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御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敦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30.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成现代汉语。

3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详写了吕蒙学习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通过吕蒙的惊人长进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B.本文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C.本文善于运用对比,通过“蒙辞以军中多务”与“蒙乃始就学”对比,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成功。

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生动传神,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心理。

【答案】30.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31.A【解析】3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本文详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吕蒙学习”这个片段是略写。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新题赏析题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④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涓人:宫中管打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

④能:能出高价。

1、【甲】【乙】两文中最能表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话是哪一句?12、【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有什么不同。

题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林嗣环《口技》)【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⑤扣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语文】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群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XXX黄者别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别上别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个儿的话讲讲橄榄为啥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讲明啥?【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群仍然是青群的,因此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依照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因此,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明白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缘故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群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算是:橄榄即使熟了,颜群仍然是青群的,因此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讲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群仍然是青群的,因此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似乎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依照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明白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明白文章内容的能力。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

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

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苏轼《养生》)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

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

爵,古代的酒器。

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

③奉传:恭敬地传播。

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

⑤佚(yì):安逸,舒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分以.养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不闻.机杼声C.夫已饥而食.虽有嘉肴,弗食.1D.晚食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3.【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活板》) 【乙】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1)①释舟楫之安:
②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2)①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3)①稍葺而新之:
②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雨 雪 之 朝 风 月 之 夕 予 未 尝 不 在 客 未 尝 不 从。
3.请借助小贴士,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要注意语意完整、通顺。
小贴士:
背:参照成语“背井离乡”,可推测其含义。
观:回顾“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可知其义。
适:①〈动〉适应,顺从。②〈动〉出嫁,嫁。③〈动〉往,到。④〈形〉适宜,舒适。⑤〈副〉恰好。⑥〈副〉刚才。(摘自《古汉语词典》)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4.请认真品读下列语句,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中苏轼的“乐”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谈到的“乐”有何不同。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自 余 读 书 山 艇 子 辄 留 小 舟 于 池 中 月 夜 夜 夜 出
3.本文多用叠词和四字句,意蕴丰富。参考示例,为文中画波浪线句作批注。
示例:舟子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
批注:“丁丁”指像鸟啄食般的敲击竹篙的声音,清亮短促,写舟子催促他们回去就寝的急切,极富画面感。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④。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③连月不开________④春和景明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 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

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

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

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②宴酣之乐________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________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至于负者歌于途/其节见于艰危B. 醒能述以文/属予作文以记之C. 禽鸟知山林之乐/食之末必不佳D. 泉香而酒洌/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分评卷人(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

(共11分)335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

(2分)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2分)得分评卷人(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

(共4分)3357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

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

(2分)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得分评卷人(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

(共8分)38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

(3分)①食马者...()②策.之不以其道()③才美不外见...()④执策.而临之()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

(3分)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得分评卷人(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8—19题。

(共5分)3826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行)之而后艰.(知道艰难),乌有..(哪有)不行而知者乎?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攀登);谈沧溟..(海洋)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商贩)之一瞥;观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吃)。

(魏源《海国图志》)18.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短文阐述的道理。

(2分)19.“知山”“知海”“知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请各用原文中的1个字回答。

(3分)(1)“知山”在于();(2)“知海”在于();(3)“知味”在于()。

得分评卷人(6) 阅读宋朝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卷21》中的两则记录(有改动),回答18—19题。

(共5分)3900《地震》:登州巨嵎山,下临大海。

其山有时震动,山之大石皆颓入海中,如此已五十余年。

土人始而恐,稍益习之,今皆以为常。

《旋风》:熙宁九年,旋风经武城县城,官舍民居略(全)尽,悉卷入云中。

卷去复坠地,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

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18.说说划线句的大概意思。

(2分)19.古人曾以“欲以区区愚民之智,穷究至理,不其难哉”表达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恐惧,请你以当代中学生的身份,说几句激励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话。

(3分。

40-50字)(11)阅读文言短文《捕鼠》,回答22-23题。

(4分)1665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

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he何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你)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我垣墉.(yuan城墙),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明]·刘基《郁里子》)22.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①“其子患之”的“之”是指②“有鼠之祸”是2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得分评卷人(13)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20—21题。

(共4分)2309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

臣请献一朝⑤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⑥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二》)[注释]①比:接连。

②三旦:三天。

③莫:没有。

④还:通假字,通“旋”,旋转,绕圈子。

⑤朝:早晨,也指一天。

⑥一旦:一天,这里指“一会儿”的意思。

20、“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请引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21、本文所说明的道理与《马说》一文有什么相通之处?(2分)(16)综合阅读(40分)2855(一)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10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②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文10、《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

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

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

”,应该用(?)结束。

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8分)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籍。

③庵:茅草小屋。

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①或.依林木之下②虽.死犹存③负.笈从师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4、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阅读《纪昌学射》,回答23-24题(4分)2898甘蝇,古之善射者,彀(拉)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眼角)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馀物,皆小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23.从纪昌学射的经历猜测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的技艺是怎样练成的?(2分)24.纪昌学射的故事给你有什么启发?(2分)八年级文言文答案(1)15.鞋子,两顿(次),挂在腰间,羡慕。

(4分,每个1分)16.仆人拿着热水来给我浇洗,又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我才暖和过来。

(3分,意对即可)17.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分)18.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比作者当时强多了,应该好好珍惜,不与同学比吃穿,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

(2分,意思对即可)(2)(共4分)19.大家害怕何充的话得罪了有权势的王家兄弟,很为他担心。

(2分,意对即可)20.何充。

因为他正直敢言,不畏权势,刚正不阿。

(2分,意对即可)(3)(共8分)15.①喂养马的人②驱使,驱赶③不能显现出来④鞭子(共3分,对1个得1分,得满3分为止)16.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3分。

意对即可,个别字词不到位的可以不扣分)1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分。

答“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的也算对)(4)(共5分)18.不设统一答案。

参考:阐明“只有亲自接触事物才能了解事物”的道理。

(2分,意对即可)19.依次是“足”、“瞥”、“啜”。

(3分,1字1分)(6)5分18.当地人一开始很害怕,后来慢慢熟悉了(地震的情形),现在都习以为常了。

(2分。

不是翻译,不苛求字词理解的准确,说出大概意思即可给满分)19.略。

(3分。

语言要符合科学精神,要有激励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积极立意)(11)(共4分。

)22.①其鸡亦尽。

②窃吾食,毁吾衣,穿我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2分。

每句1分。

)23.处事和用人都要分清主次轻重、权衡利害得失。

(2分。

意思对即可。

)(13)(4分)20、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2分)21、都说明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观点。

也可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如仅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一句扣1分。

(2分。

意对即可。

)(16)8、B(2分)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文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1、答:此题为开放题。

问而后答,一锤定音;用问号,发人深省。

17、(1)喜欢、爱好(2)用笔(3)超过(4)通“借”(2分。

答对两个给1分。

意思对即可。

)(20)23.坚持不懈勤奋的练习。

24.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