,或许更值得铭记的是一部读者未必都知道的中篇小说。
因为它,路遥的文学之旅才算是真正扬帆起航了。
这部最终为路遥赢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刚开始遭遇的是发表“滑铁卢”,从1978年到1980年,初稿几乎被全国各大刊物退了一遍。
绝望之余,路遥通过朋友收到了来自《当代》杂志编辑刘茵的消息:主编秦兆阳看过稿子,请路遥到北京来修改小说。
这恐怕是今天的作家无法再有的体验了。
在那个文化的“凌汛期”,作家常常被“借调”到出版社来写作、改稿。
此时,编辑先和作者谈作品,直到把人物形象谈活谈深,才由作者动笔修改。
作者吃住也在出版社,一切归责编管。
当时的很多作家如冯骥才、秦牧,都有过这种经历。
在冯骥才的记忆里,所谓“管”,就是亲人般的照顾和指导。
作为文学界的新人,路遥前后在人文社的大院里住了近两年。
1980年5月,路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在人文社修改了20多天,时任责编刘茵至今尤记得路遥初到北池子秦兆阳家拜访时那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小说在情节和叙述上作了幅度不小的调整,字数从5万增加到了6万。
按照秦兆阳的评价,小说的反思意识,在当时文坛普遍的控诉情绪中,甚至是有些超前的。
路遥由此获得了含金量极高的国家奖,跻身全国知名作家行列,可以说后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都在此时打下了基础。
路遥把秦兆阳称为自己文学的“教父”,“秦兆阳等于甚至是手把手地教导和帮助我走入文学的队列”。
找到《路遥传》最合适的作者2013年某天,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脚印接到刘茵的电话,谈到有人正在写《路遥传》,作者是路遥文学馆的馆长。
路遥传练习及答案

路遥传练习及答案路遥传练习及答案1982年,路遥的小说《人生》在《收获》杂志发表,同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获奖后,路遥成为“在广场上生活”的公众人物,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了。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路遥传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路遥传》阅读材料路遥传1982年,路遥的小说《人生》在《收获》杂志发表,同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获奖后,路遥成为“在广场上生活”的公众人物,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了。
《人生》走红后,社会上还有一种论断,认为它是路遥不能再逾越的一个高度。
路遥也非常清楚,《人生》是自己创作难以逾越的横杆。
《人生》走红时,路遥才三十出头,正处于精力旺盛的文学创造期,他怎能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余生?路遥是位心性要强且格外理性的作家,他在无数焦虑失眠的夜晚警告自己,必须摆脱热闹的“广场式生活”,进行新的文学创作,一定要跨越《人生》这个横杆。
事实上,路遥不是没有担心。
他最长的作品就是十三万字的《人生》,这充其量是部篇幅较大的中篇小说,他缺乏长篇小说创作经验。
而长篇小说尤其是多卷小说的创作,既需要文学才情,更需要不懈的坚持;既需要合适的创作技巧,也需要合适的题材。
长篇小说应该是一位作家胆识才力与意志力的综合体现。
对此,路遥十分清楚。
他不愿躺在成绩簿上生活,他认识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的生命也就将终结”。
他决定到毛乌素大沙漠去走一遭,在那里进行自己新创作的“誓师”。
毛乌素大沙漠在陕北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连接,天然地形成了中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
路遥自从年轻时到过毛乌素沙漠后,他就迷恋上这里的一切,对毛乌素沙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路遥在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真实地记录了他对毛乌素沙漠的理解:无边的苍茫,无边的寂寥,如同踏上另外一个星球。
嘈杂和纷乱的世俗生活消失了,冥冥之中似闻天籁之声。
此间,你会真正用大宇宙的角度来观照生命,观照人类的历史和现实。
作为理想和力量的文学——当代文坛的“路遥现象”

相并且产生深远影响的确是个奇特的现象。他既没有沿着 伤痕文学 、 反思文学 、 改革文学 、 寻根文学等文学潮流的道 路走 , 又没有向学习西方新方法 、 新技巧的道路上迈进。他
是沿着 俄 罗斯 1 9世纪 的现 实 主 义 文学 和 我 国 “ 七 年 文 十 学” 的现 实主 义道路 , 接我 国传 统文学 的现 实 主义 精神 独 承
认 为 ,人类 生活 的大 厦从 本 质上 说 , 由无 数 普通 人的 血 “ 是
他们 之所 以能够 始终坚 持 自己心 中的理 想 并在 人 生的 道路 上 勇敢 地 走下 去 , 为他 4 , 中有 高加 林 , 孙 家 兄 弟 , 因 fr l" 、 有 有 马 建强 , 有路 遥 … …有 一盏 盏 明灯 在 指 引着 他 们 。正 如一 位 资深教 师所说 :读罢 《 凡 的世 界 》 我 们 每 位热 爱 生 活 “ 平 ,
作 为 理 想 和 力 量 的 文 学
作 为 理 想 和 力 量 的 文 学
当 代 文 坛 的 “路 遥 现 象 ’ ’
汪德 宁
摘
要: 路遥 , 作为 一个传 统 的现 实主义 作 家 , 直 深 受广 大读 者 的喜 爱 , 我 国 当代 文 学史 上有 一 在
其 独特 价值和 意义 。理 论界 从未 停止 过对 他 的研 究 , 尤其 是 近几 年 成果 丰硕 。但 总体 看 来 , 野 不够 视 开 阔 , 能从文 学史 的高度 把路 遥作 为 一个 重要 的文 学现 象加 以研 究。 本 文认 为 , 文 学 史 的角度 来 未 从 看 , 遥 不仅是 一位 重要 作家 , 路 而且 已经成 为 了我 国当代文 坛 的一个 重要 的文学 现 象 , 具有 十分 重 要 的 价值 和 意义 , 我们 反思 当前 的文 学创作 、 为 文学研 究提供 了一个很 好 的参照 。 关键 词 : 路遥 ;路遥 现象 ;现实 主义 ;文学创 作 ;文 学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遥传》: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路数
作者解读了梁向阳教授的《路遥传》,认为此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语文学习和文学研究的路数。
一是写作的角度比较新奇;二是《路遥传》没有把路遥神话;三是《路遥传》再次告诉我们倔犟的路遥最终是以文学的业绩得到了文坛和社会的公认;四是从《路遥传》里我们可以看到,作家路遥的生活很困窘,但是精神永远保持着高贵,路遥的作品是“污泥里生长出来的莲花”。
标签:《路遥传》;语文学习;文学研究路数
《路遥传》是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梁向阳教授撰写的最新力作。
作者在文学传播和学术研究结合部用力,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深刻而厚重的路遥,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学习和研究路数。
笔者读了《路遥传》,很长时间说不出话。
震撼、敬佩的心情无以言表。
书名叫《路遥传》,鲜明地呈现出了作者自己的学术观,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语文学习和文学研究的路数。
下面笔者就将对这些文学研究路数进行阐述。
一、写作的角度比较新奇
路遥本身就是中国文坛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民众自发的而不是人造的、持续不断的路遥文学热使得路遥已经成为中国文坛深海里不折不扣的“航母”。
要破解这个”巨无霸”,需要一定的文学体量。
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梁向阳既是全国著名散文作家,又是陕西学院派实力批评家。
从这个意义上讲,《路遥传》写作实际上是强强结合,力上加力。
而且,梁向阳教授没有从传统学理层面进行生硬刻板地解析路遥,而是通过发挥自己散文写作和学术评论两个领域的专长,学术与传播并行,为我们重现和还原了一个深刻厚重、可爱可敬的路遥。
这种研究极富个性和开拓性,同时,更是极具有典范和推广意义的。
我们说,真正的有价值的文学研究不仅在于阐释,更在于再造。
梁向阳教授的《路遥传》正是这样的。
二、《路遥传》没有把路遥神话
梁向阳教授用大量珍贵的详实的史料告诉我们,“文学导师”路遥是人,不是神。
路遥的成功除了具备雄厚的文学实力之外,更是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几个“贵人”“伯乐”,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
如:原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副组长曹谷溪带领路遥走进了文学门槛;原延川县委书记申易和原延安大学校长申沛昌,力排众议让其上延安大学;原《陕西文艺》编辑董墨、王丕祥和贺抒玉等,将路遥推介到了省级文学平台上;还有,“李若冰在他心里,就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的精神教父”;另外,路遥文学的第一个金娃娃《惊心动魄的一幕》被《当代》刊发(后获全国首届优秀中篇小说奖),路遥的名字开始响亮中国文坛。
在路遥心目中,《当代》主编秦兆阳和柳青是他共同的文学教父;正是《人生》责任编辑王维玲先生《人生》续集的极力催促,才使得《平凡的世界》的产出成为可能。
还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编辑叶咏梅女士让《平凡的世界》通过电波传到了千家万户。
一个作家作品写得再好,天赋再高,如果没有伯乐发现,只能被生生埋没。
路遥何其幸也!中国文学何其幸也!
三、倔犟的路遥最终是以文学的业绩得到了文坛和社会的公认
我们已经知道,“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路遥文学精神已经成为陕西乃至中国文坛重要的精神遗产,《路遥传》启发我们还应加上永不妥协的“硬汉子精神”,为作家争取到了应有的社会地位。
那么路遥的文学魅力究竟何在?路遥的作品通俗易懂,读者读起来不费劲是它能广为流传的一个原因;此外,路遥诗意地处理了痛苦,放大了美和善,让读者通过小说故事感受到强大的正能量;再者,路遥深切地关注着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最终使他赢得了人民的喜爱。
四、路遥的作品是“污泥里生长出来的莲花”
从《路遥传》里我们可以看到,作家路遥的生活很困窘,但是精神永远保持着高贵。
梁向阳教授写出了路遥的孤独、痛苦和精神上的煎熬,也给我们揭示了路遥文学世界的秘密。
路遥出身底层,不甘屈服于命运,苦难伤害了他,最终却成就了他。
可以说,没有路遥自己,就没有高家林;没有王天乐,就没有孙少平……“人可以被消灭,但永远不会被打败”“人生要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人可以忍受物质的困窘,但永远不能丢掉做人的尊严!”这种和海明威一样的“硬汉子”精神,支撑着路遥。
此外,作为蜚声全国的路遥研究专家,在《路遥传》里,梁向阳教授多次进行学术追寻,显示出一个学者应有的严谨治学态度和问题意识,从而使得这本人物传记多了学术品格。
一是经过考证,梁向阳教授指出路遥确切地死于肝癌,病情的恶化与作家隐瞒早期肝病和讳疾忌医相关,平息了外界各种猜疑和争论;二是梁向阳教授告诉我们,路遥从事文学是在“文革”期间县革委会副主任被去掉之后,政治上无望不得已才选择了文学;三是梁向阳教授精警指出1981年第1期《延河》杂志“陕西青年作家专刊”对路遥作者简介部分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路遥七岁时被过继给伯父而不是叔父,路遥是1969年11月入党而不是专号上所说的1971年入党。
四是通过读《路遙传》我们知道,《平凡的世界》小说的题目也是一波三折,从《走向大世界》,到《普通人的道路》,最后才定为《平凡的世界》。
五是梁向阳教授指出,路遥和阎纲关于《人生》的通信发表后,“城乡交插地带”深入人心,成为研究路遥的一个关键词(《路遥传》P159)。
另外,如同白描所说“要强的心性成全了路遥,也毁了路遥”(《路遥传》P240),梁向阳教授大胆判断:“倘若路遥有来世,在选择‘刘巧珍’还是‘黄亚萍’的问题上,还是会依然选择‘黄亚萍’,这是路遥的宿命”。
最后,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对路遥文学创作密码,梁向阳教授揭示了真谛:“路遥创作与一般作者相比,有质的不同,一般作者的创作,是先萌发灵感,再像滚雪球一样生发主题和故事框架,而路遥的创作是典型的意在笔先,先有明确的主题,后广泛搜罗资料,形成框架,捕获串联线索,激发创作灵感。
这种倒置的创作方式,注定了他所赋予的使命感更为突出与沉重”。
这个认识相当客观准确,为其他作家指明了写作路径。
因此,倘若说《路遥传》还有什么美中不足的
话,笔者以为作为全国著名的路遥研究权威,梁向阳教授没有对路遥本人以及路遥文学的高度以及文化意义进行自己的界定,包括路遥文学对中国文坛、世界文坛的贡献和意义的分析等。
此外,有的地方没有放开写,未满足读者丰富的心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