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仿真押题)-2017年高考语文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专题14 写作(仿真押题)-2017年高考语文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解析版)

专题14 写作(仿真押题)-2017年高考语文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解析版)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去看病,女儿只给她买到了半程的坐票。

半程过后,老人被刚上车的女大学生拿着车票座位号“请”了起来,老人的女儿要求挤一挤合坐在一起,被女大学生拒绝,双方起了争执。

后来一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了座。

老人的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

”女大学生觉得很委屈:“坐自己的位置错了吗?”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其中任意一人的言行,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其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材料要求“就其中任意一人的言行,表明你的态度”,可见角度宽泛,思维开放。

材料涉及的人物有老人、女儿、女大学生、让座的中年男子,其中主要是女儿与女大学生之间因为让座的事起了争执,对于两人的言行,各有道理,褒贬不一。

(1)从女儿的角度:老人出行,家人应早做准备,她只买到半程的坐票,是她自己的责任;对于要求让(4)从老人的角度:因身体状况理应受到尊重,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但也要顾及他人感受,体谅年轻人,可采用合理的做法达到相互尊重。

参考立意:①让座是一种美德,是爱心的体现;②不要用道德绑架维系社会伦理;③献出爱心不必以伤害自身利益为代价;④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现代诗人这样赞美蚯蚓:“蚯蚓的舞,排开土、排开大地,为了这天塌地陷的柔柔的一舞,蚯蚓把体内的骨头也排了出去。

”然而,也有人压根就看不上蚯蚓,因为它们与蝼蚁为伍,在土里刨食,终其一生只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

对于蚯蚓的生存状态,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评价?上面的材料,又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从荀子(甚至可能更早)起,人们就关注过蚯蚓的生存状态,然而,人们观察蚯蚓是为了反观自己,蚯蚓只是人生的一面镜子。

2017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版_高考语文仿真卷

2017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版_高考语文仿真卷

高考语文练习卷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中。

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

汉魏以来,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展开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

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

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

“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

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

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

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格的自我完善上,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

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是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功利的有机融合。

中国传统的“人文”是指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教化人民,由自然形态的人走向文明形态的人。

2017语文高考全国试卷及答案及语文押题试卷

2017语文高考全国试卷及答案及语文押题试卷

2017语文高考全国试卷及答案及语文押题试卷推荐文章山东高考题语文试卷热度:山东高考语文真题热度:重庆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热度: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热度:天津语文高考试卷2017 热度: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次考试,能否取得满意的成绩,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需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考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语文高考全国试卷,仅供大家参考!语文押题试卷第工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似乎又要反对执著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了解庄子的意思?“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

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

从客观的现实世界来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

而所有现实存雀又皆有其实际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

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风。

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立言。

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

放在境界上讲,则“一逍遥一切逍遥”,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

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

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

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

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

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问题:反观《逍遥游》的文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祖大椿,而贬低斥鹞宋荣朝茵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不是与郭注“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

2017届高考语文押题卷

2017届高考语文押题卷

2017届高考语文押题卷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明确命题方向,了解试题特点,让备考有的放矢。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届高考语文押题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届高考语文押题卷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又朝智能窗户迈进了一大步。

他们研发出一种新的工程材料,可以让窗户透光的同时不传送热量,或者让窗户传送热量的同时遮挡光线。

这种材料可以让居住者更加精确地控制通过窗户的能量和光照,因此能够大大降低建筑内部制冷或制热的成本。

2013年该校化学工程教授迪莉娅·米丽蓉的团队率先在世界范围内研发双频段电致变色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显著的光学特征,它可以选择性地控制可见光和产生热量的近红外光。

近日,该团队在电致变色材料上取得两项重大突破,一种是高选择性的制冷模式,一种是高选择性的制热模式。

米丽蓉的团队使用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制冷模式,它可以遮挡90%的近红外光并允许80%的可见光通过,这可以在不影响建筑内部采光的前提下显著减少夏季制冷的能耗。

另一方面,该团队用概念验证的方法证明,可以使用含有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涂层实现材料的制热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可见光被遮挡,而近红外光则可以通过。

这种设计在晴朗的冬季会非常有用,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居住者可以让尽量多的近红外光透过窗户以传递热量,而减少阳光的刺眼程度。

两种模式均需要借助微弱的电压实现,但由于所使用的电压不同,所以这种材料可以选择性地遮挡可见光或者红外光,以实现制冷或制热。

为了优化电致变色材料的性能,他们将这种纳米复合材料设计成多气孔的网状,这种结构为电子和离子的流动提供了通道,因此使制冷和制热模式的转换速度显著提升: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模式切换,而之前的材料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实现。

“这两项进展说明对光照进行复杂的动态控制是有可能的,我相信我们精心研制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达到商业化智能窗户对性能和成本的要求。

0散文(仿真押题)-2017年高考语文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含解析

0散文(仿真押题)-2017年高考语文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含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致命的江南潘向黎读诗可能尚不明显,读词,简直触目就是“江南”.对这个词有着强烈的偏爱,觉得它唤起的是温润而明媚的印象,而且连它的字形都那么亭匀有致,音节也那么悦耳动听。

六岁时第一次到杭州,于是对江南的最早的印象就是那柔柔的柳丝、明媚的西湖,还有父母温暖的双手。

那真是绝好的启蒙教育。

有人说,在历史上“杏花春雨江南”总不是“骏马秋风塞北"的对手,纤柔的南方一次次败给骁勇的北方。

如果这是宿命,我想大多数江南人宁可接受这样的命运,也要守着江南,寸步不离,永不叛逃。

最早记得的是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关于江南流传最广、最艺术的广告。

而最浓艳销魂的是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是写给江南的情书,表达的已经是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的爱恋了。

韵味深长、风神独具的是皇甫松的《忆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在烛火黯淡的光线下,在有着美人蕉图案的屏风边,诗人梦见了江南。

梅子黄熟的时节,夜雨潇潇,诗人(或有人)在船上吹着笛子,桥上传来低低的吴侬软语。

这是个笼罩着迷蒙烟水汽的世界,既温暖又惆怅,既迷离又清新.这是画境,是诗境,也是梦境。

江南如果仅仅使人难忘难舍、魂牵梦萦,那还不足以称“致命”。

但是江南似乎真的是“致命”的。

它可以使人放弃前途。

辛弃疾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水龙吟》)”提到的季鹰,名叫张翰,西晋人。

《世说新语·识鉴篇》说他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就说:“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弃官南归。

这就是著名的莼鲈之思的典故.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看清形势的聪明人脱身的借口,但是谁能否认,莼鲈之思,也是张翰决定的原因之一?因为我始终相信,江南作为人性的栖居之地,有着这样的魅力,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这种选择的另一个版本,稍涉香艳而已。

2017新课标高考仿真押题卷语文(2)

2017新课标高考仿真押题卷语文(2)

2017新课标高考仿真押题卷语文(2)2017新课标高考仿真押题卷语文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 。

②巴西世界杯开幕在即,但仍有个别场馆还未完工。

对此,国际足联表示将,同巴西政府一起,确保场馆按时交付使用,为全世界球迷奉上一场足球盛宴。

③家具市场产品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添砖加瓦竭尽全力鱼目混珠B.添砖加瓦鼎力相助鱼目混珠C.添枝加叶竭尽全力良莠不齐D.添枝加叶鼎力相助良莠不齐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B.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不但可能致癌,甚至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C.2014年春节期间,西昌市共接待游客182.3万人次,同比增长5.94%,游客人均消费同比增长97.41%,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

D.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中国茶具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两千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①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程度②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③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酽、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④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⑤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A.③①⑤②④B.④③①⑤②C.①③②⑤④D.④①③②⑤16.赏析下面的漫画,拟一个突出漫画主题的标题,并谈谈漫画构思的妙处。

2017高考仿真卷 语文(二)含答案

2017高考仿真卷 语文(二)含答案

2017高考仿真卷·语文(二)(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

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美。

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

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

这种动物情结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

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

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

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

“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

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

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

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

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与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高考语文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仿真押题)(解析版)

高考语文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仿真押题)(解析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己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解析:选C薄:迫近。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B.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C.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D.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

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

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

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

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

高丽叛,诏李责力为氵贝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

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

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

入拜东台侍郎。

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

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

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

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

”帝纳其言。

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

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

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

”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

”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事遂沮。

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

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

子北叟固辞,未听。

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答案】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答案】B【解析】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

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

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的诏令,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

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

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先帝服用后,不久就病重了,医生不知该怎么办,大臣们请求公开杀了僧人(示众),有人认为这样做会被(让)夷狄取笑。

(2)委托臣说:“活着时没能做有益于国家的事,死了不要麻烦浪费,凡是皇上下诏赏赐的,希望一概(全都)推掉。

”【参考译文】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刚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父亲的原属吏送来上千匹细绢作为治丧的财物,处俊辞让不接受。

他长大后,爱好学习,特别喜欢《汉书》,大致都能背下来。

贞观年间,他考中进士,任著作佐郎,承袭父亲的封爵。

兄弟间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朝廷召他任太子司议郎,逐步升官至吏部侍郎。

高丽反叛时,皇帝诏令李责力任氵贝江道大总管,郝处俊任副总管。

军队到了贼人境内,还未列阵,贼人突然袭来,全军都张皇失措。

那时,郝处俊正靠在胡床上,他是个胖子,安然地坐着吃东西,同时秘密派精锐部队迎击,贼人退去,大家都认为他有胆略。

郝处俊入朝被任命为东台侍郎。

那时僧人卢伽逸多会炼丹,说(吃了后)“可以延年益寿”。

高宗打算服用,郝处俊谏阻道:“人寿长短,是天所定,异域的药剂,怎能贸然服用?以前先帝诏令僧人那罗迩娑寐根据其配方炼制秘剂,取用灵花怪石,炼了一年才炼好。

先帝服用后,不久就病重了,医生不知该怎么办,大臣们请求公开杀了僧人(示众),有人认为这样做会被(让)夷狄取笑,所以这事没有执行。

前车之鉴不远,请陛下深思。

”高宗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上元初年,高宗皇帝在翔鸾阁大宴群臣,那时赤县与太常的音乐演出班子分东西朋,皇帝诏令雍王李贤掌握东朋,令周王李显掌握西朋,要他们比赛角胜。

郝处俊劝说:“礼之所以教育孩子不说谎,是担心孩子们会生出欺诈之心。

现在两位王还很年轻,意志品德尚未定型,就让他们聚朋结党,相互夸示,这不是教导仁义、表现雍容和祥的办法。

”皇帝于是即刻制止,并感叹说:“处俊有远见卓识,不是一般臣子能比得上的。

”皇帝体弱多病,想退位给武后执政,郝处俊劝谏说:“过去魏文帝曾制定法令,皇帝驾崩,不允许皇后临朝监管国政。

如今陛下为什么身体还健康就要传位给天后呢?天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陛下应该谨守李家宗庙,传给子孙,不应该将国家送给他人,使自己宗室沦丧。

”传位之事就此作罢。

(郝处俊)开耀元年死去,享年七十五岁。

皇帝哀叹他的忠心赤诚,为他在光顺门举哀,用少牢祭奠,送治丧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令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其入葬事宜。

其子郝北叟再三辞谢,皇帝没有听从。

裴炎为此禀告皇帝:“处俊病危时,委托臣说:‘活着时没能做有益于国家的事,死了不要麻烦浪费,凡是皇上下诏赏赐的,希望一概(全都)推掉。

’”皇帝听了后凄然动容,为酬答他的愿望,只送了治丧之物。

郝处俊天性诚朴不多话,其貌不扬,然而有事时敢于直言,自从主持政事以来,在皇帝面前谆谆议论,定要引经据典,凡有所规劝献策,都不越大臣之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田弘正,本名兴。

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

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

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

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

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马矣,乃召弘正署.其旧职。

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宾僚参佐,请之于朝。

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

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

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

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

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

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

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

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B.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C.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D.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答案】D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署”“权”均表示暂代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管辖地巡查督导,“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职或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答案】C【解析】“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

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

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

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

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家属等一起遇害。

【答案】D【解析】D项,叛乱原因不对,叛乱的也不是“魏州士兵”,而是镇州三军。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