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必修4: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单元综合测评1 Word版含答案 (2).doc

单元综合测评(一)(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古代戏曲的语言很有特色,鉴赏时要注意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进行________。
(2)《窦娥冤》被誉为世界悲剧的“千古绝唱”,被认为是悲剧抒情艺术的________。
(3)戏剧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因此鉴赏它________要理解戏剧语言的语意,更要体会其情味。
A.品味典型不是B.品味典范不仅C.品位典范不是 D.品位典型不仅【解析】“品位”指档次、格调;“品味”是体会、鉴赏的意思。
根据句意,应选“品味”。
即可排除C、D两项。
第(3)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要选择“不仅”,排除A项。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导学号:03490030】A.《百家讲坛》推出的“齐白石”节目,使齐白石再度受到关注、热议,相信今年的市场上齐白石作品一定会炙手可热....。
B.周公馆里发生的一切,对鲁侍萍来说,宛如南柯一梦....,她决定带女儿离开这里,离开这让她伤心和怨恨的鬼地方。
C.根据家庭整体装饰风格及个人文化喜好,选择一款软木墙板装饰墙面或做主题墙必使主人品位提升,居室蓬荜生辉....。
D.大地震发生后,广大解放军战士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有些战士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尽管奄奄一息....,仍不下火线。
【解析】B项,“南柯一梦”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A项,“炙手可热”是贬义词,手一挨近就觉得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
不恰当。
C项,“蓬荜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不恰当。
D项,“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接近死亡。
不恰当。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03490031】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人们的欣赏趣味也随之改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人语文必修4: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部分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ɡuān)还酹.江月(lèi)樯橹..(qiánɡ)(lǔ) 暴.霜露(pù)B.舞榭.歌台(xiè) 金戈.铁马(ɡē)逦迤..(zī)(zhū)..(lǐ)(yǐ) 锱铢C.六国互丧.(sànɡ) 胜负之数.(shù)突兀.(wù) 囷.囷(qūn)D.或未易量.(liànɡ) 廊腰缦.回(màn)剽.掠(piāo) 辇.(niǎn)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序倒置现象的一句是()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①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②数.见不鲜B.①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②暴.秦之欲无厌C.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D.①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②谨食.之,时而献焉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都有词类活用现象,按要求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六王毕,四海一.②骊山北.构而西.折③燕赵之收藏..④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韩魏之经营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A.①/②④/③⑥/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③/⑤/⑥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埃及人认为,人生有如白驹过隙,毫无意义。
相反,他们非常注重让高尚的德行成为死者留在活人中间的长久记忆。
因此,他们把活人的居所视为________躯体的驿站,而把死者________的陵墓叫做永恒的家园。
所以,国王对修建宫殿显得________,营造陵寝却________。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必修4:高中同步测试卷(六)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六)第三单元(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4: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部分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关注社会(A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考查(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扰.民(rǎo)烙.印(luò)相形见绌.(chù)B.皈.依(ɡuī) 乘.坐(chénɡ) 矫.揉造作(jiǎo)C.剔.牙(tī) 阖.家(hé) 潜.在规则(qiǎn)D.逾.越(yù) 档.次(dànɡ) 雅气四溢.(y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紧密销蚀滋养肃静B.时髦回报激发竟赛C.偏离威胁修定回避D.遗撼底蕴扭捏班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妈妈对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视同仁....,没有丝毫偏爱,都是严格要求,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B.对于请客送礼这种交往中的潜规则,大家都习以为常....,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维护着它的合理性。
C.著名女作家棉棉在谈起与王啸坤的合作时称,王啸坤是她非常欣赏的歌手,不矫揉..造作..,不粉饰性情。
D.表演时,铁花飞舞,鞭炮齐鸣,加上鸣锣开道....,气势极其恢宏壮观。
12名打铁花者一棒接一棒,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紧跟而来,棒棒相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六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报告令在场的学子们心潮起伏,会场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们开拓进取精神的敬意。
B.网络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媒体,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催生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网络文化。
C.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国学热。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四单元 同步习题一(附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四单元同步习题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B.下课之后,班上的几个“混世魔王”扔书包、弄本子、拍桌子、踢凳子,把教室搞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
C.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主要的责任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也有责任。
D.两个单位有点意见,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总是那么针尖对麦芒,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研究人员说,散步方便易行,不需要专门花钱,在时间上也可以揉入日常生活之中,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缓解抑郁的好方法。
B.从跟帖情况看,绝大多数网友认为,要想杜绝拦飞机事件不再重演,就需要公平、公正、完善的法律保障和有力的行业监管。
C.制药企业没有尽到对药品原料的把关,使这些用工业明胶加工的胶囊一路绿灯流进药厂,做成重金属铬超标的各种胶囊药品。
D.关于课外阅读,这位教育专家提出如下建议:诗词、小说最好推荐给初中生比较合适,曲赋和笔记文学则最好推荐给高中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那么宁静,站在山顶上,回忆直往眼前涌。
小孩们从城里回来玩耍。
这些孩子复制了父母的面容,让我误认为20年前玩躲猫猫的那几个人刚刚从某个角落里跑出来。
我们那时要把整个山村巡逻个遍。
春天去采桃花,夏天去挖柴胡,秋天去摘酸枣,冬天去捡干柴。
捡着捡着,就捡起了蜗牛壳。
让螺旋的顶端相对,比谁的力气更大,谁的蜗牛壳更坚固。
不似现在的孩子,大部分的时间猫在屋里,抱着手机,一动不动,像是人偶手机底座。
曾经的孩子,__①__,散在各处。
在城里,被人叫作农民工;__②__,时不时吐露出外地的语言,也像是异乡人。
故乡是他们履历上的脚印,不是家园。
家是飘在他们舌头这根短树桩上的叶子,风一吹就来回滚动。
漂泊在外地的年轻人一回来,乡村就拿出争宠的架势,把与城市不同的那一面尽力展现出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四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人教课标《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电影对文学的反哺邹贤尧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一直受着文学的滋养。
文学提供给电影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人才,并不断提升其品格。
电影从发明之初,到高度发达的今天,从商业电影到艺术电影,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到微电影,都不曾停止过以文学为蓝本,包括对畅销的通俗小说、经典名著和网络小说的改编。
尽管电影试图克服文学对它的“影响的焦虑”,确立自己的独立品格,但它仍然从文学那里受惠良多。
当然,这并不表明电影只是简单地依附文学,电影以其特有的媒介优势,自有文学无法比拟的艺术效果,而且随着大众文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影越来越显示出超过文学的强大的影响力。
因此,电影给文学带来很大的反作用,这有其负面性,比如它影响到一些作家把小说写得越来越像剧本,没有充分的展开,没有深入的刻画,多是干巴巴的对话,成了所谓的“影视同期书”。
电影对文学的影响又并非都是负面的,电影对文学有回报和反哺。
电影也在向文学“还债”。
一是改编电影对文学原著的反哺。
通过电影改编,对文学原著的宣传及传播有着巨大功效,为文学经典的再造提供丰富的可能性,促进一度边缘化的文学再度走红。
具体来说,借助电影改编,传统经典,得以延伸与扩散,比如《西游记》固然是广为人知的古典名著,但《大话西游》对它的全新演绎促其再放异彩;借了改编,被淹没的作品得到开发,被唤起与照亮,比如清末民初的王度庐及其小说《卧虎藏龙》,被人所遗忘,知者甚少,李安的同名改编电影,将之从历史深处召唤出来;即如张恨水,也因五四新文学对其贬抑而长久被淹没,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影视改编而掀起“张恨水热”;电影改编对一般性的文学作品予以提炼、点染与提升。
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电影《小花》,淡化了原小说《桐柏英雄》的政治色彩,强化了原小说的人性化内涵,原小说虽也在当时引起轰动,但电影《小花》更提升了其艺术品质。
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4: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Word版含答案 (2).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五)第三单元小说(2)(A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考查(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忽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浇得人们七手八脚....,有的忙着找雨具,有的赶紧往家跑,有的躲在屋檐下。
B.看到大片森林被任意砍伐,大家对这种暴殄天物....的行径十分气愤,不少人多次向林管部门反映情况。
C.红旗车厂的张师傅说,决不能让犯罪分子无法无天....,干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干扰国家经济建设。
D.在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必然是封建正统观念,是封建统治阶级读书做官光宗耀祖....那一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王熙凤出身于高贵而复杂的大家庭,小时候曾被当作男孩子教养,因此她接触广泛,见识丰富。
B.阿Q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吟之下,渐渐的输入别个汗流满面的人物的腰间。
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
C.《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分别是西方上世纪20~70年代问世的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
D.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
3.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________”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A.儿子总是把我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B.我总是被儿子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C.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D.儿子总算把我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二、阅读理解(6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1分)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
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
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

(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田畴.(chóu) 煞.费苦心(shà)造诣.(yì) 前合后偃.(yǎn)B.蘩.漪(fán) 戛.然而止(jiá)狩.猎(shòu) 汗涔.涔(cén)C.棕榈.(lǘ) 瓜熟蒂.落(dì)枭.下(xiāo) 虚与委蛇.(yí)D.蟊.贼(máo) 怙恶不悛.(quān)粗犷.(kuàng) 断壁残垣.(yuán)解析:选D D项,“犷”应读gu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干涸安祥锦烂熳花错勘贤愚B.门第寒喧弥补罪过世外桃园C.孟浪戕害陛下之命斩钉截铁D.赋予惨痛张皇失措走头无路解析:选C A项,祥—详;B项,喧—暄,园—源;D项,头—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古代戏曲的语言很有特色,鉴赏时要注意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进行________。
②《窦娥冤》被誉为世界悲剧的“千古绝唱”,被认为是悲剧抒情艺术的________。
③戏剧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因此鉴赏它________要理解戏剧语言的语意,更要体会其情味。
A.品味典型不是B.品味典范不仅C.品位典范不是D.品位典型不仅解析:选B “品位”指档次、格调;“品味”是体会、鉴赏的意思。
根据句意,应选“品味”。
即可排除C、D两项。
第三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要选择“不仅”。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是真正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外界的环境、嘈杂的声音是影响不到自己的。
即使耳机就戴在头上,也能做到充耳..。
..不闻B.教育孩子不是一味地定规矩、设规范,更不是粗暴地耳提面命....。
父母的责任应当是关爱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引导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部分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笑靥.(yàn)瓦砾.(lì)霎.时(shà) 刽.子手(ɡuì)B.嗟.怨(jiē) 连累.(lěi)谛.听(dì) 汗涔.涔(cén)C.绣衾.(jīn) 奇葩.(pā)吁.气(xū) 哥哥行.(háng)D.信笺.(jiān) 神龛.(kān)熨.帖(yùn) 白泠.泠(lí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窥视夙愿乾坤负屈含冤B.暮霭熟稔校勘煞废苦心C.蟊贼嫡亲惶惑穿流不息D.鸾凤禀赋忤逆拾人雅慧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________不提这一层。
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
②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________,我有的是恨,是悔。
③《雷雨》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由于血缘________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A.暂时委屈纠缠B.暂且委曲纠缠C.暂时委曲纠葛D.暂且委屈纠葛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雷雨》中的戏剧冲突之所以如此尖锐复杂,原因在于剧中人物之间有阶级的对立和思想的分歧形成的。
B.“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流行竟缘于电视剧,元好问怕是想不到的。
C.在戏曲艺术不景气的形势下,粤剧要带头出精品,演好戏,赢得观众,占领市场,弘扬民族文化。
D.“扬州八怪”并非都是扬州人,其实指的是形成于扬州的八位画家的某些共同特征,或曰扬州画派。
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一个伟大的戏剧家,往往也是思想家,或者说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们关怀人的命运,关怀人类的命运。
____________。
在同时代的剧作家中,甚至现代文学作家中,还没有人有着他这样宽广的人文精神和人类情怀。
①在这些人物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作家是怀着怎样一个伟大的仁爱的心灵,又是有着多么宽广的人道的关怀②曹禺所具有的悲剧思想是杰出的,是十分深刻的③在曹禺的戏里,一个又一个人物的命运,诸如蘩漪、侍萍、四凤、陈白露、翠喜,还有觉新、瑞珏、鸣凤……④甚至,连周朴园,他都有着怜悯⑤莎士比亚是这样,曹禺也是这样⑥在他看来,人的悲剧境遇,人类的悲剧,几乎带有一种不可逃脱的性质A.①④②⑤③⑥B.②①③⑥④⑤C.①③⑥④⑤②D.⑤③①④⑥②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6.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强烈的抗争精神,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前往法场受刑时,她的唱词表达了对天地的不同情感。
埋怨天地清浊不辨,善恶不分的句子是“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疑天地,怕强欺弱的句子是“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__________________!”责骂天地,错判善恶的句子是“地也,__________________!天也,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7.“秋景堪题”体现了作者对秋天怎样的态度?“秋景”具体体现在哪里?(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中的五、六两句作具体赏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47分)(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22分)窦娥冤第四折(节选)[窦天章云]带那蔡婆婆上来。
我看你也六十外人了,家中又是有钱钞的,如何又嫁了老张,做出这等事来?[蔡婆婆云]老妇人因为他爷儿两个救了我的性命,收留他在家养膳过世;那张驴儿常说要将他老子接脚进来,老妇人并不曾许他。
[窦天章云]这等说,你那媳妇就不该认做药死公公了。
[魂旦云]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
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
我只道官吏每还复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天章云]端云儿也,你这冤枉我已尽知,你且回去。
待我将这一起人犯,并原问官吏,另行定罪,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生天便了。
[魂旦拜科,唱]【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
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强伏罪名儿改。
9.【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复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句唱词比课文节选第三折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句话对当时的社会揭露得更深刻,试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收江南】曲中“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改编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更深刻,试结合《窦娥冤》简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如何理解作者借窦娥之口为当时社会开出的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