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课:《气候的变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人教版气候变化影响教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气候变化影响教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气候变化影响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及其原因。

2. 掌握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探究气候变化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2. 分析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2. 图表和数据资料。

3. PPT课件。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气候变化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这个话题的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气候变化的概念,并介绍导致气候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2. 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地方气候变化的影响。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列出尽可能多的影响,并选择其中几个进行深入讨论。

Step 4:展示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教师起到引导和总结的作用,确保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Step 5: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案例,带领学生分析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案例可以包括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海平面上升等。

Step 6:学以致用(15分钟)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所在地区或他们所关心的地区,分析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Step 7:总结和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地球的可能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

2. 分组进行气候变化调研,收集和分析本地区或其他地区的气候数据,并探究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能力。

高一地理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高一地理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法、综合探究法
学生
自学
反馈
教学过程
新知导学
备注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________变化的一种反映。
2.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____________变化。
3.分类:
类型
时间尺度
特点
_________时期气候变化
千年、万年、甚至上亿年




合作探究
备注
一,“全球气候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二,面对全球变暖,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当堂检测
备注
1.下列哪些活动会加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
A.大量的SO2气体被排入大气
B.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C.为了开垦耕地,马来群岛和亚马孙平原上的居民不断砍伐森林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多使用清洁能源
C.大力垦荒种粮,增加粮食产量
D.禁止使用煤炭等矿物能源



拓展提升
备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过去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0.74±0.18℃。广东春季平均气温上升0.14℃10年,夏季平均气温上升0.1℃10年,秋季平均气温上升0.23℃10年,冬季平均气温上升0.36℃10年。冬季是全年平均气温增加最高的季节。
D.大力发展水电事业
2.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有 ( )
A.气象灾害减少 B.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C.全球温度带北移 D.海平面上升
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安徽全椒中学郑军【课标要求】: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气候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一样,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而气候变化是我们现在社会和世界普遍关注、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其实际应用性和地理的专业性以及社会普及性,都将是高考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也是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

教材首先从不同时间尺度对气候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然后比较具体地介绍了近代气候变化及与二氧化碳的变化关系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说明气候变暖找出原因所在。

教材第二部分通过孟加拉国和图瓦卢的实际案例来说明全球变暖的影响,并通过活动的形式探讨气候变化其他的影响。

第三部分利用图片和活动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划分和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地理事物中来,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视频)全球变暖公益宣传片师:我们看到了动物们无奈地选择了自杀,其原因完全不是它们造成的,也许我们人类才是戗戮生命的凶手。

高中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地理科组胡继兰【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2.学科:地理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利用百度搜索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课标要求】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①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②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的读图分析,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②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②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是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对于重难点的突破比较容易解决。

教材中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用了很多不确定的词语,如“很可能是”“可能影响”等,笔者认为本节课思想性大于知识性,因而本节课的重点其实是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教学资源】人教版必修1教材、全球气候变化相关图像、电影《后天》剪辑视频、学生互联网搜索的资料【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投影有关全球变暖的图片【百度图片】/albums/758611/758611.html#2197651$83cab81eb0 22787f403417f6/albums/758611/758611.html#2197651$4075890a2c bfa07f94ca6bf6/albums/834804/834804.html#0$9252ae7e6330cc1b0 dd7da71教学环节1:电影片段欣赏【导入】说到全球气候变化,有一部电影,对全球变暖的后果做了大胆的假设,它就是《后天》。

高中地理必修4气候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4气候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4气候变化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和原因;- 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掌握气候变化应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原因;- 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气候变化应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高中地理必修4;- 幻灯片和电脑投影仪;- 讲义和练题。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描绘气候变化的图片,并引起学生对气候变化的注意。

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气候变化吗?它是如何产生的?介绍(10分钟)1. 使用幻灯片简要介绍气候变化的概念和原因。

2. 强调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例如工业化、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分析(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理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讲义和教科书的内容,回答一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提供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互相讨论答案。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对抗气候变化的必要性。

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新闻、文章或书籍,以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2.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节能减排等,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气候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其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影响,并了解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高中地理气候变迁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气候变迁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气候变迁教学计划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我们了解和认识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至关重要。

而气候变迁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也备受关注。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气候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科学素养,我们设计了一套高中地理气候变迁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 掌握气候变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教学主题气候变迁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将气候变迁作为本次教学的主题,通过深入研究气候变迁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地球的气候系统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活动安排1. 气候变迁观察首先,我们会组织学生进行气候变迁的观察活动。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观察点,记录下每天的天气情况和气温变化。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云的形状、风的方向、气温变化等方面来判断气候是否发生了变化。

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帮助他们理解气候变迁的表现和原因。

2. 气候变迁数据分析在观察活动结束后,我们会引导学生收集额外的气候数据,如降水量、湿度、日照时间等。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气候变迁的规律和趋势。

他们可以使用图表、统计方法等工具,将数据可视化,并与经典的气候变迁案例进行比较。

3. 模拟实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变迁的原理,我们将进行一系列模拟实验。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模型和实验室设备模拟大气环流、季风气候、海洋环流等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观察和探究这些重要气候系统的运作机制。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气候变迁的影响和机理。

4. 地理科考为了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地理环境并体验地理研究的过程,我们计划组织一次地理科考活动。

学生将前往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如山脉、河流或海岸等,进行实地观察和数据采集。

他们将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研究方法,对当地的气候变迁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

高一地理课气候的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课气候的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课:《气候的变化》教学设计邓山一、新课标解读“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的重点主要是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学会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特别是近一两百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原因;同时能利用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特点。

2.分析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以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3.能从多个角度探究气候变化的相应对策。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全球变暖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认识全球变暖的成因以及危害,了解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策略与措施,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念、全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终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所提供的相关图表、资料的阅读与分析,使学生能正确撮、解读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地理信息,从而发现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归纳与正确表述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运用地理和相关学科知识提出应对气候变暖的对策与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人类应采取的对策的学习和探讨,使学生深化对可持续发展意义的理解,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节能意识、“全球意识”与加强国际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和适应对策。

释放与吸收。

难点:不同惊讶气候变化的关系,CO2三、教学设计思路全球变暖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但课本由于课时所限,教学素材少,为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究性精神,我认为借助internet工具,充分利用图片的直观效应,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事半功倍。

四、材料准备《学案》,给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使用。

五、教学方法为学生建立“友好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自主与互动学习相结合。

通过自主探究、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方法,使教学过程更灵活,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请学生报告调查访问结果,使学生对近几十年气候变化有一个感性认识。

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

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观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

三、教学难点:1.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

2.解释气候变化的复杂的自然和社会机制。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前预习1.请学生观看有关气候变化的视频或PPT,了解有关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背景。

2.请学生阅读相关地理书籍或网上文章,了解气候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3.请学生做一些有关气候变化的调查和研究,在小组或班级中展开讨论。

第二节课堂探究1.教师对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背景作简要介绍,讲述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因和机制。

2.教师通过讲解PPT或实地考察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掌握气候变化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3.教师通过图表和数据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水资源的短缺、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等。

4.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后果和解决之道,如全球减排和环保、能源转型和科技创新等。

5.教师和学生共同展开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气候变化的想法和看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念。

第三节课后拓展1.请学生收集有关气候变化的信息和新闻,在班级或学校内成立环保小组,开展有关气候变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2.请学生写一篇有关气候变化的文章或演讲稿,运用地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请学生进行气候变化的实地调查或科研项目,研究气候变化的机制和未来趋势,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地理教育的一部分,气候变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课:《气候的变化》教学设计
邓山
一、新课标解读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的重点主要是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学会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特别是近一两百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原因;同时能利用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特点。

2.分析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以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3.能从多个角度探究气候变化的相应对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全球变暖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认识全球变暖的成因以及危害,了解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策略与措施,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念、全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终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所提供的相关图表、资料的阅读与分析,使学生能正确撮、解读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地理信息,从而发现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归纳与正确表述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运用地理和相关学科知识提出应对气候变暖的对策与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人类应采取的对策的学习和探讨,使学生深化对可持续发展意义的理解,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节能意识、“全球意识”与加强国际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和适应对策。

难点:不同惊讶气候变化的关系,CO
释放与吸收。

2
三、教学设计思路
全球变暖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但课本由于课时所限,教学素材少,为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究性精神,我认为借助internet工具,充分利用图片的直观效应,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事半功倍。

四、材料准备
《学案》,给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使用。

五、教学方法
为学生建立“友好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自主与互动学习相结合。

通过自主探究、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方法,使教学过程更灵活,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请学生报告调查访问结果,使学生对近几十年气候变化有一个感性认识。

(调动学生,控制时间)
“气候是大气长期的物理状况,是相对稳定的。

但并不是说气候就没有变化了。

同学们的调查走访说明了气候是变化的。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全球气候变化》。

现代气候是以往气候的延续,要了解气候的变化就必须了解气候变化的背景,也就是说过去的气候如何?”
(二)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播放课件,给出正确答案
1.气候变化表现为冷热、干湿状况的变化。

2.气候变化的尺度可分为: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22亿年—1万年)
出现三次寒冷的大冰期,大部分时期为
温暖的大间冰期。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1万年)
处在亚冰期之后的亚间冰期,温暖期与 寒冷期交替。

现代气候变化(有气象记录以来宾
气温呈明显的波动上升。

3.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关系
小尺度气候变化是大尺度气候变化的一部分,是在大尺度气候变化基础上的小幅波动,所以大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
大尺度气候变化由于年代久远同时受研究对象和技术手段限制,比较粗略;小尺度气候变化距现代时间较近,研究资料和技术手段更为丰富,所以研究更细微。

因而能反映大尺度气候变化的细节。

4.现代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
5.现代气候形成的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后者在近50年 气候变化中起主导作用。

人类活动使用大气温室气体大增,大气的 保温作用增强。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它所带来的影响有些已经产生,有些将要产生,不马上了解这些影响,就会在影响到来时束手无策、无以应对或为时已晚。

”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阅读P49课文和学案中的小资料,完成学案中2、3、4的填空)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

请学生回答填空内容,注意学生对特点的概括是否准确到位(插图说明中“全球气温波动上升”,显然与事实不符,应向学生说明。


先请学生谈理解,不足教师补充。

学生阅读P50课文和阅读材料,概括回答。

学生读图2.27,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提示】学生注意两曲线的分离状况。

学生阅读P51、52课文、
案例和小资料,同桌合作,完成学案要求,并概括课文中列举的影响和原因。

1.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影响——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
2.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农作物产量
低纬度产量减少;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高纬度产量增加;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3.对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水资源短缺
洪涝、干旱灾害增加;蒸发量加大,改变降水分布
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径流量减少,供水不足
4.对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的预测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人类从未遇到过的,科学家、环保组织、一些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已经在大声疾呼,或采取措施应对,国家间的合作已展开,联合国已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刚刚结束的《气候大会》传来佳音,与会各国达成多项共识,连美国的态度也开始软化。

我们该怎么做?
四、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积极应对,迎接气候变化给全人类的挑战
展示课件,简单说明温室气体种类
CO
2浓度的影响提出地质历史上CO
2
浓度的影响
提出地质历史上CO
2
浓度的变化,与现代进行对照。

得出结论:
大气中的CO
2浓度取决于CO
2
的吸收与释放。

吸收<释放,CO
2
浓度减小;
吸收>释放,CO
2浓度增大。

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
预测和理由,言之成理
即予以肯定和鼓励。

提问:你所了解的温室气
体有哪些?最主要是什么?
阅读“活动”“背景材料”
分组讨论与CO2“控制减
排”相关的议题,学案中的③
④⑤⑥
视时间各组代表交流
读阅读材料,概括气候变
化的适应对策。

2.延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五、小结:本节课
1.了解了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弄清了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在自然因素基础上起作用,并主导了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

3.列举了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和即将带来的影响。

4.对比分析了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CO
2浓度变化的原因,找到了控制和减少CO
2
的途径。

5.讨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有的态度,归纳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地理课关于这个问题的学习和探究也远未结束。

我们应继续密切关注和追踪这一问题。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相关的小论文。

要求:
(1)题目自定,篇幅不限,图文并茂最好。

(2)不求全面,写自己关注、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即可。

(3)强调科学性,观点要鲜明,引用材料要真实,论据要充分,逻辑层次清晰,昼使用学科语言。

(4)一律使用A4大小的低,打印、手写不限。

完成日期为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由课代表统一收取。

(5)成绩评定为等级分,作为模块一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按一定的权重参与学分授予的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