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局部段落文意的理解、概括和信息筛选、分析能 力。文本答题区间相对集中,从内容来看,先介绍太平府、临江府的不同地理位 置,再讲两府不同的民风民情,最后提出不同的治理策略,可谓实事求是,因地 制宜,一心为民。项经立足太平府“民贫”的特点而采取“身抚循之”的宽缓的 为政之策,着眼临江府“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的特点而实行“立捕 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的严厉的施政之策,恩威各有侧重,显示了项经的为政 智慧和对百姓的关爱。
③移治临江。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 无休居。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有删改)
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 分析其原因。
答案:因为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所以策略不同。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 重要地点,百姓贫穷,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项经用宽政抚民;临江百姓不安定 是由于土寇肆虐,所以项经用严政击寇。宽严不同的背后,都是项经对百姓的爱 护。
前面,巡行学舍,督促生员勤学戒惰,读书人的风气因此完全改变了。
命题角度3 分析概括事理和事件的原因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发另一事件的 条件。就文言文中某一行为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在备考中引起重视。这类题的命题角 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主要人物做某事成功的原因,有的要求概 括人们怀念主要人物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某种道理形成的理由,甚 至有的要求概括作者写作的理由。
答案:①刚直耿介;②谨遵礼数;③重视德行;④恪尽职守。
【参考译文】
陈选字士贤,台州临海人。明英宗天顺庚辰年参加礼部的考试(会 试),丘文庄看到他的文章,说:“这是个古代的君子啊。”把它评 为第一。陈选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罗一峰因为议论夺情起复一事 被贬谪,先生上奏章替他辩护。出京巡视江西,布政使和按察使穿着 便服进来拜见,先生说:“不对啊。臣子觐见国君,应该按照品级穿 好官服,(穿便装)把御史放在哪里呢?”还没有依法裁处,而贪官污 吏都闻风辞官。不久后担任南京提督学政,(选拔人才)全然以德行为 主。试卷上写着生员的姓名,不加以密封,说:“我都不信任自己 (指自己和考官),又凭什么被别人信任呢?”每次巡视属地留宿在学 宫中,生员们分房读书,夜里灯火晶亮,先生让人拿着两根蜡烛走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

④莳:移植。

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妻子..()②日.与对酌()③君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绩爱其真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2)C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相近结庐【答案】遂/相近/结庐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翻译:(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翻译:【答案】(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

(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答案】(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

(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二)阅读《晋文公攻原》,回答下列问题。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第1部分专题1七年级上册第1篇咏雪

第1部分专题1七年级上册第1篇咏雪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
第1篇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毕节考试说明:考试内容为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能借助平 时的积累,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原文鉴赏
原文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集会,和他子侄辈 公盐大欣 空 笑然中乐谢曰差。太:可即傅拟公“寒。大白雪兄”雪日无纷兄内奕纭女集女何曰,,所:与左似“儿将?女未军”讲若王论兄柳凝文子絮之义胡因妻。儿风也俄曰起。而:。雪“”骤撒公,的“谢哥傅人纷朗的大讲纭说女笑授扬:儿起诗扬“说来文的在:。。白空“她不雪中就不久像撒是如,什盐谢比雪么差安作下呢不大柳得?多哥絮大可谢”凭了以无这借,相奕时着太比的他风傅。女哥飞高儿哥舞”兴谢的。谢地道长”安说韫子太大:,
示例二:“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 感觉,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 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 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 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不好。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知识梳理
一、古今异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 儿子和女儿
二、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讲论文义: 文章的义理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欣然: 高兴的样子
(3)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所似: 像什么
拓展探究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 么? 【答案】示例一:“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 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 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 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020中考语文大一轮毕节专用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上册 第15篇

2020中考语文大一轮毕节专用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上册 第15篇
பைடு நூலகம்
3.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将军治军严明? 【答案】①军队训练有素,穿戴盔甲,兵器锋利,弓箭拉开;②军门管理严格, 即使是天子也不得长驱直入,必须下车行走。③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面 对天子,周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4.文中写“刘礼”“徐厉”两位将军有什么作用? 【答案】是为了衬托周亚夫的形象,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夫很久。
【中心概括】文章主要记叙了汉文帝去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这 样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
拓展探究 1.文中的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他是一位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2.“敬劳将军”一句表明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说明文帝是一位怎样的君 主? 【答案】表明文帝十分敬重周亚夫,并认为他是“真将军”。通过本文可以看出 文帝是一个心胸开阔,十分贤明的君主。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4.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 理解。 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 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
第15课 周亚夫军细柳
栏目 导航
原文鉴赏 拓展探究 备战演练
原文鉴赏
原文
译文
文乃祝门细上军已锐先天帝 以 : 柳 自 , 而 兵 驱 子兹之宗以,劳直之刃至且侯后正河以军驰细,,至徐六刘内备。入柳彀不!厉年礼守胡至,军弓得”,为亚。霸将,弩入为匈夫以军,。上将将奴为下士持先军及军大将骑吏满驱,,棘入军送被。曰军军门边,迎甲天:霸棘。军。,子“上;汉是祝守皇长到鞘到即文,兹周上驱了,了将帝朝侯亚亲直细开营驾后廷徐夫自入柳弓前到元委厉为去,军搭,。”六派为将慰将营箭不年宗将军劳军,,准,正军,军及只弓进匈官,驻队其见拉入奴刘驻军。属官满。大礼军细到下兵月先规为在柳了都都。行模将棘,霸骑披皇引侵军门以上着戴上导入,;防和马盔的的汉驻委备棘迎甲先人朝军派胡门送,行说边在河人的。刀引:“境霸内侵军不剑导皇。上郡扰营久出人上于;太。,来员

湖南省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限时训练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一)

湖南省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限时训练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一)

“基础练+题型练”使用建议历年高考语文都以内容多、强度大而著称,考试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并且又是高考第一门,它不仅是考生知识能力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考生应考心理、应变能力、应试策略的竞争。

这里,有两个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时间分配,二是答题规范。

我们坚持认为,考场上合理的时间分配,科学的答题规范是以平时扎实有序的训练为基础和支撑的!而且必须从二轮开始就要步入“合理用时、规范答题”的正轨!因此,我们安排这个专题训练,就是要改变考生平日做题没有时间意识,答题只是匆匆写上几笔的不良习惯,使考生养成合理用时、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我们坚信:习惯决定分数,分数决定命运!一、用时建议考场上,一般来说,每得1分,需要花1分钟时间。

根据这个原则,结合大量考生的案例,我们制订了用时建议,供大家参考。

当然,也可以根据试题难易程度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时间。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分钟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25分钟整体阅读:8分钟左右做题15~18分钟第三部分:古诗鉴赏加默写±10分钟第四部分: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5分钟整体阅读:±6分钟做题±9分钟第五部分: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5分钟整体阅读:±8分钟做题:±17分钟第六部分:选做题≤10分钟第七部分:作文50~60分钟审题构思:7~10分钟写作:40~50分钟检查时间:5~10分钟二、规范建议高考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考生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有强烈的规范意识。

一是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题卡上不允许书写潦草,乱涂乱画。

二是对号入座,按题号在规定的区域内作答。

绝对不能张冠李戴甚至私自改动题号。

三是要点分明,表述规范。

四是一题多问,答案之间要区分清晰。

文言文阅读(一)[推荐时间:40分钟=15分钟(语基+默写)+25分钟(一篇文言文)]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行.伍(hánɡ)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ɡ)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 C.巨擘.(bò)河蚌.(bànɡ)得不偿.失(chánɡ)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建宏爱好自然科学,做实验向来管窥蠡测....,谨慎细心绝不马虎。

专题01 课外文言文(一)-2021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1 课外文言文(一)-2021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1 课外文言文(一)一、(2020·广东)二、阅读(二)(9分)(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

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

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龙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

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选自《旧唐书·文苑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循.法度(遵照)B.恩宠不可恃.(倚仗)C.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D.以及.于此(比得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语境含义的能力。

D项,“及”是“达到”的意思,不是“比得上”。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答案】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句大意:大王如果不奉行国家法令,恐怕今天的荣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汉代淮南王的事吗?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11.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3分)【答案】例:①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②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③具有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

从“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

而不 忠⑩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
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⑪乎?
传⑫
不 习 乎?”
心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学
而》)
⑥吾(wú):人称代词,我。 ⑦日:每天。 ⑧三省(xǐn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 检查、反省。 ⑨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⑩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⑪信:诚信。 ⑫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文学文化常识
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 《论语》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
称为“四书”。
孔子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曾子 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内容理解类 1.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 交友原则和态度? 答案:原则: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态度:视交友为乐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这一问题,二者 强调的重点有何不同?
答案:前者强调“时习”的过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 要 自觉学 习、不 断实践 ;后者 强调通 过温 习达到 “知新 ”的目 的 ,强 调 “悟”,即思考。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5.“博学而笃志”一句中,“博学”与“笃志”有什么关系? 答案:“博学”与“笃志”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且非常关键的 两大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个人要实现远大的理想,不 仅需要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坚定的意志。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作业(含答案)

第16篇醉翁亭记一、[2021合肥瑶海区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题滁州醉翁亭欧阳修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2)伛偻..提携伛偻:(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4)但.爱亭下水但:(5)岂不美.丝竹美: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3.与《醉翁亭记》相比较而言,《题滁州醉翁亭》更突出地表达了作者的志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侧重于理解和翻译的阅读实践考试大纲核心素养与高考命题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❶语言建构与运用:翻译强调重点文言基础知识,通过文言基础知识回顾、总结、拓展,理解古文意思,掌握文言文基本的语言建构。

❷思维发展与提升:文言断句是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❸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概括分析文章内容上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❹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古今观照中增强文化自觉自信。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

宠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名。

州举茂才..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称叹,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真题试做】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解析“好侠”“尚气力”是两个并列的动宾结构,且都是王涣年少时的性格特点,这两句间应该断开,排除C和D;“敦儒学”是重视研习儒学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答案 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解析“师”单独使用不表示国都。

答案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

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

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

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解析“仍然忙得无法分身”理解错误。

文中的意思是: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吏,都能竭尽他们的才能,纠察剔除奸盗之人,没有畏避退缩。

答案 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答案(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但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一文多用,素养提升【要词突破】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词的意义。

①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②境内清夷()③绳正部郡()④后坐考妖言不实论()⑤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⑥峻擢用文武吏()答案①选拔②平坦,引申为太平③约束,制裁④定罪,由……而获罪⑤奇特⑥提拔【教材·成语联想】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词的意义。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③绳之以法()④副有罪,当相坐(《苏武传》)()⑤波谲云诡()⑥擢发难数()答案①选择②平坦③约束,制裁④定罪,由……而获罪⑤奇特,怪异⑥拔【原创迁移】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功曹,古代官职,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B.补阙,官职名称,职责为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

C.永元,东汉和帝年号。

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D.黄老,“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后世道家奉为始祖,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

解析结合前面的“拾遗”来看,这里的“补阙”是弥补疏漏或失误。

答案 B【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

其父王顺,担任安定太守。

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崇尚气力,多次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

后来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重视研习儒学,学习《尚书》,诵读法令,大体了解了其主要旨义。

他担任太守陈宠的功曹时,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绝不留情。

陈宠名声大震,入朝担任大司农。

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辞让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贤明有才能的人;让主簿镡显弥补疏漏、匡正过失,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

”和帝十分高兴,王涣由此开始出名。

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朝廷让他担任温县县令。

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

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

境内安定太平,商人可以在道路上停宿。

那些放牛的人,总说将牛交给王涣,始终没有发生互相侵犯之事。

王涣担任温县县令三年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依法整肃下属各郡,教化和声威大行。

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

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

他以公平正直立身处世,处理政事能做到宽严得当。

那些含有冤情、长期诉讼,而历届官员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评判的案件,王涣无不详尽细致地弄清事情的真伪,消除大家的疑惑。

他又能用奇异的方法,多次揭发隐藏未露的坏人坏事。

京城的人都对他称颂叹服,认为王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王涣病逝。

无论是城中百姓还是路过此地的人没有不叹息的。

男女老少都相互集资,引来上千人以酒洒地祭奠他。

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加以祭奠。

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都说平常带粮食到洛阳,被士卒和官吏掠夺,经常要损失一半。

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没有被官吏侵夺冤枉,所以前来祭奠来报答他的恩情。

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

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祠堂全部毁掉,只特别下诏让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

自从王涣去世以后,朝廷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选拔洛阳县令,(但挑选出来的)都不称职。

永和年间,以剧县县令勃海人任峻补任洛阳县令。

任峻提拔任用文官武吏,都能竭尽他们的才能,纠察剔除奸盗之人,没有畏避退缩,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但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任峻字叔高,在太山太守的职位上离世。

二、(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罢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真题试做】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解析前后联系可知,此处是说,范纯礼因为父亲范仲淹做了官,故“荫”和“知”之间应断开,排除B、C两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