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结构01 绪论(2012)习题答案
排水工程(上册)课后答案及例题

第二章习题1、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 ,废水量标准8.2m ³/t 活畜,总变化系数1.8,三班制生产,每班8h,最大职工数8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4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6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30%计.工厂居住区面积9.5×104 ㎡,人口密度580人/104 ㎡,生活污水量标准160L/人·d,各种污水由管道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解: 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Q=Q 1 +Q 2 +Q 3 Q 1 =k·n·k z 24×3600 =160×9.5×585×1.824×3600=18.525L/s Q 2 =A 1 B 1 K 1 +A 2 B 2 K 2 T×3600 +C 1 D 1 +C 2 D2 3600 =860×60%×25×3.0+860×40%×35×2.58×3600+860×60%×30%×40+860×40%×85%×603600 =2.39+6.59=8.98L/sQ 3 =m·M·k z T×3600 =258×8.2×1.8×103 3600×24 =44.08 L/sQ=Q 1 +Q 2 +Q3 =18.525+8.98+44.08=72.59 L/s2、下图为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
图上注明各废水排除口的位置,设计流量以及各设计管段的长度,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排除口1的管底标高为218。
9m,其余各排除口 的埋深均不得小于 1.6m 。
该地区土壤无冰冻。
给排水工程课后答案详解

排水管网第一章排水系统理论一、名词解释排水体制:污水的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区域排水系统:将两个以上城乡地区的污水系统统一排除和解决的系统,称作区域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的解决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的排除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二、简答题1.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特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1)合流制排水系统:这种系统是在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立溢流井,并在截流干管下游设立污水厂。
晴天和初降雨时所有污水都送至污水厂,解决后排入水体,随着降雨的增长,雨水径流增长,当混合污水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就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成为水体的污染源,使水体遭受污染。
2)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
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乡及工业公司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规定、污水运用的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质、水量、地形、气候和水体等条件,从全局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拟定。
21、工业公司的废水,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排入城市下水道?工业公司的废水不影响城市排水管渠和污水厂等的正常运营,不对养护管理人员导致危害,不影响污水解决厂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运用,满足次条件可以排入城市下水道。
22、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应考虑这些问题: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和工业公司的总体规划,并应与城市和工业公司中其他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互相协调。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解决和处置协调。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解决好污染源与集中解决的关系。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考虑污水经再生后同用的方案。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课后练习题含答案1. 计算下列各钢管的截面积:钢管1外径=14cm,壁厚=0.5cm一般式:$A = \\pi (D^2 - d^2) / 4$其中,D为管外径,d为管壁厚。
代入数据,得到:$A = \\pi (14^2 - (14 - 0.5 \\times 2)^2) / 4 = 175.54(cm^2)$所以,钢管1的截面积为175.54 cm2。
钢管2外径=16cm,壁厚=0.6cm代入数据,得到:$A = \\pi (16^2 - (16 - 0.6 \\times 2)^2) / 4 = 226.08(cm^2)$所以,钢管2的截面积为226.08 cm2。
钢管3外径=18cm,壁厚=0.7cm代入数据,得到:$A = \\pi (18^2 - (18 - 0.7 \\times 2)^2) / 4 = 283.23(cm^2)$所以,钢管3的截面积为283.23 cm2。
2. 水泵的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泵的进口应通根管;•泵的出口应有柱塞阀;•泵的进口和出口应设止回阀;•泵的进口和出口应有扩散器和收流器;•泵房内应设置适当数量的消音器。
3. 如何保证消火栓使用数量?在给水管网的高层建筑顶层和公共厨房、废水排放管道的末端,设置消火栓,并保证消火栓畅通,责令用户定期检查、维修消火栓。
4. 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排水系统应坚固可靠,不得有漏水现象;•排水口应设截水器,并采用杏仁型防护罩;•排水系统应独立,不得与其他管道混接;•排水口应达到法规要求。
5. 给水系统的流量计算公式是什么?给水系统的流量计算公式为:Q=0.011WH0.5其中,Q为流量,W为单位时间内公寓、办公室等建筑物的用水量,H为建筑物的平均水头压力。
(单位:m3/ℎ)。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参考答案

模块1参考答案1. 给水管道包括哪些组成部分?不同的水管分别有哪些连接方式?答:给水管道包括干管、立管、支管和分支管,用于输送和分配用水。
干管:又称总干管,是将水从引入管输送至建筑物各区域的管段。
立管:又称竖管,是将水从干管沿垂直房间输送至各楼层、各不同标高处的管段。
支管:又称分配管,是将水从立管输送至个房间内的管段。
分支管:又称配水支管,是将水从支管输送至各用水设备处的管段。
目前我国给水管道可采用钢管、塑料管和符合管等。
焊接钢管耐压、抗震性能好,且单管长,接头少,其重量比铸铁管轻,有镀锌钢管(白铁管)和非镀锌钢管(黑铁管)之分,前者防腐、防锈性能较后者要好。
铸铁管性脆、重量大,但耐腐蚀、经久耐用,价格低。
近年来,给水塑料管的开发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聚丙烯管、聚丁烯管和钢塑复合管等。
塑料管具有耐化学腐蚀性能强,水流阻力小,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等优点,使用塑料管还可以节省钢材,节约能源。
钢塑复合管则兼有钢管和塑料管的有点。
埋地给水管道可用塑料给水管、有衬里的铸铁给水管、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
室内给水管道可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钢管、不锈钢管及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
聚乙烯的铝塑复合管,除具有塑料管的优点外,还有耐压强度高、耐热、可曲挠和美观有点,可用于连接卫生器具的给水管。
生产和消火栓给水管一般采用非镀锌钢管或给水铸铁管。
钢管连接方法有螺纹连接、焊接和法兰连接,为避免焊接时锌层被破坏,镀锌钢管必须用螺纹连接或沟槽式连接。
给水铸铁管采用承插连接,塑料管则有螺纹、法兰连接,焊接和粘接等多种方法。
3. 采用无水箱给水需具备哪些条件?答:采用无水箱方案,一般具有下列条件:(1) 外网能满足建筑物各用水点水量和水压的要求;(2) 外网不能满足直供水压的压球,需要采取升压供水方式,而建筑内没有设置水箱的条件或者甲方要求不得采用水箱供水方式;(3) 该地区动力有保证。
4. 水质污染主要有哪些原因?如何防治水质污染?答:从市政管网引入的水,其水质一般均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01 绪论(2012)习题答案

9
10
11
12
第一章 总论
2)剪力墙结构
※利用建筑物的纵向及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作为 主要承重构件,再配以梁板组成的承重结构体系。 ※其墙体同时也起围护及分割房间的作用。 ※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好,适于建造高层 建筑(10-50层范围内都适用)。 ※不过剪力墙间距太小,平面布置不灵活,自重 大,不适应建造公共建筑,一般适用于建造住宅。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⑵钢材与混凝土具有基本相同的温度线膨胀系 数(Temperature linear expanding index) (钢材为1.2³10-5,混凝土为(1.0~1.5)³10-5), 因此当温度变化时,两种材料不会产生过大的 变形差而导致两者间的粘结力破坏。
粘结力——Bond
钢管混凝土结构
FRP筋混凝土 钢 -混凝土混合结构 纤维混凝土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钢骨混凝土结构
第一章 绪论
素混凝土结构(Plain Concrete)
Masonry wall
Foundation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⑷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 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适用于抗震、抗爆结构; 同时防振性和防辐射性能较好,适用于防护结构。 ⑸ 刚度大、阻尼大,有利于结构的变形控制。 ⑹ 易于就地取材:混凝土所用的大量砂、石,易 于就地取材,近年来,已有利用工业废料来制造人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
Engineering Structure for Water Supply and Sewerage Work
排水工程(上册)课后答案及例题

第二章习题1、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 ,废水量标准8.2m ³/t 活畜,总变化系数1.8,三班制生产,每班8h,最大职工数8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4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6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30%计.工厂居住区面积9.5×104 ㎡,人口密度580人/104 ㎡,生活污水量标准160L/人·d,各种污水由管道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解: 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Q=Q 1 +Q 2 +Q 3 Q 1 =k·n·k z24×3600 =160×9.5×585×1.824×3600=18.525L/sQ2 =A 1 B 1 K 1 +A 2 B 2 K 2 T×3600 +C 1 D 1 +C 2 D2 3600 =860×60%×25×3.0+860×40%×35×2.58×3600 +860×60%×30%×40+860×40%×85%×603600 =2.39+6.59=8.98L/sQ 3 =m·M·k z T×3600 =258×8.2×1.8×103 3600×24 =44.08 L/s Q=Q 1 +Q 2 +Q3 =18.525+8.98+44.08=72.59 L/s2、下图为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
图上注明各废水排除口的位置,设计流量以及各设计管段的长度,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排除口1的管底标高为218。
9m,其余各排除口 的埋深均不得小于 1.6m 。
该地区土壤无冰冻。
排水工程上课后习题答案

(二)排水管网习题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一、名词解释1.排水体制2.区域排水系统3.排水系统4.分流制排水系统5.合流制排水系统二、问答题1. 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2. 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3. 排水系统有哪些常见的布置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其适用条件是什么?4. 如何理解工业企业排水系统和城市排水系统的关系。
5. 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6. 试述排水系统的建设程序和设计阶段。
7. 试述区域排水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一、名词解释1.设计充满度2.总变化系数3.污水设计流量4.控制点5.设计管段6.非设计管段7.管道埋设深度8. 本段流量9.转输流量10. 管道定线11. 设计流速12. 最小设计坡度二、简答1.污水管道中污水流动的特点。
2.确定污水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叫设计管段,每一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可能包括那几部分。
4.为什么污水管道要按非满流设计。
5.污水管道的衔接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那些情况。
6.控制点的位置如何确定,在条件不利时,如何减少控制点处管道埋深。
7.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为什么随着污水平均流量的增加而相应的减少。
三、问答题1. 试比较排水体制各类型的特点。
2. 试述平行式、正交式、截流式排水管渠布置特点及适用地形条件。
四、计算题1、下图为污水设计管道示意图,已知1-2管段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50l/s ,工厂集中流量q=30l/s ,2-3管段生活污水本段流量为40l/s ,求2-3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
3 22. 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 ,废水量定额8.2m 3/d 活畜,总变化系数1.8,三班制生产,每班8h 。
最大班职工人数5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5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5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40%计。
给排水工程课后答案详解

排水管网第一章排水系统理论一、名词解释排水体制:污水的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区域排水系统:将两个以上城镇地区的污水系统统一排除和处理的系统,称作区域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的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的排除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二、简答题1.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特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1)合流制排水系统:这种系统是在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流干管下游设置污水厂。
晴天和初降雨时所有污水都送至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水体,随着降雨的增加,雨水径流增加,当混合污水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就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成为水体的污染源,使水体遭受污染。
2)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
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的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质、水量、地形、气候和水体等条件,从全局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
21、工业企业的废水,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排入城市下水道?工业企业的废水不影响城市排水管渠和污水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利用,满足次条件可以排入城市下水道。
22、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应考虑这些问题: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和工业企业的总体规划,并应与城市和工业企业中其他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协调。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处理好污染源与集中处理的关系。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考虑污水经再生后同用的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10
11
12
第一章 总论
2)剪力墙结构
※利用建筑物的纵向及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作为 主要承重构件,再配以梁板组成的承重结构体系。 ※其墙体同时也起围护及分割房间的作用。 ※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好,适于建造高层 建筑(10-50层范围内都适用)。 ※不过剪力墙间距太小,平面布置不灵活,自重 大,不适应建造公共建筑,一般适用于建造住宅。
本章 7 目录 1.1 建筑结构的分类
第一章 总论
1)框架结构
※采用梁、柱组成的结构体系作为建筑承重结构。 ※框架结构的主要构件是梁和柱,而墙体只是作为 围护构件。 ※可以做成预制或现浇框架,平面布置比较灵活, 可以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 ※比混合结构强度高整体性强,但随层数增多抗侧 刚度不足。
8 1.1 建筑结构的分类
◎具有屈服现象,破坏时表现出较好的延性 Ductile
◎但细长的钢筋受压时极易压曲,仅能作为受拉构件
而纯钢构件的承载力也往往取决于钢材的压曲,材料强度 一般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Advantage: 将混凝土和钢材这两种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 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 learn from others's strong points to offset one's weakness
Stirrup
Cover
Reinforcement
Ö ½ ¸ î » ì Ä ý Í Á Á º
Support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Concrete
Hollow tube Pre-stress rebar
Pre-stressed concrete hollow floor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钢骨混凝土结构(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Encased Concrete)
Steel
Reinforcement Stirrup
Ö ¹ ¸ Ç » ì Ä ý Í Á Ö ù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Ü Ñ Ê ¹ ¹ ¼ þ Ö Ð Å ä Ö Ã Ê Ü Ñ ¹ ¸ Ö ½ î
º Ö Á Ð Å ä Ö Ã ¹ ¿ ½ î
Ü Å Ê ¤¹ ¼ þ Å ä ½ î Í ¼ 1-3 ³ £ ¼ û Å ä ½ î ² ½ Ê ½
Ý Ð Â ý ¹ ¿ ½ î Ô ¼ Ê ø » ì Ä ý Í Á
参考书目
• 指定教材《给水排水工程结构》廖莎主编
• 清华大学 叶列平主编的《混凝土结构》
第一章 总论
引子 建筑结构的分类
一.建筑结构定义 简单的说就是房屋的承重骨架。 二、建筑结构的组成
楼梯
楼板
柱
墙 地下室底板 梁 梁
墙下基础 柱下基础 5 1.1 建筑结构的分类
第一章 总论
三.建筑结构的分类
第一章 绪论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除在构件的受拉区配筋外,还有许多其他配筋方式 ◆可以在构件的受压区配置钢筋协助混凝土承受压力 ◆在复杂应力区域(如梁在受剪区段、受扭构件、节点 区、剪力墙等),可以配置箍筋或纵横交错的钢筋 ◆当构件受力很大时,可以直接配置钢骨 ◆还可以利用箍筋约束混凝土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甚至直接采用钢管 ◆采用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等)与混凝土一起搅拌 形成的纤维混凝土,其抗拉强度可以达到提高 ★因此,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有机组合,可充分发 挥各自的长处,创造出多种形式的复合材料,适应 各种不同受力的要求,取得很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其它结构还有壳体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等等,它 们大多用于大跨度结构中。
18 1.1 建筑结构的分类
19
20
21
给排水专业的同学应该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特点,熟 悉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一章 绪论
1 绪 论 Introduction
1.1 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和特点
主要以混凝土材料,并根据需要配置钢筋、预 应力筋、钢骨、钢管等,作为主要承重材料的结构, 均可称为混凝土结构(Concrete Structure)。 素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按所用材料的不同分为: 1)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结构)包括: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骨架; 预应力砼结构—配置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素混凝土结构—没有配置受力的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6 1.1 建筑结构的分类
第一章 总论
2)钢结构:以钢材(钢板、型钢)为主制作的结构 3)砌体结构:由块材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结构 4) 木结构 :指全部或大部分用木材制作的结构 5)混合结构:由两种及两种以上材料作为主要承重结构 的房屋 此外还有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等。 按其承重结构的类型分为: 1)框架结构 2)剪力墙结构 3)框架-剪力墙结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筒体结构。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钢管混凝土结构(Concrete Filled Tube)
Concrete Steel tube
Concrete filled tube column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300 150
fc=13.4N/mm2 ft=1.54N/mm2
sc= ft
sc= ft
ft
2500
ft
破坏时跨中截面受压边缘的压应力与抗拉强度相近,远未达到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破坏表现为脆性断裂,无明显预兆。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钢
材(Steel):
◎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 Both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s are high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⑵钢材与混凝土具有基本相同的温度线膨胀系 数(Temperature linear expanding index) (钢材为1.2³10-5,混凝土为(1.0~1.5)³10-5), 因此当温度变化时,两种材料不会产生过大的 变形差而导致两者间的粘结力破坏。
粘结力——Bond
13 1.1 建筑结构的分类
14
15
16
第一章 总论
3)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沿框架纵、横方向的某些位 置,在柱与柱之间设置数道钢筋混凝土墙体作为 剪力墙。 ※因此它是框架和剪力墙的有机结合,综合了二者 的优点:一个布置灵活,一个抗侧力高。
17 1.1 建筑结构的分类
第一章 总论
150 300 2f16
sc= ft
sc= f s fc ct
ft s fys
ft
2500
配置钢筋后,RC梁的承载力比素混凝土梁大大提高,钢筋的抗 拉强度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得到充分利用,且破坏过程有明 显预兆。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钢筋混凝土梁
Pu ≈ 52.5kN Py ≈ 50.0kN Pcr = 9.7kN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⑴ 材料利用合理: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可以得 到充分发挥,结构承载力与刚度比例合适,基本无局 部稳定问题,单位应力价格低,对于一般工程结构, 经济指标优于钢结构。 ⑵ 可模性好:混凝土可根据需要浇筑成各种性质和 尺寸,适用于各种形状复杂的结构,如空间薄壳、箱 形结构等。 ⑶ 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钢筋有混凝 土的保护层,不易产生锈蚀,而混凝土的强度随时间 而增长;混凝土是不良热导体,30mm厚混凝土保护 层可耐火 2小时,使钢筋不致因升温过快而丧失强度。
因此,素混凝土构件在实际工程的应用很
有限,主要用于以受压为主的基础、柱墩
和一些非承重结构。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素混凝土梁试验(Test of Plain Concrete Beam)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素混凝土梁受力性能
Pu ≈ Pcr Pcr = 9.7kN
4)筒体结构
※用钢筋混凝土墙组成一个筒体作为房屋的承重结构 ※筒体可以由密柱深梁组成一个筒体,也可以用多个 筒体组成筒中筒、束筒,还可以将框架和筒体联合 起来组成框筒结构。 ※筒体结构在各个方向的抗侧刚度都很大,是目前高 层建筑中较多采用的结构形式。框筒是上个世纪60 年代由美国工程师法卢齐-坎恩第一次提出来的。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⑷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 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适用于抗震、抗爆结构; 同时防振性和防辐射性能较好,适用于防护结构。 ⑸ 刚度大、阻尼大,有利于结构的变形控制。 ⑹ 易于就地取材:混凝土所用的大量砂、石,易 于就地取材,近年来,已有利用工业废料来制造人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钢筋混凝土梁试验(Tes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钢筋混凝土梁
Pu ≈ 52.5kN Py ≈ 50.0kN Pcr = 9.7kN
fc=13.4N/mm2 ft=1.54N/mm2 fy=335N/mm2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 (The conditions for the reinforcement and concrete working together)