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专题十二课外文言文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助考训练)++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
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
桷⑤恶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黄门公: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
②南迁:贬谪到南方。
③梧藤:梧州、藤州。
④鬻(yù):卖。
⑤觕(cū):同“粗”。
⑥饮酒但饮湿:饮酒只是饮它的水分,不用品味它的味道如何。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解衣欲睡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民亦未寝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共买食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尔尚欲咀嚼耶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小闻在读甲文时发现其句式、节奏等方面很有特点,有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请你试着帮他表达出来。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一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知能优化训练新人教版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一、(2024天津)(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田间,田地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行拂.乱其所为拂:违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告知,了解、明白。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C.空乏其身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同“横”,梗塞、不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验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概磅礴,对今日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分析不当,证明的是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都曾经受过一番艰苦磨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徵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
”上曰:“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选自《资治通鉴》):指唐太宗。
②贾(gǔ)胡:胡商。
中考语文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一、课外阅读(2022·湖北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池记曾巩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①之墨池者苟伯子①《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①,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①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①,而又尝自休①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注释】①曾巩: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①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书圣”。
①荀伯子:南朝宋人。
①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人称“草圣”。
①极:至,达。
①徜徉肆恣:尽情游览。
①休:停留。
①章:通“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B.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C.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D.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羲之之书晚乃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B.此为其.故迹其真.无马邪(《马说》)C.书.“晋王右军墨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4.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对你学习书法有什么启示?(2022·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原卷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9年中考广西北部湾卷】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__________(2)又欲.作“推”字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二、【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语文中考】2019中考语文高频考点突破: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

史,即作者。
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树林阴翳(阴影) C.宣上恩德(宣扬)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论语>十二章》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解释为“喜欢、喜爱”。(2)句中的“则”, 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如《岳阳楼记》中的“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陈太丘与友期 行》中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句子中的“则”解释为“连词,就。” 2.答案 不只是打猎,许多事情都这样。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抓关键词“独”(唯独,只是)、“尽然”(完 全是这样),然后再将句子中的每个词进行对照翻译,最后进行整合、调整,做到语言准确、通 顺、流畅。
3.答案 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得良狗助猎。由此得到的启示是:要想获得成 功,就必须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找原因、谈启示的问题一定要紧密联
系原文,文章中的“好猎者”从“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矣”,这一巨变暗 示我们可从“变化”入手,抓住关键句子“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及“狗良则数得兽 矣”,得出结论——“得良狗助猎”,并由此提炼出启示的要点——“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齐人有好猎者 好:
(2)狗良则数得兽矣
则: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2021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21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造白糖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那么信来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①粘手那么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别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
③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二、【2021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忧,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4.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2〕木小不堪.也〔______〕〔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4〕乃.尽湿之〔______〕5.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6.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忧。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专题12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年中考各省市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山东济南市长清区·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论人才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①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②,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
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注释】①责:苛求。
②物议: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
3.本文引用了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请结合选文内容闸述陆贽对人才的看法。
【2021·山东济南市中区·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之楚张仪之楚,贫。
舍人①怒而归。
张仪曰:“子必以衣冠之敝,故欲归。
子待我为子见楚王。
”当是之时,南后、郑袖贵于楚。
张子见楚王,楚王不说。
张子曰:“王无所用臣,臣请北见晋君。
”楚王曰:“诺。
”张子曰:“王无求于晋国乎?”王曰:“黄金珠玑犀象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张子曰:“王徒不好色耳?”王曰:“何也?”张子曰:“彼郑、周③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④,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
”楚王曰:“楚,僻陋之国也,未尝见中国⑤之女如此其美也。
”乃资之以珠玉。
南后、郑袖闻之大恐,令人谓张子曰:“妾闻将军之晋国,偶有金千斤,进之左右,以供刍秣⑥。
”郑袖亦以金五百斤。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舍人:随从。
②黄金珠玑犀象:黄金、珍珠、玑珠、犀革、象牙。
③郑、周:晋国的属国。
④衢闾:大街巷口。
⑤中国:中原。
⑥刍秣:牛马的饲料。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舍人怒而归./归:回去 B .楚王不说./说:说话 C .南后、郑袖闻之大恐./恐:担心,害怕 D .偶.有金千斤/偶:同“我”5.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技法一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5
①读全文,知内容;②扣语境,推句意;③想课 内,推词义。
(2)栖息,停留
答题建议:
(1)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
①留:人名、地名、官名、国名、年号等; 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②删:无实义的文言虚词;③补:省略句中的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
省略成分;④换:现代汉语双音节词;⑤调:倒 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
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 C.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1
知识梳理 易错辨析 试题精选 中考链接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A )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 而捕之 ④己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 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3
知识梳理 易错辨析 试题精选 中考链接
三、(2019上海)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①独游, 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 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 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 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 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②疃:村庄。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 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 翻译文言句子
【考查方向】 1.翻译下面句子。(2019、2018、2017) 2.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5)
【方法技巧】 首先要弄清句中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
最后根据翻译方法进行翻译。 翻译时可按照常用的“删、留、补、调、换”等方法译出句子能使
【考查方向】 1.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7)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冈”中“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015)
要将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文言词语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解释, 根据该词在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解释,以句子前后语句通畅、意义明 白准确为标准。课外的文言词语,要联系在课本中学过的该词的用法推断词 义。
物,分析时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其他人物。 4.典型事例:典型事例往往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特点。 5.作者的评价: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考点五 内容归纳与分析
【考查方向】 1.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2019) 2.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2017) 3.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 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2016) 4.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015)
【方法技巧】 解答内容归纳与分析这类题要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写作意图、文章中心以及文章的脉络层次、写作特点等。如果涉及人物和 事件还必须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考点二 特殊文言句式
【考查方向】 1.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019) 2.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018) 【方法技巧】
1.熟练掌握四种常见特殊文言句式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标 志性词语。
2.复习文言文时,归纳整理每篇文章中的特殊句式。 3.多做此类题目的练习,总结规律,举一反三。
用直译的尽量直译,实在不能直译的可以意译。要遵循“信”“达”“雅” 的翻译原则,将词语的意思落实到位。
考点四 分析人物形象
【考查方向】 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018)
【方法技巧】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 1.人物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 2.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3.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些文章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
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考点一 词语理解
【考查方向】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017)
【考查方向】 1.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 的一项是(2019) 2.下列句子与“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8)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