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助考训练)++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
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
桷⑤恶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黄门公: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
②南迁:贬谪到南方。
③梧藤:梧州、藤州。
④鬻(yù):卖。
⑤觕(cū):同“粗”。
⑥饮酒但饮湿:饮酒只是饮它的水分,不用品味它的味道如何。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解衣欲睡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民亦未寝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共买食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尔尚欲咀嚼耶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小闻在读甲文时发现其句式、节奏等方面很有特点,有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请你试着帮他表达出来。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专题12 文言文比较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2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四川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书巢记》(陆游)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客有问曰:“今子幸有屋以居,牗户墙垣,犹之①比屋②也,而谓之巢,何?”陆子曰:“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③,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之:到。
②比屋:邻屋。
③觌(dí):相见。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因为)B.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置:放弃)C.既.入又不能出(既:已经)D.信.乎其似巢也(信:确实)2.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B.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C.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D.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今子幸有屋以居,牗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4.甲文中提到“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请结合文本分析,甲乙两文中读书的益处有何不同。
(二)(2022春·广西南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一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知能优化训练新人教版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一、(2024天津)(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田间,田地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行拂.乱其所为拂:违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告知,了解、明白。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C.空乏其身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同“横”,梗塞、不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验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概磅礴,对今日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分析不当,证明的是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都曾经受过一番艰苦磨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徵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
”上曰:“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选自《资治通鉴》):指唐太宗。
②贾(gǔ)胡:胡商。
中考语文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一、课外阅读(2022·湖北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池记曾巩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①之墨池者苟伯子①《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①,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①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①,而又尝自休①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注释】①曾巩: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①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书圣”。
①荀伯子:南朝宋人。
①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人称“草圣”。
①极:至,达。
①徜徉肆恣:尽情游览。
①休:停留。
①章:通“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B.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C.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D.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羲之之书晚乃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B.此为其.故迹其真.无马邪(《马说》)C.书.“晋王右军墨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4.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对你学习书法有什么启示?(2022·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2021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21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造白糖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那么信来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①粘手那么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别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
③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二、【2021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忧,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4.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2〕木小不堪.也〔______〕〔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4〕乃.尽湿之〔______〕5.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6.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忧。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专题12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年中考各省市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山东济南市长清区·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论人才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①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②,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
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注释】①责:苛求。
②物议: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
3.本文引用了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请结合选文内容闸述陆贽对人才的看法。
【2021·山东济南市中区·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之楚张仪之楚,贫。
舍人①怒而归。
张仪曰:“子必以衣冠之敝,故欲归。
子待我为子见楚王。
”当是之时,南后、郑袖贵于楚。
张子见楚王,楚王不说。
张子曰:“王无所用臣,臣请北见晋君。
”楚王曰:“诺。
”张子曰:“王无求于晋国乎?”王曰:“黄金珠玑犀象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张子曰:“王徒不好色耳?”王曰:“何也?”张子曰:“彼郑、周③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④,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
”楚王曰:“楚,僻陋之国也,未尝见中国⑤之女如此其美也。
”乃资之以珠玉。
南后、郑袖闻之大恐,令人谓张子曰:“妾闻将军之晋国,偶有金千斤,进之左右,以供刍秣⑥。
”郑袖亦以金五百斤。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舍人:随从。
②黄金珠玑犀象:黄金、珍珠、玑珠、犀革、象牙。
③郑、周:晋国的属国。
④衢闾:大街巷口。
⑤中国:中原。
⑥刍秣:牛马的饲料。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舍人怒而归./归:回去 B .楚王不说./说:说话 C .南后、郑袖闻之大恐./恐:担心,害怕 D .偶.有金千斤/偶:同“我”5.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技法一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5
①读全文,知内容;②扣语境,推句意;③想课 内,推词义。
(2)栖息,停留
答题建议:
(1)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
①留:人名、地名、官名、国名、年号等; 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②删:无实义的文言虚词;③补:省略句中的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
省略成分;④换:现代汉语双音节词;⑤调:倒 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
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 C.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1
知识梳理 易错辨析 试题精选 中考链接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A )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 而捕之 ④己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 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3
知识梳理 易错辨析 试题精选 中考链接
三、(2019上海)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①独游, 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 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 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 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 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②疃:村庄。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 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中考语文 古诗词阅读 4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8.岳阳楼记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浮动动的光的像光跳像动的跳金动子的,静金静子的,月影静像静沉的入水月中影的像玉璧沉。入水中的 (玉5)不璧以。物喜,不以己悲。(课下注释)
不不因因外外物和物自和己自处境己的处变境化而的喜变悲化。 而喜悲。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
在在朝朝廷廷做官做,官则,为平则民为百平姓忧民虑百;姓被贬忧谪虑到;边远被地贬区谪做到地方边官远,地则替君 主区担做忧。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5)去.国怀乡
去:离离开开
(6)宠.辱偕忘
宠:荣荣耀耀
7.重点虚词
(1)乃.重修岳阳楼 连连词词,,于是于是,,就
就
(2)之属此居予则庙作岳堂文阳之.以楼高记则之.忧之大.其观民也代代件词助助词事,词词,代,,指的代这的指件这事
定定语语后置后的置标的志,标无志实,义 无
实义
(3)以属不予以.作20文20以物.记喜之介介连用词连词词来词,,,,因因表表为为目目的的,用,来
九年级(上册) 8.岳阳楼记(课标篇目)
北宋•范仲淹
考情:2022 岳阳与《梦溪笔谈》选段比较考查
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1)百废具兴 “具具 ”同“俱俱 ”,全全、、皆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属 ”同“嘱嘱 ”,嘱嘱托
托
2.古今异义 (1)越.明.年. 越:(古义)到到
明年:(古义)第第二二年年 (2)增其旧制. 制:(古义)规规模模 (3)属予作.文.以记之
摧:折折断断
(11)薄暮冥.冥. (12)去国.怀乡 (13)春和景.明 (14)沙鸥翔集. (15)锦.鳞.游泳 (16)郁.郁.青青 (17)静影沉璧.
冥冥:昏昏暗暗 国:指指国国都都 景:日日光光 集:停停息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篇目十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基础知识填空:1.统领全文的句子——————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3.表现陋室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
【陋室铭】【项脊轩志】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陋室铭》以“————————————————————”直接描绘陋室环境的清幽淡雅;《项脊轩志》写居室幽雅除直接描写外,还采用了————-的写法。
2. 《项脊轩志》和《陋室铭》所写内容和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陋室铭】【论语】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20XX年厦门【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和。
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2分)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 ”和“ ----------------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分)20XX年湖南常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6~21题。
(20分)(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暂凭杯酒长精神长: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3)谈笑有鸿儒鸿: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1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 B.二十三年/弃置身 C.苔痕/上阶绿 D.何/陋之有18.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诗是应和之作,刘禹锡与李白在扬州相遇时,李白有赠诗在先,刘禹锡用此诗相酬答。
B.甲诗虽有沉郁感伤,但也并不消极颓唐,结尾明显表露了豁达的襟怀和昂扬的意趣。
C.乙文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人的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
D.乙文手法多样,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
20.作者以“山”“水”为对象,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请你采用这样的句式,以“居室”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字数可以不受限制,但句意必须符合《陋室铭》的文意。
)(3分)21.唐宋时期,不少文人遭遇政治纷争,沦为“贬官”,贬官特有的身份和经历使他们的作品带上了特殊的文学印记,这在柳宗元、苏轼等名家的诗文中都有迹可寻。
刘禹锡写此诗此文时也是贬官,试从甲诗乙文和其他贬官诗文中探寻“贬官文学”的特点,得出一二结论。
篇目十四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对比阅读训练(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2分)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2分)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2分)18.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
每格l分) 19.B(2分)20.A(2分)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分。
“染”、“濯”、“妖”各0.5分)22.B(2分)23.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2分。
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24.洁身自好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爱莲说】【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1.两个语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2.两个语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20XX年东营【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注释①芊眠:茂密状。
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③盘簿:牢固状。
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
⑤叶:相合。
⑥隆:高。
⑦谅:确实。
⑧固:鄙视。
⑨取: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②穹石盘簿而埋根而: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亵:④甘冒霜而停雪停: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2分)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分)20XX年芜湖(三)(15分)【甲】《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