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浪潮(演讲用PPT)

合集下载

最新-外国电影史-第十章-法国新浪潮电影(共88张ppt)精品课件

最新-外国电影史-第十章-法国新浪潮电影(共88张ppt)精品课件

法国“新浪潮”电影在“作者电影”观 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电影模式、电影语 言和电影技法采取了大胆超越的态度,一 切为我所用,并不断创新,追求形式的探索 (tàn suǒ)与影片意义的表现相配合、相一致。在
这方面,“新浪潮”与20年代的“先锋派”电 影有很大区别。先锋派过于追求影片的“纯形 式感”,而忽视内容 。
而场面调度强调画面固有的原始力量,可以说是 内部的人工技巧,也就是场面调度;
第十四页,共八十八页。
4)、蒙太奇在表现事物上具有鲜 明性和强制性,场面调度则含有瞬间 性与随意性; (shùn jiān)
5)、蒙太奇引导观众进行选择,
场面调度提示观众进行选择。
第十五页,共八十八页。
三、作者电影观念
为什么在这儿提出作者电影,是因为 作者电影的观念,是“新浪潮”的导演提出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八页。
2、内容上,大胆接触法国电影从未接触 过的问题,主张彻底摒弃旧的道德标准,如 在银幕上表现(biǎoxiàn)两性关系。
3、叙事上,采用无逻辑的事件组合代替 和打乱情节结构 。
4、 制作上,缩短拍摄时间,缩小摄制组, 大量利用实景,蔑视技巧规程,搞即兴创作 (这主要是资金问题)。
第三页,共八十八页。
2, 1958年也是法兰西历史的转折点。总 统易人,政府更换(gēnhuàn)。这充分表现了当时 法国人民变革现实的决心和精神。戴高乐执 政后,国家开始进入了一个时期,新时期需 要新电影。
于是,一批青年电影创作人员和影评家们, 强烈要求改变法国电影现状,并勇于投身到 电影创作实践中去,于是在1959年,掀起了 一场规模巨大的"新浪潮"电影运动。
于是,一些(yīxiē)青年电影工作者,尤其是电 影手册的影评人对这些电影不满,便闯入编导 制片领域 ,以新的电影观念和革新的电影语 言首先表现了这一时期青年人的精神苦闷和彷 徨 。从而形成了“新浪潮”。

《浪潮》介绍

《浪潮》介绍

3
话题传播性
从社会制度、人性思考、甚至是权力制度 给出了启蒙式的思考启发。
返回
THE END
谢谢观看
电影《浪潮》变形计
1. 2. 3. 4.
独裁政治课
浪潮LOGO传播
团结就是力量
极权主义的暗喻
电影《浪潮》:致命的启蒙
1. 2. 3. 4.
纳粹速成班
莱姆是隐喻
通向奴役乊路
人性没有终结
电影《浪潮》
1
情节内容的主题思想 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熊培云
特别乊处
2
片头片尾文字特效风格 仿佛喷绘涂鸦效果的字体,似乎始终烙 印始终挥乊丌去。
电影《浪潮》
浪潮 Die Welle
关亍“浪潮”实验
Hale Waihona Puke ——极端主义的起源电影《浪潮》
导演: 丹尼斯·甘塞尔 编剧: 丹尼斯·甘塞尔 / Peter Thorwarth / Todd Strasser 主演: 约根·沃格尔 / 詹妮弗·利奇 / 马克思·雷 迈特 / 克里斯蒂安妮·保罗 / Frederick Lau 类型: 剧情 / 惊悚 官方网站: http://www.welle.film.de/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08-03-13 片长: 107 分钟 又名: 恶魔教室 / 波浪 / 挥手礼 / The Wave
直击真实事件
“浪潮”实验
1967年,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图市(Palo Alto)的Cubberley 高中,历史老师罗恩·琼斯(Ron Jones)在快讲到纳粹、二战 的时候,被学生问到的问题难住了:为什么德国民众会声称他 们对屠杀犹太人毫丌知情?为什么镇上的人们,铁路工人,教 师,医生,等等,都声称他们对集中营、大屠杀一无所知?为 什么身为那些被屠杀的犹太人的邻居甚至好朋友的德国市民说 犹太人被捕的时候他们丌在那里?这位老师决定花一个星期的 时间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亍是他开始了实验,结果则表明,只 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法西斯主义即可复活。

电影主题演讲PPT

电影主题演讲PPT

《星际穿越》:科学与人类未来的探索
详细描述
为了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科学家们通过黑洞穿越到其他星 系。
在穿越过程中,他们面临着时间 膨胀、重力等科学难题。
总结词:这部影片以科幻为背景, 探讨了科学、时间与人类未来的 关系,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 探索精神。
最后,为了人类的未来,他们勇 敢地探索未知世界,展现了科学 的力量和人类的决心。
音效的运用技巧
音效的运用需要与画面和 情节相协调,以达到最佳 的视的情感表达和情节渲染,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 的变化来反映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情绪变化。
原创音乐与非原创音乐
电影中使用的音乐可以分为原创音乐和非原创音乐,两者各有其优 缺点和适用场景。
音乐风格的选择
根据电影的主题和风格,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风格来配合,以达到 最佳的视听效果。
04
电影中的主题与叙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主题的选择与表达
主题明确
选择一个明确的主题,确保演讲 内容集中且具有深度。
表达方式
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表 达主题,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宣传推广
通过海报、预告片和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 电影的知名度和票房收入。
票房收入
根据观众的反馈和票房收入情况,对电影进 行评估和总结。
03
电影中的视听元素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画面构图
画面构图
封闭式构图与开放式构图
通过合理的画面构图,能够突出电影 的主题和情感,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 增强电影的视觉冲击力。
活动影像。
02 03

法国电影新浪潮PPT课件

法国电影新浪潮PPT课件
20 50
French New Wave cinema
在拓它是发
形展突世源
式了破界于
和电了电
内影传影世
容的统史纪
的创电上
突作影一年
破领一个代
上域元承的
具,化前法
有 的启国
里 结后电
程 构的影
碑 ,革新

命浪

性潮

运运
动动
。,
法 国 电 影 新 浪 潮
序言
现代主义电影与法国“新浪潮”
一、现代主义与电影的三次结缘
第二节 “电影手册派” 一、“新浪潮”始末
二、“新浪潮”——从理论到实践 三、代表人物与作品 四、创作特征
一、“新浪潮”始末
伴随着《电影手册》杂志成长起来的一批年 轻影迷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影和写影评 了,他们要将理论付诸实践。
1958年—1959年,有24位新导演出现;1960 年,共有43位导演完成处女作;从1958年到1962 年间,“电影手册”派一共完成了124部导演处女 作。
“新浪潮”前后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时代:
“新浪潮”前:电影主要偏向于创建完整的语言体系,以 讲述一个完美的有严密逻辑秩序与结构的故事为目的。
“新浪潮”后:试图打破这种完整的语言体系,将重心转 移到区别于“客观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另一种 “心理和精神的真实”。
第一节 法国电影新浪潮综述 一、涵义 二、背景 三、分类
《电影手册》“新浪潮”的精神堡垒,1951年由巴赞与影评家 雅克·多尼奥尔-瓦克侯斯及洛·迪夫共同创立。特吕弗等 人在该刊物上经常发表各式各样的影评文章。
3、思想理论背景
(1)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存在主义哲学——尼采,萨特 直觉主义和生命哲学的代表——柏格森

电影发展史介绍PPT

电影发展史介绍PPT

03
电影流派与风格
现实主义电影
总结词
以真实事件或现实生活为题材,强调纪实性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写实的表演,反映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 强调对现实的客观呈现和批判。
浪漫主义电影
总结词
以情感和个性的表达为核心,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和情感纠葛。
详细描述
浪漫主义电影通常以爱情、情感、个人成长等为主题,通过富有诗意的画面和情 节,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个性魅力。
电影特效与CGI技术
特效电影的起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效和CGI 技术在20世纪末开始应用于电影制 作。
CGI技术
通过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创造出虚 拟场景、角色和效果。
特效的应用
特效在电影中广泛应用于动作、科幻 和冒险等类型,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 觉效果。
特效与CGI代表作品
《阿凡达》、《复仇者联盟》等。
06
未来电影的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与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将观众带入一个全 新的沉浸式观影体验,通过头戴 设备,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
电影中的场景和情节。
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元素与现实世 界相结合,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和 多样化的观影体验。
3D技术
3D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电影制作的主 流,通过3D眼镜,观众可以感受到 更加逼真的画面效果和沉浸感。
电影发展史介绍
• 电影的起源 • 电影的发展阶段 • 电影流派与风格 • 电影产业的发展 • 电影的影响与意义 • 未来电影的趋势与展望
01
电影的起源
电影的发明
电影的发明者
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他们在1895年首次公 开放映了他们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第九部分法国电影新浪潮

第九部分法国电影新浪潮

(三)法国电影现状背景

“优质电影”的陈规俗套
政府鼓励新导演的奖励基金 《电影手册》杂志为核心的年轻电影人


第一节: “新浪潮”电影
综述
1958年到1962年之间,在法国出现一股 势不可挡的新鲜电影汹涌潮流,震惊影坛、引 起轰动。先后有67名年轻新导演陆续拍摄了 上百部影片,法国新闻界便将1957年前后突 然涌现的年轻人竞相拍摄新影片的热潮称之为 “新浪潮”。
“新浪潮”把巴赞推崇为他们的精神之父。巴赞 逝世于新浪潮诞生的那一年,虽未参与,但他的 理论成为新浪潮的开路先锋;他创办的《电影手 册》杂志培养了很多后来成为新浪潮主将的年轻 影评家。 新浪潮把他的理论实践于银幕,为电影带来真 实美学的新气息。因此,安德烈.巴赞被称为 “电影新浪潮之父”、“精神之父”、“电影的 亚里士多德” 巴赞的理论在50年代引起轰动,使正统“蒙太 奇”理论受到很大冲击。
一个比较:
20世纪20年代先锋派与50-60年代“新浪潮”为代 表的现代电影美学区别 先锋派 新浪潮
“物”的迷恋 现代的“人”
纯粹的运动与节奏
画面抽象化
人的心理与情绪
意识银幕化
无故事的“纯艺术”
繁杂混乱的潜意识与幻觉
故事、人物性格与内心
生存哲理、精神危 机的主观探索
二、 “新浪潮”前后
虽然说新浪潮时代之前就已经有了”现代电影”, 但从对于世界电影历史的影响角度,我们可以说, “新浪潮”前后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时代: 之前的电影主要偏向于创建完整的语言体系,目 的是讲述一个完美的有严密逻辑秩序与结构的故 事; 而之后的电影则开始试图打破这种完整的语言体 系,将重心转移到区别于“客观现实生活的真实” 的另一种”心理和精神的真实“。

电影的诞生和发展PPT优秀课件

电影的诞生和发展PPT优秀课件
20
电影的发展
• 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 • 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
为一种艺术的时期。
• 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的 时期 。
• 1927-1945,电影艺术走向成熟。 • 1946-1959年,电影艺术四足而立 • 1960年至今,多样创新发展。
21
1896-1912年
6
(三)爱迪生的贡献
1、首创凿孔胶片
1887年和他的助手狄克逊在胶 片间发明了凿孔方法解决了活动 照片的放映问题。
2、发明“电影视镜”
1894年发明,它像一只大柜子, 上面装有放大镜,里面装有50英 尺的凿孔胶片,绕在一组小滑轮 上,当马达开动后,胶片便渐渐 移动,画面循环出现。
7
(四)卢米埃尔兄弟
28
•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是 意大利的新实主义电影。
29
1960年至今
• 世界电影从突破创新中,走向多样化发 展的新时期。本时期世界电影已由过去的
四足分立并进变成了全球性大发展。 • 这时期就连拉丁美洲、远东、阿拉伯世界和
黑非洲电影都有了可观的发展,这一时期, 香港电影发展到充斥着整个中南亚电影市场, 并影响着整个大陆的局面。
2
一、电影的诞生 (一)原理
风扇高速旋转 时像叶片连在 一起; 雨滴下
“视觉暂留”原理
落看起来连成
就是客观事物对眼睛的一刺条激线停。止后,
它的影像还会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存在0.1秒
到0.4秒 。此原理由比利时物理学家普拉
托于1829 年发现。
3
1834年,英国霍默发明“走马盘 ”(图)。
4
(二)技术条件
10
(二)梅里爱的戏剧电影

法国电影新浪潮

法国电影新浪潮

些拥护法国“优质电影”的人来说,这些年轻导演们看起来似乎是太
随随便便了。新浪潮导演们称赞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片(特别是罗 西里尼的作品),反对在摄影棚拍摄,纷纷到巴黎城区寻找实景拍摄, 使实景拍摄成为一条规则。与此相似,虚假的摄影棚灯光被适当的补 充光源所取代,战后的法国电影很少出现如《巴黎属于我们》这样昏 暗的灯光和场面(图12.33)。摄影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一般来讲, 新浪潮电影的摄影机运动幅度更大,经常用横移或其他运动镜头,在 一个场景中随着人物或人物关系而运动。尤其是,便宜的实景拍摄特 别需要容易携带的设备。于是,一种可以手持的轻型摄影机便应运而 生(这种轻型摄影机原来是专门用来拍摄纪录片的,也被看作是最能 完美地体现新浪潮场面调度上的“写实”精神),因此,新浪潮电影 充分享受到这种手提摄影机所提供的自由。《四百下》中,摄影机在 主角所住的拥挤公寓中游动,也跟着主角登上摩天轮。
法国电影新浪潮
• 从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早期,新的一代电影创作者从世界各地涌现出来。一 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生、在战后重建时期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导演从一个 又一个国家冒出头来。日本、加拿大、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和美国, 在这些国家中都有所谓的“新浪潮”或者“青年电影”运动兴起。他们中间 有些人是从电影学院毕业,或者是与特殊的电影杂志结盟,在他们的国家与 上一代电影工作者抗争,其中影响最大的群体出现在法国。
使整部影片结束在安托万到底会往哪里去这个问题上。在夏布罗尔的影片
《善良的女人》和《奥菲莉亚》、里维特的《巴黎属于我们》,以及戈达尔
和特吕弗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影片中,其松散的结构都使得影片的结尾具有
开放性与不确定性。

有趣的是,尽管这种类型的影片对电影观众的程度有所要求,尽管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张贴他们的标志。
6
7
星期四

课上有人动议,浪潮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
的手势。这是一个右手在胸前划波浪的手势。越 来越多的学生加入“浪潮”,并以是否会做这个手 势与他人划分界线。凡不能做浪潮手势的人,都
不许进学校。卡罗奉劝文格尔立即中止这个游戏, 因为他“已经控制不住局势了”。
星期五
• 此片基于1967年美国加州 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 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影片简介
2
开场

影片《浪潮》在一片轻松而热烈的摇滚音
乐中开场。主人公赖纳•文格尔是一位普通的德国
中学老师。不巧的是,今天他被告知自己喜欢的
“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老师抢先一步,文格尔只
能硬着头皮在接下来的“国家体制”主题活动周上
须尊称他“文格尔先生”,不服从者可以退出。
星期二
• 这节课,文格尔要求大家像军人一样踏步,
“感觉所有人都融为一体,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而且,踏步的另一目的是将楼下的“无政府主义”
踩在脚下,文格尔试图给学生们一种优越感——
“无论表现怎样,我们班也比楼下的‘无政府主义班’
要好”。接下来,大家将一种廉价白上衣与牛仔裤
• 当一个人无能力去发掘出自己内在真正的自我价值时,他 就开始趋同于其他人群。他需要一种归依感,只要他觉得 自己是混在人群中的人,他并没有被人群抛弃,那么他就 得到了满足。
• 人类需要同质化。需要集体归宿感。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 人,在一个协调统一的团体里会感到十分无助,而为了使 自己融入这个团体里,来证明自己也是人群中的一员,他 会加入这个团体,拥戴这个团体,甚至一直誓死效忠下去。
主讲他并不喜欢的“独裁统治”。

故事就这样围绕着接下来的一周展开……
3
星期一

当文格尔将“Autokratie”(独裁统治)写在黑
板上时,学生们仍东倒西歪、漫不经心。之后,
他准备做一个试验让学生们体会独裁的魅力。独
裁的主要特征就是“纪律性”。通过投票,最后文格
尔成为“元首”。接下来他要纠正大家的坐姿,且必
• 有时我们会因为旁人的喜恶来决定自己的喜恶,有时我们 会去贬低那些我们心底本来喜欢但别人不屑的东西,有时 我们明明是赞同别人的观点,却为了突出自己的不同而进 行强烈反驳,这恰恰就是“同质化”的可悲之处。
14
影评二 ”“因为集体的一切是无意识的,
所以无意识的一切是集体的。”
15
• 《浪潮》用犀利的镜头揭开了人性的弱点。我们不如想象 中的坚强,相反,我们比想象中更易于受到影响。
许背叛,即使文格尔也不成。最后蒂姆枪杀了一
位同学并在绝望中吞枪自尽,重重地倒了下去。
10
11
• 这就是“浪潮”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纳 粹速成班”的故事。
• 它速成亦速朽,然而一切顺理成章。
12
影评一 ”“人类是一种需要同质化的生物群体”
13
• 狂热群体的根源在于没有自我认知价值感。
• 人群需要同质化。
浪潮 Die Welle
——“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
1
• 更多中文名:波浪 、挥手 礼、恶魔教室
• 国家/地区:德国
• 导演、编剧:丹尼斯·甘塞 尔 Dennis Gansel
• 主演:约根·沃格尔 Jürgen Vogel
• 马克思·雷迈特 Max Riemelt
• 詹妮弗·李奇 Jennifer Ulrich
• “在大众中间,个人被隐没了,随着这一隐没,个性和责 任意识也荡然无存”。文格尔显然熟知这一点,他创造这 个团体的目的便是抹杀个性,取代其中的每一份子。每个 学生在个人与群体这两种状态的转换,表面上只是身份的 变换,实际上这一转变带来的是“个体”的“死亡”。因为他 们开始放弃独立地思考,在引导下行动。“个体逻辑思维 的结束意味着群体逻辑思维的开始。”“浪潮”团体的形成 过程,是用群体统一的思考代替所有个体思考的过程。
定为他们的制服。
4
5
星期三

课堂上,只有女生卡罗继续穿着她的红上衣,
其他学生都如约穿上了白衬衫。制服使卡罗陷于
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她仿佛不属于这个集体。
而现在文格尔几乎无视她的存在,同学们也视之
为异类与不合作者。有人建议给班集体取个名字,
最后“浪潮”从众多名字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
这节课还定下了“浪潮”的标志。当晚,“浪潮”成员
• 课程接近尾声,文格尔希望大家将参与“浪潮”
的体会写下来。文格尔的教学方式同时受到来自
校方与家庭的的压力。文格尔知道一切该结束了。
当晚,所有成员都收到文格尔发来的短信:事关 “浪潮”的将来,周六12点务必在学校礼堂开会。
8
9
星期六

学校礼堂。在选读了几篇关于“浪潮”的体
会后,文格尔开始煽动学生们将提出异议的马尔
科揪上台来。在一片“叛徒!”的高呼声中,马尔
科被举到了台上。事情本来到此为止,接下斯
当年做的”,并宣布独裁实验结束,“浪潮”从此解
散!然而不幸的是,事情并没有按他的意愿发展
下去。狂热分子蒂姆拔出了手枪,乞求文格尔不
要解散“浪潮”。“浪潮”是他的第二生命,他绝不允
• 在群体中,个体被缩小,他们眼中是群体的视野却缺乏了 对自己的审视,保留了被暗示的那份情感却失去了独立思 考的能力,看起来也就仿佛是在群体中取得了力量,肆意 行事起来。
16
• “浪潮”仍有许多值得人深思挖掘。在现实中种 种有形无形的“浪潮”席卷下,我们是否仍能在 原地伫立?
• 最后还是引用一句影评,如果你和我一样对浪潮 所含意味也许仍是一知半解的话。试着去做这点 总是没有错的。
• ——“年轻人对一件事热情专注是好事,但更重 要的是理性与独立思考。”
17
THANK YOU!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