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时2实战演练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2文言文阅读

中考二轮讲练测专题12:文言文阅读(讲案)一讲考点——考点梳理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教材篇目为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题目为5小题左右,分值10分左右。
主要考查学生朗读能力、字词句理解能力、信息捕捉能力、概括能力、分析与鉴赏能力等基本文言文阅读能力。
整体考查要求从基础知识到能力提升,从而评价学生对古文的阅读水平,以此提高古文化素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综观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见题型,主要考点具体如下:(一)句读停顿。
句读停顿,即划分朗读节奏,分散文句和诗句。
散文句按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根据句意用现代汉语来分析主谓宾成分,据此判断节奏的划分,或根据句子中词语之间意义联系的紧密程度来判断。
诗律则要按格律来判断节奏,如七言是“四三”或“二二三”,五言是“二三”或“二一二”。
词曲句子按散文句的划分来判断。
(二)字词理解。
字词理解,除了了解文言常用虚实词本身的意义以后,还要了解文言字词的一些特殊用法和语法现象。
(1)通假字。
古今通假,就是这两上字互相通用,读音相同相近,并没有意义的联系。
如“选贤与能”,“与”通“举”。
(2)一词多义。
这在古汉语中是常见的,因为古汉语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义项。
但它们之间又往往是有关联的,一般由本义转移至引申义。
如:间:①中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②介入、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③隔开。
“遂与外人间隔”④掺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⑤秘密,暗中。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有些实词会因一定的表达需要,在句中改变它原来的词性。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名词作动词。
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本是名词“鞭子”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②名词作状语。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③动词作名词。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出”、“入”动词活用为名词“出产的东西”。
④形容词作名词。
如“披坚执锐”中的“坚”、“锐”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坚硬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2018中考语文冲刺专项小卷提升练案(2017真题)专题二十二 文言文 小卷狂练2 有答案 容美纪游 鱼我所欲也

2017中考语文全国真题分类专项练习小卷及反思提升练案总复习专题训练二十二阅读理解:文言文小卷狂练(二)2018年5月时间:40分钟总分:35分【真题演练】一、容美纪游(节选)①◆顾彩①二十九日,大雨。
龙江水涨,臵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
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网截江,度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倾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百无一空 A 。
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蟆。
虽可笑,然亦奇观。
②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爚②,走 B 下方,时发震雷撼墙壁。
大雨倏过,西风骤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
俄倾,屹立如奇峰,东西则霁矣。
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③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③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路坦如康庄④,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草中多獐鹿,狎不避人, C 少亭台为点缀耳。
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里,石礛⑤嶙峋,下马策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
【注释】①《容美纪游》是清初戏曲作家顾彩游历鄂西容美土司地区的一部游记作品。
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
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峰,长阳大部,建始、石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
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
“纪”通“记”。
②煜爚:yù yuè光耀灿烂。
③牖:yǒu 窗户。
④康庄:平坦而四通八达。
⑤礛:jiān 磨玉的砺石。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度()霁()策()浴()7 .请将“于”“者”“但”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
(3分)(A) 百无一空 (B) 走下方 (C) 少亭台为点缀耳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助考训练)++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
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
桷⑤恶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黄门公: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
②南迁:贬谪到南方。
③梧藤:梧州、藤州。
④鬻(yù):卖。
⑤觕(cū):同“粗”。
⑥饮酒但饮湿:饮酒只是饮它的水分,不用品味它的味道如何。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解衣欲睡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民亦未寝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共买食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尔尚欲咀嚼耶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小闻在读甲文时发现其句式、节奏等方面很有特点,有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请你试着帮他表达出来。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二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二学案(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二学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二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二学习目标:1.复习《口技》一课。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3.培养迁移能力。
学习过程:一、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预习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善.口技:会.宾客:施.八尺屏障:但.闻:少顷..:犬吠.:惊觉.:欠伸..:呓语..:既而..:当是.时: 叱:一时..:众妙毕.备: 未几..:意.少舒..:俄而..:力拉..崩倒:百千齐作.:曳.屋许许..声: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
辨析词义。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以为妙绝.群响毕绝.众妙毕.备布衣毕.升吾与汝毕.力平险宾客意.少舒醉翁之意.不在酒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有仙则名.3。
划分句子的停顿。
不能名.其一处也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皆指.目陈胜高可二黍许.曳屋许许..声众宾团坐.满坐.寂然3.划分句子的停顿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再次朗读课文及记忆文中重要词语的词义.二、课堂迁移训练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见一人荷竹簏,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
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便令跨座。
安置已,叱犬疾奔。
中考语文复习练测课件 第二部分 阅读与赏析 素养综合练测十二 文言文阅读(二)

【乙】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 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 ①,多所像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③。猿鸣至 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节选自袁山松《宜都记》) 【注释】 形体和状态。 ①形容: 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②多所像类冬:春之交。 ③冬春:
分)
A.行天下之大道
录毕,走送之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
【解D.析岂】不A.诚结大构丈助夫词哉,臣“诚的知”不/第如三徐人公称美代词,代指书 的主人;B.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兼词,于此,在那 里;C.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居然;D.都是副 词,真正,确实。Biblioteka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军中以是服同敞。
军中(的将士)因此很佩服同敞。 (2)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经过四十几天,穿戴整齐后去受刑,脸色一点儿也 不5.改【变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
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 然自若,与瞿式耜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 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 (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 的影子。
(如2)富果民)富出人,都民出皆了动城摇,,民吾心谁一与定守会?动摇,谁和我一 起守城呢?
3.用/“/”划分/ 朗读节奏。(2分) (1)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 (2)富民争出避水。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醉翁亭记》

12.醉翁亭记欧阳修9上第12课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別号来命名。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配套K12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2课时学案

文言文阅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采访使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
开元末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太祖怒甚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1文言文阅读二(一)随堂练(一)1.①到②往、到③只,不过2.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断句: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
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4.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作子女的表率。
(二) 1.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1、①文雅②得到(正确的方法)③少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
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
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
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
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4.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
(二)课后练:(一)劝告②图谋③累及2.断句: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
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教案课时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教案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分析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
4.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
4.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特殊句式的识别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讲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构成和阅读策略。
3. 讲解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掌握实词、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4. 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识别和理解特殊句式。
5. 课堂练习:提供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分析。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知识,整理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
2. 完成课后文言文阅读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3. 推荐学生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增强文言文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文言文实例讲解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文言文阅读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教材。
2. 辅助材料: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经典文言文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中门客运用了怎样的劝谏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门客是怎样劝说靖郭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游虎丘小记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管弦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
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
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作者:李流芳.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管弦笙歌:指奏乐唱歌.③钓月矶:虎丘山顶的一块岩石.④风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采用________的写法,记述了两次游虎丘见其本色的经历,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情怀.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燕、齐,隐蔽③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内容看,苏秦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②握固,自分③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④
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⑤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⑥,执一隅以自矜严⑦者,视此省哉!
【注释】①楯:栏杆上的横木.②兢兢:战战兢兢,害怕的样子.③自分:料想.④第:只管.⑤哂:嘲笑.⑥沉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⑦自矜严:矜持自负.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短文寓意深刻,读完文章你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魏惠王惭/不怿而去
2.我有个叫种首的大臣,派他去防备盗贼,就能出现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
3.从齐威王列举朝中贤臣受任一方并发挥重大作用的例子,可见齐威王心中的宝物是人才(贤臣).由此看出齐威王是一位重视人才(善用人才)的国君.
二、
1.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2.(如果)你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还是没有用啊.
3.示例1:门客运用比喻说理的劝谏方式,将薛地比喻成海里的大鱼,将齐国比喻成水,薛地离开齐国就好比鱼离开水,即使城墙再高也无用,以此方式成功劝说靖郭君.
示例2:门客运用类比说理的方式,用海里大鱼和水的关系与薛地和齐国的关系相类比,让靖郭君明白薛地需要齐国庇佑的道理,从而成功劝说靖郭君.
三、
1.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2.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独自前往合我心意.
3.对比闲适宁静
四、
1.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2.现在赵国对于齐国和楚国来说,是遮蔽与保障;就如牙齿有嘴唇一样,没有了嘴唇,牙齿会寒冷. 3.示例: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
五、
1.久之/力惫/失手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