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时2)实战演练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2文言文阅读

中考二轮讲练测专题12:文言文阅读(讲案)一讲考点——考点梳理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教材篇目为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题目为5小题左右,分值10分左右。
主要考查学生朗读能力、字词句理解能力、信息捕捉能力、概括能力、分析与鉴赏能力等基本文言文阅读能力。
整体考查要求从基础知识到能力提升,从而评价学生对古文的阅读水平,以此提高古文化素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综观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见题型,主要考点具体如下:(一)句读停顿。
句读停顿,即划分朗读节奏,分散文句和诗句。
散文句按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根据句意用现代汉语来分析主谓宾成分,据此判断节奏的划分,或根据句子中词语之间意义联系的紧密程度来判断。
诗律则要按格律来判断节奏,如七言是“四三”或“二二三”,五言是“二三”或“二一二”。
词曲句子按散文句的划分来判断。
(二)字词理解。
字词理解,除了了解文言常用虚实词本身的意义以后,还要了解文言字词的一些特殊用法和语法现象。
(1)通假字。
古今通假,就是这两上字互相通用,读音相同相近,并没有意义的联系。
如“选贤与能”,“与”通“举”。
(2)一词多义。
这在古汉语中是常见的,因为古汉语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义项。
但它们之间又往往是有关联的,一般由本义转移至引申义。
如:间:①中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②介入、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③隔开。
“遂与外人间隔”④掺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⑤秘密,暗中。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有些实词会因一定的表达需要,在句中改变它原来的词性。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名词作动词。
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本是名词“鞭子”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②名词作状语。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③动词作名词。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出”、“入”动词活用为名词“出产的东西”。
④形容词作名词。
如“披坚执锐”中的“坚”、“锐”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坚硬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2018中考语文冲刺专项小卷提升练案(2017真题)专题二十二 文言文 小卷狂练2 有答案 容美纪游 鱼我所欲也

2017中考语文全国真题分类专项练习小卷及反思提升练案总复习专题训练二十二阅读理解:文言文小卷狂练(二)2018年5月时间:40分钟总分:35分【真题演练】一、容美纪游(节选)①◆顾彩①二十九日,大雨。
龙江水涨,臵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
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网截江,度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倾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百无一空 A 。
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蟆。
虽可笑,然亦奇观。
②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爚②,走 B 下方,时发震雷撼墙壁。
大雨倏过,西风骤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
俄倾,屹立如奇峰,东西则霁矣。
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③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③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路坦如康庄④,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草中多獐鹿,狎不避人, C 少亭台为点缀耳。
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里,石礛⑤嶙峋,下马策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
【注释】①《容美纪游》是清初戏曲作家顾彩游历鄂西容美土司地区的一部游记作品。
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
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峰,长阳大部,建始、石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
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
“纪”通“记”。
②煜爚:yù yuè光耀灿烂。
③牖:yǒu 窗户。
④康庄:平坦而四通八达。
⑤礛:jiān 磨玉的砺石。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度()霁()策()浴()7 .请将“于”“者”“但”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
(3分)(A) 百无一空 (B) 走下方 (C) 少亭台为点缀耳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助考训练)++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
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
桷⑤恶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黄门公: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
②南迁:贬谪到南方。
③梧藤:梧州、藤州。
④鬻(yù):卖。
⑤觕(cū):同“粗”。
⑥饮酒但饮湿:饮酒只是饮它的水分,不用品味它的味道如何。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解衣欲睡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民亦未寝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共买食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尔尚欲咀嚼耶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小闻在读甲文时发现其句式、节奏等方面很有特点,有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请你试着帮他表达出来。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一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知能优化训练新人教版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一、(2024天津)(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田间,田地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行拂.乱其所为拂:违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告知,了解、明白。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C.空乏其身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同“横”,梗塞、不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验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概磅礴,对今日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分析不当,证明的是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都曾经受过一番艰苦磨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徵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
”上曰:“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选自《资治通鉴》):指唐太宗。
②贾(gǔ)胡:胡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别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降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别见其喜怒声XXX之异。
别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别讲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荐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降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别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别能淫,贫贱别能移,威武别能屈。
(《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降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具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具人立志求学,竟然还别如四川边境上这个穷和尚吗?③富贵别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别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别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别偏听偏信,善于讲服不人;②亲民;③别慕名利;④说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常对文言词语的积存并结合句意明白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别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知道句子的意思,依照句子的意思能够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别知道的时候,也可依照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适应句式等断句。
配套K12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2课时学案

文言文阅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采访使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
开元末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太祖怒甚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1文言文阅读二(一)随堂练(一)1.①到②往、到③只,不过2.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断句: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
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4.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作子女的表率。
(二) 1.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1、①文雅②得到(正确的方法)③少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
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
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
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
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4.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
(二)课后练:(一)劝告②图谋③累及2.断句: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
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精品】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第1篇 《论语》十二章(统编教材七上第11课)

1.时.习 时:__按__时________ 译句:_按__时__温__习_________ 2.不亦说.乎 说:_同__“__悦_”__,__愉__快________ 译句:_不__是__很_愉__快__吗__?________ 3.愠:_生__气__,__恼_怒________ 4.君子:_指__有__才_德__的__人________
3.译文: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 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理解: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4.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理解:这则语录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 贱而坚守“义”。孔子并不绝对排斥富贵,并且他还认为富贵是人们正常的欲求,但如 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仁者、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注:①《诗》云:此指《诗经·卫风·淇澳》。②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③菉: 通“绿”。 ④猗猗:美丽茂盛的样子。⑤斐:文质彬彬的样子。⑥如切如磋:如同对 骨角进行切割磋光一样。⑦如琢如磨:如同对玉石进行雕琢打磨一样。⑧瑟兮 兮:庄 矜威武的样子。瑟,庄矜的样子。 (xiàn),威武的样子。⑨赫兮咺兮:威仪显著的样子。 ⑩道:说,言。⑪恂慄:戒惧的样子。
5.译文: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理解: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 他自己。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 会。
【答案】 注意不要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割裂开来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传送;D.动词,学习∕动词,听从。
江苏省海安县中考语文 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二教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二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口技》一课。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培养迁移能力。
复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培养迁移能力。
复习时数: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善.口技:会.宾客:施.八尺屏障:但.闻:少顷..:犬吠.:惊觉.:欠伸..:呓语..:既而..:当是.时:叱:一时..:众妙毕.备:未几..:意.少舒..:俄而..:力拉..崩倒:百千齐作.:曳.屋许许..声: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辨析词义。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以为妙绝.群响毕绝.众妙毕.备布衣毕.升吾与汝毕.力平险宾客意.少舒醉翁之意.不在酒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有仙则名.3.划分句子的停顿。
不能名.其一处也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皆指.目陈胜高可二黍许.曳屋许许..声众宾团坐.满坐.寂然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再读课文并识记重要实词和虚词的词义。
四、课堂迁移训练。
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见一人荷竹簏,牵巨犬二。
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
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便令跨座。
安置已,叱犬疾奔。
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
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
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注释:泺口:地名竹簏:用竹子编的圆形容器。
学解马作诸剧:学着松开缰绳,扮演种种马戏动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荷.竹簏高尺余.叱.犬疾奔安置已.2.下列选项中有词类活用这一语法现象的一项是()A. 牵巨犬二B. 又以小锦鞯被犬身C. 跪拜起立,灵变无讹D. 跨犬从之3.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4.本文采用了手法,描写的重点是木雕的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时2)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齐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
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
”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②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吾臣有檀子③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④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将以照千里,岂特⑤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⑥而去。
【注释】①会田:聚会打猎,常指两国以盛兵相向。
②乘:兵车。
包括一车四马。
③檀子:人名。
下文“朌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
④泗上:泗水之滨。
⑤特:仅,只。
⑥怿:高兴,快乐。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魏惠王惭不怿而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内容分析:齐威王心中的宝物是什么?由此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君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靖郭君①将城薛②,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③:“毋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④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客有于此⑤。
”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亡,更言之。
”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阴⑥,奚以薛为?君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善。
”乃辍城薛。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靖郭君:即田婴,齐威王之子,初为齐将,后升齐相,号靖郭君。
②将城薛:将要修筑薛地的城墙。
③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官吏。
④三言:三个字。
⑤有于此:留于此,犹言留在这里继续说。
⑥阴:庇护,荫庇。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两处)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短文中门客运用了怎样的劝谏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门客是怎样劝说靖郭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游虎丘小记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管弦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作者:李流芳。
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管弦笙歌:指奏乐唱歌。
③钓月矶:虎丘山顶的一块岩石。
④风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两处)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采用________的写法,记述了两次游虎丘见其本色的经历,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情怀。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
且赵之于燕、齐,隐蔽③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
②却:退。
③隐蔽:指屏障。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两处)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选文内容看,苏秦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②握固,自分③失手必坠深渊。
过者告曰:“毋怖,第④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⑤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⑥,执一隅以自矜严⑦者,视此省哉!【注释】①楯:栏杆上的横木。
②兢兢:战战兢兢,害怕的样子。
③自分:料想。
④第:只管。
⑤哂:嘲笑。
⑥沉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
⑦自矜严:矜持自负。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两处)久之力惫失手坠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短文寓意深刻,读完文章你得到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魏惠王惭/不怿而去2.我有个叫种首的大臣,派他去防备盗贼,就能出现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
3.从齐威王列举朝中贤臣受任一方并发挥重大作用的例子,可见齐威王心中的宝物是人才(贤臣)。
由此看出齐威王是一位重视人才(善用人才)的国君。
二、1.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2.(如果)你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还是没有用啊。
3.示例1:门客运用比喻说理的劝谏方式,将薛地比喻成海里的大鱼,将齐国比喻成水,薛地离开齐国就好比鱼离开水,即使城墙再高也无用,以此方式成功劝说靖郭君。
示例2:门客运用类比说理的方式,用海里大鱼和水的关系与薛地和齐国的关系相类比,让靖郭君明白薛地需要齐国庇佑的道理,从而成功劝说靖郭君。
三、1.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2.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独自前往合我心意。
3.对比闲适宁静四、1.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2.现在赵国对于齐国和楚国来说,是遮蔽与保障;就如牙齿有嘴唇一样,没有了嘴唇,牙齿会寒冷。
3.示例: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
五、1.久之/力惫/失手坠地2.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长时间为难自己呢!3.不要凭空猜想,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要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